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液技术

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液技术

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液技术
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液技术

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液技术

摘要D1-4-161井完钻垂深2943.28m,斜深3493m,最大井斜为41.06°,井底水平位移1697.84m。井斜大、位移长是其主要特点。且37.45°~41.06°稳斜段(927.73~3493)长达2565.27m,这给携岩、砂床控制、防卡提出了较高要求。二开采用”双保”天然高分子钻井液体系,该井使用合理的流变性能和多种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解决了携岩和砂床的控制问题,用NFA25、PGCS-1、润滑剂等处理剂解决了护壁、润滑、防卡问题。

关键词大位移井眼净化润滑

鄂尔多斯东北部是中国石化具有战略意义的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区域,大规模开发已经展开。由于受地面条件限制,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井多为定向井,而且位移在1500m以上的井越来越多。D1-4-161井就是这样一口井。

1地质工程概况

1.1 地质简况

D1-4-161井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耳林村一小队,D1-4-121井253.53o方向127.08m处。钻探目的以山1段气层为主要目的层,兼顾太2气层,新建产能。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可能有缝洞存在,马家沟组也可能有裂缝及溶洞,本井进入下古生界23米,有可能发生漏失,井漏可能引起上部地层垮塌而造成严重的复杂情况。

1.2 工程简况

该井从600m开始定向,造斜率为3.1°/30m,造斜终点为

927.73m,完钻垂深2943.28m,最大井斜为41.06°,井底水平位移1697.84m。钻井周期为36.07天,全井平均机械钻速为6.37m/h。井身结构为:一开Φ311.1mm×261.50m+Φ244.5×260.60mm;二开Φ215.9mm×3493m+Φ139.7mm×3491.39m。图1为D1-4-161井设计与实钻垂直剖面图。

2技术难点

2.1 井眼清洁

通常井斜在35°~65°之间的井段是钻井液携砂最困难、易形成岩屑床的井段,岩屑在大斜度井段的大量沉积,轻者会增大扭矩和拉力,重者岩屑床整体下滑堆积造成卡钻,D1-4-161井37.45°~41.06°稳斜段(927.73~3493)长达2565.27m,为避免和破坏岩屑床的形成,保持井眼清洁是施工的关键。

(1)保持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降低岩屑的垂沉速度,在施工中钻井液的动塑比控制在0.5Pa/map's以上(2)增大钻井液排量,提高钻井液在环空中的上返速度,钻井液排量在30L/s。

2.2 润滑防卡

在斜井段,钻具与井壁接触面积大,在保证井眼轨迹的同时应有效增强钻井液的润滑性,改善泥饼质量,降低拉力和扭矩,否则容易发生粘卡等井下事故。造斜后,在钻井液中加入2%~3%的润滑剂,降低泥饼的粘附系数,减小井下的摩擦阻力;严格控制钻井液固相含量,特别是低密度固相含量,将含沙量控制在0.3%以下。

2.3 井壁稳定

(1)在全井的施工当中,尽量使钻井液的密度要小。

(2)严格控制钻井液滤失量,上部地层失水控制到8ml左右,越往下失水越低,目的层≤5ml.

(3)钻至易塌地层时加大防塌剂的用量,有效的防止井壁坍塌。

3 现场应用

(1)、安定组:此井段较为稳定,在钻井过程中以IND30+NAT20复配胶液维护性能,确保性能稳定。基本性能控制:粘度21秒密度1.03g/cm3 。

(2)、直罗组:此井段是砂、泥岩互层。泥岩段中含有大量

伊蒙混层,水化不均衡,造成井壁不稳定,易造成垮塌、缩径,出现复杂情况。而此井段以中细砂岩为主,泥岩吸水分散后易粘附在渗透性好的井段,所以钻井液要以防塌护壁、抑制泥岩分散为主,加大IND30和NAT20使用量,提高对泥岩的抑制性,防止泥岩吸水膨胀分散后,粘附在渗透性好的井段,形成厚而硬的泥饼,造成起下钻困难。

(3)、延安组、延长组:主要是灰色泥岩和砂岩互层,以砂岩为主,夹多层碳质泥岩及煤层,底部含砾中粗砂岩,此井段主要防止煤层坍塌、泥岩剥落。钻至此井段时,加大NFA25用量,加入4%遇水化坂土浆,提粘、切。防止煤层坍塌,泥岩剥落,造成井径扩大失稳。

(4)、二马营组、和尚沟组、刘家沟组:该地层为中软地层,成岩性差,易剥落掉块,造成井径扩大失稳。刘家组的棕红色泥岩易吸水膨胀,造成泥包钻头或形成小井眼,造成井下复杂情况,影响钻井进程。

钻遇此井段时适当的提高粘度、切力。使钻屑能及时返出,充分利用四级固控设备,清除有害固相,增加钻井液的包容量。并提示工程上提高排量,防止泥包。钻穿刘家沟组的棕红色泥岩时,加入4%遇水化坂土浆,改善钻井液的流型,防止紊流洗井。

(5)、石千峰组、上石河子组、下石河子组:此井段主要是棕色泥岩,中、细砂岩、粉砂岩,局部有含砾粗砂岩。此井段泥页岩性脆,微裂缝发育,易剥落,砂岩易缩径。钻进中加抑制剂

