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

文言阅读练习

马说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虽.有名马(即使)

2.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

3.才美不外见.( 同“现”显现 )

4.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5.其.真无马邪(难道)

6.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

7.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方法) 8.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养) (同“才”才能 )

二、翻译句子(10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

马来喂养.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

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

里马吧!

三、按原文填空(10分)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什么?

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2.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千里马只有靠伯乐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到是否正确?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么做?

(1)这个道理今都是一样的。但是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要抢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希望。

(2)假如我是千里马,我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随时做好抓住机遇的准备备,不放弃任何可能发展自我的机遇。

陋室铭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2.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苔痕上.阶绿(长上 )

4.无丝竹

..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

5.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弹奏)

9.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此,这)(品德高尚)

二、翻译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

来使身体劳累。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三、按原文填空(10分)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描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古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文中的“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2分)

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全文紧扣“惟吾德馨”这一句话来写。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3分)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2分)

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3分) (1)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2)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雅生活情趣。

5.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2分)

作者用古代名人的屋子与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志趣,从而强调陋室不陋。

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作用:突出陋室不陋,表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4分)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活板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合)(盖\蒙)2.瞬息可就.(完成)

3.第二板已具.(准备好)4.更互

..用之(交替\轮流)5.则以纸帖.之(用)(动,用标签标注)6.旋.刻之(立刻)7.讫.再火令药熔(终了,完毕)8.持就.火炀.之(靠近)(烤)二、翻译句子(10分)

1.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印板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象磨刀石那样平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能完成。

3.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5.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

三、按原文填空(8分)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极为神速(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活四、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文章介绍活字的制板过程,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2.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1)_更互用之___________ (2)___每一字皆有数印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并说说其作用。(5分)_ A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打比方 )

作用: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深度。

B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打比方 )

作用:形象的说明了活板字面平整的程度。

C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列数字、作比较 )

作用: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

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作比较)

作用:突出了胶泥所制印模的优越性。

E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举例子、列数字)

作用: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5.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5分)

__“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___

口技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2.百千齐作.(.作:兴起,发生).

3.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中:其中间:夹杂)4.曳.屋许许声(曳:拉)5.意少.舒(少:稍微)6.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7.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8.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9.指.其一端(动词,指出)10.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动词,说出)

二、翻译句子(10分)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同时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得惟妙惟肖。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三、按原文填空(10分)

1.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善

2.请找出文中的拟声词两个:力拉、呼呼、许许

3.哪些声音直接地表现了火势的凶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4.哪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5.作者称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文中采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写出艺人表演的三个场面梦中惊醒由醒又睡失火救火

2.品味以下两句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赏析:①侧面描写,用一系列动作、神态写听众的反映,烘托了口技表演的极大艺术魅力,②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非凡技艺和神奇效果,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奇声、泼水声

赏析:①排比。写出了声音由少而多,由弱而强,由缓而急,②表现了火势

的猛烈和火灾现场的纷乱。从而突出表演者的技艺的精湛。

3.请找出第○4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侧面描写,写听众以假为真、惊慌欲跑的强烈反映。作用:烘托了口技艺人的精彩的表演。4.课文结尾再次写道具简单有什么作用?

①以简单的道具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精湛。②照应开头“一人、一桌、

一椅、一扇、一抚尺”。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6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 2.手自笔录(动手)(用笔)3.主人日再食(两次)(提供伙食) 4.尝趋百里外(奔向)

5.援疑质理(提出)(询问) 6.礼愈至(周到)

7.不敢出一言以复(辩解) 8.俟其欣悦(等待)

9.寓逆旅(寄居,居住) 10.裘葛之遗(给予,赠送)11.腰白玉之环(动,挂在腰间) 12.假诸人而后见也(之于)13.无冻馁之患矣(饥饿)(担心)

二、翻译句子(1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食品味道的享受。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6.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不必像我那样动笔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

7.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三、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从第一段来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1刻苦好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2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

