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酵母菌分离筛选方法要点

酵母菌分离筛选方法要点

酵母菌分离筛选方法要点
酵母菌分离筛选方法要点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一般生长在含糖较高,偏酸的环境中,在通气条

件下,液体培养比霉菌快。菌落与细菌相似,较大而厚,多数不透明,

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边缘整齐,呈红色或粉红色,

圆形椭圆卵形,液体培养基生长会生成沉淀或菌膜。

含高糖浓度(45%),分离蜂蜜酵母,球拟酵母属等嗜高渗透压的酵母。

1.培养基:

1.1葡萄糖50g/L 尿素1g/L (NH4)2SO41g/L KH2PO4

2.5g/L

Na2HPO40.5g/L MgSO41g/L FeSO4 0.1g/L 酵母膏 0.5g/L 孟加

拉红 0.03g/L PH4.5-5.0 (富集用)

★1.2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200g/L 葡萄糖(霉菌用

蔗糖)20g/L 乳酸5ml马铃薯去皮切片200g,加水煮沸30min,纱

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PH自然。(去掉乳酸可用于酵母菌和霉菌培

养用)(富集用)

★1.3麦芽汁培养基:1:4水60-65℃水浴3-4小时,4-6层纱布过

滤,可加一个蛋清加水20mL调均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煮沸过滤,

10-15波林,氯霉素0.1g/L PH6.0-6.4 121℃ 20min

(分离保存用)灭菌后加入300u/ml硫酸链霉素(集菌用)

★1.4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蛋白胨5.0g/L 葡萄糖10g/L

KH2PO41.0g/L MgSO40.5g/L 孟加拉红0.033g/L 氯霉素0.1g/L 琼

脂15g/L PH自然

(分离纯化用)

★1.5 豆芽汁培养基:黄豆芽100g/L 葡萄糖50g/L PH自然。100g 黄豆芽,加水煮沸30min,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

1.6察氏培养基:主要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

蔗糖30g/L 硝酸钠3g/L 磷酸氢二钾1g/L 氯化钾0.5g/L 硫酸镁0.5g/L 硫酸亚铁0.01g/L 琼脂15-20g/L 121℃ 20min PH自然一般分离黄酒酵母酒精酵母使用曲汁培养基,啤酒酵母用酒花麦汁培养基,葡萄酒酵母用葡萄汁培养基。

2.集菌:研究酵母菌生态和某种基物或样品中的酵母菌区系,一般不进行集菌,以免改变其中不同种类数量间的对比,将样品制成菌悬液按常规法分离。若从样品中分离特定种类时先集菌。集菌发酵力强菌株,加酸性含糖的培养基,酸性豆汁,必要时注入高浓度的酒精(13-17%),霉菌在液体中形成菌丝体,酵母不形成菌丝,25-28℃2-3d,遇到菌丝体用接种环挑去烧掉,去掉上清液,取沉淀酵母一至两环移植另一液体培养基中,集菌连续两至三次才能完成,要配合镜检。

实例:将待分离的样品10g(ml)放入90ml无菌水或生理盐水/150ml 三角瓶(玻璃珠),摇床振荡20-3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酸性培养液(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酸性麦芽汁或酸性豆芽汁)25-28℃2-3d,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体跳出烧掉,集菌连续两至三次,培养液变成混浊,产生菌膜和沉淀物。镜检:美兰染液染色,活菌可还原美兰染液,菌体无色。

3.筛选:

分离:取集菌液适当稀释,吸取0.1-0.2ml梯度菌液(至少两个两个平衡),涂布于马铃薯-葡萄糖麦芽汁或虎红培养基平板,也可采用混菌法或蘸取集菌菌液直接划线,(平放12h后倒置培养),25℃培养48h,低温酵母菌15℃高温酵母菌 35℃ 40℃ 45℃,形成清晰菌落。在培养皿底划分小方格,待菌落生长良好后,用放大镜或低倍镜,观察每格内每个菌落编号并描述,颜色表面边缘切面等,再制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各菌株的个体形态,做好记录。选择不同菌落分别接于麦芽汁斜面,25℃培养48小时备用。

纯化:培养基与分离培养基相同,否则,不同培养基菌落会改变形态,决不能认为菌落外观相同菌属于同一种。菌落外观相近的菌落,只能挑取一至数个菌落为代表进行纯化。常用方法为平板划线分离法:挑取单菌落于平板划线纯化菌株,25-28℃ 2-3d,选择菌生长快菌落大典型继续纯化,每个分离物至少经两次划线,结合镜检保持菌株的纯度,对于保存菌株也应定期检查纯度。纯化的菌株转接于麦芽汁斜面25-28℃ 2d 待鉴定或用灭菌液体石蜡封面于4℃冰箱保存。

筛选:性能测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性能测定方法。

产气性能比较:采用杜氏管发酵法,将斜面菌种两环接种于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基中(可以分两次加培养基),28℃振荡培养48h,产气时间和产气量。

产酒精能力测定:采用蒸馏法测酒精含量。

产香能力测定:通过嗅觉鉴定。

附:不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酿酒酵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与细菌相似,比细菌大而厚,不透明,表面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形成假菌丝。单细胞,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在麦芽汁中,沉淀表面形成环状膜。不能利用硝酸盐。

产朊假丝酵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为乳白色,平滑,有光泽或无光泽,边缘整齐呈菌丝状。细胞呈圆形椭圆形和圆柱形等。能利用硝酸盐为氮源。

