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2月18日拉萨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文章作者:文章来源:市政府办公厅责任编辑:更新日期:2010年12月21日

拉萨市市长:多吉次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拉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十一五”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2010年,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市党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以及区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坚持两强化三突破”的工作要求,以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动力,以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圆满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8.81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5亿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增长20.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以内。

一年来,在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大实践和应对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考验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关注民生、依法治市、促进和谐、服务全区的工作理念,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在增收难题破解中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1166.17万元,争取上级投资1250万元新增农机具9489台(套),本级财政兑现847万元农用燃油补贴,政府出资购买农畜产品销售摊位免费提供给农牧民。加快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建设进展顺利,尼木续迈灌区、曲水2座水库等水利骨干项目有序推进,新增防渗渠道90.53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0.79万亩。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交通干道沿线、重要景区景点周边安居工程整体改造提升全面启动,56个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已建沼气池“回头看”顺利完成,9975座沼气入户项目开工建设,4个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完工;建成农牧区公路48.56公里,乡镇油路通达率达到92.98%;三期农网改造、户户通电工程顺利完成。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工程,全年植树造林16.9万亩,新增152.43万亩国家生态补偿公益林。加大农牧民培训转移力度,培训农牧民2万人,转移就业1.4万人,预计实现劳务收入5.24亿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完成109个扶贫项目和9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做好“两项制度”衔接,完成摸底工作,为农牧区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奠定坚实基础。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51%,达到5000元。

精心培育战略支撑,经济结构在特色产业成长中趋于优化。坚持农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人才化方针,努力克服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人工种草12万亩,粮食、油料总

产分别达到17万吨、1.2万吨,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5.05亿元,增长11%。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整合资金7000多万元新建2160栋日光温室大棚,整修利用1.5万栋温室大棚,蔬菜产量达到20.3万吨。严密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协调江苏省培训57名乡镇兽医,出台《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建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新建171栋牲畜暖棚,牲畜出栏56.78万头(只、匹),增长6%,奶类产量增长3%,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增至53%。积极争取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城关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园、曲水优质蔬菜生产基地等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发展30家市级龙头企业,新增21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全年争取上级专项和落实本级财政扶持企业发展资金9099万元。着力推动银政银企对接,安排信用担保资金5000万元,为4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620万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强化电力保障,克服各种困难,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增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5.8亿元,增长7.83%;实现增加值21.8亿元,增长22.15%;实现工业税收2亿元,增长35.1%。大力推进品牌建设,“5100”、“藏缘及图”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力配合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工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稳步推进,甲玛铜矿正式投产,金川集团西藏总部、天仁矿业等项目顺利推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羊八井太阳能光伏电站完成设备安装。加快改善“一区三园”基础设施条件,110千伏变电站投入试运行,20万吨青稞啤酒项目建成投产,娃哈哈饮料生产线开始调试,天银药业、藏泉酒业、远征纸业等项目进展顺利,园区经济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

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争取国家资金8225万元、自治区旅游发展基金905万元,开发旅游特色产品,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与西安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香格里拉、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瑞吉酒店开始营业。拉萨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接待游客413.42万人次,增长28.96%;实现收入42.11亿元,增长28.19%。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9-2020)》公布实施,拉萨百货大楼金鼎百货达标改造等项目顺利完成,新增商业网点营业面积5万m2。规范市场流通秩序,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保证市场供需平衡。改造完成12个标准化菜市场;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升级改造50个农家店;家电家具、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建成8个销售网点,兑现补贴865.61万元。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5∶29.9∶64.6调整到4.9∶30.3∶64.8,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致力打造特色精品,城市功能在“六城同创”推进中不断完善。严格执行《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完成东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商务中心区城市设计、公共交通规划。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通过专家论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完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市区周边砂石资源开采与保护规划批准实施。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建设,纳金大桥、飞天酒店等项目顺利实施,世纪大道延伸段、109国道堆龙德庆县城段等主次干道和柳梧大厦建设稳步推进,东城16条市政道路、柳梧城区给水和污水处理工程通过初审,东城新区“两年打好基础”的目标初步实现。加大老城区保护和市政设施建设力度,17条街道民族特色化立面改造和6条道路管线入地工程抓紧实施,北京中路东段地下通道、3条市政道路改扩建、两岛蓄水工程交付使用,太阳岛一期整治完工,拉萨河上游堤防和3个县城防洪工程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江苏大道、太阳岛综

