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二)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二)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二)第3课时 练习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认识图形(二)第3课时 练习课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特征。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出示下图:

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生1:1号是圆柱。

生2:2号和6号是长方体。

生3:3号是球。

生4:4号和5号是正方体。

生5:7号叫三棱柱。

师:这些图形与我们前一节课学习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前一节课学习的是平面图形。

生2:从这些图形中可以找到前一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

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立体图形的面)

【新课讲授】

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出示下列图形: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2)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结:画、印、描、折。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

(2)动手操作(画一画)。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组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现在

我们来说一说,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生1:用正方体的面可以画出正方形。

生2:用长方体的面可以画出长方形。

师:能画几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3:3种。

生4:用三棱柱的面可以画出三角形。

生5:用圆柱的面可以画出圆形。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圈□、

3、教学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1)了解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面。

师:哪两个面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

生1: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相等。

生2:左面的面和右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也相等。

生3: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也相等。

师:他们说得正确吗?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先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汇报、交流。

生1:把盒子拆开,把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重叠比一比,把左面的面和右面的面重叠比一比,把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重叠比一比,看它们能否都是完全一样大的。

生2:把前面、上面和右面的面分别在纸上印一下,画出来,再剪下来,再分别与后面、下面和左面的面重叠比一比,看是不是完全相等。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下面就请各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剪一剪,画一画,比一比,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操作。

汇报、交流。

师:能说说你们验证的结果吗?

生: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相等,右面的面和左面的面相等,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相等。

师:说得很正确。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能判断题中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吗?用线连一连。

学生独立判断、连线。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出示正方体展开图。

师: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学习过的物体的展开图。如果把它折起来,你猜它应该是一个什么物体?

生:正方体。

师:对!正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面。

师:想一想:这个正方体的几号面和几号面相对?为什么?

生1:1号和2号相对。因为把它们折起来,正好相对。

生2:5号和6号相对。因为把它们折起来,正好相对。

生3:4号和3号相对。

师:他们说得对吗?我们来折一折,试验一下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展开图折一个正方体,再看一看1号和2号是不是相对的面,5号和6号是不是相对的面,4号和3号是不是相对的面。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小结:1号的对面是2号,5号的对面是6号,4号的对面是3号。

【课堂作业】

1.圈一圈,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

2、说一说,涂一涂。

(1)给前面涂上红色,上面涂上绿色,右面涂上蓝色。

(2)你看到哪几个面?

(3)上面和()面同样大。

左面和()面同样大。

前面和()面同样大。

3、剪一剪,折一折,哪个图形能折成一个完整的正方体,在图形下面打“√”。

4、把左面的硬纸片折一折,就能折成右面的正方体盒子。

(1)数字“1”的对面是数字()。

(2)数字“6”的对面是数字()。

5、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思考题。

答案:1、②③②②

2、(1)略

(2)能看到前面、上面、右面三个面

(3)下右后

4、(1)4 (2)2

5、有4种。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面的特点,这对我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练习课

“1”的对面是“2”,“5”的对面是“6”,“4”的面对是“3”。

练习一中的第7题,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边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这道题要用到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的特征,因为学生从图中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右面,另外三个面看不到,只能根据看到的三个面来推测。学生判断有困难。另外第8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说出用

做成的正方体,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观察、想像做出判断,再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操作,使他们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数

学知识的同时,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拼一拼

第二节拼一拼 一、学前准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让学生说出几种平面图形的名称。 2、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平面图形来拼组。 (二)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 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2.正方形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 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 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通过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微课教学设计

