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互联网 对四种传统交通运输的影响

互联网 对四种传统交通运输的影响

互联网 对四种传统交通运输的影响
互联网 对四种传统交通运输的影响

互联网+对四种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不断深入的应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的产物,类似滴滴出行、智慧交通、12306以及去那儿网等等。这些都为改善交通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四种传统交通运输方式做了简述以及优缺点对比,然后阐述互联网+的含义,最后写了一些互联网+的衍生产物。

关键词:四种交通方式;互联网+;智慧交通;

第一章绪论

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简述

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包括公路、水运、航空、铁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相应的交通运输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标准化、国际化。交通设备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于我国而言,交通运输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交通运输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交通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数据采集系统的多样化,交通系统中的数据量正处于急剧增长的状态,智能交通系统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交通系统是一个实时的、多变的系统,随着数据量的增多,传统方式处理交通数据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尤其是过高的延时性与较低准确性在实时路况预测和路线最优引导方面表现非常差,互联网+正在影响着这些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性价比和优缺点:

一.公路交通的优缺点

在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以道路为运行基础,以站场为作业基地,以车辆为主要工具,以实现旅客和货物位移为目的的生产生活活动。公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之一,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其它运输方式的重要纽带。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网的不断完善,公路运输成为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运输组织最灵活、运输产品最丰富的运输方式,货物和旅客的运输量也快速增长。

在我国,公路运输的主营业务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及与公路运输相关的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等。旅客运输主要是用汽车运送旅客、服务社会大众、具有商业性质的活动,包括城市公交、旅游客运、私家车和包车客运。货物运输主要是指以载货汽车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通过道路使货物发生转移的生产活动。

1.公路运输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灵活性强、货物的损耗低、运送速度快、可点对点运输,不需要转运或反复装卸搬运;

(2)建设投入资金低,修建公路的材料和技术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易解决,社会渗透程度高。

(3)适应性强,便利快捷,容易获得,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2.公路运输的主要缺点有:

(1)运输能力相对其它运输方式小,运送的货物和旅客比较少。

(2)运输货物或旅客耗费能源多,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不适合远距离运输。

(3)劳动生产率低,单位运输成本相对比较高,不适合大批量运输,由于汽车体积小,无法运送大件物资,不适宜运输大宗和长距离货物。

(4)公路建设占地多,随着人口的增长会极大的增加二者矛盾。

(5)容易发生事故,易污染环境。

因此,公路运输主要承担短距离、小批量,适合在内陆地区运输短途旅客、货物,可以与铁路、水路联运,为铁路、港口集疏运旅客和物资,可以深入山区及偏僻的农村进行旅客和货物运输;

在远离铁路的区域从事干线运输,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二.铁路运输的优缺点

铁路交通运输是客货运列车在固定的重型或轻型钢轨上行驶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是一种最有效的已知陆上交通方式。铁路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铁路运输设施主要包括铁路线路、站场和附属设施三部分,是构成陆上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铁路交通运输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铁路运输主要为旅客和货物运输。其中按中国铁路技术条件,我国的铁路货物运输方式有整车、零担、集装箱三种。整车适于运输大宗货物;零担适于运输小批量的零星货物;集装箱适于运输精密、贵重、易损的货物。

1.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有:

(1)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行速度快、运行能力大,具有巨大的运送能力。

(2)铁路运输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耗费能源较少。

(3)铁路运输过程受自然条件限制比较小,连续性强,能保证全年不中断运行。

(4)运输到发时间准确性高,计划性强,比较安全准时。

(5)通用性能好,即可运送旅客又可运送各类不同货物商品。

(6)火车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并且比较环保。

2.铁路运输的主要缺点:

(1)初始建设投资高,并且建设周期长。

(2)营运缺乏弹性,因为调度等候,会存在货运延迟增加储藏成本及列车的晚点延误。

(3)只能在固定线路行驶,灵活性差、须与其它运输方式配合衔接。

(4)服务的完整度低,一般不能直接送货到门。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铁路交通运输主要承担中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在干线运输中起主要运力作用。

三.水路运输的优缺点

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水路运输是为目前各主要运输方式中兴起最早、历史最长的运输方式,仍然是世界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水路交通运输根据航行水运性质,可分为海运和河运两种。它们分别是以海洋和河流作交通线而进行运输货物和旅客。海运,是使用船舶等水运工具经海上航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运输速度慢,且受自然条件影响。河运,是用船舶和其他水运工具,在国内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投资省、少占或不占农田等优点,但其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速度较慢,连续性差。需要通航吨位较高的船舶,窄的河道要加宽,浅的要挖深,有时还得开挖沟通河流与河流之间的运河,才能为大型内河船舶提供四通八达的航道网。

1.水路交通运输的优点:

