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上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一)先秦两汉文学(占 35%)

中国文学的源头

1.文学的起源的几种观点

学界代表观点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和劳动说四种。人类基于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与生产有关的活动,乃是文学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2.上古神话的种类、代表、特质和影响

种类:①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烛龙②始祖神话女娲补天③洪水神话大禹治水④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⑤英雄神话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⑥发明创造神话黄帝发明车、乐、铜器,仓颉造字

特质:精神特质:①凸显人的作为、主观力量和主动精神②神话人物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思维特征: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②具体、形象的思维③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3.书面作品的雏形代表

甲骨卜辞《周易》卦爻辞

完整、纯粹的记事散文,描写刻画传神,富有诗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卦爻辞的地位与影响

①客观地保存了上古时期部分歌谣,或某些语言片断,成为中国文学史绚烂多彩的珍贵资料。

②寓意于象。《诗经》的兴象,正是它的直接延伸:理论上,意象派、境界说等,都与它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③从卜辞通向《诗经》、《尚书》、乃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成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

4. 《诗经》名篇背诵:《关雎》、《蒹葭》、《采薇》(节选)

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

5.《诗经》的内容及代表作品

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①祭祀颂诗和周族史诗祭祀诗:如《商颂·那》、《周颂·清庙之什》等。五首古老的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勾画出周民族发祥、创业、建国和兴盛的光辉史迹。

②农事诗: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七月》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全诗以时令为序,顺应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客观反映出农夫生活和贵族生活的悬殊差别,在对当时农业生产、农夫生活的平铺直叙中抒发了哀怨和不满。

③宴飨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 燕飨不是单纯为

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④怨刺诗:西周中叶以后,周室衰微,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

政的怨刺诗。主要在“二雅”和国风中,如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⑤战争徭役诗: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自豪乐观大雅《江汉》小雅《六月》;秦风《无衣》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小雅·采薇》往往和思妇哀歌相关。《卫风·伯兮》

⑥婚恋诗: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多,内容丰富:男

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

来痛苦的弃妇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关雎》《蒹葭》《汉广》

6.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诗经》的艺术特色

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比其音律”统一润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艺术上具有一

些共同特征。

①抒写现实人生:最突出的特点是写实《大雅》中《生民》、《公刘》等周族史诗,《国风》

中《郑风·溱洧》,《颂》中《鲁颂·閟宫》、《商颂·长发》等

②抒情言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豳风·东山》是东征戍卒在班师归途中的歌唱,

诗章却幻化出妻子在家“洒扫穹窒”迎接丈夫归来的忙碌身影,这也是思妇合乎情理的一种表现。 《周南·关雎》作为一首表思慕和追求心理活动的爱情歌曲,前三章是“求之不得”而“辗转反侧”、夜不能眠的难耐,后二章却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的两情相悦。不乏想象之境。

③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基本手法。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

④章法和句式特色: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

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先秦散文

7.先秦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在先秦时代,文、史、哲不分,出现了“以历史为文”、“以学术为文”的文学形态,因此,在谈论先秦散文时,一般把它们划分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代表作品: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8.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左传》的文学成就

①丰富的叙述手法:保证历史事件的整体性及对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充分展示和交代。

倒叙:“宣公三年”先写郑穆公兰之死,再回顾其出生和命名等。

预叙:预先叙出将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结果。如《秦晋崤之战》蹇叔在秦出师伐郑时,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秦师经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插叙、补叙:常用“初”字领起

②叙事最突出的成就:描写战争, 记录大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

之战、鄢陵之战等战争描述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写战争不限于过程,而是深入揭示战争

起因、醖酿过程及后果。 如城濮之战,先交待大战爆发背景和直接起因,行文中又不断

展示晋胜楚败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而楚方君臣意

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结果全面: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及战争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

③完整叙事散文,发展春秋笔法,直接议论形式:记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传奇色彩和生活化内容,通过具体、生动、曲折的叙述描写,追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的审美效果。 如

《宣公二年》记晋灵公与赵盾的尖锐冲突,接连记述“晋灵公不君”、“鉏麑触槐”、“提弥明搏獒”,一个场面接一个场面,一场虚惊接一场虚惊,惊心动魄,令人嗟叹; 下文关于

