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求未知数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填空

()+20=50 300+()=360

50+()=86 ()+200=700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习了加法,今天我们来研究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1、教学例1(演示课件1)下载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图的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③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板书: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根据图意怎样列式?

(4)教师板书:

60-25=3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一个数?

教师板书

第一个加数=和-第二个加数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60-35=25(本)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①这幅图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的数在第一题里是什么数?已知的两个数在第一题里分别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第二个数?

教师板书

第二个加数=和-第一个加数

(7)归纳

提问:①第(2)题求的是第一个加数,第(3)题求的是第二个加数,它们的关系式都用减法求出,这两个关系式能不能合并成一个关系式呢?

教师板书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8)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验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于其中的一个加数,说明加法的得数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

练习: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学例2

教师:过去我们学过填括号的题,如:()+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

(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0-15=25,所以括号里填25)

教师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变成例2

例2 求+15=40中的未知数。(板书)

介绍是拉丁字母,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

提问:⑴在等式+15=40中,表示什么数?

⑵怎样求出是多少?

⑶根据什么用减法计算?

教师板书:

强调:等号要对齐

检验:把25代入原式中的中,看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练一练:求+48=62中的。

3、教学例3

例3 270加上什么数得700?

提问:⑴所求问题是什么?

⑵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⑶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270+=700

=700-270

=430

练一练:⑴18加上什么数得60?

⑵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用减法检验下面加法的得数对不对。

1265+7426=8591 3758+298=4056

2、填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

()+18=37 80+()=530

4.求未知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一个加数?利用加法各部分间关系可以干什么?求未知数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六 7、8、9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未知数。(要求说出关系式)

2、填空

80-()=49 ()-32=2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教学例4(演示课件2)下载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如何列式?

③说出算式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教师板书:

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

也可以写作:差=被减数-减数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如何列式?

(4)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教师板书:

减数=被减数-差

(5)出示第三幅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6)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与第(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1)题里的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被减数=减数+差

(7)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

被减数包含着两部分,去掉减数就得差,去掉差,就得减数,所以求减数用减法。求被减数就要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8)根据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检验减法

教师指出:如果用减法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练习:填空。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教学例5

例5 求未知数。(板书)

(1)(2)

提问:

①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教师板书:

=35+48

=83

③书写时注意什么?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

提问:

①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学生板演)

练习:求未知数

-120=370

3、教学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

提问:

①要求的数用什么字母表示?

②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0-=49

=80-49

=31

练习: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用两种方法验算。

8024-4728 3001-2849

2、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

62-()=15 ()-80=470

3、求未知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求被减数?怎样求减数?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 7、8、9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求未知数(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18+=37 54-=23 +67=83

-26=13 +47=79 35-=7

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

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下多少盒?

(订正板演,同时把条件和问题对调,变成例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应用题)

1、教学例7

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粉笔?

(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板书线段图,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

28+42=70(盒)

(3)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提问:怎样进行检验呢?

A: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用去的28盒,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说明解答正确。B: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剩下的42盒,如果等于用去的28盒说明解答正确。教师板书:

A: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B:买来的盒数-剩下的盒数=用去的盒数

提问:

(a)买来的盒数知道吗?

教师说明:可以设买来粉笔盒。

(b)买来的盒数为,用去的知道吗?剩下的知道吗?谁能列出一个等式?

引导学生列式:-28=42-42=28

(补充课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c)结合题意说一说等式的意思。

(d)解答等式-28=42 -42=28

=42+28=42+28

=70=70

教师说明:因为设未知数时,已经说明单位名称是盒,所以计算结果就不用再写单位名称。

(e)指导学生检验。

2、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它有哪些步骤呢?结合例7说一说。

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求的是什么?设未知数为(板书:设)

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哪些数量与哪些数量有相等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板书:列)

第三步:求出未知数是多少(板书:求)

注意:代表的数量不写单位名称。

第四步:检验并写出答话。(板书:验、答)

三、巩固练习

1、食堂原来有27袋大米,又买来一些,现在共有43袋。食堂又买来多少袋大米?(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解答出来)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注意计算和书写格式有没有错误。

2、小林原来有一些邮票,同学又送给他14张,现在一共有70张。小林原来有多少张

邮票?