合整治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拆迁工作和违章建筑专项整治进展顺利,拆除违章建筑21处,90%的闲置土地得到处理。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储备土地2200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970亩,实现收入3.1亿元。统筹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商品房施工15.42万m2,竣工16.2万m2,销售21.21万m2,实现销售额6.57亿元。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城市管理机制逐步理顺,五大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取得成效;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数字化城管”前期工作,市容市貌管理不断向精细化迈进;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确保常用常管常新;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广泛开展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推广使用节能灯9万余盏,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等项目进展顺利,墨竹工卡县城垃圾填埋场建设完工,曲水聂当垃圾填埋场运行良好,卫生保洁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步提高。

“六城同创”扎实推进。设立专栏加强宣传引导,建立自查、暗访、检查相结合的督查工作机制,4.5万名志愿者34项主题活动服务城市文明建设,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成绩位居全国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20位。颁布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续建完成13个公园,20个公园完成前期工作,税务林工程完成80%,2万亩防护林启动实施,新增51家园林式单位、7家园林式居住小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26m2,创园工作完成指标收集统计和遥感测绘准备。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污染防治,杜绝白色垃圾,加强重点耗能行业和水政水资源管理,妥善解决两个环境挂牌督办整治事项,整治“三渠一河”城市水系,开展绿色创建公益活动和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对创模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和模拟测评。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爱国卫生月城市清洁活动,抓好“十项整治”、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成功创建自治区卫生城市。修编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出台4个县域旅游规划和2个重点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区三廊道”

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规范旅游星级饭店评定,成立旅游行业协会,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拉萨市被评为游客满意度排名进步最大城市。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举办军民鱼水情红色歌曲主题演唱会,推进军警民双拥共建共保,建设4个拥军图书室并配备图书,协助拍摄“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专题片,双拥共建成果不断巩固。城市形象大幅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共创共享“六城同创”的丰硕成果。

努力提高保障水平,发展成果在公共服务完善中实现共享。全力以赴用“小财政”支撑“大民生”,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类资金达到15.6亿元,增长30%,占到总支出的40%。教育投入9.65亿元,比上年增加8094万元;加强教育基本建设,北京中学综合办公图书楼等5个续建项目交付使用,城乡学校改造建设等22个新开工项目进展顺利,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等28个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认真做好“两基”国检准备工作,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6%,初中入学率99.47%,高中毛入学率80.8%,内地西藏中职班首次招录713名拉萨户籍学生,拉萨师专加快发展;小学生均“三包”经费增加450元,初中生均“三包”经费增加400元。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投入,落实资金1113万元,实施27个科技项目,新增120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新建22个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受众6万余人次。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成2个县文化活动中心和75个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开工建设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137个基层服务点;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和数据整理通过自治区验收;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净化文化市场,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加强档案管理,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开工建设市档案馆和2个县综合档案馆;扎实推进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完成3806户,43个电影放映队全部配备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广播电

视进寺庙、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有序推进,东方红电影院重建项目顺利实施,吞米岭藏艺文博园积极推进,拉萨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八个一百”规范化广播电视台站建设进入验收挂牌阶段。统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农牧民参加农牧区医疗制度个人筹资积极性普遍提高;提升藏医药服务能力,配备72套藏医诊疗器械,大力培训基层藏医药人才;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较好保障。第六次人口普查扎实开展。协助举办并积极参加全区第十届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投入238.1万元加强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中科院达孜生态站地面观测场地扩建完工,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稳步推进。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落实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开发就业岗位3529个,新增就业5100人;创新就业援助方式,137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1474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稳步扩面,60岁以上农牧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完善低保、医疗、就学、住房、流浪乞讨救助机制,继续提高保障水平,城镇低保提高到330元/月,农村低保提高到1300元/年,落实城乡低保对象一次性生活补贴878.79万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06.8万元。9所新建敬老院投入使用,附属设施得到完善,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2000元/年,供养率达到100%。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出台实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及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办法,开工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阳光家园计划到位289.2万元,资助4820名居家托养的重度残疾人。984套廉租房、448套周转房交付使用,1084套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和1006套市直单位干部职工周转房开工建设,审核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48.74万元。