首阳山翳桑饿人的插叙、赵盾脱险的过程、“赵穿攻灵公于桃园”以及太史书“赵盾弑其君”等,叙事波澜起伏,一环紧扣一环

④人物刻画细致鲜明生动:细节刻画:记楚国白公之乱、叶公子高平叛,未着重写叶公的重大军政措施,而就其是否该戴头盔这一细节反复渲染,突出国人对叶公的爱戴及叶公急于争取

国人的心理;语言上:行人辞令之美:简而有味、柔中有刚,极耐诵读。《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生活化、情绪化、口

语化,语气逼真,极富于表现力:如《闵公二年》记述“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结果

当狄人伐卫、卫国国人将战时,受甲者皆日:“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语言省简、准确如“晋楚邲之战”,描写晋军在战斗打响后因号令不一盲目撤退,土卒们争相乘舟济河,于是“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一句话即把晋军的混乱以及战败后的惨烈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9.了解《战国策》的“文辞之胜”

①善进言:善于攻下防线,使对方听进说理和分析。 《触龙说赵太后》: 迂回战术,面对

赵太后的决绝态度和的备战状态,触龙始终不提“为质”之事,而是嘘寒问暖,谈儿论女,使赵

太后由“盛气”到“色少解”到“笑日”,最后痛快承诺“恣君之所使之”。

②微言相感: 充分揣摩对象特殊心理,以漫不经意之语,点到要害,让对方自忖自悟。 如《孟尝君在薛》记荆人攻薛,齐不急救,淳于髡应孟尝君之请劝齐王出兵,话语间只漫不经意提到“薛不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齐王不管薛是否量其力,却不能不在意“先君之庙在焉”,于是不待淳于髡提出兵相救,自己已迫不及待“疾兴兵救之”。

③近取譬:随机用身边事、眼前物作比,说理自然、贴切、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邹忌讽齐威王纳谏》用自己“现身说法” 魏牟谏阻赵王宠幸建信君,取譬案上用来为冠的“尺帛”,出口惊人: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尺帛要待工,治国更须待贤,而建信君不堪重任。

④巧用故事:季梁:“南辕北辙”说魏王攻邯郸离王天下愈远 苏秦:“马价十倍”请淳于

髡先为引荐以见齐王 陈轸:“画蛇添足”止昭阳攻齐 郭隗:“千金市骨”劝燕昭王求贤 苏秦:“桃梗和土偶”谏孟尝君入秦

10. 了解《论语》格言化的语言特点

《论语》语言简洁凝练,深入浅出,具格言化的特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学而】

溫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名不正则言不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11.了解《孟子》长于论辩的手段和技巧

①善设机巧,引人入彀②反守为攻③巧换概念与角度

12.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庄子》“寓言十九”的特点

①寓型寓言:借他人之口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庄子关于“心斋”“坐忘”的思想竟由孔子师徒来演绎: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人间世》】

②象征型寓言:庖丁解牛:全真保性的道理 佝偻承蜩:忘物凝神的境界

③故事型寓言:虚与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公冁然

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达生》】

13.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庄子》的文学特色

①运用丰富的想象,赋予万事万物以鲜活生命,创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非现实世界。 动物: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 植物:栎树语匠石; 河伯羡海神若 髑髅语庄子 庄子与鲋鱼言

②极尽夸张变形之能事,把人和事做极度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以产生惊警动人的强烈效果。

《逍遥游》写鱼鸟之大:“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写年寿之长:“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描写往往登峰造极,奇绝浪漫,令人叹为观止。

③运用寓言时,各种形象纷至沓来,形散而神聚,大开大阖。

《逍遥游》:汪洋恣肆、奇文逸作

形散:开篇各种事物(大小、动植物、天上地下)接踵而至,令人应接不暇:鲲鹏天池、野

马尘埃、苍苍天色、水负载舟、蜩与学鸠、小年大年、朝菌惠蛄、冥灵大椿……后又连用古今故事:许由辞天下、肩吾说藐姑射神人、惠子忧大瓠和大树无用,情节了无瓜葛,通篇给人以信口开河的感觉