的使用量,并严格控制失水,加入润滑剂,提高泥饼质量,控制失水≤5ml 密度1.07-1.09g/cm3 粘度38秒。

(6)、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马家沟组:此井段地层稳定,钻井液以维护为主,控制各性能指标在设计范围之内。进入目地层前尽可能降低对储层的损害。

4 几点认识

(1)大位移定向井的施工当中,为了更好地携带岩屑和稳定井壁,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润滑、防塌性能,保证井眼畅通和井下施工安全。

(2)加强固相控制,实现井眼清洁是大位移定向井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固控设备的使用率,这是降低钻井液劣质固相含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钻井液稳定易于维护的基本条件。

(3)大位移定向井井眼轨迹差,井下摩阻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规程,防止卡钻事故的发生。

40404HB钻井队

韩波

渤海地区垦利油田大位移井固井实践

渤海地区垦利油田大位移井固井实践 发表时间:2019-01-02T17:28:21.2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隋赛 [导读] 摘要:2018年初渤海地区垦利油田刚完成的一口大位移井固井作业,该井完钻井深4566m,最大井斜60.12°,井斜大、稳斜段长,钻遇三处断层及多个煤层段,钻井期间还发生断层漏失情况。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事业部天津 300459 摘要:2018年初渤海地区垦利油田刚完成的一口大位移井固井作业,该井完钻井深4566m,最大井斜60.12°,井斜大、稳斜段长,钻遇三处断层及多个煤层段,钻井期间还发生断层漏失情况。本文分析了该井固井技术难点及相应固井现场实践,包括水泥浆体系、前置液优化,套管扶正器加放,防漏压稳、可划眼高抗扭尾管附件选取,机械式可旋转尾管悬挂器送钻等技术分析及总结成功经验,可供此类具有复杂井况大位移井固井作业作为参考。 关键词:大位移井;技术难点;现场实践 引言: 垦利区块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莱州湾内,为复杂断块油田,沙河街组地面原油为轻~中质常规原油。此次完钻的这口井,目的是揭开主力含油层位沙三段设计完钻井深超过4500m,最大井斜60.12°,井斜大、稳斜段长,井底温度达到90℃以上。 其中,12-1/4”井眼从1498m开始钻进,中完井深3699m,段长超过2000m,井底井斜58.33°,最大井斜60.12°。钻遇2处断层:断层1位于2226m,断距约20m;断层2位于2745m,断距约25m。其中断层2处钻进期间发生漏失后成功堵漏。9-1/2”井眼完钻井深4566m,3700m钻遇断层3,本井段含煤层较多,分别位于3889m~3890m、3891m~3892m、3918m~3919m、3965m~3966m、4192m~4193m、4221m~4222m、4232m~4233m、4249m~4250m、4262m~4263、4271m~4272m。 一、固井难点 1本井为大位移井,稳斜段比较长,循环过程中难以保证井眼清洁,易形成岩屑床,存在发生环空桥堵风险; 2本井斜度大,稳斜段比较长,存在下套管遇阻风险,尤其是7”尾管下放过程,避免出现提前做挂风险; 3本井存在3处断层以及大量煤层,12-1/4”井段还发生了漏失,因此要控制固井作业期间环空返速及井底当量,避免固井作业期间发生漏失。 4套管居中难。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摩阻,便于套管下入,一般会控制套管扶正器数量以降低风险,使套管居中度无法保证。 5水泥浆性能要求高,如密度、流变性能、自由水、失水等;水泥浆的稠化时间、井底循环温度需精准确认。 二、相应措施 1技术套管首重安全 本井12-1/4”井段段长超过2000m,中完钻井液密度均为1.40sg,因此在确保油气层段均达到有效封固的同时,降低井底当量密度,避免压漏地层。 ①前置液设计: 优选前置液体系,使用“双作用隔离液”代替传统“隔离液+冲洗液”模式,降低冲洗液对井壁的冲刷。由于该井段发生漏失,采用“堵漏+双作用隔离液”体系,确保作业期间施工安全。同时,调整隔离液密度及粘度,密度1.4sg与泥浆保持一致,粘度大于泥浆粘度20s。 ②循环过程优化: 因本井段钻井期间发生漏失,根据完钻后通井期间井底最大循环排量,反推标准井眼(12-1/2”)与钻杆(5-1/2〞)环空返速是0.95m/s,循环期间先小排量打通,之后逐级提高排量循环,每次提排量幅度不超过0.4 m3/min,最大排量为1.60m3/min(标准环空返速 0.92m/s)。循环结束时控制气全量在5%以下; ③优选水泥浆体系,优化配方性能: 在设计初期采用“膨润土+防窜聚合物”水泥浆体系三段浆柱结构。然而,经化验室对其所备添加剂样品进行化验时,发现前置浆与后置领浆相容性存在问题。 根据化验结果,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防窜胶乳聚合物水泥浆体系采用两段式浆柱结构,即:尾浆1.90sg、封固井底以上500m,领浆1.70sg,封固至上层管鞋以上100m。同时,根据现场投电石结果,计算井眼扩大率,合理优化水泥浆附加量,避免水泥浆泵入过量,导致井底压力过大,压漏地层。附表为化验室两种水泥浆相容性实验结果,图为垦利区块地层坍塌破裂压力系数

