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科生物7A考点解读与练习题

苏科生物7A考点解读与练习题

苏科生物7A考点解读与练习题
苏科生物7A考点解读与练习题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一、考点透视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阳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A)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水

C.湿度

D.温度奥

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3、极地狐和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空气

4、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营养

B.温度

C.土壤

D.水分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B)

1、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并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这说明

A.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B.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有关

C.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2、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

A.阳光

B.温度

C.动物

D.空气

3、2008年年初我国部分省市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4、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变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C.海豹为抵御天敌

D.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5、下面除那一项外,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A.凡是植物生长的地方一定有水

B.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多,又分布均匀的地区气候宜人

C.草原上肉食动物的数量减少,则会相应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D.有地衣生长的岩石风化速度会更快

6、海洋中大量的藻类植物均分布在浅海,而海洋深处却无迹可寻,你知道是什么因素导致

这一分布现象的吗?

A.温度B.阳光C.深海中吃藻类植物的生物较少D.压力太

7、黏虫是一种农业害虫。黏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使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大量清楚了杂草,黏虫只能危害小麦

B、大量消灭了田鼠,黏虫没有了天敌

C、大量使用农药,黏虫增加了抗药性

D、大量捕杀青蛙,黏虫没有了天敌

3.举例说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B)

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A、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太麻烦

B、只需要一组实验就可以了

C、对照实验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可有可无

D、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2、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下面属于正确调查步骤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明确调查目的③调查时如实记录

④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⑤制定调查方案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 ③②④⑤①

D.①②④③⑤

3、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探究实验中,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3个数据中的()

A.最大值B.最小值C.平均值D.任意一个

4、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4.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及练习使用显微镜(B)

1.一台显微镜的两个目镜分别为5倍与10倍,物镜分别为10倍和45倍,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

A.15倍和55倍

B.50倍和450倍

C.5倍和45倍

D.100倍和225倍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象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A.左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3.将载玻片上写的英文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时看见的物像应是

A.p B. q C. b D. d

4.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A.5X、10X B.10X、40X C.15X、10X D.20X、35X

5.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 C .D.

6.显微镜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装片,转动目镜,污点均还在那里,则污点在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载物台

7.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

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中的物像从左图

转为右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⑤转动转换器

A.③一⑤一②一①B.④一③一②一⑤

C.③一①一④一⑤D.③一⑤一④一①

8.请填写显微镜有关结构的名称

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

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倍物镜。则被观

察物体被放大______倍。

③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______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______方向移动玻片。

5.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A)

其中1号实验为组,2号和3号实验为组。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一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中:

①提出问题:水温发生变化对金鱼的是否有影响?

②作出假设:金鱼的呼吸次数可能会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你是否还有其它的假设?

a.金鱼的呼吸次数不受水温的变化影响;

b.金鱼的呼吸次数可能会随水温的变化而越来越快;

c.金鱼的呼吸次数可能会随水温的变化而越来越慢等等。

③怎样控制实验变量?如何改变水温?

水温是这个实验中的量,环境中光照、空气等其他条件都应该是相同且适宜的;水温升高或降低最好在10℃左右,水温太高或太低都会造成金鱼死亡,所以应该先用热水或冰块把水温调好后,再放入金鱼。

④为什么要在同一温度下重复多次测试金鱼的呼吸次数?

减少因素对实验造成的影响,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⑤在实验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尽量避免干扰金鱼;统计实验数据的值。

二、难点巩固

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

1、环境因素

空气、水、、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的社群行为,争斗行为。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蝴蝶与花是互利互惠,菟丝子与大豆是寄生关系,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狮子与鹿是捕食关系。

2、科学探究的步骤:(1)这5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2)科学探究常常需采用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如:实验“探究肉汤为什么会变质”

提出问题:肉汤里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作出假设:可能是肉汤自动生出细菌,也可能是细菌从空气中跑到肉汤里去了

制定计划:把肉汤分装入两个圆底烧瓶,将其中一个烧瓶的颈用高温拉制成鹅颈状弯曲。实施实验:将两烧瓶中的肉汤同样加热煮沸后静置,多天后观察,鹅颈瓶内的肉汤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无菌,不变质,另一个烧瓶内的肉汤很快变质,肉汤内出现了细菌。

得出结论:是细菌从空气中进入到肉汤里,使肉汤变质

这次设计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A、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B、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

C、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

很。

d、目镜——接近人眼睛的镜头,上面标有5×

或10×等字样,表示目镜放大倍或

倍。

e、: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圈用来调的强弱:

F、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

平面镜:当光线过强需要用弱光时使用

镜:反射的光线较强;

当光线过弱需要用强光时使用;

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低倍镜):

a、置标本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固定;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从侧面观察镜头和玻片间的距离,直到其接近玻片,但不能接触,以免压坏玻片;

c、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直到看清物像为止,然后再转动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

②、污点判断:玻片移;目镜转;物镜换。

视野中的污迹可能存在在三个位置:目镜、或载玻片上。

a.转动目镜,如果污迹也随之转动,则在目镜上;

b.移动载玻片,如果污迹也随之移动,则在载玻片上;

c.进行上述两种判断之后,仍有污迹不动,则可能在物镜上。

③、目标移动:目标偏在右上方,要移到中央,则玻片向方移动。

④、放大倍数视野中细胞:倍数越小,个数越,细胞小,视野亮;倍数越大,个数越少,细胞大视野暗。

⑤、物——像(上下颠倒,翻转)