12件实事全部启动,进展顺利。批准成立市民服务中心,依法确定190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35个实施主体,其中135个行政审批项目、11个便民事项、22个窗口单位开始试运行;8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北京援建的4个示范点基本完工,本级财政投资建设的4个示范点全部开工;加大农牧区危房改造力度,当雄、林周农房抗震加固试点基本完成;按照120元/人的标准,投入766.09万元,组织4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免费体检,全部建立健康档案;投入20884万元推进城市公交改革,中巴车全部退出城市客运市场,科学布局24条公交线路,232辆新购公交车投入运行,更新850辆出租车,美化310辆出租车车容车貌;投入365万元改善城区所有公厕设施,实现24小时免费开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助家庭中的残疾人每人每年领取600元生活补贴;嘎玛贡桑小区整治改建完成前期工作,正通过市场机制引进有实力的开发企业联手改造;制定实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案》,仪器设备全部到位,4个农贸市场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引导1150个庭院经济示范户种植经济型树苗,树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超额完成150户;制定《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服务实施方案》,80名专业技术人员轮流深入一线开展不少于半年的卫生服务,406名村医、693名兽医月工资全部达到300元以上;投资600万元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招投标,投资260万元的20个村卫生室交付使用。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明显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职能进一步转变、职责进一步理顺、结构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开始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乡财县管改革稳步实施,财政管理体制继续完善。稳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尼木县、墨竹工卡县草场承包经营通过验收。曲水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完成勘界登记发证工作。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在职职工住房补贴资金余额全部发放。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

着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成功举办雪顿节、市长高峰论坛,积极参加厦洽会等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6.08亿元,增长20%。受援工作不断加强,第五、六批援藏干部轮换工作圆满完成,少儿活动中心等10个受援项目和党校综合楼等10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羊八井地质公园设计方案通过复审。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上缴税收占到总税收的76%。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进出口总额达到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69万美元。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调整信贷结构,金融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接待外宾35批319人次,拉萨对外交流中心建设完工;加强外宣工作,深化友城交往,喜获“人民友谊贡献奖”。

突出强基固本之举,社会局势在维稳能力提高中保持持续稳定。

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执政能力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显著提高。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年”和“基层党建年”活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执行能力。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和向市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163件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3件市政协委员提案,解决率不断提高。改版升级市政府门户网站,《拉萨新闻》实现网络视频转播,建立网站信息保障更新机制,日点击量突破1万人次。市长热线受理来电9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1%。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狠抓反腐倡廉工作,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民主自治机制更加完善,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办理法律援助263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依法治市深入推进,政府立法得到加强,全面清理47件政府规章和33件规范性文件,清理公布行政许可项目目录,颁布施行9件政府规章,报请市人大审议1件地方性法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跻身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前16名。老龄工作取得新进展,老干部活动

中心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不断深化。国防动员成效显著,人民防空得到加强,民兵工作深入开展,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在维护稳定、抗灾抢险、支持地方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活动筹备工作全面启动。仲裁、编译、地方志、红十字、新闻出版、妇女儿童、防震减灾等事业不断发展。

各位代表!2010年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十一五”规划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拉萨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朝着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十五”末的2.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末的2.63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十五”末的4.6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十五”末的2.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十五”末的2.0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五”末的1.73倍。经济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2∶23.2∶69.6调整为2010年的4.9∶30.3∶64.8,二产比重提高7.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10.85%。税收上百万元企业发展到82家。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提高到91%。五年合同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占全区的比重提高到99%以上。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66.4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

基础设施实现突破。五年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271个,竣工1045个。交通基础设施极大改善,青藏铁路、柳梧大桥建成通车,青藏公路拉萨段完成改扩建,拉日铁路、机场专用公路、纳金大桥开工建设。累计完成311.28公里农村路网建设改造,黑色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2.48公里。行政村实现村村通邮、通公