《找规律》微课教学设计 武安市银河小学程小芳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是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在发现和描述和表示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规律的含义以及表述图形的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使用liveview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生成的视频文件进行修改及完善。该微课视频可以用于课堂动态的演示较好的学习或者展示、巩固找规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同时初步的让学生感知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可以作为新课学习和课堂中的参考,或者课后的巩固加深具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带了什么?一个红色气球,第二个蓝色气球,第三个…(课件依次出示),你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知道答案)引出课题。讲什么是规律,像这样,按顺序一组一组重复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 二、探究新知 (一)播放例题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人和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二)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与学生观察并分析彩旗的排列 2.教学彩旗的规律,引导学生一起说彩旗的排列规律 3.学生思考,下一个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三)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2.一起来表述它们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学生猜测,老师引导说出规律。 四.欣赏规律,感悟生活 播放图片mv 五.小结 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一起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理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 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理解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 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并辨认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水平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表 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 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理解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理解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理解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理解。)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 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8《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分类、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从实物抽象 到抽象,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 难点: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积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min) 1.分一分,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分在一类。 师:小朋友们,村长给姐姐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她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姐姐想让你们帮帮她的忙,你们可以吗? (PPT上出示文具盒、水瓶、书本、足球、骰子、可乐罐等立体图形) 师:我们先来看文具盒,你们发现了什么物品和文具盒形状相同吗? 生:纸巾盒、肥皂盒…… 师:同学们真厉害,那哪个是和魔方形状相同呢? 生:墨水盒、骰子…… 师:剩下的这些物品还能进行分类吗? 生:能!水杯、可乐瓶、茶叶罐是一类。足球、乒乓球是一类。

师: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确,让我们一起鼓励一下自己。 生:棒棒棒,我真棒。 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27min) 1.说一说(10min) 学生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并简单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教师总结,出示一般模型,揭示其名称。并让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相同的物体。教师PPT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师:我们帮姐姐完成了村长布置的任务。那老师现在想让你们帮老师一个忙,你们可以吗? 生:可以!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之间一起说一说。 PPT上演示从实际物品抽象为一般模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画法,再给出图形名称。 师:老师觉得这两个物体是一样的啊(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什么它们的名字不同呢?有聪明的小朋友帮老师解开这个疑惑吗? 生: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一样的,长方体则不是。 师: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这都被你发现了,真厉害! 2.玩一玩(3min) 在玩一玩的活动中巩固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圆柱、球易滚动,球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 师:翻开35页,看做一做里面的四位小朋友在做些什么,你们学着他们的样子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这些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圆柱和球比较容易滚动,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桌子上推着比较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已有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深入直观认识平面图 形,体会这些图形间的关系。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折和拼感受图形间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说一说这些物体的面是哪些你认识的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和长方形。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2、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天花乱坠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微课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最新资料

微课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微课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5~8分钟精准详细的讲解而录制成的小视频。它具有两个显赫特征,一是以视频的方式播放;二是在于微课的“微”。微课程内容少,时间短,能让学生在短促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困乏和注意力分散。 一、什么时候适合录制微课 (一)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时候 进入学校的孩子,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同时也填塞了激情。 但是孩子对于学习没有方向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学校上课内容为《可爱的校园》,让孩子结合详尽情境来数数,认识1到10的数。那孩子们回家后该如何复习数数呢?我在这时录制了两节《数数》的微课。第一节《数数》要求孩子们回家有序地将1到20的数按顺序数出来,先一个一个数,再两个两个数。而第二节《数数》则要求难度加大,除了要求正着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还要求孩子们能倒着数数。在第二节微课中我加入了一些关于数学的习题,如:小朋友,你知道括号里是什么数吗?①1、2、3、4、()、6、7、8。 ②20、19、18、()、16、15、14。③20、18、16、14、()、10、8。 ④3、5、7、9、11、()、15、17。这两节微课比起书本上的知识要有一点难度,在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同时,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微课,兴趣十分深刻,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喜欢观看学习微课两遍甚至以上。这两节微课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拓展课堂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在学习《生活中的数》时,孩子们开始正式接触数字1到10。课本要求学生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0到10。为了拓展孩子们对数字0到10的相关知识,我在本单元教学时,录制了两节《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微课,分别为《数的组成与分解――2到5的组成与分解》和《数的组成与分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二)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初稿:洪志秋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连加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 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 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 5+0+3=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的微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连加》的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教学重点] 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连加的运算方法和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微课,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连加计算方法。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学习新内容,有不懂的及时提出来,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二、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如果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那么怎么计算?怎样列式呢?(是的)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样的算式就叫“连加”。 三、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如何来计算呢? (1)看:原来地上有5只,跑来两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小鸡)最后又跑来一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2)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我们一起来算算左边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有几根?然后一共有几根?想一想用什么算式计算?(4+3+1=) (3)4+3+1=?先把左边4根和中间3根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这7根小棒加上1根就等于8根小棒。(你们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来摆摆看。)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四、总结连加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两个数的和,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五、巩固练习 2+2+4=? 5+1+2=? 3+2+4=? 5+0+3=?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10以内的连加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课后你们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这样会学的更加扎实。

认识人民币-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微课教学设计 焦东路小学姚玲玲

认识人民币 微课教学设计 焦东路小学姚玲玲【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会给人民币进行分类。 2、数学思考:建立人民币等价兑换的意识,形成初步兑换能力。 3、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十进制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课堂存储罐,把你这节课的好表现,好习惯都存进去。 你喜欢听故事么?

