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从“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看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

本文以Meeuwis & Blomaaert(1998)所提出的“语码转换的单码视角”(monolectal view),通过一项实证调查来考察马来西亚的罗惹华语。在这一视角下,说话者使用的语码混用变体不是两种规范语码的混合,而是一種独立的语码。同时,使用这种语码的说话人不一定是双语或多语者(bi/multilingual)。通过针对马来西亚吉隆坡华裔青年日常华语口语(罗惹华语)所做的问卷调查,本文发现当地华人不一定掌握罗惹华语里所混用的所有语言;同时,罗惹华语是当地华语母语者日常生活中默认及无标记的语码选择,也是最自然的语言状态。

标签:马来西亚华语罗惹华语语码混用单码视角

一、引言

在多语环境下,人们依赖于不止一种语言;日常口语中使用某一语言时,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掺杂其他语言的词语,由此产生语码混用(code-mixing)及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环境的国家,主要有马来语、英语、华语、华语方言、泰米尔语等。人们在说话时,会根据交际对象选择某种语言为主体语码,同时夹杂一些客体语码成分。这些语言表达形式都广泛地、自然地被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旁观者若不熟悉这种语言习惯,很难看出任何规律,以致无法辨别他们在说的是哪种语言(Coulmas,2005)。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融合,马来西亚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码混用现象目前已进入了一个稳定且持续发展的阶段,形成了“罗惹式”(Rojak,即马来西亚特色沙拉)语言变体。如吉隆坡华人在说话时便常以华语为主,并且在同一个句子中掺杂英语、马来语或广东话成分,而且不需要因语码转换而停顿思索(洪丽芬,2007)。这种较为稳定的语言变体就是“罗惹华语”(又称“马式华语”)。

以下例句便是典型的罗惹华语:

(1)I mean,我对那种surprise完全无(bo)rasa 啰。

(英语)(英语)(闽南话)(马来语)(广东话)

(“我的意思是说,我对那种惊喜完全没感觉呢。”)

此外,“马式英语”(Manglish)和“罗惹马来语”(Bahasa Rojak)也分别是以英语和马来语为主体,以其他语码为客体的“罗惹式”语言变体。

根据Myers-Scotton(1993)所提出的“标记性模型”(markedness model)理论,语码选择被区分为“无标记的”(unmarked)及“有标记的”(marked);无标记选择指的是在规约化语境中做出符合社会规范及期望的语码选择,反之便是有标记的语码选择。无标记选择是社会上基本的、常见的现象。语码混用常被看作交际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等社会功能(游汝杰、邹嘉彦,

(全英文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校园语码转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2、(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法解读《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4、(英语毕业论文)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英语毕业论文)中英公益广告修辞手法和效果的对比研究 6、(英语毕业论文)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7、(英语毕业论文)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理性在婚姻中重要性 9、(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10、(英语毕业论文)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1、(英语毕业论文)《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英语毕业论文)《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 1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14、(英语毕业论文)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 15、(英语毕业论文)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6、(英语毕业论文)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完整版)社会语言学-浅谈语码转换

浅谈语码转换 当今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这样,使用双语甚至多语的人数越来越多,而这种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人被称为双语人或多语人。他们在沟通过程中,通常都面临着选择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因而语码转换的出现不可避免。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还进行转换,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语码。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语码及语码转换的定义 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者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语码是一个中性术语,不像方言,语言,洋泾滨语,克里奥尔语,标准语等术语多少都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对语码转换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各有侧重。Fraomkin的定义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Scotton认为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McKa Hornberger认为当言语社团中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时,讲话人经常从一种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是语码转换。Poplack描述的语码转换是在连续的话语中出现不同语言的句子或句子片段的现象。她认为新插入成分的内部结构必须符合原有语言的句法和词法规则。我们不妨认为,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 总的说来,对语码转换的定义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操双语或多语者在同一次会话中从一种语言转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第二,在主要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穿插使用另一种语言组块(词、词组、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对于这种现象,有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是语码转换,有的则认为它仅是一种语码混合。第三,指某一语言系统内各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 二、语码转换的类型 甘柏兹(Gumperz)和布鲁姆(Blom)最早区别了语码转换的两种类型:一种是情景语码转换,一种是喻意型语码转换。情景语码转换是指,根据交际情景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语码,即在一种情景下采用一种语码,而在另一种情景下采用另一种语码,话题不变,说话者根据情景的变化采用不同的语码。语码转换和情景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那些与仪式或宗教活动有关的场合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喻意型语码转换指因谈论的话题发生改变儿相应地要求转换语码。这是说话者为了改变预期、侧重点或者角色关系而采取的语码转换。喻意型语码涉及到说话者希望达到的交际效果,打破了情景与语言选择之间的规约关系,因而交际对象就需要付出更多力气来对语码转换的用意进行推理。甘柏兹(Gumperz)和布鲁姆(Blom)举了一个例子说明: Hermesberget(挪威北部的一个小城镇)的居民在邮局时发生的事情。他们在相互交谈时,对家庭成员的问候和询问一般用当地方言,而关于毛利商业部分则用标准挪威语进行。但在后期。甘柏兹(Gumperz)为了说明语码转换的多功能性,对语码转换的分类排除了二分法。 Poplack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句内语码转换(intra-sentential和附加语码转换(tag switching)。句间语码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分句的分界处,而且每个句子或分句都分别属于一种语言。句内语码转换涉及到句子或分句内部的转换。附加语码转换指的是在单一语言表达的句子或分句中插入另一种语言表述的附加成分(tag),附加语码转换不一定出现在小句末尾,它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何位置。另外,

