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谈建国1,2 郑有飞2

(1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研究中心,上海20003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局“十五”基本建设项目“上海城市环境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建设”资助

作者简介:谈建国,男,1969年生,博士在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环境气象、生物气象学研究,Email :jianguo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13919388.html, 收稿日期:2005年8月25日;定稿日期:2005年9月21日

摘要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有关医疗气象的研究,特别是介绍了前人在常见病(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以及各种生物性病原(疾病媒介物、寄生虫、真菌、细菌等)

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以及气象部门在医疗气象方面的预报和服务,并对今后医疗气象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医疗与气象两个学科的全国性协作研究,研究各种气象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加强气象灾害与疾病的关系及灾后防御措施的研究。关键词 医疗气象 天气气候 疾病 健康

引言

天气气候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而且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气象学不是医学,但是天气气候的变化可以为防病、治病和保健提供重要的信息。近10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身边的天气气候与健康问题,关于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世界气象组织在1999年3月23日纪念世界气象日时,选择“天气、气候与健康”作为活动的主题是很有意义的。最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一些新老传染病不断出现规模不等的暴发或流行,特别是2003年冬春季节暴发的非典,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灾难。因此,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研究也越来越得到气象和医疗卫生部门的重视。随着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拓展,气象部门在医疗气象领域作了不少工作,并且和卫生部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科大学等)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本文介绍近10年来我国在医疗气象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其未来的研究展望。1 常见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许多常见的疾病中虽然绝大部分并不是由天气

气候引起的,但气象因素与这些疾病的关系却非常密切。不少疾病的发生必定在一定的季节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还有一些疾病则在某种天气时可以诱发和加重[1]。111 循环系统疾病

许多文献报道了天气气候的剧烈变化对常见的循环疾病如高血压、中风、脑卒中、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影响很大。例如,程彦杰等[2]发现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高气压、低气压和低气温条件,尤其是这些因素的剧烈变化与人群中风发病季节性增高关系密切;说明中风发病的季节分布是气候因素的季节差异造成的。气候的剧烈波动,在中风发病的过程中可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触发因素。董蕙青等[3,4]对南宁市脑卒中和高血压发病人数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分析指出,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与脑卒中发病有较密切关系,逐日发病人数与14:00气压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最低气温呈明显的负相关,气压上升、气温骤降的冷空气天气过程可导致脑卒中病人急剧增加;而高血压病与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急剧变化有显著关系,在春、秋季强冷空气来临之前后,即在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段里高血压病人发病率很高。曾昭华等[5]发现气温

第33卷第6期2005年12月 气 象 科 技M ETEOROLO 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Vol.33,No.6

Dec.2005

骤降前病人血压控制达到目标血压而气温骤降后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寒冷刺激能使无服药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上升,且较非高血压者升高明显。乔梁等[6]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M I)的发病与气温、平均风速关系密切。气温骤降,风力过大易于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并且认为这是由于寒冷和大风对人体的刺激,易于引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体循环血管收缩,心肌耗氧量增加,血管收缩,心肌供血下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而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112 消化系统疾病

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消化性溃疡、腹泻、慢性胃炎等。江锋先[7]观察了103例消化性溃疡性出血的病例,发现其发病与气温关系密切,呈负相关,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并且气温、气压、空气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的骤然改变可能与此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张澍田等[8]却发现消化性溃疡发病与旬气压极大值、旬气温极高值、旬平均相对湿度、旬降水量等关系密切。汪寿鹏等[9]发现慢性胃炎多发于夏季,春冬其次。孙丽玲等[10]与韩栋光等[11]均发现小儿腹泻的发生与温度呈负相关。

113 呼吸系统疾病

天气气候的变化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影响也同样非常明显。李志斌等[12]发现上呼吸道感染与平均湿度关系最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最低温度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及自发性气胸与平均湿度、平均温度关系密切。王霞等[13]认为小儿肺炎的发病与气温呈负相关,且为显著相关;气压与肺炎发病呈正相关,有显著意义;相对湿度则与发病相关不大;气温、气压与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36,0.4576。呼吸道疾病与温度关系密切可能是由于温度降低时呼吸道粘膜分泌功能降低,粘膜细胞分泌IgA减少,纤毛上皮细胞的分泌作用减弱,通气换气功能受到影响,呼吸器官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使生物性因素及部分非生物性因素易于侵入气道,从而诱发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气温能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的抵抗力发生改变。寒冷时血中红细胞沉降率下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下降,使人体免疫功能减低,发生疾病。2 传染病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天气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气象灾害等对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以及各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影响,同时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还对某些新传染病的产生和某些传染病消亡具有影响等。因而传染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很多,如:曲波等[14]研究了干旱地区气象因素对常见传染病疫情影响;郭文利等[15]进行了北京地区主要传染病与气象条件的探讨;张晓云等[16]研究了气象要素对肠道传染病的影响;谈荣梅等[17]研究了气象因素变化与霍乱发病的相关性;郭世昌等[18]探讨了臭氧层变化与流行性脑炎及鼠疫流行的关系;易彬樘等[19,20]分析广东省气候与环境因素对登革热流行的影响,等等。至于一些新传染病的发生与气候关系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如近年发生的埃博拉病毒病、疯牛病、O139霍乱、O157出血性大肠菌病、委内瑞拉脑炎、锥虫病以及裂谷热病等新传染病的发生与气候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等。流行病学家们也很关注气象灾害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气象灾害对人类健康造成最直接的危害是引起伤亡,间接危害是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自然疫源地的迁徙、扩大,从而引起各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洪涝灾害时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有: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甲肝、戊肝、痢疾、伤寒、感染性腹泻、肠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脑、麻疹、流感、感冒等),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血吸虫病、钩体病、出血热等),虫媒传染病(乙脑、疟疾等),皮肤病(湿疹、皮肤真菌感染等),红眼病等。例如安徽省1991年发生了特大洪灾,灾后传染病监测资料表明: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虫媒传染病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1998年,我国的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湖北是受灾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后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表明,水灾地区传染病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有不同程度地上升[21]。

3 各种生物性病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人类疾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生物性病原(疾病媒介物、寄生虫、真菌、细菌等)所引起的。这类生物性病原在人体抵抗力减退的情况下,可直接侵入人体,或通过媒介物进入人体,在人体防疫能力不足以将其消灭时,便会在体内酿成疾病。气象要素对