实例1:大曲中酵母菌的分离及鉴定

1.富集培养:取5g样品,在试管中加入10ml麦芽汁培养基,同时加入一滴乳酸摇匀,25-28℃24h,后取1ml菌液转入另10ml麦芽汁培养基试管中培养25-28℃ 24h,稍长(过长则霉菌长出)。培养液变浊产膜或沉淀。观察:用无菌操作法取少许菌液置于载玻片中央的0.l%美蓝染色液中,混匀后加盖玻片制成水浸片,先用低倍镜后换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情况。活酵母菌可使美蓝还原,从而使菌体不着色,用此方法可判断酵母菌的死活。

要求:较高的糖50g/l,抑菌剂孟加拉红0.03 g/L(许多细菌放线菌和快速生长的霉菌),PH 4.5。或用乳酸(5ml)-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培养基富集。

2.酵母菌分离:平板划线涂布或混菌均可。取集菌菌液,梯度稀释,取10-5 10-6 10-7,0.1ml菌液涂布虎红培养基上,25-28℃ 48h(若

不纯可挑取单菌落连续多次划线)。

3.酵母菌选择:对典型单菌落,经美兰染色,制片镜检,进行描述性记录,然后选择不同菌落转接于麦芽汁斜面,25-28℃ 48h备用。

4.酵母菌纯化:挑取10-7 培养基不同的单菌落,在PDA培养基接种25-28℃ 2-3d后,取形态不同的单菌落传接二次,观察菌落形态确定为单菌落后,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和MA培养基中,25-28℃ 3d,根据在不同培养基中菌落形态进行初步分类。将所得菌株于斜面培养保存在4℃冰箱中。

实例2:高温堆积糟醅中酵母菌的选育

1.集菌:同上 45℃ 2-3d,依此法转接2-3次,再行分离。

2.分离:梯度菌液分别涂布于麦芽汁麸皮汁豆芽汁平板于45℃

2-3d,将平皿上生长的菌落划线纯化,菌株移入斜面,备用。

3.有效菌株的确认:分离的数十株酵母经镜检有酵母属的各种酵母,假丝酵母,红酵母,白地霉等。用高粱粉糖化液,饴糖稀释液,麸皮等进行发酵,测定次生代谢产物,依次判出Y1 Y2 Y3 Y4等与酱香酒产量质量有关。

4.菌种的分类鉴定:

4.1形态特征:(麦芽汁琼脂)

编号形态特征

Y1 菌落由白色到奶油色,无光泽,软而平滑或部分有皱纹。边缘呈波纹,凸起,色黄,中心凹,奶油色,室温放一月后,培养物由奶油色变浅褐色。细胞呈圆卵圆椭圆,大小不等。单个,成双,偶尔成短链,多边芽殖。(意大利酵母)Y2菌落呈浅奶油色,菌落平滑或部分有皱纹,无光泽,边缘呈黄色,大波纹状。细胞圆形卵形椭圆形,大小不等,多边芽殖。 (地生酵母) Y3 28℃ 3d后,细胞圆形椭圆形,单个或成双,两端芽殖,培养物奶油状,奶油色到浅褐色,平滑,稍平坦,光亮,边缘偶尔波纹,无真菌丝。(酿酒酵母)

Y4 菌落白色至奶油色,无光泽,软而平滑或部分有皱纹。培养时间偏长菌落渐硬,并呈菌丝状,不易挑起。在麦芽汁平皿上,菌落白色,凸起,有皱纹,边缘波纹状。细胞较小,卵圆椭圆形,有大量真菌丝。(间型假丝酵母)

4.2生理生化特征

4.2.1发酵糖类:

酵母菌发酵液成分分析

Y1 Y2 Y3 Y4

香气稍酱香,酯香稍酱香,酯香酯香醇甜香

酒精(%) 3.9 3.9 4.3 5.1

代谢产物乙丙丁乳异戊酸同Y1 除硫甲基丙醇乙丙丁乳酸乙醛乙酯乳酯丙醇其他成分均有乙醛丙醇异丁醇

异丁醇异戊醇戊醇异戊醇

硫甲基丙醇

各种酵母发酵糖类结果

Y1 Y2 Y3 Y4

葡萄糖 + + + +

D-半乳糖 + - + -

麦芽糖 + - + +

蔗糖 + - + +

乳糖 - - - +

棉子糖 - - + +

蜜二糖----

纤维二糖----

海藻糖--+-

松三糖----

菊糖-+-+

可溶性淀粉-+-+

a-甲基-葡萄糖苷----

同化碳源

葡萄糖 + + + +

D-半乳糖 + - + -

麦芽糖 + - + +

蔗糖 + - + +

乳糖 + - - +

棉子糖 - - + +

蜜二糖----

山梨糖----

纤维二糖----

海藻糖--+-

松三糖--+ -

菊糖-- --

可溶性淀粉-+-+

a-甲基-葡萄糖苷---+

卫茅醇+ ---

甘露醇-+-+

D-木糖-- --

琥玻酸+--+

柠檬酸++-+

各酵母菌其他生化生理特征

Y1 Y2 Y3 Y4

同化氮源(硝酸钾)----

同化乙醇++-+

液化明胶---+

产酸试验--++

产醋试验++++

结果:

Y1意大利酵母,Y2地生酵母,Y3酿酒酵母,Y4间型假丝酵母

分离耐酸耐高温酵母菌选择压排底醅或双轮底糟为试样,集菌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底醅浸出液。

酵母实验操作方案

酵母实验操作方案 一.质粒酶切及线性化 1)用维特洁日常型小量DNA纯化试剂盒抽提9KSF2,可得到较纯的质粒10μg/3ml菌液,终体积80ul。 2)线性化质粒 使用80μl酶切体系 9KSF2质粒70μl 内切酶(SacI,SalI,BglⅡ)2μl 10 x buffer 8μl 3)酶切3-16小时,一般3小时即可; 二.乙醇回收酶切质粒 1)2倍体积无水乙醇和0.1倍体积的3M NaAC(PH 5.2),混匀,沉淀DNA; 2)-20℃数个小时(>2小时),13,200rpm离心10~20分钟,吸弃上清; 3)300ul 70%乙醇洗一次,13,200rpm离心10分钟,吸弃上清(注意离心管位置,从含有DNA的离心管另一侧吸取); 4)37℃烘干水分和残留乙醇; 5)用20μl ddH2O重溶; 6)1ul样品电泳检测DNA量,计算DNA总量; 三.电转化 1.准备感受态细胞 1)5ml YPD 接种GS115单菌落,250rpm,30℃,摇菌24 hours; 2)100ml YPD,接种百分之一,同时留1ml空白YPD,30℃,250rpm,7~8 hours,直到OD600=1.3~1.5; 3)菌液转入500ml离心管,JA14,1500g,4℃离心5 min,弃上清; 4)100ml冰水重悬,同上离心,弃上清; 5)80~90ml冰水重悬【50ml】,同上离心,弃上清; 6)20ml冰1M sorbitol 重悬【5ml】,然后转移到50ml 离心管中,同上离心,弃上清;7)约150μl 1M sorbitol重悬【250ul】,4℃备用,剩下的感受态细胞可以保存在-70℃冰箱大约3周。 2.转化 1)100μl GS115感受态细胞加入+20μl 线性化质粒,用枪打匀; 2)冰浴5min,加入0.2cm转化杯中,轻轻将液体震到杯底,立即冰浴; 3) 电转化,参数设定:电压1500V 电容25μF 电阻200欧姆,放电时间4~5ms 4)立即加650μl 冰1M sorbitol 入转化杯,打匀; 5) 迅速涂板,250μl/块MD板,共3块; 6) 涂好的板放在30℃培养箱中培养4~5天,至菌落直径1mm即可。 注:

生物化学实验五 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实验五酵母核糖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 一、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RNA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在碱提取液中加入酸性乙醇溶液可以使解聚的核糖核酸沉淀,由此即得到RNA的粗制品。 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加硫酸煮沸可使其水解,从水解液中可以测出上述组分的存在。 三、器材与试剂 1〉材料 酵母粉。 2〉器材 乳钵、150ml锥形瓶、水浴锅、量筒、吸管、洗耳球、漏斗、滴管、试管、试管架、烧杯、离心机、滤纸、试管夹。 3〉试剂 (1) 0.04mol/L氢氧化钠溶液。 (2)酸性乙醇溶液:将0.3ml浓盐酸加入30ml的乙醇中。 (3)95%乙醇。 (4)乙醚。 (5)

1.5mol/L硫酸溶液。 (6)浓氨水。 (7) 0.1mol/L硝酸银溶液。 (8)三氧化铁-浓盐酸溶液: 将2ml 10%三氧化铁溶液(用FeCl 3·6H 2O配制)加入到400ml浓盐酸中。 (9)苔黑酚乙醇溶液: 溶解6g苔黑酚于100ml 95%乙醇中。 (10)定磷试剂。 a.17%硫酸溶液: 将17ml浓硫酸(比重 1.84)缓缓加入到83ml水中。 b. 2.5%钼酸铵溶液:将2.5g钼酸铵溶于100ml水中。 c.10%抗坏血酸: 将10g抗坏血酸溶于100ml水中,储于棕色瓶保存。溶液呈淡黄色时可用,如呈深黄色或棕色则失效。 临用时将上述3种溶液与水按比例混合:17%硫酸溶液︰ 2.5%钼酸铵溶液︰10%抗坏血酸︰水=1︰1︰1︰2(体积分数)。

四、实验步骤 1〉RNA提取 将10g酵母悬浮于90ml 0.04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在乳钵中研磨均匀。将悬浮液转移至150ml 锥形瓶中。在沸水浴上加热30min后,冷却。(3000r/min)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缓缓倾入30ml酸性乙醇溶液中。注意要一边搅拌一边缓缓倾入。待核糖核酸沉淀完全后,(3000r/min)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用95%乙醇洗涤沉淀两次,每次10ml。乙醚洗涤沉淀一次后,再用乙醚将沉淀转移至漏斗中过滤。沉淀即为粗RNA,可在空气中干燥。作鉴定或测定含量用。 2〉鉴定 取200mg提取的RNA,加入 1.5mol/L硫酸溶液10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制成水解液并进行组分的鉴定。 (1)嘌呤碱: 取水解液1ml加入过量浓氨水,然后加入约1mL 0.1mol/L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嘌呤碱的银化合物沉淀。 (2)核糖: 取一支试管加入水解液1mL、三氯化铁浓盐酸溶液2ml和苔黑酚乙醇溶液 0.2ml。放沸水浴中10分钟。注意溶液是否变成绿色,说明核糖的存在。 (3)磷酸: 取一支试管,加入水解液1ml和定磷试剂1ml。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观察若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有磷酸存在。 五、结果处理