○3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4书目齐全

3.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成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对比:①“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②“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作用: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鲜明而有说服力。

4.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示例:车胤(yìn)、孙康——囊萤映雪

东周时代苏秦、西汉孙敬——悬梁刺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孔子——韦编三绝

核舟记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罔不因

...势象.形(罔:无、没有)(因:依据)(象形:模拟)

2.尝贻

..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送)

3.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5.其人视端容寂(正) 6.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

7.中峨冠

..(像)..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清清楚楚)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而窄) 10.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11.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1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13.佛印绝类

..弥勒(绝:极)(类:像)

二、翻译句子(20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

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5.苏、黄共阅一手卷。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

9.嘻,技亦灵怪矣哉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

三、按原文填空(10分)

1.请把原文填写在第二段中的画线处(4分)

○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峨冠而多髯

3. 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4.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第三段段文字的中心句。(2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四、内容理解(20分)

1. 第二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船头(或舟首)__以__空间顺序_为说明顺序。语言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介绍的内容有_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第二段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列数字、作比较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

5. 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6.找出第四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的句子,这些句子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一个悠闲一个专注表现了一种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突出“大苏泛赤壁”的“泛”。

7.结尾的“嘻,技亦灵怪矣哉!”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与开头的“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相照应,高度赞扬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结束全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9.桃花源记 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

作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0.小石潭记 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 第二课弘扬真善美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时数: 1课时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一、字音 岷(mín)山蓦(mò)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 愠(yùn)怒焦灼(zhuó)湿漉漉(lū)蓬(péng)勃帐篷(péng) 精粹(cuì)蔫(niān)巴 二、成语 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6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

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 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 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 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 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 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 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 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 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 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 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 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 任先青。 四.背诵内容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山界》陆定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 一组织教学 二启发引导阶段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 (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三新授 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

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 物质材料形式构成作品中的物象文化意义 2主要教学手段 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3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 建筑、雕塑、绘画、园林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法选择: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字音 岷(mín)山蓦(m?)地泥泞(nìng)猝(cù)然抽噎(yē) 愠(yùn)怒焦灼(zhu?)湿漉漉(lū)蓬(p?ng)勃帐篷(p?ng) 精粹(cuì)蔫(niān)巴 二、成语 1)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2)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4)万籁俱寂: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万籁,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5)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6苛捐杂税:繁琐的、过多的税收。 三.课文知识 1、《七律长征》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旧体诗,也是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萧华词,由10个乐章组成。这两首歌词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历史画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选自《人民文学》,作者王愿坚,现代文学家。全文以“草”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描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草而发生中毒的险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品尝毒草,并果断作出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表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高尚人格。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当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诗人领袖》选自《诗刊》,原题为《诗人毛泽东》,作者任先青。 四.背诵内容 《七律· 长征》毛泽东 《老山界》陆定一 五、诗词理解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与奇异的水,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与细沙碎石,一直瞧下去,可以瞧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瞧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与远处伸展。(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

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就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道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姓与字。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先生闲适安静且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爱好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她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她;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与喝水用的瓢里常常就是空空如也,但她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我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 一.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10题 1.本文作者是我国代的政治家、文学家。(1分)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2)薄暮冥冥()..(3)把酒临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谪守巴陵郡 ( ) (6)百废具兴 ( ) ..(7)朝晖夕阴 ( ) (8)去国怀乡 (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6.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 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 是。 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8.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9.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 10.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1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 表达方式。(3分) 17.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3分) 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节是春

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节是春术教案 第一课文艺复兴的颂歌——《春》 教学类别:欣赏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关系及作品的形式美。难点: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一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画:文艺复兴的颂歌——《春》、学习新内容 谁能告诉我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作品的主题思想 这幅作品,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诸神的富于想

