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巍巍中山陵 教案

巍巍中山陵 教案

巍巍中山陵   教案
巍巍中山陵   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巍巍中山陵》主备人:孙迎春审核人:徐清远日期:2013.03.21

教学目标: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

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3.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教学重难点:

1.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目标定向

同学们,清明节快要到了,你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每至此日,人们会准备一些花圈和纸钱等去坟上祭拜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因此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清明节的情景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今天让我们怀着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说到这里,你们肯定猜出他是谁了吧?(孙中山)对,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

目标定向: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

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二、预习检测

嵯峨(cuó’é) 断垣(yuán)颓壁草莽(m?ng)

灵柩(jiù) 竣(jùn)工丘岗坡陀(tuó)

深邃(suì) 石牌坊(fāng) 南麓 (lù)

入殓 (liàn) 釉(yòu)彩门楣(méi)

龟趺 (fū) 津梁(liáng) 纤(xiān)细

参差(cēn’cī) 穹隆 (qióng’lóng) 巉(chán)岩

三、合作探究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可以采用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即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那么通过预习,你能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吗?

明确:明对象——中山陵;抓特征——巍巍(高大);理顺序——空间顺序;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

2. 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看看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陵园“巍巍”特征的。

(1)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a.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参考: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

b.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

c.交流: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要点如下有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等。

d.吕彦直的设计凭借这些优势而入选了,但设计方案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建造。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一生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数字)提问: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参考: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a.过渡:那么,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到底建筑在什么地方呢?(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第一小节里有交代)。但大家知道孙中山是哪里人?(广东香山人)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也就是人死之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出生地,但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因为这是孙中山的遗愿(内部原因);

b.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

交流: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等

c.说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

明确:一、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二、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四、个性展示

请在文中至少找出两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五、整合提升

这节课我们从两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和地理环境的选择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

六、检测反馈

完成《提分教练》第一至四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3.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教学重难点:

1.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目标定向

二、复习检测

嵯峨(cuó’é) 断垣(yuán)颓壁草莽(m?ng)

灵柩(jiù) 竣(jùn)工丘岗坡陀(tuó) 深邃(suì) 石牌坊(fāng) 南麓 (lù)

入殓 (liàn) 釉(yòu)彩门楣(méi)

龟趺 (fū) 津梁(liáng) 纤(xiān)细

参差(cēn’cī) 穹隆 (qióng’lóng) 巉(chán)岩

三、合作探究

1.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

(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3)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

思考三个问题:a.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b.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c.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

写陵园平面布局?

交流:a.三处风景区连为一体;b.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也体现了孙中山的精神万年长存;c.使读者对中山陵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表现了设计者的思想。

2.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

交流: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雕像和卧像等。

3.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

(1)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

(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3)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

a.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

b.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四、个性展示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五、整合提升

至此,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___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

六、检测反馈

完成《提分教练》第五至八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3.12巍巍中山陵教案1苏教版

巍巍中山陵》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学情分析: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 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 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 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 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 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主要见课文第二节)

11.巍巍中山陵

界首初中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正是他一生不断进取的写照,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不能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⑵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朴实。为什么第9自然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 ㈢课堂小结 本文的语言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课文紧扣中山陵__________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以空间为顺序__________ __________ 有条不紊地加以说明。 四、课堂练习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______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 ..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______ 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思考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砌.()祭.堂()远眺.()石坊.()山若伏鳖.() 2.根据文段的意思,解释下列词语。 (1)津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参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纤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______ 上填上适当的标点。 4.在文中()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段文字中,涉及了哪些说明对象? 7.作者描写眼前景物时使用了哪两个比喻。 ⑴ ⑵ 8.选段中有较多的数字精确介绍,是否显得多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鼠导学案

《松鼠》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通读全文,标小节号。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把握文章结构,圈划出表现松鼠特点的词、句,有感情朗读。 3.用横线画出准确的说明的词语、语句,波浪线画出生动的描写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认真完成预习和探究质疑题目,不能完成的和自己另有疑问的问题写到“我的疑问”处。 二、【教材助读】 (一)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 特点:一、客观性。不论是介绍事物,剖析事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二、科学性。说明文的任务之一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给人以真知。 说明文有多种样式,科学小品文是其中一种。 科学小品文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的小品文。 特点:一、短小精悍。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二、生动活泼。可叙述可描写,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富于情趣,引人入胜。所以,生动说明是科学小品文的主要语言特点。 (二)学法指导 阅读说明文的步骤: 1.抓住文题,弄清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标题比记叙文的标题具有更强的提示性,往往直接交代说明对象,如《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等,从这些文章的题目上便可知说明对象。 2.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阅读说明文,只有把握住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所的事物。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开头用六个字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然后围绕这一总体特征,说明了有关局部具体特征;而《巍巍中山陵》则扣住“巍巍”这个显著特征进行说明、描写。3.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巍巍中山陵》课文赏析

