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课题: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

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

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

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

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

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

之一。

教学重点及难

点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

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4、大运河的开通

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

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

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

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

⑤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作全课小结。

四、课堂练习:(使用投影)

五、推荐作业

制作与本课有关的自由阅读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

2、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教后记

开学第一课,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用新的教学方法,即通过阅读,每课自己找出重点、查找资料等环节。变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上课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

展望提高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三维目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

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

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

利用地图、图片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

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和学生一起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后,教师小结: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后来的姚崇、宋就是她提拔的,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开元盛世:武则天之后玄宗即位后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4、全课学完后请学生就本课内容,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

治的看法。5、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6、问题探究: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7、作业: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4、“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教后记唐朝封建社会经济繁荣的顶峰。尤其在唐玄宗时期,历史剧中对唐玄宗(唐明皇)有很多的描写,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历史知识。课堂气氛活要。

展望提高

使学生认识唐太宗和武则天,从中体会到杰出的人物对历史发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课题:第3课“开元盛世”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

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

利用地图、图片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

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

点教学重点为“盛世经济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是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讲“开元之治”一目时,可以配合教材中的插图,从“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这个小故事入手,再一一介绍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3、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③如果是生活在农村或山区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到有这两种工具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亲身感受一下。并让学生观察一下现在还在使用的筒车比唐代的筒车又有了什么改进。

4、学习丝织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唐代丝织业技术水平的高超。

5、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唐三彩。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或提供几件唐三彩的仿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亲身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即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6、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讲述时也可以一面播放一些西域音乐或日本、波斯、朝鲜等国的音乐,一面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四、归纳、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

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六、作业: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1、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

2、措施:

3、结果: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1、三、唐朝的衰亡 1、原因

2、灭亡

教后记为了使学生对唐玄宗前期统治有一个认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或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供的材料,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谈一谈他们的看法。

展望提高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活动:

根据你看到的课外读物和影视片,编成唐玄宗时期的各类故事,在班级里讲述交流。

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

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

组织讨论隋文帝废除旧的选官制度的原因,注意提示学生运用

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

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

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

点重点: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

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例如:

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4、学习“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可以在前两个子目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

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

6、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

小结:

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

练习: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教后记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课堂上学生结合今天政府官员的选拔考试进行讨论回答,理解现在要考察、评议、不仅看一次考试和科举制不同。

展望提高课后组织学生讨论:

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最大的收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

课题:第5课“和同为一家”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

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过程与方

从对唐朝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等问题的提问,引出唐朝与边

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

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

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

点教学重点为: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本课的难点是: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讲授新课: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6世纪建立痰厥汗国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东突厥灭亡。唐高宗时灭西突厥。

3、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4、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回纥

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封回纥族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三、靺鞨族: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统一各部,后来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还被称为“海东盛国”

四、南诏:1、在云南生活着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后来,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著名的建筑是千寻塔。

五、吐蕃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2、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高原;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

教学过程皇帝说:吐番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

小结:

建议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唐朝与各民族交往状况表,进行本课的小结。

主要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唐朝交往情况

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亲

回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靺鞨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南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练习: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板书设计

第5课“和同为一家”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1、6世纪建立痰厥汗国后来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2、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回纥——维吾尔族的祖先

三、靺鞨族。四、南诏五、吐番

教后记讲书本课有一定难度,一些少数民族与现在称呼不一样。名字难记也是造成学生不理解的原因之一。

回顾小学社会课学过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课题: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

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

学习本课前,复习唐朝经济繁荣情况和“和同为一家”一课唐

朝时内地同边疆的联系,回忆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

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

点教学重点为: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

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

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讲授新课:

1、形象导入:可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或用本课讲述的鉴真六次东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课,提出“鉴真为什么第六次才东渡成功”“鉴真不避风险,跨海赴日,说明了什么”一系列小问题,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上。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

四、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本课的“玄奘西天取经”和“鉴真东渡”,学生早有耳闻,教师可让他们先讲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师讲述时,重点让学生注意传说故事和历史真相的区别之处。学生对《西游记》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印象较深,教师也可要求学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记》的描述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唐朝文明对亚洲各国的主要影响。让学生理解各国人民间的交往,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练习:

