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冷却系统结构与设计概要

汽车冷却系统结构与设计概要

汽车冷却系统结构与设计概要
汽车冷却系统结构与设计概要

汽车冷却系统结构与设计

冷却系统基本要求:

1 冷却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出水温度低于发动机要求的许用值;

2 冷却系统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3 冷却系统设计应留有膨胀空间,其容积占系统容积的比例应满足发动机安装。当系统总容量>20L时,膨胀水箱容积应大于系统总容量的20%;

4 冷却系统的加水速率、初次加注量应满足发动机厂家推荐要求;

5 发动机高怠速运转,散热器或冷却系统加水盖打开,水泵进口为正压;

6 冷却系统应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应满足发动机厂家推荐值,缺水量约为系统总容量的7%;

7 冷却系统应有防腐功能。

常用冷却系统布臵见图1:

图1 冷却系工作原理图简图

1发动机2节温器3排气管4空气蒸汽阀5膨胀水箱6、7空气蒸汽阀8补偿水箱9排气管10散热器11散热器出水管12水泵13补偿水

管14散热器进水管

风扇与周边其它物体距离的确定:

风扇的性能会因气流中障碍物紧靠风扇而受到不良影响,所以根据发动机的安装要求,风扇端面应离散热器芯子有足够的距离(图2中s1,该值可从发动机安装手册中查找;风扇与导风罩的径向距离(图2中Δ应控制在2.5%风扇直径内,最大不能超过3%,否则将大大降低风扇效率,但实际由于结构的改进,风扇与导风罩的径向距离一般可达到11(+/-2㎜;吸风式风扇在导风罩内的轴向位臵(图2中δ1为2/3风扇叶片宽度。

图2 风扇与周边其它物体距离示意图

系统零部件选型及匹配计算

散热器

散热器布臵在发动机前部,散热器由进水室、出水室及散热器芯等三部分构成(图3。冷却液在散热器芯内流动,空气在散热器芯外通过。按照散热器中冷却液流动的方向,散热器分为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我们普遍采用纵流式。

散热器芯有多种结构形式(图4。管片式散热器芯由散热管和散热片组成。散热管是焊在进出水室的直管,作为冷却液的通道。散热管有扁管和圆管两

种(图4中a、b。扁管和圆管相比,在容积相同的情况下有较大的散热面积。铝散热器芯多为圆管。在散热器的外表面焊有散热片以增加散热面积,增强散热能力,同时还增加了散热器的刚度和强度。

管片式散热器的优点是散热面积大、气流阻力小、结构刚度好及承压能力强等。管带式散热器芯(图4中c由散热管及波形散热带组成。散热管为扁管并与波形散热带相间地焊在一起。与管片式散热器芯相比,管带式的散热能力强,制造简单,质量轻,成本低,但结构刚度差。目前,随着生产制造工艺的进步这一缺点已改变。

图3 散热器(纵流式

1进水口2进水室3散热器盖4出水口5变速器油冷却器进、出口

6出水室7放水阀8散热器芯

板式散热器芯(图4中d的冷却液通道由成对的金属薄板焊接而成。这种散热器芯散热效果好,制造简单,但焊缝多不坚固,容易沉积水垢且不易维修。管片式及管带式散热器芯有单列、双列(图4中b、c及三列散热管(图中4a之分。实践证明,双列散热管散热器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好的散热效果,因此在重型车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散热器芯由黄铜制成,但近年来更多的是用铝制造,而且有些散热器的进出水室由复合塑料制造(比如NG90奔驰载重汽车等进口车型,使散热

器重量大为减轻。

d

图4散热器芯结构

a管片式(扁型b管片式(圆管c 管带式(扁型d板式

1散热管2散热片3散热带4鳍片5环氧树脂密封6进水室7放气阀

考虑制造成本和使用经济性因素,常用冷却系统选用,纵流式、黄铜、双列、管带式、扁管散热管散热器,符合QC/T468-1999汽车散热器技术条件。

空气-蒸汽阀压力盖

现代汽车发动机强制循环水冷系,都用压力盖严密地盖在散热器或补偿水箱加冷却液口上,使水冷系成为封闭系统。其优点是:①闭式水冷系可使系统内压力提高,冷却液的沸点相应地提高,从而扩大了散热器与周围空气的温差,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效率。由于散热器散热能力的增强,可以相应地减小散热器尺寸。②闭式水冷系可减少冷却液外溢及蒸发损失。

压力盖的作用是密封水冷系并调节系统的工作压力,它使水冷系被封闭。散热器盖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

当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的温度逐渐升高。由于冷却液容积膨胀,使冷却系内的压力增高。当压力超过预定值时,压力阀开启,一部分冷却液经溢流管

从补偿水箱流入膨胀水箱,以防止冷却液胀裂散热器。当发动机停机后,冷却液的温度下降,冷却系统内的压力也随之降低。当压力降到大气压力以下出现真空时,真空阀开启,膨胀水箱内的冷却液部分地流回补偿水箱,满足冷却系循环系统使用,可以避免散热器被大气压坏。

常用冷却系统中共有三个压力盖(见图1,其中两个在补偿水箱上,一个在膨胀水箱上。膨胀水箱上压力盖压力要小于补偿水箱上压力盖压力。补偿水箱上压力盖压力设计保证系统能在环境温度50℃和海拔5000m不开锅,无汽蚀。

