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频分复用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

频分复用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

频分复用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
频分复用专题设计实验指导书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

传输专题设计(频分复用)

班级

学生

学号

教师

【设计名称】

传输专题设计(频分复用)

【设计目的】

要求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知识,对通信系统中的典型部件电路进行方案设计、分析制作与调测电路。通过本专题设计,掌握频分复用的原理,熟悉简单复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设计原理】

若干路信息在同一信道中传输称为多路复用。由于在一个信道传输多路信号而互不干扰,因此可提高信道的利用率。按复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两类。

频分复用是按频率分割多路信号的方法,即将信道的可用频带分成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据其中的一个频段。在接收端用适当的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分别进行解调和终端处理。时分复用是按时间分割多路信号的方法,即将信道的可用时间分成若干顺序排列的时隙,每路信号占据其中一个时隙。在接收端用时序电路将多路信号分开,分别进行解调和终端处理。频分复用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图中给从的是一个12路调制、解调系统框图。

图1 频分复用原理框图

【设计指标】

设计一个频分复用调制系统,将12路语音信号调制到电缆上进行传输,

其传输技术指标如下:

1. 语音信号频带:300Hz~3400Hz。

2. 电缆传输频带:60KHz~156KHz。

3.传输中满载条件下信号功率不低于总功率的90%。

4.电缆传输端阻抗600Ω,电缆上信号总功率(传输频带内的最大功率)不大于1mW。

5.语音通信接口采用4线制全双工。

6.音频端接口阻抗600Ω,标称输入输出功率为0.1mW。

7.滤波器指标:规一化过渡带1%,特征阻抗600Ω,通带衰耗1dB,阻带衰耗40dB(功率衰耗),截止频率(设计者定)。

8.系统电源:直流24V单电源。

【频分复用原理】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所能提供的带宽通常比传送一路信号所需的带宽宽得多。如果一个信道只传送一路信号是非常浪费的,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信道的带宽,就可以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在频分复用系统中,信道的可用频带被分成若干个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用其中一个频段传输。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以线性调制信号的频分复用为例。在图2中设有n路基带信号,

图2频分复用系统组成方框图

为了限制已调信号的带宽,各路信号首先由低通滤波器进行限带,限带后的信号分别对不同频率的载波进行线性调制,形成频率不同的已调信号。为了避免已调信号的频谱交叠,各路已调信号由带通滤波器进行限带,相加形成频分复用信号后送往信道传输。在接收端首先用带通滤波器将多路信号分开,各路信号由各自

的解调器进行解调,再经低通滤波器滤波,恢复为调制信号。 发送端

由于消息信号往往不是严格的限带信号,因而 在发送端各路消息首先经过低通滤波,以便限制各路信号的最高频率 ,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这里我们假设各路的调制信号频率f m 都相等。然后对各路信号进行线性调制,各路调制器的载波频率不同。在选择载频时,应考虑到边带频谱的宽度,同时,还应考虑到传输过程中邻路信号的相互干扰,以及带通滤波器制作的困难程度。因此在选择各路载波信号的频率时,在保证各路信号的带宽以外,还应留有一定的防护间隔,一般要求相邻载波之间的间隔为

g s B B B +=?

式中s B 为已调信号的带宽,g B 为防卫间隔。 接收端

在频分复用系统的接收端,首先用带通滤波器(BPF)来区分各路信号的频谱,然后,通过各自的相干 解调器解调,再经低通滤波后输出,便可恢复各路的调制信号。

【频分多路复用的特点】

频分多路复用系统的优点:

信道复用率高,允许复用的路数多,分路方便,因此,频分多路复用是目前模拟通信中常采用的一种复用方式,特别是在有线和微波通信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

频分多路复用中的主要问题:

缺点是设备复杂,不仅需要大量的调制、解调器和带通滤波器,而且还要求接收端提供相干载波。此外,由于在传输过程中的非线性失真,在频分复用中不可避免的地会产生路际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即串扰。引起串扰的

主要原因是滤波器特性不够理想和信道中的非线性特性造成的已调信号频谱的展宽。调制非线性所造成的串扰可以部分地由发送带通滤波器消除,因而在频分多路复用系统中对系统线性的要求很高。其频谱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频分复用信号的频谱结构

合理选择载波频率f c1、f c2 、… 、f cn ,并在各路已调信号频谱之间留有一定的保护间隔,也是减小 串扰的有效措施。

邻路间的保护频带f g 越大,则在邻路信号干扰指标相同的情况下,对带通滤波器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就可以放宽一些 ,但这时占用的总的频带就要加宽,这对提高信道复用率不利。因此,实际中,通常提高带通滤波器的技术指标,尽量减小邻路间的保护频带f g 。各路已调信号相加送入信道之前,为了免它们的频谱重叠,还要经过带通滤波器。在信道中传送的 n 路信号的总的频带宽度最小应等于:

B n =nf m +(n-1) f g =(n-1)(f m + f g )+ f m =(n-1)B 1+f m 式中 B 1= f m + f g ,它是一路信号占用的带宽。

【设计说明】

在多路载波电话中采用单边带调制频分复用,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传输频带。产生单边带信号最直观的方法是让双边带信号通过一个单边带滤波器,保留所需的一个边带,滤除不要的边带,即可得到单边带信号。此方法称为滤波法。它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边带可取上边带,也可取下边带。滤波法原理图如图4所示,图中)( SSB H 为单边带滤波器的传递

函数。

图4用滤波法形成单边带信号

在我们的设计中,每路电话信号限带于300-3400Hz,语言信号的频谱如图5所示。单边带调制后其带宽与调制信号相同。为了在邻路已调信号间留有保护频带,以便滤波器有可实现的过渡带,通常每路话音信号取4KHz作为标准频带。由题目所给,电缆传输频带60KHz~156KHz,带宽96KKz。由于是全双工,96KHz的带宽正好可容纳24路信号,即A-B,12路,B-A,12路。它们在一个信道上传输,这样就充分利用了信道资源。

