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选文言文

精选文言文

精选文言文
精选文言文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作者简介: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④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给加点字注释:

(1)方:面积 (1)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集合 (6)谋:商量 (7)险:险峻的大山 (8)阴:水的南面

(9)杂然:纷纷的 (10)许:赞同(11)损:削减(12)焉:哪里

(13)如……何:把……怎么样(14)尾:边(15)荷:挑

(16)箕畚:用箕畚装土石(17)龀:换牙(18)易:交换

(19)反:同“返”,往返(20)指:通“直”

2、给加直线句注释: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连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④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4、段中表明愚公移山艰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6、愚公解决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办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7、愚公移山得到乡邻支持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①“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给加点字注释:

①惠:通“慧”,聪明。②陇:通“垄”。③长息:长叹。④毛:草木。

⑤固:顽固。⑥彻:通。⑦匮:穷尽。⑧亡:通“无”。

⑨负:背。⑩厝:通“措”,放置。(11)加:更。

2、给加直线句注释:

①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还不能毁去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块怎样呢?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④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还怕挖不平吗?

3、段中哪一句话说明河曲智叟辩驳失败的:河曲智叟亡以应

4、“智叟”这个名字在文中的作用是:“智叟”不智,具有讽刺意味。

5、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之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

6、本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侧面描写,烘托愚公的高大形象。)

7、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表达了怎样的中心?说明了什么道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8、找出段中愚公批评智叟的句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9、找出段中愚公反驳智叟的句子: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

10、怎样评价愚公的妻子和智叟提出的问题:愚公的妻子是对愚公的关心,,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智叟是表示反对、讽刺和挖苦。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的人。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1、注释加点的字:

?详:清楚地知道?以为:“以之为”,以,用;为,作为

?焉:助词,无意义?甚:牵强附会

?意会: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旧:故旧?造:往,去?辄:总是?期:希望⑴吝情:挂心,在意

⑵去留:去,离开⑶或:有时(14)欣然:高兴的样子。

2、注释加直线的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先生)安闲沉静,不善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喜好读书,但不执着对一字一句作牵强附会的理解。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醉后就回家去,一点也不留恋,说走就走。

3、找出段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爱好: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在第二段),表现了五柳先生的“不慕名利”不流于世俗的志向和追求。)

4、段中哪个词语表现出五柳先生爱学、乐学?(忘食)

(二)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

志。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注释加点的字:

①环堵:房屋四壁②褐:粗布短衣③穿:破④结:打结、缝补⑤晏如:安然自在⑥示:表达⑦以:用⑧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2、注释加直线的句子:

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穿着粗布短衣,还打满了补丁,缺吃少喝,篮子和瓢里往往什么也没有。

②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他忘记了世俗得失,准备用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度过一生。

3、归纳本段的段意: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三)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注释加点的字:

①戚戚:忧愁的样子②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③兹:斯、此

④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⑤俦:朋友、伴侣

⑥欤:语气词,呢⑦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结尾处的评论性文字。

2、注释加直线的句子: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因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急不可待。

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饮酒赋诗,以这种志向为乐趣。

3、段中哪一句与前文的“不慕名利”相照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概括本段的段意。(评论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诗酒自娱的洒脱情态。)

5、概括本文的中心:本文通过五柳先生的自我形象的写照及对他居住的环境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不流于世俗的志向和追求.

马说韩愈

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宋朝时代的文学家,世称韩昌黎。

(一)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给加点字注释:

?故:所以?虽:即使?骈:一同?以:因?称:称呼

2、找出段中表明千里马命运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本段的段意是: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注释划线的句子:祗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只是埋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二)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③安求其能千

里也?

1、给加点字注释:

?或:有时?食:通“饲”,喂养?是:这?虽:即使?见:通“现”,表现?等:等同,一样?安……也:怎么……呢?常:普通(9)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2、给划线句子注释: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能日行千里而(根据

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得到。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还)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找出段中表明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段中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三)

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给加点字注释:

?策之:用马鞭打?以:采用?道:原则、方法?材:通“才”,才能,才干?通:通“晓”,理解?意:意思?执策而临之:握马鞭

?临:面对?其真无马邪:难道?邪:通耶,吗

⑴其真不知马也:大概⑵之:助词,无意义

2、给划线句子注释:

①策之不以其道;驱使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食量让它吃饱。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嘶鸣,可是马的主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④其真无马邪?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了吗?