图5 具有空气-蒸汽阀的散热器盖

1-蒸汽排出管;2蒸汽阀;3-空气阀;4-散热器盖

补偿水箱

补偿水箱安装布臵在散热器上方(见图6,其上有加水口和盖、空气-蒸汽阀盖、散热器和发动机机体内的空气和蒸汽排气管接口、以及与水泵联结的补偿水口。补偿水箱上有冷却液加注口,同时也是冷却系统内空气排气口。补偿水箱吸收来自散热器和发动机机体内的空气,当系统工作时,吸收系统产生的蒸汽泡,确保系统压力稳定,工作可靠正常。同时它与水泵联结,补偿系统冷却液,确保系统正常循环。它的容积是整个冷却系统的15~20%。

膨胀水箱

膨胀水箱布臵在驾驶室前上方,远离散热器和补偿水箱,上面有空气-蒸汽阀

盖,压力小于膨胀水箱上压力盖,它的最下部通过软管与散热器上空气-蒸汽阀盖相联,吸收来自补偿水箱的蒸汽和空气,并冷却它们,待系统停止工作后或冷却系内压小于外界压力时,蒸汽液化后流回系统,确保系统工作正常和散失少。膨胀水箱容积是系统容积的5%。

冷却风扇

冷却风扇臵于散热器后面(见图8。由于正面迎风,采用吸式风扇,风扇装在曲轴上。在风扇外围装设导风罩3,使风扇4吸进的空气全部通过散热器1,以提高风扇效率。风扇中心与散热器中心重合。系统选用风扇为塑料,重量轻、噪声低,风扇按要求由发动机厂家匹配提供。

图8冷却风扇和导风罩

1散热器2散热器盖3导风罩4风扇

风扇导风罩

导风罩用来改善风扇效率,使流过散热器芯子的空气分配比较均匀,并限制发动机罩内空气的再循环。图9为目前常用的三种基本的风扇形式。

图9a为文特利型导风罩,其效率最高,但制造困难,且只有当风扇叶尖间隙直径不大于 1.5%风扇直径时才非常有效。有安装偏差及风扇传动带的张紧要保持这样紧凑的间隙非常困难,因此直到目前国内才少量运用。随着强化材料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导风罩将得到推广;图9b为箱式导风罩,其制造容易,

运用最为广泛。图9c为环形导风罩,其制造容易,运用较多。

常用冷却系统选用箱式导风罩,便于装配、制造容易,导风罩的一部分由散热器厂制造,另一部分的风扇护圈固定在发动机上,两者之间由胶圈连接,既保证风扇与护圈的间隙小,又防止了导风罩与风扇之间的相互运动,不会导致风扇与导风罩干涉,最终提高了风扇效率。

图9 a文特利型b箱式导风罩c环形导风罩

中冷器

中冷器的用途是在短时间内将从增压器出来的高温空气得到降温,使其与燃料混合后燃烧更充分。中冷器的结构和原理与散热器相似,可按发动机匹配要求和布臵结构进行选型或开发。

常用冷却系统匹配计算

以BF6M1013ECP发动机冷却系统匹配为例冷却系统主要部件构成及参数

1冷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吸式风扇、散热器、中冷器、补偿水箱、膨胀水箱、导风罩、风扇护圈及相关管路构成。各主要部件参数如下:

发动机:Deutz BF6M1013ECP

直6、直喷式、增压、中冷、柴油机

额定功率/转速195kw/2300rpm

最大扭矩/功率/转速954Nm/140kw/1400rpm

额定功率时,发动机对冷却液的散热量97.5kw,最大扭矩时,发动机对冷却液的散热量70kw(根据Deutz公司推荐,增压中冷发动机QW=0.5Peh

额定功率时,发动机冷却液流量:4.5L/S;最大扭矩时,发动机冷却液流量:3.5L/S

风扇:Deutz公司

直径:Φ596mm (24″

径节宽度:104mm

传动比:1:1(风扇与曲轴同轴

散热器:500 500 50 01

制造厂:青岛散热器厂

容积:8.8 L

中冷器:500 500 50 02

制造厂:青岛东洋散热器有限公司

补偿水箱:500 500 50 03

制造厂:青岛散热器有限公司

容积:5 L

膨胀水箱:620 500 01 49

制造厂:BEHR

容积:2L。

冷却系统散热量

新的散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水垢的生成而使少量水管堵塞,散热性能下降10%左右;此外,由于压力盖泄漏以及气流分布不均,也会使散热能力下降

5%~10%。因此,在选择散热器时,它的散热能力Qmax应比发动机水套

散掉的热量Qw高出15%~20%。

即: Qmax=(1.15~1.20Qw

补偿系数=1.00+0.1(焊合不良+0.05(水垢及油腻=1.15

因此,额定功率时,散热器散热量Qmax=97.5X1.15=112KW

最大扭矩时,散热器散热量Q=70X1.15=80.5KW

风扇匹配验证

发动机功率195kw,查图10 “风扇直径的选取”,风扇直径为420mm~590mm之间,厂家所配为Ф596mm,原则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直径越大越好,符合要求。冷却

系统所需风量

要想将发动机传给冷却介质的热量散掉,必须有足够的空气通过散热器,空气量Q空由下式确定:

Q空=Qw/(ρ空C空△T

ρ空:标准条件下空气密度,kg/m3 ρ空=1.2kg/m3 (29;