155

第6期 谈建国等: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环境中的生物性病原体和媒介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产生直接影响。环境生态的改变常可引起钉螺、蚊媒、鼠类等野生动物的异常繁殖,为血吸虫病、疟疾、乙脑、登革热、出血热、鼠疫等传染病的传播提供适宜的条件。卫生部门和气象部门合作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顾品强和闵继光等[22,23]研究了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季节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易彬樘等[24,25]开展了气候因素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影响的研究。孙振海等[26]进行了大气真菌浓度分布规律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等等。

4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全球变暖后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将增加,这两种通过昆虫传播的疾病将殃及世界人口的40%~50%。而且,气候变化可通过各种渠道对疾病发生产生影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包括对人体直接影响,对病毒、细菌、寄生虫、敏感原的影响,对各种传染媒介和宿主的影响,对人的精神、人体免疫抵抗力的影响等等。人们因气候变化而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也会助长某些疾病的蔓延,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气温变化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当城市有热浪袭击时总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全球变暖后,高温热浪将随之增加,这将引起与热有关的疾病和死亡增加。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少,但是也已经有来自卫生部门的研究报道。例如陈文江等[27]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海南省登革热传播流行潜势影响;贾尚春等[28]研究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疟疾传播的潜在影响;周晓农等[29]研究了气候变暖对我国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王秀峰[30]探讨了极端天气事件如厄尔尼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5 医疗气象的预报服务

深入研究医疗气象学并开展医疗气象预报服务,对于流行病、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疾病的治疗,以及指导人们健康锻炼、预防突发病情事故、自我保健等,前景是广阔的。我国气象部门纷纷开展了医疗气象预报服务,医疗气象服务,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如上海市气象局和上海市卫生局共同承担了WMO和WHO发起的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示范项目———“上海城市热浪/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开展了夏季高温热浪预警[31],辽宁、黑龙江、甘肃、浙江等省市[32~36]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医疗气象预报尚处于摸索试验阶段。

6 展望

当前医疗气象学虽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但已经有不少疾病的季节性差异现象引起了国内外流行病学家的关注。台风、洪涝、干旱、高温、厄尔尼诺现象极端天气事件等与疾病流行之间的关系已多有报道,医疗气象学正是要运用气象学与流行病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解释和探索天气气候与疾病、健康之间的因果联系。

(1)开展全国性的协作工作,不仅要研究各种常见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天气气候变化的关系,同时也迫切需要研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时段、流行范围和趋势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在探索各种疾病与天气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掌握这些地区人群疾病谱改变的规律性以及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各地区可能出现的疾病变化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2)要研究各种气象因素改变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尽管气象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多是描述性的或者是统计相关性的研究,尚缺少机理性的研究。气象条件的改变通过何种途径怎样改变人体的生理、病理、内分泌、免疫系统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加强气象灾害和疾病的关系以及灾后防御措施的研究,如何在当前较为热门的灾后疾病预防工作预案中增加气象预测预报及预防措施的相关内容,提高灾后疾病预防工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是摆在医疗气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4)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问题。气候变化将可能干扰地区的天气形势和生态平衡,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就是热浪增加,导致热死亡人数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许多传染病(尤其是虫媒传染病譬如疟疾、血吸虫病、病毒性脑炎和登革热等)的传播过程。全球变暖还将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增加经水传播疾病(例如霍乱和贝类水产品中毒)的发病率。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积极发展疾病预防战略,减少气候

255

气 象 科 技 第33卷

变化对传染病传播的可能影响,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医疗气象学任务。

(5)科学利用医疗气象预报做好疾病预防。随着现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气象变化的短期、中长期预报已日益及时和准确,为预先对可能产生的疾病采取有效预防提供了可能。总之,只要进一步加强医疗与气象两个学科的深入协作和研究,医疗气象学将会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陆晨.疾病发病与特殊天气过程的相关特征.气象科技,2004,32

(6):429-432

2 程彦杰,袁霞,陆晨,等.北京地区70万自然监测人群中风发病率的季节波动与六时段气候因子相关关系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16-20

3 董蕙青,郭琳芳,覃天信,等.脑卒中发病与气象要素变化关系分析.广西气象,2000,21(2):40-42

4 董蕙青,黄香杏,林莹,等.高血压发病与短期天气变化关系分析.

广西气象,2000,21(2):43-46

5 曾昭华,梁丽英.气温骤降对高血压病人循环系统的.广西预防医学,2002,8(6):369-370

6 乔梁,冯德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与季节气候及昼夜变化的关系.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1):24-25

7 江锋先.消化性溃疡显性出血与气候关系的探讨.江西医药, 1996,31(2):77-78

8 张澍田,于中麟,杨贤为,等.消化性溃疡发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4):225-228

9 汪寿鹏,许亚娜.四季气候变化对慢性胃炎及HP的影响.江苏中医,1999,20(3):12-13

10 孙丽玲,刘达云,曾晓虹,等.婴幼儿腹泻与寒冷气候变化关系.

广西医学,1998,17(5):806-808

11 韩栋光,谭世峰,庄占姝,等.热带气候对海南省小儿腹泻影响的研究.海南医学,1999,10(2):114-115

12 李志斌,邹霞英.广州地区气象因子与呼吸疾病的关系.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9,17(4):290-292

13 王霞,于雅梅,哲增科,等.1970年-1990年黑龙江省气象因素与小儿肺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4,28(6):489-491

14 曲波,关鹏,周宝森,等.干旱地区气象因素对常见传染病疫情影响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33(1):34-39

15 郭文利,赵新平,轩春怡,等.北京地区主要传染病与气象条件的探讨.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6(3):368-370

16 张晓云,刘彬贤,刘艳,等.气象要素对肠道传染病的影响及预

报.气象,2002,28(5):53-55

17 谈荣梅,陈坤,屠春雨.气象因素变化与霍乱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16-417

18 郭世昌,黄仪方,陈辉,等.臭氧层变化与流行性脑膜炎及鼠疫流行的关系.中国环境科学,2001,21(1):24-28

19 易彬樘,张治英,徐德忠,等.广东省登革热流行与气候因素变化的相关性.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143-146

20 易彬樘,贺顺喜,年春志,等.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广东省气候/环境因素对登革热流行的影响.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2): 103-106

