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考试35

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考试35

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考试35
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考试35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1.(2009·上海单科,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

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氯化铵分解时吸收热量,使环境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且分解产生的气体可隔绝空气使幕布不易着火。

答案:B

2.离子的检验和鉴别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NH+4—气体法B.I-—沉淀法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

解析:根据本题给出的三种方法的实质,Ca2+应该用沉淀法检验。

答案:D

3.25℃时,20.00 mL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可得0.466 g沉淀。滤液跟2.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共用去10.00 mL碱液时恰好中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液中c(SO2-4)=0.20 mol/L B.原混合液中c(NO-3)=0.90 mol/L

C.原混合液中pH=0 D.原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0.10 mol/L 解析:H2SO4、HNO3混合液在与BaCl2溶液反应后生成0.466 g(0.002 mol)BaSO4,而H+的量没有变化。根据H++OH-===H2O,原溶液中n(H+)=0.01 L×2.00 mol·L-1=0.02 mol,c(H+)=0.02 mol/0.02 L=1 mol·L-1,pH=0。c(SO2-4)=0.002 mol/0.02 L=

0.1 mol·L-1。根据电荷守恒有:c(H+)=2c(SO2-4)+c(NO-3),c(NO-3)=1 mol·L-1-0.2

mol·L-1=0.8 mol·L-1。因酸溶液抑制H2O电离,原混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4 mol·L-1。

答案:C

4.溶液浓度和密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大部分浓度越大,密度越大,但也有特殊的,例如: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反而越小,现用密度为0.91 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若将此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12.5% B.小于12.5% C.等于12.5% D.无法确定

解析:加水稀释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加入水的体积为V,稀释后的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则有:ρ氨水×V×25%=2V×ρ′×w

即ρ氨水×25%=2ρ′w,由于ρ′>ρ氨水,则w<12.5%。

答案:B

5. 将盛有1 mo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再通入0.4 mol O2,充分反应

后,水便会充满整个试管。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O2体积比为()

A.1∶2 B.2∶5 C.3∶7 D.无法确定

解析:方法一:设1 mol NO和NO2的混合气体中有a mol NO和(1-a) mol NO2,根据

4NO+3O2+2H2O===4HNO3和4NO2+O2+2H2O===4HNO3可以列出:3

4a+

1-a

4=

0.4.∴a=0.3,V(NO)∶V(NO2)=3∶7。

方法二:由于NO、NO2和O2恰好与水反应,必然满足n(N)∶n(O)=2∶5,设有a mol NO,那么就有n(O)=a+2(1-a)+0.4×2=2.5[因为n(N)=1],∴a=0.3,即V(NO)∶V(NO2)=3∶7。

答案:C

6.相同状况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3、HCl、NO2气体,然后按上述顺序分别用水做喷泉实验。实验结束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3∶2 B.2∶2∶3 C.1∶1∶1 D.无法比较

解析:NH3和HCl作喷泉实验时所得溶液体积即为气体的体积,所得溶液的浓度均为

1 22.4

mol/L;NO2作喷泉实验时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3+NO,则消耗的NO2

的物质的量与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相同,所得溶液的浓度为:c=n

V=

2

3V/22.4

2

3V

mol/L=

1

22.4mol/L。

答案:C

7.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经过下

图所示系列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NH3、NO2、N2B.NH3、NO、CO2

C.NH3、NO2、CO2D.NO、CO2、N2

解析:根据甲为无色气体,推断甲中不存在NO2;甲气体通过浓H2SO4后气体体积减小,说明甲中含有NH3,且V(NH3)=20 mL;剩余气体通过足量Na2O2后气体变成红棕色,说明甲中存在NO和CO2,且CO2与Na2O2反应产生的O2使NO转变为NO2;由于气体通入水中时没有气体剩余,所以V(NO2)∶V(O2)=4∶1;根据2CO2+2Na2O2===2Na2CO3+O2,2NO+O2===2NO2,

当V(NO2)∶V(CO2)=4∶1时,V(NO)∶V(CO2)=2∶3,所以V(NO)=80 mL×2

5=32 mL,

V(CO2)=80 mL-32 mL=48 mL。

答案:B

8.下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 和K为气体,B为固体。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________;J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I是一种中加入AgNO3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可推出I为NH4Cl,从而逆推E和H分别为NH3和HCl中的一种,由于H与F可以制J(常用干燥剂),从而推知E为NH3,H为HCl,进而推出J为CaCl2,并能逆推F为Ca(OH)2,D为H2O,由B 和D(水)反应生成K和F,且A和K反应生成E(NH3)知K为氢气,则A为N2,再由F 为Ca(OH)2(已推出)推知C中含有Ca元素,从而推知C为Ca3N2、B为Ca,至此可以做出答案。

答案:(1)NH4Cl CaCl2

(2)Ca3N2+6H2O===3Ca(OH)2+2NH3↑

(3)Cl2+2OH-===ClO-+Cl-+H2O

9. 如图所示,将Ⅰ中生成的NH3缓缓经过Ⅱ通入充满干燥Cl2的试管Ⅲ中,已知2NH3+

3Cl2===N2+6HCl,试回答下列问题:

(1)Ⅰ中能产生NH3的理由(用相关化学用语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Ⅱ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恰好反应后,将Ⅲ试管倒立于盛满水的水槽中,(不

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液面上升约为试管体积的________。

解析:(1)由于浓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将浓氨水加到固体CaO中,浓氨水中的H2O与CaO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OH-,促使上述平衡