3、小强读一本童话书,已经读了49页,还有36页没有读。这本童话书有多少页?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的步骤谁能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八 5、6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解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

3、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求未知数(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40=56-47=28 +25=42

-24=36 +18=60-33=12

(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

农场养肉牛94头,养奶牛78头,养的肉牛比奶牛多多少头?

订正板演时强调数量关系(肉牛头数-奶牛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板书课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应用题)

1、教学例8

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

(1)用以前方法解答

94-16=78(头)

明确数量关系:肉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奶牛的头数

(2)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引导学生思考:

①设谁为?

题中求奶牛有多少头,应设奶牛有头。

教师板书:设奶牛有头。

②组织学生讨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板书)使学生明确:

A: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肉牛的头数

B:肉牛的头数-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③列式解答(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 A :+16=94 B:94-=16

=94-16 =94-16

=78 =78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答:奶牛有78头。

(3)比较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与以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的区别

①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

②未知数和已知数放在一起参加运算。

③解出的未知数所代表的数不写单位名称。

(4)练习

图书馆借出科技书35本,借出的科技书比借出的故事书少18本。借出故事书多少本?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算式

(1)某班女生比男生多4人。女生有27人,男生有多少人?

A.27-=4 B.+4=27

C.27+4= D.-4=27 E.27-4

(2)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松树有250棵,比柏树多120棵。柏树有多少棵?

A.B.C.

D.E.F.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小明有连环画38本,小林比小明少13本,小林有多少本?

(2)中央广播电视塔总高405米,比北京国际饭店高出301米,北京国际饭店的高度是多少米?3、一题多解

(1)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

(2)四季香果园采用科学管理后,去年收的苹果比前年多16吨。去年收苹果84吨,前年收了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与以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八 10、11、12

六、板书设计

10以内数字加减法(带图)

10以 数字的加减法 1.1~3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1.1~3各数的认读和规书写。 2.2 、3的组成。 3.加减法的含义 [双基同步训练] 2.看图,在□里画“○”。 3.填空。 (1) (2)比2少1是( ),比2多 1是( )。 2 3 3 1 1 1 2 2 1 (3) 2 1 1 ○○○ ○ ○ ○ ○ ○ ○ 1 2 3 2 2 2 2 3 3

4.比一比,填一填。 5.看算式,画一画,再填得数。 (1)1+1=□22+1=□1+2=□ △△ (2)3-1=□23-2=□2-1=□ ○○○○○ 6.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7.描一描,写一写。8. ○○○

9.3-1= 1+1= 3-2= 1+2= 2-1= 2+1= 10.在○里填上“+”或“-”。 1○2=3 2○1=3 3○1=2 1○1=2 2○1=1 3○2=1 [创新能力训练] 1.按规律画一画。 (1)○●○●○● (2)○●●○●●○ (3)△□○△□○ 2.已知△=1,□=2,○=3。 [实践能力训练] 原来有( )辆汽车, 开来了( )辆, 一共有( )辆汽车。 □○□=□ 原来有( )辆汽车, 开走了( )辆, 还剩( )辆汽车。 □○□=□ 2.4、5、0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1.4、5、0的认读和正确书写 2.4、5的组成 3.运用4、5的组成计算5以的加减法。 4.0的含义及有关加减法 0包含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另一种表示起点或开始(如直尺上的0),相同两数相减得0,任何数加0或减0得任何数。 [双基同步训练] 1.看图填空 2.填空。 4 4 4 2 2 3 1 1 3 5 5 5 5 4 1 3 2 2 3 1 4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特点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相对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为学习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及解方程作一定的准备,同时把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深刻理解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计算小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口算:(出示计算小卡片) 45+1661-4535+2055-30 73-5023+5024+1943-2443-19 2.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求学习 l.导入:聪聪给明明出了这样一题,根据741-87=654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说出741-654=?.明明想求助于同学们,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明明?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来帮助他完成这个问题. 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课题 2.教学减法意义:演示课件“减法的意义”,出示问题 (1)出示第(1)题,启发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1人板演),解答后,提问: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加减法的关系1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 王场小学章明华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去亲历、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多媒体出示表格。 四(5)班学生人数情况 2.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组信息,你能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指名汇报) 学生1:我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2人,全班有多少人?30+22=52(人)学生2:我班有52人,男生有30人,女生有多少人?52-30=22(人) 学生3:我班有52人,女生有22人,男生有多少人?52-22=30(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5分钟)