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液技术

大位移定向井钻井液技术 摘要D1-4-161井完钻垂深2943.28m,斜深3493m,最大井斜为41.06°,井底水平位移1697.84m。井斜大、位移长是其主要特点。且37.45°~41.06°稳斜段(927.73~3493)长达2565.27m,这给携岩、砂床控制、防卡提出了较高要求。二开采用”双保”天然高分子钻井液体系,该井使用合理的流变性能和多种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解决了携岩和砂床的控制问题,用NFA25、PGCS-1、润滑剂等处理剂解决了护壁、润滑、防卡问题。 关键词大位移井眼净化润滑 鄂尔多斯东北部是中国石化具有战略意义的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区域,大规模开发已经展开。由于受地面条件限制,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井多为定向井,而且位移在1500m以上的井越来越多。D1-4-161井就是这样一口井。 1地质工程概况 1.1 地质简况 D1-4-161井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耳林村一小队,D1-4-121井253.53o方向127.08m处。钻探目的以山1段气层为主要目的层,兼顾太2气层,新建产能。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可能有缝洞存在,马家沟组也可能有裂缝及溶洞,本井进入下古生界23米,有可能发生漏失,井漏可能引起上部地层垮塌而造成严重的复杂情况。 1.2 工程简况 该井从600m开始定向,造斜率为3.1°/30m,造斜终点为

927.73m,完钻垂深2943.28m,最大井斜为41.06°,井底水平位移1697.84m。钻井周期为36.07天,全井平均机械钻速为6.37m/h。井身结构为:一开Φ311.1mm×261.50m+Φ244.5×260.60mm;二开Φ215.9mm×3493m+Φ139.7mm×3491.39m。图1为D1-4-161井设计与实钻垂直剖面图。 2技术难点 2.1 井眼清洁 通常井斜在35°~65°之间的井段是钻井液携砂最困难、易形成岩屑床的井段,岩屑在大斜度井段的大量沉积,轻者会增大扭矩和拉力,重者岩屑床整体下滑堆积造成卡钻,D1-4-161井37.45°~41.06°稳斜段(927.73~3493)长达2565.27m,为避免和破坏岩屑床的形成,保持井眼清洁是施工的关键。

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施工工艺

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施工工艺 伴随着水平井与定向井等诸多先进钻井技术的兴起,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应运而生,其是集水平钻井技术、定向井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以及超深井钻井技术的一种综合体现,从技术涵盖内容的角度来讲,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是当前钻井技术中最为全面的一项技术。目前阶段,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与普通水平井钻井技术之间的位垂比为1∶1,为了能够达到使井下磨阻扭矩降低的目的,并在此技术上有效优化相关井眼轨道钻井工艺设计、施工的具体方案以及钻井参数等关键技术,就一定要实现对井眼轨迹进行有效控制的目标。 标签:大位移井;水平井;钻井技术;轨迹控制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项领域中相继进行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其中,在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上的研发就成为液体资源开采领域中的重中之重。而鉆井液技术的优化,对于泥浆性能的结构保持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基于此,针对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施工工艺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相当有必要。 1 大位移水平钻井施工技术难点 一般情况下,在大位移水平钻井施工期间,井眼的定向造斜问题极其容易造成地层疏松,进而导致坍塌事故发生。大位移水平井水平距离的长度都比较大,此时开展导向钻井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井眼轨迹的精度控制,避免因地层摩擦阻力过大为工程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阻碍。通常情况下,靶心位置深度数据值并不大,钻具本身的重量也比较小,此种情况就导致上部产生的地层磨阻参数值比较大[1]。由于在钻井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频繁的进行操作起下钻程序,所以很容易在水平段中出现不规则的井眼情况,使井眼施工更具复杂性。另外,岩屑床问题的出现,也比较容易产生降低机械钻速的负面影响,加大钻具之间的扭矩,为钻井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更甚者会导致井下安全事故发生。 2 大位移水平钻井井眼轨迹施工控制现场的施工工艺 针对前文中提到的几点大位移水平钻井施工技术难点,必须从井眼轨迹的控制方法入手,为钻井工程的顺利完成大位移水平井的工程项目提供施工条件,采用相关的有效措施以及控制手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提升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应用水平。鉴于此,笔者将会在下文中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2.1 大位移水平钻井施工钻进工作開展前的技术难点解决措施 在大位移水平井的施工过程中,设计垂深浅,而且上部的地层也比较松软,进而致使整个地层的实际造斜能力降低,再加上造斜点在垂深空间内诸多条件的限制,所以应该最大程度的控制井眼轨道避开增斜过快问题的出现,降低井眼轨迹跨度数值过高,从而为实际施工带来方便[2]。当钻进A靶之后,伴随着被钻