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电网建设得到加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加快实施,应急电源投入生产,电网覆盖率达到99%。城市建设“东延西扩南跨”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城两岸三区”的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市政道路新增53.37公里、改造26.81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8.1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达到53.1%,比200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五年投入基本建设资金5.97亿元,新建校舍29.3万m2;援藏投入9644万元,新建校舍3.1万m2。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普及校园网;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高等教育实现零突破,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以内,“三包”标准连续多次提高,被评为全国“两基”攻坚先进市、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繁荣活跃,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实施,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拉萨火炬传递活动。完成63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210.9/十万下降到2010年的140/十万,婴幼儿死亡率从55.6‰下降到29.4‰。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形成。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提高3.7个和3.23个百分点。耕地占补基本实现平衡。森林覆盖率达到18.3%,“六城同创”成效明显,成为自治区园林城市和自治区卫生城市。

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整合资金23.99亿元,扎实推进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9510户22万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新房,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m2,比2005年增加7m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m2,比2005年增加8m2。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基本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累计解决863个农牧民聚居点21万人的安全饮

水问题,农村薪柴替代工程累计建成29234座沼气池。24个民生项目扎实推进。北京江苏对口支援力度不断加大,援助资金分别达到3.43亿元和3.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十五”末的3.93∶1缩小到3.26∶1,全市各族人民正满怀喜悦地共享发展成果,满怀激情地共建和谐拉萨,满怀信心地共创美好生活。

社会局势保持稳定。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确保了社会局势持续稳定。“五五”普法圆满完成,法律“七进”效果明显,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平安创建卓有成效,社会公众安全满意度显著提高,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是拉萨发展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一步一步打基础,一年一年增后劲,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用发展破解难题、改善民生,以发展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始终坚持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动摇,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着力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始终坚持稳定是硬任务不动摇,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坚决维护拉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市上下形成谋发展、求富裕、保稳定、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心血与汗水,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与北京江苏两省市的无私援助,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效监督和支持,与市政协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帮助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我市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族人民,向无私支援我市的北京江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

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驻市单位、区直各部门、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拉萨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产弱、二产散、三产带动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强,大项目不足,生产性项目偏少;财政还不够强,收支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农牧业基础不稳固,农牧民增收不稳定,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同达赖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执行力、公信力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不强,作风不够扎实,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在加快发展和改进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十二五”奋斗目标,努力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是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攻坚时期。提请大会审议的《拉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是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市党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谋划,反复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纲要(草案)》总结了“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分

析了“十二五”的宏观环境和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市党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拉萨。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率先与跨越,强化一个基础(农牧业),抓好两个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大支柱产业(旅游业、特色工业、商贸流通业),实施四大战略(科教兴市、生态立市、城乡统筹、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拉萨、平安拉萨、和谐拉萨、生态拉萨,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简称“一个基础、两个重点、三个提升、四个战略”)。

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纲要(草案)》划定了优先开发、适度开发、优先保护、适度保护的区域,提出了构建“一核两带三点”的区域发展格局,即:以首府城市建成区为核心,加快实施“东延西扩南跨”,形成“一城两岸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首府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具有高

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以拉萨河和川藏公路为纽带,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服务功能,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以当雄县、林周县、尼木县为支点,发展壮大旅游业和特色农牧业,建成旅游目的地、农牧业示范基地和连接羌塘草原、后藏地区的重要节点。

《纲要(草案)》确定了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全力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十二五”时期,做大做特现代农牧业、做大做强特色工业、做大做精旅游业、做大做优现代商贸流通业将是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在转变中培育、在培育中壮大、在壮大中发展,力争实现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初步形成产业体系。以工业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完善农牧民技能培训、科技特派员、专业合作组织等农牧业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提升农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人才化水平,建设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矿产采掘、绿色食饮品、藏医药、新型建材、民族手工业和太阳能产业,走出一条依靠特色取胜、环保取胜、科技取胜、规模取胜、质量取胜的新型特色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高原特色工业基地。以旅游业为主导,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服务”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和西藏现代化商贸服务中心城市。

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建设符合拉萨实际的城镇体系。“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努力实现基础设施由“瓶颈制约型”向“基本适应型”发展,这是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关键性保障,是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是在全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首府城市,全面实现“六城同创”目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加快建设符合拉萨实际的城镇体系,支持县城、园区、若干节点乡镇规划建设,走出一条以城带乡的互动共进新路子,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基础支撑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四是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住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缓解瓶颈制约,优化发展环境。

