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课设基于TCP协议编程的网络聊天室

计算机网络课设基于TCP协议编程的网络聊天室

基于TCP协议编程的网络聊天室

设计内容:基于TCP协议编程的方式,编写程序模拟网络聊天室的运行过程。

设计要求:

1. 采用C/S模式,基于TCP协议编程的方式,使得各个用户通过服务器转发实现聊天的功能。

2. 分为两大模块:客户端模块和服务器端模块。

3. 客户端模块的主要功能:

1)登陆功能:用户可以注册,然后选择服务器登入聊天室。

2)显示用户:将在线用户显示在列表中。

3)接收信息:能接收其他用户发出的信息。

4)发送信息:能发出用户要发出的信息。

4.服务器端模块的主要功能:

1)检验登陆信息:检查登陆信息是否正确,并向客户端返回登陆信息,如

信息正确。就允许用户登陆。

2)显示在线状态:将该用户的状态发给各在线用户。

3)转发聊天信息:将消息转发给所有在线的用户。

5. 编程语言不限。

一、需求分析

此程序主要分为两部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服务器端用于提供一个网络端口,等待客户端发出请求,登录到此服务端,然后进行网络通讯和消息的转发;客户端可通过服务器端的IP地址发送连接请求,然后登陆聊天室。在服务器端的成员列表栏中会显示在线的所有人名单,有人退出聊天室,成员列表会自动除名。整个程序的主体使用了CSocket类的方法,实现了网络通讯聊天。整个程序设计为两个部分:服务器(SpeakerServer)和客户端 (SpeakerClient) 。

多人聊天的关键在于要将每个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消息分发给所有其他客户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服务器程序中建立一个套接口链表,用来保存所有与客户端建立了连接的服务端口。

设计原理:服务器通过socket()系统调用创建一个Socket数组后(设定了接受连接客户的最大数目),与指定的本地端口绑定bind(),就可以在端口进行侦听listen()。如果有客户端连接请求,则在数组中选择一个空socket,将客户端地址赋给这个socket,然后登陆成功的客户就可以在服务器上聊天了。

客户端程序相对简单,只要建立一个socket与服务器端连接,成功后通过这个socket来发送和接收就可以了。

服务器端功能:

1、初始化socket,创建服务器端。

2、维护一个链表,保存所有用户的IP地址,端口信息。

3、接受用户传送来的聊天信息,然后向链表中的所用用户转发。

4、接受用户传送来的连接判断命令,并向用户发出响应命令。

客户端功能:

客户端界面上的两个文本框,一个用于显示接受的聊天信息,一个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聊天信息。当按下“发送”按钮时将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一、概要设计:

服务器客户端

(设计流程图)

二、详细设计:

服务器端:

1、启动服务器代码:

//服务器启动时,先创建套接字并绑定端口,再监听此端口。void CSpeakerServerDlg::OnBnClickedStart()

{

UINT uPort = GetDlgItemInt(IDC_PORT);

//创建套接字

if ( !m_TCPSocketListen.Create(uPort) )

{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EXT("绑定监听端口失败,请确认该端口没有被其它程序占用"),TraceLevel_Warning);

return;

}

//监听套接字

if( !m_TCPSocketListen.Listen() )

{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EXT("监听失败"),TraceLevel_Warning);

return;

}

UINT uMaxConnect = GetDlgItemInt(IDC_MAX);

//设置接口

m_TCPSocketListen.SetTCPSocketService(this);

//更新界面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EXT("服务器启动成功"),TraceLevel_Normal);

GetDlgItem(IDC_START)->EnableWindow(FALSE);

GetDlgItem(IDC_STOP)->EnableWindow(TRUE);

}

2、监听端口,收到连接请求,接受的代码:

//先检验是否在服务器的最大连接限制内,若在,则获取当前客户的IP地址和端口等信息,插入链表中。

//为什么要限制连接人数?因为TCP连接是相当占资源的,若不限制连接人数,服务器的资源不够分配。

void CSpeakerServerDlg::OnAccept()

{

//承载能力

if ( m_TCPSocketItemMap.size() > GetDlgItemInt(IDC_MAX) )

{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EXT("服务器承载人数已满,已过滤其他连接

"),TraceLevel_Warning);

return;

}

//绑定套接字

CTCPSocketService *pTCPSocketConnect = new CTCPSocketService;

try

{

SOCKADDR_INSocketAddr;

int nBufferSize = sizeof(SocketAddr);

//连接

m_TCPSocketListen.Accept(*pTCPSocketConnect,(SOCKADDR *) &SocketAddr,

&nBufferSize);

if (pTCPSocketConnect->m_hSocket == INVALID_SOCKET) throw TEXT("无效的连接套接字");

//获取客户端IP

pTCPSocketConnect->m_dwClientAddr = SocketAddr.sin_addr.S_un.S_addr; pTCPSocketConnect->SetTCPSocketService(this);

//绑定数据

bool bActive = true;

CTCPSocketItemMap::iterat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begin();

for (;iter!= m_TCPSocketItemMap.end();iter++)

{

if ( pTCPSocketConnect->m_hSocket == iter->first )

{

bActive = false;

break;

}

}

//插入客户数据

if ( bActive )

{

tagBindParameter *pBindParameter = new tagBindParameter; pBindParameter->pTCPSocketService = pTCPSocketConnect; pBindParameter->dwUserID = 0;

m_TCPSocketItemMap.insert(pair(pTCPSocketConnect->m_h Socket,pBindParameter));

}

}

catch (...)

