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择业时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

大学生择业时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

大学生择业时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
大学生择业时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

大学生择业时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

大学生择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影响,而且受择业者自身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由于受自身心理素质的局限,大学生就业时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择业又是十分不利的。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所进行的调查,笔者发现,目前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以下心理:

1.实用与功利心理

在具体的择业行为中,一方面,一部分毕业生愿意到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就职,尽管这些行业待遇不高,但工作稳定,各种福利、社会保障体制较为完善,故毕业生仍以此为选择。同时,毕业生也对一些热门的行业和职业孜孜以求。热门的行业和职业意味着较高的工资福利、较多的培训晋升机会,这些无疑对毕业生产生了较大的诱惑力。另一方面,毕业生求职较少考虑国家的利益和需要。据调查,毕业生在择业中考虑最多的因素依次为:能否发挥特长、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而祖国的需要被排在了后面。

2.自卑与依赖心理

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它容易导致悲观失望、抑郁孤僻等不良情绪,阻碍自身聪明才智的发挥。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等现象。在具体的求职行为中,自卑的学生,不敢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在与招聘者的交谈中,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他们择业时,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会导致过度降低择业期望值。另一方面,毕业生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与进取精神,依赖性强,渴望走向社会,又没有个人独立的决策能力,择业时多依赖他人,不主动寻找机会,把择业的任务和决策权推给导师或者家人。

3.焦虑与恐惧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一种复杂情绪,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从心理学上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产生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但过度的焦虑则会导致心理障碍或疾病。毕业生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表现为焦虑。

