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言文字运用 学案13

语言文字运用 学案13

语言文字运用  学案13
语言文字运用  学案13

学案13病句(三)

——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

学案目标 1.了解这两种病句的主要类型,重点掌握“歧义”、“概念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三种类型。2.掌握辨析这两种病句类型的方法。

判断正误,熟悉类型

表意不明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B.我看见他们两个开怀地笑了。

C.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手里提着一个黑皮包的老人下了车。

D.离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不得享受此种待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省厅发出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通知后,苏北和苏中的部分学校仍变相补课,被通报批评。

B.该煤矿管理混乱,导致矿难发生,使数名矿工遇难,上级部门给予矿长撤职处分,并责令其赔偿死难者20万元人民币。

C.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D.巴以新冲突将成为奥巴马上任后遭遇的首个重大国际危机,这个危机将直接考验奥巴马的外交智慧和危机处理能力。

不合逻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种油,每斤售价125元,价值太高。

B.这期刊物上的诗文,除了黄老师以外,都是学生写的。

C.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D.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读过大量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B.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C.因为他注重体育锻炼,所以就没有怎么害病。

D.金融海啸来势汹汹,企业裁员收缩消息不断,但香港前景对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很有信心,未来还会继续捕捉投资机会。

(一)歧义

表意不明这一类型的病句主要指歧义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运用双关修辞格以外,如果同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那么这句话就是歧义句。造成歧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动词的施动方向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解析“批评”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不明确,是他在文章里批评别人多还是别人对他文章的批评多?可改为“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

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2: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解析动词“发现”的对象是“敌人”还是“敌人的哨兵”不明确。可据其中一种意思

改为“哨兵发现了敌人”。

3.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误例3: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解析“对”的管辖范围不明确,是“对”报案人愤慨还是“对”围观者的行为愤慨?所以,表意不明确。

4.修饰两可而造成歧义

误例4:数百位战斗英雄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表彰会。

解析数量短语作为定语易出现歧义,“数百位”是修饰“英雄”还是修饰“亲属”?可将“数百位”调到“亲属”前,消除歧义。

5.因停顿不同而造成歧义

在同一句话里,由于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或者在阅读过程中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但因句子比较长而需要停顿,若停顿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意思上的很大差异。

误例5: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解析由于逗号停顿的位臵不同,原句可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其一是: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那么“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其二是:如果“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那么“领取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误例6: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如果在“前”字的后面停顿,句意为: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在本月的15日以前到县里汇报。如果在“前”字的前面停顿,则句意为: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在本月的15日这一天前往县里去汇报。

误例7: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

解析这是由“和”字不同切分(或对“和”词性的不同理解)造成的歧义。“和”作连词,说明他背着两位经理;“和”作介词,说明他只背着总经理,与副总经理共同行动。

(二)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种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属(大)种(小)概念并列的错误。

误例1:(2010·课标全国卷第14题D项)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解析“道路”与“交通”是种属概念,不能并列。另外,“面对”与“机会”不能搭配。

误例2:(2008·江西卷第5题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解析“丧失劳动能力”与“年老、疾病”范围上有交叉之处,不能并列。

误例3: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解析“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不能归类于此。

误例4:目前,天津市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骨,事故原因和设备的质量问题正在调查之中。

解析“设备的质量问题”属“事故原因”之中,不能并列。

误例5:(2009·湖北卷第4题C项)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解析分类不当,“名人字画、导游地图、古玩”不属于工艺品。

误例6:社区常年坚持卫生管理的周考查、月考评、季复查制度、常规考核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做到卫生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

解析“常规考核制度”与前三项交叉重复。

(三)否定不当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把本意弄反了。导致这类语病出现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不”、“没有”等;二是把否定词与反问句结合起来用,用反了;三是一些词语本身含有否定、禁止意,如“否认”、“避免”、“忌”、“杜绝”,再用否

定副词,用反了。

误例1: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解析“防止”本身含否定之意,用“不再”把意思说反了,可删去“不”字。

误例2:不少地方的团干部认为是资金紧缺导致了地方团属网站的日益式微,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资金充裕难道就一定不能建设出青少年喜爱的网站吗?

