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艺模型结构(BOP)_20110801-1

工艺模型结构(BOP)_20110801-1

工艺模型结构(BOP)_20110801-1
工艺模型结构(BOP)_20110801-1

工艺流程1--知识点

化学工艺流程题 一、试题结构 注:出现环状,意为:循环利用,体现“绿色化学”。 二、解题步骤 第一,浏览全题,确定该流程的目的,记住资料卡中给出的理化性质:如易潮解、易水解、易与某些物质反应以及熔沸点、溶解度、Ksp等; 第二,分析:关键点(一切反应和操作都是为获得目标产品服务) 第三,要看清所问问题,并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 关注箭头的指向(聚焦局部,箭头指入——反应物,箭头指出——生成物)、 前后追溯物质(放大局部)、考虑反应实际(物质性质、试剂用量)。 三、工艺流程题设问角度 工业流程题目在流程上一般分为3个过程: 原料处理→分离提纯→获得产品。。。。 (一)原料预处理的解题思路(研磨灼烧水浸酸浸碱浸等) 1.粉碎或研磨、雾化:增大固液(或固气或固固)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溶解)速率, 增大原料的转化率(或浸取率)。 2.煅烧或灼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其他矿转化为氧化物;除去有机物;除去热不稳定的杂质 (1)坩埚的选择:石英坩埚、陶瓷坩埚、普通玻璃坩埚、刚玉坩埚、铁坩埚 (2)高温下易氧化(eg:金属硫化物) A .焙烧ZnS B.火法炼铜Cu2S C.煅烧黄铜矿CuFeS2e D.煅烧硫铁矿FeS2

(3)高温下易分解 A.煅烧石灰石: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3.浸取: 向固体中加入适当溶剂或溶液,使其中可溶性的物质溶解,包括水浸取、酸溶、 碱溶、醇溶等 4.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 A.反应物:矿石粉碎、适当增大反应物浓度 B.反应条件:适当升高溶解温度、搅拌、适当延长浸取时间、多次浸取等 5.酸浸:在酸性溶液中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过程 目的 (1)酸的选择 绿色化学 A.通常用HCl/H2SO4 B.浓H2SO4或HNO3(氧化性+酸性)用H2O2+稀H2SO4代替 C.浓HCl (还原性+酸性)用H2O2/ +稀H2SO4代替 Eg:处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废料铝钴膜(含有LiCoO2、Al等)的一种工艺如下: D.HNO3(氧化性+酸性): (2)酸的用量目的 A.过量:使矿石等完全溶解,提高原料利用率 制备物质(碱、碳酸盐、碳酸氢盐) B.不宜过量 加酸后需要调节PH:防止中和酸时消耗的碱/碳酸盐等过多 不反应:原料中有SiO2:酸浸后滤渣:SiO2 (3)酸浸后滤渣原料中有硅酸盐酸浸后滤渣:H2SiO3 反应生原料中有Ca2+、Ba2+、Pb2+ H2SO4酸浸CaSO4 /BaSO4 /PbSO4 成固体FeS+MnO2+H2SO4 酸浸后滤渣:S 提高浸 出率

施工执行标准及编号

一、施工执行标准及编号 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8-2003 2、《建筑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2-200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2-2003 4、《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5-2003 5、《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7-2003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9-2003 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3-2003 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1-2003 9、《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0-2003 10、《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1-2003 1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6-2003 只能选择一个若是选择上面,下面不能选。同样。检验批一般填下面的,按统表划分来选择验收规范(再参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国家标准) 最新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编号汇总(国标)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执行新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执行新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执行新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执行新的: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执行《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新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新的:《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08-2011 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新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执行新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1 1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执行新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1 14、《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15、《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16、高级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BJ/T01-27-2003 1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 18、《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2009 1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 2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第二次作业《解释结构模型应用》

大连海事大学 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基于解释模型在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学号姓名:马洁茹姚有琳 指导教师:贾红雨 报告时间: 2014年9月24日