(1)在所有的运输方式中,水运运输能力最大,并且,平均运行距离长。

(2)水运在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通过能力基本不受限制。

(3)通用性能较好,既可运送旅客又可运送货物,尤其是运送大体积和重量的货物。

(4)水运建设投资小,运输成本低。可以进行长距离、大批量运送货物。

2.水陆交通运输的缺点:

(1)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水域、港口、水位、气候等影响较大,易中断运输。

(2)运送速度慢,需要与其它运输方式配合衔接。

(3)水陆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较低。

总之,水路运输综合优势较为突出,适宜于运距长,运量大,时间性不太强的各种大宗物资运输。

四.航空运输的优缺点

航空运输,是在具有航空线路和飞机场的条件下,利用飞机作为运输工具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航空运输,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现代旅客运输,尤其是远程旅客运输的重要方式;为国际贸易中的贵重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仪器运输所不可缺。航空运输方式主要有班机运输,包机运输,集中托运和航空快递业务。航空运输在我国运输业中,其货运量占全国运输量比重还比较小,主要是承担长途客运任务,伴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在货运方面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1.航空运输的优点:

(1)航空交通运输的运行速度快,可极大的节省运输时间。

(2)航空交通运输的基建成本相对较低。

(3)运输能力较大,并且安全性较高。

(4)机动性能好,几乎可以飞越各种天然障碍,可以到达其他运输方式难以到达的地方。

2.航空运输的缺点:

(1)最明显的就是,运输成本高,价格贵。

(2)运输极易受天气影响,经常延飞。而且遇紧急事故不易处理,易造成损失。

(3)飞机和飞机场占地面积大。

航空运输主要承担价值高或者赶时间的货运及旅客的出行方式,它运行速度快,舒适便捷,但运输成本高,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第二章互联网+

互联网+的含义

“+”是下的发展的新业态,是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几十年来,“互联网+”已经改造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ITFIN)、、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互联网+的提出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1]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找到若干这样的想法。而怎么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11月,李克强出席首届时指出,互联网是、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可见其重要作用。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和看法。他呼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

展。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推动移动互联网、、、等与结合,促进、和(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7月4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2015年12月,《》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互联网+排第二。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在举行“互联网+”的论坛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正因为此,“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有六大特征:

一是跨界融合。+就是跨界,就是变革,就是开放,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创新的就更坚实;融合协同了,群体智能才会实现,从到产业化的路径才会更垂直。融合本身也指代身份的融合,客户消费转化为投资,伙伴参与创新,等等,不一而足。

二是创新驱动。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三是重塑结构。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权力、议事规则、话语权不断在发生变化。+社会治理、虚拟社会治理会是很大的不同。

四是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例如卷入式营销,例如分享经济。

五是开放生态。关于互联网+,生态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而生态的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过去制约创新的环节化解掉,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让研发由人性决定的市场驱动,让创业并努力者有机会实现价值。

六是连接一切。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第三章互联网+在传统交通方式的应用

智能交通

当我们要驾车到一个未知的或者不熟悉的目的地的时候,我们最先做的就是使用各种地图软件查

询地图,找到行车路线,而且大部分地图软件都会给我们显示出最短路径,然后我们按照提示路线行驶到目的地。这是我们以前常规方法,可是,现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大部分时候面对的是拥挤的交通,而不是目的地。

通过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我国交通状况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车辆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远远大于交通建设,交通信息建设对于交通系统尤为重要。通过成都市交通管理局公布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在 2013 年的高峰时间,二环快速路南三段截面通车量是 86 辆/分钟,西二段截面通车量是 77 辆/分钟,北三段截面通车量是 94辆/分钟,东四段截面通车量是 101 辆/分钟,大大的超过了最佳通车量;2012 年十月至 2013 年八月,成都市机动车共计上牌 328000 辆,同比增加 38000 辆机动车,如今整个成都的机动车上牌量连续 5 年保持高增长的趋势。2011 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接近五百万量,而成都截止 2014 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 340万辆,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城市人口每年都在爆增,而汽车价格又比较便宜,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能买起汽车,所以以后城市中堵车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据交通部门的数据统计,中国 15 个大都市因交通问题每年浪费超过 7000 多亿。解决每个城市的交通问题恶化已经成了燃眉之急。而智能交通系统的广泛应用则相对缓解了交通状况恶化的趋势。智能交通系统是把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嵌入到交通管理中,实现高效、综合的控制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它将交通系统中的各种元素联系在一起,驾驶员通过智能系统可以准确的了解实时路况,从而采取最为经济安全的路线到达目的地。同时,管理人员通过路况信息的实时采集,来提高管理效率,以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目前应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交通数据需要得到有效的保存,尤其是未处理的原始数据,更是需要全部保存,而且在未来几年中还将有更多的数据需要得到存储和处理。以城市智能交通为例,每天都有大量的交通数据通过不同区域的监控设备和各种探测设备产生,例如,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的静态数据存储达到 20TB,每天新增 30GB 的数据量;广州交通处理平台每日新增运营数据记录超过 12 亿条,每天产生的数据超过 150GB,一周超过2TB,这还是不包括视频资料的情况下;而深圳市每天仅视频监控就会产生 2PB的数据,还有很多其他大量的数据,例如车载终端等等,这些车载终端除了消费数据以外,也在产生大量的数据,而消费的数据不能删除,新增的数据却需要有效保存。如何高效的与数据需求人员和处理人员共享这些数据并且高效的提供处理之后的有效数据是目前智能交通系统中数据管理重点。

