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4

教材篇目

《过小孤山大孤山》《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

单元目标

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

2.分析部分词类活用现象,掌握重点实词“弥、迁、请、劝、若、书、孰、说”义项。

3 复习“爱、过、道、怜、如、省、善、许、族、卒”实词意义。

4 掌握虚词“焉、而、夫、为、于”的用法。

5 复习“筛选文中信息”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实虚词。

2.复习掌握“筛选文中信息”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积累运用】

一、名言名句

填写下面名句的空缺部分

1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3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4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5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二、文言实词

1 解释加点词

(1)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晋陶渊明独爱菊

(2)道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②行道之人弗受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④伐无道,诛暴秦

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⑥道芷阳间行

(3)过

①故尝与过宋将军

②过与不及

③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4)怜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省

①省兄河南

②七省好事者

(6)善

①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②善刀而藏之

③素善留侯张良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许

①引之长丈许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

③时人莫之许也

(8)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④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卒

①卒买鱼烹食

②鲁肃闻刘表卒

③然今卒困于此

④五万兵难卒合

2.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1)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3)吾闻汉购我金千斤,邑万户(4)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5)骊山北构而西折

(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8)六王毕,四海一

(9)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

(10)西门豹簪笔磬折

(11)十二渠经绝驰道

(12)苦为河伯娶妇

(13)不冠不袜

(14)吾数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15)技盖至此乎

(16)如宝装屏风

(17)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18)项王军壁垓下

(19)岸上赤而壁立

(20)砉然向然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

(1)所见无非牛者

(2)依乎天理

(3)虽然,每至于族

(4)因其固然

(5)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6)吾知公长者

(7)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8)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三、文言虚词

辨别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焉

(1)盘盘焉,囷囷焉

(2)且焉置土石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或师焉,或不焉

2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不敢言而敢怒

(3)谁得而族灭也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夫

(1)夫大国,难测也

(2)予观夫巴陵胜状

4 为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吾见其难为

(3)视为止,行为迟

(4)霓为衣兮,风为马

(5)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 于

(1)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四、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2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

3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视为止,行为迟。

4 吾闻汉购我头金千斤,邑万户,吾为若德。

五、文言句式

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1 籍独不愧于心乎

2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人

3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4 乃谓其骑曰:“何如?”

5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6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7 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

8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9 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10 方期我决斗某所

11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六、素材集成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庖丁解牛》)

应用提示:本段内容的中心是掌握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写作实践中可用来论证掌握客观规律的重要。“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句,还可引申出“道”与“技”的关系问题。“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一句则可以用来论证一个人能力本领的提高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适用于“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的话题。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应用提示:“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掌握自然是战胜自然的前提,任何事情要做到游刃有余都要找到自己的空间,否则就会处处碰壁了。“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这一句可以用来论证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哪怕是极容易的事情,才能保证成功永远伴随着你。庖丁的成功就是每见难为之处都“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的结果,“艺高胆大”,但不能“艺高心粗”,否则“艺高”反会成为失败的潜因。文惠君的养生之道,我们自当作两面的分析,自然中、社会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我们人力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困难,如果我们不知变通不善回避,可能将我们的人生变成“良庖之刀”甚至“族庖之刀”,过早地消耗了我们的生命。但如果一味地躲避矛盾,失去了原则也会使得我们的人生失去光彩。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也是对生命的另一种爱护。

3.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之死》)

应用提示:事业的成功,个人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时运的作用也很重要,然而有时候自己的时运也是自己造成的,项羽垓下被围“骓不逝”的“时运”就不是来自外部。有时候人是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就是一例。

4.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之死》)

应用提示:放弃生的机会,毅然赴死,视死如归,只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这在苟且偷生的人看来不可思议,在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人来说也许是可笑的,而最后将项羽彻底战胜的汉高祖恐怕绝不会做这样的傻事。然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尊严问题,人的尊严有没有底线;可以看出成功与手段的问题,为了成功是否还有我们不能采用的手段。本材料可以论证生命与尊严、成功与手段的话题。

1 注意归纳并掌握加点实词义项

(1)弥

①弥天大罪(动词,满)

②敢拜子弥缝鄙邑,寡君又往矣。(动词,补救)

(2)迁

①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动词,从低处转移到高处)

