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用植物党参生态识别及其应用2

药用植物党参生态识别及其应用2

药用植物党参生态识别及其应用2
药用植物党参生态识别及其应用2

《药用植物党参生态识别及其应用》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万维网(讲师)

一、药材别名

防风党参、黄参、防党参、上党参、狮头参、中灵草、黄党。

二、分布与生长环境

党参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喜气候温和、夏季凉爽的环境。对光照要求较严,幼苗喜阴、喜湿润。成苗后喜阳。党参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以肥沃的沙壤土为最好。党参多产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甘肃东部南部、贵州、宁夏、青海东部、河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区。

三、形态特征

根常肥大呈纺锤状,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表面灰黄色。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叶基圆形或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有梗。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短圆锥状。种子多数,卵形,无翼,细小,棕黄色,光滑无毛。

四、药用价值

党参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抗癌、降压、抗缺氧、抗衰老之功效,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强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适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溃疡、贫血、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党参所含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又能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其所含的锌可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性功能。

药用功效:

1.用於中气不足的体虚储怠,食少便溏等。能补中益气。

2.用於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能补益肺气。

3.用於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及气血双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有益气生津和益气生血之效。可分别与麦冬、五味子等生津药,或当归、熟地黄等补血药同用。

五、活性成分

党参含甾醇类有:α-菠菜甾醇、豆甾醇、豆甾酮等。糖和甙类有:菊糖、果糖等。生物碱及含氮成分有:胆碱、党参酸、烟碱等。党参挥发性成分有:己酸、庚酸、辛酸、壬酸、蒎烯、十六酸乙酯、辛酸甲酯等。尚含三萜类及其他成分:蒲公英萜醇、乙酰蒲公英萜醇、木栓酮;丁香醛、香荚兰酸、党参内酯等。此外,亦含铁、锌、铜、锰等14种无机元素及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7种氨基酸。