大位移延伸井钻井技术

石油钻井行业大位移延伸井钻井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钻井工艺技术及钻井装备、工具、软件等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大位移定向井,它的出现,为海洋平台钻井及在陆上开发滩海油气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与其他井型相比,这项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到了投资少、见效快和其它钻井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一节国内外大位移井发展及技术现状 所谓大位移井世界上并无确切的定义,最初认为水平位移超过3000米或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大于1的井即为大位移井,随着钻井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目前比较通用的概念是位移于垂深之比大于或等于2的井称为大位移井。井斜大于或等于86度的大位移井称为大位移水平井。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方位发生变化的大位移井,称为三维大位移井。 大位移井始于2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80年代大位移井才得到快速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大位移井已经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美国、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几个国家先后钻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大位移井,位移与垂深之比大多都大于2,有的大于5,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Unocal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压近海Dos Cuadras油田C平台上成功地钻了9口非常浅的水平位移很长的油井。其中C-29井和C-30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C-29井高峰日产量113吨/天,储层内长度942米,总垂深层93米,水平位移1156米,位移、垂深比3.95C-30井储层内长度1348米,垂深与位移之比达到了5.05。 英国BP石油公司和斯伦贝谢公司在北海Wytch Farm油田成功地钻了数口大位移水平井,开创了利用大位移井技术开发整装油田的范例。其中1992年完成的F19井水平位移5001米,总井深5757米,水平位移、垂深比创当时欧洲纪录。 BP石油公司于1998年1月在英国南部的Wytch Farm油田完成的M11井是目前世界上水平位移最大的大位移井,其水平位移达10100米,日产量高达20,000b/d 1997年6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菲理普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东部完成了一口当时世界上水平位移最长的水平井西江24-3-A14井,完钻井深9238米,垂深2985米水平位移8062.7米。大港油田利用国内技术于1991年独立完成了国内第一口大位移定向井张17-1井,测量井深3919.82米,垂深3000米,水平位移2279.83米。1996年完成的QK18-1井,该井井深4408米,位移2666米,是目前国内独立完成的水平位移最大的井。 胜利油田共钻过六口大位移井,其中1997年完成的郭斜11井,测量井深2342米,垂深1400.6米,水平位移达到1626.22米,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达到1.161,创我国目前水平位移垂深比最高纪录。 第二节大位移井的井身轨迹设计 大位移井井身轨迹剖面主要采用悬链线或准悬链线剖面。悬链线剖面是由Edward

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概述

第一章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概述 第一节定向井、水平井的基本概念 1.定向井丛式井发展简史 定向井钻井被(英)T .A.英格利期定义为:“使井筒按特定方向偏斜,钻遇地下预定目标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我国学者则定义为,定向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井斜角、方位角和井眼轴线形状进行钻进的井。定向井相对与直井而言它具有井斜方位角度而直井是井斜角为零的井,虽然实际所钻的直井它都有一定斜度但它仍然是直井。 定向井首先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在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的旋转钻井代替了顿钻钻井。当时没有考虑控制井身轨迹的问题,认为钻出来的井必定是铅垂的,但通过后来的井筒测试发现,那些垂直井远非是垂直的。并由于井斜原因造成了侵犯别人租界而造成被起诉的案例。最早采用定向井钻井技术是在井下落物无法处理后的侧钻。早在1895年美国就使用了特殊的工具和技术达到了这一目的。有记录定向井实例是美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亚享廷滩油田钻成的。 第一口救援井是1934年在东德克萨斯康罗油田钻成的。救援井是指定向井与失控井具有一定距离,在设计和实际钻进让救援井和失控井井眼相交,然后自救援井内注入重泥浆压死失控井。 目前最深的定向井由BP勘探公司钻成,井深达10,654米; 水平位移最大的定向井是BP勘探公司于己于1997年在英国北海的Rytch Farm 油田钻成的M11井,水平位移高达1,0114米。 垂深水平位移比最高的是Statoil 公司钻成的的33/9—C2达到了1:3.14; 丛式井口数最多,海上平台:96口;人工岛:170口; 我国定向井钻井技术发展情况 我国定向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0—60年代开始起步,首先在玉门和四川油田钻成定向井及水平井:玉门油田的C2—15井和磨三井,其中磨三井总井深1685米,垂直井深表遗憾350米,水平位移444.2米,最大井斜92°,水平段长160米;70年代扩大实验,推广定向井钻井技术;80年代通过进行集团化联合技术攻关,使得我国从定向井软件到定向井硬件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我国目前最深的水平井是胜利定向井公司完成的JF128井,井深达到7000米,垂深位移比最大的大位移井是胜利定向井公司完成的郭斜井,水平位移最大的大位移井是大港定向井公司完成的井,水平位移达到2666米,最大的丛式井组是胜利石油管理局的河50丛式井组,该丛式井组长384米,宽115米,该丛式井平台共有钻定向井42口。 2.定向井的分类 按定向井的用途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普通定向井 多目标定向井 定向井丛式定向井 救援定向井 水平井 多分枝井(多底井)