②是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动词,迁移,转移)

③施赏不迁,行诛无赦。(动词,改变,变动)

④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⑤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动词,贬谪)

(3)请

①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动词,请求)

②(智伯)使人请地于韩。(动词,要求,索取)

③臣请完璧归赵。(副词,表敬意)

④俯身倾耳以请。(动词,问,请教)

⑤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动词,请示)

(4)劝

①惩恶而劝善。(动词,勉励,鼓励)

②各劝其业,乐其事。(动词,努力从事)

③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动词,劝说)

(5)若

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动词,好像)

②若毒之乎。(代词,你)

③若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连词,表假设)

(6)书

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动词,书写)

②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名词,书信)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名词,书籍)

④局势唯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名词,书法)

(7)孰

①进孰于天子(名词,熟食)

②寒暑易节,而五谷以孰。(动词,成熟)

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副词,仔细,周详)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代词,谁)

⑤是可忍,孰不可忍(代词,什么)

(8)说

①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动词,说明,解释)

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动词,诉说)

③使人说于子胥(动词,告诉)

④是说也,人常疑之(名词,观点,说法)

⑤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名词,一种文体)

⑥说备使抚表众(动词,劝说,读shuì)

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形容词,高兴,读yua)

2 解释下面加点的双音节实词

①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禀告事情)

②信造化之尤物也。(大自然)

③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峻雄伟的样子)

④亦与他山迥异。(迥异:差别很大)

⑤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年高有影响的人)

⑥且留待之须臾。(片刻,一会儿)

筛选文中信息

【考点解读】

筛选文中的信息,在文言文阅读中属于“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为C级。考查形式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学生找出全都说明某一问题的一组。

历年高考题表现出的筛选内容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表现人物言行举止的信息。②体现人物的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的道德情操和能力才智的信息。④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温馨提示】

①宏观考虑,整体把握。阅读时,首先将下列相关内容筛选出来:文中写了几个人,主角是谁,其他人与主角是何关系;有几件事,谁所为,事件反映了什么价值取向。②微观分析,抓住关键。关键章节,如评价性,总结性章节。关键语句,如起始句、总结句、评述性句子。③审清题目,善用排除。找出全部说明某个问题的信息,某个选项中只要有一个句子与题意不符合,即可排除。【考题例析】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

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答案】C

【解题指导】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项中“数延见”一句大意是“邓愈要见熊鼎”,据此来理解,“延”应该是“邀请、延请”之意。

【技巧点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每年必出题目,可能全都是“实词”,今年的题目即如此;可能实、虚词都有,也可能只有虚词。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考查是动态语境中的辨析,要理解动态语境中的陌生意义,就必须注意上下文语境,注意整个语句的理解,而不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其次要注意文言实词知识的灵活熟练运用,最起码要熟练掌握文言实词知识,比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解题方法可以用排除法,也可以直接选,对于同学们来说,排除法似乎更可靠。比如本题的“长”读“zhǎng”,通“掌”,无论知识还是文句理解,都非常熟悉,便立即排除之;“结”在“结兵自守”中显然是“聚集、聚合”等意,也可立即排除;“赞”在“留幕府赞军事”句意中显然是“辅佐、协助”等意,亦可立即排除。最后要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现代汉语词汇积累,这些都是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必要知识。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答案】D

【解题指导】“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几乎每年必考,这是由于所选文言文多采自史传文,而史传文都是评述某个人的生平事迹的,这就决定了“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的高频率出现。本题中①反映的是主人公辞官不就的品德,②是主人公说的话,说的是朝廷命令御史查察,④反映主人公判案迅速,都与题目要求不合,故选D。

【技巧点拨】这种题目的解法主要是排除法,且很快很准确,比如一看①马上就可排除之,于是就只剩下C、D两项了,再看看②又能迅速排除C,很快就可选出答案。考试过程中必然要讲求点儿效益,而排除法的运用帮助很大,效果也很明显。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敕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答案】C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以及准确翻译理解句子的能力。C选项根据文中信息“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可知,迁走的是凶恶残暴、称霸一方的“方氏”。【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文言文关于这个考点的设题最难,排在三道题目之后,就是明证。但相对于现代文阅读鉴赏来说,能力层级还只是C级“综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只要找准原文所在文段、层次,仔细对照,这种题目实际上不难。

