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级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2010级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物理性污染【PPT 第一章】

所谓物理性污染是指环境中的声、光、热、电等因素超出人类所能承受的容许限值或处于失控状态,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物理性污染的两个特征:

瞬时性:物理性污染以能量形式存在,在环境中不产生残留物质,一旦污染源消除,污染也即消失。 局部性:物理污染通常只发生在局部区域。

2.等响曲线

以1kHz 的纯音为基准声音,以其他频率的纯音与1kHz 纯音相比较,调整前者的声压级,使试听者判断两个纯音一样响,则该纯音的响应级(方)在数值上等于那个等响的1kHz 纯音的声压级(分贝)。描述等响条件下声压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称为等响曲线。

3.等效连续声级

等效连续声级: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 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 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即等效连续声级,符号“L e q ”。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 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的大小。数学表达式:

4.眩光污染

眩光污染:在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范围不当,或在时空方面存在着亮度的悬殊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看细部或目标的能力的光称为眩光,由眩光造成的污染称为眩光污染

5. 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播到室内外空气中,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而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受到损

害的现象 6.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是一种不稳定的原子核(放射性物质)自发地发生衰变的现象,放射过程中同时放出射线(如α、β、γ射线),属电离辐射。由于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污染称为放射性污染

7.热污染: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温效应

二、简答题

1.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

答:⑴ 在声源处抑制噪声

⑵ 在声传播途径中的控制(隔声、吸声、消声和阻尼减振等)

⑶ 接收器的保护措施

噪声控制的优先次序是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受者保护

2.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的方法。

答:(一)居住区规划中的噪声控制

① 居住区道路网的规划

② 工业区远离居住区

③ 居住区人口控制规划

(二)道路交通噪声控制

① 采用低噪声车辆

加速机动车辆更换,使用电动汽车,使用降噪轮胎等。

② 道路设计

道路布局(如将干道转入地下或半地下,立体交叉路口设计,往返双行线设计),声屏障设置,低噪声路面

③ 合理城市规划

居住区远离交通干线和重型车辆通行道路、 按噪声功能区进行合理区域规划

利用商店等公共场所作临街建筑,隔离噪声、 道路两侧采用专门设计的声屏障

减少交通流量、降低车辆行驶速度、减少车流量中重型车辆比例

增加临街建筑的窗户隔声效果、临街建筑的房间合理布局、禁止汽车使用喇叭

④ 通过城市绿地进行噪音控制

3.振动控制方法。

振动控制方法包括隔振、吸振、阻振、消振及结构修改等,各自的适用性不同。

4.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振动源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

二、机械振动控制:降低机械的振动加速度;利用支撑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利用动力吸振的减振措施

三、弹性减振:积极隔振(主动隔振):在机器与基础间安装弹性支承(隔振器),减少机器振动激振力向基础的传递量,迫使机器的振动得以有效隔离的方法;消极隔振(被动隔振):在设备与基础间安装弹性支承(隔离器),减少基础的振动对设备的影响程度,使设备能正常工作或不受损害。

四、阻尼减振:自由阻尼层减振;约束阻尼层减振

五、冲击减振:积极冲击隔离减振隔离锻压机、冲床及其它具有脉冲冲击力的机械,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消极冲击隔离减振隔离基础的脉冲冲击,使安装在基础上的电子仪器及精密设备能正常工作。

六、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若振源振动难以消除时,需要考虑采取措施阻断振动的传递途径,以减轻振动:??????-=?

dt t t L t t t L eq pA 21)(1.012101lg 10

距离衰减;防振沟;隔墙

七、振动衰减

5.单层、双层匀质墙隔声的频率特性。

答:单层匀质密实墙的隔声性能和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关,其频率特性取决于墙本身的单位面积质量、刚度、材料的内阻尼,以及墙的边界条件等因素。

单层匀质墙隔声的频率特性:

频率从低端开始,板的隔声受刚(劲)度控制,隔声量随频率增加而降低;(劲度控制区)

