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_鲁平俊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_鲁平俊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_鲁平俊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_鲁平俊

文章编号:1000-677X(2014)11-0016-1

1体育科学

2014年(第34卷)第11期

CHINA SPORT SCIENCE

Vol.34,No.11,16-26,2014.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f Endangered

Status Eval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鲁平俊1,2,丁先琼3,白晋湘4

LU Ping-jun1,2,DING Xian-qiong3,BAI Jin-xiang4

摘 要:以资源依赖理论和结构化理论为基础,研究和探讨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

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表

明,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社会效益因素、项目创新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

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有负面影响;文化冲击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评价有正面影响。层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

的关系中,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起到了负面调节作用。对指导管理者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非物

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适时地采取抢救性保存和恰当的措施支持传承,保护民族传统体

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保护

Abstract:In order to buil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endangered statu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this paper makes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which affects the evaluation of endangered statu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sports and impacts the protection of the former based on the resource de-

pendency theory and structure theory.The results show that system design,economic,educa-

tional,social and project innovation factors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in the evaluation of endan-

gered statu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culture shock has a posi-

tive impact on endangered statu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xtent of easy has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factors and

the endangered statu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Research can

guide and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r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Key words: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endangered status;evalua-

tion;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承载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传承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明和价值认同。对此,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明确指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依法保护,重在传承”,尤其是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立即予以抢救性保存,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承。当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蕴涵着民族精神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步淡出主流体育文化,甚至有许多或已灭绝,或正处于濒危的边缘[9],如角抵、石担、开弓、湘西土家传统体育毛古斯、云南的查拳等,这些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商业文化冲击下迅速衰落,将成为我们民族文化永远的遗憾[7]。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刻不容缓”[1]。

目前,国内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主要以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分析、法律制度构建、政策建议、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对策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定性研究为主,且多数学者研究成果均指出,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意义重大[1,4-7];而国外学者由于国情和文化的差异,很少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法,他们更多是将体育归类到技艺类非物质文

61

收稿日期:2014-04-16; 修订日期:2014-08-

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BTY068

);中央高校博士生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BK1307112

)。作者简介:鲁平俊(1974-)

,男,云南昆明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E-mail:974512573@qq.com丁先琼(1969-),女,重庆奉节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与训练,E-mail:610482096@qq.com;白晋湘(1962-),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体育管理学。

作者单位:1.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8;3.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31;4.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1.South 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0041,China;2.Yunnan Physical Science andSports Professional College,Kunming 650228,China;3.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31,China;4.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China.化遗产中去研究,且因为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的不同,往往较注重定量研究,如Kim等(2008)、Tuan和Navrud(2008)的研究提出,用条件评估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method,CVM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估,再辅以成本-效益分析评价受保护的状态,来判别文化遗产的保

护是否有价值、保护的效果如何等[

24,33

]。当我们以民族文化保护的战略高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逻辑来审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这一问题时,会发现这些研究中,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濒危状态评价的研究非常缺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知识空隙(lacuna)和逻辑裂缝(gap)———解释,即“经验性描述-解释-预测或运用”之间的实证解释,具体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而言是指:学者们所做的研究已经描述了保护的重要性、意义和政策实施建议与措施,

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提出要对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存或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承,

但作为中间环节的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解释研究出现了缺失。因此,

为了遵从科学研究的理性逻辑线路,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成果,更好地依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本研究依据资源依赖理论和结构化理论,结合动态环境下STEEP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概念模型,通过样本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揭示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各种内、外因素对其濒危状态产生不同影响的深层次原因和机理。

2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2.1 理念背景2.1.1 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是用系统论的原理、方法、思想来分析外部环境与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间的内部结构、管理、活动等的关系,

以及在应对外部资源条件的不确定性和依赖性时的措施[19

](Emerson,1962;Thibaut and Kelley,

1959);其经典假设是:第一,资源具有稀缺性;第二,组织成员不可能对资源完全自给自足

[23,30

]。因此,格兰德·萨兰奇

克(Gerald Salancik)和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 Pfeffer)指出:组织或成员在社会活动中最关心的是生存,为了生存,人们需要资源,而现实中没有一个组织或成员能拥有所有渴望中的资源,

所以,他们需要通过获取环境中的资源来维持生存,并且与他们所依赖的环境因素形成互动。同理,民族传统体育无论是存在于某一种社会组织中,抑或是内隐于某一传承人个体,

当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面临生存性濒危评价时,内、外部资源将成为其基本要件。基于此,本研究将主要关注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资源,并以此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

遗产濒危评价体系的构建。

2.1.2 结构化理论和STEEP环境资源分析方法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建立在社会

实践活动和经济交往之上的文化现象[

],有关影响其生存及文化变迁的研究已经引起学者的关注,如Janet Blake(2008)

在研究中指出,“政治和法律”因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促进的前提[16

];Samuel Seongseop 

Kim(2012)和Andy 

S.Choi等(2010)的研究中提出,“经济和市场”因素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变量[15,25

];王晓(2007)

和伍娟(2011)

提出了“教育”因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要素[10,11

];白晋湘(2008)和丁先琼等(2010)

的研究认为,“传承人”和“传承项目自身的演变”也是影响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前提[1,4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研究

成果大多以二元分化的研究模式推进,

即分别从宏观视角、微观视角、主体视角等来分析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状态的因素。但是,根据Anthony Giddens(1979)的“结构化理论”,评价某一社会现象时,宏观与微观、组织与社会、个体与群体、行为与结构、主观与客观等,双方都是相互包含

的,并不存在各自分立的二元客观现实[18

]。Homans

(1961)的社会系统模型也认为,任何社会现象和个人都处于有形的和无形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技术的环境之中,这些环境决定着社会系统中人类活动及其发生的相互

作用[

21

]。因此,本研究将以系统化、结构化理论为支撑,同时,借助动态环境下战略管理中的STEEP环境分析方法,剖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体系的构建。2.2 研究假设

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的因素众多,而STEEP环境分析扫描获得的信息可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的大环境,并从这些表面不相干的环境因素信息中发现未来的趋势和机会,理解表面上不同领域因素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对研究对象的机会和威胁。按照STEEP分析,

可以将环境因素依次划分为两7

1鲁平俊,等: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

个层次:一是宏观环境因素,比如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因素等;二是项目创新因素,如项目学习容易程度、项目创新变革能力、器械安全性因素等。本研究以资源依赖理论和结构化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市场因素和项目创新因素6个方面,研究它们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影响程度。

2.2.1 制度设计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

Douglass C.North(1990)将“制度”这一概念解释为一种“规范组织和个人行为的规则”,并明确提出,完善的制度设计对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起到规范、指导和激励作用[17]。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自然、社会和人为的原因正趋于消失,面临着保护的急切性,而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正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中的不可或缺资源。中国于2004年8月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在国家层面得到了法律指导依据。但是,在制度设计和执行方面,由于全国各地对待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同,各省、市、区(县)的保护状态也千差万别,例如:随着2006年、2008年、2011年国务院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到了70项,最终促成诸如新疆达瓦孜、绍兴调吊等12项表演类民族传统体育迅速从濒危边缘得到重振和发展;云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也由于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列为省级民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使得抢花炮(彝族)、哈日靶(蒙古族)等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保护。同时,尽管有关学者一再呼吁保护诸如敦煌花架拳、蹴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们仍然与许多属于体育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由于缺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资源———制度,正在淡出主流体育文化,濒临灭绝。可见,国家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制度、法律的设计,以及是否将民族传统体育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等制度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有显著的影响程度。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制度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负向影响。