教师:这些问题都难不到我们班的同学,难道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样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加减法的关系。(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说名称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它的?(指名汇报) 学生: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与减数、差的关系,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不完整时]既然大家都不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它,首先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回答:30+22=52中的30、22是加数,52是和;52-30=22和52-22=30中52是被减数,30、22分别是减数或差。 3.讨论关系,汇报发现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教师:谁能说说你的发现?(指名汇报) 学生: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来计算。 学生: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来计算。 …… 3.梳理关系 教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发现,我们来梳理一下好不好? [对比30+22=52和52-30=22] (1). 加法内部的关系 教师:在30+22=52中,22、30叫加数,52叫和,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学生:加数十加数=和。(板书) 教师:22在30+22=52中叫加数,与52-30=22比较,是怎样求22这个加数的? 学生: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给小朋友分组、对数游戏等感受10的组成;能根据数的组成很快算出得数是10的加法以及10减几的算式;能看一副图正确的说出四个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说一说图意进一步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主题图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及民族团结的意识,及助人为了的精神。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学习10的分解组成,看一副图正确的说出四个有相互关系的加减法算式 教学媒体: 与教材相符的电脑软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引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请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生:国庆节 师:对了,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我们每年都要唱歌跳舞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出示主题图)同学们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上面看见什么?

生:小朋友在跳舞、还有气球。 师: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 生:十个 师:除了这些老师还发现了一点,图上的小朋友都来自不同的民族,除了汉族的小朋友以外其他的都是少数名族,我们班也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小朋友,那我们回族的小朋友一定要和汉族的小朋友搞好团结,要互帮互爱,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就像图上的小朋友像一家人一样。好吗? 生:好 师:图上的小朋友想一起为祖国母亲跳一支舞,可是在节目编排的时候他们遇到了问题,他们想分成两组来跳,该怎么分呢?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板书:课题10的组成和加减法 探索新知 生:同桌讨论分组情况,再逐个汇报 师:刚才我们给小朋友分了组,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分组情况整理一下。(幻灯片演示分组过程)有这么都得分组方式,那到底选择哪一种呢?图上的小朋友一时也一时拿不定注意,我们先给他们点时间,让他们想一想。 师:通过给小朋友们分组我们知道了10可以分成1和9(板书)(出示10个圆圈图)如果老师按右边的分合式给圆圈涂上颜色,应该图几个?

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 和加法运算律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数学《加减法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 1、自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立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用()法,求两个数的差用()法。 (2)观察比较: - 17 = 18 18 + 加数( 35 - 18 = 17 比较上面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一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 (3)总结: 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 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用()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用 ()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一想,说一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 )()=() (2)330-( 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 )()=() 【自学检测】 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 36+12=48 ()-()=();()-()=() 57-30=27 ()+()=();()-()=() 2、括号里填几 ()-25=34 330-()=150 ()+23=58 56+()=120 【巩固练习】 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

2、填一填。 ()+420=600 ()-105=95 600+ (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 ()+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 【拓展练习】 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乙数是() 2、一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 3、两个数相加,如果一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一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