{

if (pTCPSocketConnect->m_hSocket != INVALID_SOCKET)pTCPSocketConnect->Close();

}

}

3、接收并检验数据的代码:

void CSpeakerServerDlg::OnReceive(SOCKET hSocket)

{

BYTE cbDataBuffer[SOCKET_TCP_BUFFER];

CTCPSocketItemMap::iterat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find(hSocket);

if (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end() ) return;

//接收数据

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Receive(cbDataBuffer,CountArray(cbDataBuffer) );

//解析数据

TCP_Command * pCommand=(TCP_Command *)cbDataBuffer;

//解释数据

WORD wPacketSize = pCommand->wPacketSize;

WORD wDataSize = wPacketSize-sizeof(TCP_Command);

//数据包效验

if ( wPacketSize > SOCKET_TCP_BUFFER+sizeof TCP_Command )

{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EXT("数据包太大,已拒绝"),TraceLevel_Warning);

return;

}

//子消息处理事件

if( !OnEventTCPSocketRead(hSocket,pCommand->wMainCmdID,pCommand->wSubCmdID,pCom mand+1,wDataSize) )

{

BYTE * pClientIP=(BYTE *)&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m_dwClientAddr;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raceLevel_Warning,TEXT("收到伪数据包或未处理的数据包,wMainCmdID:%d,wSubCmdID:%d,来源

IP:%d.%d.%d.%d"),pCommand->wMainCmdID,pCommand->wSubCmdID,pClientIP[0],pClientI P[1],pClientIP[2],pClientIP[3]);

return;

}

}

4、群发登录消息和用户发送的消息代码:

//服务器收到客户的消息之后会将收到的消息发送给链表之中除了发送客户之外的所有客户。

bool CSpeakerServerDlg::OnEventTCPSocketRead( SOCKET hSocket,WORD wMainCmdID, WORD wSubCmdID, VOID * pData, WORD wDataSize )

{

//获取绑定套接字

CTCPSocketItemMap::iterat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find(hSocket);

if (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end() ) return false;

CTCPSocketService *pTCPSocketService = 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

switch ( wMainCmdID )

{

case MDM_GP_LOGON:

{

if ( wSubCmdID == SUB_CS_LOGON )

{

//效验数据

ASSERT( wDataSize == sizeof CMD_CS_LOGON );

if ( wDataSize != sizeof CMD_CS_LOGON ) return false;

//获取数据

CMD_CS_LOGON *pUserLogon = (CMD_CS_LOGON*)pData;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raceLevel_Normal,TEXT("%s登陆服务器

"),pUserLogon->szUserName);

tagUserData *pUserData = new tagUserData;

//随机给用户分配一个UserID,UserID一般存储于数据库中,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

//一般在数据库表中设为主键,是整个游戏或者软件识别用户的唯一依据,这里我们没有涉及到数据库,暂时随机取一个数值代替

//其次,我们应该通过数据库SQL语句查询或者存储过程等方法,或在数据库中做密码的效验也好,

//或在查询到用户的密码在服务器中进行判断也好,不管什么方法,此处一般需要进行用户密码的效验,这样才可以判定用户是否可以登陆了

pUserData->dwUserID = GetTickCount();

_sntprintf_s(pUserData->szUserName,CountArray(pUserData->szUserName),pUserLogon ->szUserName);

_sntprintf_s(pUserData->szPassWord,CountArray(pUserData->szPassWord),pUserLogon ->szPassWord);

//更新绑定数据

CTCPSocketItemMap::iterat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find(hSocket);

if (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end() )

iter->second->dwUserID = pUserData->dwUserID;

//群发登陆消息

SendUserItem(NULL,pUserData);

//发送在线用户

CUserItemArray::iterator pUserItemSend =

m_pUserManager->GetUserItemArray()->begin();

for (;pUserItemSend!=m_pUserManager->GetUserItemArray()->end();pUserItemSend++ ) SendUserItem(pTCPSocketService,pUserItemSend->second);

//插入数据

m_pUserManager->InsertUserItem(pUserData);

return true;

}

}

break;

case MDM_GP_USER:

{

if ( wSubCmdID == SUB_CS_USERT_CHAT )

{

//获取数据

CMD_CS_CHATMSG *pCHATMSG = (CMD_CS_CHATMSG*)pData;

//这里其实需要做很多的效验,如dwSendUserID的有效性,字符串是否为空等,这里就不做这些效验了

CMD_SC_CHATMSG _SC_CHATMSG;

ZeroMemory(&_SC_CHATMSG,sizeof _SC_CHATMSG);

//获取时间

GetLocalTime(&_SC_CHATMSG.SystemTime);

_sntprintf_s(_SC_CHATMSG.szSendUserName,CountArray(_SC_CHATMSG.szSendUserName), m_pUserManager->GetUserName(iter->second->dwUserID));

_sntprintf_s(_SC_CHATMSG.szDescribe,CountArray(_SC_CHATMSG.szDescribe),pCHATMSG ->szDescribe);