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

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语用探析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主要集中于对双语社区(香港)、英语课堂以及各类传媒语言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对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论述。本文将以语码转换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语用的角度对此类网络流行语的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流行语;语码转换;语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大众网络语言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大量的网络流行语涌现并更迭。日益分化的大众话语环境使得网络流行语在结构形式、语义、句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近两年来,随着“hold住”、“out”等流行语的迅速蹿红,汉英语码转换类流行语成为后起之秀,“get”、“美cry了”跻身于年度热门网络流行语之列。这类流行语作为新构式词语,在结构形式、语义上呈现出其独特性,也映射出网民使用语言背后的心理动机。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语码转换是交际者对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从顺应性理论的角度对此类流行语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 一、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的概述 (一)汉英语码转换 对于“语码转换”这一术语的定义,很多研究者采用“语码混用”这一术语代替它。而Myers—Scotton(1995:36)认为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且属于统同一框架,没必要区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因为语码混用这个术语本身会引起迷惑,而且没有必要再引入一个新的术语。他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转换不拘数量,可以仅仅是一个词或几分钟的谈话;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谱系关系的另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 [1]从语码转换的发生位置上看,Poplack将语码转换分为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2]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是指说话者在汉语的交际会话中夹杂着使用英语词汇或者语句的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 随着国外语码转换研究理论的成熟,国内对汉英语码转换的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相关学术论文数量惊人,而且研究的理论视角极为广阔,主要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认知学、新闻传播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英语课堂教学,还具体到电影、电视节目、小说、论坛、报刊、广告等各类传播媒介的汉英语码转换研究。而汉英语码转换的网络流行语因近几年才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有从社交网站的角度对“hold住”、“X客”的语义、句法功能及流行原因的研究。而这两年来网络中盛行的诸如“low”、“high”、“cry”、“get”等流行语属于典型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与基本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 依照Poplack对语码转换的分类,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的构成主要表现为句内语码转换,即在汉语语句中夹杂使用某个英语词或者短语。网络流行语的汉英语码转换主要的形式有:1、汉语与英语缩略词转换。报纸、电视、广播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中都大量使用英语缩略词。如“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的缩写,为“自己动手做”的意思;“CP”是英语中couple的缩写,是“一对夫妻、配偶”的意思;2、“英语词+汉语词”式固定短语,如“hold住”,称之为固定短语,是因为二者不可更换为其他的词来搭配;3、单个英语词,如“cry”、“get”、“out”、“low”等,这类英语词结构与词义均简单且易于理解记忆。作为单个英语词夹杂在汉语语句中,虽然搭配比较自由,但在语法规则与语义上更多

网络购物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分析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09年调查报告指出,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在我国4640万网络购物人数中,拥有本科学历的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36.7%。在网络消费水平方面,有关研究也表明虽然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但其网络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加上现在拥有电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品交易的频率不断增大。在网络购物渠道方面,三类网站是大学生的首选: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以及门户网站。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在人数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消费水平方面呈上升趋势。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我国网络购物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网络购物的研究,有很多关于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的研究,如呈雯(2006)通过对网络购物的优势以及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网络购物在地域上发展相当不平衡;网站的功能设计和配套措施先对落后。她认为应该大力宣传网络购物优势,扩大网络购物的影响;整合传统实体销售,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保障网络购物中的权益。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C2C网站如何在网络购物中得到每一个消费者信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购物。在C2C网络购物环境下,如果网站能够提高消费者对网站有用性的感知,就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有效地完成购买,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有用性的评价就会提高。宋小玉(2007)从理论上构建了C2C网络购物买方消费者的信任模型,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传导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C2C网络市场环境