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过滤 [情境一]:现在有一份食盐(NaCl)和一份砂子,把它们混到了一起,想一想:要把它们分开,怎么办?分开后的砂子与原来的砂子相比较,有没有减少,我们怎么知道?用什 么方法证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知识贮备:①砂子不溶于水(H2O)。 ②食盐可溶于水。 ③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筛子的用途。 ④测定物质的质量大小可用托盘天平。 新知识补充:滤纸是一种可以让水顺利透过的纸,但泥砂却不能透过。 实验前的准备: 1.过滤器的准备:①选择一个漏斗和一张滤纸, ②想一想:怎么把滤纸放进漏斗? ③怎样安装一个右图所示的过滤装置? 2.托盘天平的使用:①调整好托盘天平,准备称量。 ②分别称取20 克砂子和20克食盐。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2只)、托盘天平、药匙。 实验步骤:①将称量好的砂子和食盐混合于烧杯中。 ②加入少量水使其中的食盐完全溶解。 ③过滤。 ④称量滤渣。 ⑤保留滤液(食盐水)以备下一个实验用。 思考:1、步骤②的水为什么只加少量而不是越多越好? 2、步骤④的称量合适不合适?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3、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可以分开什么样的混合物?举例说明。

2.蒸发 [情境二]:在[情境一]的实验中我们只实现了砂子与食盐水的分离,但食盐与水还是混合在一起。如果我们现在就想把食盐和水分开,从而实现把砂子与食盐分开后得到混 合前的砂子和食盐,怎么办? 知识贮备:①常温下,水(可用H2O表示)为液态,当温度升高到100℃(水的沸点)时就会转变为水蒸气而汽化。 ②食盐(化学名为氯化钠,用NaCl表示)在常温下为固体,熔点:801℃沸 点:1413℃ ③食盐溶解于水中时,只是由原来比较大的用肉眼可以看得见的颗粒分散成很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扩散到了水中。 新知识补充:1、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锅煮开水,实验室则可以用蒸发皿来代替“锅”。 2、注意观察酒精灯的火焰,有什么特点?想一下什么位置的温度会最高? 实验前的准备:安装一个右图所示的蒸发装置,想一下:如何安装会更合理? 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①把食盐水注入蒸发皿中。 ②点燃酒精灯,开始对食盐水加热,并不断搅拌。 ③加热到适当的时候就可以得到食盐固体。 ④称量所得到的食盐(NaCl)的质量。 思考: 1、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步骤③中的“适当的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步骤④中称出的食盐的质量与20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可以分开什么样的混合物?举例说明。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 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 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的分离筛选方法 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一般生长在含糖较高,偏酸的环境中,在通气条 件下,液体培养比霉菌快。菌落与细菌相似,较大而厚,多数不透明, 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边缘整齐,呈红色或粉红色, 圆形椭圆卵形,液体培养基生长会生成沉淀或菌膜。 含高糖浓度(45%),分离蜂蜜酵母,球拟酵母属等嗜高渗透压的酵母。 1.培养基: 葡萄糖 50g/L 尿素1g/L (NH4)2SO41g/L L L MgSO41g/L FeSO4 L 酵母膏 L 孟加拉红 L (富集用) ★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200g/L 葡萄糖(霉菌用蔗 糖)20g/L 乳酸5ml马铃薯去皮切片200g,加水煮沸30min,纱布 过滤,补足蒸馏水1L,PH自然。(去掉乳酸可用于酵母菌和霉菌培养 用)(富集用) ★麦芽汁培养基:1:4水60-65℃水浴3-4小时,4-6层纱布过 滤,可加一个蛋清加水20mL调均生泡沫,倒入糖化液中,煮沸过滤, 10-15波林,氯霉素L 121℃ 20min (分离保存 用) 灭菌后加入300u/ml硫酸链霉素(集菌用) ★虎红(孟加拉红)培养基:蛋白胨L 葡萄糖10g/L L L 孟加拉红L 氯霉素L 琼脂15g/L PH自然 (分离纯化用)