21 陈伟,曾光.洪涝灾害与传染病流行.中国公共卫生,2003,19

(8):899-900

22 顾品强,闵继光,顾正权,等.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春季首次出现、季节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昆虫学报,2003,46(3): 325-332

23 闵继光,顾品强,顾正权,等.上海奉贤三带喙库蚊13年首次出现气象分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4(1):36-40 24 易彬樘,张治英,徐德忠,等.气候因素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影响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129-131

25 易彬樘,徐德忠,张治英,等.联合使用SRS、GIS与PCA研究登革热及媒介分布.疾病控制杂志,2003,7(6):509-514

26 孙振海,李劲松,鹿建春,等.北京市近地层气象要素与大气真菌浓度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28

(1):40-45

27 陈文江,李才旭,林明和,等.海南省全年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时间以及气候变暖对其流行潜势影响的研究.中国热带医学,2002,2

(1):31-34

28 贾尚春,邹铮,徐伏牛.全球气候变暖对疟疾传播的潜在影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4,17(1):63-64

29 周晓农,杨国静,孙乐平,等.全球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影响.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2):83-86

30 王秀峰.厄尔尼诺现象与人类健康.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1,14(4):254

31 谈建国,殷鹤宝,林松柏,等.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气象学报,2002,13(3):356-363

32 闫敏慧,曹铁英,张志秀,等.医疗气象预报方法及其预报自动化处理系统.黑龙江气象,2001,(3):36-38

33 孙凤华,胡伟,白乐生.辽宁省气象与健康城市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辽宁气象,1999,(3):48-50

34 黄玉霞,许东蓓,王宝鉴,等.兰州市医疗气象综合预报服务系统.气象,2002,28(8):56-57

35 胡亚旦,陈有利,钱燕珍.宁波市医疗气象预报.浙江气象,2002, 23(4):26-29

36 方汉杰,姜纪红.杭州市人体健康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系统.浙江气象,2002,23(2):23-27

(下转第558页)

355

第6期 谈建国等: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tients on a monthly basis.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recent 10years ,hospital admissions caused by asthma in 2creased year after year and asthma is prone to occur at autumn and the end of spring.The occurrence of asthma is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 pressure of the same month and the mean temperature of previous month.However ,the influenza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in summer and autumn and its occurrence is related to the month mean mini 2mum temperature and the month ’s lowest temperature.Th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 and ARIMAX model were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number of patients caused by asthma and influenza ,respectively.The pre 2diction veracities for asthma and influenza are 75.5percent and 66.7percent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ethods are feasible and applicable in application.

K ey w ords :asthma ,influenza ,meteorological factor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 ,ARIMAX model

(上接第553页)

Prospects and Progress in R esearches on Medical

Meteorology in R ecent 10Years

Tan Jianguo 1,2 Zheng Y oufei 2

(1Shanghai Urban 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 Research Center ,Shanghai 200030;2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es and better medical meteorological forecast and service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medical meteorology in China in the recent 10years is made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of weather or climate impacts on each kind of disease ,including circulatory ,digestive ,respirator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Also the relation between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athogenies such as vectors ,para 2sites ,fungi ,bacteria ,etc.is discussed.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health in China and medical meteorological forecasts and services in some provinces are introduced.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ain

and reveal the cause 2effect relation between weather ,climate and diseases (or health )by integrating the epi 2demiology and meteorology in the future.It is pointed out that nationwide cooperative researches should be con 2ducted between meteorological and medical sectors ;the impacts of various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n human physiology ,pathology and psychosis and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health should be further stud 2ied ;and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diseases ,as well as post 2disaster coun 2termeasur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 ey w ords :medical meteorology ,weather and climate ,disease ,health

8

55 气 象 科 技 第33卷

酶学性质研究

1.6 酶学性质研究 (1)pH 的影响:分别测定粗酶液在pH3.0、4.0、5.0、6.0、7.0、8.0下的酶活力,确定其最适反应pH 值;将粗酶液用上述pH 缓冲液稀释后,45℃水浴保温4小时后,测定其剩余酶活力。 (2)温度的影响:分别在40~95℃下测定酶活力,确定其最适反应温度;将酶液在40~90℃范围内的不同温度下保温60 min 后,测定其剩余酶活力。 (3)金属离子的影响:在酶液中分别添加各种金属离子,使其浓度为4 mmol /L ,然后测定酶活力。 2.5 纤维素酶粗酶液酶学性质 2.5.1酶反应的最适pH 值和酶的pH 稳定性 粗酶液在不同pH 值下测得的酶活及在不同pH 值下处理4小时后测得的相对酶活示于图11。结果表明,CMCase 在pH 3.5~4.5有较高的酶活力,最适反应pH 值为4.0;β-Gluase 在pH 4.5~5.5酶活力较高,最适反应pH 值为5.0,同样方法测得FPA 最适反应pH 为5.0。可见,该菌株所产的各组分纤维素酶是酸性酶。 图11表明,该菌产CMCase 在pH3.0~6.0的范围内,β-Gluase 在pH3.5~5.5的范围内,酶活力均可保持在80%以上,说明该菌株所产酸性纤维素酶可在较宽的pH 值范围内保持其酶活力的稳定性。2.5.2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酶的热稳定性 在不同温度下直接进行酶促反应测得的酶活及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60 min 后于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 下测得的相对酶活(以4℃保存的酶液活力为100%)示于图12。结果表明,CMCase 、β-Gluase 及FPA 最适反应温度均为65℃。 c e l l u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 U .m l -1) pH r e l a t i v e y a c t i v i t y (%) c e l l u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 U .m l -1) temperature ( o C ) r e l a t i v e y a c t i v i t y (%) 图11 pH 值对酶活力及酶稳定性的影响 Fig.10 Effects of pH value on Cellulas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图12 温度对酶活力及酶稳定性的影响 Fig.11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cellulase