浅析教师语言中的体态语

浅析教师语言中的体态语 【摘要】: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但是语言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除了语言以外,人类还有其他辅助性交际工具,例如文字、体态等等。体态语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本文将从体态语的定义、特点、功能等方面进行浅显的分析,以便深层次了解体态语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态语定义特点功能 【正文】:体态语定义 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具体来说,体态语又叫势态语、人体语言、行为语言、无声语言等,是指通过人的表情、手势、动作等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辅助性语言表现形式。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例如,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等都属于体态语,再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等都是体态语的一种表现形式。体态语与与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如在印度,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体态语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中具有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体态语言的特点 1.体态语言具有差异性和约定俗成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行为习惯等的原因,存在许多明显差别,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比如外国人喜欢用摊开两手,耸耸双肩来表示一种意思,而中国人就不会习惯这个动作,如果执意模仿也会显得很滑稽。1957年,伏罗希洛夫访华,临别时,他向到机场送行的宋庆龄夫人施以俄罗斯与欧美通行的对尊贵妇女的吻手礼。在场的记者纷纷拍下这个镜头,送走贵宾后,宋庆龄的秘书和记者们纷纷商量,照片不能登报,消息中也不要提及此事。宋庆龄同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中国人不习惯吻手礼,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考虑到体态语的民族性,她明智的做出了决定。体态语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所以,离开特定的对象和社会文化环境,就很难理解体态语言的含义。而这恰恰又体现了体态语言约定俗成的一方面。它是某些特定群体共同认可、形成习惯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领会、接受、掌握并运用的,同时也必须是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特定非言语行为。

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与分析

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与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将多语研究的重点聚焦于双语研究。然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交流需求增强,这种交流可能是跨区域、跨语言、跨文化的。在此背景下,多语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三语习得研究作为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三语习得的文献进行梳理,剖析了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现状及其特点,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三语习得后续研究的发展做出展望。 二、国外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国外的三语习得研究肇始于Hoffman和Thomas 的研究。Hoffman 的著作Language Acquisitionin Two Trilingual Children 是三语习得研究的典型作品。Hoffman 在此研究中主要从语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三方面跟踪调查两个从小同时学习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小孩的语言发展与习得。在此期间,Cenoz,Gorter,Kemp &Jorda 等学者对三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Cenoz & Gorter探究了在巴斯克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三语环境下写作技能的培养,并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这三种语言之间的联系与交互。语言学家Kemp给多语现象下了定义,他所提及的影响元语言意识的变化因素为三语习得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包括语言习得者同时掌握的两门语言,学习者的读写能力、成熟度、学校教育等因素。Jorda基于言语行为和语用能力的分析,阐述了三语语用意识的产生以及影响。语言学家De Angelis探究了习得的语言之间的距离、近因的使用、语言习得的顺序、文本的形式和对目标语与源语言的熟练程度。 三、国内三语习得研究综述 与国外的三语习得研究相比,国内的三语习得研究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起步较晚。从已有的三语教育研究成果可知,国内三语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从研究理论来看,大多数研究者将少数民族学生的三语习得与汉族学生的二语习得进行对比研究,将语言迁移理论、认知优势理论、语言损耗理论、文化濡化、涵化理论、元语言意识理论运用到我国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研究中。关于研究领域,学者们从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神经学、教育学等方面展开了

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综述 郑永强 2009-02-19 14:10:57 计算机网络作为20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发明,不仅在技术领域引起了一系列的革新,而且直接导致了人类互动过程、思维方式、生活形态乃至的社会结构的重新建构。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成为以技术为发端的社会变革的前沿领域,作为以社会结构与运行状态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对于网络技术对传统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把握和分析,而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来审视变革中的社会的运作机理、特点与结构关系,并在一个广泛的交互作用的背景中对其加以分析,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和预测,更是社会学的历史使命。由是,网络社会学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期国内外网络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回顾,进一步明确网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确立网络社会学的独有视角和发现社会学方法在网络社会学研究上的创新与突破,最终从网络社会学与传统社会学的交互中找寻网络社会学发展的清晰路径。 一、网络社会及其存在与发展 (一)网络作为网络社会的物理介质和现实基础 麦克卢汉(Mcluhan)曾经说过:“媒介即信息”。他揭示了技术媒介作为人类的延伸是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基础性物质架构。人类历史上每次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一种新技术架构的形塑,通常都会导致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基本社会结构的转型,从而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形成新的生活经验。如今,互联网就是一项这样具有革命性的技术。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是一个以贯通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由众多的自主计算机和数以万计的服务器、网站和数据库等为要素所组成的信息采集、贮存的传输系统。