神聚:围绕“逍遥游”步步推进:游气用以烘托大鹏远举高飞、水载舟喻风负鹏:大鹏

有待不逍遥;蜩与学鸠虽不远举,却也有待;朝菌大椿的小年大年,引出大鹏小鸟皆有待真正的逍遥:无待、无名、无功、无己、无用为大用的逍遥途径和极致。

14.了解《荀子》中的纯文学作品代表

《赋》、《成相》:用韵文写成的纯文学作品

《成相》:采用民歌形式的韵文作品。

《成相》规整有序,内容为选贤授能、安邦治国,有训诫色彩。

屈原和楚辞

15. 楚辞的含义及影响

楚辞的含义: ①汉代人对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战国后期楚国形成的一种诗体的称谓,其基

本特征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展现了楚国的地方特色。 ②诗歌总集名称。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战国楚人作品和汉初的仿作编为一体,定名为《楚辞》。

楚辞的影响:

①创造了新的诗歌样式,句式及结构,均较《诗经》自由且富于变化,能更有效地塑造艺

术形象、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②突出的浪漫精神气质、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后世诗人有巨大影响。

其中集中保存了中国神话的许多材料; 李白《梁甫吟》、《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梦天》等,与《离骚》一脉相承

③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形成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如张衡《四愁诗》、曹植《洛神赋》、李贺《苏小小墓》、蒲松龄《聊斋志异》等

16.屈原的生平与作品

生平:(约前340—前279),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政治家、伟大诗人。

作品:《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从司马迁说)

17.结合具体内容赏析《离骚》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离骚》主题

回顾人生中春风得意和抱负非凡及不遇明主、遭谗被贬的沉痛经历

抒写了寻觅、期待、失望、孤独、彷徨的内心凄苦和对楚国恶劣政治环境的憎恶、愤慨

反复表达了对楚国忧虑、对故土眷恋、至死不渝坚持操守的决心和清高傲世不与俗人为伍的情怀。

(1)塑造了一位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①充满神性色彩:

自称神灵后裔,特殊时日降临,高冠长佩,披花带草,乘龙御凤,升天入地,上扣帝阍,下求佚女,可向古人陈辞,能使巫咸降神

②与作者精神相通:奋发自励、苏世独立;超凡脱俗、执著追求理想;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百折不挠并不惜为之献身;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

③为实现“美政”而献身:“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脩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④苏世独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⑤上下求索“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抒情主人公形象:

⑥苦闷矛盾“路脩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抒情主人公形象:

(2)丰富、完整、系统、新奇的比喻运用

良马:治国贤才

车马奔驰:国事发展

规矩绳墨:准绳法度

道路:政治途径

美人香草意象

“比”的运用使诗中政治抒情诗意盎然、富于魅力。

后代美人诗、弃妇诗、闺怨诗,实以美人、怨妇自喻,抒发高洁或怀才不遇情怀。

具体应用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象征品性高洁纯粹,追

求不同凡俗

(3)浪漫不羁的奇幻想象

重新构思和安排神话传说中的固有形象

抒情主人公为众神操纵者,神仙为其配角

借神话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抒发理想破灭的悲叹

(4)别于《诗经》的新形式

《诗经》:整齐划一、敦厚典重

《离骚》:新鲜生动、自由不一

楚辞语言特色:

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长可短,以六言、七言为主; 用韵不严格; 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等 大量楚地方言:羌、谇、謇、纷、侘、傺等

18.宋玉的代表作品举例

宋玉有作品:《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

秦汉散文

19.了解汉代文学的多元化特色

●文学精神:自强不息、积极向上、激扬高昂

●文人品格:积极入世,好高尚义、轻死重气

●文学发展脉络:对历史高屋建瓴的反思批判——对现实的关注:歌功颂德、润色鸿业——

批判潮流再度涌动

●文人地位:独立——依附——独立

●文学特色:与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呈现浪漫色彩

●创作群体:民间创作、文人创作均兴盛;乐府歌辞、文人的五言诗

20.了解秦汉散文的名家及代表作品

秦丞相吕不韦及其门客《吕氏春秋》文章学理念,短小平达,多彩寓言

李斯《谏逐客书》辞采华美,理论说服力与艺术感染力,骈体之祖,奏疏楷模

西汉:陆贾《新语》战国策士遗风

贾谊《新书》其中《过秦论》《论治安策》最为出名。纵横余风,讲究气势、长于夸饰,说理清晰,内容丰实。散文单句为主

晁错《晁错》政治家的务实精神。注重说理

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战国诸子式,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说理,文学色彩强。

