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赵建华李克东

摘要 :协作学习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络环境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自尊自强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 ,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都已非常重视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本文对基于协作学习教学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协作学习教学设计协作小组

协作学习 (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 )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 ,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 ,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 ,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 ,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能力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新进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个体的作用 ,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的 ,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 ,即只有学生主动建构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 ,教师成为实现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指导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并成为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方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协作学习模式中。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应用于协作学习中的方法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

一、分析协作学习的目标

根据教学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确定协作学习的目标。协作学习的目标是系统性的 ,一般将协作学习的总体目标分解为许多子目标。子目标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 ,子目标的确定及解决对总体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二、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在一个特定的协作学习环境中 ,协作学习伙伴共同面对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根据对学习任务的分析 ,学习者面临的学习任务主要分为三类 ,即概念学习、问题解决和设计。在这三种学习任务中 ,概念学习的性质是基于事实的 ,其它两种任务的性质是基于分析和综合的。对学习任务的这种划分提供了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的清晰思路。例如在进行基于事实的概念学习时 ,协作学习伙伴面对的是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基于分析与综合的问题解决和设计学习时 ,则对学习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形成许多子目标 ,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对子目标的学习。

概念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概念的含义 ,明确概念的特性与适用范围 ,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协作学习掌握概念 ,学习者将面对明确的目标 ,即非常强调协作学习过程中目标的整体性。问题解决和设计则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要求相对较低 ,而更强调个体对子目标的实现情况。因为子目标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习任务的完成。

三、确定小组的基本结构

研究显示 ,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 ,其效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学生在开始协作学习时 ,通常缺少小组协作的技巧。因此 ,在班级中首先设计协作交互活动的技巧和建立协作学习小组的方法 ,对学生来讲 ,需要他们学会如何倾听其他同学的谈话、分析并弄清楚他们讲话的意思。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激励小组中其他参加者、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动态地监视与修改小组、如何有效地进行通信等等。小组的结构通常有 :

1 .目标观察。又喻称为玻璃鱼缸 (Fishbowl)。一般情况下有三到四个 (A、B、C、D)小组参与同一个问题解决 ,在其中一个小组 (如 A组 )开始工作的同时 ,其他小组 (B、C、D组 )观察该小组 (A组 )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及问题解决的技巧 ,发现其优点与不足之处 ,以在恰当机会与其讨论并阐明各自的观点。特殊情况下 (仅有两个 A、B小组参加 ),第一个小组 (A组 )致力于寻找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仔细倾听 B组对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解释以及不同的技巧与方法。第二个小组 (B组 )则将注意力集中在 A组的动态上 ,以准备同 A 组讨论其解决问题的优劣(有时也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也可能 A小组还没有完成问题解决 ),全班共同商讨已经发生的问题和什么问题没有发生或可能发生什么问题 ,以将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目标问题解决上。目标观察结构可用图 1表示(图中小组“活动”即问题解决 )。

2 .结对评判 (Pairs Check)。该种结构形式是小组中的成员两两结对 ,第一个小组成员 (A)解决问题时 ,第二个成员 (B)担任教练的角色。然后当第二个成员 (B)解决问题时 ,第一个成员 (A)担任教练的角色。在一个协作学习小组中 ,其他结对的小组成员对他们的问题解决结果进行评判。为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 ,该过程一般更换结对成员多次重复。如图2所示。

3.结对评判 (Pairs Check)。结对评判同结对评判有点类似 ,除了结对成员预先进行个别化练习外 ,小组内一个成员 (如 A)需要将他解决问题的答案向另一个成员 (如 B)解释 ,然后对其进行讨论。进行后续问题解决时 ,结对成员之间调换角色。在小组内所有成员分享他们的结果时 ,结对的协作者之间必须取得一致的结果。结对评判结构如图 3所示。

4.小组评判 (Teams Check)。小组评判是在小组之间进行的 ,其程序与结对评判类似。队友之间互相帮助理解练习的答案 ,因此 ,各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面对问题的每一种答案 ,这有利于增进小组成员对问题的全面了解。