网络技术就是支持和维系网络运行的相关技术,是主要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集合体,构成了维系网络社会存在和运行的物质基础。从目前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可以预见的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情况来看,网络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数据组织技术这四大核心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是将各种信息都被转换为数字的形式,高速传送到目的地,然后再还原为原来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则是在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将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和图像等信息载体进行集成组合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多媒体技术正在实现气味和动感的储存、传输的再现,以调动人的全部感观虚拟现实。数据组织技术的目的是让网上信息可以检索的易于检索。 物理上,计算机网络具有以下这样一些基本的特征: 数字化。数字化是将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用数字“0”和“1”的组合进行记录,网络上所有的信息都经过了数字化处理。据估算,目前人类新生产的信息在部是数字化的信息,“原子”形态的信息正在以一个越来越快的速度数字化,有人估计数字化信息的总量已经超过非数字化信息的总量。 大容量。网络不仅可以大量存储各种各样的文本信息,而且还可以存储大量的图形、图像、声音、软件等各种类型的信息。由于不同的个人、组织、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的各种信息均能够存储在网络上,使得网络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信息数据库。 开放性。因特网不限制任何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入,通过遵守共同的协议,任何网络和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成为因特网大家庭的一员,跨越现实社会的地区和国家疆界进行信息传输与获取。 智能化。智能化使得网络易于使用,可以为更多的网络互动者提供上网的方便,众多的网络互动者不断地对网络智能化提出新的要求,推动着网络技术的更进一步智能化。

体态语国内外研究现状

体态语国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类也曾关注过教师体态语,但真正开展是在50年代以后。 首先在美国,受体态语研究专家R.Birdwhistell等人的影响,教师体态语研究逐渐受到注重。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教师体态语进行了零散的研究;60年代,人们对教师体态语的地位、作用等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如语言学家W.Rivers从外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外语教师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其中包括教师对所教语言国家人们的举止、手势和面部表情等的了解,从而引起教育界对外语中体态语研究的高度重视,使体态语研究成为外语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Allen & Ryan在微格教学的设计中也就运用体态语来配合言语行为进行了说明。 20世纪70、80年代是教师体态语研究的发展时期。人们不仅进行了理论探讨,还做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如Keith把教师体态语纳入教师行为研究的范围;由Weinstein & Smith开展了以学校为基础的非言语交际的调查;D.Child 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体态语同教学的关系;Woolfolk等人就教师在教学和课堂管理中如何使用体态语进行了探讨。一些美国学者还积极地为中小学教师开设有关体态语方面的指导课程,举办培训班来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受语言学研究氛围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很少考虑体态语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倒是毛泽东的“把‘以姿势助讲话’作为讲授法之一”的提法较常引用。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体态语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重点介绍引进国外著述的基础上,开展教师体态语研究,并逐步使研究走向特色化。80年代在《外国教育资料》和《外国中小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一系列译文,引发了我国学者对教师体态语研究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从引进体态语研究著述开始转向专门研究。90年代初,《教育评论》和《教育科学》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学者对教师体态语初步探讨的文章,代表了此后人们研究的趋向。此后,学者们要么在著作中辟专章论述教师体态语,如《教学艺术论》(李如密,1995),要么系统的以专著形式论述教师体态语,如《教师体态语言艺术》(李振村等,1993)。