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导致NH3的生成。

(2)所得的NH3中有杂质H2O,装臵Ⅱ的干燥管内可盛放碱石灰除去之。

(3)Cl2具有氧化性,NH3具有还原性,二者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HCl,2NH3+3Cl2===N2+6HCl,过量的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其总反应为:8NH3+3Cl2===N2+6NH4Cl,因此氯气所呈现的黄绿色逐渐消失,并产生白烟。恰好完全反应后试管内剩下1/3体积的N2,将试管倒立在盛满水的水槽中,试管的2/3充满水。

答案:(1)CaO+H2O===Ca(OH)2,放出热量并生成碱,使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左移,所以有氨气生成。或写CaO+NH3·H2O===Ca(OH)2+NH3↑(2)碱石灰干燥氨气

(3)黄绿色逐渐消失并产生白烟2 3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氯气的喷泉实验时(装置如下图),发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喷入烧瓶后溶液的红色退去。甲、乙两位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

甲:因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甚至呈酸性,所以溶液红色退去。

乙:因为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而使溶液退色。

(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NaOH溶液改成酸性KMnO4溶液,把Cl2换成SO2气体,试问用图示所给装置

完成喷泉实验是否合理?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如果认为不合理,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似“退色喷泉实验”还有多种“变色的喷泉实验”。请你按实验要求,分别设计1

个“变色喷泉实验”并填写下列表格:

解析:本题是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展,并与实验探究问题结合在一起。探究验证氯气使含酚酞的氢氧化钠退色的原因。若乙同学的说法正确,则说明酚酞被氧化,再加入氢氧化钠不会变红色;而如果甲同学正确,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变红色。用高锰酸钾溶液和SO2进行喷泉实验,要考虑药品对仪器的影响,由于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使橡胶(连接玻璃管的橡胶管、胶头滴管)氧化腐蚀,因此,该实验不合理。无色变红色是解题的关键,可以是含酚酞的水溶液遇氨气。红色变无色的情况可以是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氢气体或SO2(也就是酸性气体)相遇。

答案:(1)取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如果溶液恢复红色,则可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如果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不能恢复红色,则说明乙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

(2)不合理KMnO4溶液可与橡胶塞反应,也不能盛放在倒置的胶头滴管中

(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1. 在1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如图

表示加入的混合物的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况)的关系,试计算:

(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当NaOH 溶液的体积为140 mL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 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

体的体积(标况)为________L 。

(3)当NaOH 的溶液的体积为180 mL ,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 g 时,充分反应后,生

成气体的体积(标况)为________L 。

解析:(1)从图上看出34.4 g 混合物和100 mL NaOH 恰好完全反应。

n (NaOH)=n (NH 3)=11.2 L 22.4 L·mol

-1=0.50 mol ,c (NaOH)=n V =0.50 mol 0.100 L =5.0 mol·L -1; (2)V (NaOH)=140 mL ,因固体过量,所以V (NH 3)=22.4 L/mol ×n (NaOH):=22.4

L·mol -1×5 mol·L -

1×0.14 L =15.68 L ; (3)V (NaOH)=180 mL ,过量,固体51.6 g 完全反应,

34.4 g 11.2 L =51.6 g V (NH 3)

,V (NH 3)=16.8 L 答案:(1)5.0 mol·L -1 (2)15.68 (3)16.8 12. (2009·潍坊统考)中学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B ―→C +D +H 2O(未配平,反应条

件略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A 是铁,B 是稀硝酸(过量),且A 可溶于C 溶液中。则A 与B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C 、D 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 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弱碱性,C 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写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若D 为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C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则上述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反应的特点和元素化合物知识解答。

答案:(1)Fe +4H ++NO -3===Fe 3+

+NO ↑+2H 2O (2)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3)2NH 4Cl +Ca(OH)2=====△2NaCl +2NH 3↑+2H 2O

(4)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或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1.下列方法中不宜用浓HNO3作试剂的是()

A.判断黄金首饰中是否掺有铜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D.配制溶解金的王水

解析:常温下只有浓、稀硝酸能溶解铜,但稀硝酸也会溶解铝,只有浓硝酸能使铜溶解、铝钝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稀硝酸,否则生成的CO2气体中会混有较多的HNO3(g)。

答案:B

2.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直接蒸干滤液得到纯净的(NH4)2SO4B.生成1 mol (NH4)2SO4至少消耗2 mol NH3 C.CO2可被循环使用D.往甲中通适量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解析:该工艺流程原理较明确,B、C、D正确,如果直接蒸干滤液,由于滤液中还存在少量的杂质,这样得不到纯净的(NH4)2SO4。

答案:A

3. 对于1 mol·L-1的氨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A.将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即可得到1 mol·L-1的氨水

B.1 mol·L-1的氨水的质量分数小于1.7%

C.1 mol·L-1的氨水与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 mol·L-1

D.将1 mol·L-1的氨水与3 mol·L-1的氨水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

解析:选项A:由于氨水中的溶质即为溶入的氨气,而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气为1 mol,因此,将1 mol氨溶于水配成1 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选项B:因为氨水的密度小于1 g·cm-3,故w>1.7%;选项C:若将1 mol·L-1的氨水与水等体积混合,所

得氨水的浓度为0.5 mol·L -

1,由于氨水的密度比水小,因此相同质量的水的体积比氨水小,故等质量混合后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5 mol·L -

1;选项D :因氨水的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小,则等质量混合时,3 mol·L

-1的氨水所占体积比1 mol·L -1的氨水大,故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2 mol·L -1。

答案:AC

4.将盛有12 mL 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 mL 无

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 2的体积是( )