董仲舒《汉书》所载《贤良对策》三篇政论散文

刘向《新序》《说苑》

东汉:王充《论衡》发愤之作。热点问题事实说话富有创新提出有价值文学观点

王符《潜夫论》指斥社会丑恶现象,批判靡丽文风。

马第伯《封禅仪记》最早游记,风景,泰山封禅,文献价值

史传文学余韵:杨雄《蜀王本纪》赵晔《吴越春秋》刘向《列女传》《列仙传》

汉赋

21. 汉赋的分类及代表作品举例

①骚体赋模拟楚辞贾谊《吊屈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等

②文体大赋汉赋典型形式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③抒情小赋及其他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

22.《子虚赋》《上林赋》的体制特点及文学价值分析

体制特点:

●体制空前宏大、弘丽庄美

●基本方法:最大的时间、空间内,以类相从,分类叙述 用“于是乎……”领起分类叙

述描写;用“其上”“其下”等展开方位、物类,具体描写

●状物写景,精雕细刻,遣词造句,不避繁复,以大为美

此种审美追求,均为文体大赋创作者模仿、效法

文学价值:

●作为一种新文体的奠基之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客观上曲折反映出汉武帝时代,伴随国力上升所呈现出的蓬勃景象和恢弘气度,是“大

汉气象”形象展示。

●用文学方式,关注和集中描写自然、山川、物象,开拓了文学创作新领域。

●状物写景,精细准确、绘声绘色,且用辞雅丽、富有韵律美;

●为后代叙述体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因素。

23. 司马相如赋作的成就与评价

司马相如:“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宫一商,此赋之迹也。”——创作《子虚》、《上林》的指导思想。

《子虚赋》、《上林赋》在许多方面都超越前人,成为千古绝调,是汉赋的典范之作,也

成为后代赋类作品的楷模。

汉代诗歌

24. 背诵:《饮马长城窟行》《陌上桑》《江南可采莲》《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生年不满百》等几首诗中的名句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

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陌上桑》(名句)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25.汉代乐府诗的代表作品、内容及艺术特色

代表作品:《大风歌》《孤儿行》《焦仲卿妻》《陌上桑》《长歌行》《江南》

内容:①汉初与民休息、重建统一安定的社会秩序的真实反映: 刘邦《大风歌》 郊庙歌辞中《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

②直面现实,展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残忍的权力斗争 《戚夫人歌》《淮南王歌》

● 贫富悬殊、苦乐不均: 《鸡鸣》《满歌行》《相逢行》

《妇病行》《东门行》《孤儿行》

③爱与恨的直接坦露和表白

《上邪》《有所思》 《白头吟》《怨歌行》 《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和《羽林郎》

④对于生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关注

汉代流行的丧歌:《薤露》《蒿里》 《战城南》《长歌行》

艺术特色:“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①真切的情感自然贯穿于诗歌始终。 元陈绎曾《诗谱》称“汉乐府真情自然”。

《大风歌》《秋风辞》(汉武帝) 《江南》 《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②浓厚的叙事成分、巧妙的叙事艺术: 完整、连续的情节故事

《妇病行》:临终托孤、沿街乞讨、孤儿啼索

《孤儿行》: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

《十五从军征》:中途和乡人对话、回家后烧饭、难以独自进餐等

《孔雀东南飞》: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相互交错;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各具特点,绝无雷同。 个性化的对话,注意细节描写,善于利用环境或景物作衬托

《陌上桑》秦罗敷 《羽林郎》胡姬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太守府求婚使者……

④与汉赋的铺排描写相适应,形成铺陈的细致描摹。

《孔雀东南飞》长篇叙事 《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孤儿行》对孤儿生活状况的陈述 《江南可采莲》虽只七句,四句排比

26. 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分析

代表作品:班固《咏史》: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后世评价为“质木无文”。

张衡《同声歌》:通篇假托新婚女子口气自述。措辞奇妙,兴寄高远。《四愁诗》:经过

改造的骚体七言诗,开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

秦嘉《赠妇诗》三首: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郦炎《见志诗》二首:抒发了怀才不遇感慨、遭受压抑的不平之气。