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的现象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是会话语码转换,研究的路向主要有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 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码转换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社会意义与社会动机,早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J. Fishman从宏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关联性研究(correlational study)和JGumperz从微观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相互作用研究(interational study)。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 在Halliday的功能语法模式中,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与三大纯理功能与语域这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有了明确的勾画。在Halliday的理论框架中,语域三要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是由三大纯理功能的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来体现的。相应地,三大纯理功能又是分别通过词汇语法层的及物性、语气和主位等模式分别加以体现的。(见Halliday&Hasan, 1989:25-26; Eggins,1994: 78)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各学者对于语域与语篇体裁的关系的看法不尽相同, J.R. Martin (1999)的模式,将语篇体裁看作是阶段性的、有目的的社会过程(staged purposeful social processes),是属于位于情景语境(语域)之上的更宽泛、更抽象的文化语境的内容。 语码转换在新闻报纸各语篇体裁的出现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在较为正式的语篇体裁中,语码转换比较少见;而在语体风格没有那么严肃的语篇中,语码转换出现的机率就相对大得多。从这里可以看出语码转换的出现是与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关的,语码转换现象一般出现在非正式的语境。 从语场的角度来说,国际和国内新闻一般报道的是与时事有关的话题,也就是一些为人们所广泛关注的或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由于此类话题涉及的多是有关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比较严肃的内容,因此语言方面也相应要求比较严谨和正式语码转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在正式程度最高的政治新闻中,即使出现也大多只是在社会文化方面的新闻中,如代表一些国际性机构及其重要负责人的名称。而相比之下,娱乐新闻和科技新闻所涉及的话题相对没有那么严肃,所以语言的形式也比较随意,因此娱乐新闻中出现了很多与外国歌星、影星、影片、歌曲、流行杂志等的名称有关的语码转换现象,而科技新闻则主要以科技专业术语的转换为主。 从语旨的角度来看,由于国际和国内新闻所涉及的多为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话题,因此它们的受众范围非常广泛读者群体的数量也很庞大,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拥有不同学历的不同年龄群体都可能成为这些时事新闻的目标受众,所以这些版面的语言必须符合不同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的读者的阅读水平,显得既庄重简练又明白易懂,如果不时地出现个别中英夹杂的句子,就会给部分读者造成阅读困难。即使英文转换部分标注了中文,也难免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隔阂。再者,如果在政治性很强的报道中插入英文词项,可能会给读者造成一种不够严肃庄重的印象,认为不单有损中文的官方语言地位,而且会破坏中文的语言纯洁性,由此形成一种抵触的情绪。当然,在政治报道中维护官方语言的尊严和纯洁也涉及到国家语言政策中有关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而对于娱乐新闻来说,它主要针对的是对影视娱乐感兴趣的年轻人。这些人一般喜欢追时尚赶潮流,英文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有品位合时尚的象征,所以他们不会抗拒中英语码转换,而且还可能很欣赏这种有点新潮和异国情调的语言风格。关于科技新闻,它的目标受众主要是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行内人士和业余爱好者,此类读者一般都能够通晓I行业通行的一些“技术行话”(technical jargon)。很多时候,I界的一些专业术语都是直接从外国引

《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

《围城》中语码转换的语用分析 摘要: 社会语言学家们对于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码转换现象之研究较为深入,而较少关注书面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围城》中涉及到中外文转换的语言片段为语料,深入研究分析了书面语语码转换的类型,语言特点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 语码转换;类型; 特点;语用功能 社会语言学家将任何一种语言及其变体都视作是一种语码(code) ,语码的选择和转换构成了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语码转换(code - - switching) 方面的研究论著频频问世,然而,其中绝大多数是围绕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会话性语码转换(conversation code - - switching) 进行的, 论及书面语语码转换(written code - -switching ) 的文献寥寥无几。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中涉及到中外文转换的语言片段为语料,对书面语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初步的探讨。《围城》中有68 个语言片段出现了中外文转换现象,我们将其中的汉语称为“原码”,将外文(包括英语和法语) 称为“他码”。本文所说的语码转换指的是汉语和外语,即汉语和英语(有时是法语) 之间的转换。 一、书面语语码转换的类型及特点 《围城》有68 个语言片段出现了语码转换现象。除5 例涉及到汉语与法语间的转换外,其余的都是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转换。这些他码长短不一,大多数以单词和短语的形式出现,也有的以句子或句群的形式出现。他码的语言单位不同,其语言特点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当他码是单词或短语时,一般情况下,包含语码转换的句子既符合原码(汉语) 的语法结构,又符合他码(英语或法语) 的语法结构。因为这种语码转换的位置几乎都出现在原码与他码具有相同句法结构的地方。这种语码转换可称为“句内语码转换”。 如:(1) (辛楣说)“我宁可娶一个老实‘简单的乡下姑娘,不必受高深的教育,只要身体健康,脾气服从,让我舒舒服服做她的Lord and Master ??”(P140) (2) 鸿渐道:“??想买副纸牌来打bridge , ,找遍了镇上都没有,结果买了一副象棋, ??”(P251) (3) 柔嘉不耐烦道:“没有结! 要穿,你自己去买。我没见过像你这样nasty 的人!”(P338) (4) 当时张先生跟鸿渐拉手,问他是不是天天“go downtown”。(P42) (5) (鸿渐) 只自言自语道:“School for scandal ,全是School and scandal , 家庭罢, 学校罢, 彼此彼此。”(P333)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他码以单词的形式出现,那么该词一般是实词。如,例(1) 的Lord and Master 和例(2) 的bridge 是名词, 例(3) 的nasty 是形容词。如果他码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则该短语中的词的时态、人称和数等往往并不随着前面原码主语的变化而变化。如例(4) 的“go ”不因前面的“他”而变为“goes”。由此可见,由于中文语篇是按照中文的语法进行的,所以当他码是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句中嵌入成分的形式出现时,他自然要受到中文语法结构的制约,而不再按照英文语法的要求进行变化。 当语码转换发生在两个句子或两个分句的交界处,而且每个句子或分句都分属于一种不同的语码时,这种转换可称为“句际语码转换”。这种情况下,包含语码转换的句子使用他码的语法结构,不包含语码转换的句子仍使用原码的语法结构。 例如:(6)“那么,你太weak ,”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嵌得巧妙,不愧为外交辞令:假使鸿渐跟孙小姐并无关系,这个字就说他拿不定主意,结婚与否,全听她摆布;假使他们俩不出自己所料,but the flesh is weak ,这个字不用说含蓄浑成,最好没有了。(P290) (7) 他撇着英国腔向曹元朗说道:“Dash it ! Thatgirl is forget - me - not and touch - me - not in one , ared rose which has somehow turned into the blue flower. ”曹元朗赞他妙语天下, ??(P111)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看出,与口语中的会话性语码转换一样,书面语语码转换同样是在每一个例子里,都有一个关键部分,传达语信的主要内容的部分。这一部分一般使用一种语码(多为他码) ,而其他一些内容用另一种语码(多为原码) 表达。 二、书面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不论规模大小,所有的语码转换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及语用功能。