《系统工程》课程上机实验要求 实验一解释结构模型在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中的研究 实验名称:基于MATLAB软件或C/Java/其他语言ISM算法程序设计(一) 实验目的 系统工程课程介绍了系统结构建模与分析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 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ISM方法具有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对于高维多阶矩阵的运算依靠手工运算速度慢、易错,甚至几乎不可能。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或者是基于某种语言的程序设计快速实现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算法,使学生对系统工程解决社会经济等复杂性、系统性问题需要计算机的支持获得深刻的理解。学会运用ISM分析实际问题。 (二) 实验要求与内容: 1.问题的选择 根据对解释结构模型ISM知识的掌握,以及参考所给的教学案例论文,决定选择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 2.问题背景 睡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每天的身体机制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身体负荷不断变大,到了夜间就需要休息。但是同一寝室的同学大多休息时段不同,有些习惯早睡,有些会由于许多原因晚睡。有些睡眠较沉不会轻易被打扰,有些睡眠较轻容易被鼾声或者其他声响惊醒。学习得知,解释系统模型是通过对表面分离、凌乱关系的研究,揭示系统内部结构的方法。因此,我想尝试通过解释模型来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3.用画框图的形式画出ISM的建模步骤。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与意义】 1制作模型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亲手制作,可以促进学生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和“反向平行”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讨论、交流与撰写活动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他们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分析DNA分子结构模型,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DNA分子结构的知识,为后续学习遗传部分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程序】 1制定活动方案 1.1课前进行相应的知识储备 课前学生学习了DNA分子结构的基础知识,以及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和掌握了一些有关DNA结构发现的科学史的材料,为课上进行相互讨论、交流与模型的顺利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1.2活动材料用具的准备 硬塑料方框、不同颜色的硬纸板、金属细丝、订书机、订书钉、剪刀、粗铁丝。 1.3提供模型制作的参考数据 1.4设计活动方案流程 2实施活动方案 2.1分组并发放活动材料 每班分若干个小组,每小组4人。各组都配发硬塑料方框2个(5cm×10?M)、六种不同颜色的硬纸板各1张(20?M ×20?M)、细铁丝2根(长0.5m)、粗铁丝2根(长约10?M)订书机1个、订书钉若干、剪刀1把、活动报告(每人一份)。 2.2分组讨论制作模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先展示预设的问题和制作模型的参考数据,为学生讨论模型的制作提供帮助。设计的问题如下: (1)分别用何材料表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各种含氮碱基?这几种物质在什么部位相连接? (2)如何表示磷酸二酯键、氢键以及氢键的数目? (3)如何体现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反向平行关系? (4)怎样才能使DNA分子的平面模型改变成立体模型?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观察并分析教材上的DNA分子结构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然后根据实验桌上所提供的材料,以

工艺流程知识清单

工艺流程知识清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工艺流程 一、题目特点 无机工艺流程题已逐渐成为高考试卷的主角,该类型题目的特点是:1.试题源于生产实际,以解决课堂互动探究化学实际问题为思路进行设问,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2.试题内容丰富,涉及基础知识较为全面,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3.题目难度为中等以上,分值较大,区分度强。 二、题目类型 从化工工艺分,可分为基础化工工艺题和精细化工工艺题;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分,可分为除杂提纯工艺流程题(如海水提纯)、原材料化学转化工艺流程题、电解工艺流程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题;按资源的不同,分为空气资源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如合成氨)、利用水资源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如海水提溴、镁、氯碱工业等)、利用矿产 资源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如工业制H 2SO 4 、炼铁、炼钢等)、化石燃料生产 的工艺流程题等。 三、知识贮备 1.熟练掌握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化工生产原理(列举如下) 2.熟练掌握分离、提纯的实验技能,如溶解、过滤、蒸馏、结晶、重结晶等。 3.熟练掌握化学计算的方法技巧,如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等。 四、备考策略 解答这类试题的起点是会识别流程图[箭头指出的是投料(反应物),箭头指向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返回的箭头一般是被“循环利用”的物质]。关键是会利用题给信息,正确运用原理,一般要思考以下问题:①生产目的,设计的原理,生产过程的作用等;②化学反应条件控制原理;③实验基本操作;④资源的回收和利用;⑤“绿色化学”生产,环境保护等。 五.解题技能, 1.解题要点 (1)审题要点:①了解生产目的、原料及产品②了解题目提供的信息③分析各步的反应条件、原理及物质成分④理解物质分离、提纯、条件控制等操作的目的及要点

