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强度理论研究发展概述_张雪松

强度理论研究发展概述_张雪松

强度理论研究发展概述_张雪松

度理论研究发展概述

96

V OCATIONAL TECHNOLOGY w w w .zyjs.n e t

职业

技术

专题研究

职业技术

2010·05总第117期

1强度理论发展过程1.1早期强度理论

早期的强度理论包括以下三个强度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最大应力理论是关于材料在复杂应力下强度的理论。认为最大拉应力或最大压应力是决定材料强度

的准则。该准则曾经被Lame (1795年、

1870年)和Rankine (1820年、1872年)等科学家采用。最大应力理论只考虑了3个主应力σ1、

σ2、σ3中的一个主应力σ1。第二强度理论为最大应变理论。M ariotte (1620年、1684年)对最大伸长准则或最大应变准则首次作了论述,它常被

称为Saint-Venant 准则,在俄罗斯和中国的文献中,称为第二强度理论;而最大正应力理论则称为第一强度理论。最大应变理论曾被广泛应用,认为当材料的最大应变等于单向拉伸屈服应变时发生破坏。

这个理论与大多数的实验结果不相符合。最大应变理论曾广为流行,目前应用较少。

1864年,Tresca 在法国科学院发表了他关于金属在很高压力下流动的报告。他认为金属流动时最大剪应力保持为一定的常量,称为Tresca 屈服准则。Guest 也独立提出过最大剪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屈服准则与某些韧性材料的实验结果较为符合,并且应用简单。但是,它只考虑了3个主应力σ1、σ2、σ3中的2个主应力。σ1和σ3,中间主应力σ2被忽略。

1.2三大强度理论

1.2.1单剪强度理论(SSS 理论,Single-Shear Strength T heory)。该系列强度理论考虑最大剪应力τ13和作用在同一截面上的正应力σ13的影响。在数学上,可写为

F(τ13,σ13)=C

(1)

俞茂宏于1988年称之为单剪强度理论(SSS 理论),

与以下将要介绍的俞茂宏1961年提出的双剪强度理论相对应,分别形成了外凸强度理论的下限和上限。单剪强度理论和双剪强度理论这已被广泛接受。

1.2.2八面体剪应力强度理论(OSS 理论,Octahedral-Shear Strength Theory)。该强度理论系列考虑了八面体剪应力和同一截面上八面体正应力的影响。其数学表达式可写为:

F(τ8,σ8)=C

(2)

该系列强度理论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该理论所提出的八面体剪应力

屈服准则(von Mises 准则)已广泛用于金属材料。八面体剪应力破坏准则(Drucker-Prager 准则)和八面体剪应力帽子模型也已用于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并应用于非线性有限元程序中。各种多参数八面体剪应力破坏准则已用于混凝土。

1.2.3双剪强度理论(Twin-Shear Strength Theory ,TSS 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每一应力单元体中,存在3个主剪应力τ13,τ12和τ13。但τ13,τ12和τ23是不独立的,因为最大主剪应力τ13等于其他两个之和,即τ13=τ12+τ13。故在3个主剪应力中,只有2个独立分量。因此,俞茂宏于1961年至1990年提出了双剪理论的思想,并得到了发展。该系列强度理论分别考虑了最大主剪应力τ13和中间主剪应力τ12(或τ13),以及作用在同

一截面上正应力σ13和σ12(或σ23)的影响,被称为双剪强度

理论(TSS 理论),

其数学表达式为:F[τ13,τ12;σ13,σ12,]=C 当f(τ12,σ12)≥f(τ23,σ23)(3)

F[τ13,τ12;σ13,σ12,]=C 当f(τ12,σ12)≤f(τ23,σ23)(4)1.3统一强度理论

1.3.1八面体剪应力一般强度理论。Fridman 和Davigenkov 提出一种联合强度理论。联合强度理论在1970年代前曾在苏联和中国得到较多应用。但该理论仅是现有的最大剪应力准

则和最大应变准则(或最大主应力准则)组合,

不够完善。1.3.2双剪统一强度理论。俞茂宏等1991年提出一种统一的强度理论,该理论根据多滑移机理和多剪单元体模型得到,多剪单元体为空间等分体,即可用一单元体去充满一个空间而不留下空隙或相互重叠,空间等分体是连续介质力学的较合理的力学模型,该单元体模型为菱形十二面体多滑移单元体,不同于通常用于连续介质力学的主应力立方单元体。在

十二面体多滑移单元体的主剪应力截面上分别作用有3组主剪应力和相应的主应力。统一强度理论的数学表达式简单且线性,包括丰富的内涵,能容易地适合许多新情况。在三维主应力空间中,统一强度理论的极限面通常为不等边的半无限十二面锥体。