调制方式

首先采用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即DSB,频谱变换过程如如图6所示,然后再用边带滤波器滤除上边带或下边带,得到单边带,即SSB。理想滤波特性是不可能做到的,实际滤波器从通带到阻带总有一个过渡带。我们的调制信号是300~3400KHz,由于最低频率为300Hz,因此允许过渡带为600Hz。实现滤波器的难易与过渡带相对于载频的归一化值有关,过渡带的归一化值愈小,分割上、下边带的滤波器就愈难实现。

图5语言信号的频谱

图6 频谱变换关系图

用滤波法产生单边带信号时,在上、下边带间隔B ?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关键是滤波器能否实现、由滤波器知识可知,实现滤波器的难易以程度和过渡带与工作频率之间的相对值有密切关系。给单边带滤波器定义一个归一化值。过渡带相对于载频的归一化值计算方法如下式: c

f f

?=α

式中f ?为滤波器的过渡带,c f 为单边带信号的载频。归一化值反映了滤波器 衰减特性的陡峭程度。归一化值越小,滤波器越难以实现。一般要求此值不低 于10-3。如果提高,则要求B ?加宽。一般的调制信号都具有丰富的低频成分, 经调制后得到的双边带信号的上、下边带之间的间隔很窄。例如,模拟电话信 号的最低频率为300Hz ,经过双边带调制后,上、下边带之间的间隔仅有600Hz , 这个间隔应是单边带滤波器的过渡带。要求在这样窄的过渡带内阻带衰减上升 到40dB 以上,才能有效的抑制一个无用的边带。这就使滤波器的设计和制作很 困难,有时甚至难以实现。为此,在工程中往往采用多级频率搬移和多级滤波 的方法,简称多级滤波法。图7是一个二级滤波法的原理图,12c c f f >。第一 级单边带滤波器)(1f H 滤出以1c f 为载频的上边带信号或下边带信号,以此单 边带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对频率为2c f 载波进行双边带调制,再由第二级单边带滤 波器)(2f H 滤出以2c f 为载频的单边带信号。

第一级和第二级滤波的频谱图如图7所示。设调制信号的最低频率为L f

由图可知,第一级调制后上、下边带的间隔L f B 21=?,第一级滤波后得到上边带信号。通常L c f f >>1,这样第二级调制后上、下边带的间隔为 112222c L c f f f B ≈+=?

此时的频率间隔取决于载频1c f 。通常2c f 是指定的,合理选择1c f 、2c f 、1α、2α 便可设计出合适的单边带信号调制器。2121.,,ααc c f f 如: f ?=600Hz , c f =60KHz 则: 01.010

60600

3=?=?=

c f f α 即:1% 刚好满足所给指标。 随着载频的提高,不能满足题目所给的要求,采用一级调制直接滤波的方法,已不可能实现单边带调制。 调制方式实现

由于一次调制的方式不能达到归一化过渡带给定的指标,这时可以采用多级调制的方法。根据课题给出条件,采用二次调制。第一次用:12KHz,16KHz,20KHz 调制形成前群。按最高载频计算,即 1f ?=600Hz ,

1c f =20KHz ,则

03.01020600

3

1=?=

α, 即3% 。

第二次用84、96 、 108 、 120KHz 调制,按最高载频120KHz 计算, 即 321024?=?f ,3101202?=c f ,则

2.010********

3

2=??=α

完全能够满足设计给定的归一化过渡带指标。

图72多级滤波法原理图及频谱图

多级调制方案

多级调制是指在一个复用系统内,对同一个基带信号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同一种方式的调制。图8为两级单边带调制的复用系统。

图8两级单边带调制的复用系统

图8中共有12路基带信号,每路信号的频率范围均为300Hz~3400H z。在发送端,将12路语音信号(频率4KHz),分为四组,每组的3路信号分别用12KHz,16KHz,20KHz的载频进行调制,取上边带,把3路信号加在一起,合成一个前群,前群的频率为12KHz~24KHz。再将四个前群分别用84KHz,96KHz,108KHz,120KHz载频进行二次调制,取下边带,从而将四个前群调制到了60KH~108KHz的频带上,形成频率范围为60KHz~108KH z

的12路;频分复用信号。如图9所示。

图9各路信号在频段上的分布

在另一端,形成前群的方法 相同。将四个前群分别用132KHz,144KHz,156KHz 以及168KHz 的载频进行调制,取下边带, 将基群调制 108KHz ~156KHz 的频段上。频谱搬移过程如图10所示。

图10 形成基群信号的频谱搬移过程

两级调制共使用7种载频和7种类型的带通滤波器。若采用一级调制则要使用12种载波和12种类型的带通滤波器。在第二级调制时,由于调制信号的带宽增加为12KHz ,因此有利于带通滤波器的制作。

如果需要复用的路数为n ,采用二级调制方式,将n 路分为n 2组,每组中有n 1路信号,这时有

21n n n =

两级调制所需载频数及相应的部件的类型为 n n n <+21 但调制部件所需的数目为

n n n n >+221

这说明载频的种类和部件的类型虽然减少了,但增加了调制部件的数目,即多级

调制是以增加部件的数目来换取类型的减少,但设备的实现却比较容易。

随着路数的增加,多级调制的优越性越明显。在模拟载波通信系统中一般都采用四级调制,调制方式多为单边带。

载波电话系统

在一对传输线上同时传输多路模拟电话称为载波电话。载波电话使用单边带调制的频分复用方式,相应的设备称为载波机。载波电话大量应用于长途通信,如图11所示。是频分复用的一种典型应用。

图11载波通信系统连接示意图

考虑到大容量载波电话在传输中合路和分路方便,载波电话有一套标准等级,表1列出该标准的主要等级。

基于人们对语音信号清晰度和自然度的要求,经过大量的统计后,确定电话信号的频率范围为300Hz~3400Hz。该指标是通信中的一个基本参数,习惯上也称为一个话路频带。为了在已调信号的频谱之间留有间隔,以使单边带滤波器有可实现的过渡带,规定每路信号的标准带宽为4KHz。12路信号作为一个基本群信号,称为基群。