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中国知名的一款免费打车平台,称为手机“打车神器”,是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目前,滴滴已从出租车打车软件,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4年5月20日,滴滴打车对媒体宣布,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滴滴出行”。2015年2月4日,滴滴公司CEO在其年会上宣布,公司首席运营官正式出任滴滴公司总裁,将负责更多公司日常业务运营。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2015年适逢滴滴打车上线三周年,“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出行”,并启用全新品牌标识。2015年9月9

日,与宇通合作,打造互联网巴士生态。

12306以及去哪儿网

“铁路12306”是推出的官方应用软件,与火车票务官方网站用户、订单和票额等信息,并使用

统一的购票业务规则,软件具有车票预订、在线支付、改签、退票、订单查询、常用联系人管理、个

人资料修改、密码修改等功能。于2013年12月8日正式上线试运行。

去哪儿是一个旅游搜索引擎中文在线旅行网站,创立于2005年2月,总部在北京。作为创新的技术公司,去哪儿网致力于为中国旅游消费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促进中国旅游行业化发展、移动化发展。去哪儿网为消费者提供机票、酒店、度假产品的,并提供旅游产品团购以及其他旅游信息服务,为旅游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在线技术、移动技术解决方案。

第四章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能力在增强,最终使得现在尤为突出的交通问题得到改善。不管是智能交通系统,还是滴滴出行或者是12306,这些平台的出现都是为了使得未来的综合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交通必然会进入大数据时代,而演变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在我国和交通管理有联系的部门就有十多个,交通数据也保存在不同的部门,而部门相互间又缺乏有效的共享,使得交通数据资源冗余分散,例如2013年12月发生的天津市环保部门要求限号而交通部门却宣布不限号的乌龙事件就是部门之间信息没有有效的共享造成的;另一方面,交通数据检测方式有很多种,信息模式复杂,造成数据来源渠道多、数据种类多,并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再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目前还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所以其信息服务产业、价值尚未真正形成。为了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应对几项挑战性工作:一是打破政策和技术上交通数据资源共享的障碍,解决信息分散和内容单一等问题;二是怎样确保交通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保证个人机密和隐私方面在共享的同时安全性不受侵犯;三是怎样提高交通信息的利用,这也是目前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将这些问题尽量解决才能真正的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所以,未来,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不断地改善和增强互联网安全技术以及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够让互联网+更好的应用在交通领域,从而使得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

参考文献

[1]卢青.区域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王颖.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3] 刘波. 成都市交管局:现阶段轮换限行尾号,2013.

[4] 中国新闻网. 研究报告证实北京“首堵” 人均上班多耗时14 分,2013.

[5] 戴东昌; 蔡建华. 国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J], 2004.

[6] 曹振臻; 肖扬. 分布式智能交通系统数据管理与处理平台设计[J]. 信息技术, 2005

(12):89-9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J]. 交通财会, 2011

(11):113-115.

[8] 贾琨.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D]. 山东师范大学, 2005.

[9] 宋慧. 2013 中国智能交通与大数据技术峰会:迎接交通大数据新时代,2013.

[10] 智能交通. 王超[N].信息时报,2011.

[11] Viktor Mayer-Schnberger. 大数据时代[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12.

[12] Franks B, 黄海, 车皓阳, 等. 驾驭大数据[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01-01

[14] Warwick J.McKibbin. Glob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n Expanding China[R].2010.

[15] Bill Clinton.[R].2010.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 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4、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三、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 5、铁路线(京九线)的区位分析: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发展;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5.建设京九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6、公路选线一般方法:1.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路段;2.山区路线受地形影响最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成"之"字形; 3.平原地区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 4.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7、港口的主要区位因素: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大一些,2.港口腹地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性质,是港口兴衰的基础;3.城市依托:城市与港口是相互依托的。 8、汽车站的区位要求: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平坦开阔的地形;2.既保证城市与交通的联系,又要注意保护城市环境,一般布置在城市边缘;3.要与内干道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应布置在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或靠近火 车站的地区,方便换乘和集散。 9、航空港的区位要求:1.地面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与飞机起飞净空条件; 2.机场有适当坡度,地势高,保证排水和散雾; 3.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稳定; 4.跑道依盛行风向修建(迎风起降); 5.机场占地面积大,噪音大,应处理好机场与城区的关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交通运输对经济进展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对经济进展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国民生产分配各个环节的联系部分。“要致富先修路”,充分证明了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他对公路沿线中的物流、当地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以及当地的产业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路的发展也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与运输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初期,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发展区域性明显,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在以农业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交通业的发展相对作用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即工业产业迈进,这个时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钢铁等一些大型建设方面,这些工业矿业的发展急需交通的运输对接。工业的发展当然也包括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业凭借轻小的发展优势在各地迅速崛起,其对货物的运输需求也在逐渐加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交通运输业