施工工艺标准格式范本

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 版本:第1版文件编号:JGSZ-JS-2010-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市政道路和公路的桥梁桩基中粘土、粉质粘土、杂填土和含少量砂、石粘土层及岩石持力层,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位低,桩径(或边长)大于1m,孔深40m内的人工成孔灌注桩基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2.0.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2.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0.5《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 2.0.6《钢筋焊接验收规范》 2.0.7《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50/5027-2004 ) 2.0.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2.0.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 2.0.1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JGJ94-2008) (JGJ106 — 2003 ) (JGJ T93- 95 ) (JGJ18 —2003 ) (DB (CJJ2-90 ) (JTJ041-2000 )

2.0.1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A1499 ) 2.0.13《硅酸盐业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 2.0.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 (GB50119) 2.0.15《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2.0.16《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2.0.17《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3施工准备 3.1材料要求 3.1.1水泥:宜采用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3.1.2砂:特细砂或细砂含泥量不大于5%。 3.1.3石子:粒径为5-32mm卵石或碎石;桩身混凝土也可用粒径不大于50mm的石子,且含泥量不大于2%。 3.1.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1.5外加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的规定确定。 3.1.6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3.2主要机具设备 3.2.1 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

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介绍了结构设计竞赛概况和竞赛用材料与工具。从结构选型、构件设计、模型节点处理三方面,介绍了结构设计竞赛中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并针对竞赛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解析。 标签:结构设计竞赛;结构模型;模型制作;土木工程 1 结构设计竞赛概况 土木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专业综合性强,涉及学科面广,基础要求高。学科竞赛是培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和教学质量。 目前赛事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及各省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结构设计竞赛的内容通常为给定某种材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并制作出一个结构,通过加载试验,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决出获奖等级。模型材料一般为以竹皮或白卡纸居多,并辅以胶水、线绳等。制作的结构形式有建筑、桥梁等。评分内容一般包含方案设计、理论分析、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以及模型加载实验等方面。结构加载类比赛,一般在相同加载条件下,结构模型质量轻者获胜或模型加载位移与模型质量综合评判。 2 材料与工具 结构设计竞赛用材料有竹材或白卡纸。本文仅讨论竹材。2018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竹材规格及用量见表1。竹材参考力学指标见表2。 表2 竹材参考力学指标 制作工具有:502胶水、砂纸、切割刀、直尺、三角尺、量角器、铅笔、橡皮擦、镊子、橡胶手套等。砂纸打磨杆件端部,获得所需要的杆件精确尺寸,打磨杆件节点处接触面以增加接触,打磨时需谨慎打磨,勿露出竹皮丝状物。铅笔、直尺在竹皮上绘制杆件平面设计图。切割刀切割修剪竹皮。为防止胶水粘手,可用镊子夹持细小构件,使用橡胶手套防护双手,也可以用胶布缠绕指尖。 3 模型设计与制作 模型选型原则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假设时,须防止赛题示意图的模型束缚思路,也不得被常见模型约束,应勇于借鉴创造。求证时,须运用相关力学

搅拌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完)

