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三)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三)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三)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三)

温病学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卷(九)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哪种提法欠妥()

A.具有程度不等的传染性B.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

C.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2.下列内容除去哪一项,即可构成温病的基本概念()

A.以发热为主症B.都具有传染性C.易化燥伤阴D.热象偏重3.根据临床特点命名的疾病是()

A.大头瘟B.春温C.冬温D.风温

1.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是()

A.风温B.春温C.伏暑 D 暑温

5.在温病与温疫的关系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温疫乃温病之别名B.温疫传染,温病不传染

C.温病都是烈性传染病,温疫自属其中

D.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6.温病病因学的实际意义是()

A.指示病变部位B.推测正气强弱

C.说明病变的传变趋向D.指导临床“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7.暑热病邪初起病变中心是()

A.在肺卫B.在脾胃C.在阳明胃D.在阳明大肠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感温病的初起表现()

A.发热恶寒B.头身疼痛C.咳嗽鼻塞D.苔黄尿赤9.下列哪项不是初起邪在上焦手太阴肺的温病()

A.风温B.冒暑C.秋燥D.暑秽

10.风热表邪未解而津液已伤,其舌象为()

A.苔薄白欠润B.苔薄白而干C.苔白厚干燥D.苔黄干燥11.暑秽的方剂是()

A.清营汤、至宝丹B.苏合香丸

C.清宫汤、至宝丹D.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

12.治疗外有表寒,内有暑湿的代表方是()

A.香薷饮加味B.雷氏清宣金脏法C.雷氏清凉涤暑法D.四加减正气散13.“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出自()

A.刘河间B.叶天士C.吴鞠通D.王纶

14.下列哪项是湿温病发生的机理()

A.脾土内伤B.外感湿热C.外感湿热,脾虚湿停D.湿邪内阻

15.湿温在辨证时,应首辨()

A.湿热的轻重B.湿热的部位C.卫气营血的证候D.辨寒热虚实

16.三仁汤中用杏仁的目的是()

A.开宣气B.止咳嗽C.止喘息D.排水湿

17.体现了“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的方剂是()A.藿朴夏苓汤B.三仁汤C.加减正气散D.王氏连朴饮

18.治疗湿邪上蒙,小便闭阻证的方剂是()

A.苏合香丸、茯苓皮汤B.苏合香丸、薏苡竹叶散

C.至宝丹、茯苓皮汤D.一加减正气散、苏合香丸

19.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多饮,脘痞呕恶,心烦溺赤,便溏色黄,苔黄滑腻,脉濡数,此为()A.湿热并重困阻中焦B.湿重于热困阻中焦

C.热重于湿困阻中焦D.湿热蕴毒困阻中焦

20.湿热郁发白培,治疗选方是()

A.栀子豉汤B.薏苡竹叶散C.杏仁滑石汤D.薛氏五叶芦根汤

21.身热汗出不解,或寒战热炽,关节重着或肿痛,舌苔灰腻或黄腻,脉濡数,其病机是()A.湿热郁阻经络B.湿热困阻中焦C.湿热蕴毒,充斥内外D.湿热蕴蒸三焦22.湿邪寒化伤阳,治疗选方是()

A.真武汤、薛氏五叶芦根汤B.真武汤、薛氏扶阳逐湿汤

C.黄土汤、真武汤D.黄土汤、薛氏扶阳逐湿汤

23.正式确立伏暑病名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肯堂C.吴坤安D.周扬俊

24.伏暑感受暑热病邪,易郁发于()

A.气分B.血分C.营分D.卫分

25.下列哪项不是吴鞠通提出的“证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的内容()

A.伏暑B.暑温C.湿温D.暑湿

26.《疫疹一得》的作者是()

A.戴北山B.余师愚C.杨栗山D.王孟英

27.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

A.叶天士B.吴鞠通C.吴又可D.王孟英

28.叶天士认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因此,在治疗上他提出()

A.直须清热凉血B.直须凉血散血C.直须活血化瘀D.直须养阴活血29.关于“逆传”的含义,章虚谷认为是()

A.自卫入营而言B.与六经“顺传”而言C.从气营分而言D.以病进退而言30.下列哪项不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到的“直须凉血散血”药物()A.生地B.丹皮C.阿胶D.犀角

31.叶天士认为,舌上生芒刺者,不拘何色,皆是()

A.上焦热极B.中焦热极C.下焦热极D.三焦热极

32.斑色紫赤,类鸡冠花色者为()

A.热毒轻浅B.热毒极盛,最为险要C.热毒深重D.火热炽盛33.湿中蕴热,郁蒸气分的发热热型是()

A.寒热往来B.日晡潮热C.身热不扬D.发热夜甚

34.战汗时,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

A.经气不畅B.腠理密闭C.津液亏虚D.中气亏虚

35.下列哪项不是实风发痉的特征()

A.抽搐强烈B.发作突然C.幅度较大D.按之即止

36.症见寒热起伏,胸痞腹胀,溲短,苔腻,最佳治疗方法是()

A.清泄少阳B.开达膜原C.分消走泄D.和解少阳

37.下列哪项不是运用熄风止痉法的注意事项()

A.不宜早投B.分清虚实C.辨别原因D.小儿必用熄风之法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38.温病神昏谵语的原因有()

A.营热扰心B.血热扰心C.热陷心包D.胃肠有热扰心E.痰浊蒙蔽心包39.下列哪些是对斑的正确描述()

A.皮疹点大成片B.压之色不退C.触之不碍手D.斑为阳明热毒E.压之色退

40.下列哪些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A.身热夜甚B.斑疹隐隐C.夜热早凉D.心烦谵语E.舌红绛41.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为()

A.首先犯肺B.易伤脾胃C.后期既可伤阴也可伤阳

D.易困阳气,阻气机E.易闭窍动风

42.暑温暑伤津气证的临床表现有()

A.心烦口渴B.发热自汗C.气短神疲D.苔黄干燥E.喘喝欲脱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斑疹红活荣润标志着血行较流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烂喉痧的病因是__________,治疗以___________为原则。

45.对秋燥病的治疗,方书中载“上燥___________,中燥增液,下燥_________”。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叶天士《温热论》云:“温邪上受,首选犯肺卫,逆传心包”

47.温病学中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著作是《温疫论》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透热转气

49.上受

50.阳湿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为什么血分证有瘀热交结的病理?