3、找出段中表明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主旨词:不知马)

5、本文的写法是:托物寓意,修辞手法是:比喻(把千里马喻为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喻为封建统治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愚妄浅薄,同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为学》

(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1.解释加点字

为:做亦:也之:助词,无意义学之:代词,它

2.翻译下面句子。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它,那么困难的也就容易了;不学习它,那么容易的也就困难了。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4.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做学问要靠主观努力的道理。

5.本文是用什么形式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设问的形式提出中心论点。(二)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才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才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1.解释加点字。

散吾资之昏资:天分昏:愚笨碌逮:及,赶得上吾才之庸才:才能庸:平庸

旦旦:每天迄乎成:等到怠:懈怠、松懈迄:等到聪:聪明倍人也:超过

敏:聪敏、敏捷屏弃:通“摒”,摒弃道:学说、学问

卒于鲁也传之卒:最终鲁:迟钝之:代词,圣人之道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聪明之用:运用岂有常哉岂:难道常:常规

2.翻译下面句子。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我天资愚笨,智力赶不上别人,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我每天不停的学习,长久坚持而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觉得自己愚笨和平庸了。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运用,难道会固定不变吗?

3.本文段从正和反两方面说明一个人天资聪敏与并不完全是取得成功的条件,相反一个人天资愚笨才能平庸也不一定就是取得成功的障碍。由此证明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4.举了什么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举了孔子的学说靠一个并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承下来的故事来证明中心论点。

(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面有惭色。

1.解释加点字。

蜀之鄙:边境语:告诉(动词)何如:怎么样?何恃:靠(凭)什么

犹:还越明年:到、及以:把惭色:惭愧的神色2.翻译下面句子。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你看怎么样?”

子何恃而往你凭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大意,并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大意:本文段对比写了富和尚没有去成南海而穷和尚去成南海的故事。

作用:在文段中充当事实论据,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更有力的证明只要主观上努力实践,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4.比较“子何恃而往?”和“子何恃而往!”两句有何不同?

第一句用的是疑问语气,表示提出问题;第二句用的是感叹语气,表示对对方的嘲笑。

(四)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加点字。

西蜀之去南海之:助词,无意义去:距离顾不如:难道是故:因此

可恃而不可恃:依靠而:却自败:自己毁灭自己限:限制

力学不倦者力学:努力学习倦:倦怠自力:自己努力上进2.翻译下面句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穷和尚吗?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不自己局限于自己的愚笨和平庸而努力学习,永不松懈,才是靠自己的努力上进获取成功。

3.本文再次从正面和反面两方面论述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做学问要靠主观努力的道理。

4.原文中分别用“自败”和“自力”两个词概括“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和“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所导致的不同结果。

5.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举一个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论据。

正:张海迪、海伦、华罗庚等反:方仲永等

《公输》

(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解释加点字。

云梯之械:器械何命焉为何:什么焉为:语气助词,无意义。不说:通“悦”,高兴

请献十金:允许吾义固不杀人义:坚持全宜的道理固:坚决请说之:说明这件事

智:明智知而不争:通“铮”,以直言劝人改正错误强:有能力知类:懂得类推事理

然,胡不已乎然:既然这样胡:为什么样已:停止见我于王:引见诺:好的

2.翻译下面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先生对我有什么指教呢?“吾义固不杀人。”我依理守义决不杀人。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杀害自己缺少的人民,却去争夺自己有多余的土地,不可以说这是明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你)守义不杀一人却要杀众多的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

3.概括本文段的大意。写墨子通过雄辨使公输盘理屈词穷。

3.子墨子认为,如果公输盘帮楚国造云梯攻打齐国,那公输盘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那将会是一个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的人。