A .1.2 mL

B .2.4 mL

C .3.6 mL

D .4 mL

解析:解题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为4NO 2+O 2+2H 2O===4HNO 3,3NO 2+H 2O===2HNO 3

+NO

设O 2的体积为x mL ,剩余的气体有两种可能:①若剩O 2,则V 剩=x -14

(12-x )=2,得x =4,D 正确;②若剩NO ,则V 剩=13

[(12-x )-4x ]=2,得x =1.2,A 正确。 答案:AD

5.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 4的是( )

A .Fe(NO 3)2溶液――→+过量盐酸 ――→通过SO 2――→+BaCl 2溶液白色沉淀

B .Ba(NO 3)2溶液

――→+过量盐酸――→+Na 2SO 3溶液白色沉淀 C .无色溶液――→+硝酸――→+BaCl 2溶液白色沉淀

D .无色溶液――→+过量盐酸无沉淀――→+BaCl 2溶液白色沉淀

解析:A 、B 选项的原溶液中均含有NO -3,在酸性条件下可将SO 2、SO 2-3氧化为SO 2-4,

最终生成BaSO 4沉淀;C 项可能是BaSO 4或AgCl 沉淀;D 项排除CO 2-3、SO 2-3、Ag +

干扰,最终生成BaSO 4沉淀。

答案:C

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分析其组成,实验过程如下:

①观察集气瓶内气体呈红棕色,②加入足量水后盖上玻璃片振荡,得棕色溶液,气体颜色

消失,再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 )

A .N 2 NO Br 2(g)

B .NO 2 NO N 2

C .NO 2 NO O 2

D .N 2 O 2 Br 2(g)

解析:气体呈红棕色,说明NO 2、Br 2(g)中至少含一种,溶于水后得棕色溶液,则说明原

气体中含有Br 2(g),B 、C 被淘汰。又因为“打开玻璃片后,瓶中气体又变为红棕色”,

说明打开前气体中含有NO ,故答案为A 。

答案:A

7.浅绿色的Fe(NO 3)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 2++2H 2O Fe(OH)2+2H +

,若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A .变黄

B .绿色变深

C .绿色变浅

D .无变化

解析:向Fe(NO 3)2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溶液中的NO -

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可将

Fe 2+氧化。本题易受题干的迷惑而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出发解出答案B ,这恰好忽略了NO -3和H +的存在对Fe 2+

的影响,而得出了错误结论。 答案:A

8.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

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

A .NO 2

B .NO

C .N 2O

D .N 2

解析:设单质反应后价态为x ,HNO 3被还原后的价态为y

由化合价升降相等得:2x =5-y

讨论当?????

x =2y =1 时成立, 即HNO 3还原产物为N 2O 。

答案:C

9. 将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 .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 .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Cu与浓、稀硝酸反应原理的了解,同时综合考查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电子转移计算及NO和NO2的颜色等知识。

铜片与浓、稀HNO3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因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A错;又因NO2为红棕色,NO为无色,所以C错;因两种酸都过量,铜完全溶解,所以转移电子数相等,D错;由方程式不难看出,同质量的铜消耗浓HNO3多,故选B。

答案:B

10.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

A.NO与NO2的混合气体B.O2与NO21∶1的混合气体

C.N2与NO2的混合气体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

解析:由于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所以试管内一定有NO2,又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所以气体可能是NO2或NO2与NO的混合气体。

答案:A

11.将3.84 g铜粉与一定质量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2.24 L(标况下),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1 mol B.0.22 mol C.0.16 mol D.0.1 mol

解析:由元素守恒,n(HNO3)=2n(Cu)+n(NO x)=2×

3.84 g

64 g/mol+

2.24 L

22.4 L/mol=0.22 mol。

答案:B

12.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与用KClO3制取O2的装置相同

B.可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C.氨气的验满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于试管口附近

D .所用的铵盐不是NH 4NO 3,是因为NH 4NO 3受热易爆炸

解析:实验室制取NH 3属于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型,与KClO 3分解制O 2装臵一样;由

于NH 3的溶解度太大,NH 4Cl 无法抑制氨气的溶解;氨气遇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或遇浓

盐酸产生白烟; NH 4NO 3受热易爆炸,一般使用NH 4Cl 或其他非氧化性酸的铵盐。

答案:B

13.从某些性质看:NH 3和H 2O ,NH +4和H 3O +,NH -2和OH -,N 3-和O 2-

两两相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

①2Na +2NH 3===2NaNH 2+H 2↑ ②CaO +2NH 4Cl===CaCl 2+2NH 3↑+H 2O

③3Mg(NH 2)2=====△Mg 3N 2+4NH 3↑ ④NH 4Cl +NaNH 2===NaCl +2NH 3↑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③

B .②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从题干可知,每组粒子性质相似,所以判断以上反应是否正确,应看你熟悉的反应

和所给反应是否相似。

①因为NH 3与H 2O 相似,所以该反应与钠和水反应相似,所以该反应成立。

②因为NH +4与H 3O +相似,所以该反应与CaO 和H 3O +

反应相似,所以反应正确。

③因为NH -2与OH -、N 3-与O 2-、NH 3与H 2O 相似,所以Mg(NH 2)2的分解与Mg(OH)2的分解相似,所以此反应成立。

④因为NH -2与OH -

相似,所以该反应可与NH 4Cl 和NaOH 比较,两者相似,所以该反

应成立。

答案:D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

NH +4+SO 2-4+Ba 2++OH -=====△BaSO 4↓+NH 3↑+H 2O B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NH +4+OH -