⑥、观察到的标本必须透明,但也不能太透明,否则应用液作染色处理。

第二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考点透视

6.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A)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沿着下列哪条链正常流动:

A、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B、草→吃虫鸟→鼠→青蛙

C、草→兔→食草昆虫→猫头鹰

D、狐→兔→蜘蛛→草

2、在达到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内的生物数量将会()

A、逐渐增多

B、相对稳定

C、逐渐减少

D、稳定不变

3、在一条有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就会()

A、缓缓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4、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A、草原

B、森林 C 、池塘D、北极苔原

5、①、举例说出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例说出同种生物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例说出不同种生物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C)

1、关于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B、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

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

D、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

2、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则()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

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不容易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有人从国外旅游回来,带回一些旅游地的特产水果。当他通过我国海关检查时,这些水果被海关扣留,被告知海关有关从境外携带水果的规定。根据有关生物学知识,分析这位旅游者带入境的水果被海关扣留的原因( )

A.使我国的水果口味不纯 B.超过允许携带的重量

C.可能与我国水果杂交,使水果的品种退化

D.携带有外来生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给我国果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二、难点巩固

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生物成分动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

物再利用。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生物圈二号宣告失败,说明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

家园。人类要充分认识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保护我们的家园。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但是其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影响超出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有时则不能恢复。干旱、火山、泥石流、地震等都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人类的生产和生产活动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开荒造田、滥捕乱猎、工业污染等。当这些影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即物种多、种群丰富、食物链多、食物网复杂等)其调节能力就越。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三、知识拓展

1.显微镜的物镜是40×,要放大400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

A.20× B.15× C.10× D.5×

2.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气 B.温度 C.阳光 D.土壤中的微生物

3、绿色植物可以美化环境,但盆栽大叶观赏植物最好不要放在卧室内,原因是

A. 植物呼吸使室内温度增高

B. 夜晚植物呼吸消耗室内的氧气

C. 植物的气味会招引昆虫

D. 植物会分泌有害气体

4、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5、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把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或残骸,把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 D.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6、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恐龙化石

B.机器人

C.宠物狗

D.钟乳石

7、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成就是()

A.培育出克隆羊“多莉”

B.研制出水稻基因组框架

C.培育出杂交水稻

D.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人员一起制定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8.避役体色随环境改变,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这些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似的体色和外形有利于

A.快速寻找食物 B.躲避其它生物的捕食

C.繁殖后代 D.攻击敌人

9.科学探究往往经历五个基本步骤:①实施计划;②通过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③制订计划;④作出假设;⑤得出结论。下面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③①⑤ C.②③④①⑤D.③①②④⑤10、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大的三种无机盐是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含钙、铁、钾的无机盐

C.含氮、镁、锌的无机盐D.含钙、磷、硼的无机盐

11、克隆羊多莉有三个妈妈,你认为克隆羊多莉长得像()

A.供细胞核的母羊

B.供无核卵的母羊

C.代孕的母羊

D. A、B、C三种羊的一部分

13、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其周围对生物有影响的()

A.非生物因素

B.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C.一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D.以上都不是

14、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就是()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C. A与B的总和

D. 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15、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B.温度C.水D.空气

1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17、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狐狸与野兔B.工蜂与蜂王

C.水稻与稗草D.跳蚤与小狗

18、下列对非生物因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叫做非生物因素,它们能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B.绿色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而动物和人又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的。所以阳光是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C.各种生物对温度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当温度超过最高或最低限度时,生物就会受到伤害,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所以温度是最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D.水是非生物因素,但陆生植物对水的依赖性就很小。

19、我国在修建的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护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端时间之后,与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相比()

A. 加罩网的实验区小草生长旺盛

B. 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场虫害严重

C. 加网罩的实验区草场虫害严重

D. 生长一样良好

21、环保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倡保护要保护农田蜘蛛,因为农田蜘蛛可以()

A. 吃掉农田中的害虫

B. 防治农田中的杂草

C. 给农作物传粉

D. 给农作物施肥

22、马尾松纯林容易受到松毛虫的爆发性危害,而在混交林(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中,这种单一性的虫害就不容易大发生。这是因为()A.松毛虫只能在马尾松纯林中生活

B.混交林中,食物链食物网复杂,可能有多种松毛虫的天敌控制松毛虫的增长。

C.马尾松纯林中营养较多

D.马尾松纯林中的环境更适合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

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陆地生态系统

24、假定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

数量()

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上升后又下降

25、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它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数量最多。

(2)属于消费者的生物共有种,它们直接或者间接以植物为食物。

(3)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

不见的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

物,它们属于。

(4)该食物网中共含有条食物

链,找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写

在下面的横线上。

26、测量空气湿度的常用仪器是__干

湿表__。经科学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5%-- 55%时病菌死亡较快。

27、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说出下列实验器材的正确用法:

①、试管夹夹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___________。

②、酒精灯的灯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___________温度最高。灯帽拿下应

正放在桌上,熄灭酒精灯时用________________。

③、试管和烧杯,可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需垫上石棉网的是__________

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加热

时,试管应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过程中应不时___________移动试管,管口不能对着______。

28、将下列生物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①老虎吃羚羊A、合作关系

②许多蜜蜂在酿蜜B、竞争关系

③菟丝子与大豆C、寄生关系

第二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三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一、考点透视

8.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和作用(A)

食物中的三大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的供能物

质是__________,重要的储能物质是__________,含热量较高的物质是脂肪。

9.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B )