2.2.2 经济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指出,经济因素是影响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社会行为中如何作出最终抉择的重要因素,这些选择既依赖着稀缺性资源的占有,又决定着社会稀缺性资源的使用。同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传统体育欲在当代社会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发展,同样依赖于经济资源的占有和支配。例如:在政府和体育组织层面,由于政府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责任巨大,相应地各级各地政府可支配于文化保护的经费额度是有限的,因此,经济因素对文化遗产的支持性保护投入的增减,会影响到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在地方层面,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发展也需依赖于的当地经济活力和经济发展。一般而言,在一个经济发展较好且充满活力的地区,文化事业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濒危的程度也才可能降低;在传承人层面,根据社会角色理论,一个社会人,其社会角色依次是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因此,传承人首先需解决的是依赖经济资源获得生存权利,从而通过个人的活动来获取经济收益,并得到提升性发展。其次,才能承担相应的表现性角色,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群体性表现特征”使其在发展中必然先解决功利性角色的经济屏障,这是决定某一项目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前提。牛爱军(2008)和丁先琼等(2010)的研究指出:“传承人自身(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佳往往是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况的主要原因”[4,8]。由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经济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具有负向影响。

2.2.3 文化冲击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

David Stern(1992)将广义文化界定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个方面,它们共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家庭、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信仰、审美、社会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非物质民族传统体育是特定社会和自然条件的产物,特定环境是其生成和保持的土壤,王巨山(2011)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显性文化因素高度依赖,人文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使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抉择[13]。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信息的普及、村镇自然环境的改变等,给传统的农村带来了强烈的文化冲击,而现代传媒的覆盖范围、传播速度、影响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响了传统村落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评判,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部分由劳动生产演化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当被评判为在当代不再具有使用价值时,面临着被遗弃和淘汰的险境;同时,随着传统农村生活环境的丧失或改变,原居住地族群的迁移等,导致隐性文化的淡忘,甚至族群的群体性记忆如一些技艺性、表演性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失传[14]。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文化冲击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

体育科学2014年(第34卷)第11期

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正向影响。

2.2.4 教育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

Maxine Greene(1978)提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在动力就是教育。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民族文化才得以产生、保存和积淀,并得以弘扬、创造和发展。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提速,许多原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态和文化主流都发生了流变,特别是那些依靠传统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有重要历史和人文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亟需进行保护和传承,当务之急是发挥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主导作用[3,6,12]。Ken Hale(1992)指出,学校由于地缘和民族资源优势,往往因在学校教育中开设某一类民族文化课这一传承方式,能更好地增加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脉[20]。另外,Ken Hale(1992)研究也发现,传承人自身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会导致在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产生近视性嫡亲传授、文化信息失真、教育传递受阻和传承链条中断等现象,从而加剧民族传统文化濒危程度的困境[20]。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教育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负向影响。

2.2.5 市场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

Ronald H.Coase(1960)在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承认个人私欲和明确的、有保护的个人财产权的前提下,市场是一种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31]。白晋湘(2008)认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由于大多产生于传统社会,流传于民间,特别是在经济较为封闭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依赖有限的行政拨款进行保护,急需市场这一因素对其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1]。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生活大都被烙上了市场经济的烙印,任何将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与市场分离的想法都会在实践中变得举步维艰。例如,在当前如火如荼的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当某一文化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权划分不清而导致收益纠纷,或者不能为当地政府、商家和个人进行商业开发后,针对这一项目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能就会大打折扣。一般而言,在政府行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当某一遗产面临产权不明确、传承人经济收益欠佳、项目品牌知名度较低、外界对项目关注度不高、目标市场较小众、观众参与/观赏的成本较高等市场制约因素出现时,市场往往会发挥其资源配置中负向作用,迫使某一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远离市场,从而导致这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仅仅依赖传承人难以割舍的民族文化情结,在牺牲个体利益的情况下,保护着濒危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市场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负向影响。

2.2.6 项目创新因素

Richard Kurin在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口述、技术、运动技能、表演艺术,以及使用到的工具、器械等,这些载体本身蕴含着浓郁的文化价值底蕴和生活哲理,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26]。刘洋(2012)认为,文化底蕴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基石,发展的沃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创造性精神活动的沉淀和积累,离开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形同“行尸走肉”,绝无半点优势可言[7]。娄章胜(2008)认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想要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欲在全球化过程中寻得生存和发展,文化创新是唯一路径[6]。现阶段,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中,很少有对已有项目进行的创新,而是抱着所谓坚持传统的桎梏性思维,排斥项目创新,使项目陷入濒危的境地。国际上,日本的民族传统体育吹箭,经过对器械安全性的创新性变革,成为了风靡美、澳等国的社区健身项目;韩国的跆拳道通过文化整合创新,借助举世注目的奥运舞台向世界进行高效传播,也得到了发展壮大。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6:项目创新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负向影响。

2.3 项目学习容易程度的调节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属于社会文化范畴,基于此,在研究某个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关系时,就必须考虑文化传承中学习难度的影响。丁先琼(2012)认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技艺学习的难度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因素[4],因此,在考察各种内、外部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的影响时,更有必要考虑项目学习容易程度的调节作用。

一般而言,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市场因素和项目创新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具有负向影响,文化冲击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具有正向影响,而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能够弱化其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对项目学习容易程度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向其目标群体传授技艺时更容易得到目标学习群体的认可,使之更容易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并能够进行更广泛的普及与保护,而此时,制度、经济、教

鲁平俊,等: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

育、市场、文化、项目本体等因素的限制作用将被弱化。根据调节变量的定义(Thomka和Brett,1984),如果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则称M为调节变量[22]。显然,在本研究中,项目学习的容易程度变量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7-1: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负向调节制度设计因素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间的关系。

假设7-2: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负向调节经济因素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间的关系。

假设7-3: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负向调节教育因素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间的关系。

假设7-4: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负向调节文化冲击因素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间的关系。

假设7-5: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负向调节市场因素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间的关系。

假设7-6: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负向调节项目创新因素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间的关系。2.4 本研究的理论模型

资源依赖理论和结构化理论是本研究概念模型形成的基础,根据本研究假设推理来看,环境因素(包括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冲击因素、市场因素、项目创新因素)是前置变量,项目学习的容易程度是调节变量,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是结果变量(图1)

图1 本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濒危状态评价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图

Figure 1. Conceptual Model of Endangered Status of

Evalua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以各级体育局群众体育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

人员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研究对

象,并参照非物质文化领域现有研究的主要操作方法,以

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为了提高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一

方面委托省级体育局群体处向所属下级部门分发问卷实

施调查,另一方面,在有关部门协助下,对传承人进行面对

面的访问并完成问卷调查。调查分别在四川、云南、贵州

3省抽取样本,调查在2013年10至2014年3月进行,共

发放问卷200份,剔除较为严重缺失数据的问卷,获得

118份有效问卷(表1)。

表1 本研究样本特征分布情况一览表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ample Characteristics

性别年 龄所在地文化程度工作年限

男女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四川云南贵州小学及

以下

初中高中

大专及

本科

研究生3年以下3~10年10年以上

n 71 47 29 46 43 37 58 23 11 19 25 51 12 7 47 64%60.17 39.83 24.58 38.98 36.44 31.36 49.15 19.49 9.32 16.10 21.19 43.22 10.17 5.93 39.83 54.24