===NH 3·H 2O

C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 +4+OH -=====△NH 3↑+H 2O

D .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 2-3+CO 2+H 2O===HCO -

3

解析:A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H +4+SO 2-4

+Ba 2++2OH -=====△BaSO 4↓+2NH 3↑+2H 2O ;B 项,反应原理正确,且符合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C 项,反应物均为固体,

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D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3+CO 2+H 2O===2HCO -

3。 答案:B

15.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

???制取N 2—制取H 2—→气体混合→合成氨→氨吸收→氨氧化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 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上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_____、氢气____________。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_________(“会”或“不

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

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还可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 +、OH -

、______、______离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NH 3的实验室制法、仪器的选择以及实验安全问题,同时也考查具

体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

(1)由题意知,制取N 2应选固(液)+液加热装臵a ,制取氢气选简易启普发生装臵。

(2)甲装臵中的浓H 2SO 4可用于干燥气体,另外还可通过观察两导管口气泡的快慢,调节

N 2和H 2的流速。

(3)因NH 3的合成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故从合成器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大

量的N 2和H 2,不可能发生倒吸。

(4)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可观察到铂丝保持红热,氧化生成的NO 与O 2反应

又生成NO 2,故可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生成的NO 2与水反应生成HNO 3,HNO 3

与氨水反应得到硝酸铵。

答案:(1)a 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

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两种气体 (4)说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

色气体产生

(5)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6)NH +4 NO -3 16.中学化学中有很多物质可以实现如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其中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的产

物已略去。液体B 和C 可能是单一溶质的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

(1)若A 是一种紫红色金属,气体D 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加热时又恢复原色。写出反应①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气体D 与另一种气体H 混合后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W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是一种金属单质,D 是最轻的气体,B 能否是NaOH 溶液________(填“能”或

“否”)。

(3)若A 是一种金属单质,D 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液体C 呈蓝色。

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②的任意一个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推断,中等题。物质的推断关键是找准突破口。(1)根据AD 的描

述,可以推断A 为Cu ,D 为SO 2,故反应①为铜和浓硫酸的反应。(2)根据D 的描述,

可以推断D 为氢气。若B 为NaOH 溶液,则C 为Na[Al(OH)4],此时反应②不能发生,

即B 不能为NaOH 溶液。(3)根据相关描述,A 为铜,B 为稀硝酸,D 为NO ,故反应①

为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反应②为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与硝酸铜的反应。

答案:(1)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2H 2S +SO 2===3S ↓+2H 2O (2)

(3)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Cu 2++Fe===Fe 2+

+Cu(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7. 已知A 、B 、C 、D 为气体,E 、F ,G 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D 的化学式是________,E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A 和B 反应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 和F 反应生成D 、H 和G 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 ????D C →E ,D 、C 为气体,E 为固体,再联系,且G 为氯化钙,

联想到实验室制NH 3,E 为NH 4Cl ,F 为Ca(OH)2,则A 、B 、C 、D 、E 、F 、G 、H 依

次为H 2(Cl 2)、Cl 2(H 2)、HCl 、NH 3、NH 4Cl 、Ca(OH)2、CaCl 2、H 2O ,得到此结论,便

迎刃而解。

答案:(1)NH 3 NH 4Cl (2)H 2+Cl 2=====点燃2HCl

(3)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18.为了更好地观察到NO 与O 2的反应现象及探究“根据NO 2的溶解性设计喷泉实验”,设

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2)实验用品: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皮管、橡皮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需的仪器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实验所用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如图连接好仪器。

②打开活塞K1和K2,主要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开止水夹K3,要使烧瓶内产生喷泉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关闭活塞K1和K2。

(4)圆底烧瓶内充满了液体,该液体是________;若是溶液,假设该实验条件下V m=20.25 L·mol-1,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解析:该探究实验利用了:2NO+O2===2NO2,4NO2+O2+2H2O===4HNO3两个反应。

得到的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20.25mol/L=0.049 4 mol/L。

答案:(1)2NO+O2===2NO2,3NO2+H2O===2HNO3+NO(叠加反应为4NO2+O2+

2H2O===4HNO3)(2)圆底烧瓶、烧杯NO、O2、H2O(3)②水进入盛O2的储气瓶,圆底烧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由下而上完全转化③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

(4)硝酸溶液(或稀硝酸),0.049 4 mol·L-1

19.一种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2、HCl、NH3、NO2、N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一部分体积,继续通过装有固体

Na2O2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来的气体显红棕色。再将该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试管内水位上升,最后试管内盛满液体。因此可以确定:

(1)原气体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不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_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无色气体”则不含NO2;“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发现气体减少一部分体积”,说明一定含有NH3,则一定不含HCl;“继续通过装有固体Na2O2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来的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此时气体中有NO2,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NO和CO2;“再将该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发现试管内水位上升,最后试管内盛满液体”,说明NO2和O2的体积比为4∶1,亦即NO和O2的体积比为4∶3,4NO2+O2+2H2O===4HNO3或4NO+3O2+2H2O===4HNO3,再据2CO2+2Na2O2===2Na2CO3+O2,可知NO和CO2的体积之比为4∶(3×2)=2∶3,并且原混合气体中不含H2。

答案:(1)NH3、CO2、NO(2)HCl、NO2、H2(3)NO和CO22∶3

20.有一瓶白色固体,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热,固体逐渐消失,放出水蒸气和其他两种气体,试管内除管口有少量水珠外,没有任何残留物。取0.350 g这种固体跟过量的碱液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这些气体正好能和30.0 mL 0.100 mol/L H2SO4完全反应;另取0.350 g该固体跟足量盐酸反应,放出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将这些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0.400 g白色沉淀。