10到20的加减法及组成

10+1=11 1+10=11 1+9=10 11+1=12 10+2=12 2+10=12 2+9=11 12+1=13 11+2=13 10+3=13 3+10=13 3+9=12 13+1=14 12+2=14 11+3=14 10+4=14 4+10=14 4+9=13 14+1=15 13+2=15 12+3=15 11+4=15 10+5=15 5+10=15 5+9=14 15+1=16 14+2=16 13+3=16 12+4=16 11+5=16 10+6=16 6+10=16 6+9=15 16+1=17 15+2=17 14+3=17 13+4=17 12+5=17 11+6=17 10+7=17 10+8=18 7+10=17 7+9=16 17+1=18 16+2=18 15+3=18 14+4=18 13+5=18 12+6=18 11+7=18 11+8=19 8+10=18 8+9=17 18+1=19 17+2=19 16+3=19 15+4=19 14+5=19 13+6=19 12+7=19 11+9=20 10+9=19 9+9=18 19+1=20 18+2=20 17+3=20 16+4=20 15+5=20 14+6=20 13+7=20 10+10=20 1+19=20 20+0=20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1=19 19-9=10 20-10=10 19-1=18 20-2=18 19-8=11 20-11=9 18-1=17 19-2=17 20-3=17 19-7=12 20-12=8 17-1=16 18-2=16 19-3=16 20-4=16 19-6=13 20-13=7 16-1=15 17-2=15 18-3=15 19-4=15 20-5=15 19-5=14 20-14=6 15-1=14 16-2=14 17-3=14 18-4=14 19-5=14 20-6=14 19-4=15 20-15=5 14-1=13 15-2=13 16-3=13 17-4=13 18-5=13 19-6=13 20-7=13 19-3=16 20-16=4 13-1=12 14-2=12 15-3=12 16-4=12 17-5=12 18-6=12 19-7=12 20-8=12 19-2=17 20-17=3 12-1=11 12-2=11 14-3=11 15-4=11 16-5=11 17-6=11 18-7=11 19-8=11 19-1=18 20-18=2 11-1=10 11-2=10 13-3=10 14-4=10 15-5=10 16-6=10 17-7=10 18-8=10 19-0=19 20-19=1 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1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题:第一单元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 批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 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 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 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的关系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联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

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数之间的联系。 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 d,揭题:加减法的联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联系 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 (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少年军校共有学生304人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③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列式解答。 (让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感知到加、减法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是有必定联系的,为学生理解概括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的联系,提供了充实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联系。 (1)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156+148=304(人) 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 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 ③自由讨论什么是加法? ④教师收集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形成结论。 把两个加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10以内数字加减法带图

~3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3各数的认读和规范书写。 、3的组成。 3.加减法的含义 [双基同步训练] 2.看图,在□里画“○”。 3.填空。 (1) (2)比2少1是( ),比2多 1是( )。 4.比一比,填一填。 5.看算式,画一画,再填得数。 (1)1+1=□2 2+1=□ 1+2=□ △ △ (2)3-1=□2 3-2=□ 2-1=□ ○○○ ○○ 6.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7.描一描,写一写。 8. 2 3 3 1 1 1 2 2 1 (3) 2 1 1 ○○○ ○ ○ ○ ○ ○ ○ 1 2 3 2 2 2 2 3 3 ○○○

= 1+1= 3-2= 1+2= 2-1= 2+1= 10.在○里填上“+”或“-”。 1○2=3 2○1=3 3○1=2 1○1=2 2○1=1 3○2=1 [创新能力训练] 1.按规律画一画。 (1)○●○●○● (2)○●●○●●○ (3)△□○△□○ 2.已知△=1,□=2,○=3。 [实践能力训练] 原来有( )辆汽车, 开来了( )辆, 一共有( )辆汽车。 □○□=□ 原来有( )辆汽车, 开走了( )辆, 还剩( )辆汽车。 □○□=□ 、5、0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5、0的认读和正确书写 、5的组成 3.运用4、5的组成计 算5以内的加减法。 的含义及有关加减法 0包含两种含义,一种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另一种表示起点或开始(如直尺上的0),相同两数相减得0,任何数加0或减0得任何数。 [双基同步训练] 1.看图填空 2.填空。 (1) (3) 5比4多( ),4比5少( ), 3比5少( ),4比2多( )。 (4)3和5中间的数是( ),和3相邻的两个数是( )。 (5)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2、4、1、3、5、0。 □>□>□>□>□>□ 3. (1) 上面一共有( )种学习用 品。从左边起,书包排第( ),小刀排第( ), 橡皮排第( ),排第3的是( )。从右边起,笔排第( ),书包排第( ),排第2的是( )。 (2)△ △ △ △ △ △ 从左往右数,把第5个△涂上颜色,再把右边5个圈起来。 4.比一比,填一填。 4 4 4 2 2 3 1 1 3 5 5 5 5 4 1 3 2 2 3 1 4 (2) 4 □ □ 5 5 1 □ 3 2 2 2 2 □ 1 □ 2 4 4 3