赵壹《疾邪诗》:附在《刺世疾邪赋》之后,以秦客和鲁生对唱的形式出现,各申己志。

蔡邕《翠鸟诗》:寓言诗,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真实写照。

《古诗十九首》:组诗,无名氏所作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情别绪和士子文人仕途的失意之感,充满感伤情调。

艺术特色:①长于抒情:不虚饰,不矫情,真实袒露文人士子的情怀

有的借助于景物、时令更替的描写,造成凄凉萧瑟的气氛,以抒发寂寞、哀怨、悲苦之情。 有的运用比兴手法,索物寄兴,以抒发深沉、意远之情。

有的运用叠字,构成低昂、迂缓的和声美,以抒发悲愤、缠绵的肺腑之情。

②情景交融: 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③语言炉火纯青: 无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其语言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

史传文学

27.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概况

司马迁,字子长。家族世为史官。 父司马谈,为太史令,曾作《论六家要指》。

“年十岁则诵古文”,及长有范围广泛的游历: 向孔安国、董仲舒等学习《尚书》、《春秋公羊传》等先秦典籍。

曾仕为郎中,后为太史令

为战败李陵分辩触怒武帝,陷囹圄、受宫刑。

后改任中书令,完成《史记》著述。 另著有《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等。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

中国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全书130卷,52万余字,当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首创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为纪传体史书之祖。

纪传体式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28.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史记》的文学特征与价值

《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战国散文酣畅淋漓的风格也为《史记》所借鉴,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汇。

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

《史记》中“纪”“传”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展示人物活动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

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重要人物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有数百名。

善于刻画人物、体现人物个性: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相互区别,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张良、陈平同为刘邦手下的智谋之士,一则洁身自好,一则不修细节;武帝任用的酷吏,有贪污的也有清廉的……

②浪漫与传奇色彩

许多非凡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

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貌似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等

若将秦汉历史剧变之际人物的传记作为一个单独部分:一部英雄史诗。

③善于选择和运用材料

1)选取与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密切相关的材料,以体现人物的主体风貌。

如孙武、孙膑、司马穰苴同为军事家

孙武:只选取宫女演兵的情节:表现其军事才能,也表现其军事思想;

孙膑: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突出其谋略

司马穰苴:斩杀监军,突出其治军严格。

2) “互见法”:主次轻重之分——本传对主要性格倾向加以详细描写;相关人物传记写其余材料

韩信:《淮阴侯列传》:用大量篇幅写其政治上首鼠两端,犹豫不决,终为吕后擒灭;《高祖本纪》:军权被夺,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等。

材料集中精练,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③细节描写

1)合理描摹,构成感人细节,通过细节生动体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

《项羽本纪》中“垓下之战”:英雄末路的悲壮“天亡我”

四面楚歌,项王“兵少食尽”,“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霸王别姬”:慷慨悲歌

2)生活细节的展示:有助于体现其性格。

韩信乞食漂母, 李广射石没镞, 张良见黄石公, 陈平为宰分肉

④矛盾冲突的发掘与展示

人物性格刻画:外观、白描方法,只展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外在活动和表现。

如《魏公子列传》:窃符救赵

⑤戏剧性场景及效果

人物活动各显本色,彼此对照,个性能够表现得格外鲜明。

效果:避免了冗长松缓叙述,具有紧张性;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李将军列传》

⑥强烈、复杂的感情倾向:

对于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主要从历史角度着眼,但在具体描写上,对于不同类型和命运的

人物,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倾向。

悲剧性人物,同情和惋悟:《屈原贾生列专》用抒情笔调,对屈原遭遇深寄悲慨。

特别感动的人物,结尾处加“太史公曰”,加重抒发感情:如赞李广:“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⑦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

各有特征,人物形象可视性。李广“为人长,猿臂”

外貌描写同人物的性格有联系:读张良传,“如妇人好女”相貌会时时浮现眼前

神情描写:《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⑧语言:平易畅达,精练传神

1)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排比、对偶、铺张、夸饰等多种修辞手法,为语言艺术增添了更多的神采。

《高祖本纪》刘邦称赞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赞韩信“战必胜,攻

必取”(对偶) ;赞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镶,不绝粮道”(排比)

2)语言平易简洁、富有表现力

古书词句翻译成汉代书面语;