1.食物经过人体消化系统的正确顺序是

A .口腔→咽→食道→胃→肝脏→胰脏→小肠→大肠→肛门

B .口腔→食道→咽→胃→肝脏→胰脏→小肠→大肠→肛门

C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 .口腔→食道→咽→胃→小肠→大肠

→肛门 2.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A .口腔

B .食道

C .胃

D .小肠

3.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A .小肠长约5-6米

B .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 .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D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早餐后食物经过消化分解成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人体吸收脂肪的主要部位是

A.胃壁

B.小肠的毛细血管壁

C.食道壁

D.小肠的毛细淋巴管壁

10.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B )

右图A 、B 两试管装入2毫升淀粉糊,再分别加入不同物质,振荡使其反应充分,据图回答:(1)鉴定淀粉所特用的化学试剂是 。(2)淀粉糊不变蓝的是 试管。(3)B 试管的作用是 。

(4)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因为人在运动过程中,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 (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5)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从 开始。 12.说出青少年的合理膳食原则(A ) 1、下列哪项不属于粗粮…………………………………( )

A .精白米

B .山芋

C .燕麦

D .高粱

2、如果胃的结构发生病变,首先影响到哪种食物的消化( )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3、生活常识:胆囊炎患者不适宜食用的食物是……………( )

A .油条

B .米饭

C .白开水

D .果汁

13.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A )

1.在切开的马铃薯、甘薯上滴几滴碘酒,马铃薯和甘薯就会变蓝,这说明马铃薯和甘薯含有

A .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维生素

11.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B )

1、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小肠很长,约5~6米 B .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小肠绒毛内部有许多毛细血管,且壁很薄 D .小肠的结构呈圆管状

2、既可被毛细血管吸收,又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

37。C 2mL 清水 碘液

37。C 2mL 唾液 碘液

A氨基酸 B.脂肪酸 C.葡萄糖 D.无机盐

3、如图为消化系统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细嚼米饭一会儿,感觉有点甜,这是因为口腔

内的[ ] 能分泌唾液;米饭经最终消化

后的营养成分名称叫。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 ,它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且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

层构成;

(3)[3]指的是,它能分

泌。

当它分泌不足时将影响肥肉的消化。

(4)只能对部分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器官是

[]

二、难点巩固

1、人体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

营养物质作用:①建造我们的身体。②给我们提供能量。③维持生命和健康。能为人体提供较多能量的主要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缺碘会得大脖子病。缺铁会得贫血病。缺钙会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易得坏血病。缺维生素D易得佝偻病。

2、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①、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

3、食物的消化:口腔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从口腔就开始消化;胃液中含有蛋白酶,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胆汁分解脂肪,所以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

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大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在各营养成分中,大部分的脂肪成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余营养成分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4、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口腔、食道没吸收作用;胃只吸收少量、;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其余都被小肠吸收。

5、小肠5—7米,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小肠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只有一层构成。

6、A、食物多样、荤素搭配、饥饱适当、粗细结合、三餐合理。

B、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膳食纤维,它主要存在于、水果中

C、一日三餐中分配的比例为: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

7、淀粉的检验是用碘酒,淀粉遇碘液变。富含淀粉的物质:馒头、米饭、土豆、红薯等。蛋白质遇到会凝固。富含蛋白质的物质:瘦肉、牛奶、豆腐、鱼等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富含脂肪的物质:大豆油、花生油、动物脂肪等

三、知识拓展

1、下列等量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最多的是

A、鸡蛋

B、玉米

C、番茄

D、花生

2人的食物中大部分营养成分被小肠中的毛细血管吸收,下列哪一种成分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的

A、氨基酸

B、脂肪酸

C、葡萄糖

D、维生素

3、下列营养物质中,胃、小肠、大肠都能吸收的一组营养物质是①水②食盐③鸡蛋白

④淀粉⑤葡萄糖⑥维生素⑦豆油

A、①③⑤⑦

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⑦

D、①④⑤⑥

4、”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但细嚼不能使食物

A、由大块变小块

B、与唾液充分混合

C、淀粉充分初步分解

D、蛋白质充分初步分解

5、下列营养物质都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分、无机盐、淀粉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分、蛋白质、脂肪 D.维生素、纤维素、无机盐

6、下列食物中的主要成分不是蛋白质的是()

A.羊肉 B.鸡蛋清 C.米饭 D.鱼肉

7、在白纸上用力挤压炒熟的花生种子,发现有油滴瘢痕,这一现象说明()A.花生种子里有蛋白质 B.花生种子里含有脂肪

C.花生种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D.花生种子含有糖类

8、下列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但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助消化的是()

A.维生素 B.水分 C.无机盐 D.纤维素

9、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

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指A为何种物质)内加入,作为1号试管的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有助于食物的消化。(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性消化,又能进行性消化。

A、某人患骨质疏松症,应多吃类食物。

B、贫血患者除了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外,还应多吃类食物。

C、婴幼儿、青少年应多吃类食物,这样有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D、患大脖子病的人常吃海带、紫菜等能缓解病症,因为这类食物为人体提供了

类食物。

E、奶类食物营养丰富,除富含多种无机盐外,还含

有、、、三类能提供能量的有机营养物质,“大头娃娃”所吃的劣质奶粉主要是含量极少,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

F、电视广告中有各种营养品的广告:“黄金搭档”“脑白金”,你认为我们应该购买

吗?为什么?