5.本文段可看出子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聪明,有计谋,充满正义感的人。

(二)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解释加点字。

舍其文轩舍:舍弃文轩:彩饰的车敝舆:破车短褐:粗布短袄梁肉:好饭好菜

糠糟:粗劣食物何若人:什么人方:方圆犹:象所谓:所说

善哉:好呀虽然:虽是这样为我为云梯为:替为:造2.翻译下面句子。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扔掉自己的彩饰的轿车,却想去偷邻居的一辆破车。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疾病了。”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这就好像有彩饰的轿车同破车相比。

3.括本文段的大意。写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4.文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一句也上文哪一句话相呼应?

和“必为有窃疾矣。”一句相呼应。

5.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用了排比的修辞,使句子一气呵成,更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三)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加点字。

以牒:用木片机变:巧妙的方式九距之:通“拒”,抗拒之:的守圉:通“御”,抵挡诎:通“屈”,折服所以:用什么方法待楚寇矣:侵犯

2.翻译下面句子。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先生墨子解下衣带作为城墙,用本片当守城的器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一连多次地使用了攻城的方法,先生墨子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了他。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攻城的办法都用光了,先生墨子守城的办法还绰绰有余。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先生墨子也说:“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我不说。”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在宋国的城墙上恭候楚国去进攻了。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呀,我请求不攻打宋国了。

3.概括本文段的大意。墨子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4.在本文段中可以看出子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有计谋,镇定,勇敢。

5.“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表现公输盘的什么性格特征?

表现其阴险毒辣。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

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1.解释加点字。

为文:写文章以为:认为致:获得善:善于充乎:在疏荡:洒脱跌宕

岂:难道溢:流露见:表现

2.翻译下面句子。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认为文章是由气形成的,但如不先养气,只是学作文,文章是写不好的。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我的正大刚直之气。

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内容充实,宏大广博,充满在天地之间,与他的气大小相称。

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所以他的文笔洒脱跌宕,很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这两位先生,难道(他们)曾经拿起笔来故意学做这样的文章吗?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他们的气装满在心中,又流露在外表,运用在他们的语言中,又表现在他们的文章里,而自己却不知道。

3.本文的中心句是:文者气之所形

4.作者认为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各有什么特点?

孟子: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二)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乡,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1.解释加点字。

其:自己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陈迹:过去的事迹汨没:埋没恣观:纵情观览

慨然:感慨的样子京师:京都、国都宫阙:宫殿巨丽:极其美好

2.翻译下面句子。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诸子百家的书,即使没有不读的,但这都是古人的过去的事迹,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

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北看黄河的奔流,感慨想见古代的豪杰。

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然后才了解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3.本文段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代自己漫游的原因并为下文渴望见到韩太尉做铺垫。

(三)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解释加点字。

恃:依靠四夷:四周的少数民族惮:畏惧何为:有什么用光耀:风采

自壮:自己鼓励自己通习:通晓向:从前升斗之禄:一官半职

优游:从容闲暇苟:如果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2.翻译下面句子。(划线)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周边的少数民族因为畏惧他而不敢轻举妄动。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况且人求学,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即使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因此希望看见贤人你的风采,听一句你的教诲来自我激励,这样以后就可以说是看尽天下的雄伟景象而无所遗憾了。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解释加点字。

称:著称有司:主管的管员利器:杰出的才能郁郁适兹土:忧郁的前往这个地方

有合:赏识重用勉乎哉:努力呀矧:何况易:改变恶知:怎么

聊:姑且谢:致谢仕:做官

2.翻译下面句子。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古代的燕赵地区因有很多用悲壮的歌声来抒发内心悲愤的豪杰人物而著称。

吾知其必有合也我知道他一定会受到赏识重用的。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如果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爱护同情的,何况燕赵的豪杰人物来自他们的本性。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但是我曾经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样?

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圣明的皇帝在上面,也以出来做官了。

3.作者反复说“董生勉乎哉!”他真的是对董生运去燕赵之地表示鼓励吗?