随着频率的增加,质量效应增大,在某些频率下,刚度和质量效应共同作用而产生共振现象,图中f0为共振基频,这时板振动幅度很大,隔声量出现极小值,隔声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构件的阻尼,称为阻尼控制;(阻尼控制区)

当频率继续增高,则质量起主要控制作用,这时隔声量随频率增加而增加;(质量控制区)

而在吻合临界频率f c处,隔声量有一个较大的降低,形成一个隔声量低谷,通常称为吻合谷。(吻合效应区)

双层墙的隔声频率特性曲线与单层墙大致相同。双层墙相当于一个由双层墙与空气层组成的振动系统。当入射声波频率比双层墙共振频率低时,双层墙板将作整体振动,隔声能力与同样重量的单层墙没有区别。当入射声波频率达到共振频率f0时,隔声量出现低谷;超过f0以后,隔声曲线以每倍频程18dB 的斜率急剧上升,充分显示出双层墙结构的优越性。随着频率的升高,两墙板之间产生一系列驻波共振,又使隔声特性曲线上升趋势转为平缓,斜率为每倍频程12dB ;进入吻合效应区后,在临界吻合频率f c处出现又一隔声量低谷,其与吻合效应状况取决于两层墙的临界吻合频率。

6.引起室内眩光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1)室内装修采用镜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以及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2)室内灯光配置不合理,致使室内光线过亮或过暗,造成不同程度的眩光污染

(3)夜间室外照明,特别是建筑物的泛光照明产生干扰光,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7.防治反射眩光的措施。

(1)光源的亮度应比较低

光源的亮度应比较低,与工作类型和周围环境相适应,使反射影像的亮度处于容许范围,可采用在视线方向反射光通量小的特殊配光灯具。

(2)灯具布置在反射眩光区以外

A.根据光的定向反射原理,将灯具妥善布置在反射眩光区以外。

B.若灯具的位置无法改变,可以采取变换工作面位置,使反射角不处于视线内。

C.通常是不把灯具布置在与观察者的视线相同的垂直平面内,力求使工作照明来自适宜

(3)增加光源的数量,提高照度

增加光源的数量,使引起反射的光源在工作面上形成的照度在总照度中所占的比例减少。

(4)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

A.对小空间,用局部照明亮度接近或超过反射影像,可弥补有害反射造成的损失。

B.精心设计物体的饰面使材料表面无光泽

8.环境热污染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答:环境热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主要成因有:向环境释放热量;改变大气层组成和结构;改变地表形态。

(1)向环境释放热量

A.能源未能有效利用,余热排入环境后直接引起环境温度升高;

B.根据热力学原理,转化成有用功的能量最终也会转化成热,而传入大气。

(2)改变大气层组成和结构

A.CO2含量剧增,是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

B.颗粒物大量增加,反射太阳辐射,吸收地表长波辐射;

C.对流层水蒸气增多,白天吸收地面辐射,抑制热量向太空扩散;夜晚向外辐射能量,使环境温度升高;D.平流层臭氧减少

(3)改变地表形态

A.植被破坏,地表蒸发强度增强,反射率提高;降低植物吸收CO2和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了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B.下垫面改变,城市化地表的反射率和蓄热能力改变;地表和大气之间的换热过程破坏

C.海洋面受热性质改变,石油泄露可显著改变海面的受热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能力增加

9.热污染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热污染分为水体热污染/大气热污染。

水体热污染的防治方法为:(一)减少废热入水(二)废热综合利用(三)加强管理。

大气热污染的防治措施为:

热岛效应防治方法:加强工业整治及机动车尾气治理,限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城市大气组成的影响。

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清洁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减少向环境排放人为热。

开发、使用反射率高、吸热率低、隔热性能好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综合防治:控制人口数量,增加人工湿地,加强屋顶和墙壁绿化,建设城市“通风道”,完善环境监察制度等综合防治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的防治方法:(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

(三)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三、计算题1.分贝的和与差计算。

⑴四台机床运转时各噪声级分别为88dB(A)、88dB(A)、85 dB(A)、78dB(A),求它们的总声压级为多少分贝?