(完整word版)混沌理论要点

混沌理论要点: 1. 非线性系统的非因果性 当原因与结果间的关系并不确定时,便产生非线性现象。比如说利率提高1%(原因),市场反应(结果)就是不确定的——结果取决于人群对该消息的解释。 再如美国家森林公园,每年都由雷电引起数百起火灾(起因相同),仿佛老天爷每年都要向大地投放火星大小相同的成百上千个未熄的烟头,于是几百次火灾被引发,并蔓延、终止,有时烧毁数亩、有时蔓延数百亩,有时……1988年那次,使黄石公园全部150万亩森林片草无存(该公园去年已被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剔除)。以致其它森林公园为防止枯草积得太厚,还不得不让消防人员,每年人为制造些火灾。 量子世界、人类历史、地震、天气运行……莫不如此。远至恐龙时代的大小生态灭绝事件,近至非典、上月的北美大停电、各国证券市场,每年无数个烟头被仍向场内,引发或大或小的震动,并蔓延、终止……但到底哪个烟头,才是那颗重要的烟头? 相同的初始力,令人瞠目的结果,是所有混沌系统的基本特征。大家都不难理解,曾救了萨达姆命的藏身之所,这次偏就成了送命之处,但很多人却很难理解同样一个历史点位,并不代表同样的未来。许多历史学家在逐次的趋势和循环中,搜寻说得过去的理由与解释,显然是用错了工具。这些传统观念产生于匀衡物理和天文学中,而合适的工具,却在非线性的非匀衡物理中。新物理学家们则开始用模拟游戏代替方程式,去发现事态运行的规律。 2.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依赖性 伦敦气象局计算机系统每日处理覆盖全欧洲的数千个气象站的上亿条数据,一次洛伦兹将5.06127输入为5.06,万分之一的省略,提供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天气预报。于是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从此,令人着迷、发人深省的“蝴蝶效应”,就以其大胆的想象力与迷人美学色彩,更加之深刻科学内涵与内在哲学魅力,倾倒了不断在复杂系统中苦苦求索的芸芸众生。“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认为,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微小。但混沌理论认为,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台球桌面:撞击母球不到1度的微小偏差,会使台面出现纵线与横折两种极端迥异的走势。一个储蓄组合的未来资产变化模拟图,也仅因规则改为不计零数,模型便立即报废。导致蝗灾的因素有不下两百种,漏算或误算其中2%,不久20%的因素都会相应改换,一切也就大相径庭。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更是对此作了形象的说明:“醉了一个农夫,丢了一颗铁钉;丢了一颗铁钉,少安一付马掌;少了一付马掌,跛了一匹战马;跛了一匹战马,摔坏一位将军;死了一个将军,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 系统对无数变化,何时极度敏感,何时能消化掉而不予理会,对此人类不是无能为力,而是丝毫都无能为力——地球上每天亿万只蝴蝶上下翻飞、百万只苍鹰鼓翼、千百只大鹏展翅……初始力或相同、或不同,初始因素本身虽不大,但经时间积累后的结果,已远非人们当初之想当然。 从前我们经常听到“明年将现暖冬”“下月平均气温将低于去年同期”等说法,但拥有超乎想像的完备数据的美国家气象局去年已宣布:“从此再不对超过10天的气象做任何预测。”这是人类科学认识的又一步飞跃。 3. 能量法则 完全不同于线性代数的产物——概率论。该法则是不同国度的学者们,耗时巨大的独立研究后,最终共同发现的一项新的重要自然法则,已被证实是一个适用于上千种的模板的、普遍

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子长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21日)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 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著名的瓦 窑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中国革命的“红都”和陕西“将军县”之美誉。全县总面积 2405平方公里,设9镇1乡5个中心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辖358 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1万人。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4.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7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735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全县现有公立 医疗机构17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5个、民营医 院3个。 近年来,在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指导下,我县紧紧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长 效机制初步建立,“子长模式”的医改经验得到了中省市及世界卫生 组织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并荣获第 六届“中国地方 政府创新奖”最高奖—优胜奖和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 进县。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进展情况 子长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 为突出。2008年,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委、县 政府本着“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这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 办实办好”的决心,在县医院率先启动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强化政府投入为抓手、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以 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随后,又 在药品集中采购、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县镇一体化管理等方 面全面跟进,主要采取了九项措施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 研究背景 气候变化多端变化莫测 二、 研究目的 1、培养同学们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同学们团结互助精神,提高组织能力。 3、掌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三、 研究方法 上网查资料,分组实地调查,组内讨论 四、 研究地点和小组成员 地点:唐山镇中学 小组成员:付煜雯、田淦冰、齐小语、张云龙、魏莹 指导教师:朱同平 五、 课题研究过程 1、成立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 2、确定研究课题; 3、本组成员讨论调查方案、确定分工; 4、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并进行实地调查; 5、讨论并分析调查结果,最后写成结题报告。 六、 研究成果 在气象学中,经常碰到测量降雨量,预报台风,沙暴,寒流中心运动规律,预测水位上涨等问题.这类问题常转化为数学问题来求解, 现举例说明. 一,测量降雨量 例1 降雨量是指水平地面单位面积上所降雨水的深度。现用上口直径为32cm ,底面直径为24cm ,深为35cm 的圆台形水桶来测量降雨量。如果在一次降雨过程中,此桶中的雨水深为桶深的四分之一,则此次降雨量为多少mm (精确到1mm) 分析:要求降雨量,只要求出单位面积上所降雨水的深度,而单位面积上雨水的深度可通过等积来求解。 解:由题意知,圆台形水桶的水深为12O O =354cm ,又因为1122A B A B =2ABA B ,所以11A B AB ,212A B A B =(16 - 12)*35/4*35= 1,所以水面半径11O A = 12 + 1 = 13(cm),故桶中雨水的体积是V 水=13π(212+ 12×13 + 213)×354=1641512π (cm)。 因为,水桶上口的面积为S 上=π216= 256π(2cm ),设每12cm 的降雨量是xcm,则 x=V S 水上=16415π121256π≈513(cm).