【定点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兵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司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下列各项全是表现项羽骄傲自动、刚愎自用的一项是

①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②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兵为三,复围之。

④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⑤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①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秋九月,楚子围宋。

宋人使乐婴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②,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子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何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③,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先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微。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选自《左传》,略有改动)

【注】①犀:申犀,申舟之子。②不谷: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辞。③考死:意为完成使命而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鄙我,亡也鄙:以……为边境

B.国君含垢,天之道也道:规律

C.筑室,反耕者反:造反

D.敝邑易子而食易:交换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待之其孰能讥之乎

B.郑人囚而献诸楚吾尝终日而思矣

C.寡君使元以病告余船以次俱进

D.华元为质至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最能体现讲信义的一组是

①杀女,我伐之②秋九月,楚子围宋

③晋师悉起,将至矣④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

⑤受命以出,有死无陨⑥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④⑤D.②③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舟出访齐国,担心自己路过宋国会被杀是因为他曾在孟诸战役中得罪了宋国。楚君答应一旦他被杀,将讨伐宋国。

B.宋被围,求救于晋,晋侯听从伯宗的劝告没有出兵,而是派解扬通知宋国投降。

C.解扬认为义无二信,信无二命,所以他表面上答应了楚庄王却又背弃诺言,楚庄王最终放了他。

D.宋人害怕楚国长期围城,派华元连夜潜入楚营与子反谈判,签订盟约,宋楚讲和。

6.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

(2)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

(3)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二.(201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 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侯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侯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徒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次彭泽次:排列

B.芜秽充斥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怃:失意

D.起佐郡起:起任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孤山山腰有个旧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峰亭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

译: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

译: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应用】

一、名言名句

1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3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4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文言实词

1 (1)爱①动词,喜爱②动词,爱护③动词,吝惜④动词,喜爱

(2)道①规律。名词②道路。名词③方法,途径。名词④道德,道义。名词⑤学说,主张。名词⑥经由,从。介词

(3)过①探访②过分③过错

(4)怜①动词,怜悯,同情②动词,怜爱,疼爱③动词,叹惜

(5)省①探望②省份

(6)善①好。形容词②动词通“缮”,擦拭。动词③与……交好,形容词用作动词④好事,好的行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7)许①表示约数②处所,地方③赞同

(8)族①众,一般。形容词②宗族。名词③类。名词④交界之处。动词用作名词⑤灭族。动词

(9)卒①名词,兵卒②动词,死,逝世③最终④形容词,仓促

2.(1)“善”通“缮”,擦拭。(2)东: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走。(3)金千斤,邑万户:名词作状语,用……(4)东:名词作状语,向东。(5)北、西,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6)辇,名词用作状语,乘着辇。(7)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8)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9)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患苦。(10)名词作状语,像磬一样(弓着腰)。(11)名词作状语,从南北方向。(12)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13)名词作动词,戴帽,穿袜。(14)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仇人。(15)“盖”同“盍”,何,怎么。(16)宝,宝石,义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17)雨,下雨,名词作动词。(18)壁:名词用作动词,设营驻守。(19)壁,像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20)“向”同“响”,响声。

3 ①古义:没有不是。今义:不外乎。②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③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虽然,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⑤古义:悲愤激昂;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⑥古义:忠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⑦古:窗户和门,今:窗户。⑧古:向客人请求;今:邀请客人。

三、文言虚词

1 焉(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疑问代词,怎么(3)兼词,于之(4)句末语气词,不译

2 而(1)连词,表承接,不译(2)转折连词,却(3)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译(4)连词,表并列,不译(5)连词,表递进,并且

3 夫(1)句首语气词,无实义(2)句间语气词,无实义

4 为(1)替,给。介词(2)解,做。动词(3)因为。介词(4)当作。动词(5)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6)被。介词

5 于(1)与。介词,引出对象(2)在,从。介词,引出动作的地点、处所(3)对于。介词,引出对象(4)到。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的时间。(5)被。介词,表被动。(6)比。介词,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四、1 如果用楼观亭榭来对这座寺院装饰一下,和江水山峦相配合,(其景色)自然应该比金山强得。2 (就连)脉络相连和筋骨相接的地方,我都没有拿刀去尝试过,何况是大的骨头呢?3 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的方,我看到那里很难解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此集中到那一点,动作也因此放慢下来。4 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金子和万户封邑来悬赏我的头颅,我给你这个恩惠。

五、1 状语后置句2 定语后置句3 宾语前置句4 宾语前置句5 判断句

6 状语后置句

7 宾语前置句

8 定语后置句

9 定语后置句10 状语后置句11 被动句

【定点训练】

一.