★豆芽汁培养基:黄豆芽100g/L 葡萄糖50g/L PH自然。100g黄豆芽,加水煮沸30min,纱布过滤,补足蒸馏水1L 察氏培养基:主要培养霉菌观察形态用 蔗糖30g/L 硝酸钠3g/L 磷酸氢二钾1g/L 氯化钾L 硫酸镁 L 硫酸亚铁L 琼脂15-20g/L 121℃ 20min PH自然 一般分离黄酒酵母酒精酵母使用曲汁培养基,啤酒酵母用酒花麦汁培养基,葡萄酒酵母用葡萄汁培养基。 2.集菌:研究酵母菌生态和某种基物或样品中的酵母菌区系,一般不进行集菌,以免改变其中不同种类数量间的对比,将样品制成菌悬液按常规法分离。若从样品中分离特定种类时先集菌。集菌发酵力强菌株,加酸性含糖的培养基,酸性豆汁,必要时注入高浓度的酒精(13-17%),霉菌在液体中形成菌丝体,酵母不形成菌丝,25-28℃2-3d,遇到菌丝体用接种环挑去烧掉,去掉上清液,取沉淀酵母一至两环移植另一液体培养基中,集菌连续两至三次才能完成,要配合镜检。 实例:将待分离的样品10g(ml)放入90ml无菌水或生理盐水/150ml 三角瓶(玻璃珠),摇床振荡20-30min,取上清液接种于酸性培养液(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酸性麦芽汁或酸性豆芽汁)25-28℃2-3d,培养过程中若出现菌丝体跳出烧掉,集菌连续两至三次,培养液变成混浊,产生菌膜和沉淀物。镜检:美兰染液染色,活菌可还原美兰染液,菌体无色。 3.筛选: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教案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教学目的: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复杂体系的 分离与分析;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有关计算。 8.1 概述 干扰组分指样品中原有杂质(溶解)或加入试剂引入的杂质,当杂质量少时可加掩蔽剂消除干扰,量大或无合适掩蔽剂时可采用分离的方法。 分离完全的含义:(1)干扰组分少到不干扰;(2)被测组分损失可忽略不计。 完全与否用回收率表示 100?分离后测得的量回收率=%原始含量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组分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含量(质量分数) 回收率 1%以上 >99.9% 0.01-1% >99% 0.01%以下 90-95% 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挥发和蒸馏、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等。 8.1.1沉淀分离法 1.常量组分的分离(自己看书:5分钟) (1) 利用生成氢氧化物 a. NaOH 法 b. NH3法(NH 4+存在) c. 有机碱法 六次(亚)甲基四胺 pH =5-6 d. ZnO 悬浮液法 pH =6 (2) 硫化物沉淀 (3) 有机沉淀剂 2.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 无机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a. 利用表面吸附进行共沉淀 CuS 可将0.02ug 的Hg 2+从1L 溶液中沉淀出 b. 利用生成混晶 (2) 有机共沉淀剂 灼烧时共沉淀剂易除去,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体积也大,分离效果好。 a. 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亚甲基蓝c. 利用“固体萃取剂”进行共沉淀。 8.1.2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挥发法:选择性高 As 的氢化物,Si 的氟化物,As 、Sb 、Sn 、Ge 的氯化物 蒸馏法:N -NH 4+-NH 3↑(酸吸收) 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8.2 液-液萃取分离法 8.2.1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萃取:把某组分从一个液相(水相)转移到互不相溶的另一个液相(有机相)的过程。 反萃取:有机相→水相

酵母的筛选 (1)

.葡萄果表酵母的分离: 葡萄的采集:葡萄成熟时,在葡萄果皮、果梗上都有大量的酵母菌存在,因此在采收葡萄时,将果梗与葡萄一起采收。由于酵母菌在稍微破裂的葡萄果实中大量存在,采收时可以选取有裂纹的葡萄,但是,将完整无损的葡萄与有裂纹的分开装袋。运回实验室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2. 菌种分离步骤:将腐败变质的葡萄及杂质从果实中挑选出来。随机选取并称量约10g成熟葡萄,放入盛有90ml 无菌水的三角瓶,分别按30ug/ml添加链霉素,然后振荡培养30min后静置,制成菌悬液,吸取50μl 放入YEPD固体培养基,三个重复,以无菌刮铲刮匀,25℃培养24~48h。观察菌落的大小及生长状况。然后将静置后的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10-3、10-4、10-5、10-6、10-7),再用移液枪分别从每一稀释度各取0.1ml稀释液,注入平板上,利用涂布棒将样品均匀的涂在培养基表面(注意不能使培养基表面破裂),将培养皿盖好,再把培养皿倒置,于适宜温度(一般为25℃或28℃)的恒温箱中培养,每个稀释度做三个重复。为了在筛选过程中排除细菌的干扰,在培养基中加30ug/ml 的链霉素或者100mg/L 的氯霉素。观察并记录菌落颜色与形态,然后在显微观察记录细胞大小、形态,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归类。 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分离: 将腐败变质的葡萄及杂质从果实中挑选出来。称量约100g 新鲜成熟度好的各品种葡萄,手工破碎,放入无菌的500ml 三角瓶,接着分别按30ug/ml添加链霉素,置于28℃培养,每隔24h 取发酵液1ml,加入9 ml无菌水中,然后进行梯度稀释至10-3、10-4、10-5、10-6、10-7,取样时期分别为:I,葡萄浆果破碎压榨后(添加SO2);II,发酵旺盛期,葡萄汁含糖量下降20%时;III,发酵后期,葡萄汁含糖量下降70%时;IV,发酵结束前,残糖10%以下时。取0.1ml 稀释后各菌液放入固体培养基,涂布均匀(注意不能使培养基表面破裂),将培养皿盖好,再把培养皿倒置,28℃条件下使其自然发酵24~48h,每个稀释度做三个重复。为了在筛选过程中排除细菌的干扰,在培养基中加30ug/ml 的链霉素或者100mg/L的氯霉素。观察培养基,直到菌种形成清晰易辩的菌落为止。观察每一个菌落,编号并作详细描述。如:菌落颜色、表面结构、边缘、颜色等,进行分析和初步的归类。 酿酒酵母筛选及其鉴定一筛选 1 酿酒酵母的无性繁殖方式筛选对液体培养基培养48h的酵母菌株,在16×40倍显微镜镜检,筛选出以多端出芽繁殖的菌株。 2 WL琼脂培养基筛选酿酒酵母WL琼脂培养基(%质量分数):酵母浸粉0.5,胰蛋白胨0.5,葡萄糖5,琼脂2,磷酸二氢钾0.055,氯化钾0.0425,氯化钙0.0125,氯化铁0.00025,硫酸镁0.0125,硫酸锰0.00025,溴甲酚绿0.0022,pH 6.5,121℃灭菌20 min;将分离出来的酵母菌株,接种液体培养基活化24h后接种到WL琼脂培养基,27℃培养5d后观察,筛选出菌落颜色为奶油色(浅黄色)至绿色,表面为球形突起,光滑,不透明,奶油状的菌株。 3 赖氨酸培养基筛选赖氨酸培养基成分(L-1):D-葡萄糖10g,L-组氨酸1mg,DL-蛋氨酸2mg,DL-色氨酸2mg,对-氨基苯甲酸200μg,生物素20μg,叶酸2μg,肌醇10mg,烟酸400μg,泛酸2mg,盐酸吡哆醇400μg,核黄素200μg,盐酸硫胺素400μg,硼酸500μg,结晶氯化铜40μg,碘化钾100μg,结晶氯化铁200μg,结晶硫酸锰400μg,结晶钼酸钠200μg,结晶硫酸锌400μg,磷酸二氢钾850mg,磷酸氢二钾150mg,结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办法