11、将下列各类维生素与对应的缺乏病症用直线连接

维生素A 坏血病

维生素B1 脚气病

维生素B2 夜盲症

维生素C 软骨病、佝偻病

维生素D 口角炎

第四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一、考点透视

14.说明食物链和食物网(B)

1.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

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兔属于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2)“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包括了3个环节;补充食物链“草→鼠→→鹰”,此食物链中包括了个环节。

(3)食物链通常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位于食物链的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动物(填“植食性”或“肉食性”)。

(4)如果是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会 (填“增加”、“减少”

或“不变”)。

二、难点巩固

1、食物链: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

食物链所包含的环节少,食物链就,反之,食物链就复杂。

2、食物链的一般特点:A.食物链通常由一种开始。B.位于食物链中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C.位于食物链中其它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如:柳树→蝉→螳螂→黄雀

3、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营养关系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就是。

食物链和食物网不仅反映了生物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联系,同时还反映了物质和能量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情况。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且是逐级

的,有害物质逐渐富集而增加(如DDT),生物的种类逐渐减少。

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4、随意丢弃在池塘、水田里的含汞电池,可能会通过危害人类的健康。请

写出可能的具体途径(汞)

三、知识拓展

1、下列各项中,可称为食物链的是

A、植物→麻雀→鹰

B、植物←麻雀←鹰

C、麻雀→鹰→植物

D、鹰→麻雀→植物

2、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3、《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

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

A.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黄雀

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

4、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A.25克B.50克C.100克D.125克

5、、下列均属于植食性动物的一组是……………………………()

A、狮子、老虎、豹子

B、牛、马、羊

C、斑马、草鱼、鲤鱼

D、猪、鸡、狼

6、下列食物链的语言表达不完整的是…………………………()

A、鸡吃蚱蜢,蚱蜢吃青草

B、狼吃鸡,鸡吃虫,虫吃青菜

C、老鹰吃蛇,蛇吃老鼠,老鼠吃稻谷

D、狐狸吃鸡,鸡吃青蛙

7、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结果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

吃光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食物链被破坏了

B、植被被破坏了

C、缺水干旱

D、环境污染

8、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的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条食物链的表述正确的是…()

A、A →B →C →D →E

B、E →D →C →B →A

C、D →A →B →C →E

D、E →C →B →A →D

9、根据上题的题意,下列水产品在同一个受污染的池塘内捕获,其中体内毒素含量最多的是…………………………………………()

A、草鱼

B、鲤鱼

C、小虾米

D、黑鱼

10、下列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数量最多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湖泊生态系统

C、沙漠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11、下列生物属于食物链的较高级别的是……………………()

A、蚱蜢

B、青菜

C、青蛙

D、老鹰

12、以前人们认为狼是害兽,大量捕杀,现在却要保护它们,原因

是…………………………………………………………()

A、狼皮可以制衣

B、狼有药用价值

C、狼能维持生态平衡

D、人们为了赎罪

1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其中的“泥巴”是

指……………………………………………………()

A、池塘底部的淤泥

B、河里的沙泥

C、水中的浮游生物

D、水泥

14、使用各种毒药可以杀灭田鼠,但带来的危害也有…()

A、污染环境

B、破坏食物链

C、猫头鹰可能会吃田鼠尸体而中毒

D、以上答案都对

15、某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帮助下,从中国引种了玉米和大蒜,以解决粮食问题,他

们把大蒜的茎、叶捣烂,加水稀释,喷撒于玉米幼苗以防止病虫害,这说明………………………………()

A:非洲人愚昧、落后B:非洲人贫穷,不能生产农药

C:非洲人在联合国的帮助下,很注意环境保护,尽量不使用农药

D:中国和非洲国家很友好

16、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属于什么角色………………………()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腐生者

17、我们必须保护青蛙,其意义在于………………………()

A、青蛙体表有颜色,适于观赏

B、青蛙的营养价值高

C、青蛙能预测天气

D、青蛙能捕食大量害虫

18、根据下面的食物网图,回答问题:

⑴在这个食物网中,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是

⑵这个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

⑶如果使用农药将松毛虫全部

杀死,那么,由此直接导致数

量急剧减少的生物将

是,其原因是

⑷在一定的地域内,上述的生物和无机自然环境可以组成一个。

19、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如果有人大量捕杀蛇,则鼠

的数量会,草原植被

会。

⑵如果在草原地区大量喷洒

农药,则2年后哪种动物的体

内农药含量最高

⑶图中属于生产者的

是,属于消费者的

是,不能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20、一个山丘上长满了马尾松、灌木、杂草,树上还有松鼠、松毛虫、山雀、鹰,树

下有苔藓、地衣、真菌等,据此回答问题:

(1)上述环境及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真菌属于。

(2)该生态系统中的松树获取营养的方式,松鼠获取营养的方式是。

(3)请写出其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4)人工种植的单一马尾松森林最容易爆发松毛虫灾害,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避免和防范?