SendDataBatch(MDM_GP_USER,SUB_CS_USERT_CHAT,&_SC_CHATMSG,sizeof _SC_CHATMSG);

return true;

}

}

break;

}

return false;

}

5、当服务器端有人退出登录时的代码:

//客户端退出时,服务器端获取用户名并群发退出消息,再在链表中删除该用户的数据,清理他的Socket

void CSpeakerServerDlg::OnClose(SOCKET hSocket)

{

CTCPSocketItemMap::iterat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find(hSocket);

if (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end() ) return;

//获取用户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raceLevel_Normal,TEXT("%s退出了服务器

"),m_pUserManager->GetUserName(iter->second->dwUserID));

//删除用户

CMD_DC_DELETE _DC_DELETE;

ZeroMemory(&_DC_DELETE,sizeof _DC_DELETE);

_sntprintf_s(_DC_DELETE.szUserName,CountArray(_DC_DELETE.szUserName),m_pUserMan ager->GetUserName(iter->second->dwUserID));

//群发消息

SendDataBatch(MDM_GP_USER,SUB_SC_DELETE,&_DC_DELETE,sizeof _DC_DELETE);

//销毁数据

m_pUserManager->RemoveUserItem(iter->second->dwUserID);

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Close();

SafeDelete(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

SafeDelete(iter->second);

m_TCPSocketItemMap.erase(iter);

}

6、关闭服务器连接代码:

void CSpeakerServerDlg::OnBnClickedStop()

{

//关闭监听套接字

m_TCPSocketListen.Close();

//关闭连接套接字

CTCPSocketItemMap::iterat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begin();

f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end(); ++iter)

{

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Close();

SafeDelete(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

SafeDelete(iter->second);

}

//更新界面

m_TraceRichEdit.TraceString(TEXT("服务器关闭成功"),TraceLevel_Normal);

GetDlgItem(IDC_START)->EnableWindow(TRUE);

GetDlgItem(IDC_STOP)->EnableWindow(FALSE);

}

7、退出服务器代码:

void CSpeakerServerDlg::OnCancel()

{

if ( m_TCPSocketListen.m_hSocket != INVALID_SOCKET )

{

if ( AfxMessageBox(TEXT("确定退出服务器吗?其它所有用户将失去连接

"),MB_YESNO|MB_ICONQUESTION) == IDYES )

{

CTCPSocketItemMap::iterat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begin();

for (;iter != m_TCPSocketItemMap.end(); ++iter)

{

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Close();

SafeDelete(iter->second->pTCPSocketService);

SafeDelete(iter->second);

}

}

}

__super::OnCancel();

}

客户端:

1、客户端登录:

//登陆消息

LRESULT CSpeakerClientDlg::OnLogonMessage( 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 {

tagLogonInfo *pLogonInfo = (tagLogonInfo*)wParam;

//关闭之前socket

m_TCPScoketClient.Close();

//初始化套接字

if ( !m_TCPScoketClient.Create() )

{

SetTraceString(TEXT("套接字创建失败"));

SafeDelete(pLogonInfo);

return FALSE;

}

//创建连接

if( m_TCPScoketClient.Connect(pLogonInfo->szServerAddr,pLogonInfo->nPort) == FALSE )

{

int nErrorCode = m_TCPScoketClient.GetLastError();

if ( nErrorCode !=WSAEWOULDBLOCK )

{

SetTraceString(TEXT("连接服务器失败,错误码:%d"),nErrorCode);

SafeDelete(pLogonInfo);

return FALSE;

}

}

//设置接口

m_TCPScoketClient.SetTCPSocketService(this);

//构建数据

CMD_CS_LOGON UserLogon;

ZeroMemory(&UserLogon,sizeof UserLogon);

_sntprintf_s(UserLogon.szUserName,CountArray(UserLogon.szUserName),pLogonInfo-> szUserName);

_sntprintf_s(UserLogon.szPassWord,CountArray(UserLogon.szPassWord),pLogonInfo-> szPassWord);

//发送登陆请求

m_TCPScoketClient.SendData(MDM_GP_LOGON,SUB_CS_LOGON,&UserLogon,sizeof UserLogon);

//设置界面

SetTraceString(TEXT("连接服务器成功"));

m_LogonDlg.PostMessage(WM_CLOSE);

//清理数据

SafeDelete(pLogonInfo);

return TRUE;

}

2、客户端发送数据代码:

void CSpeakerClientDlg::OnBnClickedSend()

{

//设置数据

CMD_CS_CHATMSG _UserChat_Msg;

ZeroMemory(&_UserChat_Msg,sizeof _UserChat_Msg);

GetDlgItemText(IDC_EDITCHAT,_UserChat_Msg.szDescribe,CountArray(_UserChat_Msg.s zDescribe));

//效验数据

if ( _UserChat_Msg.szDescribe[0] == TEXT('\0') )

{

SetTraceString(TEXT("聊天内容为空,请先输入您想说的话"));

return;

}

//发送数据

m_TCPScoketClient.SendData(MDM_GP_USER,SUB_CS_USERT_CHAT,&_UserChat_Msg,sizeof _UserChat_Msg);

}

3、客户端接收数据代码:

//客户端接收数据和服务器段类似,也需解析、检验

void CSpeakerClientDlg::OnReceive( int nErrorCode )

