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1.诗两首(第_1_课时)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2 月 21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4.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通过探究欣赏法解读诗歌意象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三、知识梳理

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看题目,明题材;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解,知写作原由;品意象,体会意境;抓关键词句,悟感情及作用;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及作者感情。

(2)背诵课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1)听多媒体播放的录音,划分节奏。

(2)借助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自由诵读。

2.设问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5)本诗以?鸟?作比,抒情言绪,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全体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3.学生整理笔记。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指什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达标题

背诵课文。

诗两首(第_2_课时)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12月 22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诵读,体会《乡愁》诗的意境和感情。

3.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通过探究欣赏法解读诗歌意象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三、知识梳理

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看题目,明题材;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解,知写作原由;品意象,体会意境;抓关键词句,悟感情及作用;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1)体会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诗歌。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1)先初读课文,划分诗的节奏,再初步质疑,最后将各自的问题在小组中汇总。

(2)设问

(1)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用了哪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3)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4)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

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全体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3.学生整理笔记。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1)《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

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2.达标题

背诵课文。

2.我用残损的手掌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2 月 22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联想想象欣赏,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2.通过研讨点拨法分析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感情诵读,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三、知识梳理

⑴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锦幛(zhàng)荇(xìng)藻蓬蒿(hāo)

蝼(lóu)蚁憔悴(qiáo)灰烬(jìn)

⑵重点字词的意思

锦幛--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苏生--苏醒。

彻骨--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四、学法指导

诵读法、研讨点拨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①听配音朗诵,体会诗人的情感。初读课文,划分诗的节奏,再初步质疑,最后将各自的问题在小组中汇总。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②设问

(1)诗歌从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3)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4)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3.讨论释疑

先独立思考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发言。

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探

究,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全体学生熟读试背诵全诗。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达标题

理解诗句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 2012 年 2 月 23日主备人:陈春燕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2.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通过讨论点拨分析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三、知识梳理

1.重点字词

干瘪biě纤qiàn绳簇cù新笑涡wō绯fēi红淤yū滩

2.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2)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3.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第三节诗歌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4.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感悟法

2、联想想象法

3、讨论点拨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①熟读课文重点词。

(1)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如何理解诗中的?我??

(2)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②设问

(1)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2)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3)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这句该怎样理解?

3.讨论释疑

通过合作讨论理解诗歌意境和主题。

①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上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②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边做题边进行对帮互帮,对查互查。

(三)展示汇报梳理

1.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

2.边板书边试着背诵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感情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深沉、悲痛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痛苦、希望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希望、欣喜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深情、热烈高亢、激昂

(二、三、四小节的板书由学生补充填写)

3.展示结束后要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重难点及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形成笔记。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给下列加点注音。

疲惫()隧()调驳()船胚()芽

簇()新喷薄()迷惘()富饶()

2.达标题

用?/?给下面的诗节划分朗读停顿。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4.外国诗两首

授课总时数: 2 授课日期:2012 年 2 月24 日主备人:陈春燕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 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 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 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

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2.难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三、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记忆清单:

虔(qián)信镶嵌(xiāngqiàn )深邃(suì) 晨曦(xī)瞰(kàn) 望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2.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祖国》作者莱蒙托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是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四、学法指导

1.诵读感悟法

2.合作研讨法

3.联想想象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1.出示目标:

学生齐读板书的目标。

2.展示流程:

听范读—自由读—欣赏分析---感悟提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设计问题)

①听多媒体播放的录音,划分节奏。熟读字词。

借助资料,了解作者以及时代背景,自由诵读。

②设问释疑

(1) 《祖国》一诗的主旨是什么?

(2) 《祖国》一诗中,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找出《祖国》一诗中的中心句。

(4) 在《祖国》一诗的第一节中,作者连用了?无论……?这样表示让步的句子,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祖国》一诗中,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有什么好处?