21、将左右两列生物名称对应连接桑树

生产者狼

消费者水稻

分解者蘑菇

螳螂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一、考点透视

15.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将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

③将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④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盖的叶片取下并去掉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③②⑤①④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2、在探究叶片光合作用的实验中,请完成实验步骤并分析:

(1)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目的是让叶片将淀粉运走耗尽)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色变成色。(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

(2)步骤①的作用:。

(3)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

(4)这个实验说明了:。

16.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A)

1、储存水果和蔬菜时,冲加二氧化碳可延长贮存时间,原因是

A.二氧化碳杀菌

B.二氧化碳抑制呼吸

C.二氧化碳降低温度

D.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

17.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B)

1.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

A.增加光照B.大量浇水C.疏松土壤D.减少光照

18.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B)

新疆吐鲁番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_______________作用旺盛,_______________制造的多;夜间气温低,_______________作用微弱,_______________消耗少。所以,那里的哈密瓜产量好,品质好,特别甜。

二、难点巩固

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能量变化

是:将光能转变为 。

3.光合作用公式如下: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气 (原料) (产物)

4.光合作用的意义:(1)将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

(2)将 转变为化学能并且储存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3)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5.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适当增加光照 、光照强度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通过

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二氧化碳供应,增强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使农作物获得

丰收。如: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

的生活环境。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如增施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

二氧化碳,或直接施放贮存在钢瓶的二氧化碳等。 二氧化碳被称为大棚中的“气肥”

6、无机盐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绿色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含氮、 、钾

的无机盐。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的“三要素”

8、植物的根是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而根的根尖部位的 又是根结构中主要的吸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1) 植物吸水: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在吸水的同时,还吸收溶解在水里

的无机盐)

(2) 植物失水: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如果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

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植物将失水发生烧苗现象)

(3) 生活实例:盐拌萝卜条,因为盐水浓度 萝卜条细胞液浓度,萝卜条细胞失水,

萝卜条变软。所以盘中出现许多的水。发蔫的萝卜条放入清水,萝卜条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

浓度,萝卜条细胞吸水,萝卜条变硬。

9、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1).提出问题:绿叶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

(2).作出假设:绿叶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3).步骤:暗处理→遮光→取叶→脱色→漂洗→滴碘液→观察

A 、暗处理:实验前将实验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储存的 耗尽。

B 、遮光: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目的是不让该部分进行光合作用。

C 、取叶、脱色: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使叶片的绿色退去。目的: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减少绿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 、漂洗、滴碘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滴加碘液。

E 、观察实验现象:

(4).得出结论:绿叶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三、知识拓展

1、农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是 (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

2、在新疆我州建始县花坪乡的关口村,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夜

叶绿体(场所)

光(条件)

间气温较低,所产的“关口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与别处相比:()

A.关口村的土地特别肥沃

B.关口村的葡萄品种与别处不一样

C.关口村的葡萄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关口村的葡萄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3、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是阴天、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A.花的传粉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4、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5、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7、用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天竺葵,应该先放置在哪种条件下一昼夜?

A.黑暗 B.有光 C.氧气充足 D.二氧化碳充足

8、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于哪里?

A.氧 B.叶绿素 C.有机物 D.无机盐

9、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10、人体吸入的氧气来源于:答〔〕

A.绿色植物;

B.人体自身制造的;

C.像草履虫一类的小动物制造的;

D.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了(①食物②空气③氧气④能量):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严重干旱可能造成作物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来看,这表明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或重要原料)是:答〔〕

A.光;

B.水;

C.二氧化碳;

D.适宜温度。

13、下列有关环境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答〔〕

A.环境温度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没有影响;

B.高温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C.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14、春雪过后,有些植物会被冻死。植物被冻死的主要原因是答案:C

A.雪天光照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停止 B.地面结冰,植物无法吸水

C.细胞液结冰,体积增大,导致细胞破裂,引起细胞死亡

D.低温下细胞中的酶催化功能减弱,呼吸作用停止

15、下列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16、"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A.吸收二氧化碳 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 D.释放二氧化碳

17、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提供新鲜的食料

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D、起杀菌作用

18、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

A.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

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

19、世博会馆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绿墙,一年可吸收4吨的二氧化碳,能使空气清新是植物体进行的()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吸收作用

D、光合作用

20、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表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分别在A、B两钟罩放入一只小鼠,B罩内再放入一株植物。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21、右下图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袋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增强。使得浓度加大,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

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填某种生理活

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

物的光合作用将(填“增强”或“减弱”),原因

分别是;

第六章能量与呼吸

一、考点透视

19.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A)

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

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2个瓶放在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 生物药物分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物药物分析生物药物药品标准药典基因工程药物药物杂质面积归一法内消法外消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放射性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抗血清的滴度酶免竞争法非竞争法均相法非均相法酶的交联液相酶免疫测定法酶分析终点法反应速度法酶循环放大法电泳电渗电泳迁移率 SDS—梯度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比移值等电聚焦两性载体色谱法边缘效应放射性比度分离度托尾因子牛津单位稀释单位 重量单位旋光性比旋度稀释法比浊法琼脂扩散法(管碟法) 生物检定容量分析法直接滴定法逆滴定法维生素 电位滴定法化学聚合光聚合微分比容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等电点福林酚法蛋白质换算系数甲醛滴定法非水滴定法

酶酶的高效性酶的绝对专一性酶的相对专一性酶的立体结构专一性酶的活力酶的活力单位酶的比活力恒比活力多肽生长因子肽图分析蛋白质免疫印记法细胞病变抑制法 H3—TdR掺入法微量酶检测法(MTT) 生物制品异烟肼法激素保护指数抗毒素单位絮状单位 二、问答题 1、生物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有哪四个方面? 2、中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哪几种? 3、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几部分? 4、生物药物质量标准的特征是什么? 5、试述生物药物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 6、一般杂质检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费休法测水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平板菌落计数法中向培养基中加入TTC的原理是什么? 7、如何鉴别大肠杆菌、沙门菌、绿脓杆菌? 8、放射性免疫测定法中竞争法与非竞争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抗血清的质量检定分为哪三个方面?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是什么? 9、在酶免疫测定法中竞争法与非竞争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有哪些类型?在酶免测定法中胰岛素测定实例。 10、酶免疫测定法中实验条件的建立包括哪五个过程?