{

//接收消息

BYTE cbDataBuffer[SOCKET_TCP_BUFFER];

m_TCPScoketClient.Receive(cbDataBuffer,CountArray(cbDataBuffer) );

//解析数据

TCP_Command * pCommand=(TCP_Command *)cbDataBuffer;

//解释数据

WORD wPacketSize = pCommand->wPacketSize;

WORD wDataSize = wPacketSize-sizeof(TCP_Command);

//数据包效验

if ( wPacketSize > SOCKET_TCP_BUFFER+sizeof TCP_Command )

{

SetTraceString(TEXT("数据包太大,已拒绝"));

return;

}

//子消息处理事件

if( !OnEventTCPSocketRead(pCommand->wMainCmdID,pCommand->wSubCmdID,pCommand+1,w DataSize) )

{

SetTraceString(TEXT("收到未处理的数据

包,wMainCmdID:%d,wSubCmdID:%d"),pCommand->wMainCmdID,pCommand->wSubCmdID);

return;

}

}

4、客户端消息的显示代码:

//显示的消息类型:当用户登录时,将用户数据插入用户列表中。服务器端会有xx登录的显示。当用户发消息时,服务器端就可以转发该消息给用户链表的所有其他用户。用户退出时,同理,客户端也会接收到XX退出了的消息。

bool CSpeakerClientDlg::OnEventTCPSocketRead( WORD wMainCmdID, WORD wSubCmdID, VOID * pData, WORD wDataSize )

{

switch ( wMainCmdID )

{

case MDM_GP_LOGON://登陆消息

{

if ( wSubCmdID == SUB_SC_USERCOME)//用户进入

{

CMD_SC_USERCOME *pUserCome = (CMD_SC_USERCOME*)pData;

//插入数据

if( m_ListUser.FindString(-1,pUserCome->szUserName) == LB_ERR )

{

//设置自己信息

if ( m_UserData.dwUserID == 0 )

{

_sntprintf_s(m_UserData.szUserName,CountArray(m_UserData.szUserName),pUserCome->szUserName);

m_UserData.dwUserID = m_UserData.dwUserID;

SetWindowText(m_UserData.szUserName);

}

//添加用户列表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设备及通信协议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计算机网络设备 及 通信协议 2010/10/25

前言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服务器之间能传输数据,源于协议的存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同的开发商开发了不同的网络通信方式。为了使通信成功可靠,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必须使用同一语言,不能带有方言。因而必须开发严格的标准定义主机之间的每个包中每个字中的每一位。这些标准来自于多个组织的努力,约定好通用的通信方式,即协议。这些都使通信更容易。一个完整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应该包含各种硬件设备及他们之间的通信协议。

一计算机网络设备 1 网络互联设备 网络互联是指LAN-LAN WAN-WAN LAN-WAN之间的连通和互操作能力这种互操作指的是互联网上一个网络的用户和另一个网络的用户可以透明的交换信息而不管这两个网络上的硬件软件差异。 2 中继器 网络连接最简单的设备就是中继器其作用是对弱信号再生并将再生信号发送到网络的其它分支上提供电流以实现长距离传输中继器工作在OSI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只能用来连接具有相同物理层协议的LAN 中继器主要用于扩充LAN电缆段的距离限制比如10BASE 5粗以太网由于收发器只能提供500米的驱动能力而MAC协议允许粗以太网电缆最长为2.5公里这样每500米之间就可以利用中继器来连接但是中继器不具备检错和纠错的功能因此错误的数据经中继器后仍被复制到另一电缆段另外中继器还会引入延时。 3 集线器 集线器(HUB)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它可以转接多个网络电缆把多个网络段连接起来随着10BASE T标准的推出以及集线器的使用使得总线网络拓扑结构逐渐向星型网络拓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的模式转化该模式的核心就是集线器它连接网络的各个节点其优点是当网络上的某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发表时间:2009-02-23T16:25:14.15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李雨冯迪[导读]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摘要: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台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约定好本次通信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怎样通信,什么时间通信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0 引言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网络通信协议 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NetBEUI协议、IPX/SPX兼容协议和TCP/IP协议。 1.1 NetBEUI协议①NetBEUI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在Windows和Windows 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②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NetBIOS是IBM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的标准,是一种在小型局域网上使用的通信规范。该网络由PC组成,最大用户数不超过30个。 1.2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①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②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 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③NWLink通信协议。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Windows NT网络和Windows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从Novell环境转向微软平台,或两种平台共存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1.3 TCP/IP协议 TCP/IP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①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这使得它很容易确定并找到网上的用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当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的服务器(如Windows NT服务器)还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与TCP/IP不同的是,IPX/SPX协议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它经常出现广播包堵塞,所以无法获得最佳的网络带宽。②Windows中的TCP/IP协议。Windows的用户不但可以使用TCP/IP组建对等网,而且可以方便地接入其它的服务器。如果Windows工作站只安装了TCP/IP协议,它是不能直接加入Windows NT域的。虽然该工作站可通过运行在Windows NT服务器上的代理服务器(如Proxy Server)来访问Internet,但却不能通过它登录Windows NT服务器的域。要让只安装TCP/IP协议的Windows用户加入到Windows NT域,还必须在Windows上安装NetBEUI协议。③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配置。只要掌握了一些有关TCP/IP方面的知识,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④IP地址。TCP/IP协议也是靠自己的IP地址来识别在网上的位置和身份的,IP地址同样由“网络ID”和“节点ID”(或称HOST ID,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IP地址用32位(bit)二进制数组成,每8位(1个字节)为一个段(Segment),共4段(Segment1~Segment4),段与段之间用“,”号隔开。为了便于应用,IP地址在实际使用时并不直接用二进制,而是用大家熟悉的十进制数表示,如19 2.168.0.1等。在选用IP地址时,总的原则是:网络中每个设备的IP地址必须唯一,在不同的设备上不允许出现相同的IP地址。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于对子网的管理,主要是在多网段环境中对IP地址中的“网络ID”进行扩展。例如某个节点的IP地址为192.168.0.1,它是一个C类网。其中前面三段共24位用来表示“网络ID”;而最后一段共8位可以作为“节点ID”自由分配。⑥网关。网关(Gateway)是用来连接异种网络的设置。它充当了一个翻译的身份,负责对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翻译,使运行不同协议的两种网络之间可以实现相互通信。如运行TCP/IP协议的Windows NT用户要访问运行IPX/SPX协议的Novell网络资源时,则必须由网关作为中介。如果两个运行TCP/IP协议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联,则可以使用Windows NT所提供的“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来完成。⑦主机名。网络中唯一能够代表用户或设备身份的只有IP地址。但一般情况下,众多的IP地址不容易记忆,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给予每个用户或设备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如“HAOYUN”。 2 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2.1 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你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 2.2 除特殊情况外,一个网络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选择多个协议,或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