4.怯懦与骄傲心理

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过于怯懦,面试时不是面红耳赤,就是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有的小心谨慎,怕一句话说错,以致不敢放开说话。相反,有的毕业生则对自己估价过高,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各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古人有云,“夫欲成其业,必先明其志。”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一生之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不枉费生命,就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合理的规划,这样才能有一个前进的方向,才能如愿以偿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对社会做出一份贡献,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我们需要掌握计算机、英语等当代大学生就业必备的技能,计算机到达二级,英语最低过四级。并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并尽最大的可能使之成熟,能够胜任简单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培养兴趣。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增长自己的实际经验,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总体目标:使自己在毕业之前能够拥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应聘中获得机会,并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公司的使用人才的标准。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有较强的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大学生在就业中找工作方面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格品质、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应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心态调整能力及职业目标发展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不禁关系到能否实现顺利就业,而且对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培养,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的人才选择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以工作职位对任职者的具体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上以价格机制选用符合标准的人才。然而,大学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对大学毕业生个体而言,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道德水平和就业观等资产决定了他们的就业能力,他们使用这些素质的方式和他们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素质得能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就业市场的背景等因素同样影响着他们的就业。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在大学期间培养,因此就业能力的强弱是与大学教育息息相关的。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因此,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基础实践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普遍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 (2)知识拓展能力相对欠缺。知识广博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创新能力缺乏。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当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强。 (4)应聘能力薄弱。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 因此,我对于自身有自己的见解。首先,我就觉得现在的自己,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没学到些真正有用的东西,知识的广博度不够,知识的拓展能力相对欠缺。其次,虽然我有在假期里去打暑假工,但是做的都是些比较简单的活路,比如饭馆服务员等工作,和以后的工作没多大联系,基础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动手能力平凡,实践经验缺乏。再次,在当代大学生中,创新能力是普遍缺乏的,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其实我根本不懂创新能力是什么,什么才叫创新,可以在哪些方面创新。创新能力的欠缺,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后,我感觉自己应聘能力相当薄弱,因为完全不知道怎样去应聘,既没学过应聘的相关知识,也没看过其相关书籍,因此对应聘的技巧、能力和注意事项脑海里是一片空白。再有心理准备不足,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心理素质较差,可能会由于心里紧张,不能很好的表达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我是谁? 我是谁??看似一个简单得问题,其实让你仔细想想并不是如此的简单。一个人要想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要比认识别人难很多倍的,因为人总是不能够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把自己放在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我也不例外,我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再也普通不过,而我又是谁?真正的我又是什么样子?我应该站在一个什么角度去看待自己等等的问题,我皆不知道!我需要冷静的思考,真真正正的认识我!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虽不富裕的家庭可是我们一家人和和睦睦,没有那么多的名利追逐,简简单单,父母都没有接受过更高的知识教育,可是他们教育我和弟弟从来不含糊,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也时刻明白——只是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再苦再累他们都要坚持供我和弟弟读书接受更多的教育。 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有点内向的我,在亲朋好友面前特别开朗大方,喜欢开玩笑,喜欢打打闹闹,我也特别喜欢交朋友,只要符合我的交友标准我都特别乐意和他们做朋友。但我性格唯一的缺陷就是性格太过于软弱,容易受别人控制,不敢勇于表达我的观点,我觉得这对以后要走的漫长的人生路是一大障碍。然而我性格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很随和,不容易发脾气、生气,因为这样所以我才有许多朋友,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朋友,他们都认为这种性格很好,也很容易让别人和我交流,对我的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好处。 其次,我对待人很真诚,对朋友很好很贴心,做事很认真,交给我的每一份任务我都会保质保量的完成它,不仅仅要求效率,更重要的是质量等等。我唯一致命的缺点就是很罗嗦,这样长时间会让别人产生厌烦的情绪。在学习上,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丝不苟,因为我觉得自己脑子反应比较慢,所以我要比别人更要付出很多,我喜欢书,喜欢读书的感觉,书可以让我放下一切静下心。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老师督促我们去学习,上大学只有靠自己的自学能力,没有了老师的监督,我依旧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并且大学也是一个人际的大圈子,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这时你就要学会怎么与别人交流。我也从以前见了人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 ○吴峻青王伟王波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增大成为引发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 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 于城市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维持高校稳定,建 设和谐校园。 一、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心理调适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薪酬水平降 低,工厂倒闭、公司破产,企业用人减少,工人失业率上升等 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全国普通高校2007届毕业生495万 人,2008届毕业生559万人,2009届毕业生达到611万人, 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增长。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根 据2006—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用人单位 招聘信息数据以及2009—2011年山东省各用人单位预计 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作了《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 调查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几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才需求和就业行业特征明显。从山东省内历年 的本专科人才需求情况来看,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 六个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第二,企业成为吸纳人才的主渠道。由于机关事业单位 用人制度的改革,企业成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尤其是中 小企业,更是接收本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力量。2006年本科毕 业生在企业就业的比例为73.53%;2007年本科毕业生在企 业就业的比例为79.98%;2008年本科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的 比例为96.21%。 第三,未来三年人才需求预计。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 筑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仍 将成为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采矿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 自动化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国际贸易、 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建筑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预计将成未来 三年的热门专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出现畏 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在所难免。毕业生应该调整心态,经过 对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客观了解与深刻体验后,必须明白 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无论是抱怨还是气愤都没有用。与其成 天怨天尤人,浪费时间,影响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原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旅游行业难以招到足够数量的合格且训练有素的员工,旅游专业学生又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不足,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偏低,专科生、本科生就业结构趋同等,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就业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能力教学模式实践旅游专业 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普遍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四川民族学院旅游系在学院领导、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处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毕业生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采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实习+就业”等模式,极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旅游系毕业生第一次就业率能达到70%左右,最终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面对就业难的现实,笔者认为,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核心能力的要求在变化:希望使用复合型人才,一人能顶多岗,而且适应性、学习能力都要强。对于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实干精神非常看重,强调毕业生的实际上岗能力,强调短期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效益差异,尽量减少用人单位的教育和培训成本。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解决就业难的关键不仅要完善就业制度,转变就业观念,更重要的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要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以就业能力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加强

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能力,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实表现及原因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业能力问题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尽管各研究组织对就业能力的定义不同,但一致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涉及能力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是个人具有的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组合,在个人求职、就职晋升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动态发展的倾向”①。根据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跟踪调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并且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 (一)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支持 据调查,大学生求职因“缺乏工作经验”、“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法律观念”被拒绝的比例较高。毕业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不能有效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结论为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这与学校在拟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时,对就业率关注度不够是分不开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与市场变化不同步、盲目、趋同,忽视实践教学,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造成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不足,导致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就业质量、就业层次偏低,专科生、本科生就业结构趋同。 (二)毕业生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缺乏就业指导 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潜能,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竞争优势可以让合适的单位选择自己,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价值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二)主观因素 大学生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代写市场营销论文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主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人格独立。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务实”。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把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老三到”变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的“新三到” 。“新三到”实现不了,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三、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让大学毕业生懂得如何去调适自己的心态,以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用健康的心态去求职择业。 (一)客观地认识自我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及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整体的评价过程。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实力,作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评价非常重要。大学生应该全面恰当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理想、价值观、素质、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甚至身高、外貌等,不要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而自大,也不能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而自卑,要在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的长处的同时,善待自己的不足,通过努力逐步克服缺点。以社会需求标准来衡量自己,把个人客观性与社会客观性统一起来,注重以个人服从社会。认真分析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看看自己具备了哪些,不能把就业理想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上。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的择业观,即大学生由毕业走向社会时选择职业的观点和态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在择业问题上,价值观不同,择业态度和行为会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务实化,影响部分学生过分注重物质待遇,出现不顾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倾向。 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 己的未来,因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十分必要 的。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必须要认识社会、了解国