研究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破坏特性,提出的强度理论与试验数据往往难以符合,很少应用于工程实际。如20世纪的歪形能理论,

20世纪30年代的八面体切应力理论和广义八面体切应力理论,

40年代的联合强度理论,50年代的屈服面公设和分段线形屈服面,

60年代的剑桥帽子模型,70年代的角隅模型和真三轴试验,

80年代的各种本构模型以及多参数准则等。这些理论都从各自不同的假设和力学模型出发,推导出不同的数学表达式,但一般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材料。

2结论和意义

随着有限元在工程实践中的普遍使用,合理选用破坏准则十分必要。统一强度理论是直接根据材料的单向拉伸强度和单向压缩强度得出的,并未对材料强度理论作任何假设(如外凸性等),适用于各类材料和各种工程的弹性、弹塑性和极限分析。其计算准则均为线性式,在弹塑性计算中解决了角点奇异性问题,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工程问题的分析。

复杂应力状态在自然界和工程中广泛存在。材料和结构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是一个普遍问题。强度理论是材料和结构强度研究的重要基础,广泛应用于机械、物理、材料科学和工程。它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有效地利用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理论上了解各种强度理论,有利于强化力学概念,对于专业基础知识扩展非常有利,可以为结构设计和结构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俞茂宏,等.混凝土强度理论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杨健辉,黄辉,李桂,方坤河.广义八面体理论研究综述[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6卷第6期2007年12月.

(作者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张雪松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学案【课标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考纲要求】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 【课标分解】 一、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地理概况:多、多、多、少。 2、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政治上:导致城邦和民主政治的形成。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各邦。 ②经济上:经济不发达,业发达;_______生产和_______贸易占主导地位。这就铸成希腊人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精神。 ③文化上:促使人们进行殖民扩张,便于吸收东方先进文

化成果,为创造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有影响但非决定性因素! 巩固练习: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凋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晌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2.下列对古代希腊城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8-6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 B.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C.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D.希腊各城邦均隶属于斯巴达 3.希腊城邦公民是指 A.全体成年国民 B.有公民身份的成年男性 C.妇女、奴隶 D.外邦移民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 (1)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 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 政职责。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 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 举 (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 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 日渐高涨 (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 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

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史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的报告

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科技文明 Automatic Control & Human Civilization 前言 从远古的漏壶和计时容器到公元前的水利枢纽工程,从中世纪的钟摆、天文望远镜到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从百年前的飞机、汽车和电话通讯到半个世纪前的电子放大器和模拟计算机,从二战期间的雷达和火炮防空网到冷战时代的卫星、导弹和数字计算机,从六十年代的登月飞船到现代的航天飞机、宇宙和星球探测器,这些著名的人类科技发明直接催生和发展了自动控制技术。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尤其是近半个世纪工业实践的普遍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随着新型制造业的兴起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维纳和卡尔曼将陆续诞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I.前期控制(Early Control)(1400B.C. - 1900) (0)中国,埃及和巴比伦出现自动计时漏壶 (1400B.C. ~1100B.C.)。孙武著《孙子兵法》 (600B.C.) (1)秦昭王时,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体现的系 西汉漏壶统观念和实践(300B.C.) 2

(2)亚历山大的希罗发明开闭庙门和分发圣水等自动装置(100年) (3)中国张衡发明水运浑象,研制出自动测量地震的候风地动仪(132年) 3

(4)中国马钧研制出用齿轮传动的自动指示方向的指南车(235年) (5)中国定向驾驶舵(1180年) (人类首台控制机构)(6)中国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 记载有程序控制思想(CNC)的提花织 机结构图(1637年) 4