解析反问句本身表示否定,句中又带“不”,双重否定等于肯定了,把意思说反了。

误例3:世卫组织全球预警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病毒人际间传播仍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但随着其他地区确诊病例不断增多,把警告级别提升至6级的可能性不能不排除。

解析“不能不”双重否定,把意思说反了。

误例4:“国庆”长假中,很多人都利用这个时间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批示。

解析“避免”一词含否定之意,不能再用“不”字。

误例5: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解析句中含有两重否定等于肯定,反问句又是一层否定,句子最终表达的否定之意与本意相反。

听课记录:

1.辨析“表意不明”类型的病句,首先要明确这种病句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表意不明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指代不明,二是歧义。它们的产生大都与词语多义、结构关系安排不合理、多层定语位置不当等密切相关。其次,还要运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和逻辑分析法。如“据全国打假办对假冒严重的60家企业进行发函调查,其共耗费打假费用1.57亿元”一句中的“假冒”一词,通过阅读就感觉存在着问题,再仔细分析,就可以得出这句话有着两种理解:一是假冒别人的产品,一是产品被别人假冒。

另外,要注意三点:

①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注意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②变换节奏、变换轻重音多读几遍。

③注意肯定、否定变化,辨析句意是否明确。

2.辨别“不合逻辑”类型的病句,可以采用“逻辑分析法”,因为这些病句从语法上一般找不到什么毛病,所以必须从事理、情理上进行分析。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来考虑,看句子表述的逻辑是否正确,句子中内容的前后顺序是否得当,句间关系

是否合理,等等。

另外,要特别关注以下现象:

①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是否并列得当。如“概念并列不当”中的误例。

②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等),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自相矛盾型的不合逻辑。

如:今天,我校全体领导都到学农基地参加劳动去了,办公室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人。

前面说“都到……去了”,后面又说“基本上没留下什么人”,前后矛盾。

③多重否定,负负得正(反问句也算负):查肯定否定是否弄错。

如:这几年,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教过我们的小学教师。

“无时无刻不”就是“时时刻刻都”,句意成了“我们时时刻刻都忘……”,多重否定失误。

④注意抓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等:查强加因果。

如: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南方的结果呢?属强加因果。

⑤注意抓介入对象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确定原句意思,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查主客颠倒。

如: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原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我”是“主”,“报纸”是“客”,应“主”在前“客”在后。

一、病句类型针对练

表意不明

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最近,为某边远山区林业站王站长治病的医生惊奇地发现,自己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B.对偶尔失足的青少年,应耐心教育,热情帮助,而不要歧视他们。这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工作。

C.从云龙山北望,不远处有一个高耸的土山,这便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的墓。

D.这个精致的灯笼,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2.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松下公司的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感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不合逻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的报刊、杂志等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B.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西边的墙壁上。

C.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D.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6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杰出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条件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B.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更可贵。

C.他不仅能够吃透“三个代表”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且还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D.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迷人的天地。

二、高考题组

5.(2010·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6.(2010·四川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试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原因:一是十八个对口援建省市支援的结果,二是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所取得的成绩。

7.(2010·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8.(2010·江西卷)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

B.某文化局长因工作需要调任交通银行行长,收入提高了十几倍;后改任财政局长,收入又降到了行长任上的十几分之一。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

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三、病句综合模拟训练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的路程,连基本出行需求都不能满足。

B.作为人口老龄化大省,江苏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加快了养老服务设施步伐,全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让“老有所依”落到实处。

C.弃不弃核这一实质性问题,朝鲜的诉求是与美国举行双边会谈,因而改善朝美关系,

而核武器是朝鲜最大的砝码,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D.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本届世博会共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

10.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

B.小王回到宿舍,发现老祝和他的朋友还在聊天。

C.这是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D.近年来,振华足球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座拱桥,建有56个桥孔,这在国内造桥史上还是先例。

B.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C.我们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老师要坚决支持少先队员的要求,保护少年儿童的利益。

D.将徽州大民居设计成印花税票的图案,不仅能够在安徽宣传税文化,而且能在全国宣传徽文化、宣传安徽和安徽人的新形象。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海地的不幸再次触及到另一个问题,人类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是否能避免和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答案

学案13 病句(三)

知识整合

1.C[A项“这种主张”到底指哪种主张?指代不明。可根据具体态度把后一个分句改为“我同意前(后)一主张”。B项“笑”是“我”笑的还是“他们”笑的,停顿不同造成歧义。D项一词多义造成歧义,“离退休”是指距离退休还是离休或退休。] 2.D[A项范围不明确,“苏北和苏中的部分学校”会因结构切分不同而产生歧义。B项数量不明确,赔偿死难者是“每人20万元人民币”,还是“合计20万元人民币”?C 项关键词语的内涵不明确,“报社领导的要求”是什么?是“如实报道”,还是“不如实报道”?]