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1.什么是环境、环境因子、包括哪些方面? 答: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主体而言的,主体不同,环境的大小、内容等也就不同。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分为3大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7个并列的项目: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 2.什么是生态因子? 答: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的作用都有那些特点? 答:①不可替代和互补性②非等价性③综合性 4.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有哪些区别? 答:阴生植物也称“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阴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弱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阴生植物的补偿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阴生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的地方,或者生于密林内; 阳生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全日照,并且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阳生植物多生长在旷野、路边。 45.在引种驯化时如何考虑药用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 答:光照是药用植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根据药用植物对光照的反应可以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以及耐阴植物。 药用植物的生长受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许多药用植物的休眠、落叶、地下器官的形成及种子萌发等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关。根据药用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又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间植物。短日照的南方植物在北方生长,营养期将增长,往往要到深秋短日照来临时才能开花,因而易受低温的危害。长日照的北方植物生长在南方的短日照条件下,常常会早熟或因温度不合适而不能开花。因此,药用植物栽培必须根据其光周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栽培措施。此外,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光照的要求也不一样,如黄连的“前期喜阴,后期喜光”,西洋参春季的透光度应比高温的夏季稍大为宜。 6..温度变化规律如何? 答:(一)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 1.纬度一个地区太阳入射高度角的大小和昼夜长短由纬度决定。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因此太阳辐射能也大,但由于昼夜长短的差异较小,太阳辐射量在季节分配上较均匀。随着纬度北移(指北半球),太阳辐射能量减少,温度逐渐降低。从北极到赤道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南半球的各纬线的全年平均温度要低于北半球的相同纬线。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横跨近50个纬度,直线距离约4000km,南北各地的太阳高度辐射量和热量差异很大,因此,分布于不同纬度的地区,温度的差异也很大。 2.海陆位置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南近印度洋,西面和北面都是广阔的大陆。我国气候具有大陆性季节风气候显著和气候复杂多样两大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中国拥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带,这是气候复杂多样性的标志。 3.地形特征与海拔高度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最高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构成,平均海拔1000m至2000m。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麓到海岸线,地势下降到海拔500m至1000m为第三阶梯。第四阶梯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水深平均不到200,。在陆地上,海拔最高的是珠穆朗玛峰,为8848m,海拔最低的是吐鲁番盆地,为-154m。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阳坡受太阳辐射最大因此温度高,阴坡则相反。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二)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 1.昼夜变化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温度在一天之内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温度的最低值发生在将近日出的时候,日出之后气温升高,在13-14时左右达到最高值。 2.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形成四季,根据一年中气候冷暖、昼夜长短的有节律变化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一般是春季温暖,昼夜长短相差不大,夏季炎热,昼长夜短,秋季与春季相似,冬季则寒冷,昼短夜长。 (三)植物体温度和群落温度 1.植物体温度植物体温度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低于环境温度时,植物体吸收大气中热量或太阳的辐射量使体温升高,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时,通过蒸腾作用,使呼吸作用等放出的少量热量。 2.植物群落温度森林群落在白天和夏季的温度要比空旷地地,但温度变幅小,昼夜及全年的温度变化不大。群落结构越复杂,森林内外温度差异就越显著。 7.低温对药用植物有哪些影响? 答: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植物的生理活动停止,甚至死亡。低温对药用植物的伤害主要是冷害和冻害。冷害是生长季节内0℃以上的低温对药用植物的伤害。低温使叶绿体超微结构受到损伤,或引起气孔关闭失调,或使酶钝化,最终破坏了光合能力。低温还影响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影响植物体内物质转运,影响授粉受精。冻害是指春秋季节里,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或降至临界温度以下),使茎叶等器官受害。 8.高温对药用植物有那些伤害? 答:高温障碍是与强烈的阳光和急剧的蒸腾作用相结合而引起的。高温使植物体非正常失水,进而产生原生质的脱水和原生质中蛋白质的凝固。高温不仅降低生长速度,妨碍花粉的正常发育,还会损伤茎叶功能,引起落花落果等。 9.高温对药用植物的适应方式? 1

药用植物学,植物识别口诀

药用植物学,植物识别口诀 枝有环痕雌雄多,聚合蓇葖木兰科。单叶聚生星形果,八角香味八角科。雄蕊多轮药瓣裂,体具樟香是樟科。材身网纹雄蕊4,山龙眼科单花被。天料木科点线明,侧膜胎座花萼存。单互无托具锯齿,茶科朔果轴宿存。龙脑香科雄蕊多,单互羽脉多坚果。桃金娘科边脉清,单叶无托油点明。单对无托黄胶液,山竹子科单性杂。掌状叶脉星状毛,雄蕊多数椴树科。红叶迟落药孔裂,瓣顶撕裂杜英科。星毛柄大纤维多,单性雄蕊梧桐科。单体雄蕊药一室,两重花萼锦葵科。乳汁腺体花单性,花盘常在大戟科。蔷薇科,花样多,十字花科蔬菜多。体具乳汁花单性,桑科聚花隐头果。叶具油点有香气,花盘上房芸香科。木本复互脂核果,橄榄气味橄榄科。木本复互蒴浆核,花丝合生是楝科。木本复互丝分离,无患子科多水果。叶对无托双翅果,子房三2槭树科。木本互生有树脂,漆树科里全核果。叶对无托雄蕊2,合瓣上房木犀科。叶对有托花整齐,合瓣下房茜草科。单叶无托冠2唇,蒴果有萼玄参科。紫葳科,复对多,合瓣上房花左右。马鞭草科雄蕊4,叶对无托枝四方。单对无托叶全缘,夹竹桃科具乳汁。 种子植物科特征歌 苏铁科 常绿木本棕榈状,树干直立不分枝。叶片螺旋生干顶,羽状深裂柄宿存。雌雄异株花单性,大小孢子叶不同。种子无被核果状,种皮三层多胚乳。银杏科 单属单种古孑遗,落叶乔木茎直立。枝分长短叶扇形,长枝互生短簇生。叶脉平行端二歧,雌雄异株分公母。雄花具梗葇荑状,雌花长梗端二叉。 松科 高大乔木稀草本,常有树脂枝轮生。线形叶扁互或簇,也有235成束。雌雄同株花单性,裸子代表花球形。雄蕊螺旋相互生,雌花珠鳞两胚珠。球果成熟常开裂,种子具翅胚乳多。 杉科 乔木常有树脂生,皮富纤维长条脱。螺旋生叶似对生,雌雄同株花单性。雄花顶生或腋生,螺旋交叉花药多。雌花仅在枝顶长,苞鳞珠鳞紧密合。单年球果熟时裂,拥有孑遗好木材。 柏科 乔木灌木叶常绿,鳞片针刺叶两型。雄球花小雄蕊多,苞鳞珠鳞有结合。球果种子数不定,子叶2枚或更多。常伴清香易成活,木材枝叶用处多。 罗汉松科 常绿高大为木本,叶形多变常互生。雄花穗状生腋顶,雌花具苞独自生。胚珠倒生12枚,种子包于套被中。肉质种托有无柄,子叶2枚胚乳丰。成熟种子挂枝头,恰似念经罗汉僧。