丛式井技术要点及措施分析

第四部分丛式井技术要点及措施 4.1 总体原则 4.1.1 采用交叉钻表层,减少水泥窜槽;最浅造斜点的外排井出套管鞋,待MWD无磁干扰就提前造斜,有利于防碰及防磁干扰。 4.1.2造斜点的选择: 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数据计算出位移和方位,按照定向井原则,井网布置避免交叉,位移大的安排在边缘槽口,造斜点的选择原则是在地层均一、可钻性好的地层,但密集型丛式井为降低稳斜段的井斜角,造斜点尽量浅,相邻井的造斜点相互错开50米,平台从外到里造斜点依次加深,边缘造斜点最浅的井为220米至平台中心最深的KOP为420米,避免来自横向的磁干扰及井眼碰撞。 4.1.3 QHD32-6地区已完成了十几口的探井,油层位置已经清楚,对于如此小的井距密集型平台,钻井顺序必须按照定向井施工原则,即采用先浅后深(造斜点)、先外(边缘大位移、大斜度)后里,否则会后患无穷。如果采用定向井钻井原则,还避免不了,就要用陀螺定向. 要避免磁干扰、碰撞,除按以上原则外,必须保证一次造斜的成功,否则就会打乱整个钻井顺序,给下步作业带来困难。 4.2 大平台小井距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井眼防碰 随着快速定向钻井大规模的展开,其浅层造斜技术、井眼控制技术和解决大斜度井滑动摩阻技术都有成熟的经验。但由于单平台井

口密度的逐渐增加,井眼相碰矛盾日趋尖锐,表层碰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锦州地区和绥中地区都有过惨痛教训的例子,小井眼的防碰必须按照定向井防碰预案实施,并且从上到下必须重视,相互让路,加强合作,避免该类事故的产生。以下是影响井眼发生碰撞的主要因素:: 4.2.1. 单平台井数的增加、井距的减小:97年前渤海单平台井数为4~16口,井距2~3米。由于井眼密度小,其防碰问题不突出。随着上千万吨的开始,为降低建平台的投入、增加平台的利用率,于97年底开始大平台小井距的作业,QHD32-6油田的井距缩小到1.5x1.7米,其井眼交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井眼防碰问题迫在眉睫。 4.2.2. 直井段偏斜:现有的钻井技术不可能将所有的直井段吊直为零,其原因是地层的不均一、邻井水泥环的影响等因素,使井眼产生偏斜。 4.2.3.钻井顺序不符合井眼防碰原则:定向钻井原则是“先外后里,先浅后深”---即先钻造斜点浅的定向井、依次钻造斜点深的井、最后钻直井;也就是说先钻位移大的边缘井、依次向平台中心钻。如果违背上原则,易产生碰撞。 4.2.4.直井段没有数据的丛式钻井:数据反映井眼的走向,没有数据就谈不上井眼防碰,有碰撞潜在的危险。 4.2.5小井距仪器的精度误差:我们知道所有的测量工具都有系统误差,随着井深的增加,其误差椭圆越来越大。 4.2.6.邻井套管对MWD磁干扰,产生测量偏差。

浅谈对大位移钻井技术的认识

浅谈对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认识 张瑞平 摘要:近几年随着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技术的日趋成熟,大位移钻井技术在国内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利用大位移井技术勘探开发近海油田,断块油气田、边际油田、稠油油藏及沙漠等复杂地面条件油田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先进技术。本文简单分析了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大位移井、水平井、旋转导向钻井 1、大位移井概况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大位移井(Extended Reach Drilling)是在水平井钻井技术和深井钻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钻井方式,它集中了水平井和深井的所有技术难点。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钻井技术。 图1 大位移井示图 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采用的大位移井基本定义为,水平位移与井的垂深之比等于或大于2的定向井。航行角大于60°的井,称为大位移井(注:航行角是指钻大位移井稳斜段的井斜角)。国内定义为:垂直井深2000m以上,水平位移与垂直井深之比为2以上的井称为大位移井。 2、大位移井的优势 大位移井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这项技术来勘探开发海上、槟海、岛屿和地面条件恶劣地区的油气田,减

少建造平台人工岛和减少钻油气井数。老油气田可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钻大位移井,加速油田探边和开发,缩短产油周期,扩大泄油半径,提高单井产量和延长井的寿命;增加整个油田的产量和最终采收率,大大节约投资。因此,虽然这项技术还正在发展和完善之中,但已在世界各地取得了重大成效。 由此可见,大位移井有以下优势:(1)用大位移井开发海上油气田,可大量节省费用。(2)靠近海岸的近海油田,可钻大位移井进行勘探、开发。(3)不同类型油气田钻大位移井可提高经济效益:小断块的油气田,或几个不相连的小断块油气田,可钻1口或2口大位移井开发;若几个油气田或油气层不在同一深度,方位也不一样,可钻多目标三维大位移井开发,节省投资,也便于管理。(4)使用大位移井可以代替复杂的海底井口开发油田,既可节省海底设备,又可节省大量投资。(5)利用大位移井可以在环保要求高的地区钻井,以满足环保要求。 图2 用大位移井实现海油陆采(探) 目前,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均已钻过超过3000m水平位移的大位移井,具有一定的钻大位移井经验。对加快对边际油田的开发,以及提高油田的整体经济