C空:空气比热,(KJ/(kg.K C空=1.00(KJ/(kg.K

△T: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温差,一般为10~350 C 取△T=250 C。

因此,冷却系统所需风量

最大功率点,Q空=97.5÷(1.2×1.00×25=4.24(m3/s

最大扭矩点,Q空=70÷(1.2×1.00×25=3.05(m3/s

图10

散热器的匹配设计

图11冷却系统大部件装配简图

a.散热器芯部结构:管带式;材料:黄铜;优点:零件少、制造工艺性好、重量轻、散热系数高、外形美观。

b.散热面积的确定

Φw Q w

S w =

3.6 K wΔt

km

Sw –散热面积m2

Ψw –储备系统,考虑焊接不良,水垢以及油泥等对散热器性能的影响取为1.15 Qw –散热器需带走的热量,KJ/h;

Δt

km

–换热介质算术平均温差,℃。

T

k2—T

k1

Δt

km

= ——————

Ln(t

k2/t

k1

T

k1散热器进气温度,T

k2

流出散热器空气温度,一般为20-30℃,

取25℃;

Kw –传热系数,w/(m2.k

1

K w=

1 1 1

+ +

αw λαk

αw:冷却液的传热系数;

λ:黄铜热导率,λ=93-116 w/(m.k;

δ:材料厚度,δ=0.05-0.08mm;

α

k

:空气传热系数,取决于空气流过散热器的速度; α

k

=70-112w/(m2〃k。

由于散热器芯子的散热片与管子之间焊接不良,可使Kw下降20%-30%,空气的质量风速提高,Kw值提高,但过大风扇消耗功率大。当管内冷却液流速增加,扰流增加,Kw提高,但过大使水泵的消耗功率增加,上式表明,确定散热面积必须反复试算和修正,按经验推算:

Sw =(0.14-0.28m2/kw×发动机额定功率

则发动机要求散热面积,系数取0.19,则:

Sw’=0.19×195=37.05 m2

考虑到中冷器的安装位臵及水箱焊合率等影响散热性能的因素,Sw须修正,系数为:1.05-1.1。取1.09

则散热面积Sw=37.05×1.09=40.4(m2

c. 迎风面积Fk的确定

要求:Fk=(0.2-0.3×额定功率/100

=0.395-0.585m2

根据北方-奔驰安装空间尺寸,确定

芯子高=760 宽=648

则: Fk=760×648=0.49m2

Fd : 风扇截面积=πD2/4=3.14×5962/4=0.28m2

Fd : Fk =57%

通过计算确定散热器结构参数:

散热芯结构:管带式;铜管排列:4×64;铜带排列:8波/英寸;迎风面积:760×648=0.49m2=5.3平方英尺(30″×28″。

6膨胀水箱的设计计算

膨胀水箱高于补偿水箱0.5m。

a.水冷却系总容积V

(L

V

总=V

发动机水套

+V

散热器

+V

管路

V

发动机水套

=9.8L

V

散热器=9.8L V

管路

=4L

V

=9.8+9.8+4=23.6L

b.补偿水箱容积V

当V

补>20L时,V

≥V

×20%

则:V

补=V

×20%=4.72L

选容积为5L, c.膨胀水箱

V

膨= V

×5%=1.18 L

选Benz原装膨胀水箱620 500 01 49 其容积为2L。

7补偿水箱压力盖的压力的确定

在补偿水箱上设臵两个空气蒸气阀,其开启压力0.9bar,以保证海拔5000m以上冷却系能正常工作。

海拔5000m大气压力Pa =0.541bar,沸点82.9℃。

当达到开启压力P=Pa+P =0.541+0.9=1.441Bar,沸点110℃时,可保证在海拔5000m以上不开锅。

8膨胀水箱压力盖的压力的确定

根据“6.1.2”节内容,取压力为0.3bar。

9护风圈设计及布臵

型式: 箱式

护风圈内径:ф620 mm

护风圈与风扇护圈采用软联接

要求:SP=(0.02-0.03×D

风扇

设计:SP=11mm=0.47英寸。

见图11, A值根据水箱、中冷器及发动机布臵

A≈(0.2~0.5×D

风扇

考虑到发动机前部与车架首横梁之间的空间,设计:A=102 mm 6.3发动机冷却系统校核计算

1理论空气流量校核

通过风扇和散热器特性曲线确定散热器理论空气流量

图12为散热芯面积与24″吸式风扇在2100rpm转速下,散热器与风扇匹配图。相交点即通过28″X28″的散热器的理论空气流量

15800(ft 3/Min。

换算为通过30″X26″的散热器的理论空气流量Q A : 最大功率点理论空气流量Q AP

=15800×[(30×26/(28×28]×2300/2100 = 17216.5 (ft 3/Min = 8.14 m 3/s

最大扭矩点理论空气流量式Q AN

=15800×[(30×26/(28×28]×1400/2100 =10479.6(ft 3/Min =4.95 m 3/s

2 校正后空气流量

通过冷却系统的系统效率校正散热器理论空气流量由图13,取风扇端面距散热芯4″,风扇与导流罩距离0.47″;Fd : Fk =57%,选取:风扇系数ηF =0.82;

导流罩系数ηs=0.87; 发动机阻力系数ηf =0.87;