(6)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8)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3.讨论释疑

个人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小组再交流体会,组长组织大家准备发言。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文章的重难点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

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先自己读一遍,再在组内放声读,同组互相纠正或鼓励。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整理板书:

祖国

莱蒙托夫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统舏全诗)

俄罗斯原野景色:草原森林河流白桦

农家生活:打谷场农家茅房小窗饮酒笑谈舞蹈(平实中见真情)

黑人谈河流

休斯

核心词?河流?(历史的象征)

中心诗句:?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幼发拉底河沐浴

深邃刚果河畔盖茅舍

中显尼罗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密西西比河听歌声

2.小组以各种形式上台朗读这两首诗,读出对这两首诗的独特体会。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基础题

1)给汉字加拼音

虔( )信颤( )抖镶嵌( )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瞰( )望黝( )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是(国别)诗人(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姓名),被誉为??

2.达标题

1)如何理解《祖国》这首诗中?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奇异?的含义?

2)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这句诗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在诗歌中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5 孔乙己(第一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2 月 28 日主备人:汪玉文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难点

理解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三.知识梳理

通过感知课文,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四.学法指导

诵读品析法与讨论探究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明确本课任务。

(二)自学讨论释疑

1.自学指导

(1)自读课文,用笔圈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与同学交流。

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臵辩?等词语。

(2)结合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准备当堂介绍。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互相质疑并释疑。

2.讨论释疑

(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a)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b)孔乙己的地位 (c)孔乙己的结局

(2)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的六个生活片断。

(三)展示汇报梳理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

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

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四)达标检测评价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他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孔乙己(第二课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3 月 3日主备人:汪玉文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理解小说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探究主人公的死因,理解小说的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探究主人公的死因,理解小说的主题。

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主题

三.知识梳理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四.学法指导

导-学-教-练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指导自学方法,设计问题

深入理解课文,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造成孔乙己的悲剧根源是什么?

(2)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3)讨论小说写作手法.

2.教师设问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三)展示汇报梳理

展示在练习自学指导环节中所做的基础训练题或讨论的问题,明确答案。

死因分析:

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常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3)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主题: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写作手法

(1)讨论并归纳:

?笑声?贯穿全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以乐境写哀情,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精巧的布局)

(2)A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B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与获胜者的对比描写,揭露科举制度罪恶

C邻居孩子与大人对待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揭示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而变得冷漠。

(五)达标检测评价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200字左右。

6蒲柳人家

授课总时数:2 授课日期:2012 年3 月 18日主备人:汪玉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过程与方法

1、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通过研讨探究分析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三.知识梳理

自由反复读文。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四.学法指导

通过研讨探究分析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1分钟)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明确本课任务。

(二)自学讨论释疑

指导自学方法,设计问题

1自由反复读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1)、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

教师设问

(1)、概括一丈青大娘性格。

(2)、何满子的爷爷为什么叫?何大学问??

(3)、何大学问的性格。

(三)展示汇报梳理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1、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2、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3、泼辣大胆、刚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淳厚朴实

4、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这外号具有戏谑性。

5、何大学问的性格。

侠胆义肝、仗义疏财、慷慨豁达、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摆阔气. (四)达标检测评价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2、读一读写一写

擀嘬剜檎

腌臜倒气呼哨隐匿荣膺

一气呵成妙手回春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天伦之乐

影影绰绰望眼欲穿

7变色龙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3 月 28 日主备人:汪玉文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够复述课文。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过程与方法

1、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激疑探究,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同时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难点

认识小说用个性化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三.知识梳理

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够复述课文;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四.学法指导

通晓课文大意。学生自己学习,在教师适当讲解辅助下,逐渐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指导自学方法,设计问题

自由反复读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选小组代表发言交流。(1)复述课文

(2)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4)试从文中找出有关细节描写的部分,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5)归纳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2.教师设问

(1)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题目?