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中兽医医药杂志J TCVM 2005年第4期 综述专论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梁剑平1,张应禄2,李滋睿2 (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2.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S8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354(2005)04-0021-03 兽用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由于它无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害,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畜禽养殖者的欢迎。有关专家认为,兽用中草药由于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开发商机凸现。兽用中草药是我国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对畜禽的繁殖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把兽用中草药当成提高畜禽健康质量的重要手段,与西方现代兽医药共同用于临床。欧美各国在/回归大自然0的口号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视兽用中草药的研究,一些兽用中草药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 1畜牧业发展对兽用中草药开发及其技术需求分析近些年来,食品安全、药残与耐药性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禁用了许多兽用药品饲料添加剂。美国基于人畜交叉抗药性的顾虑而撤销了恩诺沙星与沙拉沙星在禽类使用的注册标准,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再审批任何氟喹诺酮类作为兽药。2000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提出了限制对家畜使用化学抗菌药新建议。近年来发现化药、抗生素类具有毒副作用及其残留,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引起/三致0和损害免疫功能。自1987年以来,英国和法国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而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每年已达270亿美元。 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是兽用中草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物种丰富,药物种植面积大,品种齐全,但所占市场份额还不足5%。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我国中药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较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这是中兽药界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中兽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瓶颈0。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中药材的质量规范标准,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所列的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2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国外由于受到中药资源的限制,中兽药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多糖、寡糖。多糖能提高动 收稿日期:2004-12-27 项目来源:/十五0国家攻关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梁剑平(1963-),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兽药研究。物免疫力,其中消化道免疫占动物免疫系统的很大部分,因而能对消化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肠道黏膜内的IgA 抗体还可通过其自身产生的抗体细胞毒素直接杀灭细菌。寡糖为1~9个单糖所组成,由于其能促进猪、鸡肠道内有益菌群优势形成,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等,能有效地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动物免疫力等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国外寡糖是最有希望替代化药与抗生素的天然物质。其研究主要通过完成了菌种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酶的生产条件、酶的纯化与特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酶的高产菌株选育、寡糖的组分、结构及生理功能分析,以及酶和寡糖的工业生产试验等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结合极端菌及极端酶的特性,以新的方法解决了酶的碱、盐、热稳定性、酶活力、寡糖生成率等,实现了极端B-聚糖酶以及寡糖的生产及应用。国内在多糖、寡糖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已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成功的生产出甘露寡糖。除多糖、寡糖研究外,中兽药主要是围绕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进行了中药的方剂学,有效单体的提取、合成及结构修饰,与中兽药的稳定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因为在新兽药创制中,重要的环节是要保证有高质量的、稳定可控的中药材原料。 2.1中药资源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野生变家种取得了积极成果,许多已成为主流商品。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对进口药材的引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药材进口的数量明显减少。云南西双版纳分布的植物锡生藤已合成新药/傣肌松0,与进口的/氯化箭毒碱0有相似的肌肉松弛作用。从进口药材的国产近缘植物中寻找代用品的实例还有很多,如以国产安息香代进口安息香;以国产马钱子代进口马钱子;以西藏胡黄连代进口胡黄连;以白木香代沉香等等,应用有效成分为指标,从近缘科、属中扩大药源,这方面中国已做了大量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已进行研究的主要种类有小檗属、薯蓣属、鼠尾草属、葛属、黄连属、大黄属、甘草属、石蒜属、丹参属、金银花属、莨菪类、蒿类、柴胡属、淫羊藿属、苦参属等植物。 2.2科研开发形成新的局面 2.2.1提取和合成制药在提取和合成制药的研究及生产 21

2018年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经营特征、市场供求状况及趋势分析(图)

201年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经营特征、 场供求状况及趋势分析(图) (一)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毛利率较低,企业的盈利点在于存货的高效流转以及精细化管理,而这些又依赖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及物流技术的应用。 目前行业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少部分规模和技术领先的医药流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作业流程进行信息化改造,可以将财务、业务流程、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品管理、质量管控等各方面有效融合起来,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记录与调整,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全过程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而大部分小规模的医药物流企业由于资本实力较小,信息化投入较低,仍然在采用人工或半信息化的技术,即全部物流作业过程均由人工完成或个别的物流环节采用信息化管理,其余环节靠人工完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 年中国医药流通产业运营现状及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二)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我国医药分销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同时,随着我国医药改革的深入推进,将建立覆盖全

国城乡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医药分销市场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1)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是我国医药分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外在因素 ①济持续增长,人均收入快速提升 近年来,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也得以大幅提升,2016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 年增长了36.85%,达到33,616元。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 年)》,我国到2020 年国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 年翻两番。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升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国“医改”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是不成功的。目 前,医疗卫生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商业化特征,传统的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很大困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医改”方案看起来很美,但没有实质创新和政府投资的具体措 施等,不容盲目乐观。“医改”应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质,在医疗管理体制上实现“三个分离”,最终建立覆盖全民 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全体国民都 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医疗卫生体 制的变革方向是商业化、市场化,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开性 F 降,从总体上讲,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新医疗改革 方案有望在2009年初出台,该方案将确定“政府主导”的体制, 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 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总体效 余少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中 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008年“新 能够“病有所医”。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 改革 开放以来,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 并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改”制度现状 (一)城镇医疗体制现状 ?中国“医 1从医 疗卫生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看, 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

率低下。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 制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为主转变为 2 从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制结构看,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 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过去 的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已逐步演变为市场主体。除 鼓励竞争、放开价格,在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外,不 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 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民 3从医疗保障模式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 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范围内存在,但国家建设的重点、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统筹 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 李岚清:《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职工群众享有更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和当地 情况具体规定用人单位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和个人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个人账 户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 全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市场化特征明显。 营化。 遇到了很大困难 目前,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仍在一定 好医疗服务》,2001年1月5日《人民日报》。 (1) 缴费占本人工资的比例; (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

