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物变形缝包括伸缩缝

建筑物变形缝包括伸缩缝

建筑物变形缝包括伸缩缝
建筑物变形缝包括伸缩缝

建筑物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等,其中伸缩缝是最常用的一种,其土建留设宽度通常为50-100mm,而建筑物的伸缩变形宽度通常问20-30mm。当玻璃幕墙跨越伸缩缝时,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将幕墙在伸缩缝两侧分别收口,伸缩缝按一般建筑物外墙伸缩缝处理。但玻璃幕墙是外围护结构的高级装饰。如果既保持幕墙外表同一,又保证建筑物自由伸缩变形,笔者就玻璃幕墙在伸缩缝处的两种主要交接方式,(即平接和垂直交接)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并证实可行有效的处理方法。

1、幕墙平接

幕墙平接是指伸缩缝两侧的玻璃幕墙处于同一立面上,玻璃幕墙相互连接,处理时将立柱、横梁及玻璃组件等构件在伸缩缝两侧分别安装,两侧幕墙构件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幕墙玻璃间留出变形宽度,接缝出注入硅酮密封胶,如图1所示。

平接玻璃幕墙的设计安装处理要点如下:

(1)幕墙骨架的安装

伸缩缝两侧幕墙骨架(立柱、横梁)可按常规方法安装,但立柱只能采用单边角码固定,若单个角码承载力不足,可在上、下加设角码。

(2)玻璃组件的制作与安装

玻璃组件按规范要求制作,但组件设计时需作特别处理,玻璃宽度要比铝框宽度大,位于伸缩缝一边的玻璃伸出铝框,其他三边与铝框边缘持平。玻璃伸出宽度由土建留设伸缩缝宽度及铝型材截面尺寸确定,但须保证伸缩缝两侧玻璃相距20-30mm。

伸缩缝两侧玻璃组件的固定步骤与常规不同。由于此处的玻璃伸出铝框,无法按常规方法安装,故可先固定该边压码,然后将组件卡入压码后与其它三边按常规方法固定。安装过程须保证幕墙平面度的符合规范要求。

(3)镀锌铁皮的制作与安装

宜采用厚度>=1.0mm的镀锌铁皮,将其加工成图一中大小图所示的形状,其中a、b 的大小根据土建留设缝宽而确定;将铝角码压在镀锌铁皮外,用不锈钢螺丝固定;铝角码和镀锌铁皮的安装要在玻璃组件安装前进行。

(4)硅酮密封胶的注胶

密封胶注胶前填充聚乙烯发泡条,发泡条要与密封胶相容和粘结,且大小适宜,填充稳固,保证密封胶形成相对两面粘贴,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密封胶宜从玻璃的50%厚度处起注。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原则及规定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 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 5m。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区别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区别 框架结构中变形缝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教材《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下)中讲得比较简单,有些同学不太清楚。现在我就把框架变形缝的一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它们设置的原因、设置的方法各不相同,有区别也有联系。分别介绍如下: (一)伸缩缝 它是为了避免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使房屋产生裂缝而设置的。设置伸缩缝时只需断开上部结构,基础可不断开。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见下表。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环境条件室内或土中露天 现浇式框架结构55 35 装配式框架结构75 50 在建筑中设伸缩缝会给建筑平面及构造处理带来困难,不仅多用材料,也给施工增加复杂性。因此要采取其他措施减小温度收缩应力,而尽量避免用设置伸缩缝的办法。在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温度区段长度的建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设后浇带。混凝土早期收缩占总收缩的大部分,施工时把结构分为-40 长的区段,各区段之间留出700-1000 宽的带,暂不浇混凝土,待大部分收缩完成后(不宜少于40d)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 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混凝土补浇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2.在屋顶上采用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小温度变化对屋面结构的影响。 3.在高层建筑中,顶部数层和底部温度应力问题较严重,可在顶部数层和底部数层设置局部伸缩缝。 4.在温度应力较大的地方或对温度应力敏感的部位多加一些钢筋,如高层建筑中的外露现浇墙等。 (二)沉降缝 它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在房屋中产生裂缝而设置的。沉降裂缝一般发生在下述部位:1)土层变化较大处;2)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3)房屋平面形状变化的凹角处;4)房屋高度、重量、刚度有较大变化处;5)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的结合处等。针对上述情况,在必要时须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屋顶到基础全部分开,形成各自独立的结构单元。在既需设置伸缩缝又需设置沉降缝时,伸缩缝应与沉降缝合并设置,以使整个房屋的缝数减少。其缝宽与地质条件和房屋的高度有关,一般不小于50mm,当房屋高度超过10m时,缝宽应

