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的教学反思

吴慈丽

《认识角》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过程,体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三角板,小棒,活动角

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所以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欣赏生活中的角、摸角、画角、比角、找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欣赏角是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找角是为了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觉得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能紧紧抓住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在突破角的难点上,我借用两个边长不一样的活动角,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的结论。但这个活动总的来说就是,突破这两个难点还不够明显。老师没有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操作,有一部分的学生是明白了,好像有一部分的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应该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认识角》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所接触到的一个抽象图形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意无意接触过角,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依据上述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角——摸角——摆角——画角——比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它的张口有关。教学难点: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识能力有限,对抽象图形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教学中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等环节,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

这个环节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这三个活动的设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经历了由外部感知过渡到内部思维又到外部显现这么一个过程,从而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学生尝试过后,我再加以引导,最后得出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当我们的观察不能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可以将这两个角重叠,先对齐顶点,再对齐一条边,观察另外一条边看哪个角的张口大来进行比较。这时,再来解决两个“吵架”的角的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比较的尝试过程,经历过程可以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往往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

(五)深化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将进行“开放”练习。题目是这样的: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看看还剩下几个角。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然后拿出2号学具袋,动手做一做,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完成,方法也多种多样:他们可能这样剪……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的最后,我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本环节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习题中零零散散的遇到过,但没有进行系统的观察、 分析、总结。所以本节课是帮助学生进行能力提升,方法总结的好时机。为了达 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从内容安排和教学形式上做了精心的设计。 (一)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上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预习和例2主要让学生体验750和1050 可以破坏做垂线,例1和练习让学生体验1200和1350 的外角可以构造在直角三角形中,最好不破坏这样的角。为学生探究角的规律做准备,根据我的追问“为什么这么做垂线?”提醒学生要常反思,常总结规律。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突出重点的目标。由课前预习到例题,学生积累 了一些构造直角三角形时,角规律的一些经验,所以总结一般情况下,不能破坏的角时,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总结出300、450、600;1200、1350、1500 应怎样应用;对于可破坏的角,由于学生做题的经验少,只从可分成特殊角的层面考虑,分的角很多;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筛选,得出哪些常用,哪些不常用可略去,使总结的规律更实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又设计了综合应用和求tan150 ?留做课下思考。因为课上的探究虽然受时间限制结束了,但学生的思考方向和探究的热情不能断。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往的教学中,当学生讲的 不好时我就会按捺不住,自己讲解重点,反复强调重点和难点。而这次教学设计 中我更突出设计了每个环节中应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自己才能感悟出角的规律。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提升。我从课前预习的2题到例1、练习、例2一直做的工作就是为强化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提问:“你见到什么已知条件这样做垂线?”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然后总结 出规律。在学生有困难时,总结不到位时,没能对规律进行更精细的筛选时我再 进行主导性的点拨。

小学二年级数学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课是从学生最熟知的摆小棒开始引入角,再在老师提供的生活中的实物图片上找一找,指一指,初步建立角的模型,再回到生活中去找角,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1.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受角。 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与几何图形抽象概括性存在差异。基于此,我在课的开始让学生摆小棒,用课件展示过程。把实物搬上课件,再把课件上抽象的角请下来,这一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找角到折角是一个飞跃,学生必须在感知角的基础上,动手折出自己心目中的角,这正是学生感知角的再现。通过折角、摸角,体会到角的顶点是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的,以此促进学生对角的整体把握,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从画角中建立正确的角的概念。 学生在找角、折角的基础上已获得了对角的感性认识,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探索画角的方法。再介绍角的组成以后,让学生根据角的组成再一次画角,建立正确的角的概念。 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学理念形成了定式思

维,认为一堂课给学生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一堂课上的越充实越好,知识容量越大越好,讲的越精细越好。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们的教学理念难以很快的适应微课教学的理念,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要”、“实”还需要我们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尽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时间的分配不科学,把控不到位,略显拖沓。因为在微课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过于追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设计的教学环节较多。如何处理好课堂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微课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改进的措施及方法: 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素养。在微课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样6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一定要明确微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一定要体现微课的“微”字,务必要选择教学内容中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运用讲练结合等适合微课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使得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很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收;四是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既要考虑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五是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能够很好的呈现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完整的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六是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虽然微课教学的内容是具体的某一个知识点,但作为一堂课,必须要保证微课教学的