Δ/dB(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lg(1+10-Δ/10) 3 2.5 2.1 1.8 1.5 1.2 1.0 0.8 0.6 0.5 0.4 0.3 0.3 0.2 0.2 0.1

解:已知,其中Δ=L P1-L P2

(1)88dB与88dB声源的和:

Δ=88-88=0,查表可得10lg(1+10-Δ/10)=3,代入公式有

(2)91dB与85dB声源的和:

Δ=91-85=6dB,查表可得10lg(1+10-Δ/10)=1.0,代入公式有

(3)92dB与78dB声源的和:

Δ=92-78=14dB,查表可得10lg(1+10-Δ/10)=0.2,代入公式有

由此可得噪声的和为92.2dB(A)

⑵在某车间,风机开动时,噪声为93dB(A),已知风机的噪声为92 dB(A),求关闭风机测后车间的噪声为多少分贝?

Δ/dB(A)345678910

10lg(1+10-Δ/10) 3 2.3 1.8 1.3 1.0 0.8 0.6 0.4

Δ/dB(A)345678910

10lg(1-10-Δ/10) 3 2.3 1.8 1.3 1.0 0.8 0.6 0.4

解:已知,Δ=L P1-L P2

根据题意,10lg(1-10-Δ/10)=93-92=1,查得此时Δ=7dB,因此得到L P2=L P1-Δ=93-7=86dB(A)

(注:在含义不明的情况下,可先将已知的两者作差,看差值属于表格中的哪一行再进行计算)

2.噪声剂量(D)的计算。

⑴某扩建企业某车间有一台机床,运转时A声级为103dB,试问工人在该噪声环境下,每日累积最长工作时间为多少?

⑵某现有企业工人在车床上工作,8小时定额生产160个零件,每个零件加工 1.5分钟,车床工作时声级为93dB(A)。试计算噪声剂量(D),并以现有企业标准评价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GBJ87-85)

噪声级分贝(A)

工作时间(小时)

现有企业新建、改建、扩建企业

90 85 8

93 88 4

96 91 2

99 94 1

不得超过115

解:噪声每增加3dB,工作时间会减少一半。

(1)扩建企业,工作噪音103dB,按照递减的规律,8h=23h,4h=22h,2h=21h,1h=20h,据此推算,当噪音达到103dB时工作时间为2-3h=1/8h=7.5min

(2)总共的工作时间为1.5x160=240min=4h。根据噪声剂量的定义,D=T实/T。因为现有企业,当工作声级为93dB(A)时,理论工作时间计算可以得到T=4h,T实=4h,因此得到D=4/4=1,当D≤1时符合安全标准,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工作符合安全标准

3.距锅炉房3米处测得声压级为82dB,且锅炉房距离居民楼30米;距冷却塔5米处测得声压级为91dB,且冷却塔距离居民楼10米。求两设备噪声对居民楼造成共同影响?

解:按照球形模型,距离声源距离r处的噪音等级L P与声源处的噪音等级L W的关系为:L W=L P+10lg(4πr2),因声源处的噪音强度是定值,因此对于距离声源不同距离的地方其噪声强度满足下述关系:L P1+10lg (4πr12)=

L P2+10lg(4πr22),L P2-L P1=20lg(r1/r2)

对于锅炉房在居民楼处造成的噪音为L P G=L P G1-20lg(r G/r G1)=82-20xlg(30/3)=62dB;对于冷却塔在居民楼处造成的噪音为L P L=L P L1-20lg(r L/r L1)=91-20xlg(10/5)=85dB。二者求和,Δ=85-62=23dB,查表得到

10lg(1+10-Δ/10)的值,代入计算

4.有一列150米长的和谐号动车正在高速运行。

⑴距铁路中心线7.5米处测得声压级为93dB,距铁路中心线15米处有一铁路服务站,试求该列火车噪声对服务站的影响。

⑵若距铁路中心线300米处测得声压级为83dB,距铁路中心线600米处有疗养院,试求该列火车噪声对疗养院的影响。

解:

(1)当r/l<0.1时,噪声源作为线源处理,题目中r/l=0.05和0.1,符合这一要求,此时两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等级差为L1-L2=10lg(r2/r1),此时L15=L7.5-10lg(15/7.5)=93-10xlg2=90dB

(2)当r/l>1时,噪声源作为点源处理,题目中r/l=2和4,符合这一要求,此时两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等级为L1-L2=20lg (r2/r1),此时L600=L300-20xlg(600/300)=83-20xlg2=77dB

5.某隔声间有一面22 平方米的墙与噪声源相隔,该墙的透声系数为10-5,在墙上开一面积为 2 平方米的门,门的透声系数为10-3,还有一面积为 4 平方米的窗,窗的透声系数也为10-4,求此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

解:组合墙的透声系数计算式为:

计算基础知识:

一、噪声的物理量度:

(一)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是指物体振动时所传播的声波引起的空气介质的压强变化(相当于在原来大气压强上叠加了一个变化的压强)。单位为Pa。

声压级是表示声压强度相对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声音声压P与基准声压P0之比的常用对数的20倍。即Lp=20lgP/P0

声压级的单位是分贝,用dB(A)表示,从听阈到痛阈的声压级范围:0~120dB(A)。

(二)声强与声强级

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声音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声能量,单位是W/m2,用I来表示。I=P2/ρ c (P:声压,ρ:空气密度,c:空气中声速)

声强级(LI) LI=10lgI/I0, I0=10-12W/m2 (基准声强)

声强级的单位也为分贝,用dB表示。

(三)声功率和升功率级

声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源发射出的总声能,单位是瓦(W)。

W=4πr2I ,r是离开声源的距离。

声功率级(LW)LW=10lgW/W0 , W0=10-12W(基准声功率)

声功率级的单位也为分贝,用dB表示。

(四)多声源噪声级的计算

1.分贝的和:

两种或多种声源声压级相同(L P1=L P2=…L P n),则:L和=L P1+10lgn

两种声源声压级不相同,则:L和=L P1+10lg(1+10-Δ/10)

Δ代表L P1-L P2

2. 分贝的差:L差=L P1-10lg(1-10-Δ/10)

Δ代表L P1-L P2

四、论述题

1.试论述高速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污染防振对策。

答:对于振源控制来说:可以采用重型钢轨、弹性钢轨或无缝钢轨。采用扣件减振或道床减振的措施。对于传播途径减振对策来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距离衰减,在振动影响小的距离外修建建筑物、修建防振沟和隔墙等减振措施。

城市轨道的减振降噪的综合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与噪声是不同的, 因而治理时需要针对其特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噪声与振动问题也是相关的, 在制定治理规划时, 可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必然要解决其噪声与振动问题。由于引起噪声与振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决定了其控制措施也是多方面的,下面列举一下城市规道的减振降噪的综合治理措施。

1 车辆的减振降噪措施

(1) 对机车车辆动力系统的转动部件进行转子动力学设计,使系统的工作频

远离共振区和不稳定区,尽量避免电磁耦合激发振动和噪声。

(2) 在机车车辆上使用新型减振器,能有效地降低振动和噪声。目前在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中,金属- 橡胶复合减振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减振降噪装置。这是由于橡胶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独特的粘弹行为,不仅可以象钢弹簧一样通过弹性形变来吸收、储存冲击能量,而且还可以通过分子链相对运动而大幅度地消耗能量。然而,橡胶件既是减振降噪的主要部分,也是影响使用寿命的关键部分。以少量具有纳米片层结构的有机改性蒙脱土与橡胶进行插层纳米复合,可显著降低材料的疲劳生热,延缓疲劳破坏过程,从而改善橡胶的强度、耐蠕变、耐疲劳和耐老化等综合性能,使减振器的质量和机车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得到较大的提高。除金属- 橡胶复合减振器外,目前国际上开始将自适应(有源/ 半有源) 电/ 磁流变液减振器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和转向架系统,以有效地调节系统的阻尼或刚度特性。