52.“治上焦如羽”的含义是什么?列举出三张方剂。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温热论》的主要学术贡献是什么?

54.吴鞠通四个承气汤方名及适应证。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孙某某,男,19岁,某医科大学学生。发热、咳嗽3天,于2000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3天前外出郊游,因调摄不当致发热,测体温38℃,并有轻微怕冷,咳嗽,痰少,伴有口干咽痛,无汗,余无其它不适。遂往校保健室诊治,校医甲某谓其“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解热止痛片、红霉素等药对症治疗。近2天来,病证未见好转,现上症俱在,要求服用中药治疗。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附:二00一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温病学试卷

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47题,非选择题53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湿温病名首见于()

A.《内经》B.《难经》C.《诸病源候论》D.《千金方》

2.甘露消毒丹不含()

A.大黄、黄连、黄柏B.滑石、茵陈、木通

C.黄芩、连翘、薄荷、贝母D.藿香、蔻仁、菖蒲、射干

3.温病证见:身热不扬,脘痞腹胀,时欲恶心,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治宜( )

A.三仁汤B.藿朴夏苓汤C.雷氏芳香化浊法D.雷氏宣透膜原法4.湿温证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治疗最好选用()

A.黄土汤B.桃仁承气汤C.白头翁汤D.犀角地黄汤

5.薛生白认为”湿热已解,余邪蒙蔽清阳,胃气不舒”治宜( )

A.芳香辛散,宣化清阳B.极轻清之品以宣上焦阳气

C.苦辛通降,疏理胃肠D.补中益气,升举清阳

6.温病证见:身热不退,朝轻暮重,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昧,时或澹语,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治疗最宜选用( )

A.菖蒲郁金汤送服至宝丹B.清宫汤送服至宝丹

C.清营汤送服至宝丹D.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九

7.温病证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热象较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濡缓,最宜选用( )

A.藿香正气散B.藿朴夏苓汤C.新加香薷饮D.雷氏宣透膜原法

8.提出“治卜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下沉)”的医家是( )

A.叶天士B.吴又可C.吴鞠通D.薛生白

9.引起风温的是( )

A.风温病邪B.风热病邪C.温热病邪D.温毒病邪

l0.达原饮的药物组成不包括( )

A.厚朴、摈榔、草果B.黄芩、知母

C.柴胡、甘草D.芍药、甘草

11.提出“暑必兼湿”见解的医家是( )

A.叶天士B.吴鞠通C.王纶D.李东垣

12.《湿热病篇》中:“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其口渴的原因是( ) A.湿邪化热,灼伤胃津B.湿邪阻遏,津液不升

C.素体阴虚,津液不足D.湿热内伏,津液暗牦

13.暑伤心肾证的治法是( )

A.宁心安神,滋养肾阴B.清泄心火,滋养肾阴

C.养心安神,滋补肾阴D.清心降火,育阴安神

14.暑秽的治疗方剂是( )

A.清营汤、至宝丹B.苏合香丸

C.藿香正气散、通关散、玉枢丹D.清宫汤、至宝丹

15.暑入心营的治则是( )

A.凉营泄热,清心开窍B.清营泄热,凉肝息风

C.清营泄热,透转气分D.清营泄热,芳香辟秽

16.在暑温的治法中,下列错误的是( )

A.初起暑伤气分,阳明热盛,治以辛寒清气

B.若热盛津伤,当治以益气敛津

C.暑入心营引起闭窍动风者,须采用清心凉营,化痰开窍,凉肝熄风

D.暑兼湿邪,则于清暑中兼以利湿

17.暑湿邪干胃肠,治疗首选方剂为( )

A.三石汤B.苍术白虎汤加减方C.桂苓甘露饮D.清络饮18.暑温心营热盛引动肝风称为( )

A.暑厥B.暑风C.暑瘵D.暑秽

19.暑温初起多见( )

A.卫分证B.阳明气分证C.表里同病证D.阴伤证

20.温病灼热,躁扰,唇裂,斑疹透露,衄血,舌绛少苔。其病变阶段是( )A.气分B.血分C.气营两燔D.气血两燔

21.“逆传心包”是指( )

A.邪由肺传入心包B.邪由肺传入营分C.邪山肺卫传人心包D.邪由肺卫传人营分22温病,热瘀互结,蓄于下焦者,治宜()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增液通下D.通瘀破结

23.大头瘟多发生于( )

A.春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

24.余师愚所论之疫为( )

A.署燥疫B.湿热疫C.温热俊D.暑湿疫

25.辛寒清气法的代表方剂为( )

A.新加香薷饮B.清心凉膈散C.虎汤D.麻杏石甘汤

26.舌质光红柔嫩,望之似润,扪之干燥,其主病为( )

A.邪热初退而津液未复B.心脾气血不足,气阴两虚

C.温病兼挟瘀血D.胃阴衰亡

27.灰滑苔,在温病中表现为()