计算机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各种信息交换的场所,所有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物理连接设备进行信息的交换。但是,单纯依靠这些物理设备并不能实现信息的交换,这就好像计算机只有硬件系统是无法使用的,它得需要软件系统来支配。 因此,计算机网络需要通过协议,来支配数据的传输,才能发挥网络通信的作用。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协议中的双方都必须了解协议,并且事先要知道所要完成任务的所有步骤; ●协议中的双方都必须同意并遵从它; ●协议必须是清楚的,每一步都要明确定义,保证不会引起误解。 1.什么是通信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被称为网络协议或通信协议。它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实现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等功能的基础。例如,一次通信具体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如何建立连接?如何相互识别?在什么时间进行通信等。只有遵从这个约定计算机间才能够实现相互通信和交流。 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的TCP/IP协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任何计算机在接入Internet 后,只要运行TCP/IP协议才能够访问和使用Internet上的资源,若其不支持TCP/IP协议,那么它将是被孤立的一台计算机,无法实现与其它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 通常,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Protocol)有3个基本要素构成 ●语法(Syntax)即控制信息或数据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Semantics)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作出何种应答 ●时序(Timing)即通信双方信息交互的先后顺序及速率匹配和排序等 2.常见的通信协议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遍及OSI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如大家熟悉的TCP/IP、HTTP、FTP 等协议,到OSPF、IGP等协议,有上千种之多。 目前,在局域网中常见的3个网络通信协议分别是TCP/IP协议、IPX/SPX协议和NetBEUI 协议。除了在局域网外,还有广域网中,如X.25协议、HDLC协议、PPP协议等。 另外,由于网络节点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在制定协议时,通常将其简单化,即将复杂成分分解成一些简单成分,最终复合起来。其层次结构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结构中的每一层都规定有明确的任务及接口标准; ●将物理通信线路作为最底层,它使用从高层传输的参数,也是为高层提供服务的基 础 ●将用户的应用程序作为最高层 ●除了最高层之外,中间的每一层都要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又是下一层的用户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其作用.docx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教案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其 作用 两个计算机间通信时对传输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需进行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称为协议(Protocol)。一般来说,协议要由如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义(Semantics)。涉及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Syntax)。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协议本质上无非是一种网上交流的约定,由于联网的计算机类型可以各不相同,各自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不尽相同,为了保持彼此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行某种互相都能够接受的规则。 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是因特网(Internet),它所采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 协议。它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具体的说就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即TCP)和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即IP)。其中TCP协议用于负责网上信息的正确传输,而IP协议则是负责将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 TCP/IP协议本质上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其基本思想是把信息分割成一个个不超过一定大小的信息包来传送。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个用户长时间地占用网络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传输出错时不必重新传送全部信息,只需重传出错的信息包就行了。 TCP/IP协议组织信息传输的方式是一种4层的协议方式。下图是一种简化了的层次模型:

应用层Telnet、FTP和e-mail等 传输层TCP和UDP 网络层IP、ICMP和IGMP 链路层设备驱动程序及接口卡 图TCP/IP协议层次简化模型 模型中,最底层为TCP/IP的实现基础,主要用于访问具体局域网,如以大网等。中间两层为TCP/IP协议,其中的UDP为一种建立在IP协议基础上的用户数据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即UDP)。最上层为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上的一些服务:TELNET(远程登录),允许某个用户登录到网上的其它计算机上(要求用户必须拥有该机帐号),然后像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一样使用远端计算机: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允许用户在网上计算机之间传送程序或文件;SMTP(SimpleMessage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允许网上计算机之间互通信函;DNS(DomainNameService,域名服务协议),用于将域名地址转换成IP地址等。