多路载波电话分群等级

表1 多路载波电话分群等级

基群由12路信号构成。形成12路基群的一种方法是先将3个信号合成一个前群,然后再将4个前群合成一个基群。实现方法如前所述。

由图中看出,由3路信号形成前群需要一个加法器,将3路信号合在一起。而由四个前群形成一个基群,也需要加法器。如图12所示。

图12 A —B 传输调制

各路已调信号相加原理框图如图13所示。

实际加法器电路如图14所示。

R3

四—二线器转换

由于语音信号是收和发同时存在(收二线,发二线),所以是四线,而传输线是二线,这就需要进行四——二线转换。四——二线转换原理图如图16所示。在将二次群信号送入电缆传输时,为了使发送方不至于收到自己发出的信号,采用混合线圈。混合线圈的等效原理图如图15所示。混合线圈原理是一个平衡电桥,使本端发送的信号不能渗漏到本端的接收信号处而形成回波。

图15线圈等效原理图

图16 四—二线转换原理图

当电桥平衡时(4个电阻大小相等),发端信号在收端A , B 两点产生的电位相等,A 到B 间无电流流过,所以收端不会收到发端信号。而对发端和收端来说,输入,输出阻抗均为600?。具体电路如图17所示。

图17 四-二线转换电路

功率计算

根据给定指标,输入输出功率为0.1mw (一路信号),而每调制一次,电压幅度就衰减1/2,经过两次调制,电压幅度衰减为原来的1/4。在二——四线转换中,电压还要衰减1/2。总的电压衰减为1/8。按照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功率和电压是平方关系,即:

R

U P 2

其中:P 为平均功率, U 为平均电压, R 为阻抗。

在已知平均功率和阻抗的条件下,可算出平均电压值。由于总电压衰减了1/8,所以总功率就衰减了1/82。

例:输入功率为0.1mw ,到线路端时,只有: 0.1/82mw =0.01563mw

而根据设计要求,线路上的信号总功率为0.9mw ,分到 每一路信号的功率为 0.9/24mw =0.0375mw 。

要完成上述指标,必须将被衰减了的信号进行放大,以满足设计要求。放大倍数及放大器,由设计者计算设 计。在上述计算中,还未考虑滤波器1dB 的衰耗,设计时 , 可以不考虑。同样,在接收端,经过信号处理,信号也被衰减,

要达到输出功率为0.1mw,也要加放大器对接收信号行放大,以满足设计指标。

解调

发送端各路信号经电缆传输到收端,由收端混合线圈接收, 经过带通滤波器滤波,相干解调,低通滤波,再经过放大器放大,得到解调信号。由于采用相干解调,就需要获得与发送端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对已调信号进行解调,也即需载波同步。解调载波的获取,是从发端发送的导频获得。

因为是抑制载波调制,所以在已调信号中不含有载波功率,就不能直接提取载波。可采用插入导频法, 发送端导频的插入,应插在信号功率为零的地方,这样便于提取,导频频率的大小由设计者决定。只要是4KHz的整数倍即可。

但要符合信道传输要求(信道带宽为60~156KHz) 。在不考虑噪声的情况下,导频的功率小于总功率的10%即可,也就是说导频的功率要小于0.1mw。

【设计补充说明】

1.调制载波的产生,推荐用晶体振荡器,然后再用频率合成的方法产生各路调制载波,也即采用锁相技术的方法。如图18所示。

图18用锁相式频率合成器的方法产生载频信号

2.用锁相环提取导频信号,再用频率合成的方法得到解调所需的各路相干载波。

3.调制、解调器均采用集成电路乘法器模块。

4.电路中所需的电源电压,采用分压器模块。

5.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不需设计出实际模型,只需给出参数即可(低通滤波器给出截止频率、带通滤波器给出带限频率)。

6.设计调制、解调方案时,只需设计出一路的调制、解调器,其余的只是载频不同而已。也即电路都是相同的,可用框图表示。

【设计进度安排】

专题设计要求在四周内完成,安排如下:

1. 集中面授3学时,分配课题到每个学生手中。

2.学生按课题要求自行设计。

3.每周由指导教师组织答疑二次(四周共八次)。

4.在设计的第四周周末,交设计报告并进行设计答辩。

【设计报告要求】

1.设计思想和设计过程。

2.系统原理分析。

3.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及技术指标(包括输入输出电平,阻抗,工作频带)。

4.系统的单元电路设计图。电路中主要点的直流工作点,交流工作参数,元器

件技术指标。

参考文献

[1] 樊昌信等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2] 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3] 罗新民等译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4] 解月珍谢沅清通信电子线路机械工业出版社。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 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课时间: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IO接口(跑马灯) 实验时间:11.16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STM32F4 基本IO口的使用。 2.使用STM32F4 IO口的推挽输出功能,利用GPIO_Set函数来设置完成对 IO 口的配置。 3.控制STM32F4的IO口输出,实现控制ALIENTEK 探索者STM32F4开发板上的两个LED实现一个类似跑马灯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STM32F4的IO口输出。IO主要由:MODER、OTYPER、OSPEEDR、PUPDR、ODR、IDR、AFRH和AFRL等8个寄存器的控制,并且本次实验主要用到IO口的推挽输出功能,利用GPIO_Set函数来设置,即可完成对IO口的配置。所以可以通过了开发板上的两个LED灯来实现一个类似跑马灯的效果。 三、实验资源 实验器材: 探索者STM32F4开发板 硬件资源: 1.DS0(连接在PF9) 2.DS1(连接在PF1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硬件设计 2.软件设计 (1)新建TEST工程,在该工程文件夹下面新建一个 HARDWARE文件夹,用来存储以后与硬件相关的代码。然后在 HARDWARE 文件夹下新建一个LED文件夹,用来存放与LED相关的代码。 (2)打开USER文件夹下的test.uvproj工程,新建一个文件,然后保存在 LED 文件夹下面,保存为 led.c,在led.c中输入相应的代码。