(3) 在车辆动力驱动系统中应用直线电机技术,可省去齿轮箱等一系列传动机构,减少了许多噪声源,噪声水平比一般车辆可降低大约10 dB(A) 。

(4) 采用径向转向架能避免车轮在钢轨上的蠕动,使车辆能顺利地通过曲线,减少轮轨磨耗和消除常规转向架通过曲线时的尖叫声,因而噪声比一般车辆降低近20 dB(A) 。

(5) 采用弹性车轮、充气橡胶车轮、阻尼车轮及弹性踏面车轮等技术,通常可减振降噪2~10 dB(A)。像北京地铁13 号线车辆上采用了车轮降噪阻尼器,可以有效消除中高频尖叫声,从而实现控制轮轨噪声的目的。

(6) 用改变车轮结构的方法来改变噪声的发射性能,可降低轮轨噪声。如德国通过把制动盘放在轮心上来减少噪声,试验结果证明对1 kHz 以上的噪声大约可降低5 dB(A) 。

2 轨道结构的振动和噪声控制

轨道结构主要由钢轨、扣件及轨下基础组成。根据振动理论,轮轨之间的振动噪声与轨道各部件的质量、刚度以及结构阻尼密切相关。轨道结构的减振降噪主要是通过改变结构参数来实现。在国内外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轨道交通的实际,对轨道结构的减振降噪可采取下列有效措施:

(1) 采用焊接长钢轨,可减少因列车通过钢轨接头所产生的振动噪声。北京地铁十三号线和五号线的轨道在具备无缝线路铺设条件的地段,全部铺设无缝线路,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减少振动。

(2) 采用钢轨打磨技术,以控制轨道的不平顺度,保证轮轨接触面的良好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实践表明,钢轨打磨后,在振动频率为8~100 Hz 范围内,振动噪声可下降4~8 dB(A) 。

(3) 采用防振型钢轨,在钢轨轨腰两侧粘贴(或包覆) 防振吸音材料(如橡胶、树脂等) ,可有效地减少噪声。(4) 采用减振型扣件(如双重铁垫板式、剪切型、压缩型和低刚度型等扣件) 。为了增加轨道的弹性,北京八通线的钢轨扣件采用双弹性垫层设计,即在轨下和分开式扣件铁垫板下均设静刚度系数较小的橡胶垫板。

(5) 采用弹性支承块式无碴道床轨道。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主要采用支承块式混凝土整体道床,由于只有扣件弹性垫板一个减振环节,其减振效果并不理想。如在扣件垫板和支承块下各设置一层橡胶垫,便能大大降低轨道整体支承刚度,显著提高轨道的减振降噪性能。但在北京地铁依旧是采用支承块式混凝土整体道床。

(6) 采用浮置板式轨道结构。该结构使用扣件把钢轨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浮置板上,浮置板置于橡胶支座上,浮置板两侧用弹性材料固定,形成一种质量- 弹簧系统。该系统含三层水平垫板(钢轨下橡胶垫板、铁垫板下橡胶垫板、浮置板下橡胶板) 和一层侧向垫板。该种轨道结构在共振频率下的放大倍数很低,减振降噪效果非常显著。

3 高架线路和桥梁的减振降噪措施

目前,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架桥结构大多采用箱形梁形式。由于箱形梁的内部空腔在轨道交通噪声

主要频段内存在声学模态,腔内的声场共振可能使桥梁的上下两个面的辐射声增加,而且,箱形梁桥的底面

是大面积的平面,声辐射效率比较高,因此,有必要研究箱形梁的减振降噪措施。目前箱形梁的降噪处理有以下几类技术:

(1) 在箱形梁腔内设置隔声板,将箱形梁腔内的声学共振频率向上移至轨道交通噪声的主要频段以外,则可有效降低桥梁振动噪声。

(2) 在箱形梁腔内安装动力吸振器,这是控制桥梁振动噪声最有效的方法。

(3) 铺设轻质吸声桥面和路面。高架轨道交通线的桥面是声反射面,降低桥面的声反射可以大大降低列车通过时的噪声。近年发展起来的各种多孔混凝土都可以有效降低桥面的声反射。即在桥面铺浇一定厚度的多孔混凝土,既不影响检修者行走,又有一定的吸声效果。但是,多孔混凝土对1 kHz 以下的中低频噪声的吸声效果不够理想,而高架轨道交通噪声中以500 Hz 为中心的中低频噪声占主要成分,因此对这类噪声可以使用发泡混凝土。