的发展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交通运输的形式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当然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历了从以往的快速,到安全,到舒适方便的更高要求的变化,所以在经济发展中要有相应的交通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点对外辐射。 二、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中心辐射理论 弗里德曼的认为,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由中心辐射周边的发展空间模式组成。在不同资源,不同市场,以及周围硬件软件的发展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区域的发展中,如果一个地方的空间集聚效应形成,就会形成强大的中心优势,其在经济发展中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个区域就是经济的中心地带。中心带动周边,对于外围的薄弱地带,经济的附属关系就会很明显的显现出来。随着中心辐射优势的显现,空间结构二元次模式,在经济发展中的附带作用就会越来越明显。但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的不断加快,这些中心地带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小,逐渐形成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会有中心向周边扩散发展的过程。在大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工具,随着道路的不断扩修发展,地区招商工作的不断加大,这些都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经济一体化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综合训练1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下面是按不同标准评价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排序。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中的排序体现出运速由快到慢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种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好的是() A.航空 B.铁路 C.公路 D.水运 3.上海需从旧金山进口一批CPU,最佳运输方式是() A.水运 B.航空运输 C.铁路运输 D.管道运输 4.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社会经济 (2014?浙江)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5?6题。 5.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I: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不断上升 7.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 ①经济发达②地形平坦③水能丰富④降水充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西安市的商业街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其体现的布局原则是() A.交通最优 B.资金最优 C.资源最优 D.市场最优 9.一些城市在城区外环路附近建大型批发市场,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地价相对较低②环境相对僻静③交通比较方便④人口密度大,商业活动范围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城市位于京广线上,且其兴衰与京广线有关的是() A.石家庄、郑州、株洲 B.石家庄、郑州、宝鸡 C.郑州、株洲、宝鸡 D.阜阳、株洲、武汉 2013年铁路春运从1月26日起至3月6日止,为期40天,春节前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出现重叠。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铁路干线中,春运期间最为繁忙的是() A.京广线 B.滨洲一滨绥线 C.包兰一兰新线 D.宝成一成昆线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产业研究The Industrial Study 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中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是交通运输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进入全流通时代后,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了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在发展中全面“提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进一步实施“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为全省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又快又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交通运输的内在特性 首先,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交通运输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新时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命脉。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快速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首要物质前提,因此如果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很难想象会有一个较为合理、符合时代进程市场经济建设环境。所以相对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言,交通运输时刻发挥着支撑和保障作用。这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具体表现为,经济开发区干线的完善和运输成本低廉。 其次,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 终起到先导性的作用。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 运行的首要关键因素,它的日新月异的改进 将带动经济的全面、飞速发展。首先,交通 运输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地区之间的经济形成 互帮、互助、互带关系。其次,完善的交通 运输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和 谐发展、共同进步的基础,是进一步增强我 国综合市场竞争力的表现。也是提高我国人 民生活质量和交通服务的根本需求。 三、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相辅相 成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促 进的过程,其最终的形成合力,而达到的效 果如何则取决于经济类型和发展的水平,运 输的发展也在其中受到影响。全国各地的经 济发展都离不开当地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程 度,就算是最偏远、最闭塞和无人区,某种 形式的运输也仍旧是那里日常生活节奏的基 本组成部分。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一句 老话,“要想富、先修路”,这也从侧面说明 了造成经济滞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运输,相反,通过交 通运输促进流动性的增加,是实现社会经济 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一、交通运输网络覆盖是地区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历 史,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飞机、汽车, 轮船、电话、电脑等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使社会具有更方便、速 度更快、形式更加便捷、的运输方式,去满 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外部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如果 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差,则短期策略在于 协调交通运输时间与交通运输成本,最大幅 度减少损失;长期策略在于按提高供给能 力、技术及质量因素的方向进行投资建设可 行性分析。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充 足,则短期策略在于以增加交通运输时间的 供给方式来替代过高的交通运输成本;长期 策略在于按提高技术及质量因素的方向进行 投资建设可行性分析。在外部经济有效率的 情况下,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不足, 则短期策略在于提高交通运输成本的供给方 式来替代过长的交通运输时间—供给能力; 长期策略在于按提高供给能力的方向进行投 资建设。如果交通运输网络通行能力充足, 则考虑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并建立交通运输 长期发展战略以提高经济福利及社会福利。 第二,交通运输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 内在动力源泉。从城市经济建设的视角来分 析,现代化意义下的交通运输不仅仅是旅客 或货物的空间流动,也是经济信息、城市文 化、人文思想的空间流动;交通运输的整体 结构,既是一个现实意义实体系统,由基础 设施网络、运输工具装备、运行控制系统、 交通运输对象,这其中包括,旅客、货物及 其承运主体等要素组成;又是一个动态关系 系统,由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方之间的复杂 关系构成。此外,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企 稳与复苏,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及方 向正逐步发生变化。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 性,世界各国间交通运输业的差距是较明显 的。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的局限性直接 导致其经济贸易交往会受到很大限制。相应 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也必然受 到限制。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当 前世界交通发展不平衡性与全球化进程的深 化相互制约。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和运输业 都有着紧密地联系着的。生产的规模、配置 以及交换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运输成本和 配置,同时其本身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当 地的运输条件。在当今世界现代化的运输业 是实现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企业专业化和 协作的必要条件,是保证工农业之间、国家 各地区之间的可靠、稳固的经济联系的必要 条件。把更多的人和物用更快的速度和更节 省的方法投入空间运动,这就是现代文明的 特征。此外,在整个国际交通运输体系形成 的同时,一个国家运输发展水平与国际运输 环境的匹配程度,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 经济中生存和竞争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国 际航班飞越他国领空,也必须要得到主权国 家的许可,否则只能改变路线,花费更高成 本绕道飞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 展,这些国际利益因素对世界交通运输发展 与布局的影响作用也将不断加强。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 【文章摘要】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 为最直接有效的流通形式,在当今的经 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 先导工程,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 通运输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 作用。本文从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入 手,明确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内在 特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经济类型的变 化与运输业发展的关系,诠释了交通运 输与国民经济的内在本质联系。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运输 姜大伟 吉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四平管理分局 136001 【参考文献】 1、段建强; 李文兴; 运输业与经济 发展的关系探析[J]. 中国国情国力 2010年12期 2、石京; 黄谦; 吴照章; 我国交通 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 版) 2010年06期 3、张凯;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的探讨 [J]. 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28期 4、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 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 综合运输 2009年05期 5、王译; 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 系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02期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50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公路的建设为例, 公路交通建设能够有效地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的 完备又能刺激当地企业及居民的消费,公路交通建设的投资有限的, 而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却是巨大的。公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而易见,区域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在于资本的积累以及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在于周边环境的改善等。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认为“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和生产集聚力是工业区位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交通 运输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也说“对 于中心地区提供的服务和货物的需求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因为 交通费用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增加,所以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出现对于中 心市场需求为零的区域”。众所周知,区域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 环境以及健全的基础设施,政府积极的政策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不过健全的交通运输系统才是直接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地企业生产条件、全面降低生 产成本,增强区域经济的吸引力,增强企业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 为加速地区间、跨地区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二)调整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系统对社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所谓的产业 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在市场 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市场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因此产生了很 多相关的生产部门。相关生产部门受到各种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其 生产的速度、就业的人数、所占经济的比重等等方面体现出很大的区 别和差异。我国的社会经济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