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第十章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一、课程要求 (一)大纲要求 1.认识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问题。 2.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二)课程要点 1.教学重点 (1)择业中的心理问题。 盲目从众、消极依赖、自卑心理、盲目攀比、自视过高、冷漠心理等等。 (2)心理调适的方法 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自我慰藉法、松弛练习法、理性情绪法。 2.教学难点 (1) 认识择业中的心理问题。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消除心理困惑。 二、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解 1.知识层面 要求学生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 2.技能层面 面对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调适,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3.态度层面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在择业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实现择业。 (二)教学方法建议. 1.讲授法与PPT课件演示相结合。 2.典型案例分析与学生探讨。

三、课程导入 近几年,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矛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大学生在薪水问题上的希望与现实相差较大,使得许多专家呼吁他们在就业时,要理智、清醒一些,要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然而,记者从青岛市人才市场的一份相关调查中看到,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心态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66.4%的受调查学生选择初期月薪在1000-1500元之间,有16.8%的学生选择初期月薪为1500-3000元,仅有7.5%的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上的月薪。 大学生就业接受“千元之痒” “现在大学生就业竞争这么激烈,要想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很不容易,至于企业开出的月薪,大多都在1000-1500元左右,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日前举办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现场招聘会上遇到李浩的时候,他刚刚与一家企业招聘负责人交流完。 据李浩介绍,在他们同学中间,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他说:“现在,很多同学都很理解企业低薪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举动。毕竟,我们刚刚走出校门,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所以,如果我们是企业负责人的话,也不会愿意花太多的钱招聘这样的人。” “近80%的企业开出的大学生工作初期月薪为1000元到3000元之间,表明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论文导读: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 [摘要]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前言 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 年的212 万人上升到495 万人,首次超过社会 新增就业岗位。2008 年达559 万人,比2007 年增加64 万人,增幅为12.9%。而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每年未就业人数逐年飙升。据统计,2004、2005 年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67.5万、91.26 万人不能就业,2005 年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跌至70%。大学毕业生的

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 年《经济蓝皮书》预计到2008 年底,将有100 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 年逾610 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1】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就业能力概念综述 从大学毕业生去向来看,无外乎继续攻读研究生、出国深造、就业、未就业这几个群体。除去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群体,单就就业及未就业两个群体进行比较,造成这两个群体之间差别的关键就是就业能力的强弱。 “就业能力”一词在研究就业问题时被广泛使用,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 (1)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2)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 (3)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 (4)有效的工作方法; (5)敏锐、广阔的视野。【2】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Harvey 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为起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和顺利社会化为归宿。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目标: 1、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的冲突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又得不到外界帮助,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起自杀或伤害他人。心理健康教育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 2、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性格品质的优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通过心理能力的强化,促进智育的高效化;通过健康心态的培养,促进健康的全面化;通过内在动力的激发,促进自我发展的主动化;通过行为习惯的优化,促进个体的顺利社会化。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一系列生活事件中常会遇到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困扰。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尚不完善,挫折引发的情绪波动常常十分强烈,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3、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进心理发展。同时,保持对客观社会的积极、主动地适应,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与统一。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某些弱点和局限,常常会影响他们的适应与发展,阻碍潜力的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自己,完善人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他们渴望成才,追求卓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心是他们成人、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式,所以,要进一步提 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育人活动,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心理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把“育心”作为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这一结论得到了有关实证研究的支撑。据黄希庭、郑涌等的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观评价呈现如下特征:“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收益最大的是丰富了心理健康知识(95%)、了解心理素质的重要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及调试 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形成原因 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改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和挑战,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在择业时,大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健康心理。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直接影响择业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改变不良的择业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个性,以健康的心态进入择业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 自负心理 自负就是自以为了不起。持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多为一些自身条件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大多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估计较高,在

求职择业上,好高鹜远,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为:择业取向较高,择业挑三拣四,消极等待,自视清高等。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很容易脱离实际,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产生较大的反差,从而在择业时缺乏自知之明,而失去良好就业机会。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胆小、畏缩、不思进取、没有信心。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敏感多疑的学生,或一些学业成绩—般甚至曾受过处分的学生,面对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对自身能力缺乏了解、缺乏勇气、不敢竞争。他们往往对所选职业拿不定主意,或者在用人单位面前过分谦虚,不敢对能胜任的工作大胆说“行”,总是“试试看”,从而错失择业良机。 从众心理 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和见解是受到别人或众人的认识和见解影响的。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