5.问题分解。又可喻称为竖锯 (Jigsaw)。将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解 ,并由协作组成员分担。按照问题解决的顺序 ,由小组成员分别汇报共享结果 ,直至问题解决完成。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是问题解决相对独立和不可分隔的部分。竖锯结构可以用这样的事例说明 :当学生需要理解给定阅读材料时 ,可以将该阅读材料根据内容分解成若干独立段落。然后将学生分成同样数目的阅读小组 ,每组抽取一名成员 ,并将阅读材料的一个段落交给他 ,在他理解后再向同组的其他成员解释。然后换一名成员 ,并交给他另一段材料进行理解 ,如此重复进行此过程 ,直到阅读材料的所有段落都由小组成员向其他成员解释完成。就象竖锯一样 ,每一名成员都独立从事某一项任务 ,但各任务又是总任务的一部分 ,所有部分任务完成后 ,就意味着总任务的最终完成。

6 .结对思维共享 (Think-Pair-Share)。全体协作学习成员首先独立思考给定的每一个问题 ,然后再将他们两两结对 ,对给定问题进行讨论、协商 ,确定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 ,最后和全体成员一起分享问题解决的答案与技巧。

7.结对间思维共享 (Think-Pairs-Share)。这种结构基本上与结对思维共享相同 ,但最后问题解决答案的共享是在结对间进行的。因此 ,这种小组结构更强调结对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即结对成员首先对问题解决取得一致 ,然后才能与其他结对成员共享。

8.概念网络。又称词网 (Word Webbing)。无论作为小组学习或个别化学习的组织形式 ,都可以根据辅导教师指定的目标进行自由探索学习。学习目标可以利用关键性概念表述 ,并由此概念贯穿学生知识获取的全过程。由于概念具有网络特性 (语义网络 ),因此 ,只要理解了典型性概念 ,在给定的范围内就可以由学生自己建构一幅概念地图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协作学习中每个成员可以准备几种彩色笔 ,以对知识掌握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典型概念进行标记 ,最后形成由概念组成的概念网络。

9.团队构成 (Team Product)。协作学习成员在一起共同学习 ,形成学习团队。团队中成员的角色主要有 :保证团队目标实现的管理者、发布团队解决问题结果的发言人、对队员的正确行为进行确认的激励者、对队员的回答进行确认的评核者、记录答案和队员意见的记录员、擅长表演与展示的“艺术家”、向班级的其他同学解释本组问题解决答案的展示者等 ,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管理者、评核者和记录员 ,他们是一个团队所必须具有的三个主要组成人员。由于受团队人数的限制 ,一个成员经常同时担任几种角色。

1 0 .共享黑板 (Blackboard Share)。黑板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借助黑板 ,协作小组可以与全班同学共享问题的答案和问题解决的技巧 ,并且即时得到其他同学的反馈。有时贴报与幻灯片也可以代替黑板的功能 ,实现成果的共享。

1 1 .巡回报告 (Roving Reporter)。在协作学习过程中 ,当协作小组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可以让其中一名成员在教室中巡视 ,以便从其他协作小组中寻找好的思想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及时回来向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汇报。

1 2 .双栏归纳 (Two-Column)。辅导教师利用黑板将一些项目放进双栏中的一栏内 ,在不告诉学生项目分类标准的前提下 ,要求学生对项目进行分类。在教师要求将项目加入到第二栏时 ,小组中的成员全部起立 ,并对项目可能区分的类别进行讨论。当一个小组的同学确定他们知道了分类的标准后 ,他们可以先坐下来 ,不透露自己的答案。当所有组的同学都坐下来后 ,进行如下操作 :

(1 )请一个小组将他们的项目增加进每一栏中 ,并让其他小组对他们的选择展开评论。

(2 )教师向全班同学展示其它项目 ,并让该小组决定每一项目属于的栏目。

(3 )让小组代表 (或成员 )描述他们的分类标准。

上述小组结构适合不同的学习活动或教学目标 ,如目标观察适合发展学习者的学习机能、结对评判与问题分解更加适合学习新的材料、概念网络和双框归纳适合学习相关的概念等等。在协作学习实践中 ,不断探索并推出新的小组结构对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与适用性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参加协作学习的学生特征确定小组的基本结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目标。小组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协作学习实践中 ,应根据具体的目标与任务不断创设新的小组结构形式。