A.温病兼挟湿邪内阻B.温病兼挟秽浊郁闭

C.温病后期阳虚有寒D.温病后期气阴两虚

28.白霉苔,在温病诊法中代表()

A.湿热秽浊郁闭膜原B.邪热迅速化燥入胃

C.胃中宿滞兼挟秽浊郁伏D.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

29.斑疹外透时,不是逆证的为()

A.斑疹紧束有根B.斑疹出前,出现闷瞀耳聋

C.斑疹出而不齐,并见神昏D.斑疹稠密而融成一片

30.对于“桑菊饮”和“银翘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桑菊饮具止咳功效较银翘散为优B.银翘散其透解表邪力较桑菊饮强

C.银翘散适用于卫气闭郁较著者D,桑菊饮适用于卫气闭郁而发热较甚者

31.热闭心包与内闭外脱的区别,关键在于前者无( )

A.倦卧肢厥B.脉细数C.汗多气短促,脉微细D.昏愦不语

32.竹叶石膏汤方中的组成不包括()

A.半夏B.人参C.麦冬D.沙参

33.下面症状不是风温痰热结胸证的主要特征或辨证关键的是( )

A.胸脘痞满B.胸脘按之疼痛C.得水则呕D.舌苔黄滑

34.下列对风温“肺热发疹”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位重心不在表B.是肺经气分郁热波及营分,外窜血络所致

C.一般兼见灼热、舌绛等营分证表现D.治疗以宣肺泄热,凉营透疹为法35.壮热口渴,头晕胀痛、手足躁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或角弓反张,狂乱,时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治宜( )

A.羚角钩藤汤B.调胃承合汤合羚角钩藤汤化裁

C.白虎汤合羚角钩藤汤化裁D.清营汤加羚角、钩藤,冲服紫雪丹36.温病症见:神昏谵语,躁扰不安,身热骤降,手足厥冷,冷汗淋漓,气短息促,舌色淡暗,欲伸无力,脉细疾或沉弱.治宜( )

A.即服安宫牛黄丸B.即服至宝丹

C.即服苏合香丸D.生脉散或参附汤送服至宝丹

37.湿热疫邪遏膜原的治则是()

A.疏利透达,辟秽化浊B.开达膜原,化湿解肌

C.分消邪热,法湿化浊D.解肌透表,化湿清热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三个或三个以上正确的生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38.王氏清暑益气汤的组成药物有( )

A.西洋参、麦冬、石斛B.黄连、知母

C.竹叶、荷梗、粳米、西瓜翠衣D.石膏E.五味子

39.蒿芩清胆汤包括的药物有( )

A.柴胡、玉枢丹B.青蒿、黄芩

C.法半夏、淡竹茹、枳壳、陈皮D.茯苓E.碧玉散40.邪在下焦的证候类型有( )

A.温邪犯肺B.湿热阻肺C.湿热中阻D.湿蒙心包E.邪陷心包41.秋燥邪在肺卫证与风温邪袭肺卫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具有( ) A.咳嗽痰少B.咽干C.鼻燥D.口渴明显E.苔薄白欠润42“阳腑实”的舌象有( )

A.苔黄干燥B.苔老黄燥裂C.灰燥苔D.黑苔薄而干燥E.黑苔焦燥起刺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6分)

43.湿热之邪偏上而湿重于热者,宜用________法;湿热之邪偏中而湿热俱盛者,宜用____

法。

44.秋燥,燥热导致咳血,同时又导致泄泻,其辨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方治疗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温病无汗或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________________而致。

四、改错题(共2小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风温“痰热阻肺,腑有热结”的辨证要点是咳、喘、烦、热。

47.温病初起,邪在卫表者,宜用疏风泄热法。

五、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冒暑

49.身热不扬

50.伏暑

六、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简述温病的治疗原则及各阶段的治疗大法

52.营分证是怎样形成的?

七、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什么叫伏寒化温病邪?其主要致病特点是什么?

54.薛生白《湿热病篇》对温病学的贡献有哪些?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某男,11岁,于1993年2月15日下午因高热、呕吐、头部剧痛一天,由门诊入院。

病史:患者三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微恶寒,心烦,口渴等症,曾在某医疗站诊治,未见好转,今

天上午各症加剧,呕吐频作,遂由其母送来门诊。

查体:T:40度,P:120次/分,BP:14.5/10kPa,神志尚清,手臂及背部可见红色斑点,颈项稍

强,克氏征(+),布氏征(+)。

16日上午查房,症见高热,烦躁不安,面赤气粗,头痛如裂,颈强、多汗、肌肤发斑,渴欲饮水,

呕吐时作,呈喷射状,二便如常,舌红赤苔黄,脉洪数。

请写出:病名、辨证、病机分析、拟出治法和处方用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模拟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

1.B

2.B

3.A

4.C

5.D

6.D

7.C

8.D

9.D 10.A 11.D 12.A 13.A 14.C 15.A 16.A

17.B 18.A 19.A 20.B 21.A 22.B 23.B 24.C 25.D 26.B 27.A 28.B 29.A 30.D

31.A 32.C 33.C 34.D 35.D 36.C 37.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ABCD 39.ABCD 40.ADE 41.BCD 42.A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3.正气尚充盛,邪热有外透之机44.温热时毒,清泄时毒45.治气,治血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叶天士《温热论》云:“温邪上受,首选犯肺,逆传心包”

47.温病学中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著作是《温病条辨》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6分)