加减法的关系练习题

出题范围:四则运算中的加减法运算及其关系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加法里,一个加数=()-() 2、根据298+329=627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或() 3、()+26=43 90+()=280 ()+20=50 100+()=150 40 -()=30 ()- 20=80 ( ) -54=66 4、 二、先计算,再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每题5分,共20分) 1、366+431 = 2、103+698 = 3、260+150 = 4、560 - 340 = 三、列出下面各式并计算(每题10分,共50分) 1、一个加数是48,另一个加数是72,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40,减数是38,差是多少? 3、两个数的和是540,一个加数是180,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4、一个减法算式,被减数是135,差是75,减数是多少? 5、一个减法算式,差和减数都是80,被减数是多少?

出题范围:四则运算中的加减法运算及其关系 姓名: 分数: 一、填空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是加法的()。 3.把487+369=856,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是: ()-()=()()-()=() 4.()-739=405 5.428+()=3427 3427-()=299 二、判断题 1.把两个数加起来的运算,叫加法。() 2.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三、根据算式,直接说出下面题的得数 1. 4357-428=3929 3929+428= 4357-3929= 2. 5410+699=6109 6109-699= 6109-5410= 三、列式并计算 1.什么数减502得1235?

大班数学:10的组合和加减

授课日期第十周星期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大班数学:10的组成和加减 活动目标: 1.复习10的组成和加减,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能看分合式列加减算式。 活动重、难点: 能看分合式列算式,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三册p52),看一图列二式材料若干、10 的组成配对、2.10 的加减法算式卡片各若干套。 方法与手段:通过操作法、讲解演示法、提问法等学习10的组成和加减。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碰球:复习10 的组成 我们一起来做个碰球的游戏:你的球和我的球碰起来是总数要是10.。 教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 “嗨!嗨!你的1球碰9几球?。” 幼儿的老师 一起做碰球的游 戏,幼儿一起说 “嗨!嗨!你的1 球碰9球” 集体和个别 练习相结合。 复习一下10 的组成,使幼儿对 10 的组成有进一 步的了解。 二、学习“看分合式,列算式” 1.介绍规则。 (1)出示数字“3”和“7”的一张卡片,告诉幼儿这几个数字,把它们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然后提问:数字10可以分成几个和几个?(演示将图分成二个部分)。 (2)将图180度旋转,问:这次再看这张图,10 只小动物还可以分成几个和几个? 幼儿观察图 片上的内容,和老 师一起分析10只 小动物分成了几 个和几个,请幼儿 分别记下10 的二 种分解方法: 1010 ∧∧ 3 7 7 这个环节的 目的是让幼儿能 懂得将10 分成二 份可以分成几和 几使幼儿对10 的 分成有初步的了 解。