《巍巍中山陵》课文赏析 (1)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四百六十米,东西走向,长约七公里,南北宽度仅三公里,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品析】 说明钟山的一段,从追溯本源到介绍地理位置,再运用一系列数据描摹全貌,最后按照山顶、山腰的顺序细处勾画山间美景,由总体到局部,有条不紊,娓娓而谈,语言准确简明,优美流畅。 文段写钟山之高,先与其它诸峰作比较,再点出海拔高度与山形原因;写钟山之险,重在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形象而传神;写钟山之奇,一则交待雄伟高大的山形,一则绘蓊郁林海与紫红页岩映衬之景;写钟山之秀,“松柏森郁,草莽绵连”,措辞精准,字无一多无一少。极尽能事描画“鲜丽”“和谐”之景,既表现自然丽色,又为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后文张本:正因为如此,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葬身于此的愿望,而又正因为钟山的地形、环境,方才衬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 (2)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七十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品析】 平台位于祭堂前,又是全陵的制高点,此处对平台所见景色的描绘既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又衬托出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垂直高度差超过七十米”,以具体数据说明平台是“制高点”,并借此暗示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接着用“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对平台见景进行总写,而后分写“阳光灿烂”和“日出日没之际”两种情况,条理清晰,层次井然,一步步带我们进入一个美仑美奂的建筑艺术殿堂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文章结构艺术的严谨与精巧。 此外,古典风味浓厚的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如“远处方山如屏,秦淮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7(含答案)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7(含答案) 导读:刘叙杰,建筑教育家刘敦桢之子、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建筑学家。《巍巍中山陵》发表于1981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 2.给加点字注音。 南麓(lù)巉岩(chán)嵯峨(cuó)灵柩(jiù)深邃(suì) 牌坊(fāng) 琉璃(liú)(lí)釉料(yòu)纤细(xiān) 参错(cē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2)些许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作出无言的旁证。 形容建筑物倒塌或残破的景象。 4.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园陵说明文。作者以空间为主要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建筑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说明中山陵的园陵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峨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5.文章结构及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中山陵的墓主及方位。 第二部分(第2~4段):说明中山陵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设计方案的择优和兴建的概况。

第三部分(第5~11段):说明陵园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依次介绍各部分的建筑特点,突出中山陵的庄严肃穆和孙中山先生精神永垂不朽。 第四部分(第12段):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中山陵十分关注。 合作探究 问题一:作者是紧扣哪两个字来写中山陵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中山陵这一特征的? 题目中“巍巍”二字概括了中山陵的总体特征,作者也是紧扣这两个字来介绍中山陵的。 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中山陵的“巍巍”的:其一是中山陵所处的山势“巍巍”;其二是中山陵本身的建筑“巍巍”;其三是孙中山先生的道德品格“巍巍”。 问题二:作者在介绍中山陵平面布局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根据课文,说一说中山陵的平面布局像什么图案?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从南到北、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南起)石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前平台——祭堂——祭堂后墓室。 中山陵的平面图宛如一座大钟。这样设计,是因为“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 问题三:假设你是中山陵的设计师吕彦直先生,请你谈谈你的设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说明文知识,体会说明文抓住说明对象特征进行说明的特点。 了解建筑说明文常用的空间顺序 欣赏建筑艺术之美,了解建筑物的文化内涵,体会建筑设计师通过建筑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空间说明顺序。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空间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行为要素 学生活动 思考: 中山陵美在何处? 明确: 美在环境的优美 美在设计的精巧 美在中西合璧的建筑 提问 学生通读文章作答 二、激发疑问:中国人历来有"落叶归根"之说?希望死后能安葬在故土。孙中山先生是广东人,中山陵为何会选址在南京钟山呢?我们从课文中来找一找答案。 教师可展示傅抱石先生绘制的 钟山图,帮助学生体会中山陵环境的特点。 明确:钟山山脉的雄壮更能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投影