7大位移延伸井钻井技术

第七章大位移延伸井钻井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钻井工艺技术及钻井装备、工具、软件等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大位移定向井,它的出现,为海洋平台钻井及在陆上开发滩海油气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与其他井型相比,这项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起到了投资少、见效快和其它钻井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一节国内外大位移井发展及技术现状 所谓大位移井世界上并无确切的定义,最初认为水平位移超过3000米或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大于1的井即为大位移井,随着钻井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目前比较通用的概念是位移于垂深之比大于或等于2的井称为大位移井。井斜大于或等于86度的大位移井称为大位移水平井。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方位发生变化的大位移井,称为三维大位移井。 大位移井始于2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80年代大位移井才得到快速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大位移井已经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美国、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几个国家先后钻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大位移井,位移与垂深之比大多都大于2,有的大于5,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Unocal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压近海Dos Cuadras油田C平台上成功地钻了9口非常浅的水平位移很长的油井。其中C-29井和C-30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C-29井高峰日产量113吨/天,储层内长度942米,总垂深层93米,水平位移1156米,位移、垂深比3.95C-30井储层内长度1348米,垂深与位移之比达到了5.05。 英国BP石油公司和斯伦贝谢公司在北海Wytch Farm油田成功地钻了数口大位移水平井,开创了利用大位移井技术开发整装油田的范例。其中1992年完成的F19井水平位移5001米,总井深5757米,水平位移、垂深比创当时欧洲纪录。 BP石油公司于1998年1月在英国南部的Wytch Farm油田完成的M11井是目前世界上水平位移最大的大位移井,其水平位移达10100米,日产量高达20,000b/d 1997年6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美国菲理普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东部完成了一口当时世界上水平位移最长的水平井西江24-3-A14井,完钻井深9238米,垂深2985米水平位移8062.7米。大港油田利用国内技术于1991年独立完成了国内第一口大位移定向井张17-1井,测量井深3919.82米,垂深3000米,水平位移2279.83米。1996年完成的QK18-1井,该井井深4408米,位移2666米,是目前国内独立完成的水平未移最大的井。 胜利油田共钻过六口大位移井,其中1997年完成的郭斜11井,测量井深2342米,垂深1400.6米,水平位移达到1626.22米,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达到1.161,创我国目前水平位移垂深比最高纪录。 第二节大位移井的井身轨迹设计 大位移井井身轨迹剖面主要采用悬链线或准悬链线剖面。悬链线剖面是由Edward

复杂井固井新技术与发展

复杂井固井新技术与发展 一、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固井专业概况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从1980年开始致力于固井技术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固井材料研究的单位。 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积累,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固井专业已成为国内以固井外加剂为主导,集科研、开发、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力量雄厚的研发机构。现拥有高、中级科研人员35人,实验室面积2000m2,符合API规范的实验检测仪器设备160台套,并建成了年产万吨的外加剂生产线。拥有国家技术监督局认证和API 认定的集团公司油井水泥及外加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院已先后完成国家和集团公司级固井科研项目77项,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5项,联合国技术信息系统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1项并入选世界优秀专利。在世界石油大会及SPE和美国Oil&Gas上宣读和发表论文5篇,先后有2名科技人员成为美国石油协会勘探开发标准化委员会油井水泥分会投票委员。 在固井技术方面已形成十大系列、五十多个品种完备的油井水泥外加剂产品,为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吐哈油田及海洋石油、石化系统等二十多个油田固各种复杂疑难井3560井次。为集团公司海外(伊朗、厄瓜多尔、乌兹别克、苏丹、哈萨克斯坦等)勘探开发项目提供了8个品种、813吨固井外加剂和技术服务。 目前,国内固井水泥浆外加剂的年使用量约为1.8亿元,工程技术研究院约占12—15%,而在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超过70%,尤其在复杂疑难井固井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综合服务优势,在欠平衡井固井技术、低压易漏井固井技术、深井超深井固井技术、长封固段井固井技术、高压气井固井技术、岩盐层固井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七大特色固井技术。 二、工程院特色固井技术 1、欠平衡钻井配套的高强低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 二十一世纪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面临着复杂储层物性和复杂地质条件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低压、低渗、低产能油气资源的开发;面临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激烈的世界石油市场的竞争。欠平衡钻井的兴起,为低压、易漏复杂地层的开发,有效提高钻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同时,欠平衡钻井也对固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欠平衡钻井配套固井技术的实质就是要解决欠平衡钻井后的近平衡固井问题,这就意味着要特别关注选择合理的固井压差,适宜的固井水泥浆密度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以防止固井漏失和对储层的污染,保证固井质量,为后续的油层改造、增产措施及采油作业提供良好的井筒条件。国内外固井实践证明,选用合适的低密度水泥浆,既可以有效地分隔低压油、气、水层,同时也是封堵低压漏失层较为成功的方法。 对水泥浆体系来说,低密度、高强度、低失水、好的流变性是其关键,但一般低密度水泥浆水灰比、外掺料较大,一般作为充填水泥用于非目的层封固,水泥浆密度的降低和水泥浆性能之间存在矛盾,突出表现在: ①水泥浆体系稳定性差,体系分层离析; ②水泥浆失水量难以控制; ③水泥浆流变性差,泵送困难; ④水泥石强度发展慢,强度低; ⑤水泥浆石渗透性高,易引起腐蚀性介质的腐蚀。 随着对微观力学和微观材料的认识逐渐深化,工程技术研究院利用紧密堆积理论对低密度固井水泥浆优化设计,在国内率先研制开发成功了以PZW系列增强材料为主体的新一代低密