不是,作者这里是委宛的希望董生能够留下来。

4.第一、二两段分别从什么角度对董生进得劝说

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对董生进行劝说。

5.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一句真的是叫董生去劝喻那些燕赵之士归顺朝廷吗?其弦外之音是什么?

不是,其弦外之音是希望董生能留下来,为朝廷做事。

《爱莲说》

――周敦颐: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水陆草木之①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③隐逸者也;牡丹,花之④富贵者也;莲,花之⑤君子者也。噫 ! 菊之⑥爱,陶后鲜有闻。莲之⑦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⑧爱,宜乎众矣。

一、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 分)

1、益:副词,更。

2、植:树立。 3 、鲜:少。

4、濯:洗涤。

5、亵:亲近而不庄重。

6、妖:妖媚。

7、蕃:多 8、宜:应当 9、独:只,仅

二、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

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治。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

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4、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五、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

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六、本文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七、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补充说明:上文之字的标号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的。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结构助词,无义。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陋室,室名,意思是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的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下列词语。

1德馨:品德高尚。 2鸿儒:博学的人。3、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4、金经:指佛经。

5、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6、乱:形容词作动词。使……乱,扰乱。

7、劳形:使身体劳累。

8、斯:这。 9、名:名词作动词,闻名、出名 10、案牍:官府公文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绿。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3、文中表现陋室环境之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之人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陋室之事的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写出本文的一个对偶句是调素琴,阅金经。

五文中的中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六、概括全文内容有一句:何陋之有?点明中心的两个字:德馨。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始得,初识,初游。西山,永州的西山(现称粮子岭:在湖南省永州市西五公里)。宴游,宴饮游乐。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2、恒:常

3、徒:同伴

4、穷:穷尽

5、披:用手分开

6、更:进而

7、以为:认为

8、怪特:奇怪独特

9、惴栗:恐惧。惴:惧。栗:因害怕而发抖。10、极:到11未始:不曾

二、区别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漫漫而游:修饰连词

卧而梦:顺承连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就缓缓地出外走走,随意地到处游玩。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心想到那里,就梦见那里。醒来后

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去。

3、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天天和同伴登上高山,进入深林,一同

走到曲折的溪水尽头。

五、本段大意:写作者被贬永州后,游玩山水的情况。

六、文中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是: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缘:沿着

2、遨:游戏

3、茅茷:长得茂盛的茅草

4、穷:尽头

5、箕踞: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蹲着

6、岈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

7、洼然:(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8、垤: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9、攒蹙:聚集收扰10、培:小土丘11、觞:酒杯12、就:将要13、累积:重叠14、然后:这样以后15、向:从前16、志:记17、于是:从此18、是:这19、斫:砍20、造物者:创造万物的上天21、颓然:倾倒之状,形容酒醉的样子。

三、区别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岈然洼然……的样子

2、悠悠乎与灏气俱相当“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形容词尾

3、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与“非”相对,判断词

是岁元和四年也这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只见好几个州的土地,都在我们坐的席子

下面。

2、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它长久地和浩汽在一起,而没有谁能知道它们的极限;它得意地和造物主同游,谁也弄不清它们的尽期。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我的心凝固了,我的形体消散了,一切的一切都和

万物融合在一起。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这样我才明白以前未曾真正游赏过山水,

真正的游赏山水是从这次开始的。

6、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向外与天空相接。

五、填空。

1、请用原句回答作者登山目游的过程。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作者是怎样写西山之景的?侧面描写,把四望的千里景物收缩在尺寸之内,

显示了西山在空间上的广大和在时间上的久远。

3、写作者对西山高度赞美之情以及抒发感情的句子(西山气象空旷浩渺的句

子)是: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4、写出西山形势高峻的句子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5、写作者游西山宴饮之乐的句子是: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6、写作者柳宗元与大自然融合的句子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六、概括本段的大意。写自己始得西山宴游的情况。

七、本段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与抒情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加点的字:

1、缘溪行(沿着,顺着)(2)忽逢桃花林(遇见)(3)落英缤纷(落花)(4)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5)欲穷其林(穷尽)