提问 学生可初步探讨选址原因 结合背景图进行讲解。(明确地理环境,提问选址原因) 三、朗诵第二自然段,体会中山陵设计特点 换位思考: 假设你是中山陵的设计师吕彦直先生,请你谈谈你的设计为什么会入选? 你认为中山陵的建筑如何体现了你的设计理念? 提问 学生可进行讨论,在课文中找适当的语句回答 入选原因: (1)钟形图案:有象征意义,又与所在地中山吻合 (2)注重谐调,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结合。 弘扬民族精华,采用中轴对称总平面布局和民族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 形神兼备,既表现了陵园庄严气氛,又突出孙中山先生不朽的精神。 明确总体特征和总平面布局 四、具体感受中山陵恢弘气势,明确空间顺序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绘制路线图, 完成课后二题 具体介绍中山陵 采用导游的形式。 要求:1.选好立足点,按照课文中介绍的顺序进行 2.可以从文中选取适当的语句,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3.在介绍时注意明确介绍各部分的特征。(可自行概括,注意体现建筑的民族特色) 学生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教师明确. 瞻仰了中山陵之后,你对孙中山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 投影中山陵相应部分的图片 学生简单介绍中山陵各个部分名称 学生分为三个小组,以抽签方式决定介绍内容。每组确定一名发言人,一名记录员。记录员将本组介绍的中山陵组成部分的特点列成表。

语文同步测试11 巍巍中山陵

十一巍巍中山陵 01 积累运用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深suì(邃) 险jùn(峻) liú(琉)璃突wù(兀) 灵jiù(柩) 横biǎn(匾) 门méi(楣) diàn(奠)基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山麓竣工莫名其妙道路津梁 B.深遂辉煌永垂不朽登高远眺 C.险峻楷书千载万世叱诧风云 D.镌刻穹窿草莽绵连丘岗坡驼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被誉为旧北平三大中西合璧 ....建筑之一的涛贝勒府依旧保留着清代宫廷的痕迹。 B.有烦恼的人,要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日子充实了,相信再多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 C.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学院进行了演说,演说词中涉及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 ....。 D.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颓壁 ....,我们应该勿忘国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B.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民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宅第、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C.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D.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有12根黑色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 5.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 “约”表大约,说明并不是确切数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 ...币值计400余万元。 “当时的”起到限制的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 ..可分为南、北两区。 “大致”表明总体上可以分为这两大区,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南平中考)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提信息】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2(2课时)

《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介绍陵园建筑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说明的顺序,把握说明的特征。 2.理解本文介绍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地理环境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在说明中抓住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的说明。 2.理解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对人们纪念孙中山的伟大精神所起到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根据他的遗愿将陵园建于南京的钟山,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座陵园的建筑布局,学习孙中山先生的崇高精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能从书上找到一些表示地理位置的词语,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准确地说明中山陵所在的位置吗? 第1节大江之滨――南京――东郊――-南麓 1.结合书后练习二,了解中山陵的布局,理清说明顺序,见书本。作者按空间顺序,由外向内,由总体到局部的说明(餐馆的顺序)。 2.以上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处于什么地位(主体) 3.讨论并概括中山陵的特征。 第5节安详、宁静、庄严肃穆 雄伟、博大 不朽的业绩

第9节高大雄伟、气势非凡 第10节庄严肃穆 第12节整齐、宁静、肃穆、不朽 4.根据以上特征,题目上哪个词用的好? “巍巍”,形容高大。 5.课文哪些地方直接说明了这一特征? (1)用钟山的雄伟高大衬托中山陵的“巍巍”特征。 (2)用确凿的数据直接说明中山陵的高大。 第4节用地面积2000多亩 第7节陵门高15米 第8节石碑高8米 第9节共290级 第10节祭堂高28.7米 第11节墓室高8.4米 6.“巍巍”除了指陵园高大雄伟的气势,还有什么更深的含意吗? 也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博大的精神世界和伟大人格的写照。 三、板书设计 巍巍中山陵 大江之滨――南京――东郊――南麓 特征:巍巍:高大雄伟、庄严肃穆、气势非凡 空间顺序,由外向内、总体到局部 第2课时 一、合作研读 1.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用了较多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呢? 从钟山的雄伟高大,衬托中山陵的“巍巍”特征。“巍巍”不仅指陵园的高大雄伟气势,而且还指孙中山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第2节也揭示了选址原因,哪句话可以直接说明?