48.治疗营血证的一种佐治法(1分)。即在清营泄热的基础上,加入轻清灵动之品,如双花,

连翘,竹叶等(1分),使热邪从营分转出气分而解(1分)。

49.指邪气从口鼻(2分)而入人体的途径(1分)。

50.指的是病理演变,非单纯湿分阴阳(1分)。薛生白把湿已化热,以恶寒伴有发热、身重关

节疼痛,(1分)且发热不为汗解的热象已显的证候称为阳湿(1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血分证的病机变化,血热是其基础,由此而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一是由血热毒过盛,经血沸腾,血络损伤,造成血液离经妄行,出现多窍道的急性出血、咯血、鼻衄、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如血溢于肌肤则出现斑疹或肌衄等(1分)。二是由于血热炽盛,煎熬和浓缩血液,加上邪热耗伤血液,以及离经之血阻塞;都会造成瘀血与邪热互结而形成热瘀,有的则在脉络内形成广泛的瘀血阻滞,表现为斑疹色紫,舌色深绛等(1)分。三是由于“心主血”,血分瘀热易扰于心,从而逼乱心神而见严重的神志异常症状,如躁扰不安,神昏谵语等(1分);“肝藏血’,血热也易波及到肝经而引起肝风内动,出现痉厥(1分)。综上所述,、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热瘀内阻。

52.吴鞠通说:治疗上焦疾病要象羽毛一样轻清灵动(0.5分)。具体地说,药物的选用宜质轻,使用药物的叶花草梗类,以利于走上(0.5分);量小:一般3-10克左右(0.5分);味少:一般可用10味左右(0.5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如羽之义。如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皆是如此(2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如叶士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一论述突破了前人伏气温病及外邪从皮毛而入的局限(2分);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2分);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特别是在辨舌、验齿、辨斑疹及白培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2分);制定了温病不同阶段的治疗大法,即“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对温病临床治疗重要指导意义(2分)。

54.宣白承气汤适应于风温痰热阻肺,腑有热结(2分);牛黄承气汤适应于风温热入心包兼阳明腑实(2分);增液承气汤适应于春温阳明腑实(2分);桃仁承气汤适应于春温热与血结互结于下焦(2分)。

八、病案分析题(10分)

55.病名:风温(2分)

辨证:风热犯于肺卫(2分)

病机:风热袭于肺卫,肺卫失宣,正邪抗争。(2分)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泄热(2分)

方药:银翘散:双花15克、连翘15克、竹叶3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10克9后入)、豆豉6克、芦根15克、甘草6克(2分)

温病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

1.B

2.A

3.C

4.D

5.B

6.A

7.B

8.C

9.B 10.C 11.A 12.B 13.B

14.C 15.A 16.B 17.C 18.B 19.B 20.B 21.C 22.D 23.D 24.B 25.C

26.A 27.C 28.D 29.B 30.D 31.C 32.D 33.C 34.C 35.C 36.D 37.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ABC 39.BCDE 40.ABD 41.ABCDE 42.BCE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3.芳香宣透,苦温燥湿苦辛通降,清热化湿44.肺燥肠热伤络咳血45.邪郁肌表,闭塞腠理劫灼营阴,津液不足.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风温“痰热阻肺,腑有热结”的辨证要点是咳、喘、潮热、便秘。

47.温病初起,邪在卫表者,宜用泄卫透表法。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48.冒暑即夏月感冒证(1分),由暑挟湿邪或挟寒邪侵犯肌表、肺卫所致(1分),病位表浅,病情轻,较少传变(1分)。

49.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1分),即自觉热势不盛,初扪体表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1分)。为湿温病邪在卫气,湿重于热,湿蕴热蒸之象(1分)。

50.由暑湿病邪或暑热病邪郁伏而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外感热病(2分)。初起即有高热、烦渴、脉数等里热见症(1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1)治法的灵活运用,如治温病当用寒凉药(0.5分);(2)重视体质和正气状况(0.5分);(3)以祛邪为治疗的关键(0.5分);(4)注重整体与着眼局部相结合(0.5分)。

各阶段的治疗大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凉血散血(1分)。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1分)。

52.营分证的形成,一是在气分的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进而传入营分(1分);二是肺卫之邪乘虚直接内陷营分(1分);三是内伏于营分的伏邪自内而发出(1分);四是温邪不经卫气分而直接深入营分(1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伏寒化温病邪是一种能引起在春季发病,病初即以里热炽盛为主要特点的温病的病邪(2分)。主要致病特点是:邪自里发,病初即见里热证(2分);病情复杂多变,易闭窍、动风、动血(2分);易耗伤阴液,后期多伤肝肾阴液(2分)。

54.(1)明确提出湿热病病变部位和病机中心是太阴脾和阳明胃。这不但是全篇的立论中心,

也是湿热病与伤寒及一般温热病的不同之处。湿热病以脾胃为中心而发展变化。(2分)

(2)明确提出以三焦辨证、三焦分治为湿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上焦湿热证,治宜轻清

芳化。中焦湿热证,太阴湿盛者,治宜辛开为主;阳明热多者,治宜清热燥湿为主;湿邪伤

阴者,治宜攻逐邪热为主。下焦湿热证,治宜疏利渗下。薛氏关于湿热证三焦分治的理论和

治疗方药,奠定了湿热病三焦辨证论治的基础。(2分)

(3)按湿热多少和偏盛划分证候和确立治法。篇中对“有湿无热”、“湿多热少”、“湿热

俱多”、“热多湿少”各证的划分,为现代临床辨证治疗湿热病提供了依据。(2分)

(4)对湿热证的治疗,既重视保津,又留意护阳,立法制方皆有新意,仿古而不泥古,

创立了许多精当、有卓著疗效的方剂,这些方剂在现代临床上不但能直接应用,而且能启迪

思维。(2分)