(3)采用 GPIO_Set 函数实现IO配置。LED_Init 调用 GPIO_Set 函数完成对 PF9 和 PF10 ALIENTEK 探索者 STM32F407 开发板教程 119 STM32F4 开发指南(寄存器版) 的模式配置,控制 LED0 和 LED1 输出 1(LED 灭),使两个 LED 的初始化。 (4)新建一个led.h文件,保存在 LED 文件夹下,在led.h中输入相应的代码。 3.下载验证 使用 flymcu 下载(也可以通过JLINK等仿真器下载),如图 1.2所示: 图1.2 运行结果如图1.3所示: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 潍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2) 实验二二次插值法 (5) 实验三 Powell法 (8) 实验四复合形法 (12) 实验五惩罚函数法 (19)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黄金分割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框图及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的能力。 3、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程序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 2、利用调试好的C语言程序进行实例计算。 3、根据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设备简介 装有Windows系统及C语言系统程序的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2、黄金分割法(0.618法)原理 0.618法适用于区间上任何单峰函数求极小点的问题。对函数除“单峰”外不作 其它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因此此法适用面相当广。 0.618法采用了区间消去法的基本原理,在搜索区间内适当插入两点和,它们把 分为三段,通过比较和点处的函数值,就可以消去最左段或最右段,即完成一次迭代。 然后再在保留下来的区间上作同样处理,反复迭代,可将极小点所在区间无限缩小。 现在的问题是:在每次迭代中如何设置插入点的位置,才能保证简捷而迅速地找到极小点。 在0.618法中,每次迭代后留下区间内包含一个插入点,该点函数值已计算过,因此以后的每次迭代只需插入一个新点,计算出新点的函数值就可以进行比较。 设初始区间[a,b]的长为L。为了迅速缩短区间,应考虑下述两个原则:(1)等比收缩原理——使区间每一项的缩小率不变,用表示(0<λ<1)。 (2)对称原理——使两插入点x1和x2,在[a,b]中位置对称,即消去任何一边区间[a,x1]或[x2,b],都剩下等长区间。 即有 ax1=x2b 如图4-7所示,这里用ax1表示区间的长,余类同。若第一次收缩,如消去[x2,b]区间,则有:λ=(ax2)/(ab)=λL/L 若第二次收缩,插入新点x3,如消去区间[x1,x2],则有λ=(ax1)/(ax2)=(1-λ)L/λL

现代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现代电子实验设计报告 ——数字式秒表设计(VHDL)学院:物理电子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曦 实验地点:科研楼303 实验时间:

摘要: 通过使用VHDL语言开发FPGA的一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设计方案,最终采用了一种基于FPGA 的数字频率的实现方法。该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该设计的秒表能准确地完成启动,停止,分段,复位功能。使用ModelSim 仿真软件对VHDL 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EEC-FPGA实验板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关键词:FPGA,VHDL,ISE,ModelSim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实验任务 (5) 第二章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计划 (5) 第三章设计思路 (6) 第四章系统组成和解决方案 (6) 第五章各分模块原理 (8) 第六章仿真结果与分析 (11) 第七章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 (13) 第八章实验结论 (14)

绪论: 1.1课程介绍: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引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设计的综合应用、基于MCU/FPGA/EDA技术的系统设计等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通过《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系统设计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原则、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设计方法及仿真技术、测试方案拟定及调测技术有所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技术中应用开发的一般流程,初步建立起有关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设计方法,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数字式秒表的设计方法,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 ,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可以在较高速时钟频率(48MHz)下正常工作。该数字频率计采用测频的方法,能准确的测量频率在10Hz到100MHz之间的信号。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芯片Spartan3A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1.2VHDL语言简介:

仲恺软件设计模式实验指导书全解

设计模式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使用合理的UML建模工具(ROSE或者Visio)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几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加深对这些模式的理解,包括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 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适配器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外观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等12种模式。 二、实验内容 根据以下的文档描述要求,使用合理的UML建模工具(ROSE或者Visio)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以下设计模式,包括根据实例绘制相应的模式结构图、编写模式实现代码,运行并测试模式实例代码。 (1)、简单工厂模式 使用简单工厂模式模拟女娲(Nvwa)造人(Person),如果传入参数M,则返回一个Man对象,如果传入参数W,则返回一个Woman对象,请实现该场景。现需要增加一个新的Robot类,如果传入参数R,则返回一个Robot对象,对代码进 行修改并注意女娲的变化。 (2)、工厂方法模式 海尔工厂(Haier)生产海尔空调(HaierAirCondition),美的工厂(Midea)生产美的空调(MideaAirCondition) 。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描述该场景,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3)、抽象工程模式 电脑配件生产工厂生产内存、CPU等硬件设备,这些内存、CPU的品牌、型号并不一定相同,根据下面的“产品等级结构-产品族”示意图,使用抽象工厂模式实现电脑配件生产过程并绘制相应的类图,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4)、单例模式 用懒汉式单例实现在某系统运行时,其登录界面类LoginForm只能够弹出一个,如果第二次实例化该类则提示“程序已运行”。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提示:不要求做界面,用类模拟界面就可以了。 (5)、组合模式 使用组合模式设计一个杀毒软件(AntiVirus)的框架,该软件既可以对某个文件夹(Folder)杀毒,也可以对某个指定的文件(File)进行杀毒,文件种类包括文本文件TextFile、图片文件ImageFile、音频视频文件MediaFile。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6)、适配器模式 现有一个接口DataOperation定义了排序方法sort(int[]) 和查找方法search(int[], int),已知类QuickSort的quickSort(int[])方法实现了快速排序算法,类BinarySearch 的binarySearch(int[], int)方法实现了二分查找算法。现使用适配器模式设计一个系统,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情况下将类QuickSort和类BinarySearch的方法适配到DataOperation接口中。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要求实现快速排序和二分查找) (7)、装饰模式 某图书管理系统中,书籍类(Book)具有借书方法borrowBook()和还书方法returnBook() 。现需要动态给书籍对象添加冻结方法freeze()和遗失方法lose()。使用装饰模式设计该系统,绘制类图并编程实现。 (8)、外观模式 在电脑主机(Mainframe)中,只需要按下主机的开机按钮(on()),即可调用其他硬

《网站设计与开发》实验指导书

《网站设计与开发》实验指导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营销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系