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个体在解决某个问题时,一方面可能按自己的意图、愿望而采取行动,另一方面也可能根据群众中大多数人的行为而采取行动策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就业的行业、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缺乏主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人才交流会、招聘会不知所措,人云亦云,盲目从众,一窝蜂地追求热门单位、热门地区,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给求职带来困难。 依赖心理 大学生崇尚自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在择业中又缺乏自主性,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依赖。部分大学生的观念仍停留在“统包统分”的就业方式上,不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消极地等待单位选择,等待学校安排,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加上受近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影响,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会景观,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希望寄托在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梁光霞Ξ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西九江332005 摘要: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 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 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本文阐述了 大学生求职择业时通常存在的自卑感心理、焦虑心理、怕苦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高心 理、消极依赖心理等心理问题,提出了理性处理心理冲突、消除过度紧张、有效防止羞 怯、努力超越自卑、正确对待挫折等有效排除消极心理的方法,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积极 的求职心理,指导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6;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6882(200404-0023-(04 随着高校毕业生择业制度的深化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形式。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其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

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发挥自己的才能。拿破仑曾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求职心理,是打开就业成功之门必不可少的钥匙。 一、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问题 1.择业自卑感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 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犹豫、退缩、信心不足,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而总是“试试看”,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更是萎靡不振,自我封闭。 2.择业焦虑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求职择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而对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如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而感到胆战心惊;有的因性别、学历层次等而不敢大胆求职;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烦恼;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毕业前夕,过度焦虑,如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化解,则会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3.择业怕苦心理目前,高校毕业生择业普 2004年第4期N o,4,2004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总第129期