八年级生物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动物和细菌、真菌两大部分内容;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包括生物的分类,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现状及保护对策等。 关于动物部分,教材改变了长期以来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而是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处理思路一脉相承,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的运动、行为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关于细菌和真菌,教材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这两项内容结合在一起,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重点分析) 一、本单元的地位及重要意义 过去的二十世纪,是人类获得物质财富最多的世纪,同时也是人为破坏环境最严重的世纪。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要实施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

略,就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热点问题之一,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选择和设计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内容比较广泛,材料繁多而且庞杂,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有所认识和行动,本单元特别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其选择和设计有如下特点。 1、知识选择的层次性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常见的大学教科书中将生物的多样性放在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内讲解,如先讲生物的各个类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多样性,里面放进许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知识,再讲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等。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的编排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层次清楚,脉络清晰。本单元共分三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是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避免了过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同样,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分析

目录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4)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9)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1)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5) 第4节免疫调节 (17)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9)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9)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1)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24) 第4章种群和群落 (25) 第1节种群的特征 (26)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29) 第3节群落的结构 (33) 第4节群落的演替 (35)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7)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7)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9)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1)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3)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4)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46)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47)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标 1.细胞内液的定义及其成分 2.渗透压的定义 3.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5.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6.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知识讲解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 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 3/H 2 CO 3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完整版)《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2.1、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3.《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册分三个单元,分10章20节内容。建议课时为37课时。主要学习有关生物圈,细胞结构、细胞生活、植物种类及植物与生物圈关系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包括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知识要点: 本单元分为二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的特征,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本章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本章重难点:重点:1、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2、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3、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难点:1、收集和分析资料。2、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实验探究:1、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体现了培养学生从简单入门,尝试观察、实验、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学习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形成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要点:本单元分为二章。 第一章练习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从而归纳出细胞结构的共性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药物分析第七版复习题答案

药物分析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药物药物分析GLP GMP GSP GCP 药物鉴别杂质检查(纯度检查)含量测定药典凡例吸收系数药品质量标准 二、填空题 1.我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中国药典与局颁标准二者均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具有等同的法律效力。 2.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凡例、正文、附录与索引四部分组成。 3.“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 4、有机药物化学命名的根据就是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5.药品质量标准就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就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与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6.INN就是国际非专利名的缩写。 7.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为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 三、单选题 1 药物分析主要就是研究( ) A 药物的生产工艺 B 药品的化学组成 C 药品的质量控制 D药品的处方组成 E 药物的分离制备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符号就是( ) A.GLP B、GMP C、GSP D、GCP E、GAP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出版的《中国药典》版本数就是() A.5版B、6版C、7版D、8版E、9版 4、《中国药典》(10版)分为几部?()

A 一部 B 二部 C 三部 D 四部 E 五部 5、《美国药典》的英文缩写符号就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14300129.html,A B、USP C、JP D、UN E、BP 6、《中国药典》(10版)凡例规定,室温就是指() A 、10~25℃B、10~30℃C、20℃E、20~25℃ 7、药品的“恒重”就是指供试品连续2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0、1mg以下 B 、0、3mg以下C、1mg以下D、3mg以下E、10mg以下 8.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必须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验工作应遵循( ) A 药物分析 B 国家药典 C 物理化学手册 D 地方标准 9.下列药品标准属于法定标准的就是() A 《中国药典》 B 地方标准 C 市颁标册 D 企业标准 10.药物的鉴别试验就是证明( ) A 未知药物真伪 B 已知药物真伪 C 已知药物疗效 D 未知药物纯度 11.西药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首选的分析方法就是( ) A 容量法 B 色谱法 C 分光光度法 D 重量分析法 12手性药物所特有的物理常数就是( ) A 比旋度 B 熔点 C 溶解度 D 吸收系数 E 晶型 13 鉴别药物时,专属性最强的方法就是( ) A 紫外法 B 红外法 C 荧光法 D 质谱法 E 化学法 14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可供( ) A 临床医院用 B 临床前研究用 C 动物实验用 D 药品生产企业用 E 研制单位与临床试验单位用 15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 ) A、HPLC法 B 光谱法 C 容量分析法 D 酶分析法 E 生物检定法 四、多选题 1 下列缩写符号属我国质量管理规范的法令性文件就是()

药物分析练习题

药物分析习题 一、选择题 1.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最新版为( ) (A)2000年版 (B)2005年版 (C)2010年版 (D)2007年版 (E)2008年版2.英国药典的缩写符号为( )。 (A)ChP (B)BP (C)JP (D)RP-HPLC (E)USP 3.药物杂质限量检查的结果是1.0ppm,表示() (A)药物中杂质的重量是1.0μg (B)在检查中用了1.0g供试品,检出了1.0μg (C)在检查中用了2.0g供试品,检出了2.0μg (D)在检查中用了3.0g供试品,检出了3.0μg (E)药物所含杂质的重量是药物本身重量的百万分之一 4.药物中氯化物杂质检查的一般意义在于它() (A)是有疗效的物质 (B)是对药物疗效有不利影响的物质 (C)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D)可以考核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是否正常 (E)可能引起制剂的不稳定性 5.干燥失重主要检查药物中的() (A)硫酸灰分 (B)灰分 (C)易碳化物 (D)水分及其他挥发性成分 (E)结晶水C6.检查某药品杂质限量时,称取供试品W(g),量取标准溶液V(ml),其浓度为C(g/ml),则该药的杂质限量(%)是( ) 7.药品杂质限量是指( ) (A)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小允许量 (B)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C)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佳允许量 (D)药物的杂质含量 8.制剂分析含量测定结果按( )表示。 (A)百分含量 (B)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C)效价 (D)浓度 (E)质量9.砷盐检查法中,在检砷装置导气管中塞入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 )