搅拌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标准编号)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带搅拌器的磷酸搅拌机、主灰桶(槽)、预灰桶、渐进预灰桶、石灰孔搅拌机、糖膏分配槽、一(二)碳泥汁搅拌机、连续回溶机、糖糊混合机,以及石油化工装置立式搅拌器等相似设备的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安装前,应掌握有关设备安装的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参数表,施工图纸,供货商提供的安装或装备详图,安装运行和维护手册,基础要求、载荷、紧固件有关资料等; 2.1.2 有关施工标准,规范 (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JBJ23-96 (2)《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HG20203-2000 (3)《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HG20236-93 (4)《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H3514-2001 (5)《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94 (6)《搅拌传动装置系统组合、选用及技术要求》21563-95 2.2 作业人员 2.2.1 参加搅拌设备安装作业人员主要包括设备安装工程师、钳工、电工、电焊工、气焊工、起重工、架子工等,人员数量根据工程量大小和工期要求于配置。 2.2.2 上述各作业工种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持相关作业的上岗操作证。 2.3 设备、材料 2.3.1 设备验收:安装搅拌设备前,应由厂家,业主(总承包商,工程监理)安装单位共同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将现场的实物与装箱清单核对。随机文件及配件应齐全,将破损件,缺件填写在开箱记录清单上。 2.3.2 施工用的辅助材料如型钢、电焊条、垫铁、地脚螺栓等,应使用厂家指定产品,非指定产品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材料的材质证明及合格保证。 2.3.3 搅拌设备润滑油(脂)等应按设备说明书要求选用,一般由建设单位供应。 2.3.4 搅拌设备备品备件应按原设备装配图型号选用,并应对材质外观质量、尺寸等进行测量检查。 2.4 主要机具 2.4.1 施工机具:吊机、卷扬机、桅杆等(根据设备重量、位置等选用)千斤顶、电焊机、电气焊工具,各类扳手、拉马、手锤、铜棒、台虎钳、挫刀、电钻等。 2.4.2 测量器具:水准仪、经纬仪、框式水平仪、游标卡尺、塞尺、钢板尺、千分表、百分表、线坠、连通管等。 2.5 作业条件 2.5.1 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已进行,如发现设计有不合理之处,应及时提出修改建议,经设计变更批准后,方可按变更后的设计施工。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优选稿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 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 燃料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 的含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1.煤气化有几种工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蓄热法:将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煤层,也称间歇式制气法 富氧空气气化法:用富氧空气或纯氧代替空气进行煤气化 外热法: 利用其他廉价高温热源来为煤气化提供热能,尚未达到工业化阶段2.气化炉有哪些床层类型,描述各自的特点工业用煤气化炉有几种类型固定床:气体从颗粒间的缝隙中穿过,颗粒保持静止 流化床:增大气速,颗粒开始全部悬浮于气流中,而且床层的高度随气速的增大而升高 气流床:气流速度增大至某一极限值时,悬浮于气流中的颗粒被气流带出间歇式气化炉、鲁奇炉、温克勒炉、K-T炉、德士古炉 3.煤的气化剂有哪些用不同气化剂进行煤气化,气体产物各是什么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H2、CO)、混合煤气、半水煤气 4.固定床煤气化炉燃料层如何分区各区进行什么过程

干燥区:使新入煤炉中的水分蒸发 干馏区:煤开始热解,逸出以烃类为主的挥发分,而燃料本身开始碳化 气化区:煤气化的主要反应在气化区进行 灰渣区:灰渣于该区域出炉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 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 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初中宋竺 《原子结构的模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案例的动画模型有直观、形象的优点,动画与单纯用语言描述相比,教学效果较好。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的第3节第一课时,本节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对学生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完善。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道路去构建原子模型,同时渗透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对有关科学家和其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帮助学生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本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多,如原子结构的概念,这些内容抽象,肉眼不可见,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来展示或模拟结构,使之形象化,便于直观认识。 本节还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从知识水平来看,本节内容抽象,肉眼又不可见,远离生活,学生难以理解,但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原子结构的模型,有一定的微观认识基础。 从人的思维发展阶段看,初中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微观的结构表象和概念,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动画模型,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本节的丰富内容,精美的图片,与生活、科技紧密接合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网络教室 学生上课时可以直接查找网络或到自主学习网站学习,方便快捷,课堂容量大。

现行施工执行标准及编号

施工执行标准及编号 一?最新施工工艺标准及编号汇总 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8-2003 2. 《建筑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2-2003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2-2003 4.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5-2003 5. 《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7-2003 6.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9-2003 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3-200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1-2003 9. 《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0-2003 10. 《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11-2003 1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6-2003 12. 《电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4-2003 二.最新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编号汇总(国标)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 7.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