八、病例分析题(10分)

55.病名:春温(2分)

辨证:气血两燔(2分)

病机分析:本证为气分之热未解,而血分之热已盛之候。邪由卫传气,由气入血,使邪热炽盛于气血阶段。(2分)

治法:气血两清(2分)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水牛角10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赤芍12克、玄参15克、连翘12克、竹叶5克、丹皮10克、甘草5克(2分)

中医四大经典之《温病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温病学 模拟试卷(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7分) 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 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 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 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 D.易伤肺胃之阴 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 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 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 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 D.阳明腑实兼阴亏 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 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 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 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其治疗处方是() 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 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 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 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 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 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 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 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 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 13.沈目南认为燥属() A.寒B.次寒C.热D.火 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 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 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 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 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 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 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 平 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 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 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 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 绛 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 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 伤 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最佳治法是() A.通腑泄热B.导滞通便C.燥湿清热D.清热泻 火 25.暑温的病名首先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伤暑全书》D.《温病条辨》 26.“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是哪位医家所说?() A.薛雪B.叶桂C.吴鞠通D.王孟英27.壮热,口渴,烦躁,头痛,肌肤发斑,吐血便血,舌绛苔黄,脉数,此为() A.气营两燔B.气血两燔C.卫气同病D.热入血分 28.叶天士指出:“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 —————”。() A.酸寒B.咸寒C.苦寒D.甘寒 29.陈平伯的代表著作是() A.《温热逢源》B.《外感温病篇》C.《疫疹一得》 D.《时病论》 30.温病与温疫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有传染性B.发病的缓急C.传变的快慢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温病的概念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第八章风温 第九章春温第十章暑温 第十一章湿温第十二章伏暑 第十三章秋燥第十四章大头瘟 第十五章烂喉痧第十六章温疫 第十七章疫疹第十八章疟疾 第十九章霍乱第二十章《温热论》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着作是:() 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A.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着--《温疫论》 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着是:()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二.选择多项题 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决赛《温病学》试题汇编

中医临床学院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温病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 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号码填在右边的括号内) 1.温病学在因证脉治方面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 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治理论体系的确立 B 以吴有性为代表的温疫学派医家的出现 C 以寒凉清热为主的治则的确立 D 伏邪温病学说的确立 E 温病病因学说的确立 2.下列哪项不属《难经》所言广义伤寒的病种?() A 温病 B 热病 C 中风 D 湿温 E 暑温 3.温病学的萌芽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4.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在:() A 战国至晋唐时期 B 宋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 民国时期 E 新中国成立后 5、温病学说成熟时期是:() A 宋金元时期 B 明清时期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战国至晋唐时期 E 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6、被誉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 A 王孟英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叶天士 E 薛生白 7、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 《内经》 B 《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 《肘后备急方》 E 《诸病源候论》 8、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是:() A 《温病条辨》 B 《伤寒论》 C《温疫论》 D《内经》 E 《温热论》 9.“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哪部经典著作? ( )A《素问》 B《难经》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灵枢》 10.《湿热病篇》的作者是:()A王孟英 B薛生白 C吴鞠通 D吴又可 E叶天士 11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从病名、病机、治法等方面提出温病与伤寒不同的医家() A.王叔和B.刘河间 C.王安道 D.王焘E.孙思邈 12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 ) A .叶桂 B .刘完素 C .吴瑭 D .薛雪 E .吴又可 13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吴瑭的代表作是: ( ) A.《温热论》 B.《湿热条辨》 C.《诸病源候论》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14.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使温病在摆脱伤寒体系束缚的道路上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的医家是:()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证选用方为: ) ,(调胃承气 汤,(导赤承气汤,(桃仁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 ( ,(白虎汤的功效是: ) ,(清泄阳明经热,(清泄少阳里热,(清热宣肺,(泄热攻下 ,(温病阳明热结的首选方是:( )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风温病的病因是:( ) ,(温热病邪,(风寒病邪,(风热病邪,(燥热病邪 ,(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 是:( )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麻杏石甘汤 ,(下列哪项不属吴鞠通白虎汤四禁的内容:( ) ,(脉浮弦而细者,(脉沉者,(身热汗出者 ,(不渴者 ( ,(生脉散的功 用是: ) ,(益气敛阴固脱 ,(益气回阳固脱 ,(清热益气生津 ,(滋阴养液清热 ,(临床上见:身热肢厥,神昏谵语,抽搐痉挛,舌质鲜绛,脉细 (数或弦数者,首选的 中成药是: )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紫雪丹 ,(苏合香丸 ,(下列哪项不属葛根 黄芩黄连汤证:( ) ,(身热咳嗽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苔黄焦燥,脉洪大 , ,(知母,(生大黄 ,(杏,(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中的药物:( ) ,(石膏 仁 ( ,,(运用增液承气汤与调胃承气汤的主要鉴别点是: ) ,(潮热,便 秘 ,(腹胀满痛拒按,(时有谵语 ,(口干唇燥,,(“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 (热、咳嗽、烦渴。”语出: ) ,(《温病条辨》,(《外感温病篇》,(《温热论》,(《温热逢源》 ,,(下列哪项不属肺热移肠证:( ) ,(腹胀满 硬痛 ,(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身热咳嗽 ,,(下列哪项不属“阳明热盛证”的范围:( ) ,(壮热 ,(渴饮 ,(汗出 ,(苔黄白相兼 ,,(风温病名首见于:( ) ,(《内经》,( 《时病论》,( 《伤寒论》,( 《温病条辨》 ,,(对风温的病因、病机和证 治作了系统论述的温病学专著是:( ) ,叶香岩《温热论》,朱肱《类证活人书》,陈平伯《外感温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 ,,(称“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