浅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者:涂霄汉 作者单位: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卡子湾管理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21 刊名: 管理观察 英文刊名:MANAGEMENT OBSERVER 年,卷(期):2010,(2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条) 1.熊合金知识经济时代的交通运输系统 2002(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任虹.REN Hong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中国航海2008,31(2)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提出了新国家主义经济观这一交通运输发展的新的理论定位.分析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与传统国家主义经济思想的区别,阐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的思想原则及其必然性,提出国家资本控制力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的核心体现.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理论框架和交通运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学位论文何倩基于经济区划的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分析——以西部地区为例200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进行了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而在目前经济形势之下,为了拉动内需,交通运输部门更是加大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交通运输的不断投入确实带来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交通运输的大力投入也有可能无法被该区域有效吸收,区域经济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造成资源冗余或浪费。因此交通运输的投入应该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以及指导性。对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进行合理分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交通运输投入能够最大化被吸收、避免资源的浪费,在当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对西部地区进行经济区域划分,采用差异性指标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经济区域在经济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差异性的变化趋势,并对经济区域的差异成因进行了分析。在经济区域划分基础之上,本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相对最大的产出为前提,采用数据包络法对西部地区各经济区域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交通运输投入有效性的对策以及建议。 本文研究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性,所得结论对未来交通规划调整与优化以及如何解决超前发展问题等方面具有指导性。 3.期刊论文程锐.刘垲荣.CHENG Rui.LIU Kai-rong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分析-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1) 深化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以此为目的,首次提出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性预警的概念,设计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体系结构,并根据预警需求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协调性预警模型;以福建省为背景,对其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警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4.学位论文刘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2006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大,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在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同时,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对能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也更加突出,寻求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相互适应已经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本文首先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交通运输的性质、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外交通运输发展的经验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主要介绍了交通运输对经济的负效应,说明了交通运输社会成本的主要构成与核算方法。 其次,在阐述了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型进行阐述,分析了区域及其划分方法、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数量关系等,并提出了适应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指标的选取。 最后,以上海为例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适应性良好的结论;对上海市交通运输指标与经济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另外,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社会成本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希望通过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以小见大,管中窥豹,最终能为研究交通运输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关系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见解和方法。 5.期刊论文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马叶江.WU Xu.HU Si-ji.CUI Yan-ping.MA Ye-jiang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也就是评价两个系统相互支持和利用的有效性,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相对有效性"概念可用来评价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资源相互利用的有效性情况.本文将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看作是互为输入输出的投入产出系统,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得出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有效性指数和状态协调度的计算公式. 6.学位论文魏洁四川省经济、交通运输、旅游网络关联研究2003 该文主要是在对四川省经济、交通运输、旅游网络这三个网络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章节对经济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经济网络与旅游网络、旅游网络与交通运输网络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在分别对这三个网络进行关联分析时,均是采取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灰色关联法,在确定测度指标后,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关联模型,得出关联分析结论.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进一步作好四川省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7.期刊论文赵登岗浅谈交通运输的属性对经济的影响-管理与财富2008(10) 交通运输的属性对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本文从交通运输的属性谈起,系数详细分析了交通运输基本属性以及市场属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交通运输的工作实践以指导,同时能给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带来帮助. 8.学位论文周方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经济的贡献分析2006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先行产业。对于地处内地的成都来说,公路交通运输在其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旨在对公路交通运输对成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 文章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对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公路交通运输不但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还从产业结构变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影响区域经济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化发展的角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其后的定量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在简要介绍成都市经济和公路交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弹性分析、路径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成都市公路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前,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令资源整合成为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发展战略。资源整合就是要通过适度的政府宏观调控,使资源向更有效率的配置方向转化,并通过市场的具体调配来保证资源的微观效率,而便捷的运输条件是实现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交通运输区域经济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求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区域经济运行中生产力地区布局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以期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对区域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作用。一般来说,交通运输的改善都会萃取沿线经济资源要素,优化区域资源的配置,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资源整合就是要通过适度的政府宏观调控,使资源向更有效率的优化配置方向转化,并通过市场的具体调配来保证资源的微观效率,而便捷的运输条件是实现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 一、交通运输的发展在宏观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可能在各地区同时出现或按同一速度(或比率)平衡发展,而是在不同的地区按不同的速度不平衡发展的。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集中于一些地区或大城市,以较快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地增大自身的规模,并对所在区域发生支配影响,从而不仅使所在区域迅速发展,而且带动其他区域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必各因素向落后地区进行扩散,整合区域内原有资源,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2、交通运输改变产业布局,促进结构升级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新的运输方式、新的公路的修筑以及运输工具的出现等将突破原运输系统,提高流通效率,使得工业、农业、商业等部门节省了运输费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运输效率等。运输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必然要向社会提出强人的物质需求,从而带动产业的升级发展,在这一时期,交通运输对经

