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染病2

传染病2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李迎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自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健康的生活》,主要阐述传染病的病因及其预防的知识。回顾2003年的非典,汶川地震后的防疫工作,禽流感和艾滋病,以及正在面临的甲流等传染病的困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卫生知识,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硬挨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却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预防的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预防观点。鉴于以上考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病原体类型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1、通过生活实例甲流的传播以及传染病的传播环节,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

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逐渐形成了这套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模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点评难点——巩固提升。此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创 设

情 境 导 入 新 课

上课前播放有关非典、甲流、禽流感、手足口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上课铃声响后

导入:“在刚才放映的幻灯片中,大家都看到了哪些疾病?”

为什么这些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以至于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

结合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对,他们具有传染性,是传染病,哪位同学能举出你和家人曾经患过的传染病的例子。”

(如果学生能回答,就顺势导入:我们今天就更深入的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回答也可顺势导入:大家对传染病的知识不熟悉,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板书(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前根据多媒体图片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视频,步入情境

学生踊跃回答

学生回答: 传染性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关注视角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传 染 病 的 概 念 和 特 点

自 主 学习

课件展示甲流图片

导入:“甲流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不严加控制就会大肆流行,所以传染病还具有什么特征?”

表格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疾病,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表格中的非传染病课件呈现:

表格中除去非传染病其他就是传染病。

学生总结得出传染病的特征:传染性和流行性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传染病的初步认识表达交流找到表格中的非传染病。

同时也认识常见的传染病。 提供课堂

参与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会的不讲,难点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难 点 点 拨 导入:“同学们知道表格中的传染病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课件呈现:

结合课件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认同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那些类型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结核杆菌 蛔虫

传染病流行环节合

导入:“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

能使人患病,如何来预防传染病保护

自己呢?我们一起了解传染病流行的

基本环节。”

课件呈现

情景剧;

小明同学得了流行性感冒,可是

他坚持带病上学。在教室里,他不停

的咳嗽、打喷嚏,几天后,他所在的

班级中一些体质较弱的同学都患上了

流感。(小组讨论交流)

思考:流感为什么能在这个班级中流

行呢?

小组讨论并交

流,直观了解流

感在这个班级流

行的原因。

抽象的问

题直观化,

情景化,化

难为易。同

时通过学

生参与,调

动了学生

学习积极

性,培养了

学生的合

作能力,观

察和分析

问题的能

力。

课件呈现

结合概念、实例讲解区分三环节。

通过倾听、思考、

比较,最终理解

传染病流行的三

个基本环节

课件呈现练习题积极完成练习巩固提升小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情景剧;

小明同学得了流行性感冒,可是

他坚持带病上学。在教室里,他不停

的咳嗽、打喷嚏,几天后,他所在的

班级中一些体质较弱的同学都患上了

流感。

思考:他们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才

能不让班里更多的同学患流感。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

学校和家庭对甲流采取的预防措施。

小结传染病预防的常见措施

学生结合自学,

与传播途径相结

合,分析归纳出

传染病预防措

施。

联系生活实际,

积极思考并回答

问题

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

生活与学

习相结合,

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进行知

识梳理

形成知识

框架,建立

知识体系

热点聚焦课件呈现有关手足口的最新报道并提

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踊跃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艾滋病导入:“有一种传染病,传播速度之

快,致死率之高,使人谈之色变,这

就是被称为世纪瘟疫的艾滋病。”

课件呈现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视频

并谈谈自己该如何对待艾滋病人

提出倡议: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对艾滋病有了初

步的认识

激发学生关

注社会,关注

艾滋病以及

正确对待艾

滋病人,奉献

爱心的社会

责任感。

情感提升传染病看似天灾,其实是人祸,不仅

曾一度被遏制的一些传染病又卷土重

来,还出现了任何抗生素都不能杀死

的“超级肺结核”,这与人们滥用抗

生素和破坏环境有关系,所以我们在

预防传染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我们生存

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

培养爱护环境的

意识

认同人与环境和

谐统一的理念

拥有正确

的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取向

课堂延伸拓展学习:完成一份宣传板报

主题:爱护生命,保护环境,为创造

和平、和谐的生存环境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

格式:诗歌、散文皆可

学生合作交流

把收集的资料整

理,编成黑板报

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

习和调查

能力,培养

学生奉献

爱心的社

会责任感

总结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大家只有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运用

知识,以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和周围

的人,让他们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课堂评价:

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围绕着这个教学思路采取了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层层诱导,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难点点播的方法(自主的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等)教学效果不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如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预防措施,教学过程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资料获取知识,再利用理论解决生活实际,学生掌握效果很好。

这节课采用了“自主学习——资料分析——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

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

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一节课是讲不完新课内容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了这堂课。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设计我在一节课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显著。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点:

1、课前播放学生熟悉的有关传染病图片以及相关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

2、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把复杂的问题情景化,化难为易,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收到很好的成效。

3、通过艾滋病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不足:

提出的有些问题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作为一名处于新课改大潮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更好地研究学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精心设计完成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

小结:

一、传染病:由_________引起的。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二、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病原体病原体

三、预防的一般措施:控制切断保护

板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

小结:

三、传染病:由_________引起的。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四、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病原体病原体

三、预防的一般措施:控制切断保护

本节课通过四大版块展示了初中生物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落实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评价要点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置与达成情况;该节内容在教材和高考中的地位;人文教育的渗透情况。

二、知识概念图与网络体系的构建

有无案例教学与板块意识;能否将相关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络体系。

三、现代媒体的使用与整合

现代媒体的使用与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及效果;能否体现直观教学;现代媒体使用与教师的讲授、板书是否得到有机整合。

四、教学导入与过渡设计

教学导入是否简洁有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渡是否自然,逻辑关系是否密切。

五、问题设计与提问技巧

问题设计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究和分析讨论,是否有悬念;能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问题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水平。

六、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学习方法指导情况

讲述法、探究法、讨论法、合作法、目标法、分层法、测试法、自主法等教学与学习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教学生成情况

能否引导学生生成教学过程,分析归纳和得出有关结论。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机敏地捕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争辩、探讨的信息,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异想天开”、“与众不同”等引向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利用,引向对新问题出现的促进和对新知识的渴求,使学生获取知识经历一个更为充分更加丰富的过程,获得更多更深的体验与感受。

八、学生能力培养情况

能否注重对学生的分析、推理、探究、应用、综合等能力的培养

九、学生参与和课堂互动情况

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参与面是否较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媒体学生间的互动情况如何;能否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学习兴趣培养如何。

十、课堂教学评价情况

课堂教学是否及时准确而有效地给予评价,评价是否到位,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否鼓励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有否关注全体学生的学。

十一、联系实际与知识拓展情况

能否联系实际适当拓展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十二、课堂调控与应变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