(1)计算0.350 g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_。

(2)根据实验及计算结果确定白色固体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固体与碱液共热时放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有NH+4存在;

从固体与酸反应所生成的气体能与石灰水作用产生白色沉淀,证实固体中有CO2-3或HCO-3。

n(CO2-3或HCO-3)=n(CaCO3)=0.400 g

100 g·mol-1

=0.004 mol。n(NH+4)=2×0.0300 L×0.100 mol/L=0.006 mol。

(2)从固体加热分解后,试管内没有任何残留物,以及生成除水蒸气之外只有两种气体,说明该固体中不含任何固体金属离子和其他酸根离子。所以该固体可能是(NH4)2CO3或

NH4HCO3或其混合物。

在(NH4)2CO3中,NH+4和CO2-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在NH4HCO3中,NH+4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固体中,NH+4和CO2-3(或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0.006∶0.004=1.5∶1,所以该白色固体是(NH4)2CO3和NH4HCO3的混合物。

答案:(1)0.004 mol;0.006 mol(2)(NH4)2CO3和NH4HCO3的混合物;判断依据略。21.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2-3、SO2-4,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0.896 L气体;

③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

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可

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实验,确认可能存在离子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①可知原溶液中至少含有Cl-、CO2-3、SO2-4的一种;根据②可知原溶液中含有0.896 L/22.4 L·mol-1=0.04 mol NH+4;根据③可计算出含有0.02 mol CO2-3,0.01 mol SO2-4,故原溶液中不存在Mg2+、Ba2+,可能存在Cl-;根据电荷守恒,阴离子的电荷至少为0.06 mol,而NH+4的电荷为0.04 mol,故原溶液中含有K+。Cl-的检验要排除CO2-3和SO2-4的干扰。

答案:(1)CO2-3、SO2-4、NH+4、K+Mg2+、Ba2+Cl-(2)Ba2++CO2-3===BaCO3↓,

Ba 2++SO 2-4===BaSO 4↓, BaCO 3+2H +===Ba 2+

+CO 2↑+H 2O (3)取一定量的原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NO 3和Ba(NO 3)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AgNO 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有Cl -,如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无Cl -

22.(2009·海南单科,20-4)工业上常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其过程包括氨的催化氧化(催化

为铂铑合金丝网)、一氧化氮的氧化和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料气中空气必须过量,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为放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

高水对二氧化氮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措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2项)。

答案:(1)4NH 3+5O 2=====Pt -Rh

高温

4NO +6H 2O (2)提高氨的转化率和一氧化氮的转化率 (3)增大单位质量的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4)3NO 2+H 2O===2HNO 3+NO

加压 降温

23. (2009·上海单科,31)烟气中NO x 是NO 和NO 2的混合物(不含N 2O 4)。

(1)根据废气排放标准,1 m 3烟气最高允许含400 mg NO x 。若NO x 中NO 质量分数为0.85,

则1 m 3烟气中最高允许含NO________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2)工业上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0.150的Na 2CO 3水溶液(密度1.16 g/mL)作为NO x 吸收

剂,该碳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保留2位小数)。

(3)已知:NO +NO 2+Na 2CO 3===2NaNO 2+CO 2①

2NO 2+Na 2CO 3===NaNO 2+NaNO 3+CO 2②

1 m 3含

2 000 mg NO x 的烟气用质量分数为0.150的碳酸钠溶液吸收。若吸收率为80%,吸收后的烟气________排放标准(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硝酸可改变烟气中NO 和NO 2的比,反应为:NO +2HNO 3===3NO 2+H 2O 当烟气中n (NO)∶n (NO 2)=2∶3时,吸收率最高。

1 m 3烟气含

2 000 mg NO x ,其中n (NO)∶n (NO 2)=9∶1。

计算:(i)为了达到最高吸收率,1 m 3烟气需用硝酸的物质的量(保留3位小数)________。 (ii)1 m 3烟气达到最高吸收率90%时,吸收后生成NaNO 2的质量(假设上述吸收反应后,反应①比反应②迅速。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________。

解析:(1)0.4 g ×0.8530 g/mol

×22.4 L/mol =0.25 L 。 (2)c (Na 2CO 3)=1 000ρ·w M =1 000 mL ×1.16 g·mL -

1×0.15106 g·mol -1×1 L =1.64 mol·L -1。 (4)(i)30n (NO)+19

×46n (NO)=2 g n (NO)=0.057 mol

NO +2HNO 3===3NO 2+H 2O

x 2x 3x

19×0.057+3x 0.057-x

=32 x =0.017 6 mol n (HNO 3)=2x =0.035 mol 。

(ii)加入HNO 3使NO 与NO 2物质的量之比达到2∶3时NO 2的实际物质的量已经变为:19

×0.057+3x =0.059 mol ,NO 的实际物质的量已经变为:0.057-x =0.039 mol 。 根据题(3)中①②两个方程式可以得出:

n (NaNO 2)=2n (NO)+12

[n (NO 2)-n (NO)]=0.088 7 mol m (NaNO 2)=0.088 7×69×90%=5.5 g 。

答案:(1)0.25 (2)1.64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

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页 1 第 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面的”死”知识. 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②如何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专题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第一章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2018新课标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5.[2018新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6.[2018海南]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 g 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 A B .18 g 的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 .28 g 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 A D .1 L 1mol·Lˉ1的NH 4Cl 溶液中NH 4+和Cl ?的数目均为1N A 7.[2017浙江11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含0.2 mol H 2SO 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 N A B .25 ℃时,pH=3的醋酸溶液1L ,溶液中含H +的数目小于0.001 N A C .任意条件下,1 mol 苯中含有C —H 键的数目一定为6 N A D .a mol 的R 2+(R 的核内中子数为N ,质量数为A )的核外电子数为a (A-N-2)N A 8.[2017浙江4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 A B .1 L 0.1 mol·L -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 A C .0.1 mol KI 与0.1 mol FeCl 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 A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 (精选高考真题+详细教案讲义,值得下载) 1.(2019·唐山一模)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1×10-12N A B.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转移电子数为3N A C.1.7 g氨气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4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 NO2含有的原子数小于3N A 解析:选B A项,室温时,1 L pH=2的NH4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01N A;B项,1 mol LiAlH4在125 ℃时完全分解生成LiH、H2、Al,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0价,因此转移电子数为3N A;C项,1.7 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其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3N A;D项,标准状况下,NO2不是气体。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0.0 g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 B.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3N A 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3N A C.1 L 1 mol· D.某密闭容器中0.1 mol Na2O2和0.1 mol CO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 A mol-1=1.5 mol,含有 20 g· 解析:选C30.0 g氟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0.0 g÷ 氟原子的数目为 1.5N 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33.6 L乙烯与乙炔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它们分子中均含有2个碳原子,则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1.回归教材,强化主干基础知识梳理记忆。二十几天有计划地以化学课本、配套练习用书、平时复习笔记和自己平时积累的错题档 案为蓝本,利用最佳记忆时间来梳理记忆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反应规律、重要的方程式及实验原则等的知识,形成一 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备忘录上一定是自己总结出的最中心、最精辟、最重要、最能体现主题的结论。强化记忆,为高考(微博)取胜做好 基础保证。 2.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提升能力。了解自己知识弱点,针对这个知识点,突击一日多题训练,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有针对 性地解决知识缺漏,使知识结构优化。广东卷化学考题风格是考核 基础重视能力,内容主要体现在主干知识上。这二十几天要高度重 视选择题训练,稳拿基础分;四个大题中力争有机题、原理化学反应 题不失分,重视实验能力、新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 问题能力,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实验探究和基本计 算能力是学生普遍比较薄弱的地方,在最后的阶段可重点做几个实 验(如摩尔盐的制备、物质分离、离子检验、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全程完成实验报告,增加实验经验,答好实验题。 3.考前20天,天天做套卷。考前20天,天天计时做套卷(50分钟),目的是保持题感,熟悉题型,体会做题思路。学会把握时间, 控制解题速度,树立高考信心。特别是多练中等题,做一些难度适 中的化学高考套题,有利于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到了真 正考试的时候,可以立刻进入临战状态,取得应有的成绩。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 化学复习要把握学习的“序”

在化学复习中应该采用先分散后集中,先基础后能力,先个别后一般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学习,逐步加深,控制难度,适度练习,侧重习题的演变和扩展,锻炼灵活处理 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化学复习要把握几新 1.形式新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表现的形式新。化学复习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看两三遍后就会索然无味, 若我们第二遍研究电影的表演艺术,第三遍研究电影的外景选择, 第四遍研究电影的服装设计,这样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同样,化学复习应在一个部分重点研究一个问题,把这部分内容学会、学透。如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以氧化还原为主线,采用对比的方法, 并且以结构引出性质再带出用途和制备。另外应拓展和归纳,如能 净水的物质有哪些,延伸出ClO2、Na2FeO4等。 2.感悟新 复习中从“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最后落实到“怎么做”,学以致用,使死的化学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变活。如离子反应中,以(CH3COO)2Pb生成为例来理解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3.总结新 高三复习不是简单罗列,而应该通过勾画横纵线条,织成一张网。如: a.元素化合物复习:横向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纵向:结构→化学性质→存在、用途、制备。 b.有机化学:横向:卤代烃→醇→醛→酸→酯;纵向:如以浓 H2SO4加热为条件发生的反应有: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等。 c.实验:如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哪些气体?可能的方法分别有哪些?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复习不论从形式、过程、结果都体现了创新。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常见物质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

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计算专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技巧 一.专题动态分析: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化学计算试题有选择、填空、简答、全过程计算等基本题型。与过去3+2单科化学卷不同的是,“3+X”理科综合测试中化学计算题的难度大大降低,题型 理科综合测试中的化学计算除保留原来的混合物计算、复杂化学式计算、过量问题的计算、范围讨论型等基本计算题型外,同时还开发了数据缺省型计算、学科间综合计算、信息迁移型计算、图象问题计算等多样化题型,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考查学生能力和水平。 高考化学计算试题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重视对计算思路方法的考查,削减了数学计算容量,恢复了化学的本质。这一信号告诉我们,不要将化学计算简单地理解为数学应用题,那样将会失去化学计算题对提高学生水平和能力作用的本意。可以预料,定性和定量融合的试题将会成为理综卷的主流题型。 新的高考模式中,化学计算素材重要的着眼点之一就是注重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显示化学计算与社会、生产及生活广泛联系,使化学计算视角更为广阔。例如化工计算、环境的污染与治理的计算等。 二.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1)守恒法守恒法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总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粒子(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可避免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化学中有多种守恒关系。学习中要理顺各种守恒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主要守恒关系的外延。绝大部分守恒关系是由质量守恒定律衍生出来的,可表示为: 从具体应用挖掘各种守恒关系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形式。如电子守恒关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例1】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0.6mol/L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标准状况)。求: (1)写出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 (3)如混合物中含0.01moLCu,则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4)如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求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及X的取值范围。 【点拨】本题为混合物的计算,若建立方程组求解,则解题过程较为繁琐。若抓住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求解,则可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1)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3Cu2O+14HNO3==6Cu(NO3)2 + 2NO↑+7H2O