聚氨酯发展史

聚氨酯的发展史 1、聚氨酯(PU)材料简介 聚氨酯是一种由多异氰酸酯(OCN-R-NCO)和多元醇(HO-R1-OH)反应并具有多个氨基甲酸酯(R-NH-C--OR1)链段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因聚氨酯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氨基甲酸酯(简称氨酯)基团,故称之为聚氨酯。在制造聚氨酯材料时常采用扩链剂,即小分子二元醇和二元胺,前者形成氨基甲酸酯基团,后者形成氨基甲酸酯——脲基团,这两种基团在PU结构中称之为硬段,而由多元醇构成的链段称之为软段。因此聚氨酯是由多个软段和多个硬段以嵌段形式相结合而构成。聚氨酯的塑料性质和强度等性能主要由其硬段性质决定,聚氨酯的橡胶性质和弹性等性能主要由其软段性质决定。PU材料可通过改变不同原料化学结构、规格指标、品种、配方比例制造出具有各种性能和用途的变化多端的制品。PU 材料是在目前所有高分子材料中唯一一种在塑料、橡胶、泡沫、纤维、涂料、胶粘剂和功能高分子七大领域均有应有价值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由此也决定了PU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中品种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一种特种有机合成材料。可广泛应用于轻工、建筑、汽车、纺织、机电、船舶、石化、冶金、能源、军工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PU材料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凸现、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世界各国竞相加快发展PU工业。 2、世界PU发展简史 PU树脂首先由德国拜耳(Bayer)(PU工业奠基人)教授于1937年发明,至今已有七十年历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英国从德国获得了PU制造技术。美国在五十年代初率先合成了由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共聚醚与TDI构成的PU软泡塑料,这是PU工业发展中一个重大里程碑。即由德国拜尔公司原先采用的多元醇原料来源由煤炭路线转变成低成本的石油路线,从而为PU实现工业化和高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951年美国用干性油及其衍生物制得了TDI型PU涂料。1953年美国从德国引进了PU胶粘剂制造技术,开发成了以蓖麻油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的PU胶粘剂。1953年德国研制成功由聚酯多元醇与NDI构成的液体PU浇注橡胶(CPU)。1957年英国ICI公司开发成了MDI为原料的聚酯型硬质PU泡沫塑料技术。1959年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地开发成PU 弹性纤维(Lycra)莱卡。六十年代中期各国相继研制成功PU铺面材料和PU灌浆防水材料。六十年代后期德国Bayer公司和美国相继开发成功RIM(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七十年代初热塑性PU弹性体(TPU)研究成功。80年代初PU工程塑料问世,PU工业从此以一个堑新的面貌展现了出来。至八十年代中期,全世界PU消费量已达到400万t/a。到90年代后期消费量快速增加到800万t/a。2005年全球PU消费量猛增到1375万t/a。其中PU主要原料MDI产能达到333万t/a,TDI产能达到198万t/a,聚醚产能达到590万t/a。 全球PU产品主要发达地区为北美、西欧,亚太(日本、韩国)和中国。产品种类主要包括软泡、硬泡、弹性体、纤维、合成革、胶粘剂、密封剂和涂料等,其中软泡和硬泡比例最大。以北美为例,2004年全年生产PU产量为354万t,其中软泡占36%、硬泡占30%、弹性体占9%,胶粘剂(含密封剂)占13%、涂料占9%。软泡中以家俱、床垫、汽车、地毯为主;硬泡以建筑保温和工业绝热为主。 3、我国PU发展简史 1.PU工业初始开创期(1958年-1978年) 我国PU工业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未,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1958年大连染料厂研制成异氰酸酯(TDI),1968年建成年产500T生产装置,为我国PU工业开创了条件。六十年代初,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成了聚醚型PU软质泡沫塑料。同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三条PU软泡生产线,分别装置在上海、北京和山西3个塑料厂。七十年代初江苏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复习提纲)精编版

岳麓版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复习提纲) 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1、爱琴文明:(存在时间——前2000年~前12世纪;地理位置——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 区;历史地位——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概况——包括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 ①克里特文明(时间——前2000年~前1400年,前1600年进入繁荣阶段;地点、出现标志——君主制国家产生,王宫建筑群,线形文字A) ②迈锡尼文明(时间——前16世纪~前12世纪,前14世纪~前12世纪进入繁荣阶段;地点、出现标志——新的君主国家兴起和王宫、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出现) ③两个文明的不同特点 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它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①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 ②迈锡尼文明最大的特点是:充满好战尚武气息 试分析造成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不同特点的原因。——迈锡尼文明地处 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克里特文明地处孤岛,在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 的情况下,可能能够免受外来冲击 2、古希腊城邦:出现时间、古希腊城邦的特点:①政治(自治、权利归属、公民政治②经 济(商品生产、海外贸易)③对外关系(殖民扩张)④文化(广泛吸收东方文化成果) ①含义: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②兴起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③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城邦 ④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向海外殖民扩张 3、古希腊城邦政体:(①主要形式——贵族制和民主制;②划分依据——各邦国公民大会 中参政权利的大小来划分;③实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形式;④评价) ①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②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 结合教材第33页的“知识链接”,试分析造成东西方不同政体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方式的差异、血缘纽带的强弱、价值观念的不同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①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②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 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 ③民主制的确立: 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A、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公民自由权利; B、设立民从法庭,平民成为司法主人; C、新选举法抽签选举任何公职; D、废除贵族世袭官职,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与权利义务。 ⑵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一、基本区别 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自动控制理论中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二、华山论剑:自动控制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控制理论在应用中面临的难题包括:(1)传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建立在已知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而实际系统由于存在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一般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2)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提出并遵循一些比较苛刻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应用中往往与实际不相吻合;(3)对于某些复杂的和包含不确定性的对象,根本无法用传统数学模型来表示,即无法解决建模问题;(4)为了提高性能,传统控制系统可能变得很复杂,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初始投资和维修费用,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讨论和研究自动控制面临的挑战,早在1986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1EEE)的控制系统学会在加利福尼亚州桑克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Santa Clare)联合组织了一次名为“对控制的挑战”的专题报告会。有50多位知名的自动控制专家出席了这一会议。他们讨论和确认了每个挑战。根据与会自动控制专家的集体意见,他们发表了《对控制的挑战——集体的观点》,洋洋数万言,简直成为这一挑战的宣言书。 到底为什么自动控制会面临这一挑战,还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在哪些研究领域存在挑战呢? 在自动控制发展的现阶段,存在一些至关重要的挑战是基于下列原因的:(1)科学技术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汇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 (1)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 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 政职责。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 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 举 (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 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 日渐高涨 (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 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 民民主