大位移井

大位移井: 大位移井的定义是测量深度与垂深之比(也有用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大于或者等于2,大位移井综合体现了当今最先进的钻井技术,它对于利用现有平台开发老油田的剩余油、开发滩海和极浅海油田实现海油陆等采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该项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目前国外已经钻成数百口大位移井。最大水平位移已经超过10000m。 大位移井分为浅层大位移井和深层大位移井,浅层大位移井是指垂深只有100~500m,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较大的井,使用斜井钻机和修井机即可施工。美国和加拿大这种井较多。其中美国的B21井垂深只有206m,井深1353m,钻穿油层段1084m,水平位移970m,水平位移与垂深只比是5.66。 深层大位移井早期是指水平位移超过3000m,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大于1;后来定义为水平位移超过3000m,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大于2的井。1982~1990年水平位移由4473m增大到7290m,1990~1999年水平位移增大到10728m。它是由英国BPAmoco公司在英国Wytch Farm油田钻成的M-16Z井,水平位移10728m,井深11278m,钻井及固井时间共123天。1998年创记录的M11井打了两个井眼:M-11Z,井深9688m,然后侧钻打了M-11Y,井深10658m,水平位移10114m,其中水平段的长度达4900m。 一、大位移井的概念(Extended Reach Well ) (1)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义:井的水平位移与垂深之比等于2 或大于2的井称为大位移井。 (2)另外的定义:水平位移等于3000米或大于3000米的井。 二、大位移井的特点及用途 1、大位移井的主要特点 ?一是水平位移大,能较大范围地控制含油面积,开发相同面积的油田可以大量减少陆地及海上钻井的平台数量; 二是钻穿油层的井段长,可以使油藏的泄油面积增大,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 2、大位移井的用途 (1)用大位移井开发海上油气田从钻井平台上钻大位移井,可减少布 井数量,减少井投资。 (B)用大位移井开发近海油气田 以前开发近海油气田要求建人工岛或固定式钻井平台,现在凡距海岸10公里左右油气田均可从陆地钻大位移井进行开发。 (C)开发不同类型的油气田 几个互不连通的小断块油气田; 几个油气田不在同一深度,方位也不一样,可采用多目标三维大位移井开发。 (D)保护环境 可在环境保护要求低的地区用大位移井开发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地区的油气田。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所谓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是一种高精尖的钻井工艺,是当今定向井、水平井技术的综合系统工程,可广泛地应用于滩海油田、海上油田和地面条件极其复杂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尤其位于我国南海西江和渤海湾的近海地区的浅海区域有许多油田,可以利用大位移井钻井技术进行海油陆采,可节约大量的修建海堤或人工造岛等投资费用。 我国引进应用和研究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是从1997年开始的。应用大位移井,不仅使西江24-1边际油田得以成功开发,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国外先进的大位移井技术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专家针对大位移井的六大技术难点,对大位移井钻井的优化设计理论、国产化配套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等进行研究摸索,形成了正确的理论研究方法。在先导性实验井埕北21-平1井的施工中,首次在我国使用变曲率悬链线井身轨迹剖面设计方法,首次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调式AGS稳定器和FEWD无线随钻测量仪等组成带地质导向的先进钻井技术,并配合使用新型黑色正电胶硅聚钻井液,有效地解决了摩阻、扭矩等技术难题,这口井创出目前国内陆上大位移延伸井水平位移最长全国新纪录,并在大位移井优化设计、井眼轨迹控制、井下工具应用和研制以及钻井液、完井液等方面,取得了7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钻3000m以上大位移井的配套技术,开展了水平位移4000m以上大位移井的钻井工程设计及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模拟实验,具备了5000m以内大位移的施工能力。 与此同时,在塔里木酸盐岩地层中,打出一口超深水平井———解放128井,填补了国内钻井施工运用6in钻头水平段和采用世界先进的换压钻进技术边喷、边钻两项钻井技术空白,创出了水平井施工垂深最深的亚洲记录;并在渤海湾附近的桩西古潜山地层中,钻出一口水平位移超2000m的高难度海油陆探大位移延伸定向井---桩斜314井,均见到良好油气显示。