(6)仿佛若有光(好像)(7)便舍船(离开)(8)初极狭,才通人(仅)(9)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1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12)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3)悉如外人(全、都)(14)并怡然自乐(都)(快乐的样子)(15)见渔人,乃大惊(竟)(16)问所从来,具答之(详细)(17)便要还家(邀请)(18)咸来问讯(都)(1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乡邻)(与人世隔绝的

地方)(20)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2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22)此中人语云(告诉)(23)处处志之(做标记)(24)及郡下(到了)(25)诣太守(到……去;拜见)(26)说如此(像这样)(27)寻向所志(标记)(28)欣然规往(计划)(29)寻病终(不久)(30)后遂无问津者(就)

二、翻译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

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根据提示写出原文。

1、表现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

2、描写桃花林奇异景象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第二段中描写桃花源人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第二段中描写桃花源人平静的社会环境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四、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

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五、本文出现的成语有哪些?并理解其意思。

1、世外桃源:

2、怡然自乐:

3、豁然开朗:

4、无人问津:

5、不足为道: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一、字词解释:

1、解衣欲睡(脱)

2、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3、怀民亦未寝 (睡觉)

4、念无与为乐者(心里想)

5、相与步于中庭(和…一起,一块,共同)

二、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如水

一般清明澄澈,水里边还有相互交错着的水藻和荇草—这其实时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

能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了像我们俩这样(赏月)的闲人罢了)

三、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四、本文前三句的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

的缘由,中间一句写景,结尾三句议论,其中议论的作用是:点出作者

闲适自得的襟怀。

五、全文大意:记叙了夜游承天寺的过程,创造出一种明静轻幽的境界,写

出了作者同友人寺庭步月的共同心境。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

庆历四年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2、越明年(到)

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4、增其旧制(规模)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 6、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二、翻译: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

来)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岳阳楼上)

3、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三、突出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四、第一段段意是: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

五、第一段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二)

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予观乎巴陵胜状(好景色)2. 在洞庭一湖(全) 3.横无际涯(边) 4. 朝晖夕阴(月光) 5.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6.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7. 然则北通巫峡(既然这样…那么…)

8. 南极潇湘(尽) 9. 迁客骚人(降职远调的人)

二.翻译: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

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的阴晴变化无穷无尽)

3.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叙很详尽了)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既然这样,那么北面直通巫峡,南面直达潇湘.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

呢?)

三.第二段的段意是:描写站在岳阳楼上望见的景色,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四.文中的”前人之述备矣”是指第一段中的唐贤今人诗赋.

五.本段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的语句是哪些?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

六.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再文中的作用是:引出下文的抒情.

七.第二段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一、解释加点词:

1、若夫霪雨霏霏(象那)(连绵的雨)(繁密的样子)

2、连月不开(放晴)

3、浊浪排空(冲向)

4、薄暮冥冥(迫近)

5、去国怀乡(离开)

6、至若春和景明(月光)

7、波澜不惊(起)

8、沙鸥翔集(栖息) 9、郁郁青青(形容香气很浓)

10、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 11、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12、宠辱偕忘(荣耀)(屈辱)(一起) 13、把酒临风(持,执)(对着)

二、翻译: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恐怕

(人家)批评指责)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3、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

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

三、“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什么?

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物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

四、这两段从表达方式上看都是先描写,后抒情。

两段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五、选问的第二段写景从时间上看顺序是从早到晚。

六、用波浪线划出抒情的语句。

七、从文段中找出两组对偶句: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四)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解释加点的字: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探求)

2、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心

理活动)

2、不以物喜(因为)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指在朝廷上做官)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在朝廷上做官)

6、是进亦忧,退亦忧(居庙

堂之高)

7、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 8、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归依)

二、翻译: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

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

天下人之后)

4、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表达作者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四、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第五段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文言文积累与运用随堂考试

班级姓名

1.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题》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期无期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破山寺后禅院》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别云间》表达英雄失路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醉花阴》中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口技》中表现失火现场紧张慌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五柳先生传》中描绘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生活状况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条件艰苦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马说》中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20.《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 , ”。他移山要达到的目的是“ , ”.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21.《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的是 , 。写主人的活动的是,