适当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

语言多是单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对仗工稳,亦不避讳重复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历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评骈俪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纠正艰涩古奥文风时,均标举《史记》,

视之为古文典范。

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项羽:“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涉:“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9.《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①中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后代产生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别传、家传、墓志铭等传记与其有渊源关系;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积极入世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牺牲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人格自尊精神

②古代散文的楷模: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

唐宋古文八大家 明代前后七子等

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影响,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

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显示人物性格,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见上)

③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和文学素材:

人物原型:后代小说、戏剧中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

文学素材:取材《史记》的有:元代列国故事平话,明代《列国志传》、《东周列国志》、《西汉通俗演义》;《元代杂剧全目》

30.班固的生平及《汉书》概况

班固(32-92),东汉扶风安陵人。父班彪为著名学者。《汉书》在班彪《史记后传》基础上纂

修而成。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纪(12)、传(70)、表(8)、志(10) ,共100篇。

记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

继《史记》后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司马迁和班固、“史、汉”并列对举。

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精华之处: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

李陵、苏武传:感情色彩较浓,感人至深,可与《史记》名篇媲美

(二)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占 65%)

三国文学概说

31. 中国古代文学“三古”、“七段”的划分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两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从时间上自东汉建元元年(196)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共计764年的文学史,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期.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2. 魏晋文学的时间跨度与基本分期

魏晋文学时间跨度为公元196至公元265年,以太和六年(公元232)为界,前期为建安文学(35年),后期为正始文学(34年)。建安文学以曹操为领袖,曹丕曹植为核心,建安七子为主要成员,形成邺下文人集团。正始文学处于时代动乱、门阀士族形成、玄学兴起的背景之下,文学家族出现并成为创作中坚。

33. 正始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建安文学的比较

第一,规模略小。“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名士不等于文士

第二,文学精神不同。建安文学有强烈的功名愿望,正始文学“越名教任自然”。

第三,文风诗风不同。正始“清、虚、旷、远”,建安“真、高、刚、直”。玄学对文学的贡献:自然、飘逸、旷达、冲淡。

三曹

34. 举例说明曹操的文学贡献

第一,乐府诗“依前曲,作新歌“,创作形式更加自由。曹操现存诗22首,全为乐府诗,内容主要为纪事、述志、游仙。其纪事述志诗采用乐府旧题书写时事,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诗中悲情流宕,抒发忧国忧民之感。如《蒿里行》抒写战乱造成的社会动荡的现实,直面战乱对社会的惨重破坏和平民百姓的大量死亡,抒发其心忧天下、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感。述志诗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体现了曹操具有忧患意识、胸怀大志、珍视生命、求贤若渴、积极进取与向往统一等。

第二,重振四言诗。抒写个性、运用比兴手法、节奏感强。如《短歌行》中熔直接抒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借用《诗经》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和比兴于一炉,文字古朴灵活,慷慨雄壮中展现对人生短暂的慨叹与广集天下贤才的渴望。

35.曹丕《典论·论文》的重要文学观点及其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

曹丕《典论·论文》的重要文学观点有:一,强调文学的价值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二,提出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有清浊,每个人的文气各不相同,难以继承。三,提出问题分类及特点,“文本同而末异”,奏、书、铭、诗,各有不同特点。四,就文人相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较为完整且自成体系的文论。曹丕也因此实现了成一家之言,传之后世而不朽。

36.曹植的诗歌创作分期及其创作内容、风格的转变

曹植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期,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登基为界。创作内容上,前期以游宴、述志为主,后期则多为抒发骨肉相残的忧伤和悲愤的诗篇以及游仙诗。创作风格上,前期但美遨游,后期颇有忧生之嗟。前期述志诗作品如《白马篇》,描绘了一个武器超群、豪情满怀、甘赴国难、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形象,体现其关注国家安定统一并甘愿效命的豪情壮志。后期作品“沉郁顿挫,悲壮淋漓”如《赠白马王彪》。

37.名篇背诵:《短歌行》(对酒当歌)、《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植《洛神赋》(节选)

建安七子

38.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人的并称。曹丕最初在其《典论·论文》中提出“七子”之称,后人称之为“建安七子”。他们分别是: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璉、东平刘桢公干。建安七子是建安时期三曹之外的文人代表,其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对中国古代诗、辞、散文的发展有所贡献。