四、协作环境的创设

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协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具有了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和从事社会活动的经验。因此 ,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作为协作学习的指导者与帮助者——辅导教师 ,需要根据协作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及其协作学习成员的个性特征创设一定的情境。

协作情境的创设同小组结构与活动方式密切相关 ,并将制约小组协作活动的开展。协作学习研究者指出 ,多样化的协作学习环境可以支持有效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协作活动的参加者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如麦登和斯拉温 (Madden &Slavin1 983 ,Slavin1 978)的研究指出 ,进行协作学习 ,班级中的同学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学习伙伴想要他们学习好的愿望。有效的协作需要适当的协作者 ,斯拉温(Slavin 1 990 )和库哈恩 (Kuhn 1 972 )研究发现 ,协作学习成员之间在认知水平上差别小的其认知行为的增长优于差别大的 ,这一结果支持了协作学习成员在知识层次上悬殊不大时 ,将有利于协作建构的观点。但是 ,亚美迪 (Azmitia1 988)发现新手与专家结合在一个协作学习组织时 ,新手的提高是明显的 ,但如果两者能力悬殊不大时这种变化将不会发生。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主要是由于研究者看待问题的视点和使用范围不同而导致的。洛果夫 (Rogoff1 990 ,1 991 )研究发现 ,成人与儿童的结构优于儿童与儿童的结构 ,这进一步支持了亚美迪的观点。通过研究 ,她找到了解释这种变化的中间变量 ,即成人对问题解决的示范作用影响了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由学习的主题确定协作学习的目标、参加协作学习的人数、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系统的性能等。下面列出了一些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的类型 :

1 .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 ,利用计算机作为协作学习工具。系统提供了协作沟通的频道 ,但不能承担活动的角色。

2 .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 ,有一个辅导教师参与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控制 ,并参加到协作活动中。

3 .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 ,在同一工作组中共同面对同一问题。当协作者处于独自状态时 ,辅导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协作辅导。根据协作者的背景知识可以实现智能动态分组。

4.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 ,在网络计算机环境的支持下共同面对同一问题。利用通讯窗口 (如聊天室 ),协作学习者之间可以相互发送建议、行动变更时的忠告、关于合作伙伴行动的评论等等。协作者工作在互惠互利的教学模式和竞争方式下 ,协作学习的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其他学习伙伴解决问题的指导者。

5.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 ,其中之一是由系统模拟的协作者。协作学习的参加者依次轮流与系统模拟的协作者交互活动 ,模拟协作者可根据需要自动执行 ,一般情况下 ,虚拟协作者可以从学生模型库中选择。

协作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 ,如在互联网环境中检索信息、在计算机支持下的通讯交流手段、从“小资料室” (虚拟资料室 )中查阅资料等。因此 ,在进行协作学习时 ,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并提供一定的信息资源环境 ,尽量缩短无效时间 ,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 ,由于受传输速率的限制 ,势必会影响学习者对信息资

源的获取速度。在基于校园网的情况下 ,协作学习的设计和辅导者可以事先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下载到校园网的资源中心内。根据协作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的需要 ,学习者直接从校园网资源库中查询所需的信息资源。

六、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协作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协作学习活动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开展 ,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 (协作学习活动在前面已有论述 )。

建构主义的几种教学模式 ,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情境式教学”、“织网式教学”等也可以应用到设计协作学习活动中。

七、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一般通过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 ,在评价过程中 ,小组成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协作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在此过程中 ,需要协作小组准备相应展示材料 ,可以使用网页或幻灯片形式辅助各自的讲解。展示过程中或展示完成后 ,协作学习成员可以随时根据展示内容提出问题 ,并要求展示者给以解答。根据展示与随机应答结果 ,其他各组对展示组进行终结性评价。辅导教师需要对该过程进行控制并及时总结各组的优缺点。

参考文献 :

1 . Vivekanandan Suresh Kumar, Computer- SupportedCollaborative Learning:Issues for Research, 1 993 , 1 994,Nikos Drakos, Computer Based Learning Unit, University of Leeds.