22.《龟虽寿》中以高亢的语句,迸发出的千古名句是 , ; ,__ _______________ 。

23.《石壕吏》中用议论的语句是,。

24.《桃花源记》中反映其社会风尚的句子为,。文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25.《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26.《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7.《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28.《别云间》中表达作者对破碎山河的悲痛和对清统治者愤恨的诗句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 (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 ①子无敢食.我也!食:________。句意:________。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走:________。句意: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ì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才美不外见________

(完整版)未断句文言文精选(12篇)

2008年高三文言文复习精选篇目 1、赤壁赋苏轼(必修二;高考考纲必背篇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后赤壁赋苏轼(《唐宋散文选读》)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3、过秦论贾谊(必修四)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

高考文言文段阅读精选

高考文言文段阅读精选文言文段阅读 [备考提要文言文段的阅读,要求理解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括古今词义不同等)、句式及用法、翻译并综合理解。解题时注意联系已学知识,举一反三,落实句意;整体把握句意,领会文章主旨、作者观点。综合分析题,可逐项回到原文相应处,筛选并提取相关信息。]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一)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注]: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觉广意薄乎?薄:微薄 B.明者睹未萌萌:开始发生,显现 C.可殄灭也殄灭:消灭 D.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然:“燃”

小升初经典文言文10篇.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① ② ③ (二)、《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A.又尝同席: B.宁读如故: 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8.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9.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 (三)、蔡磷坚还亡友财 徐珂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 (十六) 李皋,字子兰,曹王明玄孙,嗣王戢之子。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三军。天宝十一载嗣封,授都水使者,三迁至秘书少监,皆同正。多智数,善因.事以自便。奉太妃郑氏以.孝闻。上元初,京师旱,斗米直.数千,死者甚多人。皋度俸不足养,亟.请外官,不允;乃故抵微法,贬温州长史。无几,摄行州事。风岁,州有官粟数十斛,皋欲行赈救,掾吏叩头乞候上旨,皋曰:“夫人日不再食,当死,安暇禀命 ....!若杀我一身,活数千人命,利莫大焉。”于是开仓尽散之,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天子闻而嘉之,答以优诏,就加少府监。皋行县,见一媪垂白而泣,哀而问之,对曰:“李氏之妇,有二子:钧、锷,宦游二十年不归,贫无以自给。”时钧为殿中侍御史,锷为京北府法曹,俱以文艺登科,名重于时。皋曰:“‘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然后可以学文。’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由是举奏,并除名勿齿。改处州别驾,行州事,以良政闻。征至京,未召见,因.上书言理道,拜衡州刺史。坐.小法,贬潮州刺史,时杨炎谪官道州,知皋事直;及为相,复拜衡州。初,皋为.御史覆讯,惧贻太妃忧,竟出则素服,入则公服,言貌如平常,太妃竟不知。及为.潮州,诡词谓迁,至是复位,方泣以白,且言:“非疾.不敢有闻”。 (选自《旧唐书·李皋传》

1.下列对于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米直.数千直:价值 B.亟.请外官亟:急忙 C.非疾.不敢有闻疾:病 D.坐.小法坐:因犯……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善因.事以自便因.上书言理道 B.奉太妃郑氏以.孝闻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C.皋为.御史覆讯及为.潮州 D.入则.孝入则.公服 3.下列各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吏)以擅贷之罪飞章自劾 B.(皋)对曰:“李氏之妇,……” C.(皋)由是举奏 D.及为相,(杨炎)复拜衡州 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安暇禀命——怎么敢禀报皇上下命令 B.若二子者,岂可备于列位——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怎么置身于列卿之间 C.并除名勿齿——并且建议除名以后不要再说起他们

经典文言文语句

经典文言语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古文经典诵读

古文经典诵读关雎 作者:《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作者:《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十五从军征 作者: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木兰诗 / 木兰辞 作者:佚名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初中文言文精选20篇