1.D(本题考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在题干所给的五个句子中,③⑤分别表现汉军对项羽的围困和项羽决不苟且偷生的气概的。其他各句都是表现项羽的骄傲自大和刚愎自用的。)

2.C(反:通“返”,使……返回。)

3.D为:动词,做,成为。(A.其:助词,表期望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B.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C.以:介词,把;介词,按照。)

4.C(①是许诺,③是托词,⑥是盟约,在文中均无践行的体现。)

5.B(通知内容应为不要投降楚国。)

6.(1)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

(2)这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罚吧!

(3)即使这样,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

二.

2.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C、D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A项“次”解释做动词“排列”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A项正确。

3.【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4.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自容。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

项信息乃无中生有,所以是错误的。本题误区在于望文生义,对原有信息没有仔细的推敲与揣摩。

5. 【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第(2)题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略、大概”等。·特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静谧(mì)觊觎(jì)豁达(hu?)

毁家纾难(shū)拈轻怕重(niān)

B.油渍(jì)羞赧(nǎn)采撷(xi?)

敷衍塞责(sa)纵横捭阖(bǎi)

C.龋齿(qǔ)窥探(kuī)凄怆(chànɡ)

讳疾忌医(huì)日臻完善(zhēn)

D.毗邻(pí)戏谑(nüa)蜷伏(quán)

一蹶不振(ju?) 泾渭分明(jīnɡ)

解析:B.油渍—zì;C.凄怆—chuànɡ;D.戏谑—xua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画佛像出气桶平心而论揠苗助长

B.诀窍气慨破天荒莞尔一笑强弩之末

C.缄默变卦挖墙脚斑驳陆离忝列门墙

D.般配哀惋栽跟头独占鳌头气冲霄汉

解析:A.出气筒;B.气概;D.哀婉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据报道,友邦保险代理人不得私自设置网页对保险产品进行说明,凡有关保险的说明,必需链接到该公司官方网站

B.那些贪污腐败分子是远远不会满足于合法收入的,他们总是要挖空心思,利用一切机会大搞特权,以捞取更多财富

C.在这次绘画大赛中,残疾青年晨阳的一幅名为《天籁》的作品,以其深入浅出的构思和清新隽永的意蕴获得一等奖

D.面对反方破绽百出的辩词,作为正方主辩手,你却拿不出充分有力的理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啊

解析:B.“捞取”是指通过歪门邪道获取,多用于贬义A.“必需”多指物质上的必要,既可作谓语,又可作定语,应改为“必须”“必须”指事理、情理上的必要,副词,作状语C.“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不能用于绘画或构思方面D.“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事物不相吻合本句说的不是答非所问,而是拿不出理据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0年冬奥会火炬传递活动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进行,中国奥运冠军刘翔和短道速滑名将杨扬手擎圣火,完成了传递和平和友谊的任务

B.外地培训机构纷纷入穗,上海外经贸教育培训中心也挟风靡长三角地区的余威,即将在广州开班,抢占珠三角地区外贸行业的认证培训

C.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0个左右,2/3的目的地资源空置

D.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想公布于众的个人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解析:B.成分残缺,在“认证培训”后加“市场”C.表意不明或逻辑错误,“不到30个左右”,删去“不到”或“左右”D.语序不当,“你”与“只要”对调

答案: A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单纯、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

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我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

①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②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④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⑤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

⑥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①③⑥ B.②⑤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 A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6.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

D.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解析:C.表意指向错误文章举袁宏道一例是从另一角度论证分析本段观点,即“杜甫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是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

答案: C

7.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解析:B.见第三段的论述,强调杜甫诗歌的“规矩”“高质量”

答案: B

8.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出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解析:B项,文中未有此信息C项,原文中提到“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在于说明杜诗的规范和高质量,并非“由模仿‘五排’而产生的”D项,“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非“是由杜甫思想所塑造起来的”答案: A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冉氏烹狗记

□ (清)崔述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意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骈,狗犹望而吠也即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态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圈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

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京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英尺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自古固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苟其职之不举举:称 B.再四皆不然然:这样

C.烛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武:步

解析:B.“然”同“燃”,点不着,成语“然荻读书”中“然”用法同此;

A.“苟其职之不举”,意思是“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即“不称职”;C.“烛”,名词活用为动词,高中语文《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烛”用法同此;D.“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答案: B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n, bsp;

B.