最新企业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综述-word文档

企业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综述 企业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文化一经产生,就会向外传播,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企业文化的传播,既可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又可对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目前,在学术界,对企业文化传播(沟通、展示)的研究已涉及其内容、手段、方式、范围、条件、行为差异等多方面内容,且跨文化沟通一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企业文化的传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范围内的传播,可以使企业所有员工共享企业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并最终将企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自身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 争力。在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传播,可以使有关机构、群体、个人更好地了解本企业,如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政府机关、消费者的沟通,企业的各种宣传、公关活动,都更有力地塑造和传播了企业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体现在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容、手段、方式媒介、范围、条件、行为差异等方面,虽然学者们可能并没有用上明确的传播一词,但就他们研究涉及的领域及所使用的概念可视为与传播相近,相关的如“沟通”、“展示”等术语,都显示了他们在上述几方面已取得很多研究成果。 一、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传播,应是对企业文化的全面内涵和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推广。企业文化作为以文明取胜的竞争意识,包括属于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企业文化灵魂的企业精神、标志企业文化境界的企业伦理,还有其它许多形式,如有的学者提出的企业“性质观”和企业思维。而有些学者更推崇企业形象的塑造、展示与传播,认为企业形象这个复合概念包括一个公司的文明状态(客观企业形象),它给本企业职工造成的综合印象(主体企业形象),以及它被反映在社会公众头脑中的具体印象。在企业形象的三维评价标准中,文明度是本质,知名度是中介、媒体,是传播标准,美誉度是终端、目标。企业形象的塑造、宣传有内塑造(塑造出企业内部员工都感到满意的客观企业形象且从职工的内心世界去塑造)、外塑造(塑造出使社会公众感到满意的客观企业形象)两方面。 (3) 企业形象的传播在企业文化学中,更多的以企业形象的展示与识别即CIS来表述。“CIS(已经从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发展到为Corporate Image System)作为系统,包括理念识别(MI)、视觉识别(VI)、行为识别(BI)、听觉识别(AI)四个子系统。MI包括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企业精神、企业伦理观念等要素。”VI,包括实体VI和象征性VI两大部分。实体VI,又分为固定实体VI(如公司的房屋建筑)和流动实体(如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各种车辆)。象征性VI则包括名