交通运输经济学

运输经济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运输界主张的“按负担能力收费”的基础是( B ) A .运输成本 B.运输需求 C.运输供给 D.价格规律 2、西方国家出现了对运输业放松管制的发展趋势,这里的放松管制主要是针对( C ) A. 社会管制 B.交通管制 C.经济管制 D.安全管制 3、现代运输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表述的是( D ) A. 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 B.水运—铁路—公路—管道—航空 C.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管道 D.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4、下列成本的大小与距离无关的事( B ) A. 运输成本 B.资本成本 C.信息成本 D.交易成本 5、运输需求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替代性,可通过运输需求( B )反映。 A. 收入弹性 B.交叉弹性 C.派生弹性 D.价格弹性 6、供求规律反映了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表明运输市场供求决定( C ) A. 运输需求量 B.运输供给量 C.运输市场价格 D.运输供求平衡状况 7、运输企业的运输产品价值量由运输成本和(B)构成。 A. 运输收入 B.正常盈利 C.运输价格 D.运输消耗 8、运输经济学的永恒主题是( D ) A. 发展与平衡 B.改革与进步 C.公平与效率 D.垄断与竞争 9、运输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具有( B )的特点。 A. 同质性 B.同步性 C.无形性 D.增值性 10、产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B )

A .边际利益等于价格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总成本 D.边际收益等于机会成本 11、运输市场上,如果在需求和供给都增大,则相对于原有均衡来说有( D ) A. 均衡价格降低 B.均衡价格升高 C.均衡价格不变 D.均衡价格变化不确定 12、由运输需求的时间特定性引出运输需求的两个要素是流时和B) A. 流量 B.流速 C.流向 D.流程 13、交通运输一向是重要的区位影响因素。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运输的区位影响也在发生变化,其经历的发展过程可描述为( B ) A. 由弱化到强化 B.由强化到弱化 C.由弱化到强化再到弱化 D.有强化到弱化再 到强化 14、城市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 B ) A. 流动性 B.集中性 C.效率性 D.繁荣性 15、以下不属于铁路运价的形式的是( D ) A. 浮动运价 B.统一运价 C.特定运价 D.计程运价 16、下列不属于公路运价形式的是( B ) A. 计程运价 B.统一运价 C.计时运价 D.加成运价 17、影响公路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B ) A. 车辆大小 B.装载率 C.车辆造价 D.车辆性能 18、各国在运输政策的制订方面出现的一些共同动向,下列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C ) A. 加强运输立法 B. 注重公众的了解与参与 C.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 D.注重环保和节能 19、如果某种运输方式运价变动1%,引起运输需求量的变动不低于1%时,该运输方式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重难点:交通运输方式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1)构成要素: 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②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2)类型: ①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 ②按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2.影响因素: 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全析考点一??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

1.五种交通运输的特点 2.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 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 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

铁路←远程、量大、不太急需的货物 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 管道←以流体为主,如石油、天然气等 3.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运距????? 短途——公路?活物、鲜货?远程??????航空铁路水运运量??? 小——航空大??????铁路——高水运——低运费 1.(2014·四川高考)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 .700~900 km B .600~800 km C .500~700 km D .400~600 km (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 .高速公路 B .普通铁路

C.航空D.水路 [审题答题规范专训] ——————————————————————————————————————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1)B (2)C —————————————————————————————————————— 2.“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 h),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度。图1为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图,图2为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1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 ) A.北京、福州B.广州、乌鲁木齐 C.兰州、哈尔滨D.郑州、拉萨