C. D.

解析:A.“以”分别为:介词,用;连词,因为B.“于”分别为:介词,在;介词,被C.“而”分别为:连词,表示相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D.“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答案: D

11.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解析:①句,狗常咬伤人,属于“烹狗原因”;②句,狗欺软怕硬,属于“烹狗原因”;③句,刘位东的设想,非“烹狗原因”;④句,写狗的凶悍,非“烹狗原因”;⑤句,狗给主人带来的麻烦,属于“烹狗原因”;⑥句,狗的优点,非“烹狗原因”排除③、④、⑥句,因而选C项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解析: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冉氏之智,过人远矣”等句子,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显然是错误的

答案: A

【参考译文】

本县有家姓冉的人家,养了一只很凶猛的狗它碰到路过的人,就要追上去咬,常有过路人被它咬伤遇到有人被它咬伤,狗主人就亲自上门去向被咬伤的人道歉,拿出钱来给人家治伤,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那姓冉的为此而很讨厌那只狗,但是因为狗凶猛,不忍杀它,就还是养着它

刘位东告诉我说:“有一次我夜里走回家,离家门还有一里多路,许多狗围着我汪汪地叫,冉家的狗也叫着迎上前来,我用折下的柳枝向它们横扫过去,许多狗都退回去远远立着,只有冉家那狗竟奔上来要和我搏斗它冲了好几次,我几乎被它咬伤我边斗边走,走过冉家门口往东,过了几十步,那狗才停止了追咬当时我已很疲惫,幸而离狗已远了,我才在路旁休息,歇了好久才离开,那只狗还远远望着我汪汪叫回家以后,我想:这只狗倒是好狗,假如有盗贼仇人夜里去他家抢劫,狗一定守住家门咬人,就是有几个人也进不了他家门一步啊!听说姓冉的很讨厌这只狗,早上如果在市集上遇到他,一定劝他不要杀掉这只狗这样的狗,是千金也难买到的!过了几天,冉家的邻居到我家来,我问起那只狗他说:‘已经杀掉煮来吃了’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那一夜,盗贼进了冉家主人发觉了,叫醒两个儿子,一起拿了棍棒去追赶,盗贼害怕逃跑了主人心里疑惑:怎么狗不叫呢?呼狗,狗不应;到处找,找不到回房要上床,听到床下像有喘息的声音,用烛一照,见正是那只狗它蜷屈了身子蹲伏着,一动也不敢动,低了头,闭了眼,好像唯恐有人听到它的声音的样子主人说:“咳!我过去忍住而不杀它,是因为想它有一天紧急中可以有用处,哪知它追咬过路人是勇敢的,见了盗贼却这样胆小畏缩!”就为了这样,第二天把它杀掉煮来吃了’”

唉!天下与人勇敢搏斗而对盗贼胆小害怕的,难道只是这只狗吗!现在街市上的流氓无赖,平日到处闹事,在本乡本地横行不法有的在衙门里挂个差役的名,有的在兵营里吃一口粮,他们专欺侮文弱而善良的人,他们走在路上,人们都要远远避开;他们一怒,就叫来一大群同党,手拿凶器围拢来砍人,什么人都不敢惹他们,样子真像个壮士一样一旦地方上有小批强盗,叫他们拿了兵器,编进官府,防守地方,人数不下一百几十;马房里的马夜里有点惊扰叫起来,他们就以为强盗来到,两手抖抖索索,拔刀出不了刀鞘,总算跑了出来,身子还在抖,身上的东西碰击出声音来点燃火器,一而再,再而三都点不着听说要出发到防守的地方去,离贼军还有几百里,离家乡仅仅几十里,那就哭哭啼啼和父母妻子告别,像以后永远见不到的样子,他们的激动和惊慌到如此地步!所以我说:为私而斗很勇敢,为公而战就胆怯的人也有的是,又何必责怪那只狗而杀了它呢?咳,这不太过分吗?