媒体中英语码转换的翻译

媒体中英语码转换的“翻译”2 (1) 中国人DIY的飞机昨试飞。 (2) 只要稍花心思,将两个系列来个Mix &Match ,轻而易举就能尽显男士个人风采。 (3) 先走IRP 后ERP 之路。 例(1)DIY是英语Do it yourself (你自己做) 的缩略语。例(2)Mix &Match 分别有英语单词“混合”和“相配”的意思;而&是英语and(和) 的符号表达。例(3) 由于全文对IRP 和ERP 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其所指难以确定。实则他们分别是:中文“信息资源管理”英语Information Re2source Planning 的缩略语, 中文“企业资源规划”英语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的缩略写。这样的句子可能出于英汉翻译者之手, 也可能是其他作者为了让读者从中获得一点特殊意义,或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或是信手拈来一些英文,移用到汉语句子里。但是作者忘记了一条原则,即在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上,不可忽视最基本的要求———信息共享。文字翻译通顺、连贯、清晰是译者的基本准则。发送者对于信息的选择理解并不等于接受者的企盼和理解,双方所处的环境、地位、文化层次、专业的各异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信息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形式和内容、取向和理解。不注重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就是语用失误,因为隐喻性的表述会给读者在含意和目的的推导上增加一道障碍,而语码转换更是增加了又一道障碍,且又是较难逾越的语言障碍。他难以确定喻体与本体标书翻译的同位关系,难以产生意象图式,因为最重要的语义结构是意象图式结构( Image Schemas) ,而“意象图式是一个在我们感觉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框架模式。我们就是运用这些意象图式来建构我们的经验,来识别物体和事件的”。理解和推理是凭借意象图式进行的,意象图式规定并制约了人类的理解和推理。语码解读中断谈不上语义理解,更谈不上发音,交际由于语码转换不成功而中断。

计算机网络现状和发展综述

学号:计算机网络现状和发展综述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姓名: 教师: 2011年10 月 I

摘要 在当今世界,计算机互连网络Internet 的热潮依然冲击着整个世界。本文介绍了中国第一个国家范围的学术性计算机互连网络: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 ET,简要论述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现状,包括对教育网整个结构的描述,CERNET采用的主要技术以及一些技术上的更新,例如从IPV4到IPV6的一个跨越,IPV4地址的耗尽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也决定了IPV6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Next Generation Internet)以及关键技术,最后对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IPV4,IPV6,下一代互联网 II

第一章绪论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计算机互联网网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它是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是我国互联网研究的排头兵;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CERNET 还是中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试验网络;它以现有的网络设施和技术力量为依托,建立了全国规模的IPV6试验床。然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新业务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新的终端设备的投入使用,全球互联网发展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IP地址严重不足、网络安全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计划,我国也必须对此做出战略性抉择。我国IP地址的全球资源占有率非常低(目前不足全球10%,而网民却占世界总数的20%还要多),迫切需要大量地址资源。面对全球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的严峻形势,想下一代互联网过度已经迫在眉睫。 1.1 选题背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这种全球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产生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计算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为进一步保持其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信息高速公路(Inform ation Highway)”计划之后,又相继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计划,并正在紧锣密鼓地付诸实施。

国内英语课堂教话语研究综述

国内英语课堂教话语研究综述

————————————————————————————————作者:————————————————————————————————日期:

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综述-英语论文 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综述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杜娟 【摘要】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相关文献(2004~2013年)进行统计和分析,从文献的数量、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国内教师话语研究的局限和启示。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师话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53-01 一般认为,教师话语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课堂讲解时所使用的语言,是课堂里的外国腔语。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国内十年来外语教师话语研究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脉络,突出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本文对十年来国内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教师话语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1.文献检索说明。本研究所检索的数据库为“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的时间为2004 年至2013年。检索期刊为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方法如下:第一次检索:检索项为“刊名”,检索词为“外语类核心”;第二次检索:以第一次检索为基础,选定“在结果中检索”,此次检索项为“ 关键词”,检索词

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研究综述

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研究综述 摘要 国际商务谈判礼仪是国际商务谈判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由于国际商务谈判具有国际化、跨文化性、复杂性和政治干预性等特点,国际商务谈判礼仪比一般谈判礼仪复杂,既包括一般的商务谈判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谈判礼仪,也包括在国际谈判中涉及到的一些特殊礼仪。其中,中西方国家由于文化差异较大,所以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其在礼仪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包括在称谓、见面礼仪、宴请礼仪、禁忌和女士优先等五个方面的差异,本文还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国家,德国、美国和日本,通过对这三个国家的礼仪进行分析,以实例进行论证分析。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礼仪基本礼仪特殊礼仪文化差异典型国家礼仪