精心整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时,SL 培养基、MS 对乳酸菌无害。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 →挑选产生溶

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 2.溴甲酚绿指示剂法: 培养基:MRS培养基(含溴甲酚绿酒精溶液) 筛选过程:同上,不同之处是稀释涂布后长出菌落,挑取使溴甲酚绿变色的菌落。 二.菌种的分离筛选 1.培养基: ★1.1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麦芽汁(10BX)1L预先灭菌碳酸钙5-10g/LPH自然(分离用) ★★1.2吐温 ★1.3 酵母膏(分离用) 1.4 1.5 MgSO 4 1.6 ★★1.7 蛋白胨 葡萄糖、琼 脂18.0g 酸钙, 1.8BCP 乳糖5.0g蛋白胨5.0g酵母膏3.0g0.5℅溴甲酚紫10ml自来水1000ml pH6.5-7.0(分离用) 1.9BCG牛乳营养琼脂: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溴甲酚绿酒 精溶液0.07ml,0.075Mpa20min。另取琼脂2.0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 1.0g溶解后调pH6.5-6.8,0.1Mpa20min.趁热在无菌操作下两者混合均匀, 倒平板,37℃培养24h,检查是否有杂菌。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 摘要: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其数量仅次于细菌。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关键词:放线菌筛选微生物 1 放线菌的情况 放线菌(Actinobacillus)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G+C)mol%含量(>55%)的细菌。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放线菌只是