39.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文人集团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的精神,代表了建安时期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对政治理想的高扬、浓郁的悲剧色彩、对人生短暂的哀叹以及作品中强烈的个性表现。正始文学

40. 阮籍《咏怀诗》的风格特点

一,隐约曲折,寄托遥深。“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避隐“”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阮旨遥深“(刘勰《文心雕龙》)

二,高度理性与深沉情感的结合,书写现实、历史、宇宙、人生而不离抒情。如《咏怀诗(其一)》首联“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是写现实,其中夜不能寐的原因暗含着内心的焦虑忧

伤,二三两联景物描写烘托清冷孤独的情感,尾联更是直抒胸臆”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表现诗人的深夜孤独、忧伤难以排解的痛楚。情感丰沛。

41. “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在政治高压与玄学兴起的背景下,文人形成的一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主要体现在服药、饮酒、玄心、深情、清谈、任诞、妙赏以及才智等方面。魏晋名士多服五石散,服后食冷食饮温酒,垢衣散发,“觉神明开朗”。饮酒为社会风尚,纵酒放达,“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刘伶也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酒鬼”。清谈为谈尚玄远,任诞为名士风流,个性十足。妙赏为对美的敏锐体悟和深情赞赏:气质超然、底蕴深厚、品行磊落、气概慷慨。深情为舐犊之情、伉俪之情、朋友之情。“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玄心则表现为临危不惧,宠辱不惊,视死如生。才智表现为机警的言辞“小时了了”,敏锐的洞察力“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以及敏锐的才思“未若柳絮因风起”。

两晋文学

42. 西晋文学的基本分期和代表文人

西晋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公元265-299,共34年,为相对治世时期,代魏称帝,统一

全国,文学气格低下,缺少激情,模拟成风,文风繁缛。后期为公元300-316,共16年,八

王之乱与五胡乱华,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文学呈现末世之音,情调悲凉。

代表文人为陆机、潘岳、左思。

43. 陆机《文赋》的主要观点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主要观点:

(1)文体风格论。论及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文体风格。文体风格辨析

较曹丕《论文》更细致。

(2)创作过程论。包括创作冲动、创作前心境、创作想象展开的情景以及创作灵感。创作冲

动的两大来源:自然节物的变化与古代典籍的感发。创作前的心境是收视反听,归于虚静。(3)论及创作构思的整个过程,包括:创作冲动,创作开始时的心境,想象展开时的情景以

及创作灵感现象。

地位和意义:是魏晋“文的自觉”背景下的创作。

(1)描述文体风格。

(2)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研究并描述文学创作过程。

(3)讨论文学创作的内部规律。是文学独立成科后对创作经验的第一次理论总结。

44.举例说明左思《咏史诗》与其人生际遇之间的关系

《咏史》非一时之作,借“咏史”反映了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给予和精神风貌。

早期:积极用世,志气高昂。“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其一)

中期:理想受挫,愤郁不平。“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咏史》其五)

晚期:彻底绝望,消沉达观。“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咏史》其八)“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其二)

陶渊明

45.举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情味极浓的自然平淡之美。创作态度的自然“常著文章以自娱”,人格精神的淡然:“胸襟浩荡”,写作技巧的自然”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有强烈的刺激、浓墨的色彩与曲折的结构。

(二)淡与不淡的统一。“繁华落尽见真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对仗工整对又富于变化,技巧高妙却极其自然。

(三)日常生活的诗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饮酒》其九)。《责子》

46.举例说明对苏轼对陶诗评价“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理解

是说陶渊明的诗,表面上质朴但实际上绮丽,看起来没有过多修饰实际上充实丰腴。实际上说的是陶渊明诗歌中的淡与不淡的统一。

其诗乍看去因为没有华丽的词藻铺陈与绞尽脑汁的技巧斟酌而显得质朴清瘦,细看来却能够体味到诗人的缜密构思与细细推敲,无论是句式上的对偶工整而富于变化,还是炼字的精妙,又都做到了自然求真,不露一丝苦苦思索之痕迹,仿若浑然天成。也体现了陶渊明对于“自然”与“求真”的哲学思考的影响。

“繁华落尽见真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对仗工整对又富于变化,技巧高妙却极其自然。