伸缩缝间距和结构位移值计算书

伸缩缝间距和结构位移值计算书计算依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一、、结构相对地基的综合温差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值: εy(t)=εy0(1-e-0.01t)·M1·M2·M3…M11=3.24×10-4×(1-2.718-0.01×10)×1.1×1.13×1.21×1.45×1.11×1 .1×0.76×0.85×1.3×0.86×1.01=5.989×10-5 收缩当量温差:

T y(t)=εy(t)/α=5.989×10-5/1.0×10-5=5.989°C 水泥水化热总量: Q0=4/(7/Q7-3/Q3)=4/(7/250-3/220)=278.481kJ/kg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Q=kQ0=(k1+k2-1)Q0=(0.96+0.93-1)×278.481=247.848kJ/kg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t)=WQ(1-e-mt)/(Cρ)=300×247.848×(1-2.718-0.4×10)/(0.95×2450)=31.4°C 水化热引起温差: T2=T0+2(T(t)-T0)/3=10+2×(31.361-10)/3=24.241°C T=Ty(t)+T2+T3=5.989+24.241+5=35.23°C 二、、混凝土的极限变形值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εpa=0.5f t(1+ρ/d)×10-4=0.5×1.43×(1+0.35/16)×10-4=7.306×10-5 混凝土的总拉伸: εp=nεpa=2×7.306×10-5=14.613×10-5 三、、地下钢筋混凝土底板或长墙的伸缩缝间距 L max=1.5(H'E c/C x)0.5arch(|αT|/(|αT|-εp))=1.5×(0.8×103×3/0.03)0.5×arch(|1.0×10-5×35.23|/(|1.0×10-5×35.23|-14.613×10-5))=479.247mm=0.479m 伸缩缝间距为0.479m。 四、、混凝土结构位移值计算 β=(C X/(H'E))0.5=(0.03/(0.8×103×3))0.5=3.536×10-3(1/mm) U=αTtanh(βL/2)/β=1.0×10-5×31.361×tanh(3.536×10-3×5×103/2)/(3.536×10-3)=0.089mm

伸缩缝设置要求

防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 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重力式挡土墙应每间隔10~20m设置一道伸缩缝,当地基有变化时宜加设沉降缝。在挡土结构的拐角处,应采取加强的构造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不利的结构类型确定;防震缝两侧的房屋高度不同时,防震缝宽度应按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当相邻结构的基础存在较大沉降差时,宜增大防震缝的宽度。 防震缝宜沿房屋全高设置,地下室基础可不设防震缝,但在与上部防震缝对应处应加强构造和连接。 结构单元之间或主楼与裙房之间如无可靠措施,不应采用牛腿托梁的做法设置防震缝。 抗震设计时,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均应符合防震缝最小宽度的要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处应用粗砂填实,以确保主楼基础四周的可靠侧向约束; 2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 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3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与结构变形的相互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注:1 框架-剪力墙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当采用下列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减少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时,可适当放宽伸缩缝的间距: 1 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 2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

建筑物内的变形缝

⑤建筑物内的变形缝 , 应按其自然层合并在建筑物面积内计算。 变形缝是伸缩缝 ( 温度缝 ) 、沉降缝和抗震缝的总称。规范所指建筑物内的变形缝是与建筑物相连通的变形缝 , 即暴露在建筑物 内 , 在建筑物内可以看得见的变形缝。 2. 走廊、檐廊、橱窗、门斗 走廊是建筑物的水平交通空间 ; 挑廊是挑出建筑物外墙的水平 交通空间 ; 檐廊是设置在建筑物底层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 ; 架空走廊是指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 , 在二层或二层以上专门为水平交通 设置的走廊。( 如图 1-8) 落地橱窗是指突出外墙面根基落地的橱窗 ; 门斗是指在建筑物 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建筑过渡空间。 (1) 架空走廊 ①建筑物间有围护结构的架空走廊 , 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 并以层高划分。 ②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 1/2 计算。 (2) 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 ①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 ,