3.D[A项概念不清。“价值”显然是“价格”的误用。B项分类不当。“诗文”与“黄老师”不属于同一概念,修改时可在“黄老师”后加“的”字。C项自相矛盾。“幸免”,自然是没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4.C[A项否定失当,反问句本身就是一重否定,再加上“否认”和“不”,整个句

子的意思成了否定。B项强加因果,“去了一趟南方”与“思想依然如故”没有必然联系,不存在因果关系,应去掉“结果”。C项推理正确。D项主客倒臵,应该是“长实集团主席李嘉诚对香港前景很有信心”。]

巩固提升

1.A[B项指代不明,应将“这”改为“否则”。C项近指代词“这”应改为远指代词“那”。D项“他”指代不明,可以指代“得分最高的嘉宾”本人,也可指代第三人,即这个灯笼本来是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现在要送给第三人。]

2.C[A项“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感觉”是指“松下公司的这个新产品”,还是指“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B项“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D项有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3.A[B项“宣传画”也包括“图片”,不能用并列连词“和”,应改为“等”。C 项同时“冒着酷暑和严寒”不合逻辑。D项平均分只有一个,去掉“平均”或“都”。] 4.C[A项“凡”和“不少”矛盾,应去掉“凡”。B项应把“更可贵”改为“要好得多”,因为只有和“可贵的事”相比才能说“更可贵”,本句等于说“对生活失掉信心”是可贵的。D项“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应包容在“油画般的景致”之中,应把“以及”改为“等”。]

5.A[B项搭配不当,“内衣产量”不能成为“著名品牌”,应删去“产量”。C项表意不明。“这表明……”中的“这”指代不明确,从句子来看,“这”应指上文“指责这一学说”的行为,但因为前面用了“对于……人”,造成“这”指代不明确。D项搭配不当。“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与“喜欢”不搭配,它们应该是“影响”的内容。] 6.C[A项主宾搭配不当。“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表演机会”不搭配。B 项成分赘余。去掉“的试验”。D项句式杂糅。去掉“的结果”和“所取得的成绩”。] 7.D[A项成分残缺,在“而且”后加上“做到了”。B项语序不当,“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改为“企业、商家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C项主客倒臵,应把“对我们很陌生”改为“对我们来说很陌生”或把第一句话改为“虽然我们对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很陌生”。]

8.B[A项中“青松翠柏”是名词性词组而非形容词性词组,与“这里一年四季”不能搭配,应改为“松青柏翠”。C项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句式杂糅,去掉“来自”或“慕名而至”。D项中“受惠于低收入家庭”表意不明,应改为“使低收入家庭受惠”。]

9.D[A项结构混乱,应删除“的原因”。B项成分残缺,应为“加快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C项不合逻辑,朝鲜的诉求与改善朝美关系并非因果关系,应把“因而”改为“进而”或“从而”。]

10.D[A项“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是不是“导师的建议”,不明确。B项“朋友”是小王的还是老祝的,不明确。C项“他的笑话”是“他讲的笑话”还是“关于他的笑话”,不明确。]

11.D[A项“先例”为已有过的事例,本句意在强调拱桥的首创性,是国内造桥史上没有的,应改为“首例”。B项主客倒臵,应把“对我们很陌生”改为“对我们来说很陌生”或把第一句话改为“虽然我们对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很陌生”。C项“要求”前加“合理”。]

12.B[A项两面失衡。前为两方面,后为一方面,应在“健康”之前加“能否”。C 项自相矛盾。句中“日前”一词的意思是“几天前”,用于此处与“正在”矛盾。D项“这

样”指代不明,不知指代哪种观点。]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 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 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 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 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以下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来的有关大自然的谚语,希望能够帮到 大家。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 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 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 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 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2、熟读课文、并在书上做上读书笔记。 3、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piān)孕育(yùn)农谚(yàn)簌簌(sù)销声匿迹(nì ) 悬殊(shū)萌发(méng)短促(cù )连翘(qiáo)风雪载途(zài) 4、词语解释。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载途】满路,遍地都是。【孕育】这里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萌发】动词。种子发芽。【荣枯】形容词短语。指植物的茂盛和枯萎。 【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周而复始】固定短语,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一圈又一圈地轮转。周;环绕一圈。复始:重新开始。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⑶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一)找一找 初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想一想 5、再读课文,划分段落,自己概括出段意,并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课外知识 1、关于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春分、秋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 : 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 :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1

