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败而败——中日甲午战争启示录

不败而败——中日甲午战争启示录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虽然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山东、黄海等地胜利,但兵力伤亡已过全国总兵力的七分之一,而且负债累累,日本天皇的地位也受到日本军阀、财阀以至在维新中仍受压迫广大贫困农民的威胁。日本为转移国内矛盾,发起赌博式的侵华战争,在战役上的获胜都是惨胜。清虽然在战役中以寡御众、以弱敌强,战法呆板,屡战屡败屡退,但随着战事的深入发展,清许多骁将越打兵越多,并总结出持久战、游击战、夜战等多种克制日军精锐的战法,且清尚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战略纵深,足可把日本军队、日本政府、日本国家拖垮。

很多英国、美国等国际观察员说,只要清朝再坚持几个月,即使不能取胜日本,日本自己也会崩溃。

慈禧见状,立即停止战争,对日本割地赔款和谈。是因为日军威胁攻破北京吗?笔者认为,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慈禧可如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之前那样逃亡,但必然的代价是皇权的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的进一步增强)

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不妨假设——

如果清朝在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中取胜,汉族带兵官的私人武装力量必定膨胀(满族士兵此时已锐气丧失殆尽,不足依靠;而从镇压太平天国起,汉族带兵官、汉族兵勇则成为清廷不得不倚重,而又要时时限制、提防的国家强力机器)。汉族带兵官如果兵力足够强大,且答应和欧美列强通商,保持欧美列强的在华利益,取得欧美列强的默许以至支持,则他们是敢于造反推翻清朝统治的。即使不会造反或造反不成功,也会出现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实力派武将藩镇割据、相互倾轧、兼并的局面。19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或许提前上演。

另一方面,无论英美还是日本,即使把中国打败,也无法独自统治中国,而必须推出清朝的皇帝作为傀儡代理人,借助清帝的名分来制衡中国各地官僚,稳住中国错综复杂的局势,使外国列强得以牟取各自在华的利益。

外国列强不敢杀死清朝皇帝,而清朝的汉族带兵官如果兵力足够雄厚并与外国列强妥协,却敢于造反。

因此,如果清朝武官在反抗列强的战争中胜利了,个人武装力量强大了,则势必威胁到清朝皇宫里的满族统治。

所以,慈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利益,宁愿向外国人投降,也决不愿让手下的汉族武官从战争中发展军事力量,威胁满清中央专制集权。这和蒋介石若亡于日本,仍可做亡国奴,落于共产党之手,则死无葬身之地,因此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本质相同。

上推,中法战争,清朝未败而向法国求和以限制黑旗军势力过度膨胀;再上推,岳飞抵抗金兵,节节胜利而被宋高宗授意处死,随之宋朝与金议和……这些,都是皇宫中的执政者为了维护自己统治权,防止手下武将势力膨胀而采取的政治手腕。(后者也有宋高宗赵构对中原无险可守,在金钱不足、兵力大减、守备松弛的情况下仍要耗费大量金钱、派遣大量兵力守卫可能被岳飞收复的中原失地,一点被破,全线溃退的考虑,更有赵构对金人被逼太甚,使出隆重送还宋钦宗(宋高宗帝位来路不正,宋钦宗是被金兵掳去宋朝正统皇帝)这一杀手锏的恐惧。因此赵构结合当时情势,认为大散关-长江是最好的防线,收复中原不现实。金兵屡次渡长江、攻川陕大败,统治中原亦须调整适应,也乐于接受与宋划江而治的局面。)

近500年中国封建统治者眼中,稳定永远胜过强大。国家稳定与国家强大的矛盾之解决,在中国似乎尚无法绕开强干与强枝,君权(统治阶级的私权利)与民生的矛盾之破解。艰难缓步……现在中国,稳定还是现实些吧……

今日中国当以此为鉴。愿中国大陆民企在制度设立实施科学透明,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的环境下,依靠合法经营,多多进入世界百强,造福民生……愿这不是遥远的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