3.2 问卷及变量测量

本研究选择云南的昆明、红河、文山作为试调查区域,对三地群体处(办)负责人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登门拜访并展开试调查,共获得问卷31份,对收回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初测:将鉴别度小于0.2的条目予以删除;对每一个潜变量量表的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载荷低于0.4的条目予以删除,但对涉及文献查阅和调查走访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保留。经过初测和修正,获得了修正后的问卷量表。其中,制度因素、市场因素测量题项均来自Mazzanti(2003)的研究[27]。经济因素、项目创新因素测量题项引用Andy S.Choi等(2010)使用过的量表[32]。教育因素和文化冲突因素测量题项引用Salazar等(2005)使用过的量表[35],变量均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来测量(表2)。

项目本身的学习容易程度是一个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征变量,属于显变量,在本研究中作为调节变量。

3.3 量表信度、效度检验与同源偏差分析

信度方面,本研究所用量表的Cronbach's Alpha值如下:制度因素(ZD)量表的α值为0.838,经济因素(JJ)量表的α值为0.819,教育因素(JY)量表的α值为0.767,文化冲击因素(WH)量表的α值为0.870,市场因素(SC)量表的α值为0.748,项目创新因素(XM)量表的α值为0.788,均超过了0.5的最低可接受水平。同时,计算了量表的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各变量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6,说明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表3)。

效度方面,首先,采用SPSS 17.0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03,Bartlett’s球形检验P=0.000,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的主成分分析法,强制分成6个因子。结果表明,问卷中的21个项目能较好地被6个因子解释(表4)。

体育科学2014年(第34卷)第11期

表2 本研究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因素一览表

Table 2 Factor’s Measurement Scale of Endangered Status Eval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题项测量内容

制度因素

Mazzanti(2003)3A1:国家有关保护制度的设计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A2:法律制度的设计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A3:正式体育比赛项目立项与否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经济因素

Andy S.Choi等(2010)3B1:传承人的收入状况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B2: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B3:当地经济活力、人均消费状况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教育因素

Salazar等(2005)5C1:当地教育环境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C2:学校体育中开展项目与否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C3:传承人受教育情况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C4:青少年热爱/参与程度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C5:传承方式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冲击因素

Mazzanti(2003)3D1:文化冲击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D2:族群迁移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D3:群体性记忆部分失传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市场因素

Salazar等(2005)5E1:项目的经济效益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E2:目标市场选择、定位、开发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E3:参与/观赏/消费的经济成本投入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E4:品牌/知名度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E5:外界关注度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项目创新因素

Andy S.Choi等(2010)

2F1:项目本身的创新变革能力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F2:器械的安全性会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表3 本研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一览表

Table 3 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ZD JJ JY

A1A2A3B1B2B3C1C2C3C4C5因子载荷0.738 0.671 0.463 0.710 0.748 0.548 0.701 0.645 0.625 0.654 0.656α值0.838 0.819 0.767

CR 0.858 0.814 0.841

AVE 0.670 0.597 0.516

变量WH SC XM

题项D1D2D3E1E2E3E4E5F1F2

因子载荷0.678 0.718 0.703 0.597 0.776 0.593 0.514 0.797 0.662 0.764α值0.870 0.748 0.788

CR 0.692 0.875 0.778

AVE 0.429 0.586 0.637

模型拟合指数:χ2/df=1.628,RMSEA=0.049,GFI=0.945,NFI=0.917,NNFI=0.935,CFI=0.916。

表4 本研究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一览表

Table 4 The R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因子6A1 0.873

A2 0.798

A3 0.781

B1 0.796

B2 0.848

B3 0.562

C1 0.699

C2 0.585

C3 0.661

C4 0.735

C5 0.766

D1 0.684

D2 0.785

D3 0.776

续表4

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因子6E1 0.888

E2 0.760

E3 0.649

E4 0.827

E5 0.669

F1 0.775

F2 0.820

特征根2.504 3.55.3.147 1.517 2.424 2.852

解释变异量%11.923 16.903 14.985 7.222 11.545 13.582

累计贡献率:76.16%,KMO=0.803,Bartlett’s=1 643.593,Sig=0.000

其次,采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得模型拟合指数:χ2/df=1.628,P=0.000,RMSEA=0.049,GFI=0.945>0.90,NFI=0.917>0.90,

鲁平俊,等: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

NNFI=0.935>0.90,CFI=0.916>0.90,这些指标均说明本研究的数据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拟合度很好。另外,表3中列出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大于0.5的门槛值,而且都在P<0.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量表中的各变量有较好的聚敛效度。

此外,根据Hair等(2009)提出的评判区分效度的标准:因子的平均提炼方差(AVE)的算术平方根应大于该因子与其他因子相关系数的绝对值[19]。从表5可以看出,各潜变量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与其他变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说明构念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表5 本研究区分效度检验和相关系数一览表Table 5 Discriminant Validity Test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ZD JJ JY WH SC XM

ZD 0.818

JJ 0.060 0.773

JY-0.022-0.057 0.718

WH 0.015 0.041 0.008 0.655

SC-0.066-0.069 0.068 0.008 0.765

XM 0.073 0.120-0.046 0.079-0.082 0.797注:矩阵对角线为AVE的平方根,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位于对角线下。

最后是对于同源偏差的控制。由于本研究中自变量、因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样本数据均来自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是各级体育局群众体育管理部门人员的填答,加之部分题项可能会使得被试产生社会称许性动机[28],所以,本研究一方面在问卷开始部分注明了此项调查的信息只限于学术研究,并承诺绝对保密,使数据真实反映情况;另一方面,调查员在调查中会穿插询问一些与本研究相关度不大的信息,避免被试将一致性倾向带入下一个题项,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被试的某些主观性倾向产生的同源偏差;第三,在进行问卷设计时,问卷量表刻意打乱了测量题项的顺序,并安排了部分反向题项。此外,为了明确变量测量中可能存在的同源偏差的程度,本研究采用哈曼单因子测试法进行了统计检验。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首因子只能够解释总方差的34.613%,不存在单一的因素可以解释绝大多数方差的情况[29]。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所运用的6种环境因素量表,都是源于相关领域专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消除同源偏差的作用。

3.4 层次逐步回归分析

层次逐步回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管理领域的分析方法。层次回归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分析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检验新引入的变量或交互项是否能够显著地提高模型的解释能力(Δr2),从而判断新引入的变量或交互项是否对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以验证理论假设。本研究中,环境因素的6个因子均为因子得分,且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作为定序变量,取值比较均匀,可近似作为连续变量加以处理,因此,本研究用Cohen等(2003)提出的层次逐步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在回归时采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交互项的办法。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至表11所示,其中,模型1是控制变量和自变量的回归模型,模型2是同时考虑控制变量、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效应模型,模型3是加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交互项后全效应模型。

表6给出了制度设计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从调整后的决定系数(Δr2)、F改变值的显著性和D-W检验值来看,回归效果较为理想。当以制度设计因素为因变量时,模型1显示制度设计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60,P<0.05),因此假设H 1得到了验证。模型2表明,主效应模型通过了F检验(F=4.380,P<0.05),在加入调节变量回归以后,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变量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87,P<0.05)。模型3表明,全效应模型通过了F检验(F=7.934,P<0.01),显示出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在制度设计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β=-1.770,P<0.01)。因此,假设H7-1得到了验证。

表6 本研究制度设计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

评价的层次逐步回归结果一览表

Table 6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of

System Design on Evaluation of Endangered Status

模型1

(回归模型)

模型2

(主效应模型)

模型3

(全效应模型)