目录 实验 1 HTML网页制作 (1) 实验 2 C#.NET基本程序设计 (4) 实验 3 HTML控件和Web服务器控件的使用 (7) 实验 4 验证控件的使用 (8) 实验 5 访客计数器 (9) 实验 6 数据库基本操作 (11) 实验7 使用DataSet对象访问数据 (14) 实验8 用户控件、自定义控件和Web服务的使用 (21)

实验1 HTML网页制作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HTML常用网页标记的使用。 2. 掌握表格的建立方法。 3. 掌握表单的建立方法。 二、实验环境 任何一个文本编辑器、IE或者其它网页浏览器 三、内容和步骤 【实验题1】在网页上创建一个课表。 步骤如下。 1. 打开记事本,输入如下代码,并以testl_1.html为文件名保存该文件: 表格标记应用

频分复用系统设计报告

《信息处理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黄在勇专业班级:通信1104班 指导教师:周建新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频分复用 初始条件: Matlab软件、信号与系统、通信处理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根据频分复用的通信原理,用matlab采集两路以上的信号(如语音信号),选择合适的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得到复用信号。然后设计合适的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从复用信号中恢复出所采集的语音信号。设计中各个信号均需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 参考书: [1]陈慧慧、郑宾. 频分多址接入模型设计及MATLAB仿真计算(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0 [2]李建新、刘乃安、刘继平. 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LAB通信工 具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 2000 [3]邓华等. 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 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2003 时间安排: 1、理论讲解,老师布置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根据选题开始查找资料; 2、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1)理解相关技术原理,确定技术方案,时间2天; (2)选择仿真工具,进行仿真设计与分析,时间6天; (3)总结结果,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时间2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绪论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内容 (2) 1.3设计要求 (2) 2频分复用通信系统模型 (3) 3频分复用系统方案设计 (6) 3.1语音信号采样 (6) 3.2语音调制信号 (7) 3.3 系统的滤波器设计 (8) 3.4信道噪声 (9) 4频分复用原理实现与仿真 (11) 4.1 语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仿真 (11) 4.2 复用信号的频谱仿真 (12) 4.3 传输信号的仿真 (13) 4.4 解调信号的频谱仿真 (14) 4.5恢复信号的时域与频域仿真 (16) 5 心得体会 (18) 附录I 源程序 (19) 附录II 参考文献 (24)

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统一建模语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统一建模语言 英文名称: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课程编号:22151202 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应用软件方向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90 总学分:4 实验学时:36 实验学分:1 执笔人:陈昊 制定时间:2010年7月修订 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统一建模语言》是软件工程专业应用软件方向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实用性强。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掌握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之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建模语言——UML(统一建模语言),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能力与水平。该课程不仅要求掌握UML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掌握UML的应用技术,并具备使用UML建模工具来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实验目的是验证、巩固和实现课堂讲授的UML基础知识,并依据课程讲授的案例来对一个待开发系统进行建模。本课程实验能培养与提高学生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为今后的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内容主要围绕熟悉UML图形元素、模型元素、通用机制以及建模过程而进行。实验的安排和要求是:使用建模工具实现结构建模、行为建模、体系结构建模;使用建模工具进行团队开发;使用建模工具进行正向与逆向工程;在建模工具的支持下,使用UML的基本元素建模设计模式;依据课堂案例中所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在建模工具的支持下,进行软件建模。本课程实验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对UML基础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使用建模工具进行软件建模的能力,并使他们对软件开发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硬件设备: 高档微机 软件环境: Windows XP中文版 IBM 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 6.0 or IBM Rational Modeler 6.0 IBM Rational Rose 2003 JDK 5.0 Visual Studio 6.0开发环境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验内容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教师:李伟 2017年3月

实验一机构展示与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CQYG-10B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通过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与介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的了解。提高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展示及分析 (一)机构的组成 通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构。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则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可以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的可动联接,常用的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凡两构件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

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的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优点以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3. 双移动副机构是带有两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把它们倒置也可得到: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滑块机构及双转块机构。 通过平面连杆机构应用实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平面连杆机构在生产实际中所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 报告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验报告1.实验题目 组合电路逻辑设计一: ①用卡诺图设计8421码转换为格雷码的转换电路。 ②用74LS197产生连续的8421码,并接入转换电路。 ③记录输入输出所有信号的波形。 组合电路逻辑设计二: ①用卡诺图设计BCD码转换为显示七段码的转换电路。 ②用74LS197产生连续的8421码,并接入转换电路。 ③把转换后的七段码送入共阴极数码管,记录显示的效果。 2.实验目的 (1)学习熟练运用卡诺图由真值表化简得出表达式 (2)熟悉了解74LS197元件的性质及其使用 3.程序设计 格雷码转化: 真值表如下: 卡诺图: 电路原理图如下: 七段码显示: 真值表如下: 卡诺图: 电路原理图如下: 4.程序运行与测试 格雷码转化: 逻辑分析仪显示波形: 七段数码管显示:

5.实验总结与心得 相关知识: 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满足二进制加法原则:逢二进一(1+1=10,即Q由1→0时有进位。) 组成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时,各触发器应当满足: ①每输入一个计数脉冲,触发器应当翻转一次; ②当低位触发器由1变为0时,应输出一个进位信号加到相邻 高位触发器的计数输入端。 集成4位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74LS197 MR是异步清零端;PL是计数和置数控制端;CLK1和CLK2是两组时钟脉冲输入端。D0~D3是并行输入数据端;Q0~Q3是计数器状态输出 端。本实验中,把CP加在CLK1处,将CLK2与Q0连接起来, 实现了内部两个计数器的级联构成4位二进制即十六进制异步加法计数 器。 74LS197具有以下功能: (1)清零功能 当MR=0时,计数器异步清零。 本实验中将Q1、Q3的输出连接与非门后到MR,就是为了当计数器输出10时(即1010),使得MR=0,实现清零,使得计 数器重新从零开始。 (2)置数功能 当MR=1,PL=0,计数器异步置数。 (3)二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功能