象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趣味和审美理想。 这是一副蛋彩画,哪位同学再说说,什么是蛋彩画好吗?什么是蛋彩画 学生乙:蛋彩画是15世纪欧洲油画正式形成以前的两种最常用的画法之一。因它是用鸡蛋黄或鸡蛋清调和颜料作画而得名。欧洲油画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后,蛋彩画逐渐被油画所取代。 关于作者你们又知道多少呢? 画家简介学生丙: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最著名的画家之一。现存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他的两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课本中还提到了“文艺复兴”的词汇,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吗?文艺复兴学生丁:“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意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在14——16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复兴。实际上,这一时期并非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简单的复兴,而是由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引发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于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就是意大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四五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 一、字音 坻(chí) 屿(yǔ) 堪(kān) 悄怆(chuàng) 佁yí然就寝qǐn 藻荇(xìng) 风靡m? 山岚(lán) 骤(zh?u)然傣(dǎi)族山寨(zhài) 船舷(xián) 瑰(guī)丽鳞次栉(zhì)比器皿m?n 啄(zhu?) 眦(zì) 堤(dī)岸脸颊(jiá) 靴(xuē)子稠(ch?u)密椽(chuán)子 翕(xī)忽深邃suì翠蔓(wàn) 寂寥(liáo) 二、成语 1).接风洗尘: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2).恍如隔世:好像隔了一世。多形容对时间的变迁、事物的变化的感慨。 3).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4).善男信女:佛教用语,指信仰佛教的人们。 5).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6)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7)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8)可见一斑: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可证明事物或事情的一个理由 9)人迹罕至: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10)大饱口福: 吃够了很好的东西或指在物质或精神上嘴部受到了充分的满足感。 三、课文知识 1、《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按浏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语文复习资料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3、《阿里山纪行》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4、《美丽的西双版纳》选自《大自然探索》,作者李舵。作者按总分结构展开描绘,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

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 9、横柯上蔽柯:树干奔:飞奔的马 息:平息 反:通“返” 返回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 “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精品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单元 字词听写题: 倦怠dài 翡fěi翠恹恹yān 楠nán木奇崛ju?枯瘠jí骨gū朵迸bang溅jiàn 丰腴yú盎àng然虬qiú枝秀颀qí伫zhù立陌m?头贪婪lán 凡几jī 飞沫m?锤chuí炼婆娑suō鄙bǐ视皓hào齿犀xī利伶líng 仃锈xiù彩 凝níng望盘虬卧龙坦荡如砥潜滋暗长争妍斗艳忍俊不禁无足轻重全神贯注 纵横决荡旁逸斜出妙手偶得无边无垠不折不挠破口大笑仙露琼浆察颜观色 诗歌默写题: 1、《闻雁》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2、《池鹤》中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池鹤》中写出了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池鹤》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池鹤》中写出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6、《池鹤》中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7、《迎燕》中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8、《迎燕》中写出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9、《迎燕》中写出了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0、《迎燕》中突出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乐趣的诗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第二单元 字词听写题: 狭隘热忱纯粹派遣鄙薄殉职热忱毋宁啁啾翌日笃信宽宥窒息灼热殉职旁骛亵渎胸襟jīn 摒bìng弃迥jiǒng异芥jia蒂dì嫉jí妒dù缅mi?n怀揣chu?i摩萎wěi缩强聒guō不舍骈pián进咽yàn气鄙bǐ薄旁骛wù亵xia渎dú骈pián进显赫ha和睦mù迥jiǒng异鸿儒rú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学生试题 (文言文、古诗专题) 文言文专题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 问衡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 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 、益.慕圣贤之道 益. 多弊少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 、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 A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 、不以. 物喜,不以. 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0.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13.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习题(整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__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7.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11.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分别代表什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 ▲海燕 一.重点字词。 卩申sh宙吟y in 飞窜cu cn 胆怯qi e翡f百翠蜿蜒w m y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体裁:散文诗。高尔基,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无产阶级艺术最伟 大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高尔基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原题为"海燕之歌”。 三?课文内容 1?文章思路: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2?文章主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英姿的刻画,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人民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3?景物描写及作用: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点明海燕所处环境,衬托海燕顽强、乐观、勇敢的战斗精神。 4. 海燕的形象: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5?象征手法及作用: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用某一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表现手法,这就是象征。象征的作用是: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 ?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 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①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②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③云、狂风、雷电:反动势力④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 6?对比手法:海鸥等与海燕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自信、乐观。 7?修辞手法的运用:反复、比喻、拟人对比等进一步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8..文章感情:赞美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战士,鞭挞的是海鸥之类的不革命者及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白杨礼赞 一.重点字词。 蜿蜒(w m y岔)黄绿错综(zmg)毡子(zh mi)锤炼(chu i)主宰(z ci)无边无垠(y in)坦荡如砥(d i)倦怠(d C)倔强(ju? ji eng)婆娑(p? su o )潜滋暗长(qi岔)恹恹欲睡(y m)旁逸斜出(y i)不折不挠(n co)虬枝(qi d)晕圈(y m)挺拔(b a)秀颀(q i)鄙视(b i)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茅盾(1896―― 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三?课文内容 1. 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 白杨树象征了什么?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3. “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篇章一《与朱元思书》 (一)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最新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色彩风景画》教案