(A)吸收砷化氢 (B)吸收溴化氢 (C)吸收硫化氢 (D)吸收氯化氢10.检查药品中的铁盐杂质,所用的显色试剂是( ) (A)AgNO 3 (B)H 2 S (C)硫氰酸铵 (D)BaCl 2 (E)氯化亚锡 11.对于药物中的硫酸盐进行检查时,所用的显色剂是( ) (A)AgNO 3 (B)H 2 S (C)硫代乙酰胺 (D)BaCl 2 (E)以上均不对 12.中国药典规定,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可不再检查( ) (A)水分 (B)崩解时限 (C)重量差异 (D)溶解度 13.古蔡法是检查药物中的( ) (A)重金属 (B)氯化物 (C)铁盐 (D)砷盐 (E)硫酸盐 14.用TLC法检查特殊杂质,若无杂质的对照品时,应采用( ) (A)内标法 (B)外标法 (C)峰面积归一化法 (D)高低浓度对比法 (E)杂质的对照品法 15.取左旋多巴0.5g依法检查硫酸盐,如发生浑浊与标准硫酸钾(每1ml相当于100μg 的SO 4 2+)2mL制成对照液比较,杂质限量为( ) (A)0.02% (B)0.025% (C)0.04% (D)0.045% (E)0.03% 16.为了提高重金属检查的灵敏度,对于含有2~5μg重金属杂质的药品,应选用( ) (A)微孔滤膜法依法检查 (B)硫代乙酰胺法(纳氏比色管观察) (C)采用硫化钠显色(纳氏比色管观察) (D)采用H 2 S显色(纳氏比色管观察) E 采用古蔡法 17.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在盐酸溶液中在( )内崩解。 (A)15min (B)1h (C)30min (D)1.5h (E)5min 18.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生物碱氢卤酸盐时,须加入醋酸汞,其目的是() (A)增加酸性(B)除去杂质干扰 (C)消除氢卤酸根影响(D)消除微量水分影响(E)增加碱性 19.肾上腺素中肾上腺酮的检查是利用( ) (A)旋光性的差异 (B)对光吸收性质的差异 (C)溶解行为的差异 (D)颜色的差异 (E)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20.药典规定检查砷盐时,应取标准砷盐溶液2.0mL(每1ml相当于1ug的As)制备标准砷斑,今依法检查溴化钠中砷盐,规定砷量不得超过0.000490。问应取供试品多少克?( )

2017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XX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总体介绍1、体现新的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因而教科书注重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科书力图克服过去中学教科书较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力图克服精英教育思想,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力图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等。(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涵盖的目标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生物学一、教材的总体介绍 、体现新的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因而教科书注重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科书力图克服过去中学教科书较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力图克服精英教育思想,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力图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等。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涵盖的目标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生物学》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各项培养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3)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精心安排了各类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其他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

生物学,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程标准》提出的3项理念中,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生物学》编著的特色正是突出了这一核心理念。 2、编写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编写原则 (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4)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STS教育思想。(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8)具有弹性。

生物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题库一 1、什么是药物?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物的学科包括哪些? 药物分析(pharmacenticalanalysis)、药理学(pharmacology)、药剂学(pharmaceutics)、药物化学(pharmacentical chemistry) 3、什么是生物药物?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而形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物。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直接提取的各种天然生理活性物质;(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4、生物药物的性质(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1)结构相近;(2)药理有效;(3)医疗效果好;(4)浓度低,杂质高;(5)大分子稳定;(6)有一定的敏感性(对热、重金属、酸碱和ph变化等敏感) 5、药典的定义?药典的简称、版本、三部和内容? (1)定义:记载着各种药品标准和规格的国家法典,是国家管理药品生产与质量的依据,一般由一个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主持编写、实施颁布。 (2)简称:Ch.P (3)版本: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 (4)三部: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 (5)内容: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6、什么是ADME?各代表什么单词? ADME:药代动力学;A:吸收(absorption);D:分布(distribution);M:代谢(metabolism);E:排泄(excretion) 题库二 1、标准物质的定义 标准物质是一种或多种确定了高稳定度的物理、化学和计量学特性,并经正式批准,可作为标准使用,用来校准测量器具、评价分析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或材料。包括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物理性质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2、精密度控制图及准确度控制图的上下警告限及 上下控制限是怎样定义的? (1)精密控制图,即均值控制图。以测定结果的平均值X为控制图的中心线,并计算出测量值的标准偏差S,以X ±2S作为上下警告限,用虚线表示;X±3S作为上下控制限绘成。(上警告限:UWL,下警告限:LWL,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 (2)准确控制图,也称回收率控制图,向不同浓度的样品中加入不同的已知量的标准物,积累测得的回收率数据,计算百分平均回收率品p及其标准偏差sp,以p±2sp为上下警告限,p±3sp为上下控制限。 3、计量、认证、标准化及质量管理的英文 计量:measurement认证:accreditation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QM 4、药物分析论文的发表包括那几个项目? 题目、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或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小结或结论、参考文献 5、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包括哪十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第五题:五、以你自己熟悉的一节课为例,说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除了具有教学设计的所有要点之外,教学设计的篆写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明确所写题目领域,把握此领域内容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做到基本东西不跑偏。 (二)研读教材,同中求异:研读教材,重要的是要到别人看到的,还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要从三个维度——编辑、学生、教师的视角解读教材。读懂教材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一看二想三答四验”:一看:有什么——教材中有什么 二想:为什么 1. 不这样行吗,不这样行,干吗非要这样,教材要传递是什么 2. 教材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3. 根据教材编排确定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4. 如果出考题,考什么,怎么考 三答:是什么——不想明白不罢休 四验:再思考——看教参、阅读书籍 (三)研读学生,积累学生经验:研读学生,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要不断思考、反思、实践,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前测、试讲、访谈。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前测,可以了解学生关于此知识点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试讲可以积累学生学习过程经验,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程,个人访谈,可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应对学生思维的复杂化。 (四)提出自己的思考,确定设计的主题:主题要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凸显本质,一个好的主题不仅彰显作者的智慧,还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人的兴趣,增加文章的力度和厚度。 (五)行文:行文要结构严谨、瞻前顾后、环环紧扣,好的文章前后呼应、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 ①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②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