数学:《认识角》教学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认识角》教学反思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Cognition Corn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认识角》教学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角”在低年级学生的画笔下早已出现,但它叫什么?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形状都一样吗?怎样画角?……问题并非人人都懂得。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因此,在《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交警叔叔维持街道上的交通秩序》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去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认识角。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 生1:我戴红领巾时,发现红领巾有角。 生2:我们用三角板时,看见三角板有角。 生3:我用纸扇时,看见它有角。 生4: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经常形成角。 生5:五角星也有角,教室的门窗上也有角。 …… 紧接着,我就创设交警维持街道秩序的情境,(出示本课的街景图)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路面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路边建筑,标志牌及交警所作的手势等都存在着角。 活动二:感受角。 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纸折角,然后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并在折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说说画角的步骤,还出示一些我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活动三: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只不过是这两个角的边长度不一样。(一个角的两边短,另一个角的两面边长)请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在安排时,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而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昌新八一大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因此,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改为南昌的新八一大桥,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课始,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中探索,经历建模过程。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

基础之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概念在学生的脑海里已见雏形,此时教师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而在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这四个环节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让学生由直观到抽象,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和智力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3.在验证中完善,遵循数学的严谨性。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学生由于自身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为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借助有用工具,帮助他们对直角做出准确的判断是责无旁贷的。因此,教学中,应在需要的环节组织学生对自己摆或画的直角进行验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锐角和钝角有没有验证的必要”,一方面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学巧,另一方面在注重开放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数学独特的原则。 4.在交流中发展,体验数学之乐趣。 课堂中教师应捕捉住每个交流的机会,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言。课堂中每个活动后,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商万群 本节课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感知角、找角、画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 “角”这一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们生活中学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在学生脑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实物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几何图形的概念。因此我结合教材内容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来初步感知角,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节课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 二、数学离不开细心观察 在从具体物体上抽象出角后我引导学生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是直直的)。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然后再来指导学生正确的指角的方法。然后及时完成“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三、数学离不开有序活动 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在身边的书本上、三角尺上寻找角,并通过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过程,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动手做一活动角”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做一个角,然后再来指一指这一个角,这里巩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引导学生想办法把手里的角做得大一些或变小一些来体

二年级上册数学3 角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2课时直角的认识及画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0例3、例4,完成教科书P40“做一做”和P44~45“练习八”中第6、7、8、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在“猜一猜”“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初步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直角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尺,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1.复习回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任意的角。 学生自主画角。 (2)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 (3)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呈现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固定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直角的认识及画法)【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本节课导入环节设计让学生自由画角,一方面复习了角的画法,巩固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也由此引出一类特殊的角——直角,为教学直角与角的联系打好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P40例3。

师: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中描画出来。 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并适当板书: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 2.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在教科书P38情境图中找直角。 师:看看情境图,哪儿有直角? (2)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儿有直角呢? 教师介绍直角三角尺上的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对直角的认识还是模糊的,让他们凭感觉去找直角可以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并为下面的操作验证活动提供素材。 3.比一比,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1)学生想办法判断直角。 师:大家观察到了这么多物体的表面上有直角,这些角到底是不是直角还需要我们一起来验证。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学情预设】学生大多数想到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2)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直角。 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个想法不错,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再尝试验证一下数学书封面上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师巡视指导后,指名一组上台操作并讲解比一比的过程。 (3)归纳小结。 师: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比的方法是:先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看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则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课件动态演示比一比的过程。 教师总结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角相等。(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尝试验证最熟悉的数学书的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这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师再进行引导、归纳、概括和总结,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用三角尺找身边的直角。 师:拿出你们的三角尺大胆地去验证身边哪些地方有直角吧。想一想:直角都一样大吗? 学生分组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哪些角是直角,然后汇报。 【学情预设】在验证哪些角是直角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与黑板面上的直角的大小有争论,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开展验证活动,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大小一样,只是边的长短不一样,从而明确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师:看来直角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而且都一样大。【教学提示】 重视对判断直角及画直角方法的指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教案 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知识点 1、角的组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跟角的开口大小有关系:角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分类,按照角的大小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本学期不需要掌握,孩子知道即可,课上讲过) 4、锐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也就是:锐角直角:度数是90°的角叫直角,也就是:直角=90°。 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叫钝角,也就是:90°5、做题时,如果让画出一个什么角,画完后一定要有一个表示角的小标志,即直角是一个直的小折线,钝角锐角都是小弧线 是否标出顶点和边要看题目具体要求。 6、做题时,如果具体到某个角上,一定要用∠1∠2∠3等表示,不能只填序号。 7、在方格纸上画角时,选定方格纸的一个横竖线交叉点为角的顶点,另一边就沿着横线或竖线画,这样画清楚干净,而且直角更好画,不易丢分。【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1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探索的动机。 课的开始,教师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寻找角开始,接着,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寻找三角板的角,逐步抽象出角的形状。密切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亲切感,自然地就会产生了一种乐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积极参与。 这节课中,我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活动。首先,寻找生活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认识角的特征;其次,画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然后从形式多样的图形中标出角,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后,通过玩角,比一比角的大小、形状,激发学生寻找角的秘密互相交流。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这样获得的概念,理解是深刻的,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现了课改中数学“活动化”的要求。 三、巧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 在初步认识角时,我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描出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