浅谈课程设计模式

?89? □王 哲,郭长侠,董 光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摘要]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它有助 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实验课程中所学的实践技能,也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课程设计必须要实现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紧密衔接。[关键词]课程设计;模式;步骤[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06)04-0089-03 [收稿日期]2005—12—15 [作者简介]王哲(1981—),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系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 网络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路、专业结构、管理方式和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坚持搞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本特征之一。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在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三部分,而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起到关键的纽带作用。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模糊了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实验应具有时间要求,即与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同步进行,还应按统一的格式要求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课程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环节。课程实验的考核一般是对课程实验项目及实验操作水平的考核;课程设计是围绕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内容所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之一。它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浅谈课程设计模式 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实践技能的训练;是实现由知识向智能的初步转化,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检查过程。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增长的客观趋势和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转化为具有适当水准、适当内容和结构优化的教学实践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设计、开发、总结的能力以及协作和创新意识。课程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专业性质的不同,理工类各专业至少应安排三至四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时间安排是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停课1至2周去完成某门课程的课程设计。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课程设计不够重视,课程设计的要求不够规范,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对课程设计的课时及实施步骤的叙述不明确,甚至遗漏。为规范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设计题目、设计方法和设计手段进行全面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形成市场意识。在课程设 第20卷第4期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V ol.20No.42006年8月Journal of Jilin Province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August 2006

产品创意设计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

产品创意设计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产品创意设计实验指导书 本实验主要基于慧鱼创意模型系统(fischertechnik).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动手组装模型机器人和建造自己设计的有一定功能的机器人模型产品,使学生体会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意义;同时通过创意实验,使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控制、软件编程、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加深对专业课学习的理解,为后续课的学习做一个很好地铺垫. 一、实验设备介绍 (1)慧鱼创意模型系统的组成: 慧鱼创意模型系统(fischertechnik)硬件主要包括:1000多种的拼插构件单元、驱动源、传感器、接口板等. 拼插构件单元:系统提供的构件主料均采用优质的尼龙塑胶,辅料采用不锈钢芯铝合金架等,采用燕尾槽插接方式连接,可实现六面拼接,多次拆装.系统提供的技术组合包中机械构件主要包括:齿轮、联杆、链条、齿轮(普通齿轮、锥齿轮、斜齿轮、内啮合齿轮、外啮合齿轮)、齿轴、齿条、涡轮、涡杆、凸轮、弹簧、曲轴、万向节、差速器、齿轮箱、铰链等. 驱动源:①直流电机驱动(9V、最大功率1.1W、转速7000 prn),由于模型系统需求功率比较低(系统载荷小,需求功率只克服传动中的摩擦阻力),所以它兼顾驱动和控制两种功能.②减速直流电机驱动(9V、最大功率1.1瓦,减速比50:1/20:1).③气动驱动包括:储气罐、气缸、活塞、电磁阀、气管等元件. 传感器:在搭接模型时,你可以把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如亮/暗、通/断,温度值等)通过接口板传给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传感器做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包括:①感光传感器Brightness sensor(光电管):对亮度有反应,它和聚焦灯泡配合使用,当有光(或无光)照在上面时,光电管产生不同的电阻值,引发不同信号. ②接触传感器Contact sensor(触动开关):如图1所示,

FDM频分复用实验分析报告

FDM频分复用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 专业班级 13级通信工程本科班 学生姓名陈勇 学号 134090201048 指导教师曹老师 2015至2016学年第1学期第12至13周

《FDM频分复用》实验报告 2015至2016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陈勇系别计科系实验地点综合楼401教室 13级通信工程 实验时间2015年11月24日学号134090201048 年级、班 本科班 实验项目FDM频分复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FDM复用的基本原理。 2、掌握FDM解复用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环境(条件)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一台(主板)。 2、FDM频分复用传输系统实验模块一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 实验内容 1、观察复用信号的波形。 2、观察解复用信号的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与解调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原理 在信道上(例如无线信道)将若干路信号以某种方式汇合,统一在同一信道中进行传输称之为多路复用。在近代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如频分复用技术。 频繁复用要求设备在发送端将各路信号频谱搬移到各个不相同的频率范围内,使它们互不重叠,这样就可复用同一信道传输。

(三)实验步骤 1、打开20M双踪示波器,校正示波器。 2、把FDM频分复用传输系统实验模块插在主板上,用导线接通此模块“电源接 入”和主板上的电源(看清标识,防止接错,带保护电路),并打开此模块的 电源开关。 3、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的产生:(其频率均可用主板上的频率计进行测量) 载波:在主板上,分别产生16K、31K的正弦信号(具体操作见实验一和实验四),作载波信号,调节其幅度(用“幅度调节”电位器进行调节),使两载波信号 的峰峰值均为3V。 调制信号:FDM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模块的“200Hz调制信号”输出一峰峰值为2V左右,频率为200Hz作业的正弦信号;FDM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模块的“500Hz 调制信号”输出一峰峰值为2V左右,频率为500Hz作业的正弦信号。 4、调制单元: 第一路调制波形的产生(调制单元上部分):y(t)=s(t)*x(t),调制在31KHz 的载频上。 (1)将3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发送载波,通过连接线将其与第一路调制单元的 “载波2”端相连。 (2)将“调制信号”接地,然后观察“已调信号”输出端,观察输出端是否有 信号输出,如果有,然后再调节“FDM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模块”第一路调制信号的 “调制深度调节”电位器,使“已调信号”输出信号为0。 (3)通过连接线将“FDM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模块”的“500Hz调制信号”输出端 (500Hz正弦信号),连接到第一路调制单元的“调制信号”端,观察“已调信号” 输出端波形,即为第一路调制波形。 第二路调制波形的产生(调制单元下部分):y(t)=s(t)*x(t),调制在16KHz 的载频上。 (1)将16KHz的正弦信号作为发送载波,通过连接线将其与第二路调制单元的 “载波1”端相连。 (2)将“调制信号”接地,然后观察“已调信号”输出端,观察输出端是否有信号输 出,如果有,然后在调节“FDM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模块”第二路调制信号的“调制深 度调节”电位器,使“已调信号”输出信号为0。 (3)通过连接线将“FDM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模块”的“200Hz调制信号”输出 端(200Hz正弦信号),连接到第二路调制单元的“调制信号”端,观察“已调信 号”输出端波形,即为第二路调制的波形。 5、两路已调信号的复用: 将第一路“已调信号”用连接导线接入到上端的“复用输入”,将第二路“已调信号”用连接导线接入到上端的“复用输入”,观察“复用”端测试钩的波形, 即两路已调信号的复用到信道中。 6、复用信号的解复用: 将实验步骤5所获得的复用信号(“复用”输出端),用连接线同时连接到上下端的“解复用输入”端,并观察解复用输出端“X”和“Y”的波形,其应分别和两 路“已调信号”波形基本一致。 其中“X”“Y”分别代表第一路和第二路解复用信号。 7、解调单元:

软件工程实践实验指导书XXXX

《软件工程实践》实验指导书 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汪璟玢 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软件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熟悉并掌握一种表达工具,实现一个小规模的系统开发。 能力方面:在本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方面:通过本课程设计,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良好素质:一是针对实际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善于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二是规范地表达分析和设计方案。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3-6人一组完成一个系统,并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形成相关文档资料。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六版)(美)Roger S.Pressman著, 郑人杰马素霞白晓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五版)(美)Roger S.Pressman著, 梅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3.《软件工程》(第六版)(英)Ian Sommerville著,程一剑陈霞译,机 械工业出版社 4.《软件工程》郑人杰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5.《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孙家广主编,刘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 社

实验一:项目选择与用例图表达 目的:结合具体的项目,要求学生结合用例图和用例文本的方法将系统功 能表达清楚。 内容:项目选择、参与者确定、用例识别、用例间的关系表达,用例文本的表达 要求:能够发现任务与用例的关系、用例间的关系并准确表达、用规范的 用例文本描述用例。 开发环境和工具要求掌握:Windows200 Advanced Server、Rational Rose2003、MS visio2003 实验二: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类图 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对具体项目进行类的识别和分析,并完成系统类图。 内容:识别类、确定类的属性和操作、分析类间的关系完成类图 要求:调查工作要深入,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要充分了解;结合系统的功能 进行类的分析。 开发环境和工具要求掌握:Windows200 Advanced Server、MS visio2003、Rational Rose2003 实验三: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数据流图 目的:结合具体项目,训练学生的抽象分析及分层描述问题的能力,联系 数据和功能,分层次表达系统的功能。 内容:任务分解;识别外部实体、加工、数据存储和数据流;分层次表达的方法。 要求:调查工作要深入,对系统的业务流程要充分了解;结合系统的功能 分解进行数据流图的绘制。 开发环境和工具要求掌握:Windows200 Advanced Server、MS visio2003

网页设计实验指导书

网页设计实验指导书 经济与管理学院二零一二年二月

实验一HTML标记的基本语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HTML文件的编辑环境; 2.掌握HTML中与文字、图像、页面、表格、表单和框架等的基本标记。 3.学会使用HTML设计出文本与图像相结合的较为复杂的页面。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如表1-1所示的表格写出完整的HTML代码; 其中,《网络原理》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详细说明文件分别为该网页所在目录的net.htm和web.htm,需要为表中的书名设置相应的超级链接,以便在点击后可跳转到相应的说明页上。 2、编写出实现如图1-1所示页面效果的关键html代码,要求点击左边各目录项,相应的链接会显示在右下的帧中,并且适当填加特效如:背景图片、图像、动画等(也可自行设计效果)。 图1-1 个人网站首页 3、编写出实现如图1-2所示页面效果的关键html代码,其中各子项目都做了超链接,链接的目标文件自行指定。

图1-2 列表效果图 三、实验步骤 1.打开任何一种文本编辑工具,可以是附件中的记事本,也可以是rontPage/Dreamweaver 的代码窗口。 2.按各种不同标签的语法规则,输入合法的代码。 3.输入完成后保存代码文件,文件后缀为.htm/.html。 4.在IE浏览器中打开保存的文件,看看是否能完成自己想要的设置。 四、程序代码(在实验报告中写出) (1)

课表
节次星期一星期二 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2 专业英语 操作系统 网络基础 专业英语 数据库
3、4 Java 数据库 实验 Java 操作系统

电子秤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 子 设 计 实 验 报 告 电子科技大学 设计题目:电子称姓名:

学生姓名 任务与要求 一、任务 使用电阻应变片称重传感器,实现电子秤。用砝码作称重比对。 二、要求 准确、稳定称重; 称重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提高称重精度; 实现“去皮”、计价功能; 具备“休眠”与“唤醒”功能,以降低功耗。

电子秤 第一节绪论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运用上,对电子秤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测试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被更先进的智能仪器所取代,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远离、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影响其精度的因素主要有:机械结构、传感器和数显仪表。在机械结构方面,因材料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限制,会使力的传递出现误差,而传感器输出特性存在非线性,加上信号放大、模数转换等环节存在的非线性,使得整个系统的非线性误差变得不容忽视。因此,在高精度的称重场合,迫切需要电子秤能自动校正系统的非线性。此外,为了保证准确、稳定地显示,要求所采用的ADC具有足够的转换位数,而采用高精度的ADC,自然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基于电子秤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并且精度高的智能电子秤设计方案。通过运用很好的集成电路,使测量精度得到了大大提高,由于采用数字滤波技术,使稳态测量的稳定性和动态测量的跟随性都相当好。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AD620N放大电路,ADC模数转换,STM32单片机,OLED 显示屏,矩阵键盘,电子秤。 1.1引言 本课程设计的电子秤以单片机为主要部件,利用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输出电压和标准重量的线性关系,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将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其中测量电路中最主要的元器件就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本设计采用全桥测量电路,是系统产生的误差更小。输出的数据更精确。而AD620N放大电路的作用就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的模拟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以满足A/D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精)