找一找,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作业:

阅读对比:如果有兴趣,可阅读《西游记》的任何一回。想一想书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板书设计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三、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四、唐朝和古代天竺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2、造纸术传入天竺。

五、与波斯、大食的关系:

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教后记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史料很多,学生易查。隋唐时期的对外交流在世界上留下很多佳话,例如: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日本的文字、日常生活等。同时也对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起到一定的影响。

展望提高课后组织学生讨论:

玄奘西游与传说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

课题: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

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

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桥,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尊心。

教学重点及难

点教学重点为:李春和赵州桥、“光耀千古的诗坛”。

本课的难点,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

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

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讲授新课:

1、形象导入:讲述赵州桥时可以先投影:民歌《小放牛》,从牧童与村姑的对唱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或幻灯片。

2、

(一)科学技术

1、建筑: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年唐都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讲述唐长安城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向学生展示长安城平面图和大明宫含元殿,使学生对唐朝建筑形成感性认识。)

2、印刷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唐代《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天文:唐代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出子午线长度,编订《大衍历》

4、医学:

A:唐高宗时组织人编写《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 年

B:“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C:唐贞观时,政府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二)、文学:

1、诗歌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2、散文:由韩愈、柳宗元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一种适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体,并领导了古文运动

(光耀千古的诗坛”一目,用“光耀千古”突出唐代文学的成就。建议教师先宏观后微观,宏观即使学生对唐朝诗歌的成就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微观即要使学生对唐朝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及诗歌特点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只有对唐朝诗歌的总体脉络和著名诗人及名作的理解与掌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落实教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诗歌文化的丰富与灿烂。)

小结:

通过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概括归纳历史问题。

诗人生活的时代代表作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诗仙” 盛唐《早发白帝城》《望庐山

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

等既豪迈奔放,又清

新飘逸,想象丰富,

语言轻快

杜甫“诗圣” 盛唐转衰《春望》《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三吏”“三别”

等或气魄雄浑,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中唐《赋得古原草送别》《秦

中吟》《新乐府》等

通俗易懂

练习:你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板书设计第 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

2.李春建赵州桥

3.唐都长安及含元殿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

三、隋唐医学的发展

1.“药王”孙思邈及《千金方》

四、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

2.唐代三大诗人: 李白、杜甫、白居易

教后记如时间允许,可以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或者根据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生平自编小品表演。同时,也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展望提高课后反馈:

本课讲唐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的较多,有一定的基础。资料好找,课堂气氛好。课堂游戏空当接龙,看谁知道得最多。

课题: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

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

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过程与方

课前导入、板书提示、重难点提示、总结反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学生对

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及难

点教学重点为:“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本课的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大部分学生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历史教师对这一部分的研究也不是很专业,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难度。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用事先制作好的表格,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即隋唐时期的建筑、印刷术、诗歌等成就,引出本课将带着学生走进隋唐时期的艺术殿堂。

讲授新课:

一、书法:

1、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颜体”《多宝塔碑》

2、柳公权:《玄秘塔碑》

(讲唐朝书法艺术时,先出示相关一段材料,让学生对唐代书法艺术有一个总体印象:介绍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时,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学生讲一讲“笔谏”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最后教师指出,柳公权是位风骨独具的君子,在封建社会里敢于冒杀头之罪,向皇上笔谏。柳的这种为人成就了他书法上一种铁骨铮铮的独特风格。此时,教师再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并概括出他的书法特点。)

二、绘画:

阎立本(唐朝)《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擅长人物画。

吴道子(唐朝)《天王送子图》“画圣”“吴带当风”

(介绍隋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时,建议教师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一组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如《游春图》《历代帝王像》《步辇图》《送子

天王图》,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对隋唐的绘画成就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简单分析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特点。)

三、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讲艺术宝库莫高窟时,先播放一段反映敦煌莫高窟的录像,使学生有如置身于艺术“画廊”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的基础上谈谈他们的观感。这之后,再选放一些精美的敦煌壁画,让学生思考“这些壁画从哪些方面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此处应让更多的学生发表意见,只要合理,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参与,不用有统一的答案)。