2 . Aronson, E. , Blaney, N. , Stephan, C. , Sikes, J.&Snapp, M. (1 978). The Jigsaw Classroom. 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s.

3 . Cooperative Learning. San Clemente, CA:Kagan Coop-erative learning (1 996).

4. David Kitchen, Douglas Mcdougall, University of Toronto,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n The Internet, J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 Vol. 2 7(3 )PP2 45~2 58, 1 998~ 99.

5. George W. Gagnon, Jr. and Michelle Colay,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

6.陈琦、张建伟 :《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 998年第 1期。

7.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 , 1 997年第 3、4期

现代远距离教育

(新)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

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学校: 专业:教育学 姓名: 完成时间:2014年1月5 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和特征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一学生刚进入校园不久,上一学期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程,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一门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对引导学生踏入专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第一章的学习是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注重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前教育学这门课这学期才开始,学生之前也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只是从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看法,因此,在初步学习此门课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了解走向专业化。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自学能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强,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来获取知识,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专业训练所必备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思维更加成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较强,同时自己的想法也是较多,自我表现欲望增强,因此,在本课程学习中,灌输式的教学难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多的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一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反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定义 了解学前教育实施形式和特征 了解学前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理论 2、能力方面 掌握什么是学前教育,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全面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用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自信,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学前教育的定义 ⑵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以及理论流派的观点 2、难点: 各个时期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案例和知识,进行整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6个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八、教学内容:

初中教学设计模板(语文)教学文案

教学设计初中模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单元的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可要可不要)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量)教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教案 主题:《常见的量》 学习目标: 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合作理由:1、善用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通过小组内比一比、说一说,使枯燥的复习课能更生动有趣。2、计量单位较多,一个学生很难把全部整理出来,在小组内指定专人负责记录,便于整理。3、小组内能互相检查练习情况,通过练习和检查,加强知识的运用。 教学设计: 活动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出示课件:(学生“小明”的日记:2月29日晴早晨7:00我听到小闹钟的铃声,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3000千克重的书包,我从抽屉里拿了5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要买一支5分的铅笔,还有今天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第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450吨重的足球让我们进行踢球比赛,好玩极了。) 师:谁来读一读“小明”的日记。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生1:时间写错了,走了20小时太夸张。 生2:5分买不了一支铅笔,应该是5角。 生3:足球怎么可能2吨重呢?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明为什么出现这些错误? 师: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分析了小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观察、感知、实现知识认识的深化 师:在这篇日记中出现了那些单位? 生1:厘米。 生2:千克,吨。 生3:分,角。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其实刚才讲的是属于那些计量单位,有同学知道吗?生1:长度单位,时间单位。 生2:还有质量单位。 师:说的好,计量单位除了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还有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等。 师:那么这些计量单位除了小明日记上提到的,还有那些呢?请在小组内的同学说说,并记录在整理表上。(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归纳)

小组合作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设计 《开场以前报剧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幻灯片制作工具PowerPoint。 2、能够熟练、正确启动PowerPoint。 3、能够利用PowerPoint设计模板进行简单的幻灯片制作。 4、能够正确的进行保存、退出PowerPoint。 重点难点: 1、PowerPoint的正确启动、保存与退出。 2、利用PowerPoint设计模板进行简单的幻灯片制作。 3、演示文稿与幻灯片概念的区别。 4、PowerPoint设计模板与版式的选择。 一、通过展示图文、声色并茂的电子幻灯片引出疑问导入新课。 1、展示:同学们,童话剧就要开演了,小丽正在报幕,我们看看这场童话剧演的是什么?就要拉幕了,怎样设计剧场的幕布呢? 2、利用投影仪或多媒体电子教室,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幻灯片。 3、设疑:你们认为老师设计的幕布好看吗? 4、导入:你们想设计这样漂亮的幕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学习一下PowerPoint软件,看它是怎样制作出这么精美幕布的? 二、主动探究、分组学习 1、播放课件:PowerPoint的简单介绍,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PowerPoint软件,PowerPoint和Word一样,是Office大家庭的一员。Word能处理什么?(文字、图片),那PowerPoint能做什么呢?大家来看这有一个展示声音、视频影像等)利用它,可以非常方便地整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设计各种演示文稿。 好了,知道了它的本领竟有这么大,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的想要试试了,那下面自主就学习:发现一:使用模板设计幕布,来试试你的身手。一会找出做的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来教给大家。 方法指导:1、先学习课本第二页的内容, 2、再尝试在电脑上操作,选择你喜欢的模板。 生做,提示按照下面的操作步骤来尝试,同时结合书上的图片。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小组合作学习“语文案例”