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总是教然后才知不足,经过思考,总结如下: 1、画角和比角前应给出操作的要求 在本节课对画角的处理中,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出的角的特点来自己画角,如果在画之前有要求,比如,比谁画得快,画得多,在画的过程中挑选画的好的和画的不对的,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就会更积极,对角的认识就会更深刻。比角大小时应该给学生多加点思考性,比如,比谁做的角最大,比谁做的角最小,这样既为后面学习比较角的大小做了铺垫,还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思维。 2、应该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节课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欠考虑的地方,比如,在学生找角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先集体找,再单独汇报,这样学生就全员参与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反思2 星期一匆匆从湖州赶回来,一堆棘手的事情等待去完成,包括星期四的公开课,这也是本学期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此次湖州执行学习了几何画板,因此此次开课选择了《角的初步认识》,一节几何课,也让自己尝尝鲜。首次尝试用几何画板上几何课,也是很值得回忆的。 一、由熟悉的图形引入 备课前翻阅各版本教材,多是由操场情境引出角,这样安排确实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折角和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角的认识教学重点:角的认识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的准备: 不规则纸电脑课件活动角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角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看看这是哪儿? 学生:我们美丽的校园。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校园里。 同学们认识“角”吗? 学生:认识。 教师:那谁能从(边说边指着校园图片)我们的校园里找出角呢? 学生用白板笔找角。 教师:刚才同学们圈出这些都角,不过你看它们的样子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研究一下角的知识。 (板书:认识角) 2、折一折 你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发现了这么多的角,我们现在动手用纸来折一个角,请大家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试试看,自己能折一个角吗? 3、画一画

把自己折好的角画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想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学生试画) 谁想把你画的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他画得怎样?请大家当评委给他评评。 4、感知角 ①请同学们摸一摸刚才折好的角(教师引导学生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后并回答) ②课件演示折出的角,闪动角的各部分。 ③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在黑板上描出几个不同的角。 现在请在大家看看老师画出的角,刚才摸起来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课件演示“顶点”),摸起来感觉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是角的边。(课件演示“边”)角有两条边,角一般用这个符号标出来。(课件演示角的符号“)”),大家看这个符号像什么呢?这个符号还有手呢,一手拉这条边,一手拉那条边,角记作∠1,读作角1(课件演示)。 ④让学生区分“∠”和“<”的符号,并注意写法。 ⑤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请同学们把折好的角放在桌上,给同伴指一指角的各部分名称,再用角的符号“)”标出角。 5、练一练 ①认识了角,我们再去看书上P67的“指一指”的图形中都有哪些角?请你用角的符号标出来,并用数字表示出角,看谁找的认真,标得清楚。 ②标出来后与同伴互相交流。 ③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在桥洞图中,桥洞的两边形成的不是角,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活动3:比较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学生动手做角: 师:请一位同学到展台上展示,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