第二次作业《解释结构模型应用》

海事大学 实验报告 《系统工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名称:基于解释模型在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研究学号:马洁茹有琳 指导教师:贾红雨 报告时间: 2014年9月24日

《系统工程》课程上机实验要求 实验一解释结构模型在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中的研究 实验名称:基于MATLAB软件或C/Java/其他语言ISM算法程序设计(一) 实验目的 系统工程课程介绍了系统结构建模与分析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 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部结构。ISM方法具有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对于高维多阶矩阵的运算依靠手工运算速度慢、易错,甚至几乎不可能。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或者是基于某种语言的程序设计快速实现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的算法,使学生对系统工程解决社会经济等复杂性、系统性问题需要计算机的支持获得深刻的理解。学会运用ISM分析实际问题。 (二) 实验要求与容: 1.问题的选择 根据对解释结构模型ISM知识的掌握,以及参考所给的教学案例论文,决定选择与我们生活有关的——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 2.问题背景

睡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每天的身体机制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身体负荷不断变大,到了夜间就需要休息。但是同一寝室的同学大多休息时段不同,有些习惯早睡,有些会由于许多原因晚睡。有些睡眠较沉不会轻易被打扰,有些睡眠较轻容易被鼾声或者其他声响惊醒。学习得知,解释系统模型是通过对表面分离、凌乱关系的研究,揭示系统部结构的方法。 因此,我想尝试通过解释模型来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3.用画框图的形式画出ISM的建模步骤。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戴洁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文中从结构设计大赛的模型要求及比赛加载方式分析入手,提出桥梁模型的设计方案构思,选择结 构方案.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受力分析。试验证明本次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非常坚固, 承受极限荷载接近于封顶值50 kg。 1桥梁模型设计 1.1模型要求及加载方式分析 结构设计大赛拟设计桥梁结构模型。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尺寸要求为:桥面总长l 000 mln;桥面高不低于120 toni:桥面总宽160~180rnITl;桥面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toni:最大跨径不小于400 mm。尺寸要求体现了桥梁设计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净空等功能要求。比赛加载方式为动静载结合方式,初赛要求徒手将一辆l5 kg的小车从桥头拉至最大跨的跨中位置.并在该位置停留不少于5 S 然后拉到桥部。模型不至于失效方可进入决赛。决赛采用跨中集中力加载方式,初始荷载为20 ,荷载增加梯度为5 k 次,封项荷载为50 。每次加载后停留5 S。模型不失效即加载成功。模型不失效的标准:模型强度足够、不失去整体承载力:模型跨中挠度不超过l5 mm。小小桥模型须承受l5~50 kg的重量,由此带来的跨中弯矩较大,承载亦不易。但更难控制的还是弯曲变形,挠度不超出15 mln即要求模型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1.2材料分析 参赛的结构模型要求采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绘图纸、棉线和乳胶。主体材料为绘图纸.辅助材料为棉线和乳胶。单张的绘图纸只能承受少量拉力,不能作为受弯、受压构件,即使多张绘图纸叠放具有抗弯强度.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弯刚度。要使纸构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一种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形.作成圆形梁和圆形柱:另一种方法将纸张切片叠成一定厚度并粘在一起.作成一定高度的薄梁.可以用作桥面的抗弯构件。但从整体结构上必须布置成纵、横梁网格系。棉线抗拉能力强,不能受压.只能用来做受拉构件,吊(拉)桥面或捆绑节点,增强节点强度。白乳胶主要起粘结作用。 1.3结构选型与方案构思 鉴于比赛的加载重量大。且挠度变形量控制严格,桥型结构不能采用单一的梁桥、拱桥、悬索桥,而必须采用组合体系桥梁。为使桥面平整,便于行车,主体结构采用梁式桥型。为了增强模型的整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布置斜拉杆(索)或垂直吊杆(索)。用卷成圆柱形的纸杆作为刚性斜拉杆或吊杆.节点用棉线捆绑牢固,做成类似斜拉桥的板拉桥刚性拉杆。桥面下可用拱形结构支撑桥面.也可以采用桥墩加斜撑辅助支撑桥面。拱形结构受力合理.但制作困难。下部结构主要采用实心的圆柱形纸杆作桥墩.由于直径有限(直径大时耗材多),难以保证桥墩的稳定性,而空心纸卷制作起来有困难.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所以桥墩结构上必须加强各杆件的横向联系.以增强桥梁的整体稳定性。主孔纵向设计为梁式桥结合“A” 型塔斜拉桥。主梁5片,横梁10根,等间距地布置主梁、横梁,形成网格式梁式结构。“A” 型塔斜拉结构设计为双塔,两侧各一个.中间设一撑杆加强两边“A”型塔的横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doc