案例: 语文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 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 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 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 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 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 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 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 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 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 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 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 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 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

合作学习最快乐教学设计

主题类别:团队合作 《合作学习真快乐》教学设计 一、班会背景 合作是一个人适应集体、成就自我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并且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果能够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并且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合作学习,所以我从两两合作开始训练他们。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合作的时候不知道该干什么,不参与合作、我行我素,与合作者打闹、嘲笑合作者的知识漏洞并导致两人闹别扭等等。这些现象从情感上来说,反映了同学们合作意识的缺失,从平时的工作方法中来说,也反映了我平时没有对合作方法进行指导,导致了同学们合作能力低下。所以我就萌生了设计一个班会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 二、班会目的 班会的目的是从情感上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合作、合作的重要性并亲身体验合作;教会同学们基本的合作技能。最终目的是让同学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前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几名同学录制录像并制作AB剧。制作了课件。两个气球。小奖品。 四、班会流程: 1、导入:初识合作 先请大家来看《三只蚂蚁》的儿歌:(播放儿歌视频一遍,领着念一遍)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摇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老师:三只蚂蚁能“轻轻抬着进洞里”,这是为什么? 同学谈感受。(合作力量更大) 教师总结:一只小小的蚂蚁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是三只蚂蚁就能把米“轻轻抬着进洞里”。这就是蚂蚁一起合作的结果,蚂蚁团结合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情感体验:尝试合作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咱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看看哪组同学做得最好?做得最好的小组将得到奖励。 (做游戏的同学快步到讲台上集合。然后做《运气球》游戏。游戏规则:两个同学手不动,用后背夹着气球,往前先走到终点者赢了。学生按要求进行《运气球》的活动,活动中充满笑声,有的很快到终点,有的小组气球掉了,不管成功与否,孩子们都很快乐。) 师:这个游戏确实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这要靠大家齐心合力,动作整齐才能做好。这就叫“合作”。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有很多事情,要靠大家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做什么事情需要合作? 生:好! 3、说一说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蔡兆岗--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教案

体育课小组合作学习教案 课题:足球、游戏。 班级:2015级5班。 人数:男生:32人,女生:27人。 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初步学习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并对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 2、技能目标:学会脚内侧踢球技术,力争有8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能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能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学习内容:脚内侧踢球、传球游戏。 学习过程: 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阶段 1、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整队,由讲解足球明星引出课题,带领学生徒手操热身活动。 2、学生活动:体委整队,与教师亲切问好。积极参与对体育明星的交流,明确学习内容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二、合作探究、完成动作学习 1、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一只足球,启发学生合作探究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并对练习结果进行汇报;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学习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评议,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组织学生进行正确动作练习 2、学生活动:

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动作的研究和学习,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或向其他小组请教积极参与动作学习展示,并能对其他小组的练习做出简要的评议。学习动作,纠正错误,再练习、组织:分成4人一组在指定的场地上进行练习 三、努力拼搏,敢于挑战(8人传球游戏) (一)、教师活动: 1、讲解8人传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比赛的记分办法。 2、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在指定的场地上进行试练。 3、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挑战记录。 5、对学生比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议并对优胜组和动作进步最大的小组给予奖励。 (二)学生活动: 1、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游戏的尝试练习。 2、积极参加比赛,大胆展示自己的动作并能挑战纪录。 3、对其他小组的比赛能做出客观的评价,真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一)教师活动: 和学生一起庆祝胜利;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评议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回收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二)学生活动: 在欢快的气氛中庆祝胜利,交流自己的感受;领会作业要求;归还器材,师生再见! 器材:足球10只,录音机一台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有哪些想法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2018教师教学设计模板培训心得体会1 板书是一种课堂艺术,是一种可视语言,是教师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手段,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几乎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少板书。而在时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今天,板书在教学中越来越被老师忽略,有的老师或是在黑板上随意写上一些凌乱的内容,或是干脆没有任何书写内容,完全放弃了板书的使用。 难道板书果真不重要、不需要了吗?不是,其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板书对课堂教学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它有其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多采的形式。 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有效利用,会使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不同。而对于学生来说,好的板书,既是智慧的凝聚,也是艺术的结晶,它能给学生美的享受,更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一、教学板书的作用 (一)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教学中由于利用了板书图示中文字、符号、图像的组合,具有在呈现时间、颜色差异等方面独具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好的板书,提纲挈领,能揭示课堂学习的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对教师的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板书轻松地掌握教学的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 (三)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仅仅用口头语言表达学生难于全面准确地把握,而板书则准确地反映了教材内容,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学生只要把握了板书,也就把握了教材的整体框架。 (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或图像等形象画面呈现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语言说明,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有时还可以把有关板书图示作为导学提纲预先发给学生,或让学生对照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或让学生边学边补充有关内容,从而节省了教师大量讲述的时

教案模板 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 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设计理念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5分钟)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小组合作学习教案二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一、熟读课文 认识以下词语:田圃喧嚷留滞喑哑襁褓 二、探讨以下问题: 1、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各部分命名。 2、诗歌各节用了些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诗人从哪些角度描写雨的? 4、作者要在诗歌中表达什么情感? 三、完成预习作业: 《同步》P3,1,2 第二课时课堂检验与知识补充 导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老师活动: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三、课堂检验:活动方式:教师提问,各小组抢答

提问:“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各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有什么作用? 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教师补充讲解:,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提问: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诗人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模版

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模版请留下您的姓名、任教科目及任教年级 李建基 姓 名: 科 photoshop 目: 年级: 中职二年级

【合作学习活动】 1活动前准备:根据学生平常对photoshop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进行“优、良、差” 为一组的分组方式,每组五人,这一分组的目的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 共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活动描述:本次合作学习活动目的使学生通过任务,使学生掌握各矢量图形设计工具的功能和特点,掌握收集图像的方法和各种途经,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本次活动主要由比较各工具的特点、收集图像的方法和各种途经和交流分享,技法共用等子活动。 2.1活动一

2.2活动二

2.3活动三

【合作学习评价设计】 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工作。活动中:设计好教学进度表、交流讨论表。活动后主要设计好 评价量规和反思。 2、合作学习评价表: 检查表(活动前) 活动前与学生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使老师了解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掌握了学生的思想,这对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一手的材料。 问题如下: 1、你对前面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2、你对自己小组的合作学习满意吗? 3、你在组内表现如何? 4、合作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进度检查表(活动中) 我设计的三个活动中,第一个活动是对各抠图工具的比较,第二个活动是图片的收集,这两个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难点,花费时间可能比较多,所以应及时检查学生的进度。 1、魔棒、选区、通道、液化等抠图工具的特点是否弄清楚?完成到什么程度? 2、利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是否符合各工具的要求?在拍摄中遇到什么困难? 3、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教学任务吗? 交流检查表(活动中)

合作学习教案

【课题】加工多媒体作品——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课时】1课时 【教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材分析】 本课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了制作多媒体贺卡的全过程。本课综合了第2节、第3节和第4节的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多种媒体融合到Powerpoint2000文件中,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教学思路】 教师向学生展示多种贺卡(实际中用纸张制作的贺卡――网络中用flash制作的贺卡――网络中用Powerpoint制作的贺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教师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最后制作一个多媒体贺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如何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 (2)掌握艺术字的其他修饰方法。 (3)掌握如何在Powerpoint中加入视频。 (4)了解如何在Powerpoint中加入动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贺卡中图片、声音、视频的插入,艺术字颜色形状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4分钟) [教师]:“元旦即将来临,同学们准备给自己的同学和家人什么样的礼物呢?” [学生]:贺卡、鲜花…… [教师]:“鲜花固然很好,可是为什么不利用学过的知识亲手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自己的母亲呢?这样的礼物会更有意义。” 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用Powerpoint制作的贺卡。同时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用Powerpoint制作贺卡需要的知识点,老师已经列出来了,每个小组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学习,6分钟后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解答老师的提问,其他的同学学习其解决方法。 讲授新课:(30分钟) 1.学生打开教师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贺卡的制作’学习网站”学习相应的知识点,不会的地方,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并且学生