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谷谏父曰:“祖育女生儿,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释词 原谷:人名。祖:这里指爷爷奶奶。厌憎:讨厌,憎恨。欲:想要。 捐:抛弃,丢弃。之:代指他,文中的爷爷。有:通“又”,文中指十岁再过五年的意思。谏:好言相劝。岂有:怎么可以。是:这,此。负义:违背道义。负:辜负。从:听从,顺从。作:通“做”。舆:手推车。于:在,到。谷随:省略句,谷随(之)。随:跟随。之:他,指父亲。归:回来汝:你。凶:不吉利。养:养活,指能生活下去。更:再。是以:即“以是”,因此。有:加,加之。从:听从,顺从。他日:以后,将来。是以:即“以是”,因此。何以:做什么。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乃:于是,就悔之:对自己做的这件事感到很后悔,之,代词,代指这件事。 释句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译文: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 道理 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章中的原谷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使父亲幡然悔悟。 文言知识 “谏”:在文言中作“好言规劝”或“用委婉的语言劝说”讲。上文“谏父”,意为原谷对父亲好言劝说。又,“莫不谏”,意为没有人不规劝的。这种“谏”只能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如“大臣谏曰”,意为大臣对皇上委婉地劝说。反之,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要用“诫”、“告”、“戒”等。(《明史·海瑞传》列举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刚劲直谏之臣:汉代汲黯、宋代包拯、明代海瑞以及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明朝之杨继盛、袁可立、春秋之介子推等。[1-2]) 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 完全详解汇编 【汇编说明】: [本系列对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和试题详解详析进行了重新校对和整理分类,主要目的在于给处于繁忙和超负荷工作的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复习和教学提供一些方便。但难免有错,在此请谅解] 三、(9分,每小题3分)(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又,敦煌俗,妇女作裙,孪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 [注]①加五:增加五成。②挛缩:褶皱。③不赀:不计其数④区处:分别处理。 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⑥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 【答案】:D(【解析】"资",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qq个性签名古文精选

qq个性签名古文精选 qq个性签名古文精选1) 多情笑我旧梦为卿作嫣然不顾泪都婆娑 2) 天山积雪化作尘世雨点丹火炉烟原是人间炊烟 3)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4) 轻纱涤莲动鱼儿淘桑麻话酒绿蚁窖 5) 歌一阕把春书晓舞千行霓羽含苞 6) 啼春晓宫闱霓舞婲不抵一晌共君老 7) 花穷落疏与谁诉素手染血落霜衣自古荼靡凌霄悲化墓 8) 纵望而却步真假荣枯只身乱入红尘朝思敌不过王霸宏图 9) 青丝绝四年桔梗开又谢 10) 念古今乱云幂月下流光树影间缝隙不似一出戏 qq个性签名古文大全1) 青鸾铜镜辜负了青丝寸寸的锦绣玉子敲枰香绡落翦声度深几许 2) 百年仅寥寥几点笔墨将一页轻轻揭过 3) 誊写的书页中不复字字刻骨断崖前仍可辨依稀英雄末路 4) 盛世亦或杀戮片片铭刻成书独遗漏了他的孤独悲喜可有人在乎 5) 空对此彻骨缠绵竟不置一词 6) 那夜烟火升又落揭不开情殇纠葛

7) 敢相弃不相欺弦断情深绵如缕 8) 棋子敲落江山破有多少悲欢离合 9) 玲珑少年在岸上守候一生的时光 10) 忽闻窗外雨打百花没尽红颜消逝从难留 11) 千山冥冥恨离别青裳渺渺人去也 12) 羌声单薄红尘颠倒换谁凭栏谁折腰 13) 雁回时,人回首,如何逃你的美,不过忘川三生忘君归 14) 江微凉月光一袭孤单萧索走在深秋飘曳的落叶里走近那静如琥珀的时光 15) 谁能情有独钟生死与共隔世亦相拥 16) 约一片词海寄美丽邀一抹渔火寄温馨纵然你独行于泥泞 17) 诗人总携人间烟火诗词里山盟一句换白发一缕 18) 渭水歌恍若往生莲火焚去你我的悲欢离合 19) 少年一事能狂敢骂天地不仁才不管机缘还是祸根 20) 一生就唱了这么一支歌,褪尽铅华后等你来和 21) 落霞亦缄言,孤鹜亦无语,雕阑曲处,四望意茫茫 22) 寻一方青石看暮云淡抹既然秦朝风吹我 23) 从别以后,几回梦缥缈,执手若无,泪溅花上 24) 或许直到我祭献出一生的孤独才敢记起你最后的眉目 25) 年少风流薰墨染才情显浅笑谈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26) 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7) 无人处暗弹相思泪。