(4) 在高架桥上安装吸声天棚或悬挂空间吸声体等吸声结构,可以大大降低桥梁振动的辐射噪声。高架轨道交通噪声的各个声源中,桥梁振动的辐射噪声对周边环境尤其是低楼层有较大影响。高吸声、安全、美观、易清洗保养是设计这类吸声结构的要点。

(5) 设置声屏障是降低轨道交通运行噪声的一种有效措施。现有的吸声型声屏障均为板式结构,所用的吸声材料分别有多孔材料(如泡沫玻璃等) 、穿孔板加纤维类吸声材料、微穿孔板等; 但其频带窄,尤其是低频段吸声系数小,通常只有0. 5 左右,这是现有吸声型声屏障的共同缺点。常见的微穿孔板和其他抗性吸声结构对低频噪声比较主要采用支承块式混凝土整体道床有效,但在中高频段的吸声系数往往很低。总之,由于交通噪声主要分布在100 Hz~5 kHz ,单纯阻性吸声或抗性材料都难以在如此宽的频率范围内达到满意的吸声效果。因此,国内外都把研究阻抗复合型声屏障作为拓宽吸声频带、提高降噪效果的主要方向。像北京五号线和十三号线在在敏感地带都设了声屏障。

2.论述放射性污染的去污技术。

答:常用的去污技术有:1.化学去污技术:用化学方法去除沉积在部件内外表面上放射性物质。主要适用于:无损伤管道系统的远距离去污;大面积区域(如地面和墙壁)的有效去污;人难以接近的表面去污。2.机械去污技术:利用擦、刷、磨、刮、削、刨、共振等作用除去表面污垢的方法。适用于:去除机械的表面污垢,效果好,简便。

除了两种主要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去污新技术,包括:电抛光去污技术;超声波去污技术;光烧蚀去污技术;高温火焰去污技术;熔炼去污技术,生物去污技术等其他新技术。实际上将这些方法交叉、复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去污方法: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去污技术有四种基本工艺类型:机械-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熔炼法。每种工艺对特定系统、结构及装置的适用范围和去污效率各不相同。

1、机械-物理法

利用擦、刷、磨、刮、削、刨、共振等机械作用除去表面的锈班、污垢或表面涂层、氧化膜层。

(1)吸尘法(2)机械擦拭法(3)高压射流,利用射流的打击、冲蚀、剥离、切除作用来除垢、除锈、清焦和清洗,去除污染的放射性核素。

(4)超声去污: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加速度效应和声流效应对清洗液及污垢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污垢分散、乳化、剥离,达到去污目的。选择声强1~2W/cm2,频率20~50kHz,温度60℃,以磷酸为清洗液。适于小工件和仪表。去污因子:10~1000

(5)激光去污:在极短时间内将光能转变成热能的“干式清洗”。(6)等离子体去污

干法去污技术:使用低温等离子体(温度几千度),将附着在物体表面的垢物除去。

2、化学法。化学去污原理:用浓的或稀的化学溶剂与污染的部件相接触,以溶解带有放射性核素的污染物、油漆涂层或氧化膜层,达到去污目的。化学作用:溶解、氧化、还原、配合(络合、螯合)、钝化、缓蚀、表面湿润等。

化学去污的优点:适用于难以接近的表面的去污,需要的工作时间少,能就地对工艺设备和管道进行去污,可遥控操作。化学去污产生放射性废气较少,清洗液经处理回收后一般可再次使用。采用的化学试剂易于获得。

化学去污的缺点:对粗糙、多孔的表面去污效率低。产生的清洗废液体积较大。使用不当时会产生腐蚀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化学去污工艺:浸泡去污、射流去污、循环去污、涂覆剥离去污