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及范例)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注意事项: 1.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表格从网页上复制到word中,在word中进行填写,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再上传到网上,为了方便辅导老师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大家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附件形式上传。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模板 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 课题:《青山不老》 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1课时 提供者:钟俊梅单位:瑞金市九堡镇清溪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播放我国大西北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视频。 2、播放改造大西北后的森林视频图片。 师:美吗?在这美丽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 1、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 2、用一句话向大家形容一下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这位老人。 板书:老人81岁瘦小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课文讲了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的事情。课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 师:什么样的事才称得上奇迹?你能举个例子吗?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指读,理解,指导读,比赛读。 师:我们的学校大不大?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20亩,3700亩约等于多少个珠光小学?180个。想一想,我们学校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180个珠光小学全种上树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一读这段话吗?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_____ ,学生能够_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_____ ,学生能够_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_____ ,学生能够_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 ______ 学生能够掌握 _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发展/提高学生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 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 ________ 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 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采用()表现手法,用词语言(),通过()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道理或抒发(表达)了()情感。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一、案例 《柱体面》 教学察: 景察 一个能容四五十人的小学教室,正前方是三尺台,台上放着一个柱体模型;学 生每两个人一桌,分成四,每有六到七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自 制的柱体,剪刀,数学和笔等学用品,学生的座位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教室后大概 有七椅子,供听老坐。 教学行 (第一次前后四人小)入部分老复了柱的相关知,在新授部分拿出柱体模型,学生察并提出:要个柱体的面包上包装那要多大提完后,学生前面两人身和后面的两人成四人小,有的学生很真地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学生都停止,开 始学生交流和。 生 :怎么生:剪曲面 :怎么剪生:剪高;垂直剪?? :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的面生:因底面周乘高 追:底面周乘高是求的什么呢生:是曲面的面 追: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生:剪开是 方形。 景察 在才的基上,学生开始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老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沿高剪;有的用尺子找,追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用模型剪示范。 教学行 (第二次四人小)拿着剪好的柱体面和与之相同未剪的柱 体,先学生察剪开的柱体面与未剪开的,然后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了一下四个:1、方形的等于柱的什么 2、方形的等于柱的什么 3、展开后方形的面就是柱体 的什么面四人小很烈的着,大概 5 分后学生行全班交流。 :第一个答案是什么生:方形的等于柱的周