则系统效率η=ηF X ηs X ηf

=82%X87%X87%=62%。

校正后理论空气流量Q A ’=Q A ×η

校正后最大功率点理论空气流量Q AP ’= Q A P ×η=17216.5X62%=10674.2(ft 3/Min =5.05 m 3/s

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

一、冷却系统说明 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五、橡胶水管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一、冷却系统说明

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 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 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 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 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 8)密封好,不得漏水; 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管。 在整车布置中散热系统中,还要考虑散热器和周边的间隙,散热器到保险杠外皮的最小距离100毫米,如果发动机的三元崔化在前端的话,还要考虑风扇到三元催化本体距离至少100毫米,到三元催化隔热罩距离至少80毫米。一般三元催化的隔热罩到本体大概有15毫米,隔热罩厚度为0.5-1毫米,一般材料为st12。 1.2.1散热器布置 货车散热器一般采用纵流水结构,因为货车的布置空间也较宽裕。而且纵流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 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另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她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当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能够完全不同,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能够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依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她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示她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它使得能够创立合适的设计工具。

捷达轿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

捷达轿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 目录 1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冷却系统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2.1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和组成 (5) 2.2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类型 (6) 2.3捷达轿车冷却系统的组成 (4) 2.3.1散热器 (8) 2.3.2冷却风扇 (8) 2.3.3冷却水泵 (9) 2.3.4节温器 (9) 2.3.5冷却液介质 (10) 2.3.6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10) 2.4捷达轿车冷却系统工作原理11 3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故障分析及检修 (10) 3.1发动机过热. (10) 3.2发动机升温缓慢或工作温度过低 (13) 3.3冷却系主要部件故障检修 (11) 4捷达冷却系统的案例分析与维修 (14) 4.1实际案例分析与维修 (14)

4.2冷却系统的特点 (18) 5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16) 5.1使用防冻液注意事项 (17) 5.2冷却系统水垢形成原因与清除 (17)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2)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捷达轿车冷却系统常见故障检修 摘要:汽车冷却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发动机采用更加紧凑的设计和具有更大的比功率,发动机产生的废热密度也随之明显增大。一些关键区域,如排气门周围散热问题需优先考虑,冷却系统即便出现小的故障也可能在这样的区域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保证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能避免因冷却系的故障造成的车辆问题。为了人们能了解冷却系常见故障及检修知识,本文列举冷却系统一些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关键词:捷达轿车,冷却系统,工作过程,常见故障 1.绪论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冷系统,另一类是风冷系统。车用发动机大多采用水冷系统进行冷却。水冷系大都是强制循环式水冷系,利用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内容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叶海见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1) 一、概述 (2) 二、要求 (2) 三、结构 (2) 四、设计要点 (2) (一丿散热器 (2) (二丿散热器悬置 (2) (三丿风扇 (2) (四).................................................... 副水箱4(五).................................................. 连接水管4 C六丿发动机水套.. (4) 五、设计程序 (4) 六、匹配 (4) 七、设计验证 (4) 八、设计优化 (4)

一、概述 二、汽车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汽车对冷却系统有如下几点要求 U保证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工作在最佳温度围; 2、保证启动后发动机能在短时间达到最佳温度围; 3、保证散热器散热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 4、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5、水泵,风扇消耗功率小,噪声低; 6、拆装、维修方便。 (二)冷却系统问题对汽李的影响 1、冷却不足时,会导致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部件摩擦和磨损加剧(如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咬伤,缸盖发生热疲劳裂纹等), 引起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全面恶化。 2、冷却过剩时(40?5(TC),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油稀释;柴油机工作粗暴,散热损失增加,零部件磨损加剧(比正常工作温度工作时大好几倍),也会使燃机工作变坏。 三、冷却系统布置选型 (一)冷却系统结构 1 2、常用结构: (1)基本结构。 组成:发动机水路、水泵、节温器.散热器.风扇以及连接管路。 原理:散热器上水室兼起膨胀水箱或者补偿水箱的作用。 注意事项:为保证冷却系统排气顺畅,加水充分,排水彻底,散热器的上水室加水口处为冷却系统的最高点,下水室出水口为冷却系的最低点。同时,为满足发动机排气、冷却液膨胀蒸发和冷却系统补水的需要,上水室要有足够的空间。其结构如(图1)。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叶海见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2) 一、概述 (3) 二、要求 (3) 三、结构 (3) 四、设计要点 (6) (一)散热器 (6) (二)散热器悬置 (6) (三)风扇 (6) (四)副水箱 (8) (五)连接水管 (8) (六)发动机水套 (8) 五、设计程序 (8) 六、匹配 (8) 七、设计验证 (9) 八、设计优化 (9)

一、概述 二、汽车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汽车对冷却系统有如下几点要求 1、保证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 2、保证启动后发动机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温度范围; 3、保证散热器散热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 4、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5、水泵,风扇消耗功率小,噪声低; 6、拆装、维修方便。 (二)冷却系统问题对汽车的影响 1、冷却不足时,会导致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部件摩擦和磨损加剧(如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咬伤,缸盖发生热疲劳裂纹等),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全面恶化。 2、冷却过剩时(40~50℃),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油稀释;柴油机工作粗暴,散热损失增加,零部件磨损加剧(比正常工作温度工作时大好几倍),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三、冷却系统布置选型 (一)冷却系统结构 1、分类: 液体蒸 发 简单蒸发冷 却 以加注冷却液来补偿冷却介 质蒸发损失的蒸发冷却。