(3)学习看一图列二式。 师提示:上面的分解式可以对应下面的哪二道算式? 3+7=10,7+3=10,10-3=7,10-7=3. 提问:这张图能不能列出组合式呢?(引导幼儿用下列式子表示组合式)请幼儿想一想上面的组合式可以对应下面的哪二道算式? 3+7=10,7+3=10,10-3=7,10-7=3. 分别出示其他的的几张图片,请大家想一想能不能也列出二道分解式或二道组合式?再列出相应的加或减的算式。3 幼儿选出二 道算式10-3=7, 10-7=3.一起分析 为什么要用这二 道算式来表示 幼儿用下列 式子表示组合式 3 7 7 3 ∨∨ 10 10 幼儿一起分 析,再选出算式 3+7=107+3=10, 一起读一读 这是本次活 动的重点,要让幼 儿在自己的观察 思考中发现在什 么情况下用加法 算式来表示,在什 么情况下用减法 算式来表示。真正 学会年分合式列 加减处式。 三、幼儿操作活动。第三册P52连一连,算一算。 教师介绍操作要求。 出示算一算,填一填试题。 引导幼儿一起看看算式方面中缺了什么? 帮助幼儿理解每个空格中少了的数字,应该是几? 幼儿独立完 成练习。做的时候 要认真仔细。 培养幼儿独 立完成练习的能 力。巩固复习10 的加减。 四、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一起分析,再请个别幼儿来介绍自己是怎样进操作的。 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出示10 请几位幼儿 来介绍自己的操 作的结果,并一起 把10的算式读一 对今天的内 容进行巩固,使幼 儿能掌握10 的加 减法。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ppt4)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 生:格尔木。 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 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师:播放课件。(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ppt5) 师: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生1: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就是两个组成部分。 生2:情景图中给出的已知信息是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所求的问题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最后投影展示: 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 生:如果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师: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 生1: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 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 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大熊猫35只。 师质疑: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图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1:已知条件: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问题:一共有大熊猫多少只? 17+18=35(只) 预设二:(2)已知条件: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大熊猫有17只。问题: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 35-17=18(只) 预设三:已知条件: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问题: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 35-18=17(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这三个算式。 板书:17+18=35(只) 35-17=18(只) 35-18=17(只) 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及加减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加减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创设教学情景,从孩子们喜欢的情景图入手,让学生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巧妙提出向三个算式中的数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唤起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回忆,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方便。) (二)探究新知(探究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1)问:请同学们细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生:在18+17=35中,18和17叫做加数,35叫做和;在35-17=18中,35叫做被减数,17叫做减数,18叫做做差;在35-18=17中,35叫做被减数,18叫做减数,17叫做差。

幼儿园大数学活动教案:10的组成和加减

幼儿园大数学活动教案:10的组成和加 减 一、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加减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8-9各数组成与加减》,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发现10的9种分法。新《纲要》中提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10的加减的时候,我创设情景,让幼儿根据所遇到的问题想办法进行解决。 我们班幼儿在之前数学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看图列示和看图编应用题,但看图编应用题并不是所有幼儿已经掌握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给幼儿提供更多编应用题的机会,让他们能在一个宽松的范围中想说,能说。 二、活动目标: 1、学习10的组成,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2、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加减算式 3、乐于动手操作,正确记录并大胆表达对组成和加减的认识三、活动准备:《10的组成和加减》的ppt、10的分成的操作材料、

看图编题的归类卡、10的算式四、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习10的组成,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难点: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加减算式五、活动过程:(一)设置情境,幼儿操作尝试练习10的组成师:小朋友们都去过超市的吧。今天蒋老师想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超市购物,你们愿意吗?(出示图片超市)我们来到了超市的水果区,我买了10个苹果。小朋友们,你们都很喜欢吃苹果的对吧?所以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份,看看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师:(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记录你们组的操作结果,操作结束以后,请组长把表格交给我。 (幼儿操作)(二)幼儿小结,教师总结并揭示10的组成师:我已经将小朋友们操作的表格展示了出来,我想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5个左右幼儿进行回答)师:刚刚几个小朋友已经将他们发现的问题说了出来,所以我们在记录的时候需要注意(进行总结和补充)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根据每组的操作结果,最后来归纳一下10的组成。 师:最后我们发现10有几种分法啊?好,现在我们来把10的组成一起读一遍。 (三)情境创设,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10的加减法

加减法各部分名称

一、加减各部分的名称 1、两个数都是9,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2、、8比()少2 19比()多3 比18少2的数是()比8多4的数是() 3、两个数都是7,它们的和是(),它们的差是()。 4、两个数都是6,它们的差是(),它们的和是()。 5、从12到18,中间的一个数是() 6、15后面连续3个数()、()、();18前面的两个数是()、()。 7、的十位上是表示,个位上是表示。 8、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9、减数是,差是. 被减数是()。 10、差是,减数是.被减数是()。 11、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和是()。 12、和是,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 13、和是,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 14、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二、数的组成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1个十和6个一组成()。 2、14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3、和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13里面有( )个十和()个一。 5、1个十和2个一组成(),4个一和1个十组成()。 6、17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17里面有( )个一。 7、1个十和个一组成(),个一和1个十组成()。 8、1个十和个一组成(),个一和1个十组成()。 9、20里面有( )个十,20里面有( )个一。 10、里面有( )个十和()个一。 11、1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18里面有( )个一。 12、比15小的两位数有()个,分别是: 13、比12大,比16小的两位数是 共()个。 三、解决问题 1、树上飞走了6只鸟,还有4只鸟。原来树上有多少只鸟?