交通运输对经济进步影响

交通运输对经济进步影响 交通运输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国民生产分配各个环节的联系部分。“要致富先修路”,充分证明了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他对公路沿线中的物流、当地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以及当地的产业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路的发展也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与运输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初期,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发展区域性明显,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在以农业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交通业的发展相对作用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即工业产业迈进,这个时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钢铁等一些大型建设方面,这些工业矿业的发展急需交通的运输对接。工业的发展当然也包括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业凭借轻小的发展优势在各地迅速崛起,其对货物的运输需求也在逐渐加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交通运输的形式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当然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历了从以往的快速,到安全,到舒适方便的更高要求的变化,所以在经济发展中要有相应的交通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点对外辐射。 二、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中心辐射理论 弗里德曼的认为,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由中心辐射周边的发展空间模式组成。在不同资源,不同市场,以及周围硬件软件的发展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区域的发展中,如果一个地方的空间集聚效应形成,就会形成强大的中心优势,其在经济发展中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个区域就是经济的中心地带。中心带动周边,对于外围的薄弱地带,经济的附属关系就会很明显的显现出来。随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4.1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案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道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掌握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3.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 2.认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成为我国第二个县级航空港。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点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从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发展到了现代化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速度、效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渡】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这都是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就是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一般原则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4.2,课件展示每一原则所对应的实际案例,归纳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学生活动:先阅读教材相关材料后主动思考案例中描述的交通运输布局所对应的原则,然后和教师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点拨】(1)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2)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3)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4)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6)其他 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过渡】交通运输网由如此复杂的布局,那么,它在某一地区的布局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从诞生发展一直与交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内河流域开始,发展到近现代—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无一不渗透着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种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交通的分类 城市交通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城市对外交通则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取得联系的交通,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 交通影响城市产业布局 交通条件是城市产业区位选择和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变往往直接导致城市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改变。在交通较为落后的阶段,高额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城市间外部贸易的发展,工业活动在城市间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多数工厂在其选址时会把城市经济作为首要条件,落后的交通条件将经济的多样化限制在城市范围内。随着交通的发展,区位约束不断减小,长距离的商品运输成为可能,围绕着中心城市的腹地市场开始增长,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开始出现,工业生产可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专业化分工,这促进了聚集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推动了城市向外分散型发展。此外,便利的交通还能够促进沿线地区人口的快速流动,加快地区经济的对外联系,从而带动沿线周围的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沿线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交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界定的范围可大可小,可达性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理区位的优劣;二是指向性的影响.指向性,即交通引导.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也不相同,直接影响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交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 经济发展关系作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建设,交通运输带动了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扩张,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完善了交通运输业的建设,因此两者联系是紧密的。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宏观分析: 从产业前后向关联的角度去考察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运输的发展,从最初以提供运输服务的交通产业的发展,到向关联产业的聚集,再到大量工业聚集以提供更好的运输服以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求,是一个相互结合、共同推动的过程。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微观分析: 运输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要素投入,使商品和人员能在生产和消费中心之间或者内部流动。良好的运输条件提供了较低的货运成本,使得企业服务的市场开始逐步扩大,进而能在广泛范围内开拓大规模生产。 【运输的间接效应还来自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中创造的就业机会和与运输服务营运有关 的工作岗位等。对于单个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个体获得资源的便利程度。 正是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则为实现这种比较利益创造了条件。】 一.交通运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的进程 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的部门,交通运输可以将我们在社会生产中生产、交换、分配及使用的每一个过程都有效的结合起来,它使得社会经济的各种活动得以正常的生产及有效的运行。