气象学

名词解释: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农业气象: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表示 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以平行光的方式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 大气质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程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辐射: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有其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度增加,光合强度也增加,但光照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不再随光照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光合强度也随之降低,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直称为光补偿点 光周期现象: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即白天光照和夜间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土壤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以Cv表示土壤导热率:指当土壤温度垂直梯度为1℃?m-1(度?米-1),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面积的热量 逆温: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 大气静力稳定度:气块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 温周期现象: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 积温:将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称为积温 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 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该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此时空气中的水汽压称饱和水汽压 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水分临界期: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作物对水分供应要求最敏感的时期称为作物水分临界期 气候关键期:作物的水分临界期正好赶上当地的干旱期。 水分利用率:作物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制造的干物质重量 地转风:在自由大气平直等压线的气压场中,当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地转风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曲线运 动时,作用于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 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之外,还有惯性离 心力,这3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叫 做梯度力 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隔断 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天气:指一定地区内,短时间的冷暖、干 湿、阴晴、风云、雨雪等大气的状态和现 象,也就是短时间内的各种气象要素(如 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 的综合表现 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属性 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锋:当大气中冷暖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 交界面上有一个过渡带,通常称为锋 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 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气压 反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尺度水平 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高压 寒潮:冬半年,由于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 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 干热风: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 的大气干旱现象 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大 气的统计状态 气温垂直递减率:指高度每相差100米, 两端气温的差(℃2100mˉ1),常用γ表 示。 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 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湿绝热变化:始终维持饱和状态的湿空 气,在绝热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选择题 1大气的组成成分:干空气、水分和固体 杂质 2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 间层、暖层、散逸层 3暖层:对无线通讯有重要意义 4太阳高度角:正午为0度,下午为正, 上午为负,每小时15度 5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太阳 高度的最大值 6从春分到秋分的下半年纬度越高,白昼 越长,可照时数越长;从秋分到春分的冬 半年,遇到高纬,白昼愈短 7直接辐射辐照度随纬度而改变,低纬度 大,高纬度小。大气质量减小,透明系数大, 直接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 8热量交换的方式有辐射热交换、分子传 导、流体流动热交换、潜热交换 9影响土壤容积热容量改变的主要因素是 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所占的比例。 (1)湿度大,空气含量小 C大 (2)湿度小,空气含量多 C小 (3)孔隙度增大,水分不变 C小 10导热率大或热容量大土壤表面温度变 化小 1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1绝对温度 (α),2水汽压(e)与饱和水汽压(E),3相 对湿度(r),4饱和差(d)5,露点(Td),6比 湿(q) 12.可将雨分为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13影响云形成的因素有:1.对流2.强迫抬 升3.锋面作用4.辐射冷却 14空气密度大的地方,气压随高度降低得 快些,空气密度小的地方相反 15冷空气中气压随高度递减得快,暖空气 中气压随高度递减得慢 16三风:东风带、盛行西风、东北信风 17四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 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 18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 高温度 19东亚季风特点:在对流层下部,冬季盛 行偏北风,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盛 行偏南风,炎热湿润,降水丰沛 20白天的上山风称为“谷风”,夜间的下 山风称为“山风” 21百倍罗风压定律:北半球,背风而立,高 压在右,低压在左 22气候类型总结: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地中 海气候 23终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 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 24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随温度升高, 各波长增大 25根据干旱的成因,可把干旱分为:土壤 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27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下垫面,人类活动 28中国气候的三大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气候类型多样 简答题 1.农业气象的任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 务就在于研究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 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农业的区划和规划, 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调节小气候和农作 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务,还开展农业气象预 报和情报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空间和建 议,从而能够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规避不 利气候因素,采取适当农业措施,促进农 业丰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 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 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3地面有效辐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空气湿度和云况, 地面温度高时,地面辐射增强,地面有效 辐射增大;大气温度高时,增强了大气逆 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变小 2、大气中水汽的辐射,大气湿度增大时, 地面有效辐射就减小,反之,大气湿度减 小,地面有效辐射增大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可减少地面有 效辐射,提高地面温度。 4、土壤表面的性质,平滑的土表比粗糙表 面的地面有效辐射小;潮湿土壤的表面比 干燥土表地面有效辐射大 5、夜间有微风时,能减小地面有效辐射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 减少,大气逆辐射变小,地面有效辐射增 大 4.如何判断大气的稳定力梯度? 1.气块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 他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 程度,即为大气静力稳定度. 2.分类:稳定大气,不稳定大气,中性大气 3.大气是否稳定取决于γ与γd, γm的 对比关系: 1)γ>γd的气层(必然是γ>γd>γ m),对饱和或末饱和空气都是不稳定的。 故称γ>γd的气层是绝对不稳定的。 2)γ<γm时,必然γ<γd,因此不论 气块是否饱和,大气都是稳定的,故称γ <γd时气层是绝对稳定的。 3)γ=γd的气层.对于作干绝热升降运 动的气块而言是中性的;而对于作湿绝热 升降运动的气块而言,大气是不稳定的。 4)γ=γm;γ<γd的气层,对于作湿 绝热升降运动的气块而言,大气是中性的; 而对干空气而言大气是稳定的。 5)γm<γ<γd的气层,对于干空气与 未饱和湿空气而言,大气是稳定的。但对 饱和空气而言则是不稳定的,故称这种气 层为条件性不稳定。 5.雾的种类有哪些?各自是如何形成的? 1).辐射雾:由于地面和近地层空气辐射 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多余的水汽凝结 成小水滴漂浮于空气中而成雾; 2).平流雾:暖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其下 部与冷的下垫面接触而逐渐降温,在空气 乱流混合作用下,冷却向上扩散,当近地层 暖湿空气的稳定降到露点以下时,水汽凝 结成雾; 3).平流辐射雾:平流和辐射因子叠加作 用下形成雾 6.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1、灌溉 2、种植方式:密度、行向(南北) 3、风障:减小风速、减少蒸发 4、作物种类C3作物蒸腾量大于C4作物 5、污染和覆盖 6、合理施肥,应用抗蒸腾剂,搞好农用基 本建设 7.三圈环流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三圈环流是指: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 响所形成的环流称为三圈环流.包括极地 环流、中纬度环流、热带环流 三风:东风带、盛行西风、东北信风 四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 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 8. 地方性环流的种类,各自特点 (1)海陆风:白天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即白 天吹海风; 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面。即夜 间吹陆风 (2)山谷风:白天风从谷中沿山坡向上吹, 即白天为谷风; 夜间风从山上沿山坡向下 吹,即夜间为山风 (3)焚风:气流通过高大山脉后,在山的背 风坡形成炎热而干燥的风 (4)峡谷风 (5)城郊风 9.风对农业的影响 1、风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状况。(1)风能 影响农田乱流交换强度,增强地面和空气 的热量交换,(2)增加土壤蒸发和植物蒸 腾,(3)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乱 流交换 2、风能传播花粉,种子 3、风害(1)倒伏,机械损伤(2)间接加强病 虫害(3)害虫迁飞 10锋的种类有哪些,冷锋的种类及特点有 哪些? 锋可分为暖锋、冷锋、静止锋和锢囚锋 冷锋分为第一型冷锋(缓行冷锋)和第二 型冷锋(急行冷锋) 缓行冷锋特点:(1)坡度小但比暖锋大, (2)锋面坡度小,宽度150~200km,多为 连续性降水,(3)云系和暖锋相似 急行冷锋的特点:(1)锋面坡度大,(2) 暖空气强烈上升运动。夏季:水汽充足, 积雨云,急行降水。冬季:层云,雨区窄, 连续降水,过境后有大风。 11如何判断冷暖峰? 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3,锋面的 坡度(冷陡,暖缓),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5. 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12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气旋特点:1.产生低压区,2.北半球水平 方向沿逆时针方向辐聚 3.由于气旋中心 上升,水汽凝结,多云雨天气 反气旋特点:1.产生高压区,2.北半球水 平方向沿顺时针方向辐散下沉 3.由于气 旋中心下降,无水汽凝结,多为晴天,且少 云风力静稳 霜冻的种类,如何预防? 根据季节可将霜冻分为秋霜冻和春霜冻; 根据霜冻的成因,又可把霜冻分为平流霜 冻、辐射霜冻和平流霜冻 1、农业技术措施(1)选择好作物的适宜 播种期和大田移栽期;(2)对抗寒力弱的 作物增施肥钾肥,也可增强其抗寒能力 2、人工防霜(1)熏烟法:在霜冻即将出现 时点燃发烟物,使烟雾成幕。(2)灌溉法 (3)覆盖法(4)直接加热法(5)鼓风法 (直升机乱流法) 13冷害的种类,如何预防?