应以层高的相关规定 , 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②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 l/2 计算。 3. 楼梯、井道、建筑物顶部范围的建筑面积 (1) 楼梯、井道 ①建筑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垃圾道、附墙烟囱应按所依附的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 , 并入建筑物面积内。 自然层是指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 ②如遇跃层建筑 , 其共用的室内楼梯应按自然层计算面积 ; 上下两错层户室共用的室内楼梯 , 应选上一层的自然层计算面积。( 如图 1-10)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和施工缝区别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目的是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伸缩缝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防震缝: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基础可不断开。 防震缝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三缝合一”。 重点:区别“变形缝”和“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或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对于楼梯的施工缝通常的做法是:梁、板施工缝留在小跨1/3跨处,柱的施工缝留在楼面梁下50mm处,柱子的施工缝之所以留在此处,最大一个原因是方

建筑伸缩缝做法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有关结构规范。P167页表8.1和8.2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二、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 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沉降缝的设置原则: 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设置沉降缝时,必须将建筑的基础、墙体、楼层及屋顶等部分全部在垂直方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能各自自由沉降的独立的刚度单元。 凡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应考虑设置沉降缝: ??1、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并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 2、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础形式、宽度和埋置深度相差较大,易形成不均匀沉降时; 3、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一般为超过10m)、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变化较大等易导致不均匀沉降时; 4、当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各部分的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 ??5、原由建筑物和新建、扩建的建筑物之间。 ??二、沉降缝的构造: ??沉降缝可以兼作伸缩缝。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 1、基础沉降缝的结构处理: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伸缩缝和后浇带设置

伸缩缝、后浇带、的设置 一、伸缩缝的设置 根据设计规范,矩形构筑物最大伸缩缝间距一般为20~30m。近年来,一方面工艺所要求的水池长度已远远超过了规范间距;另一方面随着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的改进,又为超长水池不设缝、少设缝提供了可能。设计人员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地基、气温等工程情况,考虑是否设缝及相应的施工方法,认真进行计算并采取适当设计措施。 一般水池设计中,对结构强度、裂缝开展宽度、抗浮等计算,一般均能按规范要求考虑得较好,但是由于温度、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开裂,在工程中却常常遇到。大多数出现裂缝的工程实例表明,设计对温度、混凝土收缩变形等影响因素的考虑欠缺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以下两点需重视: ①水池类构筑物并非必须保证不开裂,对设计人员来讲重要的是做好裂缝的控制。一方面设计人员要事先对可能的不利因素及其影响予以预防,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万一发生较大裂缝要有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技术措施,确保工程交付验收及投产后的安全生产及运行需要。一般说来,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及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越高越易开裂,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大,裂缝的数量及宽度也越大。因此,设计人员要从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来加强控制。设计方面,增加配筋率或减小钢筋直径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因此在结构设计时,在节点应力集中处或大体积混凝土中沿截面均匀配置细、密的构造钢筋或钢筋网片,可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施工方面,不要过分强调加快工程进度,不要过分追求水泥的早高强,尤其不要不分场合地使用早强型(R型)水泥。在混凝土中考虑掺加缓凝剂和减水剂,降低水灰比,适当增加粉煤灰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混凝土振实成型后,要尽早表面覆盖,加强养护,延长浇水养护时间,特别是夏季和大风天气。 ②加强对允许伸缩缝间距的计算。从设计方案来讲,设计尽可能采用无缝设计以满足施工的连续性及减少施工难度。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详细收集相关资料,针对地基软硬及温差大小,选择伸缩缝的间距。一般水池设计时主要考虑施工阶段的最不利温差和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保证由于综合温差对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与混凝上相应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之比值符合安全要求,并按此条件复核设计假定的伸缩缝间距是否满足。最不利温差一般可采用混凝土浇筑时气温与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之差。当构筑物及时回填土时,由于地下温度一般常年变化不大,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可近似取当地年平均温度;但如果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可能要越冬后回填情况,混凝土达稳定时温度应取当地月平均最低温度[2]。对设计考虑设置伸缩缝情况,建议伸缩缝从基础垫层就断开,这样计算底板伸缩缝间距时,基底土对混凝土底板的约束系数Cx值才切合实际。 二、后浇带的设置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

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及防震缝 建筑工程中常说的“三缝”指的是:①伸缩缝(温度缝)、②沉降缝、③防震缝,也统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 1伸缩缝 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需要设缝的情况 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原则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缝的间距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其他要求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2沉降缝 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什么是变形缝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 1、名词解释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 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P112页表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③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沉降缝、施工缝、伸缩缝概念

什么叫施工缝?什么又叫沉降缝、伸缩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此有专门规定。 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后浇带、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沉降缝的区别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需要,保留一定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还可以减小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温度应力,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L: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