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观察,社会经济的发展靠着交通运输的推动。 1、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分配及利用,对地区经济的开发都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所必要的条件是交通运输,因为资源要依赖交通运输才可以得以流动出来,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在另外一个地方去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的完善可以极大的改善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继而可以带动进一步的经济方面的扩张。】 2、交通对于其地区在经济发展这个方面有着三个关键性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应是我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成本的投入,这种投入使得所生产的产品可以进入消费者的使用过程中; 其次,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改变经济生产的进一步完善,它可以有效的降低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滞留,使得产品得以流动,让其在另外的一个地方发挥着更大的效益; 【我们在加强中西部建设的过程中,很相当的重视交通输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像当下农村正在建设的村村通工程,就是体现了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交通运输业的重视。我们在每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其对于其工作之间的相互交流及资源运输,都是通过交通运输来得以实现的。】 最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个人福利的改善,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设施,去充分的利用这些公共服务,也可以加强人员的集中与扩散。 从微观的角度去观察,因为所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投入,交通运输让商品和生产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得以流通起来: 【它的这种流通包含了地区、城市及乡村之间,它让资金货币可以进入到每个地区和不同的职能部门,它将生产部门和这一些因素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另外,拥有一个完善且良好的运输设施可以控制运货所带来的成本消耗,让企业所面临的服务区域得以广泛,从而进一步的带动一定规模的产品生产。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 (姓名孔娟学号 201330610018 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同时也阐述了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我们要正确把握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得两者互动发展。 关键词: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关系影响 Abstract 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theory study on the neck,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re are three main kinds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met.Also on the transport and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s, and made a number of development proposals.We have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s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Keyword: transportation ,regional enconomy , relationship ,influence 一引言 区域之间的联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 其中经济联系是最基本的。区域经济联系通过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式得以实现。这四种“流”的流向、流量有很高的相关性。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 在市场力的作用下, 以有形的物流和人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最直接。虽然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重要性在日益增加,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转化为物流和人流。因此, 区域运输联系就成为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手段, 成为现实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重要杠杆。纵观人类历史, 交通运输作为区位影响因素始终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紧密相联,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扩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关于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现将相关的

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交通运输物流管理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明显,各地都将交通运输物流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加强对涉农物流的扶持是发展的两个重点,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一、发展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往往带来物流量的巨大增长,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对经济发展先行的优势。因此,抓好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支点的作用,是事半功倍的好事。对此,各地都有一些成功的实例。 2.湖北省荆门市实施“中国农谷”。借鉴“硅谷”、“光谷”的概念,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三化同步”为原则,泛农发展为方向,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农业试验示范区,其中交通运输规划被赋予了先行的地位。按照一级公路的标准,启动了武荆高速公路至屈家岭连接线(“农谷大道”)的建设工作,2012年3月底已全面完成土方工程和垫层施工。同时,正在抓紧组建荆门市中国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按市镇村三级站场框架搭建物流实体网,以农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手段搭建信息网。实现“中国农谷”先行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无缝对接,为“中国农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以下对其不足的

突出表现进行论述。 二、当前交通运输物流的现状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对接的问题 1.对交通运输物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决策者对交通运输物流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统筹的规划,物流公司处于分散自发状态或由企业自办物流,缺乏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涉及工商、交通运输、铁路等方方面面,缺乏组织、信息及运行能力的具体指导。缺乏对物流市场的有效监管,存在伪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三、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提高物流业管理水平,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深化交通运输企业改革。以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为目标,积极引导交通运输企业,发展新的经营模式,走经营集约化、管理组织化、发展规模化、运输专业化的道路,彻底扭转经营主体多、小、弱、散的局面。重点抓好交通运输企业改制工作,把企业改制同结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力求在结构完善、产业升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下是山东省的实例: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出台《关于促进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交通运输物流发展的目标任务: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引领山东省全省物流业集聚发展的运输枢纽站场(物流园区)和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品牌;搭建起干线运输网、城市配送网和农村物流网,三网融合,覆盖山东省全省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网络;构筑起功能完善、流程顺畅、使用便捷、运作高效的山东省全省交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