尘肺病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实、叙述的写作手法来记录检查的情况,切忌在笔录中作评论、推断。现场笔录应该是执法人员在现场所看、所听的实录,而不应是询问笔录。2.2 贴近案情 可以采取“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方法,首先简要描述大环境、方位地点,再收缩到具体需要重点检查的位置;从物品总体摆放、堆码再聚焦到具体商品数量,包装标签及现场痕迹等等。同时,对现场从业人员在从事何种活动,也要作好记录。对与具体案情关联不大的内容,可以简写,而对于与案情关联紧密的商品、标识、人员作业情况、工具、原料、广告、检查过程,甚至能证明案件事实的地面污水痕迹、废弃损毁物品的状况都应详记,并尽可能地加以固定、提取。2.3 抓住重点 现场检查中,往往可以意外地发现一些对定案十分关键的证据,要注意策略,可以采取以虚掩实、迂回反抄的方法将这些证据予以固定、提取。3 制作要点 3.1 当事人在被检查场所开展经营活动的由来或 当事人与被检查场所的关系。3.2 场所的概况。情况复杂的场所应交代方位,必 要时绘图说明。 3.3 与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工具、设施的名称、规格、数量、状况、摆放位置、使用情况及相关的书证、物证。3.4 与违法行为有关的人员的活动情况,包括当事人及其职工、帮工以及顾问、消费者的情况。3.5 检查人员检查的活动及结果。3.6 当事人在检查活动中的异常表现及其行为。3.7 交代现场询问当事人、旁证人员,现场摄影、录像、绘图,当事人主动提交的证据的情况。3.8 交代抽样取证、强制措施的情况。情况复杂、 规模较大的场所,可以按照分工,由检查人员按照各自的检查任务,分别制作笔录,但最后应制作汇总笔录,总结整个检查情况。3.9 《现场检查笔录》应在现场检查时当场制作,不能今天检查,第二天才完成笔录。3.10 笔录写好后要交给当事人阅读或向其宣读,并由当事人签章(逐页)。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并且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在笔录上签字。有其他人在场时,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综 述? 尘肺病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崔 萍,侯 强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收稿日期]2007204230 山东省医药卫生计划科技项目 项目号:(2003-133) [摘要] 我国尘肺病是危害人数最多的职业病,发病率约占所有职业病的80%,建国以来,政府对尘肺病的防治一直十分重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作者回顾了近50年尘肺病临床治疗的几个主要阶段,从基础治疗(营养、运动)、西药、中药、肺灌洗几个方面,分别概述了与其相关的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和疗效。提倡目前依病人的病情进行肺灌洗、抗纤维化、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脂质过氧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提出霜桑叶有望成为疗效高、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依从性好治疗尘肺病的新药。 [关键词] 尘肺病;治疗方法;药物疗法;中医中药;肺灌洗 [中图分类号]R13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131(2007)0320226204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 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被称为中国头号职业病,卫生部称截至2005年,中国尘肺累积病例607570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余少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摘要:中国“医改”3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是不成功的。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具有明显的市场化、商业化特征,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很大困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2008年“新医改”方案看起来很美,但没有实质创新和政府投资的具体措施等,不容盲目乐观。“医改”应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在医疗管理体制上实现“三个分离”,最终建立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和医疗救助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够“病有所医”。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医疗卫生体制的变革方向是商业化、市场化,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开性下降,从总体上讲,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新医疗改革方案有望在2009年初出台,该方案将确定“政府主导”的体制,并明确医疗卫生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 一中国“医改”制度现状(一)城镇医疗体制现状 1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看,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近几年,中央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总体效率低下。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都发生

了非常大的变化,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市场化特征明显。2从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制结构看,由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结构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公立医疗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已逐步演变为市场主体。除鼓励竞争、放开价格,在医疗机构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外,不少地方还套用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通过股份制改造、整体出售、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民营化。3从医疗保障模式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及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遇到了很大困难目前,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国家建设的重点、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李岚清:《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职工群众享有更好医疗服务》,2001年1月5日《人民日报》。(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和当地情况具体规定用人单位缴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和个人缴费占本人工资的比例;(2)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分开管理,分别核算,个人账户用于小病或门诊费用,统筹基金用于大病或住院费用;(3)对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额确立“封顶线”,“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各地在实践中试行了一些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商业医疗