降缝”。 伸缩缝: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 002对此有专门规定。可见,除了施工缝,其余两种缝均是真实存在的缝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宽度都必须满足抗震缝宽度的规定。所谓抗震缝,是因为建筑物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而对结构抗震不利,而设缝将结构分为若干部分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参考资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

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区别

沉降缝和伸缩缝的区别 一、伸缩缝和沉降缝的区别有哪些: 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防止由温度影响产生变形而设置的变形缝。伸缩缝要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基础部分因埋置于地下,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不必断开,如建筑屋顶采用瓦屋面,屋顶部分也无需另做伸缩缝。伸缩缝的间距与构件所用材料、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构件所处位置和环境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沉降缝是防止因荷载、结构形式、地基能力的差异等原因而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所设的变形缝。沉降缝是将建筑物垂直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刚度较一致的单元,使相邻单元可以自由沉降,而不影响建筑的整体。 伸缩缝与沉降缝显著的区别是伸缩缝只设在墙、楼地面、屋顶上,基础不设缝。沉降缝则从屋顶到基础,全部构件部位均需设缝分开。这两种缝相同之处是,都要保证缝的两侧构件均能自由伸缩而互不影响。缝的表面必须遮盖妥善,不得渗漏。一般沉降缝同时可起伸缩缝的作用,而伸缩缝不能代替沉降缝。

二、伸缩缝、沉降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防止房屋因气候变化而产生裂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建筑物基础因其埋在地下受温度变化影响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厘米到30厘米,缝内填保温材料,两条伸缩缝的间距在建筑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 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 沉降缝则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在房屋构件中产生裂缝而设置的。沉降缝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必须全部断开设缝。现在经常采用后浇带的处理方式,对建筑防水、装修比较有利。特别注意后浇带处,仍有微小沉降变形,所以在此处的墙、地面的装修时应考虑可能开裂的可能,应该设缝。 三、沉降缝规范、做法、设置原则 (1)沉降缝规范要求如下: 1、挡土墙沉降缝:每隔10-15m设置一道,沿挡墙内、外、顶部是2cm缝宽,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深度15cm以上,墙体之间用胶泥或粘土填充。 2、护面墙沉降缝:每隔10m设置一道,缝宽2cm,深度不小于15cm,其余部分填塞粘土或胶泥。 3、排水沟、边沟:每隔10m设置沉降缝一道,1cm缝宽,缝内填充沥青麻絮,深度15cm以上,砼板排水沟深度为8 cm。 4、涵洞台身间、八字墙与台身间:沉降缝缝宽2 cm或按照设计要求,内填沥青麻絮,深度不小于15cm,沿内、外、顶分别填塞,其余部分用粘土填塞。 5、通道基础之间、台身之间:沉降缝采用塑料闭孔板,缝宽2厘米,贯通设置。 (2)沉降缝做法: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3)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知识讲解

变形缝 由于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的作用,建筑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同时在建筑的内部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附加应力大于建筑构件的抵抗能力时,就会在建筑结构薄弱的部位产生裂缝,轻者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严重时将会导致建筑破坏,为了使建筑能够具有抵抗以上不利因素的能力,通常采用设置变形缝的构造方法。 变形缝是一种人工构造缝,它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和防震缝。通过在建筑的结构薄弱部位和变形发生的敏感部位设置变形缝,用变形缝把建筑划分成几个在结构和构造上完全独立的单元,进而达到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和保护建筑的目的。 (一)伸缩缝 1、伸缩缝的作用 伸缩缝又叫温度缝,是为了防止因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对建筑的破坏作用而设置的。由于建筑是建造在自然环境中的,温度的变化对建筑必然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即热胀冷缩现象。一般来说,建筑的长度越大,环境温差越大,积累的变形就越多。变形是产生内力的主要原因,一般在建筑的中段积累的较多。当变形引起的内力超过建筑某些部位(如建筑的薄弱部位及设置门窗的部位)构件能够抵抗内力的能力时,将会在这些部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这将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通过设置伸缩缝的办法来设防。 2、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了使伸缩缝两侧建筑的变形相对均衡,伸缩缝一般应设置在建筑中段,当建筑设置几道伸缩缝时,应当使各温度区的长度尽量均衡。 (2)以伸缩缝为界,把建筑分成在结构和构造上完全独立的两个单元。屋顶、楼板、墙体和梁柱要完全各自独立。由于基础埋置在地下,基本不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仍然可以连在一起。 (3)伸缩缝应尽量设置在横墙对位部位,并采用双横墙双轴线的布置方案,这样可以较好的解决伸缩缝的构造问题,并把伸缩缝对建筑内部空间影响削减到最小。 我国对伸缩缝的设置做有具体的规定,可以查找相关的规范。 3、影响伸缩缝间距的因素 (1)建筑的结构形式的影响 由于整体性好的建筑在发生变形时容易在局部形成集中应力,因此伸缩缝的间距较小;整体性较差的建筑在发生变形时可以把变形及应力分散到各个构件之中,不易形成集中应力,因此伸缩缝的间距反而较大。 (2)建筑的保温及采暖情况的影响 采暖建筑在寒冷季节只有外围结构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内部的构件在一年四季感受的温差变化较小,因此伸缩缝的间距较大,不采暖建筑地上部分的全部构件均要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伸缩缝的间距较小。 应当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对建筑的温度变形问题研究得还不够精细,在许多方面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当根据建筑所在地的气候以及建筑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伸缩缝的设置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 4、伸缩缝的构造 为了使伸缩缝能够正常地工作,并为解决建筑的构造问题留有较好基础条件,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建筑伸缩缝、变形缝、防震缝的区别