1国际商务谈判礼仪定义 1.1商务谈判礼仪 根据金正昆老师的解释,商务礼仪就学理而言可以被定义为商务工作人员在其商务活动中所应恪守的行为规范。从内容上讲,商务礼仪由主体、客体、媒体和环境四个基本要素组成。主体指商务礼仪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客体指商务礼仪的对象,为商务礼仪的承受着和指向者。媒体指商务礼仪所依托的一定得媒介。环境指商务礼仪得以实施的具体的时空条件。由上述的四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商务礼仪有两个具体的内容:其一,律己规律,指对商务人员自身的言谈话语、举止行为、仪止仪表和穿着打扮之间的要求;其二,敬人之道,指商务工作人员在面对谈判对象时进行交际和应酬的技巧,具体设计到工作人员的方方面面。 1.2国际商务谈判礼仪及区别 根据上述的商务谈判礼仪的介绍,我们可以推测国际商务礼仪的特点,其本质也是一个谈判,所以上述的一些基本特点不会变化。但在国际商务中,国际商务谈判有一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国际化。国际化是国际商务谈判最大的特点。国际商务谈判的结果将导致资金和资产的国际间流动,所以国际商务谈判中应该遵循国际商法和国际法惯例。第二个特点是跨文化特点。不同的谈判者代表不同的文化,经济阶层和政治背景。第三个特点是复杂性。在国际商务谈判里,不仅仅是谈判者本人的因素,其他因素会使得国际谈判变得更加复杂。比如:语言差异,沟通方式的差异以及时间和空间观念上的差异。第四,政府也是影响谈判结果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国际商务谈判具有上述的几个特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谈判礼仪就显得更加有意义和复杂化,文化差异和国际法律法规则是约束我们礼仪的一些主导因素。 2国际商务谈判礼仪作用和基本操作 2.1国际商务谈判礼仪作用 影响商务谈判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很显然,礼仪在一个谈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其功能来看,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其二,没花自身,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其三,促进商务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其四,反应自己所在

国内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综述成就与不足

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3期) Total No .303 收稿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周学恒(198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邓晓明(196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国内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综述:成就与不足 周学恒1,邓晓明 2 (1.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51;2.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本文对国内正式发表的关于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理论多样,实证研究占了绝对多数。但当前研究在理论的深度和视角、实证的创新和严谨、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等方面还有待改善。 关键词:教师话语;综述;研究类型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11—03 一、国外教师话语研究概述 外语课堂中教师话语与其他课堂教学教师话语地存在着显著差别,因为在外语课堂内,教师的课堂话语不仅是其组织有效课堂教学的工具,还是学生课堂获取可理解性目标语输入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语言学界就开始系统深入地观察、理解和研究课堂教学。进入70-80年代后,国外学者对教师话语更进行了潜心研究,同时涌现出大量描述和理解外语课堂的方法。如Chaudron 研究了教师的课堂反馈话语, Long &Sato 、Long 等分析了教师的课堂提问,这些 “研究者主要依靠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使用的工具和技巧”,直接展示了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揭示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教师话语中的语码转换;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师课堂使用母语和目标语的比例、何种情况下使用母语或目标语、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以及语码转换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四方面。同时,国外语言学界还关注于教师的提问、语法术语的使用、语言教师的课堂行为、附带的文化信息等方面。 二、国内教师话语研究取得的成就 国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起步较晚。林汝昌在《教学语言———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一文中曾提 及教师课堂语言,但国内教师话语的真正研究始发于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一文,其中她运用量化数据统计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教师课堂话语量、反馈等内容。王银泉在论述教师话语对于学习者语言输入影响时,指出外语课堂教师话语与其他课堂教学教师话语的最大差别在于外语课堂内 “教师话语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教学的媒介”,由此正式向国内语言学界引进了教师话语的研究论题。此后国内学者对西方教师话语理论做了大量的引入介绍及综述。 随着二语习得“输入假说”和“交互假说”在国内研究的盛行,国内许多学者从实证角度开始观察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师话语的研究也逐渐转向了对课堂教师话语的数量和类型、教师的提问、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反馈和纠错等方面。周星、周韵调查了“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中教师话语,从量化的角度对课堂话语三段模式作了细化分类和统计,其研究较赵晓红的更为细致和深入。徐英、李秀莲对外语课堂教师礼貌用语进行了调查,指出英语教师应尽可能采用礼貌性话语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改变存在的师生权利不均等、关系失衡等现象。胡青球等通过实证探讨了教师提问技巧、内容及形式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之间的关系。刘家荣和蒋宇红对英语口语课堂话语交际做了个案研究,探讨了师生话语形式、输出量、语句长度、话轮转换、语码转 1 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