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及应用

1. 一个长度为1000字节的分组经距离为2500km的链路传播,传播速度 2.5*10^8m/s。传输速率为2 mbps,它需要用多长时间? 更为一般的,一个长度为L的分组经距离为D的链路传播,传播速率为S,传输速率为R bps,它需要要用多少时间?该时延与传输速率相关吗?(d/s+l/r+T传输时延) 2.因特网协议栈中的5个层次是什么?在这些层次中,每层组要任务是什么? 答:英特网协议栈的5 个层次从上倒下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 每一层的主要任务: 应用层:是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HTTP SMTP FTP) 传输层:提高了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的服务(TCP UDP) 网络层:负责将称为数据报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TP)

链路层:将整个帧从一个网络元素移动到邻近的网络元素 物理层:将该帧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3.DNS:因特网的目录服务:提供哪些服务?答:主机名到IP地址转换的目录服务(域名系统) 主机别名 邮件服务器别名 负载分配 4.SKYPE针对两个重要功能使用P2P技术,它们是什么? 答:1)用户定位2)网络地址转换(NAT) 5.为什么HTTP,FTP,SMTP,POP3的运行在TCP而不是运行在UDP上? 答:因为与这些协议相联系的应用都要求应用数据能够被无差错的有序的接收。TCP 提供这种服务,而UDP 不提供。TCP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

提供的是不可靠数据传输。 6.假定ALIICE使用一个基于web的电子邮件帐户(如HOTMAIL或GMAIL)向BOB发报文,而BOB发报文,而BOB使用POP3访问他的邮件服务器来获取自己的邮件。讨论报文是怎样从ALIICE主机到达BOB主机的。列出在两台主机间移动该报文是所使用的各种应用层协议答:信息从Alice 的主机发送到她的邮件服务器,使用HTTP 协议。然后邮件从Alice 的邮件服务器发送到Bob的邮件服务器,使用SMTP 协议。最后Bob 将邮件从他的邮件服务器接收到他的主机,使用POP3 协议。 7.是非判断题 A,假设用户请求由某些文本和两副图片组成的WEB页面,对于这个页面,客户将发送一个请求报文并接受三个响应报文(F) B,两个不同的WEB 页面(例如: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5087563.html,/research.html及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5087563.html,/students.html)可以通过同一个持久连接发送(T)

网络组建 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的概念

网络组建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的概念 网络协议即网络中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 但是两个实体间仅发送二进制位数据就指望对方能理解所传输的信息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为了进行通信,实体之间一定要达成一个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一组规则)。一个协议定义了通信内容是什么,通信如何进行以及何时进行。协议的关键是语法、语义和时序。 ●语法 语法是指数据的结构或格式,指数据表示的顺序。例如,一个简单的协议可以定义数据的头部(前八个比特)是发送者的地址,中部(第二组八个比特)是接收者地址,而尾部就是消息本身。 ●语义 语义指比特流每一部分的含义。一个特定的比特模式该如何理解?基于这样的理解该采取何种动作?例如,一个地址指的是要经过的路由器还是消息的目的地址?这些都建立在语义的定义之上。 ●时序 时序包括两方面的特征:数据何时发送以及以多快的速率发送。例如,如果发送方以100Mbps(兆位每秒)速率发送数据而接收方仅能处理1Mbps速率的数据,这样的传输会使接收者负载过重,并导致大量数据流失。 一个协议是一整套规则,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也可以作为多个结构化实施。协议是复合的,可以比较方便地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执行。因此,协议是指作为约束整个通信过程的整套规则,它可以由层次协议构成。 作为一整套规范数据交换的规则,协议都会定义下述一些功能: ●分割将较大的数据单元分成较小的数据包(相反的过程则称为重新组合) ●寻址设备的彼此识别、路径选择 ●封装在数据单元(数据包)的始端增加控制信息 ●排序报文发送与接收顺序 ●信息流控制收、发双方在信息流过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同步保持收发双方对数据传输单元的一致性认同。 ●干路传输多个用户信息共同干路 ●连接控制通信实体之间建立和终止链路的过程 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IOS协议等等。在互联网上被广泛采用的是TCP/IP协议,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 构与协议 1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划课时】 4课时(教材第二、三章) 2.1网络通信协议 2.1.1 协议(protocol) 教材P29 网络传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可靠地交换数据,许多工作要协调(如发送信号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调与出错处理,信号编码与电平参数,传输速度匹配等)。 假定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正向另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发送数据,由于各个厂家有其各自的实现方法,这些设备可能不完全兼容,它们相互之间不可能识别和通信。解决方法之一是在同一个网络中全部使用某一厂家的专有技术和设备,在网络互连的今天已不可行。另一种方法就是制定一套实现互连的规范(标准),即所谓”协议”。该标准允许每个厂家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互连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当按同一协议制造的设备连入同一网络时,它们完全兼容,仿佛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样。 【协议】网络上不同计算机之间为了协调互相通信而使用的技术规范,即通信技术标准(也是软硬件厂商开发网络产品的标准) 协议由语义、语法和时序三部分组成。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彼此”讲什么”(含义),语法规定”如何讲”(格式),时序关系则规定了信息交流的次序(顺序)。 P29