中国医疗现状

中国医疗现状 院士委员建议,逐渐实行国立医院国家管,公立医院地方政府管,收支两条线,平衡预算、合理收费 巴德年钟南山等9位院士委员为“医改”开方,建议设“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 “政府的卫生投入严重不足,中国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全世界倒数第4位!” “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政出多门效率低下,还容易推诿扯皮、失误腐败!” “多年来,我国某些部门以‘中国国情’为由,宣称中国不能走国外全民医疗的老路,要走一条自己的‘改革路’,走的结果是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极不满意,并且无法承受的地步。” 昨天上午的人民大会堂里,巴德年委员代表钟南山、李连达等9位著名医卫界院士委员作联合发言,直指医疗体制弊端,呼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巴院士直率犀利的发言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为什么一骂政府,就都鼓掌?”外省的委员嘀咕说。 “这不是骂政府,是给政府提意见。提得好,说出了老百姓心声,大家当然要鼓掌。”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王智琼委员笑着说。 中国医疗现状 医卫水平排第144位,公平性排第188位 “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跃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药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 这9位医卫界院士委员“把脉”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淡忘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忽略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发达国家用于医药卫生开支均占GDP的10%以上,就连巴西也为7.9%,印度为6.1%,赞比亚为5.8%,而中国只为2.7%。而且政府的卫生投入在整个医药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也逐年减少。 为什么老百姓感觉看病贵?巴院士说,1985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58%,1995年为17.97%,2000年以后只剩下15%左右。相反,让老百姓掏腰包、支付医药费的比例却逐年增加,1985年为28.46%,1995年为46.40%,2000年以后竟接近60%。老百姓有病看病,是一种不情愿消费,但又不得不消费的极特殊的消费形式。消费多少不是由患者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病情决定、由医院决定。“如果像大多数国家那样,病人的医疗费大部分由医疗保障体系承担,病人只是去看病、拿药或者动手术,他们就不会感到贵了。” 全民医保 一年净增国税足够支付“全民医保” “多年来,我国某些部门以‘中国国情’为由,宣称中国不能走国外全民医疗的老路,要走一条自己的‘改革路’,走的结果是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极不满意,并且无法承受的地步。” 巴院士用数字驳斥这种“全民医保不合国情说”:其实2005年,我国GDP已居世界第四位,2005年比2004年净增国税5500亿。2006年比2005年净增国税超过8000亿,而2005年全国全部医药卫生总支出为6900亿。也就是说,仅一年间净增的国税就足以满足全国全部的医药卫生消耗。 我国已明确要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解决看病难指出了光明前景。中国已有能力、有财力解决中国人民的医药保健问题。当然,

医改现状与展望

医改现状与展望 经济观察报 嘉宾主持: 余晖: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策智库总裁 嘉宾 顾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长策智库首席社会政策专家 刘国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长策智库高级研究员 朱恒鹏: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策智库高级研究员 医疗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全民关注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话题之一,诸如“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广受诟病,而有关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药价虚高等问题的消解之道,也不断进入我们的公共话题。 新医改方案公布一年有余,但我们都知道,顽疾的治愈不会随着一纸方案的发布而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这需要社会各方的智慧,勇于探索、积极探讨仍然是当下我们的应对之策。本期论坛,就这个话题,我们请来了余晖、顾昕、刘国恩、朱恒鹏四位在这个领域勤奋思考与探索并卓有成就的专家来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智慧与心得 加强统筹性和权威性 余晖 新一轮医改从年月开始进入政策落定阶段,到现在已过去近一年半的时间,确实到了回顾一下进展情况的时候。事实上,社会各界,包括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以及研究机构都非常关注本轮医疗改革的开局是否顺利。 今年我参加了几次有关医改的会议,涉医政府部门都正在启动医改中期评估的项目。国家医改办正在设计一整套医改评估指标,并计划以此为基础对医改中期状况进行评估;卫生部也在跟世界卫生组织合作设计一套指标,对医改进行监测和效果评估;财政部则一直准备和亚洲银行合作,对政府这几年的医改投入效果进行评估。

我们长策智库的医改团队这两年一直在跟踪和调研医改政策的细化和执行情况,也发表了一些相关报告,比如之前我们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对地方医改政策的综合评述(见年月日第期,版),以及公立医院药价虚高(见年月日第期,版)等文章。前两个月我们还到陕西神木、广东高州和湛江进行了案例研究,相关报告将陆续通过《经济观察报》或别的媒体公开,当然我们的报告还送到了相关部门和高级决策者那里,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工作影响这项改革,使改革走得更好一些。 关于什么是中期评估,目前还是有争议的。至今为止中央和地方政府有些医改配套方案还没有完全出台,政府投入也还没有完全到位,这时候要看新医改是否产生一些成果,确实有些过早。所以有很多专家提出,这个中期评估应该放到年实施方案结束以后再来进行,眼下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过程进行监测,跟踪相关部门和地方是不是按照既定的政策去做了,投入是不是落实了。 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说基本药物招标和零差价政策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后,价格反而更高了;药品零差价之后基层医院亏损如何补贴等。另外,虽然选了个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但至今为止所有的试点方案都没有公开;药事服务费政策更是待字闺中。这样,政策的调整成为必然。医保用药的招标采购办法现在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而基本药物政策的调整,也已经由卫生部转移到国家医改办。 所以,如果按照标准的效果评估的结果链来看,我们现在对医改的评估还处在对“投入”、“活动”和“产出”三个环节的“过程评估”阶段,而对于“结果”和“长期目标”的“效果评估”则可能是年和年的事。但医改搞了一年多,在座的各位专家认为医改有哪些进展、存在哪些问题不妨回顾和小结一下;同时如果能够提出些对下一步医改的期望和建议,我们今天这个圆桌论坛的也就达到目的了。 从过程的评估来看,在基本医疗保险中的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这几方面,各级政府确实增加了不少投入,其产出指标应该是可以获得监测数据的。但如果供方市场只聚焦在各类医疗机构,而忽视了医生、医护人员的话是不行的。医护人员完全可以和服务机构分开,是独立的群体,不需要“被事业化”到医疗机构里去任职。尤其是基层社区医院这块,如果可以放开现行政策,使医护人员成为自由职业者,可以自由选择与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则不但可以放活现有各类医疗机构中的人力资源存量,还可以吸引广大的体制外人力资源,从而节省政府对医护人员的培养投入,使提供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完善。 大家的讨论最后必然聚焦于公立医院改革。顾昕教授一开始就提到了其实质是去行政化,这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医改方案中说的“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原则。管办分开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把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转给地方政府,并按照医改方案的政策促进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而卫生行政部门主要从事对医疗卫生行业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如果既办又管,就是集裁判、教练和运动员于一身,必定扭曲医疗市场的行为,永远无法形成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