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养猫的,是要猫捕鼠;养狗的,是要狗防盗假如它不能完成它的职守,这已经是没有用了,何况加上它还要咬人?这种狗,岂可以留下来?石勒要杀掉石虎,他母亲说:“跑得快的牛小时候,总会弄破车子,你还是稍稍容忍他吧”到后来石勒的后代,到底灭绝在石虎之手只贪图牛能跑得快,不管车子会撞破,尚且不对;何况只撞破车子的牛实际跑不快呢?然而那种女人的仁慈心肠,古今都一样;从此说来,那姓冉的才智,超过了一般人多得多了

四、(24分)

13.(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解析:这句话中,“故曰”是一个总结上文的词语,“私斗”和“公战”是相对而言的,“嘻”,语气词,引出议论,宜停顿

答案: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冉氏以是颇患苦狗(2分)

译文:

②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4分)

译文:

答案:①冉氏因此很厌恶这条狗

②我从前克制忍耐不杀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意外、紧急的时候可能有用(译出大意给2分;“向”译为“从前”一类的意思给1分,“不之杀”译为“不杀它”一类的意思给1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撼庭秋

□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1)作者晏殊是北宋(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2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阕中“景语”所传达的情(3分)

(3)如何理解“心长焰短”?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3分)

答案:(1)婉约派

(2)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人的孤苦寂寞表达了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

(3)“心长焰短”表面指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实际上,心长是指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渺茫“心长焰短”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表达了词人无法扭转人生,无法改变别离命运的哀叹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6小题,6分)

(1),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路曼曼其修远兮,(屈原《离骚》)

(7)五月渔郎相忆否?,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1)两情若是久长时(2)沧海月明珠有泪(3)术业有专攻(4)举类迩而见义远(5)一片冰心在玉壶(6)吾将上下而求索(7)小楫轻舟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香港迪斯尼乐园2010年9月12日正式迎接游客,它是继日本之后亚洲第二个、全球第五个迪斯尼乐园开业前,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旅游热点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①您有前往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打算吗?

结论:

建议:

答案:(结论:)有近五成(或48%)的受访者打算来乐园,影响光顾乐园的最大因素是门票的价格

(建议:)适当调整门票价格

17.某中学邀请航天英雄聂海胜到校作题为“为圆航天梦”的报告请根据以下材料,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90字)(4分) 聂海胜,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大学文化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 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艰苦学习和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3年与杨利伟一起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参加“神五”航天飞行的选拔2005年6月,又与另五位航天员入选“神六”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2005年10月12日与费俊龙一起执行“神六”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答案:航天英雄聂海胜是我国首批航天员,他以优异成绩通过综合考核,并与费俊龙一起圆满完成“神六”航天飞行任务,圆了航天梦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我们作“为圆航天梦”的报告

18.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4分)

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

答案:拒绝艰难攀登的人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拒绝辛勤劳动的人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六、(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

蝴蝶

□ 张毅

汉语绝妙的象形构造使事物骤显神奇蝴蝶之类词汇让人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关于梁祝双双化蝶的描述忧伤得令人流泪,这种想像与蒲松龄笔下的狐狸有之妙苏童在小说《蝴蝶与棋》中写过一个由蝴蝶幻化的女子蝴蝶成精灵在民间少有传说,因为蝴蝶似与精灵相去甚远蝴蝶的前身是一种爬行昆虫,再破蛹为蝶这个蜕变过程曾被美国名片《沉默的羔羊》成功点化,不同的是该片讲了一个变态狂的故事而蛹一旦变成蝴蝶就要为美丽付出代价,这是一种致命的飞翔蝴蝶在空中飞着,它美丽得使人伤感生活也是这样,它在我们面前,你抓住的只是蝴蝶的标本,但生活飞走了我曾多次企图描述一只蝴蝶的美丽,但与真正的蝴蝶相去甚远夏天是蝴蝶的狂欢节,几十万只蝴蝶在山谷里舞蹈着,呈现一种奇妙的景观这是一幅寓意深远的童年草图:一双双手伸向停留在栅栏、花朵、草叶上的蝴蝶,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