产几丁质酶酵母菌的筛选与鉴定

第35卷第8期东 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Vol.35No.8 2007年8月JOURNAL OF NORT HE AST F ORESTRY UN I V ERSI TY Aug.2007 产几丁质酶酵母菌的筛选与鉴定1) 惠丰立 冯金荣 杨柯金 文祯中 (南阳师范学院,南阳,473061) 摘 要 从番茄果实表面筛选到1株产几丁质酶酵母菌株CY-6,该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对番茄镰刀菌果腐 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Y- 6与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中的陆生伊萨酵母(I.terricola)种的特征基本一致;测定了该菌株的26S r DNA D1/ D2区域序列并根据26S r DNA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CY-6与陆生伊萨酵母形成一个类群, 序列同源性高达99.6%。因此,将菌株CY-6鉴定为陆生伊萨酵母。 关键词 菌株CY-6;几丁质酶;26S r DNA;系统发育 分类号 S476 Screen i n g and I den ti f i ca ti on of Ch iti n a se2Produc i n g Y ea st/Hui Fengli,Feng J inr ong,Yang Kejin,W en Zhenzhong (College of L ife Science and Technol ogy,Nanyang Nor mal University,Nanyang473061,P.R.China)//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7,35(8).-66~67,70 A chitinase2pr oducing yeast is olate CY26was screened fr o m the surface of t o mat o fruits.The chitinase pr oduced by strain CY26could str ongly inhibit the gr o wth of Fusariu m oxysporu m and exhibited inhibiti on against a wide2range of p lant pathogenic fungi.Mor phol ogical,physi ol ogical and bi oche 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CY26sho 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CY26 were essenti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Issatchenkia terricola.The analysis of26S r DNA D1/D2do main sequence fr o m strain CY26suggested that strain CY26was clustered t ogether with I.terricola in the phyl ogenetic tree,and the sequence identity be2 t w een strain CY26and I.terricola was99.6%.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strain CY26bel ongs t o I.terricola. Key words Yeast CY26;Chitinase;26S r DNA;Phyl ogenetic analysis 果蔬采后的病害主要由病原真菌引起[1]。长期以来,使用化学合成杀菌剂一直是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随着人类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克服有害生物抗性等问题的日益重视,化学杀菌剂的使用正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2-3]。因此,研究和开发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新方法,对于降低腐损率、控制农残量、确保食用安全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丁质酶(Chitinase,Ec.3.2.14)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与重寄生、抗病防卫反应有关的酶类,许多拮抗菌通过产生几丁质酶来降解病原菌细胞壁[4]。因此,几丁质酶产生菌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酵母菌分泌的胞外几丁质酶在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范青等人[5]利用膜毕赤酵母(Pichia m e m branefaciens Hansen)和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 m ondii)防治桃采后的真菌病害,发现这2种酵母菌产生的几丁质酶对桃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Fr)Vuill)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从番茄果实表面分离筛选到1株产几丁质酶酵母菌株CY-6,该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对番茄镰刀菌果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有较强抑制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及基于26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菌株CY-6是从番茄果实表面分离得到;番茄镰刀菌果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及其供试病原菌由本实验室分离保存。 1)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11032300)。 第一作者简介:惠丰立,男,1965年7月生,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收稿日期:2006年10月17日。 责任编辑:潘 华。 固体几丁质培养基:胶状几丁质15.0g、酵母粉5.0g、(NH 4 ) 2 S O41.0g、M gS O4?5H2O0.3g、KH2P O41.36g、H2O 1L,pH为4.5;液体几丁质培养基:固体几丁质培养基不加琼 脂;P 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g、琼脂13g、H 2 O1mL。 菌株的分离筛选:从市场上购买新鲜的苹果、梨、桃、番茄等水果样品,分别取果皮组织5g,加入45mL液体几丁质培养基中,28℃180r/m in振荡培养48h。取0.1mL稀释一定倍数的稀释液均匀涂于固体几丁质平板上,28℃培养6d后,挑取具有明显透明圈的菌株纯化,置于4℃保存。将初筛菌株接种于50mL液体几丁质培养基中,28℃180r/m in摇瓶发酵72h后,测定发酵液几丁质酶活力。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参照Ant oni o和Masarus方法[6-7]。1mL胶体几丁质与稀释的1mL酶液放于50℃水浴保温1h,上清液中的还原糖按DNS法测定。一个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小时释放相当于100μg 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还原糖所需的酶量。 酶抗菌活性测定:采用打孔法[8]。将供试病原菌接种于直径为9.0cm的P DA平板上,28℃培养2~4d,在菌苔周围1.0cm处打3个孔(d=0.5cm),孔中加入50μL质量浓度分别为100、200mg/L的几丁质酶,对照以等量的无菌水代替,继续培养2~3d,观察抑菌情况。 形态和培养特征:参照微生物学实验手册[9]对菌株CY-6进行形态和培养特征观察。 生理生化特征:参照微生物学实验手册和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9-10],对菌株CY-6进行糖发酵、碳源同化、氮源同化、无维生素培养基生长等生理生化鉴定。 26S r DNA序列分析:参照白逢彦等方法[11]提取菌株CY-6基因组DNA,用引物NL1(5’-GCA T AT C AA T AA GCG G AGG AA AAG-3’)和NL4(5’-GGT CCG TGT TTC AAG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3(DOC)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 吴英玲 10197020 10生物创新班 摘要: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可利用乳酸豆芽葡萄糖培养基富集培养酵母菌,然后在YPG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出酵母菌。将分离的酵母菌转接于YPG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待长好后置于冰箱内 4 ℃下保存。用TTC显色剂及杜氏小管观察法筛选出发酵能力高的酵母菌。并通过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微生物鉴定。采用PVA-海藻酸钠固定化技术固定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 关键词:酵母菌分离鉴定固定化酒精发酵 Abstract: Yeast like acid environment, the use of lactic acid glucose medium enrichment culture yeast, bean sprouts and purification by marking method on the YPG culture medium of yeast will transfer separation of the yeast in the YPG cant medium cultivation, staying long placed in the refrigerator after use the TTC chromogenic agent, save and duchenne tubular observation screen high fermentation ability by colony morphology of yeast cel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ans to identify the microorganisms using PVA - sodium alginate immobilized technology fixed yeast cells for ethanol fermentation。 前言 酵母菌(yeast)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卵圆形、圆柱形,其菌落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专性或兼性好氧,广泛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例如水果、蔬菜、蜜饯的内部和表面以及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下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馒头、面包等食品发酵;在工业上,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单糖吸

其他分离方法

《化工原理》任课教师:杨雪峰Prof. Dr. Yang Xuefeng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第十四章 其他传质分离方法

结晶( Crystallization ) 结晶是从蒸气、溶液或熔融物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由于晶体与气体、液体以及非晶体固体不同,所以晶体有其自身的共同规律和基本特性。 结晶操作的分类 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反应沉淀及盐析等类型。结晶操作的特点 (1)能从杂质含量较多的溶液中获得高纯度的固体产品; (2)与蒸馏等单元操作相比,结晶操作过程的能耗较低(一 般来讲,结晶热仅为汽化热的1/3~1/7); (3)结晶操作可用于高熔点混合物、共沸物以及热敏性物质 等难分离物系的分离。

基本概念和操作原理 溶液结晶过程是涉及溶质由液相转入固相的相际传质过程,而且由于影响晶体成长的因素较多,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晶核的生成(Nucleation ) 晶核的生成机理主要有三种:初级均相成核、初级非均相成核和二次成核。 晶体的成长(Crystal growth) 晶体的成长机理可分为两步: (1)溶质由溶液主体向晶体表面的扩散过程,其推动力为溶 液主体与晶体表面溶质的浓度差; (2)溶质在晶体表面以某种方式嵌入空间晶格而组成有规则 的结构,并放出结晶热。该过程也称为表面反应过程。