(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新型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019高考语文新型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上篇】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7-19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___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妙笔生花差强人意 B.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妙笔生花心满意足 D.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心满意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20.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分)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2018年7月6日 答: 21.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划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6分)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重点难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容和行文思路 3.圈点勾画法——画出文章传递的主要信息,整合出每一段的主要意思 二、预习自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 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草木荣枯: 花香鸟语:风雪载途: 年年如是: 三、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I大自然的语言 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 标》要求: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以及影响物候的因素和研究物候的意义。文章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生动活泼,比较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3.学情分析:有了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的基础,学生对说明文这种文体并不十分陌生,具备一定的文体知识积累。对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特征等知识点已有所储备,便于开展教学。 二、学习目标1. 体会行文结构的清晰和严密性。

2.理解“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评价任务1. 能理清本文行文结构。 2. 能知晓如何用精当的例子来说明一种事理。 四、学习过程导入:今年1月份,我国台湾著名文学家林清玄先生驾鹤西去,他有一篇文章叫《秋天的心》,那篇文章开篇写到:“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 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其实,不止秋天,其他季节应该都有判断依据,你能仿照这个例子,再写出几句吗? 山僧不解数甲子,知天下春(夏、冬)。 其实,同学们填入的这些自然现象,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在向人们宣告所属季节的到来,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大自然的语言》,去一探究竟。 环节一角色代入提炼信息1.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那大自然想向人们诉说什么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2段,圈画有用信息,然后为大自然代言: 当时,是我想告诉人们。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代入,理解了有关自然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智慧地表达,锻炼了思维,提升了表达能力,使枯燥的说明文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2.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 3. 为何题目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及答案教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0月27 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NO:16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义。 3、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准确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种类的“文字”。 4、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4、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知识链接】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自主学习】 1、字词积累:(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衰草连天()连翘()纬度()销声匿迹() 蓑衣()阻挠()忌讳()悄然无声() 2、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2)孕育: (3)次第:( 4)载途: (5)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风雪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2.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能力目标:1.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2.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字略)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略)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三、正课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2分钟内读完。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说明什么是

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临的迟早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结束。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讨论并归纳;(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7)到处呈现一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含答案)

5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能按照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 【预习内容】 1.熟读课文,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2.识记文中生字词。 连翘.( ) 翩.然( ) 销声匿.迹( ) 农谚.( ) 载.途( ) 销声匿迹: 载途: 翩然: 孕育: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3.复习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选择重点内容做笔记。 说明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的时间顺序;按照空间关系来安排的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逻辑顺序。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4.搜集有关物候的谚语。 【合作探究】 活动一:筛选信息,畅所欲言。 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有自己的观点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活动二:观察分析,感悟严谨。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三:细嚼慢咽,品味生动。 1.生动是本文语言的特点之一,请同学们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做好批注。 帮帮你:分析语言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运用词语 ..的角度等等。 ..的角度,也可以从修辞