ZD-0.260**-0.162*-1.879***

RY-0.187**-0.164*

ZDxRY-1.770***

r2 0.174 0.266 0.416

Δr2 0.022 0.055 0.151

F值3.634*4.380**7.934***

D-W 2.817

注:*表示P<0.1,**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表7给出了经济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从调整后的决定系数(Δr2)、F改变值的显著性和D-W检验值来看,回归效果较为理想。当以经济因素为因变量时,模型1显示经济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10,P<0.05),因此假设H2得到了验证。模型2表明,主效应显著,模型通过了F检验(F=3.926,P<0.05),在加人调节变量回归以后,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变量对民族传统体育非

体育科学2014年(第34卷)第11期

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97,P<0.05)。模型3表明,全效应模型通过了F检验(F=3.880,P<0.01),显示出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在经济因素(JJ)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β=-0.839,P<0.05)。因此,假设H7-2得到了验证。

表7 本研究经济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状态评价的层次逐步回归结果一览表

Table 7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of

Economic Factor on Evaluation of Endangered Status

模型1(回归模型)

模型2

(主效应模型)

模型3

(全效应模型)

JJ-0.210**0.099*-0.894*

RY-0.197**-0.205***

JJxRY-0.839**

r2 0.141 0.253 0.304

Δr2 0.011 0.048*0.069*

F值2.358*3.926**3.880***

D-W 1.855

表8给出了教育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从调整后的决定系数(Δr2)、F改变值的显著性和D-W检验值来看,回归效果较好。当以教育因素为因变量时,模型1显示教育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325,P<0.01),因此假设H3得到了验证。模型2表明,模型通过了F检验(F=5.964,P<0.01),主效应显著,在加人调节变量回归以后,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变量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82,P<0.05)。模型3表明,全效应模型通过了F检验(F=12.638,P<0.01),显示出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在教育因素(JY)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β=-1.98,P<0.01)。因此,假设H7-3得到了验证。

表9给出了文化冲击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从调整后的决定系数(ΔR2)、F改变值的显著性和D-W检验值来看,回归效果较为理想。当以文化冲击因素为因变量时,模型1显示文化冲击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88,P<0.01),因此假设H4得到了验证。模型2表明,模型通过了F检验(F=9.255,P<0.01),主效应显著,在加人调节变量回归以后,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变量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36,P<0.01)。模型3表明,全效应模型通过了F检验(F=6.116,P<0.01),但是,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在文化冲击因素(WH)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并未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385,P>0.1)。因此,假设H7-4未得到验证。

表8 本研究教育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状态评价的层次逐步回归结果一览表

Table 8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of

Educational Factor on Evaluation of Endangered Status

模型1

(回归模型)

模型2

(主效应模型)

模型3

(全效应模型)

JY-0.325***-0.282**-2.205***

RY-0.178**-0.079

JYxRY-1.98***

r2 0.236 0.307 0.500

Δr2 0.048**0.078**0.230***

F 6.848**5.964***12.638***

D-W 2.065

表9 本研究文化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状态评价的层次逐步回归结果一览表

Table 9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of Culture

Shock Factor on Evaluation of Endangered Status

模型1

(回归模型)

模型2

(主效应模型)

模型3

(全效应模型)

WH 0.388***0.419***0.407**

RY-0.236***-0.261

WHxRY 0.385

r2 0.261 0.372 0.372

Δr2 0.060***0.124***0.116

F 8.448***9.255***6.116***

D-W 2.039

表10给出了市场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从调整后的决定系数(Δr2)、F改变值的显著性和D-W检验值来看,回归效果较为理想。当以市场因素为因变量时,模型1显示,市场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β=-0.431,P<0.01),因此假设H5得到了验证。模型2表明,模型通过了F检验(F=5.537,P<0.01),主效应显著,在加入调节变量回归以后,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变量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078,P<0.01)。模型3表明,全效应模型通过了F检验(F=5.963,P<0.01),显示出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在市场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β=-1.308,P<0.01)。因此,假设H7-5得到了验证。

表11给出了项目创新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层次回归分析结果。从调整后的决定系数(Δr2)、F改变值的显著性

鲁平俊,等: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

和D-W检验值来看,回归效果较为理想。当以项目创新因素为因变量时,模型1显示项目创新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334,P<0.05),因此假设H6得到了验证。模型2表明,模型通过了F检验(F=5.997,P<0.01),主效应显著,在加入调节变量回归以后,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变量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85,P<0.05)。模型3表明,全效应模型通过了F检验(F=4.446,P<0.01),但是,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在项目创新因素(XM)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β=0.420,P<0.05)。因此,假设H7-6未得到验证。

表10 本研究市场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状态评价的层次逐步回归结果一览表

Table 10 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of

Social Factor on Evaluation of Endangered Status

模型1(回归模型)

模型2

(主效应模型)

模型3

(全效应模型)

SC-0.431***-0.341**-1.647***RY-0.078*-0.044

SCxRY-1.308***r2 0.289 0.296 0.368

Δr2 0.076***0.072 0.112*

F 10.590***5.537***5.963***D-W 1.850

表11 本研究项目创新因素、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与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

状态评价的层次逐步回归结果一览表

Table 11Results of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ofInnovations Factor on Evaluation of Endangered Status

模型1(回归模型)

模型2

(主效应模型)

模型3

(全效应模型)

XM-0.334**-0.280**-0.114

RY-0.185**-0.201***XMxRY 0.420**

r2 0.224 0.307 0.324

Δr2 0.042**0.079**0.081

F 6.148**5.997***4.446***D-W 2.167

4 结论、启示与研究展望

4.1 研究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市场因素和项目创新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负向影响,文化冲击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证实了白晋湘(2008)、丁先琼(2010)和刘洋(2012)等学者的观点: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1,7]。

第二,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在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市场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证实了丁先琼和鲁平俊(2012)提出的观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技艺学习的难度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因素[4]。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在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调节、项目创新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其交互项为正,这正好与假设中的方向相反,对此尝试作如下解释: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创新因素通常包括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的创新,无形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受众中的价值认同;从传统表演式、观赏式的民族传统体育向参与式、体验式转型;由技艺类、竞技类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向健身类的渐进式改造。有形方面的创新主要涉及器械安全性、便携性、经济性方面的改良等[2]。这两方面创新的主要目的就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项目在文化价值提升的同时,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共同保护和传承该项目中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向健身类的渐近式改造,抑或是经济性等方面的改良,都或多或少地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给受众带来不适感,这与降低项目学习容易程度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构念重合,因此,项目学习容易程度在调节项目创新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关系中呈现出正向调节作用。

4.2 理论贡献

首先,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关于濒危状态评价研究中,定性研究数量众多,定量研究明显不足,本研究引入了资源依赖理论和结构化理论,以STEEP环境资源分析方法对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各种内部因素进行研究,并实证性地检验了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冲击因素、市场因素和项目创新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的不同影响。研究证实了各类环境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的不同作用,同时,研究结果也强调了加强对内、外部环境因素作用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丰富与拓展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其次,现有关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文献中尚未发现有将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这一重要变量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的调节变量的研究,本研究实证检验了项目学习容易程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调节因素,这丰富与拓展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研究文献。最后,现有国家保护和民间保护非物

体育科学2014年(第34卷)第11期

质文化遗产背景中濒危评价的研究较少同时测量内、外部环境因素变量的6个维度,而将其作为二元分化的维度进行研究,或者只关注其中某个或某几个维度的不足,本研究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背景中,对其结构化的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冲击因素、市场因素和项目创新因素变量共6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并检验了不同维度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影响,这为结构化的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冲击因素、市场因素和项目创新因素变量在未来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实证研究操作提供了实证依据。