实际上,生活中任何由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一起完成的事件,都必须有”协议”(例:讲话/赛跑) 廖鸿鹏:”当一个中国人碰上一个日本人 时,如果中国人说她的中文,日本人说她的日文,那么恐怕两个人就是 讲到天黑,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网络上各节点之间若需要传送数据 时,也要有一个共通的语言,这就是通信协议”。 理论上只要有一套协议即可,但由于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加上历史的原因(70年代各大计算机公司在网络领域”诸侯割据”,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通信协议,既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亦造成协议品种杂多的局面),因此当前一套统一可用的网络协议。 正如理论上人类只要一种语言就能够相互沟通,但实际上却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存在一样。 学习网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各种常见的通信协议。对于网络开发/集成工程师,则需要深入理解甚至精通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协议。 用于普通网络用户,则只需知道访问网络资源你的系统或机器上需要配备何种协议,而无须知道这些协议的具体含义。 封闭的协议——协议内容(规范)不对公众公布 开放的协议——协议内容对公众公布 NT4.0可同时具有5种协议,犹如一个懂最常见的五国语言的人,在世界各地旅行,便畅行无阻。 NT Server 4.0提供的五种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计划课时】4课时(教材第二、三章 2.1网络通信协议 2.1.1 协议(protocol教材P29 网络传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可靠地交换数据,许多工作要协调(如发送信号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调与出错处理,信号编码与电平参数,传输速度匹配等。 假定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正向另一个与网络相连的设备发送数据,由于各个厂家有其各自的实现方法,这些设备可能不完全兼容,它们相互之间不可能识别和通信。解决方法之一是在同一个网络中全部使用某一厂家的专有技术和设备,在网络互连的今天已不可行。另一种方法就是制定一套实现互连的规范(标准,即所谓“协议”。该标准允许每个厂家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互连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当按同一协议制造的设备连入同一网络时,它们完全兼容,仿佛是由同一厂家生产的一样。 【协议】网络上不同计算机之间为了协调互相通信而使用的技术规范,即通信技术标准(也是软硬件厂商开发网络产品的标准 协议由语义、语法和时序三部分组成。语义规定通信双方彼此“讲什么”(含义,语法规定“如何讲”(格式,时序关系则规定了信息交流的次序(顺序。P29 实际上,生活中任何由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一起完成的事件,都必须有“协议”(例:讲话/赛跑廖鸿鹏《NT Server 4.0建站指南》:“当一个中国人碰上一个日本人时,如果中国人说他的中文,日本人说他的日文,那么恐怕两个人就是讲到天黑,都不会有什么结果……网络上各节点之间 若需要传送数据时,也要有一个共通的语言,这就是通信协议”。

理论上只要有一套协议即可,但由于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宽,加上历史的原因(7 0年代各大计算机公司在网络领域“诸侯割据”,纷纷推出自己的网络通信协议,既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亦造成协议品种杂多的局面,所以目前一套统一可用的网络协议。 正如理论上人类只要一种语言就可以相互沟通,但实际上却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存在一样。 学习网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了解各种常用的通信协议。对于网络开发/集成工程师,则需要深入理解甚至精通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协议。 用于普通网络用户,则只需知道访问网络资源你的系统或机器上需要配备何种协议,而无须知道这些协议的具体含义。 封闭的协议——协议内容(规范不对公众公布 开放的协议——协议内容对公众公布 NT4.0可同时具有5种协议,犹如一个懂最常用的五国语言的人,在世界各地旅行,便畅行无阻。 2.1.2 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 有三个最具影响力的团体为网络通信制定了各自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

第四节计算机网络协议及相关概念 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之间在通信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约定和规程,以保证能够相互连接和正确交换信息,这些约定和规程是事先制定的,并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网络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协议。为了把网络协议的制定纳入规范化轨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作为提出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协议时建议遵守的基本模型。 OSI/RM模型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规则的一个框架,在网络中也称为体系结构。 OSI/RM模型把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组织与实现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即从一个计算机系统发出通信请求起,到信息经过实际物理线路传送到另一个目标计算机系统为止,把通信功能从高到低划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链路层。 网络通信协议按层次组织,也是为了减少协议的复杂性。每一层协议建立在它的下层协议的基础上,每一层又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完成上层提交的任务。至于在一层内如何进行服务的细节,对上层则是隐蔽的。 一台计算机的某指定层同另一台计算机的相应层对话,对话的全部规则和约定就构成该层的协议。当然,信息(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不是从一台计算机系统的第N层直接传到另一台计算机系统的第N层,而是从一台计算机的某一层传送至直接下层,最后经过物理介质到达另一台计算机,然后再由底层逐层向上传送(见图2-30)。 图2-30 两台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应用层协议规定用户级别的对话规则,包括事务服务、文件传送、远程作业、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一)