中草药微量活性物质识别与获取关键技术与应用

项目名称:中草药微量活性物质识别与获取关键技术与应用 申报奖种:科学技术进步奖 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科莱博医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完成人:庾石山,石建功,张东明,于德泉,陈晓光,张建军,王珂,申竹芳,马双刚, 屈晶,林生,徐嵩,李勇,吕海宁,李创军 项目简介: 寻找中草药有效成分一直是现代中草药研究的核心。我们发现,某些中药的个别微量成分显示出显著的药理活性与独特的化学结构。然而,这些微量成分是否是有效成分、能否代表该中药的特定功效呢?为此,我们在国家首批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5项课题支持下,历经13年,围绕中药微量药效成分的寻找、获取、评价、确定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 建立了中草药微量活性物质识别、评价与获取的系列关键技术 建立了中草药大规模样品快速制备技术,组合闪式色谱快速剔除杂质和常量成分、富集微量成分技术,微量活性物质识别、锁定与获取技术,实现了中草药微量活性成分的高效识别、快速锁定和定向获取,为揭示中草药微量活性物质在中药(复方)中的关键药效作用,以及进一步全面、系统地认识中草药药效物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获得了50余种中草药的微量成分及其组分,包括400余个微量化合物,其中活性化合物100余个,活性组分5个。有6个微量活性化合物被国际权威期刊Nat.Prod.Rep.(IF:10.1)遴选为热点报道,其入选代表本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3.发现了10种中草药的20余种(类)微量关键药效物质。如天麻,过去一直认为其镇静催眠有效成分为天麻素(含量千分之二),但我们发现,其关键药效物质为微量成分天麻腺苷,含量虽仅为百万分之四,但药效是天麻素的1000倍;单刀根散瘀消肿的药效物质不清楚。我们从中获得的微量间苯三酚类新结构化合物Lysidisides A和B显示了强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为创制新型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提供新的源头分子。这些关键药效物质的发现为中药新药创制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草药研究的新领域。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公选课对药用植物简单的学习,对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药用植物的简要论述。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 主要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也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三、发展历史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 种。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 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 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1949年后,对 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编写出版了《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三、药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 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 统。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药用植物学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习题集 药用植物学 ?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复习思考题: 1.植物的细胞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 2.质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功能 3.淀粉粒有几种类型怎样区别单粒淀粉与复粒淀粉及半复粒淀粉4.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区分草酸钙结晶与碳酸钙结晶 5.细胞壁的特化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分木质化细胞壁与木栓化细胞壁6.什么叫初生壁、次生壁、胞间层、纹孔、纹孔对、胞间连丝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植物的组织可分为几种类型 2.什么叫分生组织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气孔轴式有哪几种如何确定气孔轴式的类型 4.什么叫周皮周皮与表皮有何不同 5.什么叫气孔气孔与皮孔有何不同 6.腺毛与非腺毛在形态与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7.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有哪些不同 8.导管有哪几种类型如何鉴别各种类型导管 9.导管与筛管分别存在于植物维管束的什么部位,各有什么功能