(完整)2018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项训练

化学二卷计算专项练习 1、[2011全国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M=214g·mol-1)。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2、[2015·全国卷Ⅰ36]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准确称取所制备的氯化亚铜样品m g,将其置于过量的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入适量稀硫酸,用a mol·L-1的K2Cr2O7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b mL,反应中Cr2O72—被还原为Cr3+。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为__ __%。 3、[2017全国卷Ⅰ26]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2017全国卷Ⅲ27]某工厂用m1kg铬铁矿粉(含Cr2O340%,M=152g·mol-1)制备K2Cr2O7(M=294g·mol-1),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为 5、[2017全国卷Ⅱ28]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 S2O32?+I2=2I?+ S4O62?)。 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6、[2017北京卷27]尿素[CO(NH2)2]溶液浓度影响NO2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60g?mol-1)含量的方法如下:取a g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NH3,所得NH3用过量的v1mL c1mol·L ?1H SO4溶液吸收完全,剩余H2SO4用v2mL c2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2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7、[2016全国卷Ⅱ26]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word完整版)江苏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_[苏教版].

高考化学计算题专题复习一、涉及化工生产流程的计算 题型特点:以常见化工生产流程图为背景,根据不同反应步骤中反应物的利用率计算反应物的投料比或产率。 解题方法:以化学方程式为基础,应用守恒理论,对多个相关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简约(叠加,找出分散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关系,以此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1.(08南通一检某化肥厂以氨和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为原料生产硝酸铵过程如下: 其中反应①为4NH 3+5O 2 4NO +6H 2O ⑴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将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为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不考虑副反应且各步反应均完全,为使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则原料气中氨(包括第③步被硝酸吸收的氨的体积分数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⑶假设实际生产中,反应①、②中含氮物质的利用率分别为a 、b ,反应③中氨的利用率为c 、硝酸的利用率为100%,则合成硝酸铵的整个流程中,氨的总利用率是多少? 解析:(14NO

+3O 2+2H 2O =4HNO 3 (2①、②、③步反应叠加 4NH 3+5O 4NO +6H 2O 4NO +3O 2+2H 2O =4HNO 3 4NH 3+4HNO 3=4NH 4NO 3 4NH 3+4O 2+H 2O=2NH 4NO 3+3H 2O NH 3%=4/(4+4/0.2=1/6(或16.7% (3解法一:假设消耗NH 3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 ,其中用于制取HNO 3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x mol ,被HNO 3吸收的NH 3的物质的量为y mol ,则有:x +y =1、abx =cy 。解得:x =c ab c + y = c ab ab + 氨的总利用率=(xab +yc /1= c ab abc +2 解法二:假设第①步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 ,则: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4ab mol ; 第③步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c

高考第一轮化学总复习资料 (13)

第十八讲氧族元素 【考纲要求】 1.理解氧族元素嘚性质递变规律; 2. 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嘚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嘚重要性质; 3. 了解硫嘚氧化物对环境嘚污染及环境保护嘚意义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一、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符号及核电荷数, , , , 。最外层电子数为,最高正价(除O外),负价。 2.共性(用R表示氧族元素): (1)氢化物通式,除H2O外,氢化物嘚水溶液显性。 (2)除O外,都有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其中化合价是、;最高价氧化物嘚水化物嘚化学式为。 3.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从O — Te,非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 (1)与H2化合嘚能力及氢化物稳定性(从上到下)(与H2不直接化合),氢化物水溶液嘚酸性、还原性。 (2)单质熔沸点、密度,为半导体。 (3)氧族比同周期卤素非金属性要。 二、硫 1、硫单质为_色固体,溶于CS2,溶于水,溶于酒精。 2、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S + Fe == ,S + Cu == ,生成价金属硫化物。

②与非金属反应:S + H2 == 3、还原性:S + O2 == 三、臭氧:色味嘚气体,具有性,可作漂白剂。 与氧气相互转化:。 同素异形体:定义:; 例如:。 四、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 H2O2嘚化学性质:(1)(2)(3)弱酸性 (4)不稳定性:(5)漂白性 五、硫化氢 1、物理性质:色气味嘚气体,ρρ空气,能溶于水,有性, 2、化学性质:⑴可燃性:O2充足; O2不足。 ⑵还原性: a.与SO2反应 b.与卤水反应(用X2表示Cl2、Br2、I2)c.H2S能与KMnO4、HNO3、浓H2SO4、FeCl3等氧化剂反应。 ⑶不稳定性:;⑷弱酸性 3、实验室制H2S: 六、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色气味嘚气体,溶于水,液化。 2、化学性质

2019年高考化学计算专题

化学计算定量探究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 1.为证明铝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目的,且方案最佳的 是() A. B. C. D. (化学备课组整理)A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解:A.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从试管中溢出,锥形瓶内的空气受热压强增大,U形管中左边红墨水低,右边红墨水高,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 正确; B.烧杯中产生气泡,反应完成并冷却后导管会产生液柱,也能说明放热,但分析太复杂,不直观,效果不理想,故B错误; C.装置未形成密闭体系,无现象,故C错误; D.铝与盐酸产生的氢气会使红墨水的液面变化,该装置不能说明反应时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铝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利用热胀冷缩可设计装置验证,但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装置内的压强同样会增大,须将这两个因素分开设计,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评价,为高考常见题型,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实验装置来分析解答,答题时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把握实验的操作原理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2.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 L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 50mL,假设混合和稀释是瞬间完成的,则开始的瞬间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20mL3mol/L的X溶液 B.20mL2mol/L的X溶液 C.10mL4mol/L的X溶液 D.10mL2mol/L的X溶液 (化学备课组整理)A (备课组长教学指导)解:均加水稀释到50mL, A.n(X)=0.02L×3mol/L=0.06mol; B.n(X)=0.02L×2mol/L=0.04mol; C.n(X)=0.01L×4mol/L=0.04mol; D.n(X)=0.01L×2mol/L=0.02mol, 物质的量最大的是A,则A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大,故选A.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大,因溶液均加水稀释到50mL,则可计算X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越多,浓度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注意从比较浓度的角度解答该题,难度不大. 3.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mL0.1mol/LH2X溶液,溶液的pH与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页,共15页