简爱名著试题(含答案)

《简爱》名著试题 一、填空题 1.问:在简爱发疯似的与约翰对打起来之时,约翰口中不停的骂着________ 答:“耗子,耗子!” 2.问:简爱在学校的第一顿早餐是_________ 答:第一顿早餐是恶心的烧糊的粥。 3.问:《简·爱》的作者是___国的____________。 答: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4.问:简爱的叔父留给她的遗产是_______英镑,她又分给_______、玛丽和_______各_____英镑。答:两万;戴安娜;圣约翰;五千 5.问:在三年前,简爱的叔父_______给里德太太一封信? 答:约翰·爱谨启于马德拉 6.问:简爱在__________当了家庭教师? 答:桑菲尔德府。 7.问:费尔法克斯太太职业是:__________? 答:管家 8.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府被_________所救? 答:圣约翰 9.问: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________,工作是做________ 答:登广告;做家庭教师 10.问: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第一次谈话中,在最后,罗切斯特提到了阿黛勒给他看的_______?答:三幅简爱作的画。 11.问:简爱出门与费尔法克斯太太谈论了________?

答:英格拉姆 12.问:梅森先生被_______咬伤? 答:被住在三楼的疯女人(即伯莎·梅森) 13.问:简·爱在做________期间,意外地获得了_________的遗产。 答:小学教员;她的叔叔 14.问:罗切斯特太太是_______死的? 答:跳楼 15.问: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__________? 答:绘画 16.问:《简·爱》一书中_______和________曾要与简爱结婚。 答:罗切斯特;圣约翰 17.问: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_________。 答:海伦 18.问:罗切斯特先生去丝绸店带了________和_________? 答:带了简爱和阿黛尔。 19.问:.圣约翰与简爱是_______关系? 答:表兄妹 20.问:圣约翰喜欢_____________? 答:罗莎蒙德小姐 21.问:在晚祷的祷告中,圣约翰选了《启示录》中的_______章? 答:第二十一章 22.问:简·爱和圣约翰是表兄妹的关系被发现后,简·爱又和圣约翰,以及圣约翰的妹妹们住了__________?答:5个月。

最新温病学-分章试题-资料大全

最新温病学-分章试题-资料大全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証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

中医外科学考核试卷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中医外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晋末出现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着是 () A.《肘后备急方》 B.《刘涓子鬼遗方》 C.《金匮要略》D.《内经》 E.《诸病源候论》 2.皮肤浅表起丘疹、疱疹,破后糜烂的疾病统称为 () A.疳 B.疹 C.疮 D.痘 E.疥 3.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属于 () A.热肿 B.风肿 C.湿肿 D.气肿 E.痰肿 4.手术法中的切开法适用于 () A.外疡的阴证 B.外疡的阳证 C.一切外疡,不论阴证、阳证,确已成脓者 D.疡脓未成者 E.以上均不对 5.阳证疮疡可 () A.玉露膏 B.风油膏 C.冲和膏 D.生肌玉红膏 E.生肌白玉膏6.疮疡和营法的活血化瘀代表方为 () A.四物汤 B.桃红四物汤 C.四君子汤 D.二陈汤 E.八珍汤7.三陷证是指 () A.内陷、火陷、虚陷 B.火陷、干陷、虚陷 C.内陷、火陷、干陷D.内陷、干陷、虚陷 E.以上都不对 8.痛与肿结合辨,先肿而后痛者其病 () A.浅在肌肤 B.深在筋骨 C.毒已渐聚 D.毒邪四散 E.以上均不是 9.乳房病检查的最佳时间是 () A.月经后15天 B.月经后3~5天 C.月经后7~10 D.月经前3~5天 E.月经前7~10天 10.乳癖肝郁痰凝证选方宜用 () A.二陈汤 B.二仙汤 C.四物汤 D.逍遥蒌贝散 E.逍遥散11.湿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 () A.旋耳疮 B.脐疮 C.四弯风 D.乳头风 E.肾囊风

2018温病学试题(库)

2018年温病学考核题库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5.(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6..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7.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平伯 8、下列哪一项提法不属于温病基本概念里的容? D A.以发热为主症 B.热象偏重 C.易化燥伤阴 D.具有传染性 E.由温邪引起的 9.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B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湿温 E.伏暑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共有的临床表现? D A.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B.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C.易出现险恶证候 D.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破溃糜烂 E.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11.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 B A.风邪 B.温邪 C.湿邪 D.寒邪 E.疟邪 12.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 A A.大头瘟 B.秋燥 C.伏暑 D.春温 E.温疫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温病与温疫的区别点: E A.流行的性大小 B.发病的缓急 C.病情的轻重 D.传染的强弱 E.伤阴的程度 14.温病的病因是: D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温邪 E.疟邪 15.不属于温邪围的病邪是: D A.湿热病邪 B.疠气病邪 C.温毒病邪 D.风寒病邪 E.疟邪 16.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 B A.卫气 B.肺卫 C.脾胃 D.阳明 E.心包 17.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 B.先犯上焦肺卫 C.易耗血动血 D.易损伤肺胃阴津 E.易逆传心包 18.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 E A.风热病邪 B.暑热病邪 C.湿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温毒病邪 19.温毒病邪致病的特殊征象是: D A.身体壮热 B.口渴苔黄 C.心烦谵语 D.局部红肿热痛 E.脉象洪数 20.下列哪项不属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C