2015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调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1.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正确答案:D 2.良好的心理创伤调节能力不包括()? A、精神创伤后不留严重阴影 B、再次回忆创伤时较为平静 C、回忆起既往的精神创伤时情绪波动大 D、回忆起精神创伤时,原有的情绪色彩变得平淡 正确答案:C 3.艾森克用()两个维度来描述复杂的人格? A、一般特质和特殊特质 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D、内外向和情绪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D 4.“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的表现? A、复杂性和矛盾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生理性 正确答案:C 5.抑郁症最常见有哪种思维障碍?() A、思维迟缓 B、强迫观念 C、强制性思维 D、思维贫乏 正确答案:A 6.()认为人的不良情绪都是后天习得的? A、认知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 正确答案:B 7.人在危险紧急意外事件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化称() A、激情 B、心境 C、激越 D、应激 正确答案:D 8.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 正确答案:C 9.幻听最常见于()。 A、抑郁症 B、强迫症 C、躁狂症 D、精神分裂症 正确答案:D 10.良好的心理创伤调节能力不包括()? A、精神创伤后不留严重阴影 B、再次回忆创伤时较为平静 C、回忆起既往的精神创伤时情绪波动大 D、回忆起精神创伤时,原有的情绪色彩变得平淡 正确答案:C 11. A、认知疗法 B、精神分析疗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现实疗法 正确答案:A 12.个性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正确答案:C 13.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 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正确答案:C 14. 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 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 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 正确答案:B 15.“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尊重原则 B、保持原则 C、互利原则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李国栋潘旭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山东威海) [摘要]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前言 自年高等学校扩招开始,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年的万人上升到万人,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年达万人,比年增加万人,增幅为。而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每年未就业人数逐年飙升。据统计,、年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万、万人不能就业,年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跌至。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跌落到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年《经济蓝皮书》预计到年底,将有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年逾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短期内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地区的不均衡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中就业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构成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上,从实证分析中研究究竟哪些因素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决定性作用,构成就业能力的要素中究竟哪些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二、就业能力概念综述 从大学毕业生去向来看,无外乎继续攻读研究生、出国深造、就业、未就业这几个群体。除去继续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群体,单就就业及未就业两个群体进行比较,造成这两个群体之间差别的关键就是就业能力的强弱。 “就业能力”一词在研究就业问题时被广泛使用,但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瑞士学者戈德斯密德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五个要素: ()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 ()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 ()有效的工作方法; ()敏锐、广阔的视野。【】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我国也有学者将其归纳为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五个维度。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把就业能力理解为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适应社会能力、道德品质与职业观”等品质在竞争中获得工作并维持工作的能力。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调适摘要: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及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尤为重要的,毕竟人生的精力有限,我们必须选准方向,强化发展。但是对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对未来没有定向,对未来的就业规划和职业的选择感到困惑,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还不清楚……因此,当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及面对部分就业心理问题怎样调适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 一、就业的心理问题 最近几年,每到7月份大学生毕业季的时候,各种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便会出现在各大电视荧屏以及各大报纸周刊上,这让我们大学生感到就业的压力是如此之大。现今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加之我国并不完善的就业机制体制,致使我国大学生毕业时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把高校毕业生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等来缓解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尽管如此,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仍然很低,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仍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以至于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 1、就业焦虑和恐惧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毕业后无非是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继续学习;另一种则是走向就业。其中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就业,但是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我们的同学们会产生忧虑和恐惧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希望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却又担心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或者其他原因被用人单位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心里会不自觉的担忧。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都涉世未深,不能清楚地认清社会的黑暗面,害怕在就业时一不小心误入歧途,从而影响自己的一生,因此他们对未来将要面对的职业和工作会产生恐惧,甚至会抗拒。 2、就业规划意识浅薄 当前,我国的许多大学生仅仅是扎根于学校,局限于老师讲课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对社会各方面发展形式认识不全面,缺乏对一种当今社会发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大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能力素质 就业能力概念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成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英国教育和技能部(DEFS)将就业能力定义为“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需要的能力”。也有学者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培养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需求相关、动态发展的各种有益于成功就业的能力组合”。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指大学生毕业获取工作这一阶段的能力,而应包含“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培养就业能力的阶段,搜寻职业岗位实现就业能力的阶段,以及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的职业生涯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特征是各异的”。 瑞士学者 M·L·戈德斯密德教授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所需要的关键要素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 ①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②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 ③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 ④有效的工作方法; ⑤敏锐的、广阔的视野。 我国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五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该包括: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它具有动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是指个人从事具有市场和社会价值工作的能力,它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要素。具体而言,知识要素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技能要素包括科学思维技能、自我控制技能、管理技能、理解交流技能和操作技能等,态度要素包括个人特征、意志品质和职业素养。 其中我们作为经管类的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主要有: 1、较为扎实的经管类专业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2、较强的经济市场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具有经济管理的业务能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研究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研究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就业矛盾日益交出,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中的l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帮助大学生成功择业、主动适应社会、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签: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心理调适 1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 1.1过度焦虑与急躁 一些大学生的焦虑过了头,成天都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过于急躁。整个就业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1.2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期待着有单位会主动邀请,另外有些大学生自视条件很好,认为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可以大有作为。但在择业时却常常要么碰壁要么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成天闷闷不乐、怨天尤人。 1.3攀比与嫉妒 一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效益较好的单位心理上就不平衡,抱着他能去,我更能去的态度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社会需要、特点、职业发展及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一些毕业生对别人所找的工作心存嫉妒,特别是看到自认为条件不如自己的人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就更容易出现嫉妒心理,于是有些人故意对别人的工作冷嘲热讽贬低讽刺和挖苦意图打击别人。 1.4抑郁与逆反 在择业中受到挫折后,一些毕业生同学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表现为失落抑郁、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并进而导致抑郁症。而另外一部分毕业生则对正面的职业教育、职业信息存在逆反心理。按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求职。 1.5说谎侥幸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转化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不断凸显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反映出高校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就业能力培养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概述 就业能力可以从多方面解释:是从事某向职业所需的工作能力,实在个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能充分展示自己所具备素质的能力,是个人就业理念指导下的择业能力,是个人职业生涯的策划能力,归纳理解为:就业能力是个人正确分析就业环境与个人心理特征,合理选择职业现场竞聘并出色的从事工作及创业的综合能力。1 综上所述,我认为可以把就业能力概括为:个体在劳动力市场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性特征及各种条件的集合。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毕业生数量也不断攀升,而与此相伴的是就业率持续走低。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突出问题。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212万人上升到495万人,首次超过社会新增就业岗位。2008年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而大学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每年未就业人数逐年飙升。据统计,2004、2005年大学毕业生中分别有67.5万、91.26万人不能就业,2005年本科学生初次就业率跌至70%。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基本上一次性由过去的90%跌落到65%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 年《经济蓝皮书》预计到2008 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逾61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才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面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 (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进行的分析 1.供应方面。高校扩招十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应届毕业生之间,往届和应届毕业生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使很多应届毕业生不能找到工作,从择业到待业,从就业到失业,再从失业到择业,没有真正的降低毕业求职者的数量,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严重供大于求。另外,当前金融危机致使一些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的中高层管理者和下岗职工群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大学毕业强有力的竞争者。 2.需求方面。我国的就业岗位从总量上严重不足,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企业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有的企业压缩用人成本、削减用人计划,压缩了岗位数量;有的企业加紧人才储备、 1杜志敏.就业行为策划[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培养对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