冷却冷 却 带辅助水箱 的蒸发冷却 用辅助水箱补充冷却介质的 蒸发冷却。 带冷凝器的 蒸发冷却 蒸发的冷却介质在冷凝器中 凝结后,通。过冷却回路流 回到发动机加水箱的蒸发冷 却。 循 环 冷 却 对流冷却 利用热虹吸作用使冷却液自 然循环的冷却方式。 强 制 冷 却 开式强 制冷却 冷却介质不进行再循环的强 制。冷却方式。 单循环 强制冷 却 冷却介质在冷却水箱、冷却 塔、管式冷却器、散热器等 中进行冷却的强制冷却方 式。 双循环 强制冷 却 利用副回路(外循环)中的 冷却液在热交换器中对发动 机冷却介质进行再冷却的强 制冷却方式。 空气冷却自然空气冷却 利用自然空气循环的冷却方 式。 强制空气冷却 利用风扇迫使空气循环的冷 却方式。 2、常用结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 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 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此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他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目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可以完全不同,

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可以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仍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他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 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达他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一、制图标准的制定: 1.1电器符号的定义: 电气图形符号、诊断系统图形符号世界各大公司所用不尽相同,我们根据ISO7639、DIN40900以及美、日主要汽车公司常用符号制定奇瑞公司的电气图形符号库,若有新的器

件没有相应的符号可以根据需要经电器部相关设计人员讨论通过后添加到该库里,以不断丰富更新符号库。

电路图的读图方式一般有正向读图和反向读图两种方法。正向读图一般是设计开发时计算电流分配,负荷计算时使用的一种思路、设计方法;反向读图一般是电路故障检修或优化局部电路时常用的方法,和正向读图方法基本相反。 正向读图法:由电源——电流分配盒——保险丝——控制开关——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输出——线路分流——用电设备(执行机构)——地。 二、整车电器开发设计输入 根据公司开发车型的市场定位、级别以及市场相关车型比较,电器项目负责人编制出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y)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VTS表作为整车电器开发的设计输入,各专业组根据VTS要求编写详细的产品功能定义,技术要求。 三、单元电路设计格式规范 3.1功能定义:①根据VTS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主要单元电路、电器件零部件组成, 比如空调需要确定蒸发器结构类型、风门控制机构数量、传感器数 量、电子调速器、压缩机类型、冷凝器类型等,并应开始编制初级 BOM表; ②电器件的额定电压、工作电压范围、额定功率的确定; ③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电机阻转状态)、静态耗电电流的 确定(≤3mA)。 3.2电路原理图:根据各单元的功能确定需要整车输入的哪些信号,输出哪些信号, 信号的类型(触发信号,脉冲频率信号,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 信号参数。控制方面应该考虑继电器控制还是集成电路控制,对于 CAN-BUS需确定该单元的控制信息,系统状态实时检测信息,以 及故障检测信息需不需要在CAN上公布等。单元电路的设计输出

发动机冷却系统总体参数设计

一、冷却系统说明 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计 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计 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计 五、水泵总成参数设计 六、橡胶水管参数设计 七、节温器选择 八、冷却液选择 一、冷却系统说明 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 最佳的冷却水温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 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 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 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 8)密封好,不得漏气、漏水; 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

论述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题目:论述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有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汽车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带走引擎因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引擎维持在正常的运转温度范围内。引擎依照冷却的方式可分为风冷系及水冷系,风冷系是靠引擎带动风扇及车辆行驶时的气流来冷却引擎;水冷系则是靠冷却水在引擎中循环来冷却引擎。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水冷系 水冷系是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通过冷却液将高温零件的热量带走,再以一定的方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使发动机的温度降低而进行冷却的一系列装置。通常,冷却液在水冷系内的循环流动路线有两条,一条为大循环,另一条是小循环,两者由冷却液是否流经散热器而进行区别,冷却强度也不同。小循环是指冷却水仅在引擎内循环,而大循环则是冷却水在引擎与热交换器 (水箱) 间循环。 冷却系统的循环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为强制循环水冷系,即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冷却系主要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补偿水箱、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和气缸盖中的水套以及附属装置等组成。其工作过程为:水泵将冷却液由机外吸人并加压,使之经分水管流入发动机缸体水套。这样,冷却水从气缸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流到气缸盖水套,再次受热升温后,沿水管进入散热器内。经风扇的强力抽吸,空气流由前向后高速通过散热器。最终使受热后的冷却水在流经散热器的过程中,其热量不断地通过散热器,散发到大气中去。同时,使水本身得到冷却。冷却了的冷却液流到散热器的底部后,又在水泵的加压下,经水管再压入水套,如此不断地循环。从而使得发动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零件不断地得到冷却,从而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因此水冷却形式具有冷却可靠、布置紧凑、噪声小、使用方便等优点。 风冷系 这种冷却方法不是在发动机中进行液体循环,而是通过发动机缸体表面附着的铝片对气缸进行散热。一个功率强大的风扇向这些铝片吹风,使其向空气中散热,从而达到冷却发动机的目的。 风冷系以空气为冷却介质,利用汽车行驶时的高速空气流,将高温零件表面的热量吹散到大气中去。风冷系的汽车发动机一般采用由传热性能较好的铝合金铸成的汽缸和汽缸盖,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各汽缸一般都分开制造,并且在汽缸和汽缸盖表面分布许多均匀的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为了有效地利用空气流和保证各汽缸冷却均匀,有的发动机上装有导流罩及分流板等部件。风冷系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少、无需特殊保养、维护简便、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