《角的初步认识》设计理念与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设计理念与教学反思 篇一:《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边 顶点边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物品中引出角,并通过观察实物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形成表象 本节课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三、给学生创设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教师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做角环节,

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认识,做活动角,并在活动、相互交流中发 现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一层扣一层,层层体现教师放手、学生自主参与。不足之处: 1、各项活动中,应再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说,发表自己看法,尝 试总结,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其探索研究,归纳总结 的能力。 2、示范画角时,应画上角的符号,并对学生作以指导。 篇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撮镇中心小学施晓燕教学任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 识角。 3、知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角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平角和周角是两种特殊的角,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本节课充分借助学具“活动角”,让学生先固定角的一边,旋转角的另一边,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中的各种角,让学生在“玩”学具中建立角的概念。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联系。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两种特殊的角:平角和周角。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让学生听了就忘记了,让学生看了就会记住了,让学生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学会了。”为了让学生经历认识的过程,我运用活动角,分别演示锐角、直角、钝角,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角的共同点:角是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为使其认识特殊角,作好铺垫。我制作的活动角,角的两条边特地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制作,而且两边也不一样长,(为认识周角做准备,演示周角,两条边重合时,让学生看清楚)再加上一个醒目的顶点。这样制作的教具对学生认识特殊角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 3、多媒体直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以及表示方法上,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另外,在运用展台的展示功能认识平角和周角时效果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的整体认知学习。 4、难点的突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力图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5、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认识角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角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

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

【教学反思】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1】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 找角是通过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稍快了一点,应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可让同桌两人用此方法相互比较一下两人做出来的角的大小,效果可能更好一点。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2】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有大小。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生常见的“做手工”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接着用课件演示打开的剪刀、打开的扇子、三角板等,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引入角,再让学生找

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热情高。积极的参与发言,积极的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如动手剪角,叠角,搭角,拼角活动,无不显现出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学生研究的问题有深度。当我让学生制作角的时候,孩子们创造出很多独特的方式,有的用之叠角,有的用小棒搭成了个角,还有的用剪子剪一个角,最让我意外的是一个孩子画了一个独特的图形问我是不是角,他是画一个角的一边开始是直直的拐个弯这样一个图形,可见孩子想象之奇特,给我们教了这么多年的教师出了个思考,让我们不得不深入去研究到底什么是角? 三、学生是在享受数学。本节课有课得开始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房屋图片,到从剪刀钟面扇子及几何图形上找角,再到把这些角从图形上画下了,到了解角特征,找身边的角和制作角等活动,学生都充满热情的愉悦的去做,学生的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体现了出来,完全没有了老师牵着的这种感觉,而且到了下课了,还有的孩子还在剪。使我真真的感到学生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享受数学的快乐。 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设计的过多,课堂容量过大。教师应该灵活操控练习题的题量,如看时间不够应及时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练习。 二、对学生活动的要求提出的不够准确。在让学生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角时,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用小棒拼一拼,用纸折一折,再画一画,但学生看到自己的桌面上有剪子,就都用剪子剪了起来,只有个别的同学用画、拼、搭、折的方法制作角。试想老师提出的要求更明确一些就不会发生多数同学都剪的方式了。 三、学生提出地问题教师解释的含糊。如一个学生说可以用直尺两角的大小的时候,老师只是说:“是吗?”并没有追问他咋量?我觉得这是老师的通病,教师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细心的去琢磨,去思考,没准他的想法就是真理呢!