建筑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区别建筑工程中常说的“三缝”指的是:①伸缩缝(温度缝)、②沉降缝、③防震缝,也统称为:变形缝。 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防震缝。 室内变形缝:

室外变形缝:

屋面变形缝: 一、伸缩缝 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需要设缝的情况 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原则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缝的间距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其他要求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二、沉降缝 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

浅谈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与选型汇总

浅谈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一、概述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立交桥的大量出现,道路桥梁车辆通行量的增大,车辆速度的加快,对桥梁伸缩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桥梁整体来说,桥梁伸缩装置不再是无足轻重的部分,它在承重、伸缩、防水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会直接影响到桥梁的整体功能及寿命。近年来桥梁伸缩缝的破坏成为高等级公路桥梁的一大病害,如广深高速公路刚通车几个月,就开始更换维修所有桥梁伸缩缝,极大地影响了该路正常使用,深圳市梅林至观澜高速公路通车不到一年,且交通量远远没到设计要求,而全线100%伸缩缝不同程度都遭到破坏,面临着全部更换和维修,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设计选型不当,施工安装质量差、伸缩缝本身质量差等,因此,深圳市机场至荷坳高速公路指挥部在伸缩缝订货中特别重视,先后参观考察了全国各大生产厂家产品在广东地区的运营状况,并招集各大厂家以及国外产品代理商共聚一堂,介绍其产品性能及其运用情况,本人作为深圳市机荷高速公路设计代表参加了这次产品介绍会,并参与了该线全部桥梁伸缩缝的计算,现就综合各厂家的产品,综合这几年的设计施工谈一谈。 (一)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计算 桥梁伸缩装置在设计、型式选定上,桥梁伸缩量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影响梁体伸缩量的大小,主要有二种主要因素:气温变化引起的伸缩量(△Lt),混凝土的徐变,干燥收缩引起的伸缩量(△Lc+△Ls)。其它如受日光照射,梁体上、下缘的温度不同而产生挠曲,梁端会发生转角变位;跨径大的梁体一侧受日光照射,也会发生一些变位;但这部分变位量一般较小,在设计上无考虑的必要,一般作为预留量和构造上的需要量考虑。 1、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 规定应用的温度范围(Tmin,Tmax是指使用地区的最低及最高气温),并根据安装时温度(Tset)计算梁的伸长量和收缩量。 △Lt=(Tmax-Tmin)γ·L △L+=(Tmax-Tset)γ·L △L-=(Tset-Tmin)γ·L 式中△Lt ——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量 △L+ ——温度升高引起的梁的伸长量 △L- ——温度降低引起的梁的伸缩量 Tmax ——设计最高环境温度

建筑伸缩缝做法教程文件

建筑伸缩缝做法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建筑中须设置伸缩缝的情况主要有三类: 一是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二是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三是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有关结构规范。P167页表 8.1和8.2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二、伸缩缝的构造: 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1、墙体伸缩缝构造:

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 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2、楼地板伸缩构造: 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3、屋面伸缩缝构造: 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

伸缩缝设置

框架结构55米,剪力墙结构45米。都是现浇的,预制可以放宽。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 下面是一个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详细介绍。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宽度20mm ~30 mm。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