(三)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更正,教师启发纠错并归纳明确:

1、复述课文

2、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3、文章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点的。

4、文章的细节描写有警官的军大衣和赫留金的手指头等。本文通过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

5、这篇小说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忠实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他具有善于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不知羞耻的本质特征。

6、(教师设问)这是个比喻性文题,以自然界中皮肤颜色会随周围物体颜色而变化的小动物变色龙来比喻在处理咬人狗过程中不断出尔反尔、自食其言的奥楚蔑洛夫,由此引起人们的深思,进一步使人认清其丑恶的面目、卑劣的本质。题目的幽默、辛辣、形象,体现了作者独有的语言风格。

(四)达标检测评价

文章最后写到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发生的事,100字以上。

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8热爱生命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2 年2 月 6日主备人:汪玉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过程与方法

1、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

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知识梳理

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四.学法指导

诵读品析法与讨论探究法。

五.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流程

小黑板出示目标,学生读标。

(二)自学讨论释疑

1. 指导自学方法,设计问题

自由反复读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的主人公在自己求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考验?

教师设问

(1)、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够战胜困难,取得命运的胜利呢?

(2)、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

(三)讨论释疑

(1)、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给予自己的有益启示。

(四)展示汇报梳理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更正,教师启发纠错并归纳明确:

1、作者用细腻逼真的语言叙述了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人,在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的故事。

2、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的体力虚弱、伤病及野兽等。

3、主人公有着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正是这种"硬汉"精神,才使主人公化危为安。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导学案

27.2.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青海一中李清 〔学习设计〕

例 5:已知左、右并排的两棵大树的高分别是AB=8m和 CD=12m,两树的根部的距离BD=5m,一个身高1.6m的人沿 着正对这两棵树的一条水平直路L从左向右前进,当他与 左边较低的树的距离小于多少时,就不能看到右边较高的 树的顶端点C? 分析:, AB l CD l ⊥⊥?AB∥CD,?AFH∽?CFK。 ? FH AH FK CK =,即 8 1.6 6.4 512 1.610.4 FH FH - == +- ,解得FH=8。 数学建模的关键 是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转化为数学 问题,转化的方法 之一是画数学示 意图,在画图的过 程中可以逐渐明 问题中的数量关 系与位置关系,进 而形成解题思路。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5)(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智取生辰纲》学案 【知识链接】 1.施耐庵与《水浒》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传说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钱塘人,又一说扬州。曾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合,弃官还乡,闭门著书。又传,曾参加元末在苏州起义的张士诚军,因目睹朝政腐败,遂作《水浒传》以抒胸中之愤。 《水浒传》明代长篇章回白话小说,它的作者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发展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的斗争,以及起义失败的结局。《水》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在结构上注意整体与局部的结合。每一位好汉走上梁山的道路都是独立的,但这种局部的独立反抗又成为整体的一部分。其次是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再次,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切合其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2.杨志 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继业)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

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到了东京被高俅排挤,不被任用,又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梁中书看中了他的武艺,派他护送生辰纲去东京,不料生辰纲又被晁盖等所劫。无奈之下杨志和偶遇的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归途中病故。 【导学过程】 一、教师导引 播放歌曲《好汉歌》(多媒体显示歌词):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咳咳参北斗哇/生死之 交一碗酒哇/(不分贵贱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 有哇/咳咳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回头哇/(一路看天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该出手 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嗨呀依儿呀唉嗨唉嗨依儿呀/嗨呀依儿呀/ 唉嗨唉嗨依儿呀 学生交流听后的感受。 引入课题:梁山一百单八好汉的故事在我国民间盛传不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佩服好汉们的英雄豪气,喜欢他们的侠肝义胆。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青面兽杨志。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九年级下册导学案人教版