第3单元课时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 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先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继而追随科学家的脚步,通过交流讨论,逐步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同时也可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通过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的微观本质的揭示,初步认识化学家眼中的微观物质世界。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视频: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一粒沙子。今天我们还将进入更加微观的层次,了解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呢? 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努力的方向是观察技术的提高和观察工具的改进,而间接法则依赖精巧的实验和大胆的假设。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使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实验和假设以及模型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物质观 [提出问题]我们通常接触的物体,总是可以被分割的(折断粉笔)。但是我们能不能无限地这样分割下去呢? [介绍]《中庸》提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惠施的人也说道“其小无内,谓之小一”。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本文中的塔吊结构模型是浙江大学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参赛作品。文中详尽地论述了该塔吊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要求,实际的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最后,文中还以一些合理的假设为前提,根据相关理论知识估计了模型的承载能力。本文对于一些其他的结构模型设计制作过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字:塔吊模型;设计;制作;支撑柱;横梁;杆件;牛皮纸;载荷 1.背景 塔吊在现代的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实现了笨重货物较大的水平和垂直位移,而且可重复性强,效率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塔吊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在建筑施工基地和大型的装载、卸载基地,它可谓是必备的工业设备,是基地整个物料调运的核心装置。所以一个塔吊的结构的承载能力、安全性以及运动的灵敏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所阐述的塔吊结构模型是以“浙江大学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这一赛事为依托,由本人协同刘晓杰、汪荣荣两位同学,共同设计并制作完成的。 2.模型设计制作要求 此模型的设计制作要求即为“浙江大学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提交的参赛作品的一些要求,现整理归纳成如下几点: 1、模型制作材料为牛皮纸、卡发丝线、白胶,固定模型的底板为木工板。材料统一由组委会提供和购买,不得使用非组委会提供的其它任何材料。 2、模型结构形式和总高度不限,模型的主要受力构件应合理布置,整体结构应体现“新颖、轻巧、美观、实用”的原则。 3、模型悬臂上分别设置3个作用点A、B、C,其中配重作用点A距模型底板中心线xx 轴水平距离为250±5 mm,距模型底板上表面高度为1000±5 mm,并要求设置竖向力的拉线环1个;加载作用点B、C分别距模型底板中心线xx轴水平距离为600±5 mm、900±5 mm,距模型底板上表面高度为1000±5 mm,要求在B、C点设置可以施加竖向力的拉线环各1个,并过C点垂直于BC连线上设置可以施加前后水平力的拉线环各1个,详见图1。 4、在B点一侧的模型固定边界以外、BC连线以下必须保持净空,详见图1。 5、固定模型的底板尺寸为400 mm×400 mm。模型制作材料固定在底板的范围不得超出250 mm×250 mm,详见图2。 6、模型作用点的拉线环须满足承载要求,拉线环受力拉直后离作用点的距离为50 mm。

石油化工行业学习资料——生产工艺(基础)