中考经典文言文阅读13篇含答案

李余庆临死除奸 【原文】 国子博士李余庆知①常州,强②于政事,果于去恶,凶人恶吏,畏之如神,末年得疾甚困。有州医博士,多过恶,常惧为余庆所发③,因其困,进利药以毒之。服之洞泄不已。势已危,余庆察其奸;使人扶舁④坐厅事,召医博士,杖杀之。然后归卧,未及席而死。葬于横山,人至今畏之,过墓者皆下。有病虐者,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⑤。其敬惮之如此。 【注释】 ①知:主持,管理。②强:擅长。③发:发现。④舁(yú):轿子。⑤差(chài):疾病痊愈。 【译文】 国子博士李余庆担任常州知州时,擅长处理政事,敢于清除地方上的恶势力。民间的歹徒,官府的恶吏,都像怕神灵一样敬畏他。有一个州衙里的医药博士(即官聘医生),做过很多坏事,一直心怀恐惧,怕被余庆发觉,趁着他病得厉害,送上泻药毒害他。余庆服后,腹泻不停。他感觉身体已经不行了,

也悟察出了医博士的奸谋。余庆让人用轿子把自己抬到州府升堂,传讯医博士,叫人用杖打死。之后就想回家躺着,但还没有回到床上就死了。死后葬在横山,到现在人们都还敬畏他,经过他墓地时,都要徒步而行。有患重病的人,从其墓上取土铺洒在床席之间,往往能使病有转机。人们敬畏李余庆就到了这种地步。 【解词】 ①服之洞泄不已() ②过墓者皆下() 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 ④其敬惮之如此() 答案及译文见下期。 ①服之洞泄不已(停止) ②过墓者皆下(经过) ③取墓土着床席间,辄差(就) ④其敬惮之如此(像这样)

王右军诈睡 【原文】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①,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②。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③,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④,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 ①减:不足,不满。②钱凤:王敦的下属。屏(bǐng):退,使人退避。③阳:假装。④从:同“纵”。 【解词】 ①大将军尝先出()②右军觉()③诈孰眠() ④方忆右军未起() 【答案】 ①大将军尝先出(曾经)②右军觉(睡醒)③诈孰眠(同“熟”,深,酣)④方忆右军未起(才) 【译文】 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十分喜爱他,常常把他留在自己的床帐中睡觉。王敦曾有一次先起床出来,王羲之

经典古文名句精选-古文名句大全

经典古文名句精选|古文名句大全 古文名句: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古文名句: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庄子》古文名句: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庄子》古文名句: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古文名句: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古文名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古文名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古文名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古文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古文名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古文名句: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尚书》古文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古文

名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三侠五义》古文名句:虽然是我身贫,我身贫志不移;我心经纶天下,志扶持社稷。--关汉卿《裴度还带》古文名句: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古文名句:仁者之勇,雷霆不移。--苏轼《祭堂兄子正文》古文名句: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贾谊论》古文名句: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古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古文名句: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序》古文名句:宁以一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欧阳修《纵囚论》古文名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文名句:人之才有大小,而志有远近也。--王安石《送陈升之序》古文名句: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柳宗元《箕子碑》古文名句:进不为盈,退不为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25篇经典古文

25篇经典古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整理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精选的古文名言警句大全

精选的古文名言警句大全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6、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7、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8、父慈而教。——《左传·》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15、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1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1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21、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5、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