结晶只可能在过饱和溶 液中发生。 饱和溶液: 溶质与溶液共存并处于相平衡状态。其浓度即是该温度下固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平衡浓度)。不饱和溶液: 浓度<饱和浓度的溶液。过饱和溶液: 浓度>饱和浓度的溶液。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实验方案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技术; 2.无菌操作技术; 3.工业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4.工业微生物的检测及保藏。 ?基本原理 1、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用于培养、分离、鉴定和保存各种微生物的营养基质。也适合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积累各种代谢产物。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营养类型各异以及实验目的不同,因此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在配置时根据微生物对PH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PH。由于本次实验主要是分离纯化酵母菌,所以配置的培养基是适合酵母菌生长麦芽汁平板培养基,同时添加抗生素抑制霉菌及其它菌的生长。 2、接种和培养过程中必须保证不被其它微生物所污染,关键在于严格进行正确的无菌操作,但是绝对无菌是不可能的,只能人工创造相对无菌的环境。所以本次实验无菌操作是在超净工作台的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3、把特定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而获得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叫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首先根据其生长特性设计只利于此菌生长的条件,再根据各种稀释法使他们在固体培养基上单独长成菌落。分离纯化的方法通常有: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此次实验采用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 4、微生物检测项目最常用的是细胞数的检测,方法比较多,主要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CFU)、光电比浊计数法等。本次实验设计酵母菌的数量检测,选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器材 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锅、电热干燥箱、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摇床、水浴锅、电炉、铜锅、酒精灯、接种环、电子天平、研钵、光学显微镜、血细胞计数器 玻璃器皿 烧杯、锥形瓶、大小试管、培养皿、漏斗、三角涂棒、吸管、试管架、玻璃涂棒、盖玻片 试剂与材料 苹果、大麦芽、琼脂、蒸馏水、碘液、抗生素、染色液 其它 纱布、滤纸 ?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一)、样品的选择 酵母菌一般在果园的土壤中或者水果的表面含量较多,因此选择苹果为样品。 (二)、样品的处理 制备苹果悬液 1.首先将1g苹果在研钵中磨细,放入装有10ml生理盐水和玻璃珠的100ml三角瓶中去。

分析化学习题(第7章重要分离方法)

习题 1 1. 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有什么重要性?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参考答案)答: 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2.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常用的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参考答案) 答: 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 A.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 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四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3. 某试样含Fe,A1,Ca,Mg,Ti元素,经碱熔融后,用水浸取,盐酸酸化,加氨水中和至出现红棕色沉淀(pH约为3左右),再加六亚甲基四胺加热过滤,分出沉淀和滤液。试问。为什么溶液中刚出现红棕色沉淀时人们看到红棕色沉淀时,表示pH为3左右?过滤后得到的沉淀是什么?滤液又是什么?试样中若含Zn2+和Mn2+,它们是在沉淀中还是在滤液中?(参考答案)

乳酸菌菌种地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抱,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抱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 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 0.6~1.0卩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W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 -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03勺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勺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 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一梯度稀释至 10-6 一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一 37 C培养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 思考题 11-1 在分析化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离富集?分离时对常量和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在定量分析,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掩蔽法来消除干扰,以及现有分析方法灵敏度达不到要求的低浓度组分测定,必须采用分离富集方法。换句话说,分离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可以达到消除干扰和富集效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扩大分析应用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对常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9%,而对于微量组分的回收率要求大于99%。样品组分含量越低,对回收率要求也降低。 11-2 常用哪些方法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举例说明。 答:在氢氧化物沉淀分离中,沉淀的形成与溶液中的[OH-]有直接关系。因此,采用控制溶液中酸度可使某些金属离子彼此分离。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氢氧化物沉淀剂控制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 a 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用于分离两性元素(如Al3+,Zn2+,Cr3+)与非两性元素,两性元素的含氧酸阴离子形态在溶液中,而其他非两性元素则生成氢氧化物胶状沉淀。 b 氨水法:采用NH4Cl-NH3缓冲溶液(pH8-9),可使高价金属离子与大部分一、二金属离子分离。 c 有机碱法:可形成不同pH的缓冲体系控制分离,如pH5-6六亚甲基胺-HCl缓冲液,常用于Mn2+,Co2+,Ni2+,Cu2+,Zn2+,Cd2+与Al3+,Fe3+,Ti(IV)等的分离。 d ZnO悬浊液法等:这一类悬浊液可控制溶液的pH值,如ZnO悬浊液的pH值约为6,可用于某些氢氧化物沉淀分离。 11-3 某矿样溶液含Fe3+,A13+,Ca2+,Mg2+,Mn2+,Cr3+,Cu2+和Zn2+等离子,加入NH4C1和氨水后,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方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 答:NH4Cl与NH3构成缓冲液,pH在8-9间,因此溶液中有Ca2+,Mg2+,,Cu(NH3)42-、Zn(NH3)42+等离子和少量Mn2+,而沉淀中有Fe(OH)3,Al(OH)3和Cr(OH)3和少量Mn(OH)2沉淀。试液中Fe3+,A13+,Cr3+可以与Ca2+,Mg2+,Cu2+和Zn2+等离子完全分开,而Mn2+分离不完全。 11-4 如将上述矿样用Na2O2熔融,以水浸取,其分离情况又如何? 答:Na2O2即是强碱又是氧化剂,Cr3+、Mn2+分别被氧化成CrO42-和MnO4-。因此溶液有AlO22-,ZnO22-,MnO4-和CrO42-和少量Ca2+,在沉淀中有:Fe(OH)3,Mg(OH)2和Cu(OH)2和少量Ca(OH)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