2.优美的语言需要及时积累,背诵你找到的优美语句。 【课堂练习】 1.课外你肯定搜集了很多谚语,课后请把你课外的积累拿出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看看在你的这些谚语中包含了哪些物候知识。 例:关于火烧云的一则农谚:“早烧阴,晚烧晴。”(早晨出现火烧云,当天阴天;晚上出现火烧云,第二天晴天。) 2.联系课文的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大林寺桃花》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参考答案 【预习内容】 2.qiáo piān nìyàn zài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的意思是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文中的意思是生长。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花香鸟语:鸟儿叫,花儿香,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景象。莺,黄鹂。 4.有关物候的谚语:①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②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③荷花开,秧正栽。菊花黄,种麦忙。④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合作探究】 活动一:作者依次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影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活动二: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②表示限制等词语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如: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其中“较”从程度上表示限制,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三:1.如:“次第”一个接一个。写出百花竞相开放、争着报春的热闹情景。第1自然段,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形象生动。 【课堂练习】 1.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下阵雨或冰雹。)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高一期末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仿写 方法指导: 仿写的重点在于“仿”。因此,吃透例句的特点和题目的要求格外重要。 考试中仿写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嵌入式::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的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例:(1)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 要求:a.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 b.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划横线的句式相同。 c.③句要从正反两方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②—————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 解题思路:内容上要与“纳谏”有关,句式①②要求假设句,其中①须是反例正设,②须是正例反设。③又是一个对比句。此题可谓综合性较强。 此类题目要特别注意前后语境的搭配和语意的连贯。 参考答案: ①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桓,兵败官渡呢? 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③善纳人言者,昌(纳谏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止谤者,亡)。 2 续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例:根据文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美誉。 解题思路:此题是结合语境,依照句式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续写的例子不能任意编造,一定要是因为“勤”而成功的人,要写出两个由“才有了”构成的并列分句,分句之间要有密切联系。 参考答案: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1)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 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适点引导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说明顺序的合理运用 第一部分:预习导航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 2、简单的介绍作者 3、给生字注音 萌.发(),孕.育(),,载.途(),翩.然()三年五载.(),草长.莺飞(),销声匿.迹() 4、解释下列词语 (1)翩然: (2)孕育: (3)次第: ( 4)载途: (5)销声匿迹: (6)周而复始: (7)草木荣枯: (8)年年如是: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 1、激趣导语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 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2、整体感知 (学生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快速准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找出下面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3、根据上面问题的疏理,你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请列出文章的结构图 第三部分:归纳提升 1、精读6--10自然段。小组合作,细致分析本段所运用的说明顺序。看哪个小组到前面来讲的细致、准确。(可以列出结构图辅助讲解) 3、片段练习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有条理的介绍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300字左右) 第四部分:布置作业 1、继续修改课堂习作。 2、再读《大自然的语言》,整理谚语在积锦本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品读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第一部分:检测上节课所学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教案 一、导入,揭题 1.(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不信吗大家看—— 2.看课件。(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片断,并配以简短解说) 3.述: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奥秘!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观看.课件录像初步感知“大自然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要求:不会认的字读拼音,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再次试读,要求:在课文中留出9个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的读音。重点指导“诉、粗”。 (评: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然后读通课文,教师适时地给与检查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读书。) 三、指导朗读,了解大意