第四节电动机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3、知道电动机较热机的有点。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力的方向跟、都有关系。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3、电动机的构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叫做和叫做。另外为了能持续转动,它还有改变电流方向的 课堂导学 1、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演示实验:把一段导线放在磁场里,接通电源,让电流通过导线,观察它的情况。 实验表明:。 (2)演示实验:只改变刚才的实验中的电流的方向,再做一次实验,观察导线的运动方向。 实验表明:。 (3)演示实验:保持刚才的实验中的电流的方向不变,但把蹄形磁体两极调换一下,使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观察导线的运动方向。 实验表明:。 (4)总结得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力的方向跟、有关。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 该现象中把能转化成了能。 (5)想一想:如果电流和磁感线的方向都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方向会怎样? 答: (6)那么,通有电流的线圈放在磁场中,它会怎样运动? 演示实验:把线圈放在磁场中,接通电源,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表明:。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制作出了。 2、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1)电动机的构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叫做转子和叫做定子 (2)结合课本图9.6-5和9.6-6介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当线圈转到与磁场方向垂直的位置时,它的两个边受力、所以不能转动,这个位置是线圈的。 (4)直流电动机有让它每转动半周就改变一次电流方向的换向器。它由两个和两个组成。 3.生活中的电动机 电动机作为一种动力机械,与另一种动力机械热机相比,它有、、、等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3、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是从杨志押解生辰纲上路开始写起的,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2. 走近作者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生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著有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水浒》。 3.相关资料 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所以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自主学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趱.( )行 嗔.( )怒 虞.( )侯 恁.( )地 省.( )得 罗唣.( ) 怄.( )气 逞.( )辩 剜.( )口 聒.( )噪 面面厮觑.(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杨志拿着藤条,( )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 )。只见两个虞侯和老都管( ),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 3、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2)、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 )为题材的长篇( )。作者是( )。 【合作探究】 5、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全文的内容。 6、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7、杨志和晁盖等七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8、本文题目是“智取生辰纲”,“智”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9、杨志等人千方百计保护生辰纲,而晁盖等人则是想方设法夺取生辰纲。那么,“生辰纲”到底该不该被晁盖等人夺走呢?说说你的理由。 【精读精练】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酒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些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1、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详读课文4-5页内容。 2、独立完成关于导学案预习部分,尝试思考探究部分。 3、对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色笔做记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感受诗歌感情 2、品析诗歌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 3、仿写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浓烈思想情怀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品析诗歌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诗歌 课堂寄语: 自主完成 (课前相邻同学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熟读课文 2、参考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课前独立完成《课堂导练》自主预习案 (课前互换小组长批阅) 4、尝试完成导学案探究部分 一、激趣导入,走进乡愁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案——课堂思考探究

二、预习检测——脑筋急转弯 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检测预习情况 三、目标出示 四、教学过程 (一)美美地听——我想听,倾听乡愁 倾听名家朗读,初步感受乡愁,确定感情基调、语速、语调。 (二)美美地读——我要读,诵读乡愁 1、学生自由朗读,并由学科长组织以小组喜欢的形式朗读。 2、个别小组朗读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3、师生合作朗读,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读诗要做到“眼中有诗,脑中有画,心中有情。” 朗读指导:停顿、重音、节奏、语速、情感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三)美美地品——我会品,品味乡愁 1.独自品乡愁: 【问题预设】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导学案 【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理解诗人情感的张扬。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重点·难点】 1.借助想象,理解诗人在诗句中的意境。 2.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字词梳理,给下列字注音: 润()晕()揉()翼()戚()枉() 勃()谐()逸()挽()曳() 3.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研读·赏析】 研讨赏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巩固·拓展】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家庭作业(必做部分) 诗人在诗中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发出怎样愿望? 家庭作业(选做部分) 说说穆旦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推荐阅读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收获·反思】

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下学期导学案(全套,含答案)