4.3 管理启示

本研究结果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政府需要关注制度设计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保护的影响。制度设计因素(包括政府出台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文件和将民族传统体育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等)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存在显著影响,这为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强调组织顺从和集体荣誉感的中国社会中,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正式比赛立项对于改变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而言,其重要性会更为突出。

第二,在研究的实地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注重经济因素和市场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并试图通过一些商业化开发来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果这种积极态度在现实中更多地是与当地商业利益相联系的,将出现一些不太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抛弃的窘境,同时也让人担心过度开发会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性的问题,如开发过程中,由于商业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的引入,出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与推广的冲突,从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的断裂。还有诸如国际、国内范围内的文化侵权和文化剽窃等现象,也是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难以回避,当然,这也是对政府管理智慧的一个考验。

第三,教育与文化冲击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明显的差异影响,而这种差异有可能会带来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结果。因此,政府、民间组织和传承人在实践中需要区分这两种因素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影响差异,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绩效。

第四,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管部门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需要注重项目本体的创新,在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项目文化价值的同时,通过降低民族传统体育学习的难度,使更多的人较容易地参与到共同保护和传承该项目中来,这将有助于改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状态,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绩效。

4.4 局限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一,本研究只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管部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取数据,尽管研究结果反映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情况,但可能不代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一方的情况。为了深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及其保护与传承的情况,今后的研究应该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双边搜集数据,比较在不同情境下,双方对同一行为的态度,会提升研究的实用价值。

第二,本研究只关注了制度设计因素、经济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冲击因素、市场因素和项目创新因素变量在未来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影响,可能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未考虑周全,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更多的制约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影响。

最后,本研究只考虑了项目学习容易程度这一调节变量,有关环境影响因素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间的调节因素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本研究重点探讨的学习容易程度属于显性变量,然而,在实际管理实践中,一些隐性变量仍然会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产生影响,所以,探讨其他未知的显性变量和隐性变量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构成了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008,28(1):3-7.

[2]蔡武,王文章,冯天瑜.中国文化创新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曹能秀,王凌.论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6(5):137-141.

[4]丁先琼,鲁平俊,李庆贺,等.日传统体育吹枪(箭)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136-139.

[5]丁先琼,鲁平俊,聂啸虎.“吹枪(箭)”的起源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34-37.

[6]娄章胜,袁校卫,王振杰.体育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危机[J].体育学刊,2008,15(12):88-91.

[7]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8]牛爱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体育科研,2009,(6):56-58.

[9]路志峻,李金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文化的传承[J].体育文化导刊,2006,(12):19-21.

鲁平俊,等: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

[10]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72-75.

[11]伍娟.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5):132-134.

[12]王彦达,魏丽,马兵.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趋势[J].满族研究,2005,(2):29-33.

[13]王巨山.从“形式经历”到“文化体验”的回归:也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原则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9):74-76.[14]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0,(6):8-17.

[15]ANDY S C,BRENT W R,FRANCO P,et al.Economic valu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sites:A choice modeling approach[J]Tour Manage,2010,31(1):213-220.

[16]BLAKE J.“Standard-Setting Instruments Promoting Multilin-gualism”:Launch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Year ofMother Languages[J].Int J Cultural Property,2008,15(4):433-436.

[17]DOUGLASS C.N.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8]GIDDENS A.Central Problems in Social Theory:Action,Struc-ture,and Contradiction in Social Analysis[M].London:Mac-milla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19]HAIR J F,BLACK W C,BABIN B l,et al.Multivariate DataAnalysis[M].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l,2009:692-693.

[20]HALE K.Endangered languages[J].Language,1992,68(1):1-42.

[21]HOMANS G C.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M].Oxford:Harcourt Brace,1961.[22]JAMES R,CARLTON E B.Diploporite(Echinodermata,Blas-tozoa)thecal attachment structures from the silurian of south-eastern indiana[J].J Paleontol,2014,88(1):179-186.

[23]JOHN W T,HAROLD H K.Psychology of Groups[M].NewYork:John Wiley and The Social Sons,1959.

[24]KIM S S,WONG K K F,CHO M.Assessing the economic val-ue of a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willingness-to-pay determinants:A case of Changdeok Palace[J].Tour Manage,2007,28(1):317-322.

[25]KIM S S.Erratum to:Understanding japanese tourists’shop-ping preferences using the decision tree analysis method[J].Tour Manage,2012,33(1):237.

[26]KURIN R.Unesco votes new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vention[J].Anthropol News,2003,44(9):21-22.

[27]MAZZANTI M.Valu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a multi-attributeframework micro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J Soc,2003,32(5):549-569.

[28]PAULHUS D L.2-Component modeles of socially destrable re-sponding[J].J Personal Soc Psychol,1984,46(3):598-609.[29]PHILIP M P,DENNIS W O.Self-reports in organizational re-search:problems and prospects[J].J Manage,1986,12(4):531-544.[30]RICHARD M.Power-dependence relations[J].Am Soc Rev,1962,27:31-41.

[31]RONALD H C.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J Law Econ,1960,(3):1-44.

[32]SALAZAR S,MARQUES J M.Valuing cultural heritage:thesocial benefits of restoring and old Arab tower[J]J Cultur Her-itage,2005,6(1):69-77.

[33]TUAN T T,NAVRUD S.Capturing the benefits of preservingcultural heritage[J].J Cultural Heritage,2008,(9):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326-337.(上接第15页)

[121]WELLHEAD T L,NTOUMANIS N.Effects of a sport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students’motivation respon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J].J Teach Phys Edu,2004,23:4-18.[122]WRIGHT P M,BURTON S.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ofa responsibility-based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integrated intoan intact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J].J Teach PhysEdu,2008,27,

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

138-154.

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 ★ 

体育科学2014年(第34卷)第11期

奥林匹克运动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数学系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郑梅) 摘要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巨大动力之一. 为研究奥运会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论述奥运会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面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与后奥运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奥运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影响 1.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互关系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和谐的思想是人文奥运的灵魂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和谐思想,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不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具用重要的资源性价值. 当代,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冲突,它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文明与文明,以及人的灵魂与体魄之间的冲突. 人文奥运的宗旨便在于更好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文明与文明,以及人的灵魂及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3]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 奥林匹克的生命力在于大众广泛参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 虽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客观上存在大的差异,但两者间又存在着许多相同的价值观,如和平、公正是二者的基本点,塑造理想人格是二者的价值观,促进人的完善和发展是二者的特征. 更重要的是,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了种种问题,诸如商业化、职业化与奥林匹克理想的冲突、兴奋剂的滥用、决策中民主化不足、重胜负轻参与等. 而这些问题是奥林匹克文化本身无法解决的,必须要从其他文化形态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加以补正.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公正、真诚、仁爱、友善等观念,对当今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具有净化作用,这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互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奥运会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纲

《公共体育(Ⅲ)》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认识,深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习惯与文化内涵,将各民族文化内涵融入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使学生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赛规则与实践。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 理论部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1.2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 (一)教学目的: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社会功能和教育价值,掌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项目的挖掘整理。 (二)重点与难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特点和社会功能。 (三)基本内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等。 实践部分