10.分泌腺与分泌细胞的形态及存在部位有什么不同 11.什么叫溶生式和裂生式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根 复习思考题: 1.根的外形特征有哪些 2.什么叫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3.什么叫不定根由它组成的根系叫什么根系哪些植物具有这种根系 4.根有哪些变态 5.根的初生构造有什么特点 6.什么叫内皮层何谓凯氏点 7.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8.中药材中所说的“根皮”是指哪些部分 9.根的异常构造有哪些类型 第二节茎 复习思考题: 1.从外部形态上怎样区分根和茎 2.茎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3.比较块根与块茎、根与根状茎、块茎与小块茎、鳞茎与小鳞茎的区别点。4.解释下列术语:叶轴、合轴分枝、节、皮孔。 5.双子叶植物茎与根的初生构造有何不同 6.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有何特点

药用植物生态学

1.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于植物起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间接)、人为因子) 2.环境因子:环境中与植物生长相关的条件单位 3.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综合 4.生境:一个植物体或其群落所居住的环境,具体特定地段对植物 起作用的生态因子总和。 5.限制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数量和分布起限制作用 的关键性因子 6.主导因子:是指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 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的因子。 7.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因素的 营养元素;只能严格地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是出于平衡的情况下才适用;要考虑因子间的替代作用。8.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 (1)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成的综合体,每一个生态因子都与其他因子相互影响和制约。 (2)非等价性: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变化。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靠其他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补偿。

(4)限定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许多限制的因素 (5)直接性和间接性:环境中肯定存在一些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的因子。 9.对植物生理活动,特别是光合作用,具有最大活性的是波长为 600-700nm的橙红光,其次是400-470nm的蓝紫光,而对绿光的吸收最少。(紫外光<380,可见光380—760,红外光>760) 太阳辐射在纬度上呈带状分布 10.黄化现象:黄化是由于受光不足,不能形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 萝卜素和叶黄素,所以呈现黄色或黄白色。 黄化植物茎细长软弱,节间伸长,叶片很小,茎叶外表呈淡黄色,植物体中细胞壁很薄,薄壁组织发达,而机械组织和维管束的分化差。 11.药用植物与光之间的关系 一、光强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2)光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绿色植物必须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光照有利于果实的成熟,影响果实的气味等 (3)药用植物对光强度适应的生态类型: 阳性植物:足够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高 阴性植物:在相对较弱的光照下比强光下生长发育健壮,多生长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1112020081)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一、课程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是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紧密结合共同阐明植物基本生 命过程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closely integrated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ecology is a science to clarify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of plan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通过讲授自养高等绿色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 转变、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在GAP生产中的相关问题。培养了合格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 The basic life processe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environment of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light energy use ,of the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material and energy in plants,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autotrophic higher green plants will be taught in this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 and use the knowledge to explain and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 of GAP. Qualified talents of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ll develop. 2.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药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掌握植物相互间及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研究热点,掌握植物生理生态学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 The basic concepts,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basic rules of life activity of medicinal plants, some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 of Plant Physiological Ecology should be mast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plants, plants and the environment should be mastered basically. While the frontier and research focus of the discipline should be understood. 3.学分:3 4.学时:51 5.性质:必修课 6.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1]《植物生理学》第七版,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第二章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索关系即食物链。 2. 营养级:生态学上把具有相同营养方式和食性的生物统归为同一营养层次,并把食物链中的每一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 3.生态金字塔: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由于数量和所处营养级不同而形成的以能量流动为基础的塔状结构。 4.生物学放大作用:性质稳定、易被生物吸收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逐级富集浓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富集作用,又称为生物浓缩或生物学放大作用。 5.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 6.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7. 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在从一个营养阶层流向另一个营养阶层时,大约损失90%的能量。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即Lindeman效率。 二、选择题 1.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A.树木 B.鸟类 C.昆虫 D.蚯蚓 2.一个池塘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 b、c、d,下列表述没有错误的是[] A. a=b+d B.a>b+d C.a