本文由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6632753.html,【中文word文档库】收集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分析机构的组成可知,任何机构都是由许多构件通过运动副的联接而构成的。这些组成机构的构件其外形和结构往往是很复杂的,但决定机构各部分之间相对运动关系的是原动件的运动规律、运动副类型及运动副相对位置的尺寸,而不是构件的外形(高副机构的轮廓形状除外)、断面尺寸以及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因此,为了便于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或设计新机构,可以撇开构件、运动副的外形和具体构造,而只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情况。这种表示机构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机构设计、机构分析、方案讨论和交流所必需的。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熟悉并运用各种运动副、构件及机构的代表符号; 3.学会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的结构测绘机构运动简图; 4.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计算方法和机构运动是否确定的判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各种机构和机器的实物或模型 2.直尺、圆规、铅笔、橡皮、草稿纸(自备) 三、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及步骤 1.了解待绘制机器或模型的结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传动系统和工作执行构件。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的数目。 3. 根据相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和相对运动特点,判定机构中运动副种类、个数和相对位置。 在了解活动构件的数目及运动副的数目时,需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勿认为一个构件。 ②由于制造误差和使用日久,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4.在草稿纸上按规定的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绘制时,应从原动件开始,先画出运动副,再用粗实线连接属于同一构件的运动副,即得各相应的构件。原动件的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在绘制时,在不影响机构运动特征的前提下,允许移动各部分的相对位置,以求图形清晰。初步绘制时可按大致比例作图(称之为机构示意图)。图作完后,从原动件开始分别1、2、3……标明各构件,再用A、B、C……表明各运动副。

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频分复用 简介 数据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超过 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MultiplexiI1g)。采用多路复用技术能把多个信号组合起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在远距离传输时可大 大节省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费用。频分多路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时分多路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IIg)是两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举个例最简单的例子: 从A地到B地 坐公交2块。打车要20块 为什么坐公交便宜呢 这里所讲的就是“多路复用”的原理。 频分复用 (FDM) 频分复用按频谱划分信道,多路基带信号被调制在不同的频谱上。因此它们在频谱上不会重叠,即在频率上正交,但在时间上是重叠的,可以同时在一个信道内传输。在频分复用系统中,发送端的各路信号m1(t),m2(t),…,mn(t)经各自的低通滤波器分别对各路载波f1(t),f2(t),…,fn(t)进行调制,再由各路带通滤波器滤出相应的边带(载波电话通常采用单边带调制),相加后便形成频分多路信号。在接收端,各路的带通滤波器将各路信号分开,并分别与各路的载波f1(t),f2(t),…,fn(t)相乘,实现相干解调,便可恢复各路信号,实现频分多路通信。为了构造大容量的频分复用设备,现代大容量载波系列的频谱是按模块结构由各种基础群组合而成。根据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基础群分为前群、基群、超群和主群。①前群,又称3路群。它由3个话路经变频后组成。各话路变频的载频分别为12,16,20千赫。取上边带,得到频谱为12~24千赫的前群信号。②基群,又称12路群。它由4个前群经变频后组成。各前群变频的载频分别为84,96,108,120千赫。取下边带,得到频谱为 60~108千赫的基群信号。基群也可由12个话路经一次变频后组成。③超群, 又称60路群。它由5个基群经变频后组成。各基群变频的载频分别为420,468,516,564,612千赫。取下边带,得到频谱为312~552千赫的超群信号。④主群,又称300路群。它由5个超群经变频后组成。各超群变频的载频分别为1364,1612,1860,2108,2356千赫。取下边带,得到频谱为812~2044千赫的主群信号。3个主群可组成 900路的超主群。4个超主群可组

通信原理综设实验报告汇总

通信系统原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基于MATLAB的CDMA系统 仿真 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年级: 指导老师: 时间:2014年6月

一、实验目的 MATLAB 是美国MathWorks 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本次实验利用MATLAB 平台功能,并结合CDMA 的实际通信情况,利用MATLAB 组建出完整的CDMA 通信系统,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实现完整的发送到接收的端到端的CDMA 无线通信系统的建模、仿真和分析。 关键字: MATLAB CDMA 仿真 二、实验原理 2.1 CDMA 的基本原理 CDMA 是指在各发送端使用不相同、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码调制所传送的信息,而在接收端在利用码型的(准)正交性,通过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的一种技术。实现CDMA 的理论基础是扩频通信,即在发送端将待发送的数据用伪随机码进行调制,实现频谱扩展,然后进行传输,而在接收端则采用同样的编码进行解扩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的数据信息。扩频通信有直接序列(DS )、跳频(FH )、线性调频(chrip )、跳时(TH )等方式。采用扩频通信的优点很多,如抗干扰、抗噪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强,能在低功率谱密度下工作,保密性好、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及进行高度测量等等。 2.2 CDMA 的系统框图 2.3 交织编码的原理

交织编码的目的是把一个较长的突发差错离散成随机差错,再用纠正随机差错的编码(FEC)技术消除随机差错。交织深度越大,则离散度越大,抗突发差错能力也就越强。但交织深度越大,交织编码处理时间越长,从而造成数据传输时延增大,也就是说,交织编码是以时间为代价的。因此,交织编码属于时间隐分集。在实际移动通信环境下的衰落,将造成数字信号传输的突发性差错。利用交织编码技术可离散并纠正这种突发性差错,改善移动通信的传输特性。 2.4 卷积编码的原理 卷积码编码的当前输出v(l)不仅与当前输入消息u(l)相关,还与此去前输入的m个消息u(l-1),…,u(l-m)相关,即 v(l)=f(u(l),u(l-1),…,u(l-m)),l=0,1,2… 卷积编码电路中移位寄存器初态可设定为全0,电路为按段工作方式,即对每段k比特输出入,产生一段n比特输出。任意一输入段u(l-h)与输出v(l)的关系都是一个特殊的(n,k)线性分组码的编码关系,即存在k n的二元矩阵Gh,使得v(l)=u(l-h)Gh,h=0,1,2,…,m 因此对于消息段序列u=(u(0),u(1),…,u(m),u(m+1),…),相应的输出端序列为v=(v(0),v(1),…,v(m),v(m+1),…),并满足v(0)=u(0)G0 卷积编码电路在按段工作方式下只需存储或者记忆m段的消息输入,电路中输入移位寄存器最多只有km 转换作用。因此称参量m为卷积码的记忆长度,下图为原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
课程表
课号
课程名
学分
1002201
《网络原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