大位移井钻井液关键技术问题

大位移井钻井液关键技术问题 摘要:文章以大位移井钻井液关键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关键技术问 题如钻具磨阻与扭矩控制技术问题、井壁稳定技术问题、井眼净化技术问题进行 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位移井;钻井液;关键技术 1 降阻与降扭矩技术 1.1 科学选定钻井液体系 在大位移井作业中较为常用的钻井液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合成基钻井液、油 基钻井液与水基钻井液,在具体的钻井作业中,需要紧紧围绕设计情况选定最为 适宜的钻井液类型。为有效降低摩阻与扭矩,大位移井通常要运用具有良好润滑 能力的钻井液,如油基钻井液与合成基钻井液。近几年通过调查发现,世界范围 内约有七成左右的大位移井都采用油基/合成基钻井液。然而,传统意义上的钻井液主要将原油作为基础油,无法满足环保需求,而且造价很高。目前,很多专业 公司都开发出低毒性油基钻井液,改用基础油为白油,同时形成稳定的钻井液体系,如Vert-oil体系等。 1.2 钻井液性能调整 对于大位移井的钻井液而言,其流动摩擦主要和黏度、流速、管壁平滑度等 因素有关。在加入适宜的润滑材料以后,可借助钻井液管道管壁进行吸附,因此 提升管壁平滑度,达到降低摩阻的作用,同时也可采取性能调整策略类减少摩阻。对钻井液的黏土实际含量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运用固控装置,减少劣质固相的含量,缩减泥饼厚度,减小钻具和泥饼之间的接触面积;合理应用调节剂,对钻井 液粘滞性与流变性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提升润滑能力的目的。 1.3 润滑防卡技术 大斜度大位移井由于井斜大、水平位移长,在钻井及其它作业中,钻具、测 井仪器等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大,使得摩阻和扭矩增大,因此钻井液必须具有良好 的润滑性能,防止托压现象和粘附卡钻事故的发生,确保钻井和完井作业的顺利 进行。 2 大位移井钻井液关键技术问题 2.1 钻具磨阻与扭矩控制技术问题 对于大位移井来说,由于其具有井斜大,裸眼段长等特点,因此在具体进行 钻井过程中,会出现钻井管柱在井眼中出现偏心问题,在较长的裸眼井段中,钻 具与井壁解接触面积会更大,从而导致正常作业的钻井管柱会承受更大的摩擦阻 力与扭矩,进而对大位移井延伸造成了严重的限制问题,同时对井壁稳定性也造 成了不利影响。基于此,通过进一步改良钻井液体系,提升钻井液的润滑性,可 以有效减少钻具磨阻与扭矩,提高大位移井的延伸性能。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钻 井液体系。当前大位移钻井在作业过程中常用到三种钻井液体系,第一种是油基 钻井液体系,其以油作为连续相的油包水乳化钻井液,具有抗污染能力强,更加 有利于井壁的稳定、对油气层损害程度更小等优点,但这一类钻井液体系使用成 本较高,并且不利于环境保护;第二种是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其在保留油基钻井 液优点的基础之上开发而来,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第二代合成基钻井液,其由 线性α烯烃、线性烷基苯、内烯烃、线性石蜡构成,相对于油基钻井液体系更为 环保。最后一种是水基钻井液体系,目前常见的水基钻井液体系有PEC钻井液、PEM钻井液、小阳离子钻井液等,其中PEM钻井液在我国海域应用较为广泛,

石油钻井行业南海东部大位移井介绍.docx

南海东部大位移钻井技术调研报告 编写人: XXX 审核人: XXX

目 一、南海部大位移井介?????????????????????1 二、先井工具介????????????????????????6 三、南海部大位移完井介?????????????????????10

一、南海东部大位移钻井介绍 ( 一)西江24-3油田大位移钻井技术 在南海东部,主要是飞利浦斯公司,应用大位移井来开发西江24-3 油田,已经钻完的井有A 14 井、A 17 井、A 18 井、A 20 井。其中A 14 井是第一口钻成的大位移井,是当时世界上水平位移最大的定向井,日产原油1000t以上。因此,陆续布置了后来的几口大位移井。2002 年正钻 A22 大位移井。 1、在钻A 14 井之前,设备及工具做了如下改进工作和准备工作 (1)井架额定载荷提高到6672kN,天车载荷提高到6005kN。 (2)钻杆排放量改造为φ139.7mm钻杆× 7010m。 (3)顶部驱动在 100r/min 转速下,扭矩从46 kN· m提高到 69kN·m。 (4)钻机绞车 滚筒大绳轮槽由34.925mm改为 38.1mm。 在 TPC可控硅系统加装STRS MKⅡ型的 Bentel 软扭矩旋转系统。 (5)整体式游动滑车大钩承载由500t 改为 650t 。 (6)钻井泵 由原来的 2 台 1600hp×34.5MPa改为 3 台 1600hp× 52MPa。 高压管线系统更换成52MPa。 (7)固控系统 普通线性运动振动筛 2 台( 80 目)。 高速线性运动振动筛 3 台( 180× 200 目)。 离心机 2 台。 除砂器、除泥器各 1 台。 (8)动力系统 将1600kW的钻井用发电机改造成可与平台主发电机并网使用。 (9)高强度钻杆 φ139.7mm高强度 S135钻杆。 2、A 14 井的实际井眼主要参数: 造斜段: 401m~ 1731m,最大造斜率 2.99 °/30m; 稳斜段: 1731m~7910m,最大井斜角 85.9 °; 降斜段: 7910m~9238m,末端井斜角 54.11 °; 井底:垂深 2985m,斜深 9238m,水平位移 8062.7m; 靶心距: 90m。 3、A 14 井的实际井身结构: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