一片美丽的小树林里,小动物们在开会,大象伯伯来了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辛苦了,今天要奖励大家,你们想要什么?” 小猪说:“我想要棒棒糖。”紧接着每个小动物都说出了自己想要的物品。大象为难了,这可怎么办呀? 师:你能想办法满足所有小动物的要求么? 师:你的办法可真好!小动物们有了钱就可以去购买称心如意的商品了。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生:旅游、购物、买衣服、买玩具、买学习用品…… 师:咱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 、观察人民币,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生活中见过人民币吧,你能介绍一下它么? 生:这是一元的。 师:你怎么知道? 生:这里有数字“1”。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我还看到了壹圆。 师:壹是大写汉字,元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 生:我还看到了国徽。 师: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需要爱护人民币,不乱撕、乱画,任意毁坏它。 生:我还看到了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三角(实用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 文本) 课题:三角形圆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机器人图图的带领下来到了图形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图形国里到底有什么宝藏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图图去游览图形国.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三角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的? (2)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三角板、七巧板,问: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画三角形),问:这叫什么形?(板书三角形)(3)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生在前,学生分三组用三种不同长度的小棒)摆后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从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时》微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时》微课教案 The teaching plan of the first grade mathematics volume I "kno wing the whole time"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整时》微课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钟表面,了解钟面的特征,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整时。 2、能力目标: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懂得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会比较熟练地认读整时。 四、教学难点: 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能告诉老师今天你们是几点起床的吗?你是怎么知道 起床的时间的?(看表)你们见过表吗,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呢?(学生自由表述)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钟表,你们看!(课件播放“漂亮的钟表”) 2、这些钟表都可以告诉我们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认识他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1)观察钟面。 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 有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问:有哪12个数?哪个数字在 最上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哪根针是分针,哪根是时针。)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 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五)检测题 班别: 姓名: 一、填一填。 1. 我来选一选 ⑾ ⑿ 是长方形, 是正方形, 是圆, 是三角形, 是平行四边形。 2. 我来涂一涂。(给正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我来数一数。 ① ② ③⑤ ⑥ ⑦ ⑧ ⑨ ⑩

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圆形有( )个 二、连一连。(用左边的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图形,请你连一连。) 三、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四、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 “△”☆”。

()()()())()() 六、我会填。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形;红领巾是()形;课桌面是()形。 4、长方形相对的边();()形四条边一样;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 5、 从左往右数第()个是圆形,第()个是正方形,一共有()个长方形。 七、我会判断。 1、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聪明屋。 1. 数一数下图有()个三角形。 2. 还缺()块砖。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在下面图形中,是长方形的打“√”,是正方形的画“△”,是圆的画“☆”(14分)。 ())()())()() 二、将下面的图形个数填在()里。(10 )个,Array )个,

三角形有()个。 三、我会连线。 下面的一块是从上面哪一块中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8分) 四、还缺()块砖(6分)还缺()块砖(6分) 五、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8分) 六、右图是由()个拼成的。(4分) 七、用做一个,“4”的对面是“()”。(4分) 八、下面图形能够画出的是()。(2分) 九、连一连。(6分)右边的面前边的面上边的面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模版

“人教版”微课教学设计/脚本(请老师参考这个设计) 日期:2014-12-25 设计者执教/制作人学科数学微课名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版本人教版知识点来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关键词多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 适用对象数学初学者 开发方式课件+ 录像合成时长8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课前准备长方形框架、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尺、剪刀、多媒体及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片头微课标题 执教者(姓名+学校) 指导老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时间备注 导入新课 1.游戏:小小魔术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往外拉。) 2.(课件出示两个花坛)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果 要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怎么办,谁有办法? 30秒