苏教版认识角教学反思

苏教版认识角教学反思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有大小。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生常见的“做手工”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接着用课件演示打开的剪刀、打开的扇子、三角板等,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引入角,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伴随音乐,欣赏图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在认识角这个环节,我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了找图片中的角、摸角、搭角、找生活中的角等活动将角抽象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角,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2.在体验角的特征时,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出一个角,摸一摸它的顶点和它的边,让学生说感觉,通过摸角(触觉的参与)这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3、通过本节课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要更加充分,每节课要充分理解教材的意图,每节课都要充分看教学用书.要充分领会“大卡通”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0篇汇总)word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资料是学生今后进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资料之。《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资料,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角的初步认识虽然资料简单,可是学生的年龄较小,生活中有关角的概念有很模糊,要想把角的概念讲清楚并不容易。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出发,并经过确定角、找出生活中的角、做活动角、画角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开始从美丽的学校情境图入手,给学生介绍园丁手中拿着的剪刀,张开的图形和做操小朋友伸开的两臂构成的图形就是角。让学生在这幅情境图中找出剩余的角,学生汇报时,并用闪烁角展示出来,采用直观法,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物体表面都存在角。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 二、探究新知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仍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如何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角,我是这样做的。首先,经过张开的剪刀,钟表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三角尺上这三幅图,在学生找出后,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抽象出来的三个角,比较观察找到角的共同点,讲解顶点和边。然后经过确定角来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其次,经过折角、做活动角让学生发现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两边岔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利用这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尊重了学生认知的特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最终,讲解画角的方法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课堂的结尾,结合本节课的知识,让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从而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回顾。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 “教学不仅仅是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经过自我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角”在低年级学生的画笔下早已出现,但它叫什么?是怎样组成的?角的

小学二年下北师大版《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窑头完小刘京平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角又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找角—记角—折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较角这样一系列活动来进行,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以提升。具体操作: 1、“找”中悟数学 《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密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角出发,让学生在张开的剪刀、每天带的红领巾、时针分针成角的钟面上找角,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实物上的角,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状,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在进一步观察中比较寻找共同点,让学生自己表述自己所认识的角,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去尝试折一个角,画一个角和做一个角,最后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要角色,以加深对角的深刻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生活中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以发展。 2、“动”中思数学 我们都知道“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低年级的孩子要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感知抽象的角的形状以后,让学生记住它的样子,然后让他们亲自动手用自己准备的硬纸片创造角,再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两条边是平平的直直的,从而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最后抽象出“角有两条直直的边、一个尖尖的顶点”,这个结论是在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感知中发现的,比起老师给与的印象深刻得多,效果自然是大不相同的。正如皮亚杰所说:“只有要求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3、“玩”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为突破本节教学难点,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做角,同桌玩角中来发现奥秘。学生在“玩一玩”的过程中体验“角的张口可大可小”特征,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张口的大小变化导致角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大小有关”的结论。从而较好的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接着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小组合作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出优化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总之,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悟,主动获取新知,充分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以上就是我在《认识角》这节课后进行的教学

《斜边直角边》的教学反思

《斜边直角边》的教学反思 《斜边直角边》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具体的情景 或前提出发进行合情推理,从单纯的几何推理价值转向更全面的几 何的教育价值”,为了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情景,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探求新知,用直接感受去理解和把握空间关系。这一设计,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加深了师生互动的 力度,课堂效益比较明显。不同的情景又以不同的层次逐步提升既 有以知识为背景的情景,又有以探索、验证为主的情景,从不同的 方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了“大众数学”的主旋律,也是“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对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必要的证明,使学生体 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证明的格式,初步 感受定理化的思想”,为体现这一目标,在探索“HL定理”中,要 求学生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强调从情景中获得数学感悟,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的 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用尺规作图或学生动手凭直觉作图,让学生从这一过程抽象出几何图形,建立模型,研究具体问题,起到了 较好的作用,学生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及学习处理此类 问题的方法。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已有一定程度的 发展,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在练习那部分我及时找出典型的错误 及时纠正,并通过图形动画来解决一般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更 容易理解对应点和对应边。因此,教学中,我除了注重情景的运用

苏教版认识角教案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通过动手制作感知角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概念,引导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具:三角尺、直尺、毛线、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吸管、小棒、长方形硬纸条、图钉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手工制作吗?(喜欢)小明也非常热爱手工呢!瞧!他的手工袋里有这么多材料,这些材料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找出来吗?(能) PPT出示手工袋,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生齐答长方形);出示三角板并提问:这个呢?(生齐答三角形);PPT出示闹钟(生齐答圆)。 师追问:这个为什么叫做三角形呢?指生回答。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老师找到了其中一个角并把它描了出来。(PPT出示先描出一个点,再沿边描)。长方形有角吗?你能上来描一描,指一指吗?指生上台边指边说。圆有角吗?(没有)那闹钟上面有角吗?指生说。生:闹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形成了角。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2,揭示课题:老师让这些描出来的角从平面图形上走下来(PPT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