“蔼蔼堂前林,仲夏驻清音。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其“驻”“开”二字自然不做作,又恰到好处。

47.名篇背诵:《饮酒》其五、其九、《读山海经》其一、《归园田居》其一、其三

南北朝文学

48. 元嘉三大家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元嘉诗坛的三位代表人物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并称。政治相对稳定的三十年,士庶关系开始缓和。

谢灵运:在文学史上的最重要贡献为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细致描摹与生动再现。风格由精工锻炼到鲜丽清新。

颜延之:铺锦列绣,错采镂金,以渊博的学问彰显文化优越感。

鲍照:出身低微,才高位卑。其诗歌特点1. 浓烈的抒情性,情感充沛气势壮大2. 激昂跌宕的节奏,惊奇锻炼的辞藻。推动七言诗发展。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自由换韵,诗体更加灵活。

49. 永明体

南北朝时期永明诗坛中产生的一种开始追求声律之美的新诗体。以平上去入为四声,并以此制韵,不可增减。(背景:诗歌与音乐分离促诗发展,诗歌的音乐性要靠文字本身的声律来实现,诗歌艺术发展本身的追求渐进等促使了诗人们注意诗歌中的声律问题。)具体的声律要求是一句之内、两句之间以及整首诗都要有抑扬顿挫。使诗歌回环起伏、交错变化、声韵和谐。

50.宫体诗

宫体诗是南北朝时期梁陈诗坛中的以男女之情、女色、游宴、游戏咏物等为主要内容,以注重声律、词采、对偶与声色为艺术手法,风格轻艳靡丽的一种诗学潮流。是在统治阶层将文学视为文化装点、由此形成文学的娱乐化倾向的背景下,受南北朝民歌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认识偏差:宫体诗并非专写女性,亦不等同于非艳诗,只是对女子描写较多罢了。

51.举例说明庾信前后诗风的变化

庾信诗风以北上驻留北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庾信作为南朝学士,深受南朝诗风的影响,多作宫体诗,文辞藻丽绮糜。但也时出隽语,如《奉和山池》“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真切细致,流转自然,飞扬清新。

后期由于庾信长期滞留北朝,逐渐糅合南北文风,其诗歌多表现亡国之恨、乡关之思、身世之悲,风格上也渐显苍劲悲凉、刚健老成。如《拟咏怀》其十一,“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悲国思乡,悲凉刚健。

52.名篇背诵: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拟行路难》、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陇头歌》

唐代文学概说

53.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

(一)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承继与创新。承袭前代文学遗产并加以创新发展。

(二)经济繁荣为唐代文化(文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社会长期安定,为唐代文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育体系与选官制度发展。社会安定促进南北文风融合,漫游风气盛行。

(四)宽松自由的政治思想环境。容谏之风使“唐诗无避讳”,宗教自由、儒释道并行发展为诗人提供了广泛的思想基础。

(五)中外文化交流促进唐代文化繁荣。

(六)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帝王喜好、科举诗赋取士。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习题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习题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 500 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 、和 5篇。 四.简答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期末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赏析 1.“古体诗”与“近体诗”概念辨析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相对唐宋而言)。在唐 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 为古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 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其中每首四句的为绝句,每首八句的为律诗,每首超过八 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 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 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 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 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 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 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 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 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 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 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 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 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 “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 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 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 《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 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 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 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 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 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着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识大全 下面是的我们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

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大题

2011年7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宋玉新 37.游仙诗新 38.《永州八记》新 39.《枕中记》新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枚乘的《七发》开创了大赋体式,简述其创作特点。新

41.简述《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表现方面的艺术特色。新42.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旧 43.简述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试述《庄子》寓言的特色,并举例说明。新 45.试论大历十才子诗的艺术特色。旧

2011年4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天问》新 37.骈文旧 38.讽刺小品文新 39.《虬髯客传》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新 4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旧

42.简述嵇康诗歌的特色。新 43.简述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风格。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举例说明《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新 45.试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旧

2011年4月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国语》旧 37.宫体诗新 38.初唐四杰新 39.元和体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诗经》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的特点。新 41.简述《孟子》文章的特点。旧

42.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新 43.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迢迢牵牛星》为例,论析《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旧45.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旧

中国古代文学史2期末复习重点.doc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导读:【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