药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特征:1.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2.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3.以生物为主体4.各成员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具有统一的整体功能5.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调控能力6.有一定负荷力 群落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有规律的共处,有序状态下生存3.形成群落环境: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自身的内部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生态结构)5.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年际动态、演替)6.一定的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8.群落中各物种具有不等同的群落学重要性群落的结构特征:1.形态结构植物的生活型、生态型,群落外貌、季相,植物群落的片层2.生态结构组成种类的性质分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度方法,群落的动态特征 水的生理生态作用:1.生理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水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水是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保持植物的固有形态 2.生态调节植物体温(高比热:稳定植物体温;高汽化热:降低体温,避免高温危害);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水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 光周期对药植的生态作用:1.药植生长要一定的日照时数,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积累有效成分2.光不但为药植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而且还作为环境信号调节植物的发育过程,尤其对花反应的诱导 药植对温度的生态适应:1.对低温植物的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有鳞片,植物体的器官表面盖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 2.对高温体表具有密生的绒毛、鳞片,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树干根茎附生有很厚的木栓层 药植对水分的生态适应:1.干旱地区植株矮小,细胞变小,叶片小而少,叶片卷成筒状,表皮角质层发达,常有绒毛,栅栏组织和叶脉都很发达,气孔小而常下陷,单位面积气孔多2.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药植具发达主根的直根系,可向下生长到较深的土层中,形成深根系,能够吸收到土壤深层的水分;而须根系由于主根短,侧根和不定根向周围发展,形成浅根系,可迅速吸收地表和土壤浅层的水分 对干旱的生理适应:1.气孔控制抗旱性强的植物,他们的气孔保卫细胞对水分、光照变化很敏感,在早晨,抗旱性强的植物气孔开度比抗旱性弱的植物大;中午前后,当植物体内水分减少时,前者气孔先关闭2.生物化学反应特点抗旱性强的植物在干旱时能抑制分解酶的活性,使转化酶和合成酶的活性不会因为干旱而降得太低,以维持基本的代谢活动 对涝害的生理适应:1.植物根系木质化限制了还原物质的侵入,抗湿性增强2.植物体内形成通气组织根系可通过叶片获得氧气,并向土壤分泌氧以适应土壤还原状态,以便在较长淹水条件下生长 繁殖策略:1.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自然灾害常发,种群死亡率与密度无关,谁有较强的生殖能力对谁有利,才能补偿灾害造成的损失2.在稳定环境中,谁能更好的利用环境承载力对谁有利 R对策者:适应不可预测的多变环境,高生育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寿命短,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通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农田杂草、原生或次生裸地、先锋植物)优点:生殖率高,发育速度快,世代时间短缺点:死亡率高,竞争力弱,种群不稳定,密度长剧烈变动 K对策者:适应可预测稳定环境,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仔(卵)少而大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以高竞争能力在高密度条件下得以生存优点:种群的数量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个体大,竞争力强 缺点:种群一旦遭遇危害,难以恢复,可能灭绝 人工农林复合系统:1.林(农)药复合系统是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把林木(农作物)和药用植物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光、热、水、肥、气、时间、空间进行合理的互补与优化使用,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2.在时间上长中短结合,在空间上上中下配置,在产业结构上合理布局,多种经营,使绿色植物的初级生物能沿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进行多层次、多用途的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转化率和资源利用率。3..林(农)药复合系统将长周期的林业生产与短周期的中药材种植有机结合,以耕代抚,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业的品种和数量,实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提高了经济效益4.林木和药用植物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林分的稳定性,改善了林地及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减轻了自然灾害,多数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耐阴性,林冠的遮阴作用为药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药用植物的介入丰富了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优化了林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林(农)药复合系统的类型及其结构组成:一、以林(果)为主前期间作类型 1.造林或果园建造前期(林地或果园未郁闭前),在林间间种或套种药用植物,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林地或果园郁闭以后以林业或果品生产为主,适量种植一些耐阴性药用植物。2.本类型的田间配置方式以林木(果树)行间间作草本药用植物物为主,间作期间形成的幼树和草本两层水平镶嵌式复层结构、在结构设计上,利用了林木(果树)与药用植物在土地和光能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时空差异,如生长周期的长短,发育期的早晚,根系分布的深浅,叶面层的高低等,形成互补互利合理的群体结构。林木(果树)的行间距依据林果业生产的需求设计,一般不侧重考虑药材生产。本类型常用于平原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是中药学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药材商品鉴定技术》、《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基本内容分为药用植物识别基础知识、药用植物分类及药用植物资源三大部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习中药专业的其它相关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中药加工、中药制剂生产及中药销售等中药各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培养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技能型人材。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训和野外实习。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模型、图片、组织切片等教具和音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要充分注意实训课和野外实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注: 1、学分: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2、“开课学期”可以按各专业要求进行调整。 3、“实践学时”指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而安排的实操训练学时,“其它学时”是指除实验之外的现场观摩、参观、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学时。 4、“总学时”指本门课程实际教学学时,不可随意删减。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药用植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习中药专业的其它相关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中药加工、中药制剂生产及中药销售等中药各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培养我国中医药事业的技能型人材”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药用植物分类识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药用植物识别的技术;(2)了解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及应用开发情况。 2、能力目标 (1)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快速认识250种以上新鲜药用植物 (2)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说出常见药材的药用植物来源。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最新药用植物生态学(复习)复习过程