增加去污效果的措施:时间、搅拌、温度、浓度等。

特种化学去污法:可剥离膜去污法

一种高分子溶液或水性分散乳液,用喷雾法或涂刷法将其施加于待去污物体的表面,干燥后成膜,成膜过程中高分子链上的官能团以及其中的络合剂与污染核素发生作用,将污染核素萃取进膜中,剥掉涂膜便达到去污目的。

剥下来的膜易压缩,也可焚烧处理。

可剥离膜还可起到封闭包容作用,隔离污染物体,防止污染扩散。

特种化学去污法:超临界萃取去污法

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上的流体,兼有气液双重特性:既有气体的高扩散性、低黏性、可压缩性和渗透性,又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溶解能力。

将污染物置于萃取室与超临界流体CO2接触,加压到300atm,加温到80℃,维持20min,然后抽出CO2,减压升温,使超临界流体变为普通液体,把萃取的放射性核素“释放”出来,达到去污目的。

对α放射性核素>95%,对β/γ放射性核素>70%~75%。

3、电化学法。在含有电解液的槽中,污染物做阳极,电解槽做阴极,通过高密度电流100~2000A/m2,不断更新电解液,可除去金属表面污染物,使其表面变得光滑清洁。

4、熔炼法。通过加入适当的助熔剂,使放射性核素进行重新分配。废金属熔炼放射性分配情况见表8-5。 100t污染废钢铁熔炼后产生大约3t炉渣,可直接处置。

熔炼出来的金属达到清洁解控水平者,可有限制或无限制地使用。

5、生物法。 微生物净化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生物去污法选择性强,适用于大体积、低浓度的放射性、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去污。生物去污目前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

3.电磁辐射的防治。

试简述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

答:(1)屏蔽: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与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按照屏蔽的方法可以分为主动场屏蔽和被动场屏蔽,按照屏蔽的内容可分为电磁屏蔽、静电屏蔽和磁屏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

(2)接地技术:是指屏蔽接地,将在屏蔽(或屏蔽部件)内由于感应生成的高频电流迅速引入大地,以保证起到高效的屏蔽作用。按机理分为射频接地和高频接地。如

(3)滤波: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波段。保证有用信号通过的同时阻截无用信号通过,是抑制电磁干扰最有效手段之一。如

一、制定防护技术措施的原理:

1.加强电磁兼容性设计审查与管理;

2.认真做好模拟预测与危害分析;

3.设备的合理设计:提高槽路的滤波度、元件与布线要合理、屏蔽体的结构设计合理;

4.实行屏蔽

5.射频接地

6.吸收防护

7.采用机械化与自动化作业,实行远距离防护

8.滤波

9.设备的正确使用10.加强个人防护11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实行区域控制.

二、高频辐射的屏蔽防护

屏蔽是防止电磁波辐射的关键:电磁屏蔽、接地技术、滤波、其他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防护

电磁屏蔽的概念:利用屏蔽体阻止电磁场在空间传播的一种方法,即限制从屏蔽材料的一侧空间向另一侧空间传递电磁能量。

电磁屏蔽原理:采用低电阻的导体材料,由于导体材料对电磁能流具有反射和引导作用,在导体材料内部产生与源电磁场相反的电流和磁极化,从而减弱源电磁场的辐射效果。

三、电磁波吸收原理

电磁屏蔽不能从根本上削弱、消除电磁波。只有使用电磁波吸收材料,把电磁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才能消耗电磁波。电磁波吸收材料的作用是吸收入射的电磁波,并将电磁能转换成热能损耗掉。

目前耗损电磁能的手段有:

借助介电物或微粒的分子在电磁作用下趋于运动,同时受限定导电率影响而将电磁能转变成热能损耗掉;采用以结构形式使入射波相位与反射波的相反来衰减电磁能。

四、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

1.微波辐射通用抑制措施:利用吸收材料进行防护、利用等效负载、实行屏蔽、防磁控管的阴极漏能、

加大微波场源与人体的间距、合理设计排湿孔和观察孔

2.微波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减少源的辐射或泄漏、实行屏蔽和吸收、吸收微波辐射的屏蔽

3.微波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穿微波防护服、带防护面具、戴防护眼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