《色彩风景画》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色彩冷暖变化,通过色彩表达自我情感,提高审美认知水平。 2、了解体验色彩带给生活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创作,学会自我表达,自我欣赏,培养学生擅于交流,健康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生能掌握色彩冷暖变化规律,色彩传达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冷暖变化规律,体验色彩传达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能运用到课堂绘画实验中。 教具学具: 教学设备及软件:多媒体教具,教学视频。 基本材料与工具:色彩卡片、胶带。 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新课之前呢,我们先来一起玩一个游戏(贴着色彩卡片的黑板)在黑板上有十二张不同颜色的卡片,大家根据自己对每一张卡片的冷暖感受,请把它们分为暖色卡片一组和冷色卡片一组。 生:参与 师:大家做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几张风景作品。谁能告诉我,哪一张属于暖色风景色调?哪一张属于冷色风景色调? 生:欣赏回答 2、认定目标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和作品欣赏,大家请告诉我,色彩可以分哪两大类色调?生:暖色和冷色。 师:对!这节课呢,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色彩冷暖变化规律,体验不同色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的独特色彩感受。 3、理解概念(讨论)

师:大家观察一下四季图片,四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生:讨论回答 师:观察后我们发现,正是四季时间的变化,使得不同季节的景色有着不同色彩倾向。好,那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印象时期大师的作品,这三幅描绘的是同一座鲁昂大教堂。大家思考为什么同一个景物,在画家的笔下是不同的景色呢? 生:思考回答 师:恩,正是不同的天气环境影响使得同一景物有着不同的变化。这样,我们可以总结出,色彩冷暖变化是受季节时间和环境影响的。 师:现在,我给大家拿出一些独立的颜色,大家可以告诉我你对每种颜色的感受吗? 生:回答。 师:每种颜色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我们不仅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的绘画创作中,通过丰富的色彩来表现我们自己独特的感受,而且,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色彩带给我们的变化,去发现美,体验美。 师:那么在了解这些知识后,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呢?为此我们先来赏析一下大师们的作品,体会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吧! 4、观察写生 师:在看过大师的作品后,你想亲自动手实践一下吗?我给大家安排了两种练习要求,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 (1)发挥想象,将风景图片的某一局部进行扩展,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2)自选一幅风景图片或作品,发挥创造力,可以改变原有画面色调,表达自我感受。师:那么在动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范画展示。 5、交流总结 师:大家画的怎么样了?我们把自己作业相互展示一下,谈谈对自己对其他同学作业的看法。 生:交流。 师:好了,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吧。 师:风景画就是用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审美感受的一种良好的艺术形式,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学会欣赏风景,理解色彩,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 6、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