1.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运用植物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药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环境与环境因子。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的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称为环境因子 3.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的总称。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作用,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不可缺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 4.生态因子的分类。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5.最小因子定律。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质完全缺乏,植物就不能生存。如果这种营养物质数量极微,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这就是最小因子定律 6.耐性定律。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范围,称为耐性限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称为耐性定律。生物耐性是有差异的。 7.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作用不是孤立的,总是是综合的产生作用)。交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导作用(有少数或几个起主导,决定性的作用)。直接与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不可替代性与有限补偿性作用。 8. 有限补偿性原理:一定条件下某个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相关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到有限的补偿,并获得相同或者相近的生态效果。 9.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基础。基本能力是在正常环境中保持好的生长势头,在恶劣环境中维持生命延续。 衡量植物适应性的终极标准是保持生命延续的能力大小。 10.趋同适应与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常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趋同适应,不同种的生物,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或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11.趋异适应与生态型。一群亲缘关系相似的生物有机体,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称为为趋异适应。生物由于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类群,称为生态型,种以下分类单位。(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统称为生境。 生态位包括三层意思:1。物种在特定生物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功能关系2。物种在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3。物种和群落中其他种群的关系 13.生态位原理。生态位重叠:竞争排斥;生态位分异:有限共存;生态位分离:长期共存,生态位的泛化与特化。泛化:多变的环境中,植物的适应使其对资源的选择减弱,生态位宽度增加 特化:稳定的环境中,植物的适应使其对资源的选择加强,生态位宽度变窄 14.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组成:非生物(能源,气候,基质和介质,物质代谢原料)和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生物组成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细菌)消费者(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细菌,真菌) 15.食物链定义和类型。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环环相扣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一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