浅析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一) 摘要: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实际上是一组规定和约定的集合。两台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约定好本次通信做什么,是进行文件传输,还是发送电子邮件;怎样通信,什么时间通信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0引言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TCP/IP通信协议的安装、设置和测试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网络通信协议 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有:NetBEUI协议、IPX/SPX兼容协议和TCP/IP协议。 1.1NetBEUI协议①NetBEUI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如今的主流产品,在Windows和WindowsNT中,NetBEUI已成为其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PC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②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NetBIOS是IBM用于实现PC间相互通信的标准,是一种在小型局域网上使用的通信规范。该网络由PC组成,最大用户数不超过30个。 1.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①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显得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②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 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唯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 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③NWLink通信协议。WindowsNT 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WindowsNT网络和Windows的用户,可以利用NWLink协议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服务。从Novell环境转向微软平台,或两种平台共存时,NWLink通信协议是最好的选择。 1.3TCP/IP协议TCP/IP是目前最常用到的一种通信协议,它是计算机世界里的一个通用协议。在局域网中,TCP/IP最早出现在Unix系统中,现在几乎所有的厂商和操作系统都开始支持它。同时,TCP/IP也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①TCP/IP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其灵活性也为它的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在使用NetBEUI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时都不需要进行配置,而TCP/IP协议在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节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和一个“主机名”。在WindowsNT中提供了一个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减轻了联网工作上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同IPX/SPX 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的协议。TCP/IP的地址是分级的,这使得它很容易确定并找到网上的用户,同时也提高了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当需要时,运行TCP/IP协议的服务器(如WindowsNT服务器)还可以被配置成TCP/IP路由器。与TCP/IP不同的是,IPX/SPX 协议中的IPX使用的是一种广播协议,它经常出现广播包堵塞,所以无法获得最佳的网络带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其作用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及其作用 两个计算机间通信时对传输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需进行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称为协议(Protocol)。一般来说,协议要由如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义(Semantics)。涉及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2)语法(Syntax)。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定时(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协议本质上无非是一种网上交流的约定,由于联网的计算机类型可以各不相同,各自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不尽相同,为了保持彼此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行某种互相都能够接受的规则。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是因特网(Internet),它所采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 协议。它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具体的说就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即TCP)和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即IP)。其中TCP协议用于负责网上信息的正确传输,而IP协议则是负责将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 TCP/IP协议本质上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其基本思想是把信息分割成一个个不超过一定大小的信息包来传送。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个用户长时间地占用网络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传输出错时不必重新传送全部信息,只需重传出错的信息包就行了。TCP/IP协议组织信息传输的方式是一种4层的协议方式。下图是一种简化了的层次模型:应用层 Telnet、FTP和e-mail等传输层 TCP 和UDP 网络层 IP、ICMP和IGMP 链路层设备驱动程序及接口卡图TCP/IP协议层次简化模型模型中,最底层为TCP/IP的实现基础,主要用于访问具体局域网,如以大网等。中间两层为TCP/IP协议,其中的UDP为一种建立在IP协议基础上的用户数据协议(User Data gram Protocol,即UDP)。最上层为建立在TCP/IP协议基础上的一些服务:TELNET(远程登录),允许某个用户登录到网上的其它计算机上(要求用户必须拥有该机帐号),然后像使用自己的计算机一样使用远端计算机: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允许用户在网上计算机之间传送程序或文件;SMTP(Simple

计算机网络 协议整理

应用层 · DNS (域名解析协议)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 IMAP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 Internet信息访问协议 ·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3) 即邮局协议的第3个版本 ·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 .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校时协议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同上,书本P292出现)传输层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 SPP (sequnential packet protocol) 顺序分组协议 . IDP (internetwork datagram protocol) 网间数据报协议 IDP和SPP书中P278只是简单提及,SPP相对于TCP,IDP相对于UDP 网络层 IP (IPv4 · IPv6)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设计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v6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nternet组管理协议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 注:网关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 (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两类RIP,OSPF皆为IGP ,BGP 为EGP) IPsec (IP security) IP安全协议 数据链路层 IEEE 802 标准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 令牌环网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书本P151 5.3.2提及) 以太网 HDLC (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SDLC (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 同步数据链路控制 PPP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点对点协议 物理层 以太网物理层·调制解调器·光导纤维·同轴电缆·双绞线

计算机网络常见协议及其功能

协议的定义 (1)、两个计算机间通信时对传输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需进行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称为协议(Protocol)。一般来说,协议要由如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义(Semantics)。涉及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Syntax)。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协议本质上无非是一种网上交流的约定,由于联网的计算机类型可以各不相同,各自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不尽相同,为了保持彼此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行某种互相都能够接受的规则。 目前,全球最大的网络是因特网(Internet),它所采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它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TCP/IP协议,具体的说就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即TCP)和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即IP)。其中TCP协议用于负责网上信息的正确传输,而IP协议则是负责将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 TCP/IP协议本质上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协议。其基本思想是把信息分割成一个个不超过一定 大小的信息包来传送。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避免单个用户长时间地占用网络线路;另一方面,可以在传输出错时不必重新传送全部信息,只需重传出错的信息包就行了。 网络协议及其功能 1 概述 网络协议是控制计算机在网络传输介质上进行信息交换的规则和约定。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OSI) , 共分为7 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往往被合并称为高层网络协议, 因此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也可分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及高层协议。通常, 一个协议可以实现OSI 的一层或多层功能。从应用上来讲, 网络协议可分为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和路由选择协议。 2 局域网协议 局域网协议定义了在多种局域网传输介质上的通信。目前,常用的局域网协议主要有NetBEUI、IPX/SPX 和TCP/IP 3 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