大客车底盘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 上

城市客车底盘 系统设计概念及方案技术要求 (上半部分)

目录一.概述 二.系统设计概念及技术要求 1.车架 2.前后桥 3.前后桥悬架系统 4.轮胎 5.转向系统 6.制动系统 7.底盘自动集中润滑系统

一.概述 本稿所涉及的车型是传统城市客车。车辆主要实施动力系统及其附件系统更改、增加动力电池系统和动力系统电控系统等;所牵涉的其它相关系统,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对基本型的继承性为原则,进行设计更改或重新设计。整车造型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应性改进。 以下内容只涉及除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电池、电控)以外的以底盘为主的系统设计概念及主要技术要求。 所有相关的设计人员应通过了解设计概念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将特殊要求的信息给予及时反馈。系统概念给出的是依据法规、国标要求以及相应整车技术规范而形成的框架类描述和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必须在后续开发工作中得到响应,并且可能应个别特殊要求做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二.系统设计概念及技术要求 1. 车架 车架采用传统成熟的三段式整体结构,适应不同的系统安装要求,做相应的结构变动和设计调整,同时力求结构可靠和轻量化相结合,以满足底盘配置和可靠性要求。 结构型式参加下图: 主要尺寸参数—— 总长度(m):TBD 最大宽度(m):TBD 前悬(m):TBD 轴距(m):TBD 后悬(m):TBD

2. 前后桥 2.1 前桥 前桥总成采用两级落差前桥总成,其基本参数如下: (1) 额定负荷:7500Kg; (2) 轮距:2101mm,空气弹簧支座中心距:1180mm; (3)主销孔基准与空气弹簧支座安装平面参考距离:75mm;空气 弹簧支座安装平面与前轴中部工字梁上平面参考距离:130mm; (4)前轴定位系数:前轮外倾角0°、主销内倾角8°、主销后倾 角3.5°、前轮前束0~1.5mm; (5)最大转角:内轮为55°,外轮为相应值; (6)转向节臂回转半径:R263.3mm; (7)适用轮辋:8.25×22.5 (8)适用轮胎:11R22.5-16PR、295/80R22.5 (9)制动器规格:盘式制动器22.5″ 结构型式参见下图 2.2 后桥 后桥总成采用13吨级后桥总成,其基本参数如下: (1) 额定负荷:13000kg

整车电气系统设计手册

系统设计篇第一章电路系统设计综述........................................ 1.1整车电路设计的开发流程 ....................................... 1.2各开发阶段简介.......................................... 121整车电路的概念设计.................................. 122产品工程设计阶段..................................... 1.2.3设计验证....................................... 1.2.4产品认可....................................... 第二章电路系统概念设计........................................ 2.1设计输入............................................. 2.1.1产品的开发类型.................................... 2.1.2产品的基本信息.................................... 2.1.3配置表....................................... 2.2数据分析............................................. 2.2.1整车配置分析...................................... 2.2.2电器功能分析:.................................... 2.2.3知识产权分析...................................... 2.2.4重大、典型历史质量风险排除................................ 2.3BENCH MARK测试......................................... 2.3.1整车电器功能测量...................................... 2.3.2拆车过程电器性能测试.................................... 2.33拆车后零部件测试分析..................................... 2.4概念设计........................................... 2.4.1单元电路图初步设计.................................. 2.4.2设计构想书的编制.................................... 2.4.3整车控制策略的编制.................................. 2.4.4FMEA 编制 ..................................... 第三章电路系统工程设计....................................... 3.1整车电路设计........................................... 3.1.1单元电路图设计.................................... 3.1.2电路保护设计........................................ 3.1.3电路负载的分配.................................... 3.1.4电路集成....................................... 3.1.5导线选择....................................... 3.2电源系统设计............................................. 3.2.1蓄电池......................................... 电源管理系统......................................... 3.3电器盒............................................. 系统简要说明......................................... 3.3.2设计构想......................................... 3.4.3设计参数......................................... 3.4.4环境条件.........................................

Q-FDA 010-2016汽车转向横拉杆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最终版本)修订20160121——A汇总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FD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FD XXXXX—XXXX 汽车转向桥系统横拉杆总成结构、 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文稿版次选择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目录 前言............................................................................... III 汽车转向桥系统横拉杆总成结构、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横拉杆零部件尺寸及结构要求 (3) 4.1 球接头总成尺寸及螺纹 (3) 4.2 横拉杆与球接头总成螺纹连接精度 (3) 4.3 横拉杆总成紧固装置结构技术要求 (3) 4.4 转向横拉杆卡箍螺栓螺母技术要求 (4) 5 转向横拉杆总成装配技术要求 (4) 5.1 装配技术要求 (4) 5.2 横拉杆球头防尘罩装配密封要求 (4) 5.3 横拉杆总成润滑介质要求 (4) 5.4 外观及防护要求 (4) 6 台架试验项目 (5) 7 台架试验设备及条件 (6) 8 台架试验方法 (6) 8.1 球接头相关试验 (6) 8.1.1 球接头总成最大摆角测定 (6) 8.1.2 球接头总成摆动力矩T1测定 (6) 8.1.3 球接头总成旋转力矩T2测定 (7) 8.1.4 最大轴向位移量δ1测定 (8) 8.1.5 最大径向位移量δ2测定 (8) 8.1.6 球销锥面配合面积检测 (9) 8.1.7 球接头总成球销拔出力 (9) 8.1.8 球接头总成球销压出力 (9) 8.1.9 球接头总成常温耐久性试验 (10) 8.1.10 球接头总成高温耐久性试验 (10) 8.1.11 球接头总成低温耐久性试验 (11) 8.1.12 球接头总成泥水环境耐久性试验 (11) 8.1.13 球接头防尘罩泥水环境耐久性试验 (12) 8.1.14 球接头防尘罩臭氧环境耐久性试验 (13) 8.1.15 球接头总成球销弯曲疲劳 (14) 8.1.16 球接头总成盐雾试验 (14) 8.2 转向直拉杆臂与转向横拉杆臂疲劳试验 (14) 8.2.1 转向直拉杆臂疲劳试验 (14) 8.2.2 转向横拉杆臂疲劳试验 (15)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长春北车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设计规范 CBD-YF-DP-GF.1 客车底盘总布置设计规范