温病期末考试大题名词

1温病学2.温病3伏寒化温4新感温病5.气营两燔6.气血两燔7 湿蒙心包8 身热不扬9 神昏谵语10. 神识昏蒙11开达膜原12. 分利湿邪13 轻法频下14 透热转气15风温16逆传心包17.伏邪自发18. 新感引发19 暑温 简答题 1、对温病的卫气营血治则和三焦治则应如何理解? 3、简述风温与春温的鉴别诊断 4、春温热灼营分、阳明热盛及阳明腑实均可见“谵语”,如何鉴别。 5、试述吴鞠通所创五个加减承气汤的适应症。 6、春温和风温后期均有伤阴之象,其证候表现、治法、方药上有何不同? 7、简述暑温病的发病特点。 8、暑温病后期暑伤心肾的主要病机是什么?如何辨治?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何谓湿温病?湿温病是怎样形成的? 11、简述湿温病的病机有何特点? 12、伏暑病邪结肠腑的病机及证候表现有何特点?应如何治疗?能否用承气汤类攻下?为什么?(两个简答) 论述题 一、如何理解薛生白所说的“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湿温病邪在中焦气分阶段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三种病理类型,三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何共同点?在证候表现及治则、方药上又如何区别?(会选其中一部分来考) 二、热闭心包和湿蒙心包在因脉证治上全面区别、论治? 三、伏暑病暑湿郁阻少阳证应如何治疗?与伤寒小柴胡汤证的证治有何区别? 病例分析题 1.黄某某,男,35岁,工人。1959年1月20日初诊:患者两天前突然发烧、恶寒、咳嗽,咯吐黑色痰涎,右下胸部疼痛,时有鼻衄。查体温39.1℃,咽充血,右下胸背部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血化验白血球18.0 ×109/L,中性0.87,淋巴0.10、单核0.03。西医诊断为右下大叶性肺炎,曾用抗菌素等治疗两天,疗效不显,故来中医科就诊。 诊见:发热恶寒,头痛有汗,咳嗽,痰中带血,量不多,右季肋疼痛,咳则加重,口渴喜饮,舌质红,苔薄白,脉象浮数。 请诊断中医病名、证型,并讨论主要病机、治法、适宜方药 2.王某,女,45岁。因发热口苦,胸胁不舒6天,于2001年2月5日就诊。患者于6日前因劳累自觉发热,周身酸楚,测体温39℃,曾服速效感冒胶囊、阿莫西林而未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症见:身热不退,口苦而渴,伴心烦,时有恶心,胸胁满闷不舒,不思饮食,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肝胆B超及化验肝功,未见异常。请作出诊断(病名、证型), 分析病机、治法、方药 3.黄某某,女性,14岁,学生。于1983年2月15日下午,因高热、头痛伴剧烈呕吐1天,由急诊入院。患者于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头痛、微恶寒、口渴、心烦等,在门诊治疗未见好转,今晨起诸症状加重,呕吐频频,由其父送来急诊。接诊时体温40℃,神情烦躁,面色红赤,头痛难忍,汗出湿衣,肌肤斑点,颈项强直,呼吸气粗,口渴欲饮,呕吐时作;查克氏征(±),布氏征(+),脑脊液混浊,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舌红苔黄干,脉洪数。 要求:中医诊断、辨证、分析、治则、方药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温病学题库之填空题

1.温病学的发展过程中,其萌芽阶段是战国至晋唐时期,成长阶段是宋至金元时期,形成阶段是明清时期。 2.温病学发展史上把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称为清代温病学四大名家。 3.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战国至晋唐代,温病渐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是在宋至金元代。 4.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王安道。 5.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吴又可,倡导三焦辨证的书是《温病条辨》。 1.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它包括温病在内。 3.温病与伤寒是外感热病中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4.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两者关系上: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发展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 5.根椐《难经·五十八难》经文,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6.根椐吴又可的观点,热病、温病、温疫三者的关系是:热病即温病,又名温疫。 1.伏邪温病是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2.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3.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病位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4.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温邪。 5.温邪能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和三焦所属脏腑的功能失常及实质损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发病。 6.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是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易于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7.温邪感染途径主要有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8.与温病发病有关的因素是温邪入侵、体质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9.温病发病类型可分为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两大类型。 10.燥热病邪引起秋燥,多发于秋季。 11.暑热病邪引起暑温,多发生于夏季。 12.温邪是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13.湿热病邪引起湿温,多发生于长夏季节。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身灼热,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邪热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邪气未盛,正气未衰,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正交争,虚实错杂,邪实为多;温病后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试题及答案 (1/10)、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展开了诗人和三类人的对话,这三类人分别是农夫、农妇和() (2分) ?A、渔妇 ?B、牧民 ?C、土地垦植者 ?D、年老的母亲 (2/10)、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曾文清是什么关系? (2分) ?A、父女 ?B、夫妻 ?C、姐弟 ?D、兄妹 (3/10)、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所呈现的形式美在于() (2分) ?A、每节四句,结构齐整。 ?B、“依洄”吟唱的风格。 ?C、梦和现实的交织。 ?D、一句话反复呈现。 (4/10)、鲁迅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也有一个很经典的细节刻画,是: (2分) ?A、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B、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D、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 (5/10)、闻一多《发现》的情感抒发之所以获得火山爆发般的效果,主要在于() (2分) ?A、直接从感情的爆发点开始。 ?B、以“血泪”和“不对”的否定开始。 ?C、每两句一韵,节奏明快。 ?D、每一句分成两个短句,节奏急促。