Unit5 China and the World Topic 1 Section A 一、预习导纲: 1、短语互译与记忆 1)a great number of________ 2)许多名胜古迹____________ 3) fetch sb. sth._______ 4) the second longest__________ 5)Anything else?_______ 2、重点句型及知识点解读、预练 1)、It’s been two years since Mr. and Mr s. Green came to China. 2)、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that has about 5000years of history. 3)、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which attract millions of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every year. 4)、It’s a book which introduces China in detail. 知识点拨: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在句子中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其作用相当一个形容词。被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引导词,分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引导词的作用一是放在先行词与定语从句中间起连接作用,二是在从句中充当一个成分,并与先行词保持数的一致。(1)、常用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that可以指人也可指物,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作主语是不能省略,作宾语是可省略。(2)、常用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which指物,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作主语是不能省略,作宾语是可省略。(3)、常用who引导的定语从句: who指人,在从句中作主语。(4)whom指人,为who的宾格形式,在句子中只能作宾语。其前面没有介词时,也可用who\that代替,也可省略。 用关系代词填空 1)、The book_______I gave you was worth 50 yuan 2)、A plane is a machine _____can fly 3)、Do you know the man ______is talking with your mother? 4)、The students _____are from Hunan Province are excellent 5)、The girl _______ I like isn’t here now. 二、课堂导练: Listen to 1a and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 ) 1、Mr. and Mrs. Green have been in China for _______ A. two years B. three years C. one year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函数? 2.什么是一次函数? 3.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4.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二、创设情境 1.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 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三、形成概念 反比例函数定义: 四、概念辨析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哪些是一次函数? ;; ; ; ;;

; ;. 五、例题探究 例1.当m =时,关于x的函数y=(m+1)是反比例函数? 例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的值. (3)当y =8 时,求x的值. 例3.画出的图像.(思考:画出的图像)

六、拓展练习 1.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x=1.5时,求y的值; (3)当y=6时,求x的值. 2.已知y-1与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反比例函数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式中自变量x的取值能为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分别是,它们性质分别是: 。 3.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1);(2);(3)。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词四首导学案精

《词四首》导学案 上大附中何小龙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3.赏析下列词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全册)学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8-1],并完成下表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活动(导学案)

数学活动 ——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一、导学 1.活动导入 请同学们准备如下学具:半圆形量角器一个,细线一根,小挂件(或其他小重物),软尺一个. 这节课我们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 2.活动目标 (1)能自制测角仪,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测量物高的方案. (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物高. 3.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制测角仪,测量物高. 难点:测量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教材P81活动1、2:制作测角仪,测量树的高度;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 (2)活动时间:45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①自制测角仪: 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半圆形量角器的圆心处,细线的另一端系一个小挂件,如图1、2所示,制成的一个简单测角仪. 图1 图2 图3 ②探索测角仪的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仰角的度数是多少? ③测量原理探讨:

a.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4: b.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如图5: ④探讨测量方案,设计活动报告: a.测量树高 (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如图6: b.测量塔高(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如图7: 图6 图7 ⑤活动实施: a.设计测量方案. b.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c.整理数据计算物高. d.填写活动报告. 课题 测量示意图 测量数据 测量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值 计算过程 结论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能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并积极参与活动. ②差异指导:全班学生每6人一组分组活动,指导学生制作测角仪、设计测量方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活动. (2)生助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4.强化 (1)底部可以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2)底部不可到达的物高的测量原理. 三、评价 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纸笔评价:活动报告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数学活动是利用测角仪测量物高.整个活动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利用半圆形量角器、细线、小挂件制作一个简单的测角仪,对于在活动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解答. 一、基础巩固(60分) 1. (20分)某校九年级四个数学活动小组参加测量操场旗杆高度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图是四个小组在不同位置测量后绘制的示意图,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记为α,CD为测角仪的高,测角仪CD的底部C处与旗杆的底部B处之间的距离记为CB,四个小组测量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导学案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学导航】 1.二月革命: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 ”,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 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十月革命:____ ___年__ _ 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 ___ 的方针。___ _月_ 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 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 ______,领导起义。__ __月_ __日,起义取得胜利。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措施: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同德、奥匈帝国议和,退出。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4.三年国内战争:经过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粉碎了外国的和国内的,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 ____革命。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 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______ _____的统治,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交流讨论】 1、十月革命武装起义的背景?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性质和历史意义? 3、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达标】 1、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名应该是()