目录 1 范围 (2)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设计准则 (3)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介绍了客车底盘总布置的简要设计流程,规范了设计步骤,明确了底盘总布置的设计结构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6--12米的大中型营运客车的底盘总布置设计。 2 规范性文件引用 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 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T 5922-2008 汽车和挂车气压制动装置压力测试连接器技术要求 GB/T 6326-2005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GB/T 13061-1991 汽车悬架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 QC/T 29082-1992 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096-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097-1992 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 293-1999 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 QC/T 294-1999 汽车半轴技术条件 QC/T 299-2000 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 QC/T 301-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 QC/T 302-1999 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3-1999 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 QC/T 304-1999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305-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QC/T 465-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 QC/T 470-1999 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 QC/T 479-1999 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 483-1999 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 QC/T 491-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QC/T 494-1999 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 QC/T 513-1999 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 QC/T 523-1999 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 QCT 529-2013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QCT 533-1999 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 QCT 545-1999 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上述标准中确立的符号、代号、术语均适用于本标准。 4 设计准则 4.1应满足的安全、环保和其它法规要求及国际惯例 客车底盘总成中各部分的主要性能、尺寸等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详参相应的标准。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系统维护摘要:汽车的发动机是动力的来源,它的出现给汽车带来了强劲的动 力,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那样重要,但是人不只是有心脏,还有别的器官,心脏在这些器官的辅助下,才能发挥它原本的能力。这器官就是冷却系。它让工作中的发动机得到适度的冷却,从而保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的作用、组成、主要结构、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 关键词:冷却系统;过热、过冷的危害;冷却系统维护; 如果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一、冷却系的组成与作用 (一)作用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带走引擎因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引擎维持在正常的运转温度范围内。引擎依照冷却的方式可分为气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气冷式引擎是靠引擎带动风扇及车辆行驶时的气流来冷却引擎;水冷式引擎则是靠冷却水在引擎中循环来冷却引擎。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二)组成 水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水道、风扇等组成。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铝材制成,铝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状,散热片带波纹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散热器又分为横流式和垂直流动两种,空调冷凝器通常与其装在一起。 1.水泵和节温器 发动机是由冷却液的循环来实现的,强制冷却液循环的部件是水泵,它由曲轴皮带带动,推动冷却液在整个系统内循环。目前最先进的水泵是宝马新一代直六发动机上采用的电动水泵,它能精确的控制水泵的转速,并有效的减少了对输出功率的损耗。这些冷却液对发动机的冷却,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而随时调节。当发动机温度低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本身内部做小循环,当发动机温度高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散热器之间做大循环。实现冷却液做不同循环的控制部件是节温器。可以将节温器看作一个阀门,其原理是利用可随温度伸缩的材料(石蜡或乙醚之类的材料)做开关阀门,当水温高时材料膨胀顶开阀门,冷却液进行大循环,当水温低时材料收缩关闭阀门,冷却液

GB17675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编制说明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和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汽车电子的发展和对汽车安全、技术需求的提升使原标准的适应性出现了缺口,比如,希望通过消除机械转向管柱以提高乘员安全性、且更易适应左右置转向盘生产需求的转向操纵装置和转向车轮之间没有任何机械连接的线控转向技术;另外与挂车相关的转向标准的缺失,使GB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修订。 本标准修订任务来源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12月2日以国标委综合[2010]87 号文下达的制修订计划,归口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名称为《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计划编号为20101254-Q-339。 1.2 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主要起草单位: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重型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清华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工作组成员:万兴宇、许迎光、陈春华、刘地、季学武、颜尧、