石油化工行业学习资料——生产工艺(基础) 1、化工生产过程 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及精制三大步骤。 2、原料预处理 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3、原油的预处理 从油田送往炼油厂的原油往往含盐(主要是氯化物)、带水(溶于油或呈乳化状态),可导致设备的腐蚀,在设备内壁结垢和影响成品油的组成,需要加工前脱除,即脱盐脱水。常用的办法是加破乳剂和水,使油中的水聚集,并从油中分出,而盐分溶于水中,再加以高压电场配合,使形成的较大水滴顺利除去。 4、化学反应 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5、产品精制 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6、炼油厂的一、二、三次加工装置 把原油蒸馏分为几个不同的沸点范围叫一次加工; 将一次加工得到的馏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叫二次加工; 将二次加工得到的商品油制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工艺叫三次加工。 一次加工装置:常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 二次加工装置:催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烷基化、加氢精制等; 三次加工装置:裂解工艺制取乙烯、芳烃等化工原料。 7、一次加工装置 常减压蒸馏: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在习惯上的合称,常减压蒸馏基本属物理过程。 原料油在蒸馏塔里按蒸发能力分成沸点范围不同的油品(称为馏分)。 常减压装置产品主要作为下游生产装置的原料,包括石脑油、煤油、柴油、蜡油、渣油以及轻质馏分油等。 8、二次加工装置催化裂化 包括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产物分离三部分。催化裂化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有裂化反应、异构化反应、氢转移反应、芳烃化反应。催化裂化所得的产物经分馏后

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练习

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现象,了解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以及提出此模型的实验依据 2、认识实验对理论发展的总要作用 3、知道物理模型建立的意义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难点: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 设计思想 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体现了研究微观世界的一种科学的方法,也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对卢瑟福如何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的设计强调核式结构模型建立的依据而非结论,重点在于暴露模型建立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对物理学史的教育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课堂引入】 讲述: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汤姆生的原子枣糕模型。 点评:用图片或动画展示原子枣糕模型。。 【课堂学习】 学习活动一:α粒子散射实验 问题一:为什么用α粒子的散射现象可以研究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非常紧密,用一般的方法是无法探测它的内部结构的,要认识原子的结构,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而α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它还可以使荧光屏物质发光。如果α粒子与其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运动方向,荧光屏就能够显示出它的方向变化。研究高速的α粒子穿过原子的散射情况,是研究原子结构的有效手段。 学生:体会α粒子散射实验中用到科学方法;渗透科学精神(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的教育。 问题二:α粒子散射是怎么做的 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主要由放射源、金箔、荧光 屏、望远镜和转动圆盘几部分组成。 动画展示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动画展示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多媒体重点指出,荧光屏和望远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运动,从而可以观察到穿

结构模型设计文件

第四届湖南省结构设计竞赛名称: 学校: 参赛队员: 竞赛时间: 目录 一、设计说明书 1、对方案的构思 2、对制作模型材料的分析 3、主要制作过程 二、方案图(详见后面照片) 1、结构整体布置图 2、主要构件详图 三、计算书 1、荷载分析 2、内力分析 3、承载能力估算

一、设计说明书 1、对方案的构思及框架设计 多层竹质房屋结构模型设计思路:考虑到本次的作品赛题是房屋类的构造,考虑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框架结构。而且这次竞赛的材料都是竹条,要把这些竹条搭建成房屋结构,我组觉得采用镶嵌式框架结构是最稳妥的方法。只是竹条的厚度不是很高,制作的难度会比较大。 2、对制作模型材料的分析 由于本次竞赛使用的材料是竹制的,且主要是竹条。竹条的韧性很好,抗弯曲能力比较强。但由于我们选择的是镶嵌结构,因此需要破坏竹条的内部结构,这样对竹条的韧性会有很大影响。但只要细心、谨慎操作,可把这种影响降到最低。 3、主要制作过程 首先将5mm厚15mm高600mm长的竹条作为梁结构,并在竹条上开槽。将2mm 厚的竹条置于槽内,制成楼板。柱子采用3层5mm厚的竹条粘贴而成,在一定的高度上开孔,便于梁及楼板的放置和固定。底板采用镶嵌式,使柱子与板间的结构更稳定。 二、方案图 1、结构整体布置图