【2020】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巍巍中山陵练习苏教版

(3)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________,山若________,馆阁楼台,________,远峰近树,________,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________.。 4.根据句意和句后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站在________(山顶),果然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2)这件事太________(突然发生,出乎意料)了,我简直无法接受!(3)你画的奔马真是________(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 (4)山势一直平缓,到了这里________(突然改变或变化)增高,我简直喘不过气来.。 (5)他为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却丝毫不求回报,确实________(值得表扬)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5.本段文字重点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

七年级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新人教版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新人 教版 教学目标: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3、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 4、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说明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教学难点: 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 课前预习: 1、搜集孙中山生平事迹的资料及中山陵的资料。 2、给下列字注音: 山麓.莽.原嵯峨 ..汲.取参.错灵柩.坡陀. 深邃.牌坊.琉璃 ..门楣.趺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浏览课文,初步把握内容 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有谁能为我们回忆一下? 2.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 三.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1.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2.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3.交流: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第11课《巍巍中山陵》教案(苏教版初一下) (7)doc初中语文 (1)

第11课《巍巍中山陵》教案(苏教版初一下) (7)doc 初中语文 (1)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点,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讲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讲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点,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讲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讲明语言。 教学预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及 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明白得如何抓住特点,有重点地讲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以上这些咨询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概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讲明文。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咨询题:(出示

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朗读或男女生分角色读。 2.画出并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写中山陵的巍巍气概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予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什么缘故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5.陵园的设计方案是如何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6.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什么缘故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重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7.文章第7—1l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要紧建筑,什么缘故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咨询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咨询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咨询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麓莽灵柩竣工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参错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假如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写中山陵的巍巍气概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予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概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精神,也能够讲它是孙中山先生品行和精神的象征。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予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仰慕的思想感情。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3.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什么缘故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

刘叙杰《巍巍中山陵》原文全文阅读

刘叙杰《巍巍中山陵》原文全文阅读 作者:刘叙杰文章来源:会员提供点击数:44 更新时间:2009/4/18 15:32:42 - 中山陵景区 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 钟山风景区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北极阁气象台、鸡鸣寺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城堡,这里集中了28处市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陵原名总理陵园,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基本完成。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前后施工六年,使用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童年6月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有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葬事筹备处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结果,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高29米,长30米,宽25米,祭堂南面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门额上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中门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中央供奉中山先生坐像,出自法国雕塑家保罗.朗特斯基之手,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成,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 海安县雅周初级中学王红梅 教学目标: ⑴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⑵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重点:理清说明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教学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清明刚过,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刘叙杰,去巍巍的中山陵,深情地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出示幻灯片1)二.出示目标 三.学法指导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自然就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三字经”。 【明确】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出示幻灯片2) 四.交流学习走近中山陵 1.明对象,抓特征 同学们在课前都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明确】明对象→中山陵;(表明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的陵墓) 那它的特征呢?(注意: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出现在标题或开篇的文字中,比如咱们刚学习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就出现在文章第一段:巍峨、雄伟、庄严。)

【明确】抓特征→巍巍(高大);巍巍:指高峻的样子(外观气势),又指崇高而伟大(精神品质)“巍巍”既指中山陵园的外观气势,又指墓主孙中山先生的崇高精神。(出示幻灯片3) 2.理顺序析内容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明确了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 (1)自由朗读5、6两段,说说中山陵园的区域规划,周围环境,以及总平面布局各有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4) 【明确】区域规划:三区名胜,联为一体 周围环境:安详宁静,庄严肃穆 总平面布局:南北两区,钟形图案 (注:这两段是对中山陵的整体介绍) (2)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读一读7——11段,在文中圈点勾画,注意表明文中游览顺序的词,想想中山陵园的建筑由哪些部分组成,填写示意图。(出示幻灯片5) 【思考】对照着课文,边读边完成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明确】 1.说明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如祭堂,墓室),由南向北。总体上是运用了空间顺序介绍的。(出示幻灯片6) 2.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交流】你能根据7——11段的内容说说”巍巍“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占地面积大、组成部分多、设计精巧、用料考究、外观宏伟、人格精神(出示幻灯片7) (3)说到精巧的设计这一方面,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贝聿铭的设计为参考) 【明确】地理环境(中国人对身后事非常重视,要选一个风水宝地)、设计应符合人物身份、要考虑资金预算等。 我们同学还挺有当设计师的潜力的,考虑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其实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7(含答案)

《巍巍中山陵》导学案7(含答案) 12.巍巍中山陵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重点: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预习导学 1.。 刘叙杰,建筑教育家刘敦桢之子、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著名古建园林专家、建筑学家。《巍巍中山陵》发表于1981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 2.给加点字注音。 南麓(lù) 巉岩(chán) 嵯峨(cuó) 灵柩(jiù) 深邃(suì) 牌坊(fāng)? 琉璃(liú)( lí) 釉料(yòu) 纤细(xiān)? 参错(cē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2)些许残存的断垣颓壁,才能为那漫长的过去作出无言的 旁证。