2020-2021学年度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5)

…………○…………: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度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5) 化学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氧化铅-铜电池是一种电解质可循环流动的新型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224 PbO Cu 2H SO ++442PbSO CuSO 2H O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Cu 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PbO 2电极 B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 C .正极反应式:224 42PbO 2e 4H SO PbSO 2H O - + - ++++ D .电池工作过程中,两个电极的质量均减小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Ba 2+、Mg 2+、NO 3-、Cl - B .-+ c(OH ) c(H ) =1012的溶液:K +、Na +、AlO 2-、SO 42- C .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K +、Mg 2+、SCN -、NO 3- D .由水电离出的c(H +)=1×10-13的溶液:Na +、NH 4+、ClO -、CO 32- 3.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外…………○……………○……装※※订※※……内…………○……………○…… A .该装置将锌置换铜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电解池 B .盐桥的存在使内电路离子流动不畅,因此灯泡忽明忽暗 C .相比于单池单液原电池,该装置电流更持续和稳定 D .盐桥中K +向左侧烧杯移动,因为左侧是负极区 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说法错误的是( ) A .近期,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从化学角度,可用含氯的消毒剂、75%酒精、过氧化氢进行病毒的杀灭 B .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CO 和NO 反应生成N 2和CO 2 C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CO 2、SO 2,造成大气污染,从而使雨水 pH=5.6 D .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水能等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5.有关羊毛、聚酯纤维的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羊毛和聚酯纤维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水解 B .羊毛与聚酯纤维可用灼烧法区分 C .该聚酯纤维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D .由单体合成该聚酯纤维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6.工业上综合利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 2O 3,还含有Fe 2O 3、FeO 、SiO 2)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铝土矿稀硫酸过滤 ???→滤渣?????→氢氧化钠固体 焙烧硅酸钠 实验室模拟上述流程中,用不到的装置是( ) A . B . C . D . 7.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工业合成氯化氢时氢气过量 B .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doc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每一轮的复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二)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三) 稀硫酸 稀硫酸为高中阶段常见的强酸之一,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除去稀硫酸所具备的酸的通性之外,还具备以下特性: 首先,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沸点高),这一物理性质常被用来在实验室中制取诸如氯化氢、硝酸等物质。 其次,吸水性。浓硫酸中的硫酸分子有着强烈的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题试题练习

浙江新高考29题——化学计算 1. 将露置于空气中的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盐酸体积有如图关系(不考虑CO 2在水中的溶解)。 试计算:(无需书写计算步骤)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该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 2. 取1.19g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Ba(OH)2溶液恰好使生成的 白色沉淀的量最多。反应后溶液的c(OH-)=0.3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OH-)= mol。 (2)原混合物中n(K2CO3):n(KHCO3)= 。 3. 取2.74g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5mL溶液,往溶液中加入25mL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反应后溶液的c(Cl-)=0.8mol/L(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试计算: (1)反应后溶液中n(Cl-)= mol。 (2)原混合物中n(Na2CO3):n(NaHCO3)= 。 5. 取14.3g Na2CO3·xH2O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0mL,并收集到1.12LCO2(标准状况)。试计算: (1) 稀盐酸物质的量的浓度为mol/L。 (2) x值是。 6. 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8.22g,加热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测得其质量为6.36g。 (1)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溶于水,配成80mL溶液,则c(Na+)= mol/L (2)向(1)所配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稀盐酸至过量, 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加入盐酸的体积有如右图所示 的关系(不考虑CO2的溶解),则a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 7. 标准状况下,将7.84L HCl气体溶于水配得350mL 盐酸,然后与含17.9g Na2CO3和NaHCO3的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0.200mol CO2气体。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 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 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第四章卤素 第一课时氯气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卤族元素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第五课时晶体的类型和性质 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 第一课时氧族元素 第二课时硫硫酸 第三课时接触法制硫酸 第四课时环境保护绿色化学 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课时碳族元素 第二课时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八章氮族元素 第一课时氮与磷 第二课时氨铵盐 第三课时硝酸 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第三课时合成氨工业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十章电离平衡 第一课时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 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一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 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 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 第十二章烃 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 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 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 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 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第十四章烃的衍生物 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 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 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 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 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 第十五章糖类蛋白质 第一课时糖类 第二课时油脂 第三课时蛋白质 第十六章合成材料 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 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 第十七章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 前言 本教学案是依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覆盖了整个高一、高二、高三的学习、教学与备考。 本教学案侧重于对教材知识的回顾,强化知识间的联系,能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整合及能力训练,与考试大纲同步,参照学科大纲划定的课时教学和学习,充分体现了课本知识、能力要求,考试热点覆盖率100%。 本教学案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了考纲要求、自学反馈、例题解析、考题再现、课堂反馈、课外巩固五大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强化对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