周中坚、谷杰、郁金龙、耿国庆、傅培根、王春宏、王良模、农蕃榛、邬世锋、朱春庆、朱德江、许庆卫。 1.3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修订工作组一直持续跟踪UN R7茏规的发展演变以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修订,翻译UN R7法规原文,对比UN R79与GB17675-199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差异,评估GB 17675-XXXX 参照UNR79进行修订对行业造成的影响,同时结合转向分标委、汽车工程学会转向分会所组织的国内外汽车企业技术交流会,收集了大量信息和技术资料,掌握了最新的国内外现状及动态,并按照拟参照采用的UNR79法规,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多轮车辆摸底验证试验,积累了车辆转向系统的分析、试验数据。通过会议交流、调研和试验对比,系统深入地了解我国乘用车、商用车行业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因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 会,ADAS及智能驾驶相关内容,由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负责,本标准将不包含ADA及智能驾驶相关内容。通过对本标准相关技术条款的分析研究,将尽可能解除原有条款对ADA及智能驾驶可能产生的限制及约束。 主要技术研究活动如下: (1)第一次工作组会议 2015年07月15~16日,标准修订工作组在南京召开GB17675-XXXX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第一次工作组会议。来自南汽研究院、南京东华智能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1规范 本规范介绍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匹配、以及动力转向管路的布置。 本规范适用于天龙系列车型转向系统的设计 2.引用标准: 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强制)范围之内对转向系统设计和整车布置。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744-1997载重汽车轮胎 GB/T 6327-1996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 《汽车标准汇编》第五卷转向车轮 3.概述: 在设计转向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

的标准化。先从《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猎取新车型在设计转向系统所必须的信息。然后布置转向传动装置,动力转向器、垂臂、拉杆系统。再进行拉杆系统的上/下跳动校核、与轮胎的位置干涉校核,以及与悬架系统的位置干涉、运动干涉校核。最小转弯半径的估算,方向盘圈数的计算。最后进行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的计算与匹配,以满足整车与法规的要求;确定了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匹配之后,再完成转向管路的连接走向。 4车辆类型:以EQ3386 8×4为例,6×4或4×2类似 5 杆系的布置: 根据《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所要求的、车辆类型、车驾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前/后桥满载轴荷、最小转弯直径、最高车速、发动机怠速、最高转速,空压机接口尺寸,轮胎规格等,确定前桥的吨位级别、轮胎气压、花纹等。考虑梯形机构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之间的轴距匹配及各轴轮胎磨损必需均匀的原则,确定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内外轮转角、第一垂臂初始角、摆角与长度、中间垂臂的长度、初始角、摆角,确定上节臂的坐标、长度等 确定的参数如下 第一、二轴选择7吨级规格 轮胎型号:12.00-20、轮胎气压 0.74Mpa、花纹 第一轴外轮转角 35°;内轮转角 44°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 万 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年月日

一、概述 要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使其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均会带来严重
的影响。 冷却不足,发动机过热,会破坏各运动机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加,
磨损加剧,特别是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运动,严重时会发生烧蚀、卡滞,使发动机停转 或者发生“拉缸”现象,刮伤活塞或气缸,更严重时还会发生连杆打烂气缸体现象。也会 使润滑油变稀,运动机件间的油膜破坏,造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磨损。同时会降低 发动机充气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过度冷却时,由于冷却水带走太多热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动力性能变差。 发动机过冷,气缸磨损加剧。同时,由于过冷,混合气形成的液体,容易进入曲轴箱使润 滑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由此可见,使发动机工作温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内的冷却系,是何其重要。一般地, 发动机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其气缸盖处冷却水温度保持在 80℃~90℃,此时发动机的动力 性、经济性最好。 二、冷却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
a)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低于所要求的许用值(一 般为 55°); b)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温度不超过 99 ℃。 c) 采用 105 kPa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0 ℃,但一年中
水温达到和超过 99 ℃的时间不应超过 50 h。 d)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 6 %。 e) 冷却系统必须用不低于 19 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
以保证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三、冷却系统的构成
液体冷却系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散热器、风扇、风扇护风罩、皮带轮、风扇离合器、 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等。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 规范 1 2020年4月19日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一、制图标准的制定: 1.1电器符号的定义: 电气图形符号、诊断系统图形符号世界各大公司所用不尽相同,我们根据ISO7639、DIN40900以及美、日主要汽车公司常见 2020年4月19日

符号制定奇瑞公司的电气图形符号库,若有新的器件没有相应的符号能够根据需要经电器部相关设计人员讨论经过后添加到该库里,以不断丰富更新符号库。 3 2020年4月19日

1.2 读图的方式见下面说明简图 2020年4月19日

电路图的读图方式一般有正向读图和反向读图两种方法。正向读图一般是设计开发时计算电流分配,负荷计算时使用的一种思路、设计方法;反向读图一般是电路故障检修或优化局部电路时常见的方法,和正向读图方法基本相反。 正向读图法:由电源——电流分配盒——保险丝——控制开关——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输出——线路分流——用电设备(执行机构)——地。 二、整车电器开发设计输入 根据公司开发车型的市场定位、级别以及市场相关车型比较,电器项目负责人编制出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y)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VTS表作为整车电器开发的设计输入,各专业组根据VTS要求编写详细的产品功能定义,技术要求。 三、单元电路设计格式规范 3.1功能定义:①根据VTS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主要单元电 路、电器件零部件组成,比如空调需要确 定蒸发器结构类型、风门控制机构数量、 传感器数量、电子调速器、压缩机类型、 冷凝器类型等,并应开始编制初级BOM 表; ②电器件的额定电压、工作电压范围、额定功 率的确定; ③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电机阻转状 5 2020年4月19日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叶海见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1) 一、.................................................................. 概述 2 二、.................................................................. 要求 2 三、.................................................................. 结构 2 四、.............................................................. 设计要点 4 (一)........................................................... 散热器4 (二)....................................................... 散热器悬置4 (三)............................................................. 风扇4 (四)........................................................... 副水箱5 (五)......................................................... 连接水管6 (六)....................................................... 发动机水套6 五、设计程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