三是突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爱民为上、富民为重、利民为先,紧紧抓住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扩大城乡就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民办实事实现制度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改革发展成果由全市各族人民共享。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拉萨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异常脆弱,保护好碧水蓝天,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我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我们将坚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处理开发、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建设太阳城和绿色拉萨,构筑稳固的首府城市生态安全屏障;整体推进重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推进农村薪柴替代工程,

适宜区实现沼气全覆盖;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原生态文明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坚持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更加注重扩大交流合作,增强发展活力。以解放和发展农牧区生产力为目标,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专业市场,完善农牧区流通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公共财政支撑保障服务能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深化受援工作,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政策的最大效益,不断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六是加快建设平安和谐拉萨,努力实现长治久安。拉萨作为首府城市,始终是达赖集团处心积虑想要实施分裂破坏的重点地区,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在拉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将按照“稳定工作带好头”的要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着力构建反渗透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达赖集团渗透破坏活动,全面深化严打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加强维稳能力建设,狠抓三项重点工作,巩固和完善“六个方面”的长效机制,打牢基础夯实基层,努力构筑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建设全市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园。

三、扎实做好2011年工作,奋力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国家支持西藏发展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即将出台;全区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重点开发以拉萨为核心的中部核心经济区,这些都为首府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好调整变化中的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小康拉萨、平安拉萨、和谐拉萨、生态拉萨建设进程,向建党9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献礼,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上述目标,既全面分析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可能性,也统筹考虑了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既体现了全市各族人民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也突出了拉萨在全区的火车头地位。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政策落实,以更实的富民举措,促进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努力促进农牧业生产经营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人才化。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增加强农惠农预算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牧业,力争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6.37亿元。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着力提高粮食单产。

突出抓好设施农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大力推进城关、堆龙德庆、达孜、曲水等4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高效日光温室建设进度,发展200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不断增强农牧民持续增收能力。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肉、奶、禽、蛋产量,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市场占有率,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54%。积极推行“一村一品”,加快无公害蔬菜、马铃薯、藏鸡生猪养殖、牛羊短期育肥等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形成优势,努力提高特色农畜产品附加值。

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支持加工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扶持22家龙头企业,加快发展8家龙头企业培育对象。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扎实推进农机化工程,投入2000万元在林周县建设拉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20家合作社,使专合组织覆盖20%的农牧民。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全年实用技能培训1.7万人,就业创业培训3000人,转移就业率力争达到75%以上,劳务收入力争达到6.13亿元,增长17%。完善农牧业科技推广、良种繁育、动物防疫、信息服务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服务体系,普及应用各类先进实用技术。启动实施2-3家“农超对接”项目,不断改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新建改造农牧区公路394.42公里,新建4座桥梁。着力完善农田渠系配套,推进6个灌区建设,提高农业保灌能力。建设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实施四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安全保障工程。扎实推进安居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完成8059户安居工程整体改造提升任务,继续实施8900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大力推进沼气入户项目,抓好安全饮水后续工程建设,完成40个行政村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任务,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农牧区人居环境。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抓好整乡推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实施好5个农发项目和6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完成10个整乡推进扶贫任务,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对口帮扶活动,形成扶贫帮困工作合力,为贫困区域、贫困群体发展夯实基础。认真落实农用燃油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推进政策性保险,提高农牧民抵御风险能力。

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动员,调动各方面力量,大力营造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内外部环境。转变观念,积极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就业方式,大力培育创业文化,鼓励农牧民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务工创业。调整结构,优化种植养殖区域布局,提高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增加经营性收入。转变方式,面向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充分运用政策、市场、区位、信息等优势,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着力提升农牧业附加值。扩大规模,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增加畜禽产品生产能力,围绕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增强农畜产品供应的针对性。提高素质,大力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科学文化和法律知识,加强劳务信息和就业服务,改善农牧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强农牧民转移就业能力、外出适应能力和创收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全力推进,加强基础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奖惩激励,表彰先进典型,不断健全完善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突出工业发展,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工业挑大梁战略,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为支撑,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坚持走特色取胜、环保取胜、科技取胜、规模取胜、质量取胜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