人教九年级下册数学-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导学案

29.1 投影 李度一中陈海思 第1课时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情境引入】 活动1 设问: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自主探究】 活动2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阳光下的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教师指导。 归纳总结: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 例。。 活动3 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学生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分析、回答。 归纳总结: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 例。。 活动4 出示教材88页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活动5: 问题1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标准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答案 【篇一: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及答案】 教师寄语: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 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主要作品有《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 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 抒发了;《乡愁》咏叹 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 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1《智取生辰纲》导学案

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2、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今天我们就以说读的形式来领略它的魅力。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2、文体常识 章回体小说

三、字词积累 1、重点字 窥望(ku)趱行(zn)怄气(òu)聒噪(u)嗔怒(chn)恁地(nèn) 干系(xì)勾当(dàng)撇下(pi)怨怅(chàn)计较(jiào)兀自(wù) 尴尬(à)逞辩(chn) 2、多音字 扑(p)朴刀省(xn)省得、反省 (p)朴素(shng)节省 (piáo)姓朴 3、形近字 趱(zn)趱行塌(t)死心塌地皓(hào)皓齿嗔(chn)嗔怪 攒(cuán)攒集遢(t)邋遢诰(gào)诰命慎(shèn)慎重 臜(z)腌臜榻(t)卧榻梏(gù)桎梏缜(zhn)缜密

4、重点词 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逞辩:卖弄口舌。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窥望:暗中观察。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5、词语辨析 “窥望”“窥探”辨析 “窥”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的意思。“窥望”是偷偷地看;“窥探”指暗中察看。 四、整体感知 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复述选文情节: (1)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把握故事内容。(2)小组内复述(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 2、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北师大版下册数学九年级第1章导学案全集

1.1 锐角三角函数 第1课时正切与坡度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能够用tan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等,外能够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1.从现实情境中探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 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学习方法: 引导—探索法.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你能比较两个梯子哪个更陡吗?你有哪些办法? 2、生活问题数学化: ⑴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⑵以下三组中,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Rt △AB 1C 1和Rt△AB 2C 2有什么关系? ⑵ 2 2 2111B AC C B AC C 和有什么关系? ⑶如果改变B 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 3C 3)呢? ⑷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三、例题: 例1、如图是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 例2、在△ABC 中,∠C=90°,BC=12cm ,AB=20cm ,求tanA 和tanB 的值. 四、随堂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C 吗?

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的坡度.(结果精确到0.001) 3、若某人沿坡度i=3:4的斜坡前进1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 升高________米. 4、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16和12.较长的一条对角线与菱形的一边的夹角为θ,则 tanθ=______. 5、如图,Rt△ABC是一防洪堤背水坡的横截面图,斜坡AB的长为12 m,它的坡角为45°,为了提高该堤的防洪能力,现将背水坡改造成坡比为1:1.5的斜坡AD,求D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五、课后练习:

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生版

《词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羌管悠悠霜满地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诗词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诗词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3.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4.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 1.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 海(jì) (2)词语释义 金樽:金酒杯。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羞:同“馐”,美味的事物。箸:筷子。 歧路:叉路。长风破浪: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济:渡过。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5《孔乙己》学生版

《孔乙己》导学案 作为中华民族2019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毕生以文艺作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的武器。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第一课时咂摸带笑的泪 一、新课导入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课题)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附和.( ) 分辩.( ) 不屑.置辩( ) 咸亨.酒店( ) 砚.( ) 荤.菜( ) 羼.水() 拭.()蘸.( ) 惋.惜()阔绰.( )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 分辩: 格局: 缠夹不清: 之乎者也: 大抵: 附和: 格局: 阔绰: 污人清白: 绽出: 君子固穷: 间或: 颓唐: 营生: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26.1.1 二次函数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 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 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形如 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二、自主学习: 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 米,那么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 答: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