(6/10)、试图呈现“河流上的人‘千年不变无可记载’的历史”的,是下面哪个作品? (2分) ?A、周作人《鬼的生长》 ?B、周作人《水里的东西》 ?C、沈从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D、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 (7/10)、周作人《水里的东西》所写的“水里的东西”是什么? (2分) ?A、金鱼 ?B、水鬼 ?C、新生物种 ?D、水下生物世界 (8/10)、“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出自哪一个作品? (2分) ?A、卞之琳《尺八》 ?B、戴望舒《寻梦者》 ?C、卞之琳《断章》 ?D、何其芳《预言》 (9/10)、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两个阶段的循环,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2分) ?A、任人宰割的时代 ?B、人肉筵席的时代 ?C、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天下太平的时代 (10/10)、曹禺《日出》里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是() (2分) ?A、黄省三 ?B、李石清 ?C、潘月亭 ?D、王福升

中医温病学试题与答案

温病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A、型题 1.温病学的病名首见于:A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外台秘要 D.时后方 E.诸病源候论 2.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 家是:C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刘河间 E.王叔和 3.创立三焦辨证的医家是:D A.王孟英 B.叶天士 C.余师愚 D.吴鞠通 E.喻嘉言 4.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B A.广温疫论 B.疫疹–得 C.温疫论 D.伤寒温疫条辨 E.临证指南医案 5.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等诊断方法的医家是:B A戴天章 B.叶天士 C.王孟英 D.吴鞠通 E.余师愚 6.对温病的治疗首先强调初起不可纯投辛温,主张应以寒凉为主的医家是:C A.罗天益 B.王安道 C.刘河间 D.朱肱 E.汪石山 7.温病学说形成的时代为:B A.宋到元代 B.明到清代 C.新中国成立后 D.战国到唐代 E.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8.(温热经伟)的作者是:A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薛生白 E.吴又可 9.提出”疠气”病因学说的明代医家是: B A.汪石山 B.吴又可 C.李时珍 D.李中梓 E.王肯堂 10.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郭雍 C.刘河间 D.朱肱 E.罗天益 11.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C A.温热论 B.温热经伟 C.温疫论 D.湿热病篇 E.肘后备急方 12.吴鞠通的代表著作是:C A.湿热病篇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经伟 E.温疫论 13.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E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刘河间 D.朱肱 E.王安道 14.被誊为”温热大师”的医家是:B A.王孟英 B.叶天士 C.吴鞠通 D.吴又可 E.薛生白 15.金元时期,在热性病治疗上提出新观点,组创新方的医家是: B A.王安道 B.刘河间 C.张从正 D.李东垣 E.朱丹溪 16.在热病治疗上,首先提出以客寒凉清热为主的医家是:B A.朱肱 B.刘河间 C.汪石山 D.吴又可 E.王安道 17..朱肱首先提倡的是:E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B.古方今病不相能 C.立新论、创新法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E.灵活运用经方 18..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论体系中摆脱出来: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1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的奠基专著是:A A.温病论 B.温疫论 C.温热经伟 D.疫病篇 E.温病条辨 20.温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 E A.唐代 B.宗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21.(广温疫论)一书的作者是:C A.余霖 B.扬栗山 C.戴天章 D.吴有性 E.俞根初 22.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医家是:C A.吴又可 B.薛生白 C.叶天士 D.吴鞠通 E.陈平伯

四大经典之温病

《温病学名著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1.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辨治的异同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2.伤寒与温病由表入里传变的区别及温病表证初起的治法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 3.风邪、湿邪与温热相搏的证候与病机及湿热病与伤寒的鉴别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4.温热夹风、夹湿逆传营分的病机、证候与治法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成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热入于营,舌色必绛。风热无湿者,舌无苔,或有苔亦薄也。热兼湿者,必有浊苔而多痰也。然湿在表分者,亦无苔。 5.斑出而热不解的病机与治法 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

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6.战汗的病机与预后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 7.湿热邪气留滞三焦气分的治法及与伤寒少阳病治法的区别 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 8.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加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矣。 9.湿热病与体质的关系及温热病与湿热病的治则余医案中,凡先治血分,后治气分者,皆伏气病也,虽未点明,读者当自得之。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 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温病学题[1]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征? 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 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 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 4. 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 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 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其意义如何? 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复习思考题 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 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 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 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 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 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 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第五章】温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 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 【第六章】温病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2.温病的三大预防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风温?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2.风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3.风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春温的概念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5.春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6.春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暑温? 8.暑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暑温治则是什么? 11.什么是秋燥? 12.秋燥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13.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秋燥治则是什么? 15.“风热犯卫”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方名、药物组成及剂量)是什么?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目录 第一章绪论-----------------------------------------------------------------(3)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2)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22)第四章温病的辨证-------------------------------------------------------(35)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53)第六章温病的治疗-------------------------------------------------------(78)第七章温病的预防-------------------------------------------------------(97)第八章风温--------------------------------------------------------------- (102)第九章春温-----------------------------------------------------------------(119)第十章暑温-----------------------------------------------------------------(138)第十一章湿温-----------------------------------------------------------------(152)第十二章伏暑-----------------------------------------------------------------(164)第十三章秋燥-----------------------------------------------------------------(172)第十四章大头瘟--------------------------------------------------------------(181)第十五章烂喉痧--------------------------------------------------------------(186)第十六章温疫-----------------------------------------------------------------(193)第十七章疫疹-----------------------------------------------------------------(199)第十八章疟疾-----------------------------------------------------------------(205)第十九章霍乱-----------------------------------------------------------------(211)第二十章《温热论》--------------------------------------------------------(218)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233)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24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