(完整版)药物分析练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药典概况(含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组成。 2.目前公认的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法规有 GL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CP 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3.“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4.药物分析主要是采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等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知的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所以,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性学科。 5.判断一个药物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必须全面考虑_鉴别_、_检查_、_含量测定三者的检验结果。6.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_安全_、_合理_、_有效_的重要方面。二、选择题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可用( D )表示。 (A)USP 美国药典 (B)GL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C)BP 英国药典(D)GMP (E)GCP 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2.药物分析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以( D ) (A)六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 (B)八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 (C)九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D)七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 (E)十类典型药物为例进行分析 3.《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可用( E )表示。 (A)GMP (B)GSP (C)GLP (D)TLC (E)GCP 4.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最新版为( C ) (A)2000年版 (B)2003年版(C)2010年版 (D)2007年版 (E)2009年版 5.英国药典的缩写符号为( B )。 (A)GMP (B)BP (C)GLP (D)RP-HPLC (E)TLC 6.美国国家处方集的缩写符号为( D )。 (A)WHO (B)GMP (C)INN (D)NF (E)USP 7. GMP是指( B) (A)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C)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D)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E)分析质量管理 8.根据药品质量标准规定,评价一个药品的质量采用( A ) (A)鉴别,检查,质量测定 (B)生物利用度 (C)物理性质 (D)药理作用

七下生物教材分析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编写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瓣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二、知识体系的构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将“生物圈中的人”安排在七年级下册,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近些年来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提前,这样安排有利于适时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二是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中的关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第四单元并不是单纯的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周围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材的总体介绍 (一)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的体系: 1.目标体系 2.知识体系 3.活动体系 4.阅读体系 5.检测体系 6.课外活动体系 四、教材分析 (一)目标体系 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 通过本教材的的活动,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展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者,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3、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二)知识体系 1、本册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线,安排了7章23节内容。主要学习有关人的由来,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2、第一章是生物圈中人的由来,包括作为物种的由来和作为个体的由来,前者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后者即人的生殖。从这些内容和它们所反映的观点的学习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关于人的生殖,要求学生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理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意义,实际上也隐含着“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 第二章至第六章依次是人的营养、呼吸、体内物质的运输、排泄、调节。人的食物来源范围很广,实际上是来自生物圈。呼吸一章紧扣着呼吸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章专门安排了“人粪尿的处理”一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资源价值,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则围绕着人体如何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七章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初中生物_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复习目标】 一、说出萌发的条件、过程 二、描述根的生长和茎的发育过程 三、概述花的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概述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重难点) 复习任务一: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复习88—93页) 自主复习:1、环境条件? 2、自身条件? 3、萌发过程? 思考:播种前浸种?______松土?__________早春地膜覆盖?_____________ 2、连线: 【合作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1、几号瓶的种子萌发? 2、几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 3、为什么不萌发? 4、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典例1、右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其鲜重和干重(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1)曲线②表示的变化, OB表示;BF表示 能否确定幼苗的光合作用是从时间B开 始?(2)曲线①的变化说 明 复习任务二: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自主复习:①根尖四部分的结构、功能?②根的生长与哪两方面有关? ③茎的向上生长?(叶芽结构)④茎的加粗生长?⑤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 处 理 方 法 10粒种子拧 紧瓶盖 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 瓶盖 10粒种子加适 量水拧紧瓶盖 10粒种子加较多 水拧紧瓶盖室温室温低温室温

典例分析:结合图示综合考查植物的生长 2、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据图进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结构①、②、③、④共同组成种子的胚B.乙图中的a和b是由甲图中的1发育成C.丙图中的结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D.丁图中的③将来可发育成乙图中的结构b 归纳小结: ①根尖的分生区、茎中的形成层和芽中(生长点),都有分生组织。 ②植物生长是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复习任务三:开花和结果 自主复习:花的结构?主要部分?什么是传粉?有哪两种方式? 受精过程?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典例分析:1、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柱头上,则黄色番茄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黄色 Dd或dd B.红色 Dd C.红色 Dd或dd D.红色和黄色 Dd或dd 归纳总结: 【练习巩固1.】如图是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b→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切开d,发现里面有许多e,应该是由c中的 [ ]___发育而来. (3)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 4)果实红色(R)为显性,黄色(r)为隐性.若图中d为红色果 实,则它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 2、下图表示果实形成的简略过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 ()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B.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C.胚珠、受精卵、种子、胚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 学情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