第1章珍珠球 1.1 珍珠球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1.2 珍珠球基本技术:水区队员的技术、封锁区队员的技术、得分区队员技术。 1.3 珍珠球基本战术:水区队员与抄网队员的战术配合、水区队员与持拍队员的基础配合、珍珠球的防守。 1.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珍珠球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珍珠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珍珠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传投球技术;抄网技术;挡板技术;进攻与防守战术配合。 第2章蹴球 2.1 蹴球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2.2 蹴球的基本技术:正撞球技术、侧撞球技术、回旋球技术、发球技术 2.3 蹴球的基本战术:失分战术、走球战术、借力战术、开局发球战术、5分球战术、8分球战术、抢分战术、1米战术、回避球战术 2.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蹴球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蹴球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蹴球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回旋球技术;定位球技术;双蹴球技术;推球技术。 第3章花炮 3.1 花炮运动的概况、运动特点 3.2 花炮的基本技术:握炮技术、传接炮技术 3.3 花炮的基本战术:快攻战术、阵地突破 3.4 教学比赛 (一)教学目的:了解花炮的起源、发展、运动特点,掌握花炮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运用。 (二)重点与难点:花炮的基本技术动作与技战术运用。 (三)基本内容:跑动与掩护技术;抢空中炮、交手、传接炮技术;抢跑和冲炮台技术;防守配合技术。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运动项目介绍 一、项目介绍: 1.珍珠球: 模仿满族渔猎生产方式采珠人的劳动过程演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时运动员可在“水区”内任意传投。拍或滚动“珍珠(球)”,力争让手持抄网。站在得分区内的本方队员采到“珍珠”,场面激烈动作优美,极富观赏性。 2.蹴球: 蹴球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踢石球,多流行于汉、满、蒙古、回等民族中,经过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努力,蹴球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则,进入了推广普及阶段。在10米见方的平整土地或塑胶地面上进行比赛。以高度准确、灵活多变的战术斗智斗勇,以击中对方保全自己为目的,以得分多少定胜负。 3.毽球 毽球运动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体育项目,由手毽演变而来,比赛场地长11.88米,宽6.1米,中间以球网相隔,类似于羽毛球场地,比赛技法以踢、触为主,可用头、脚及身体接球,但不能用手臂触球。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得分方必须是发球方(第三局采取每球得分制),以先得15

分者为胜一局。 4.陀螺: 又叫“得螺”、“格螺”。打陀螺在各民族民间流行已久,有单人、双人、多人对打,赶动打,赛旋、打中赛旋多种形式,陀螺制作有木、陶、竹、牛角等,形状大小多样,击打者上下肢、腰、眼睛、大脑都在运动,泥地、草地、硬地均可开展,老少皆宜,设个人、团体、男女组别比赛。 5.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时间多少决定成绩名次。目前正式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60米,男女100米和男女2×100米混合接力五个项目。板鞋竞速是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6. 推铁环: 半个世纪前在北京市盛行的各族儿童喜爱的游戏项目,经过加工整理1995年起列为北京市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比赛的实质是比速度,一是直线前进的竞速,二是通过各种障碍的竞速,还有4人合作的接力赛。 7. 夹包: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阐释_卢鹏

第37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Vol.372011年第10期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No.10.2011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项目:大香格里拉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研究(09SA039);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度课题: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彝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凉山彝族为例(YZWH0908)。 第一作者简介:卢鹏(1972-),男,四川罗至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收稿日期:2011-08-2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阐释 卢 鹏1,孙德朝 1,2 (1.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101;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文化智慧之树”从“根”“茎”“叶”“花”四部分进行分层透视。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其“根”是文化底蕴深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依附性特征;“茎”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农耕文化对畜牧文化的浸润和畜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疾风骤雨是传播路径的主旋律;“叶”是与现代体育兼容并蓄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地理符号,茂盛程度代表着受“现代体育发展”影响的程度,叶脉纹路清晰可见;“花”是依附于诸多大型民族体育盛会、节日庆典、婚葬嫁娶和生产劳动之余的动态文化符号,其艳丽程度演绎着民族传统体育动态发展的文化历程。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智慧之树;文化功能主义;文化元素中图分类号:G8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1)10-0015-04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the Tree of Wisdom and Culture LU Peng 1,Sun De -zhao 2 (1.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2.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 610041)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proceeds layered perspective about "cultural wisdom tree"from four parts :"root""stem""leaf"and "flower".The "root"of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omes from a profoun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strong national culture dependence features."Stem"is like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preading "path",whose main theme is composed of the invasion of"the Agricultural Culture"on "the Animal culture"and the flurry of "the Animal culture"on "the Agricultural Culture"."Leaves"are the cultural geographical symbol ,whose luxuriant degree represents their influenced degree by modern sports development ,with the leaf texture clearly visible."Flower",as a dynamic cultural symbol ,is attached to many large -scale traditional sports gatherings ,holiday celebrations ,marriages and funerals ,and other leisure time ,showing a dynamic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istory.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tree of culture and wisdom ;culture functionalism ;cultural elements CLC number :G80-054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1-9154(2011)10-0015-04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研究,我国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梳理和诠释,绕远(2009)从文化学视野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特质、文化源流、文化多元功能、体育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构想、少数民族 体育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论述[1] 。王俊奇(2008)从民俗体育学构建上就中西方民俗文化进行 了宏观探讨 [2] 。王岗、王铁新(2005)在从文化视角就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3] ,(2007)从文化自 尊视域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4] 。 此外,刘少英(2003)站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进行了论述,并就有机融入旅游进行了宏观思考 [5] ;在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过程 中,李蕾等(2004)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与

浅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浅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世界体育文化无疑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国际性运动,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说法亦是无可厚非的。下面就谈一谈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一、中国体育文化的功能: 1) 中国传统体育就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极具 意境和内涵的灿烂的凝聚了东方智慧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今世界体育 文化的大家庭中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中国体育强调…点 到为止?,…适可而止?这两方面对于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我们所熟 知的中国武术,历史更为悠久,影响更为深远。我们的武术宗师主张练 武并不是为了伤人,相反而是为了防身、强生健体。 2) 中国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中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奥运会 是强势体育文化,但它完全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根据文化张力理论,如 果没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文化来平衡,必将走向极端。中国传统体育是一 种休闲文化,它代表了人类未来的方向。之所以说中国传统体育应该承 担起世界的责任,是因为它迎合了时代的要求。 3) 世界需要休闲。而中国传统体育的精髓就是和谐,养生。这不是以竞技 为特征的西方体育所能达到的,在奥运会在研究如何把人搞成超人时, 我们就需要站起来说,人不能是这样的!21世纪是休闲的世纪,怎样休 闲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人们把目光从奥运场上转向场外,当人们开始 搜索能够挽留自身人文精神的体育活动时,都不约而同地将东方体育视 为了经典。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和谐。中国哲学向来不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的关系,而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应互助合作。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的更大的优势。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及发展趋势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及发展趋势 1导论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然而,在现如今这个西方竞技体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体育大家庭中,我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岌岌可危,甚至面临着被淘汰的窘境。当我们走进争奇斗艳、热闹非凡的运动场地,观看着全世界人都为之疯狂的奥运比赛时,不禁要问自己,我们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何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路在何方?……带着对这一连串问题的思考和追问,我们不由得把目光聚焦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发展历程之上,为的是寻找其发展规律和趋势,探求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发展思路。 2相关概念界定 2.1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世界各族人民在其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兼有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它只包括中国56个民族中的传统体育项目。 2.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的定义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流变”就是指在五四运动前后至今的近百年间,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流传变化。现代流变的核心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本课题采用个案法以中国武术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湖南平江县的九龙舞为代表进行研究。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分别在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文献资料室、恩施州文体局资料室等收集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资料。 3.2.2田野调查法 调研组在2008年5月赴湖北恩施进行调研,在恩施州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利川、咸丰、宣恩、湖北民族学院、盛家坝民族中学、柏杨镇小学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2008年8月和2009年1月,调研组又分赴湖南的湘西等地,采访当