形容建筑物倒塌或残破的景象。 4.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园陵说明文。作者以空间为主要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建筑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说明中山陵的园陵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 峨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5.文章结构及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中山陵的墓主及方位。 第二部分(第2~4段):说明中山陵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设计方案的择优和兴建的概况。 第三部分(第5~11段):说明陵园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依次介绍各部分的建筑特点,突出中山陵的庄严肃穆和孙中山先生精神永垂不朽。 第四部分(第12段):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中山陵十分关注。 合作探究 问题一:作者是紧扣哪两个字来写中山陵的?又是从哪些 方面来表现中山陵这一特征的? 题目中“巍巍”二字概括了中山陵的总体特征,作者也是紧扣这两个字来介绍中山陵的。 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中山陵的“巍巍”的:其一是中山陵所处的山势“巍巍”;其二是中山陵本身的建筑“巍巍”;其

《巍巍中山陵》3_教教.doc

《巍巍中山陵》3_教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 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去理解如何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以上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是一篇介绍建筑的说明文。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 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朗读或男女生分角色读。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5.陵园的设计是怎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6.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3月28日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列数字。 2.体会文中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征。 3.理解“巍巍”中所包含的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2.无处不在的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自学指导】 1.阅读文章,找出与“巍巍”相应的描写。 2.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合作探究】 1.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先生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梦中,城犹潜蛇,

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1.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A.石阶B.平台C.祭殿 2.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 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 泼墨山水: 4.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么?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 ________如________ ________似________ ________犹________ ________若________ 5.读了这一段文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假设你是一个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一下中山陵,并说给别人听听,介绍时要尽量让你的“游客”对中山陵有个总体的了解(如位置、外形、设计者等)。(300字以内)

1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注意语言运用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句子丰富的内涵。 2.阅读体悟,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 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在说明中注意语言运用的特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学生发言后归纳: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正字。(出示投影,要求学生注音) 瞻仰(zhāngyǎng)矗(chù)立五卅(sà) 奠(diàn)基砌(qì)墙上溯(sù) 伟绩(jì)镏(liú)金挑衅(tiǎoxìn) 逾越(yúyuè)天堑(qiàn)重幔(chóngmàn) 不朽(xiǔ)横幅(fǘ)发髻(jì) 镶嵌(xiāngqiàn)销毁践踏徒手 熊熊火焰峻峭老巢搀扶(chānfú)

中山陵教案

一、《巍巍中山陵》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3、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3 难点:目标2 三、学习过程: 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探究问题: 1.文章由几个部分构成?列出提纲 2.看课后“探究与练习”第二题,将图标示清楚,并以解说员的身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说清楚。 ㈡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 2、本文介绍中山陵,为什么第2段用大半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3、联系贝聿铭的成功,说说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为什么会入选?其方案有何特点? 4、中山陵的总体布局为什么“值得称道”?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起到了什么作用? 5、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

6、文章第7到11段既分写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每一种方法找出一个例子,并加以分析。(具体例子可以在书上勾划,并编上序号) ㈢体味本文语言 语言的准确主要体现在:1、确凿的数字2、限制词、修饰语3、概括语 语言的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1、描写2、比喻、拟人等方法 1. 从以上几个方面,找出课文中你认为体现语言准确的地方,并做简要分析。 2. 从以上几个方面,找出课文中你认为体现语言生动形象的地方,并做简要分析。 ㈣拓展延深: 1.活动主题:“我心目中的校园”活动方式:小组设计比赛 2.要求:①勾画校园轮廓图;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③要新颖,有特色;④小组成员精心合作。 3.活动过程:①小组画轮廓图,并配以文字说明;②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 ㈤资料平台: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巍巍中山陵课时训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第12课巍巍中山陵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断垣.( ) 纤.细( ) 门méi ( ) qióng ( ) 隆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迭,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慕的气氛之中。 ②当日出日末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默山水。 3.下面是中山陵的三幅照片,假如你是中山陵风景区的解说员,请你选取其中一个景点向游客作一个解说。解说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把你的解说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苏州网狮园的引静桥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颇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刻的工艺品。这座桥全长只有两米多,游人只需三四步即可跨过。它造型优美,侧立而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妩媚可爱。桥面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 ①根据上面的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三个词语概括引静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侧面看,引静桥“为柔婉的弧形,小小的,曲曲的”。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妩媚可爱” 的形态描摹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