1.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读连贯、流利。 3.质疑: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读第1节。 l)谁喜欢读第一节指名读。 2)述:大自然也有“语言”,小朋友们看看、听听,你留心过大自然的语言吗 3)看.课件。(前.课件内容去掉解说) 述:前几天同学们到郊外游玩,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词语“仔细观察”,读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板书:仔细观察) (评:“仔细观察”这个词语,低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游玩,此时再引导学生回忆游玩时发现了什么,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4)这一节怎么读呢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读、范读、齐读。 5)过渡:大自然用语言告诉了人们什么呢 5.学读第2节。 1)谁喜欢读这一节指名读。 2)水中的小蝌蚪像什么(贴小蝌蚪图)指名读第1句。 看.课件。(小蝌蚪在溪水里游来游去,春暖花开)范读,齐读。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 (一) 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故宫存在已有600年了。初见故宫,不禁被其庞大的身姿所震慑,才真正明白萧何说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意思。历朝历代都有皇宫,得以完整保存的 ______ 。故宫保留至今,其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建筑,而是一部浓缩版历史,书写着过去,迎接着未来。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 _______ ,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 _____ 。从板起面孔到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屈指可数如火如荼殚精竭虑挺直 B.凤毛麟角如火如荼改弦易辙俯下 C.屈指可数风生水起改弦易辙俯下 D.凤毛麟角风生水起殚精竭虑挺直 19.与划线句中的“走红”引号用法一致的是(3分)() A.才真正明白萧何说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意思 B.“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三省 C.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D.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C. 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21.下面文段是一则活动方案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问题,请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5分) ①11月9日是全国“119”消防日。②为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③形成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④持续增强全市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有效加大全民消防安全意识,⑤不断提升全市抗御火灾风险能力,⑥有效遏制和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⑦弄成良好的消防环境,⑧根据“XX省消防总队关于做好消防宣传活动准备工作的通知”的安排部署,⑨特制定“119”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用时间:_第十六周_ 编写人:高小流审核:八年级语文组签名: 班级:_______ 上课教师:_______ 组内评价: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16《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现象。 3、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预习导读: 1、有关资料:竺可桢(1890—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2、阅读课文(可训练快速默读)1-2次。要求:⑴标出自然段;⑵识记生/重点字词;⑶画出重点句子或中心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预习自测 ⑴全文共有个自然段;⑵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⑶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然后朗读识记。 销声匿.()迹连翘.()农谚.()差.()异风雪载.()途 Shuāi()草连天 piān()然 yùn()育草长yīng()飞海táng()三、我的疑惑: ※教师对预习案完成情况的评定等级:_____积分:____ 探究案 一、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1.题解。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文题看,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它是把__________比作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既抓住了说明对象的__________又使其显得具体生动。 2、整理思路,划分层次。(先在课本上划、批) 本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 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________ 。 第二部分(第 4 – 5 段):说明观测对________ 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__--__ 段):说明决定_____________来临的_______。(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部分(第__ --___段):说明________________ 的意义。 二、再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16.《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6.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能力目标: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请问大自然有语言吗? 播放课件,并解说: 别以为只有人才有语言,其实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 言。你看那水中的蝌蚪,不就像游动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已来到 人间;你看那空中飞翔的大雁,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 就在眼前;你看那天上的云彩,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 天。今天就让我走进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通过优美的画面,师生的交流,学生马上被优美的画面点燃了激情火花,被 这美的感觉所深深吸引,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他们已经真切地 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可以说“激趣”成功了。)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有谁了解作者竺可桢吗? (生)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三.(过渡)那么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呢?让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准备抢答。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钱双红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 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孩子们在接触本文时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通过学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领略大自然的 神奇,激发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诗歌。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 四幅图分别代表哪个 季节吗?你是怎么知 道的? 2. 是啊,大自 然真是太奇妙了,他 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告 诉我们很多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 些呢?这节课就让我 们继续学习第六课 《大自然的语言》 1、观察图片,发 言。 2.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 让生初步感知 “大自然的语 言”充分利用学 生熟悉的事物创 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计: 二、以读促悟, 汇报交流前置性作业: 默读课文,说说 从文中你知道了哪些 大自然的语言?用 画出关键词句。试着 用“大自然用, 告诉我们「” 的句式说一说自己读 懂的内容。 1.讲解“三叶虫” 化石 2.讲解“漂砾” 3.大自然的语言真是 太奇妙了,那我们怎 样做才能发现它呢? 1、小组交流 2、小组展示:小组 上台根据课文的第 二至八小节,先读 内容再说自己的理 解。再有感情地朗 读。 3、根据课文最后一 小节,回答:要多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通过 读、小组交流, 展示,明确文中 的大自然语言。 锻炼学生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拓展延伸, 仿编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真是妙不可言呀!大 自然的语言远远不止 这些,还有很多。你 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 还有哪些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 无处不在,只有会观 察、爱学习、勤思考 的人才能发现。老师 把大自然的好多语言 都请到我们的课堂 上了,看课件,找自 己喜欢的一句说说你 从中知道了什么。 自由发言 读资料,说感受 学习课文的写法 语文与生活相 结合,扩大学生 的知识面,激发 学生观察大自 然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写 法,学着仿写诗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学案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学案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学案 1、.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1)林庚成了北大名师。 (2)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 (3)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 (4)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2.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 4 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 分) 联合国安理会12 日发表了谴责朝鲜在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 3 号” 运载火箭发射搭载着进行地球观测所需测试设备和通讯设备的第二颗“光明星 3 号”卫星 行为的媒体声明。 3、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恶意软件”下定义。( 3 分) ① 恶意软件是一种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②恶意软件是在未明确提示用 户的情况下强行安装的。③恶意软件的安装未经用户许可,属于一种强行安装。④恶意软件是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的。 恶意软件是: 4、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的定义。(不超过60 字) 蚁族 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 归,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 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活着。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 岁之间,九成属于“ 80 后”一代;他们不愿意与外界沟通,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情绪波动大,只是待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他们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者”,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z

新课程语文教学八年级导学案 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大雪,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备课人:姓名: 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理解什么是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4、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神。 第一板块:课前备战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扫清字词障碍(8分) 萌发()翩然()孕育() 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区域()纬度() 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28分)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草木荣.枯周而复.始风雪载.途形.影不离 A.光荣又充满形态 B.茂盛又充满形体 C.光荣复习载重形状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8分) (1)人或物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2)远望衰败的草与天空相接。() (3)绕完一圈,再从头开始。() (4)春天草木茂盛,小鸟试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7填入下文横线处适当的一组词语是()。(3分)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___得多。 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 A.观测灵验观察必需B.观测灵敏观测必要 C.观察灵活观望必然 8、题目: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3分) 9、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10分) 10、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5分) 1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5分) 12、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5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