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认识

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就整个体育运动的项目来说,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区通行的,如人们常说的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这类运动项目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以及欧美娱乐活动项目发展起来的,有人称这类体育运动为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如我国的导引、太极拳、武术,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相扑,韩国的跆拳道等,都是从各自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健身、军事、娱乐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为东方体育体系。 学科背景: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批准,民族传统体育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体育学下属的4个二级学科之一,并形成以武术为主体,包括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在内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武术专业拓宽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成为新设本科专业之一。 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范畴:一、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我国各民族传统的祛病、健身、习武和娱乐活动项目。二、民族传统体育的涵义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1.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2.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3.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去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概念,在理论、学术界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DOC)

名词解释: 民族传统体育:指一定的民族,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从传统社会中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对人体改造的体育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世界各民族传统民族体育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以理论思辨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珍珠球:俗称“采珍珠”“投空手”,是满族中流传的体育项目。1990年第4届全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珍珠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毽球: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手毽球”演变而来,手毽是各族人民在播种水稻时,扔接稻秧的一系列动作启发下产生的,是侗族带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 ⑴现代毽类运动包括毽球和花样踢毽。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舟赛会”等,是一种具有民族浓郁文化色彩群众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 ⑴人数一般不多于23人⑵按照第八届龙舟竞赛规程的规定,龙舟竞赛项目包括:标准龙舟和小龙舟两个项目⑶运动员(划手20人、舵手1人、鼓手1人、替补队员2人) 南狮:一般以“文狮”为主,流传于广东、湖南等省区。南派的舞狮 以广东醒狮最有代表性,但广东舞狮亦有各地方的不同特点。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 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蹴球:又称“蹴鞠”“踏鞠”“踢鞠”“步打”,是我国古代流行的娱乐健身活动,最早出现于商代 抡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中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竞争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因此被誉为“中国式的橄榄球”。 射弩:射弩是在瑶族、苗族、纳西族、佤族、黎族、锡伯族等民族中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海南、湖南等地区。推测在战国以前我国就有了弩。 简述: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起源: 答:1、特点:(1)民族性:文化的不同特点充分体现在物质、精神、生活和社会 关系的各个层面上,塑造者不用的民族(2)地域性:某一地区的一个民族或几个 民族所处的区域环境以及有区域环境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是各个民族都在 自己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生活方式(3)交融 性:不同文化模式与类型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民族体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 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渗透,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4) 多样性:有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676项,分布之广,项目之多,在世界上绝 无仅有(5)适应性:有的项目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有的项目在场地、器材上 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还有的项目可徒手或持器械进行,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提供了便利条件。起源:民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萌生的,分别有以 下几点:(1)民族传统体育萌发于生产劳动(2)原始战争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 萌发(3)原始宗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萌发影响(4)民族传统体育在原始教育中的 显现 2、舞龙运动的特点:(1)鲜明的民族特色(2)强调集体配合(3)鼓乐伴奏 (4)种类繁多、形式多样(5)与节日娱乐紧密相联系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并对二者的统一性进行了理论思辨,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差异性;统一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同步发展起来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如今,伴随着全球化帷幕的拉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把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地理背景分析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性因素。西方竞技体育发祥于古希腊,希腊文化对西方近代竞技体育有着基础性的影响。希腊三面临海,境内多山,大多数地区不宜农耕,但宜海外贸易。在这种环境下,希腊人养成了自强奋斗、热烈追求、思变好动、善于竞争的民族性格。因此,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竞争性、功利性的特点。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的大陆,东面是海洋,西北是高山、沙漠,将近10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系统。它是以仁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为主体,兼顾道家、法家、佛教的思想。所以中国体育文化具有重人际关系,倡导中庸、轻竞争,重文轻武的文化倾向。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分析(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对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而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超越的过程,这个超越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变。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活泼的,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后来完全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的,一种超越的基督教的转换。这也是西方文化在“轴心时代”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转换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映射到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浪漫的、自由的、不断征服的超越精神。(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选择的差异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原则,对体育的看法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而在希腊人眼里,理想的人物不仅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古希腊人认为,匀称、强健的形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对健康人格的基本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古希腊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思想。(三)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体育价值取向上则趋向另一纬度,对人体外形的称颂,肌肉的健美,体

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固有的体育的总称,如武术,太极拳,导引养生等。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想了解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态度,希望您抽出你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回答以下问题,在您选择的选项上打上“√”,感谢您的配合与支持。 1.您的性别: ①男②女 2.您所在年级 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大四 3.您的专业: ①武术学院②竞技体育学院③教育学院④运动人体科学学院⑤康复系 ⑥外语系⑦管理学院⑧传媒学⑨艺术系 4.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程度: ①完全了解②了解③一般④不了解⑤完全不了解 5.您经常关注民族传统体育吗? ①经常②偶尔③不经常④很少⑤从来没有关注过 6.你怎么看待民族传统体育: ①民族传统体育有积极的意义②不值得学习③不知道 7.您对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被忽略或消失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 ①很惋惜②有点惋惜③无所谓④感觉这样还不错⑤感觉这样很好 8.你觉得民族传统体育需要保护和普及吗? ①需要②无所谓③不需要 9.您喜欢民族传统体育吗? ①非常喜欢②喜欢③一般④不喜欢⑤非常不喜欢 10.您希望您所读的专业开设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吗? ①非常希望②希望③随便④不希望⑤完全不希望 11.如果有机会学习武术,你会: ①很有兴趣②看情况而定③没有兴趣 12.你觉得是否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练太极拳? ①非常值得②值得③一般④有点不值得⑤完全不值得 13.您相信练导引养生可以延年益寿吗? ①相信②有点相信③一般④不大相信⑤不相信 14.您更乐于学习以下哪一个项目? ①散打②跆拳道③其他― 15.下列体育节目你更喜欢看哪一个? ①NBA ②武林大会③其他― 16.您觉得武术有希望成为奥林匹克项目吗? ①有②可能有③不知道④可能没有⑤没有 17.您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怎样? ①非常乐观②乐观③一般④不乐观⑤非常不乐观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整理版]-6页文档资料

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颁布单位: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 民委发〔2006〕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宗)委(厅、局)、体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 二○○六年一月十六日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少数民族体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根据《民