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 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师再次演示) 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为什么是高呢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 师: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什么生: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师板书) 师:我们知道长是圆柱的周长,宽是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面积,那公式可以怎么写呢生:圆柱侧面积 =底面面积×高(师板书)师:是不是每次都要把侧面积展开生:不要,只要知道底面面积和高就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圆柱体的侧面积(板书) 教学行为 (第三次小组合作)教学了圆柱侧面积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同桌说说怎样求圆柱侧面积的推导过程。交流后请一女生说。 谈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有了一些认识和提高: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本节课在内容上属于唐朝的对外关系部分,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由于三部分的史实大致相同,分析思路较为一致,因此在授课中,我采取先进行模式授课,教授学生分析方法,再小组合作,通过组长的带领,依照前一种模式自主分析史料,并且将自主合作的任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复述史实,用以锻炼学生阅读教材,组合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部分为归纳知识点,用以锻炼学生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整理思路,概括史实。亮色:本案例有以下几大亮色:1、教材处理贴近生活本课教材的思路是: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大都会长安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主线是“唐朝之旅”,分:说昨天的事(玄奘西行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国际大都会长安),说今天的事(深圳的昔日和今天),说明天的事(让学生谈谈以后的构想)点评: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多的着眼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让学生在自身的思考和感悟中,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提高人文素质。因此,对教材的再创造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人类历史在发展,过去、现在和未来处于一条永不间断的长河中,无法割裂。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和顺序做了重新的调整,注重了历史与现实、未来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从而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开放与交流”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影响变化,认识到“开放与交流”是中国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的需要和表现。对深圳明天的构想又提高了学生的模拟想象力,加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感,深化了主题。这种教材的重新处理方式是建立在“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念之上,唐代的开放与交流而使城市长安繁荣,今天的开放和交流同样也使包括深圳在内的城市繁荣。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人文素养”等理念,符合学生终身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历史课堂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目标达成一气呵成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说玄奘西行、遣唐使、鉴真东渡的故事,动人处掌握了基本知识。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到了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也学会了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通过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图片、诗歌(如郭沫若诗、《木兰辞》)、故事等各种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鉴真、玄奘的精神和“说今天的事”(深圳的昔日和今天)、“说明天的事”(让学生谈谈以后的构想)等环节,进一步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从“掌握知识”到“培养能力”再到“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达成三维目标是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的,逻辑非常严密,科学有效,具有巨大的示范性。3、区别对比直观鲜明。体现点1:区别文学作品《西游记》与史实“玄奘西行”的不同时,教师采用了影视镜头与历史图片进行直观对比。体现点2:讲到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时,教师采用了五组对应的图片,对唐长安城和日本奈良城的规划布局对比、城内建筑物风格对比、两国的服装特色对比、货币特点对比、文字对比等进行了直观展示。体现点3:深圳的今昔对比,也配了几组图片,且每组都有一个主题。体现点4: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时,用了一个相当直观的表格,异同点一目了然。点评:符合七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鲜明直观、印象深刻,效果好。“学习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是本课目标要求之一,本案例很好达到了。 4、评价人物通俗有趣体现点1:当讨论到玄奘在历史上作出了哪些贡献时,教师提示学生给他戴了几顶“家”的帽子,通俗好记。佛学家:求取、弘扬佛法翻译家:翻译天竺佛经,翻译《老子》为梵文冒险家:编写《大唐西域记》体现点2:“假如要选唐朝外交形象大使,你选谁?为什么?”此问法跟现在“形象大使”流行的现象挺吻合,通俗有趣。点评:评价人物通俗化,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能较好地起到激趣作用,且通俗易解,学生更易于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这两部分任务的规范下,学生针对“鉴真东渡”展开小组合作。由组长带领阅读相关段落,勾画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其他组员可以针对自己发现的细节进行发言和扩充,也可以把自己对鉴真的了解向大家作介绍,充实大家的思路,共同完成复述历史小故事的任务。在这时我的任务是观察各组合作状态,协助各个小组解决出现的问题,并汇总各个组的疑问与难点。经我观察,小组合作的状态虽然没有完全放开,但是组员的参与度已经于以前的讲授法教学大有进步,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且热衷于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基本解决了鉴真东渡的知识点,但是“鉴真东渡的时间”是大多数组的难点,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这是阅读时不仔细造成的,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成绩不算太优异的同学发挥了巨大地作用,由于他们没有成绩好的同学自信,所以他们在阅读时格外仔细,因此这个问题他们反倒能找到答案,获得了成就感。本节课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教学功能,应用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了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最后通过对唐都长安城的学习,结合课文资料,想象唐都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用30字左右概述。(培养学生想象和概述的能

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

学生抢着学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让教师真正从课堂中解脱出来 笔者是一名初级中学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多年,在教学生涯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主导课堂时间过长,学生主导课堂较少,难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教师难以真正从课堂中解脱出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自学能力差异大,自学进程差异大,小组内存在着假讨论现象,小组长的组织交流调控不当,交流不深刻,只停留在对答案的层面,不能有效的筛选问题。普遍存在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长此下去,将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最后也会流于形式。是如何造成这种情况,又怎么解决呢这着实令人苦恼与深思。 经过讨论与反复的认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1、学生没有进行有效地课前预习。 2.分组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存在随意性和不科学性。 3.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 5.评价不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