探究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画有方格(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 米)的长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图上面,用数方格(不满 一格的按半格计算)的方法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验证猜想推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公式。 (1)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 利 用学具想办法验证。(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一把三角尺和一把剪 刀。) (2)提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这其 实就是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 (3)教师演示把平行四边形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 法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4)小结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5分钟 . 巩固练习(1-2题)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求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学会用公式S=ah来列式计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钟 归纳小结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S=ah 30秒 课后练习(2-3题)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认识图形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五.教学观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六.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生:答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我们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种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练一练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随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年级认识图形测试题

一年级认识图形测试题一 一、填一填。 1. 我来选一选 ⑾⑿ 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圆, 是三角形, 是平行四边形。 2. 我来涂一涂。(给正方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我来数一数。 长方形有 ( )个正方形有( )个 三角形有( )个圆形有( )个 二、连一连。(用左边的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图形,请你连一连。) ①②③⑤ ⑥⑦⑧⑨⑩

三、圈一圈。(请你找出用右侧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侧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2.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组成三角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合,图形个数不限。看看哪个小朋友画出的最多。 四、聪明屋。 1. 数一数下图有()个三角形。 2. 还缺()块砖。

一年级认识图形测试题二 一、辨一辨。 1.下面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在括号里画“√”,是球的,在括号里 画“?”。 ( ) ( ) ( ) ( ) ( ) 2.下面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在括号里画“√”,是正方体的,在 括号里画“?”。 ( ) ( ) ( ) ( ) ( ) ( ) 二、连一连。 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 三、数一数,填一填。 1.有( )个圆柱,有( )个球。 2.有()个圆柱,()个长方 体,( )个球。

3.( )个长方体。 4.( )个正方体。 5.( )个正方体。 四、看图填一填。 1.从左边起,第( )个是,第( )个和第( )个是。 2.右边有( )个图形,左边有( )个图形。 3.有( )个;和一共有( )个。 五、堆一堆,哪一个最难堆。 1. 2. 3. 4. 六、补上墙上的洞,要用多少块砖?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课教案

教学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8加几的进位加法 2、难点:运用“凑十法”来进行8加几的进位加法。 3、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 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运用“凑十法”来进行9加几的计算。 2、复习数的组成,特别是十的组成。 10 10 10 ∕\∕\∕\ 1 9 2 8 3 7 二、新授课程 1、教学例1:有8个孩子在玩飞镖,又跑来了5个。 逐一提问: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板书:8+5) (3)8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8加5表示什么? (4)一共有13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果没有图,看着算式直接算8加5,你会吗?请思考一下。(这里可以提示用凑十法) 方法一: 把8看做10,10+5=15,15-2=13 方法二: 想:8和2凑成10 分: 5 ∕\ 2 3 算:8+2=10 10+3=13 练习题:8+3 8+4 8+6 2、教学例2: (1)你看见什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4+8) (2)集体讨论:怎样算4+8? 方法一:想8+4=12 算4+8=12 方法二: 4 + 8 = 12 ∕\| 2 2 ——| 10 (3)出示算一算:8+8= 6+8= 3、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现在这里有几盆花?(8盆)小明已经拿走了几盆?(7盆) 求原来有多少盆花怎么列式?(8+7) (2)学生计算8+7 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课堂活动 课时作业设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测试题2

一、下面的说法对吗?你认为对的在后面的()里画∨,错的画×。 (1)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 (4)用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5)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最少要6根。() (6)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7)一个长方形不能剪成4个同样的三角形。() 二、填一填。 上边共有( )个图形,共有()种。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圆形:三角形: 2、仔细填一填。 下图有()个三角形下图是由()个小三角形拼成的。 下图共有()个正方形 3、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4、数一数,填一填。 (1)、缺了()块砖。

(2)、缺了()块砖。 (3)、数一数 四、1、一个正方形可以折成2个完全一样的()或()。 2、两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 3、七巧板有7种颜色,由()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块(),()块正方形,()块平行四边形。 4、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或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5、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根小棒。拼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根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根小棒。一、填一填。 ________是长方形,________是正方形,_________是圆, _______是三角形,__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 1、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2、硬币是()形;红领巾是()形;课桌面是()形。 3、长方形相对的边();()形四条边一样;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 4、 从左往右数第()个是圆形,第()个是正方形,一共有()个长方形。 5、正方形有()条边,它们都();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边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