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群体。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群众强身健体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特殊需要,是在体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际举措,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对西部大开发和各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形成了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把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纳入了各省(区、市)的民族体育工作规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发掘整理,内容不断丰富,规则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人才不断涌现;群众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作为全民健身项目进入城乡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增进交流,推动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现状与民族地区发展要求和国家群众体育形势相比仍然滞后,还不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对民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文化体系不仅是一种形态,而且是一套价值系统与行为模式。文化不仅具有外显的构架,而且具有无形或隐形的构架,从根本上制约、指导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及情感方式和表现形式。中华民族体育传统文化萌生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氛围中,潜涵着纷繁复杂的民族文化哲理和伦理价值观念。 (一)身心并重,内外兼修的体育观念 体育文化是身体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和谐发展。中华民族的祖先世代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习惯于相对稳定、和平宁静的生活方式,所以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带有浓厚的修身养性的特征。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区别于西方体育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以伦理道德为重点的体育特色 中华文明与道德风尚是举世推崇的,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制约下,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痕迹,即使是以技击为特点的中华武术竞技,也以身体、武功、德行全面发展为重点,其守内、崇实、尚礼的风格正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反映,这与古罗马角斗士在格斗中所追求的所谓勇敢、残忍相比,中华武术在价值取向和文化座标上的追求,显得更为深远,更加广博。 对精神道德的侧重使得体育运动的审美标准也被赋予了相应的伦理道德观,这种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形式纷繁复杂,缺少西方体育的简洁明快,因此难以迅速推广和普及。 (三)高度吻合传统文化的体育形态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系统结构中,人体生命观、贵生观、养生观的体育价值取向尤为显著。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从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乃至各种社会文化形态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另一特征。 中国古典哲学中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精气神相统一的人体生命观,为民族体育的养生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这种体育文化精神,促进了那种通过人的意念、呼吸及身体运动,来调解机体内部阴阳平衡,活动气血,祛除疾病,增进健康,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竞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背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极丰富的资源,也确有不适应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方面,需要对其进行梳理、整合,但决不能因此而放弃对民族自身内在的信仰、思想、文化素养的追求,这是民族存亡的关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挑战,机遇和压力并存。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优秀的文化必须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并能前瞻性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问题。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应具有高度的忧患意识,责无旁贷地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世界,并使之发扬广大,为人类文明史增添色彩。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它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与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便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它的基本概念或范畴,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些观念代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它是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 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而东方体育中强调“养生修性”,练养结合,动静平衡的体育思想,对西方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出路。 人类对仅追求胜负与狂热刺激的西方体育竞技日感不满,人们需要更多层面的身心体验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动。东方体育具有注重肉体和精神统一的文化价值特征,在缓解高科技带给人类的不良影响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功能效应,成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高情感体育活动。 东方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涵着人体生命科学的丰富内容,对指导人类保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风靡世界的今天,东方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悄然升起。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浅议的论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意义浅议的论文 摘要: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高校体育中运用的比重和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和加强,因此,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中的特点,深刻认识其在高校体育中的作用,对于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特点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发明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民间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着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它的健身、娱乐、教育、经济、社交和竞技等多项功能,并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深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高的健身、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化把这些体育项目,经过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使一些具有较高的教育、健身、娱乐价值,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项目变成教材,进入课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具有重要性的积极意义。学校体育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不断发展完善它可以通过锻炼师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另外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导致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濒临消失,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边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特别是边远乡、镇地区,现有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健康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加上少数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以及部分教师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使得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日益增多。目前,民族民间游戏如能在体育课上很好的利用是解决这一现象的很好方法之一。恰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开发和运用本民族的体育游戏资源,才是学生最容易,也最喜欢接受的。而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风情作为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我们体育教师去积极挖掘、认真整理,它将极大的丰富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1世纪的学校体育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需要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通过传播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传统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的拓展打开新的思路,为学校教育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取得实效性的双赢。传统体育文化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育,把传统体育课程与人文教育学科交叉结合起来四,比如哲学、伦理学、美学等等诸多学科联系起来开设传统体育人文教育课程,为校内学生提供广泛的知识接融点,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并注重与其它学校的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可使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在现在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前提下,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应在不忽视体育运动给人的生理方面的价值时,同时重视内涵于体育活动中的文化价值,利用传统体育的文化促进人的道德形成,社会化以及个性发展旧。在具体内容上逐步改善单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重视民族体育

浅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点 中国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范畴广阔,体育文化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文化反应了体育的整体面貌,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得到具体展现。体育文化在当今不仅能体现出个人素养,也能展现出小到一个多人集体,大到一个国家的整体风貌,因而体育文化在当下有着愈发重要的地位。“体育”这一术语并非是我国故有的,它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在我国使用“体育”这一术语之前,使用的是“体操”这一词。这一词义同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体操”不同,它泛指整个体育。在我国古代还未出现一个可以概括所有体育活动的概念或术语,没有一个与今天“体育”完全相当的概念。类似“体育”词义的,如“养生”、“导引”、“尚武”、“习武”等等。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许多影响。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以有以下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遵循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范畴和文明进化的主旋律。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不学礼,无以立”,把一切都纳入到礼的轨道,所以体育文化活动也不例外。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盛行于唐代的“十五柱球戏”,柱子上就分别标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红字和“傲、慢、佞、贪、滥”等黑字,木球击中红者为胜,击中黑者为败。这个小游戏过程充分表达了娱乐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第二个特点是内外兼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之一的儒家文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修行方法,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中国古代体育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偏重于在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上下功夫,不像西方古代体育追求人体美,追求力量、速度。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描述最多的古代体育莫过于武术和养生运动,这两种运动都有着深层次的哲学思想、成熟的习练方法、完美的艺术形象。注重武德,内外兼修,神形兼备历来是习武者的第一要义。在整个武术运动的习练中无处不突显出自强进取、自我修养、人格完善的传统文化精神。愉悦身心、宣泻情感、调情养志同样是中国古代体育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民间体育和女子体育尤甚。 第三个特点是具有艺术性。比如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出土了距今4500年左右的彩陶盆,陶盆内壁上绘有5人一组共三组的舞人在翩翩起舞。西周时的“礼射”,不只是单纯的射箭表演和比赛,而且还按等级配有不同的音乐,这可以说既是古代的体育,又是古代的艺术。还有中国武术的发展,最初的武艺主要是在军事战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后来,当它逐渐脱离了军事而独立存在、自成体系时,它的艺术性也就愈来愈高。除此之外,中国古代体育中其他项目如剑舞、龙舟竟渡、秋千、蹴鞠、滑冰等,也都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性的表现。 第四个是中国古代体育缺乏竞技性。主要表现在竞技性体育项目较少和有些本来属于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后来也变成了非竞技性的体育项目。没有全国性、综合性、长期存在、形成制度的体育比赛。如田猎、武舞、秋千、武术、踢毽子等,没有或很少有竞技比赛,主要是表演给别人看,或人们的自我习练。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便存在以上四种特点。不难看出,传统体育文化在古代没能独自发展起来,更多的是在儒家文化的支配之下的发展,不能够真正的普遍化,大众化,更多的局限于皇宫深院之中,是上流人士的活动。这种保守式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丰富人们日常娱乐生活,陶冶人们性情。同时在传统儒学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传统保守的体育文化,不利于体育的整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体育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发展史 学院:体育学院班级:社体101 学号:1004044026 姓名:刘无疾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的思想,对于探索解决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模式和世界竞技运动发展出现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克服“无道德的竞争”的极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中国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容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我国新形势下新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好机遇,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效应,不只是资本的广泛涌入,还有文化的渗透、文化的争夺和文化的入侵,如美国影视文化、日本礼仪文化,韩国的跆拳道文化等,在中国已有了一定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是追求与西方体育相一致的标准,更不是走同样的发展道路在整合传统体育与现代化、西方体育与东方体育的关系中,需要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综合创新观察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关键在于发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特征以及现代文化中的传统性特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寻求一种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全球化语境,在“互补”与“对话”的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气氛中求得更好的发展,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学的任务是艰巨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如何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碰撞中找到出路,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以民族自身内在的文化(传统文化)为原始生长点,接受新兴的新文化潮流,由内向外发展,在现代科技进步和多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学应对如何处理主体发展与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东西方体育理念的差异,如何处理好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融,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等等需要做出积极的回应。 二、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前瞻性分析 21世纪是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的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更需要吸收当代竞技体育的现代化、科学化的方法。目前当代竞技体育经过大量从事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及多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训练、竞赛和普及推广的机制,而民族传统体育长期在民间流传,其中有些训练和教学方法尚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应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素质要求,通过整合与重组,建构以人格素养课程、基础知识技能课程、专业定向课程为核心,以自我完善课程为调控的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使之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新形势下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但是,建构一套新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下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三、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式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