作品实图 2、主要构件详图

三、计算书 1、荷载分析 材料参数:竹材的弹性模量E=1.0﹡104MPa.抗拉强度ft=60MPa。由于结构为框架结构,砝码尺寸不可忽略,假定梁上局部承受均匀分布载荷作用。题目要求每层加载20kg砝码,总共三层,共计60kg。四根柱子平均每根受力15*10=150N。每层楼板由两根长60cm的梁承受荷载。即每根梁上承重600/(3*2)=100N。 q=100/0.15=667N/m。 2、内力分析 沿梁的长度方向为x轴,可得梁的剪应力方程 :FQ=667*x*(0.15- x/2) (0150 故,柱子的抗压性能满足需求。 梁的剪力分布图

化工流程题知识点总结定稿版

化工流程题知识点总结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工艺流程题解题技巧 一、除杂、分离、提纯类工艺流程题 本质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①首先,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哪些杂质;②然后,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③最后,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这样才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二、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题 这样的题目一般①先是确定要制备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的产物,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比如:产品受热易分解,可能要低温烘干、减压烘干、减压蒸发等);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反应物是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标准化问题要标准化回答。 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如: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 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 3、AlCl 3 、MgCl 2 、Cu(NO 3 ) 2 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 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 Fe 2O 3 、Al 2 O 3 、MgO、CuO;而像Al 2 (SO 4 ) 3 、NaAlO 2 、Na 2 CO 3 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 但产物中Al(OH) 3、H 2 SO 4 、NaHCO 3 、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 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结构模型设计方案示例

湖南省“路桥杯”大学生结构模型创作竞赛 中南大学 参赛设计方案说明书 作品名称剑桥 学校名称中南大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二○○六年七月十四日

目录 摘要 (2) 1 设计说明书 (3) 1.1 概述 (3) 1.2 方案简介 (3) 1.3 结构模型及方案特点 (4) 1.4 应用前景 (5) 1.5 施工流程: (5) 1.6 施工要点: (5) 2 结构方案图 (6) 2.1结构效果图 (6) 2.2结构俯视图 (6) 3 设计计算书 (7) 3.1结构计算模型 (7) 3.2结构强度计算 (8) 3.2.1 拱肋强度计算 (8) 3.2.2 拉杆强度计算 (9) 3.3 结构稳定分析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本文根据湖南省“路桥杯”土木建筑类大学生结构模型创作竞赛规程和使用材料的特点要求,结合现代桥梁结构的特点,借鉴细杆拱桥结构设计概念构思了本结构模型。 在造型上,空间上主要采用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元素,注重结构的整体性。 在结构设计方面,充分根据木材的力学性能,主要受力构件采用格构式组合构件,利用斜向支撑增加结构空间作用,提高抗侧能力。并通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空间分析,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沿杆件变化,采用了变截面的杆件,充分的利用材料,经过ANSYS 的计算表明,结构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均能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关键词:结构模型、设计大赛、模型制作

1 设计说明书 1.1 概述 对于结构模型,稳定性起着控制作用,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选择合理有效的结构受力体系对结构模型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模型设计中,主要应考虑充分利用木材薄片受力性能特点。就本次竞赛而言,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木材薄片受拉性能好,受压则需要组合成柱的特点,选择优化的结构模型,使结构模型能够接近竞赛规定的最大加载荷载,同时尽可能降低结构的自身重量。 本结构模型根据以上思想,进行结构的构思与设计。 1.2 方案简介 本结构整体外型为一个上承式桁架。其造型融入三角形和梯形等美学元素,整体造型简单、受力形式较好,符合本次竞赛的设计理念。 结构根据竞赛规程的要求,确定合理跨度和高度以后,以四根斜杆为主要受力构件向下传力,顶部做成一个加载平台。根据各个面内的抗弯刚度要求,灵活选用杆的形式,通过计算得出合理拱轴线的位置,合理布置杆拱的空间角度;再合理布置支撑杆件,用于抵抗荷载传来的水平力分力并减小侧移;并通过ANSYS软件模拟多种荷载情况下的破坏情况,找出结构构件的薄弱环节进行局部加强,使得结构的破坏向强度破坏靠近,从而使本结构模型具有足够的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