加减法关系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页第8题-1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3.通过求等式中的未知数,渗透方程思想。 4.在知识迁移、归纳整理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情板题。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口算,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投影出示下面各题) (1)口算 40+30= 27+31= 36+24+ 70-30= 58-31= 60-24= 70-40= 58-27= 60-36= 思考:从上面三组看,加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是怎样的运算?减法对于加法有怎样的关系? (2)引入新课:我们看每一组算式里的三个数,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一个数,反过来两个数相减又等于另一个数,这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加法算式里和减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2.会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 3.会求等式中的未知数。 4.在知识迁移、归纳整理过程中,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 3.出示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们有信心吗?下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7页第8题。(1)请同学们把书上的有关内容填写完整。思考:1、如何将一道减法算式改成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算式?改写后的算式与原算式各部分名称有什么变化?2、你能根据c-b=a改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3、你能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好,并能正确计算与例题类似的题。】 4.看一看。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 生看书,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师:看完的请举手,看会的放下。下面把你自学的收获和困惑和同位交流一下。 2.同位交流。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3.全班汇报交流。(投影出示课本17页第8题)。 (1)师:你是怎样将813-600=213改写成一道加法和减法算式的? 生汇报:600+123=813,813-213=600.

大班数学活动《10的组成和加减》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10的组成和加减》教学反思 我进行了《10的组成和加减》的数学活动,我觉得教学活动要有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挖掘数学自身内在魅力的同时,要结合幼儿的自身体验,寻找适合幼儿特点的内容,引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主动运用数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进行探索。在活动中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激起了幼儿更高的探索热情,从而养成了积极探索的习惯。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10的组成和加减”;难点是“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10的加减法”。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课上我实施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教学活动,基本上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渗透猜测和验证的数学思想,并渗透了思维有顺序的数学思想。本节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较好的理解什么事组合式和分解式,在一道看图列式的教学中,就5+5=10和10-5=5这个环节时,我提出了“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出两道算式而不是一图四式呢?”幼儿的参与率也很低,只有部分幼儿明白为什么,而我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与前面的内容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提问的目的。其他幼儿根本不知所以然,如在雾中,没有完成这个环节的目的。还有作业操作后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幼儿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有兴趣。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及领导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课上认真关注幼儿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幼儿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幼儿更大的发展空间。前进方向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精选 (一) 一、填空题: 1.在加法里,一个加数=()-() 2.根据29863+32942=62805可以得到两个减法算式( )或(),这是根据( )。 3.先把下面各式中的“()”换成,然后说出是多少。 ()+26=43 90+()=280 4. 三、先计算,再验算。 36695+43187 10384+69835 四、列式,再解答。 (1)76加上什么数得159? (2)一个数加上876得1093,这个数是多少? (3)甲乙两数和是6059,甲数是4108,乙数是多少?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习题精选

一、填空 (1)78+97=78+100○□(2)123-96=123-100○□ (3)267+398=267+□○2(4)435-299=435-□○□ (5)432-()=432-200+2 (6)376+()=376+400-3 (7)()+277=277+100-4 (8)522-()=522-300+1 (9)a+201=a○200○1(10)a-201=a○200○1 二、选择,在正确的算式下面划“√” (1)824+98 A.824+100+2 B.824+100-2 (2)299+372 A.300+372-1 B.300+382-1 (3)524-198 A.524-200-2 B.524-200+2 (4)2563-997 A.2563-1000+3 B.2563-1000-3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189+98 (2)475-94 (3)654+997(4)1672-996 (5)178+296 (6)963-499(7)198+97 (8)601+198 (9)503-9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