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关于敦煌艺术的发现与遭劫、敦煌学的建立等课外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

小结:要求列表,

练习: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我们课本中,就有大量宋体字,请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板书设计

第 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艺术: 1颜真卿“颜体”雄浑敦厚新书体

2柳公权“柳体”骨力劲见新书体后人并称为“颜筋柳骨”

二、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

1阎立本擅长画人物故事画

2吴道子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称为“画圣”

三、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四、盛大欢腾的乐舞

1唐太宗《秦王坡阵乐》

2唐玄宗《霓裳羽衣舞》

教后记因为学生缺乏艺术修养,给老师讲课带来一定的不利。只能讲清主要人物及代表作。学生死记。通过学习学生知道楷书的印刷字体为什么叫宋体。

展望提高课后要求学生

1、搜集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写一篇敦煌莫高窟畅想旅游短文

2、建议有美术功底的同学,可尝试临摹一幅唐代的书法或绘画作品。

课题: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

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

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

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

成。

过程与方

拓宽学生视野,本课利用多媒体放光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

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

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

点教学重点为:“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最好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讲授新课:

一、

1、契丹国(辽) 916年阿保机都:上京

2、阿保机的儿子辽太祖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

3、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进攻北宋,寇准主战,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

(可以用幻灯和多媒体课件做出有关契丹人生活习俗的壁画图片和契丹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北宋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西夏1038年元昊都:兴庆;1044年元昊向宋称臣。

四、金的建立:

1、女真族就是唐朝靺鞨的一支;

2、金 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都:会宁

五、辽和北宋的灭亡:

1、1125年金灭辽;

2、1127年金灭北宋。

六、南宋建立:

1、1127年赵构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建立南宋,赵构就是宋

高祖。

2、韩世忠把进军阻截在黄天荡;接着岳飞在1140年在郾城打败金军;1141年,秦会陷害了岳飞。

3、1141年,宋金和议,规定:南宋向宋称臣;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南宋向金送纳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对宋金议和,可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淮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对峙”是什么意思?就是并存相对而立之意,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小结:

民族政权建国时间民族杰出首领都城

与宋的重大

事件

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

上京澶渊之盟

西夏11世纪前

党项族元昊兴庆

金12世纪初

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宋金议和

作业:

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板书设计

第 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

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上京(辽太祖)契丹族

黄河流域出现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十国

二、陈桥兵变

1、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2、宋与辽的关系:

辽宋议和,颤渊之盟,

3、西夏兴起

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

宋夏和议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 、12世纪阿骨打建立金会宁

2、金灭辽,灭北宋

3、南宋建立 1127年赵构临安

4、岳飞抗金,郾城大捷

5、宋金和议,对峙局面形成

教后记本课头绪较多,涉及少数民族政权。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本课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对学生是一种激发,一种学习方式。效果好反思:要及时复习,提问。

展望提高关于北宋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第47页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对小字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对以后的影响如何?”

课题: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

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过程与方

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

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

点教学重点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本课的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安排本课共1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导入、过程、小结、作业等)备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讲授新课:

一、农业:

1、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讲述南方农业的发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这里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说入手,逐渐展开对南方农业发展原因的讲解。

二是南方农业发展的状况。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二、手工业: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北宋时,煤得到大量开采。

4、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发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北宋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

2、“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总结。教学中应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海外贸易的兴盛:

1、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宋朝重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

巩固小结:

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列表加以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

类别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

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

展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

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

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

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

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练习: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板书设计

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环境:相对安定

2、劳力:大量增加

3、技术:不断进步

4、自然:条件优越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发展:水稻、棉花、茶叶

2、手工业兴旺:纺织、制瓷、造船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海外贸易

2、港口广州泉州-

3、宋代的纸币----交子

教后记学生材料容易查找,内容直节,条件充足,明了易懂。本课利用对比的方法,拉近学生的时间距离,现代北方与南方的经济情况进行讨论。

展望提高讲本课学生应认识到:

生活即历史。不要把历史同现实生活割裂,应在生活中感悟历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