聚氨酯概况综述

聚氨酯概况 一、聚氨酯定义 聚氨酯:凡是在大分子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聚合物称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 分类: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聚氨酯。 聚酯型聚氨酯:以异氰酸酯和端羟基聚酯为原料制备的聚酯称为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聚氨酯:以异氰酸酯和端羟基聚醚为原料制备的聚氨酯。 二、聚氨酯生产常用原料简介 己二酸(AA) 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或结晶粉末,略有酸味,微溶于水、环己烷,溶于丙酮、乙醇、乙醚。不溶于苯、石油醚。熔点152℃,沸点330.5℃(760mmHg),比重1.360(20/4℃),闪点196℃。 2、用途: AA主要用于生产尼龙(纤维和树脂),约占总生量的70%以上,聚氨酯行业中AA 的用量只约 20%,余下的用于增塑剂、造纸、药物等方面生产。 在PU行业中,AA用于生产PU革用树脂、鞋底原液、弹性体、胶粘剂和油漆等方面。 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 1、物理性质: 白色到微黄色结晶体(或粉末)。溶于丙酮、苯、甲苯、氯苯、硝基苯、煤油、乙酸乙酯等,比重1.197(70℃),凝固点38-39℃,沸点190℃(5mmHg)。 2、用途: MDI只用于聚氨酯行业中,其应用范围是:弹性体、纤维、革用树脂、鞋底原液、胶粘剂和油漆等方面。 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 1、物理性质: 棕色粘稠液体,溶于丙酮、苯、甲苯、氯苯、硝基苯、煤油、乙酸乙酯等,比重1.23(25℃)。 2、用途: 在PU行业中,PAPI主要用于生产硬泡,此外还可用于胶粘剂、铺装材料等。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1、物理性质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可溶于醚、丙酮、苯、四氯化碳、氯等。与水、醇及胺等反应,比重 1.2244(20/4℃),熔点19.5-21.5℃,沸点251℃(760mmHg)。 2、用途: TDI的主要用途是生产PU泡沫,约占TDI总量的80%以上。此外还用于胶粘剂、弹性体、油漆、固化剂等方面。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1、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氨气味,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苯。溶解能力强,被称为万能有机溶剂。比重0.9445g/cm3(25/4℃),熔点-61℃,沸点153℃,折射率为1.4269。 2、用途: DMF主要用于革用树脂的合成和PU皮革生产加工方面,约占总量的90%以上,余下的用于医药和分析方面。 1,4—丁二醇(BDO) 1、物理性质: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味苦,有吸湿性,无气味。可溶于水、甲醇、乙醇和丙酮,微溶于乙醚,不易挥发。比重为1.016g/cm3(20/4℃),凝固点为20.9℃,沸点为228℃,折射率为1.4446(25℃)。 2、用途: 用于制造聚酯多元醇、不饱和树脂、药物、染料、化妆品及油漆等。 多元醇 一):聚酯多元醇 1、分类: 聚酯多元醇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结构来分可分为三大类:聚酯多元醇类(主要是己二酸系列),聚ε—己内酯类,聚碳酸酯类。 聚酯多元醇是由二元酸与二元醇或三元醇经酯化、缩聚成一定分子量的端羟基高聚物。 聚ε—己内酯类是ε—己内酯在催化剂(有机钛类、辛酸亚锡)存在下,由起始剂(二醇或二胺)开环聚合成线性的端羟基或端胺基高聚物。 聚碳酸酯类是1,6—己二醇与二苯基碳酸酯经酯交换、缩聚而成的聚碳酸己二醇酯二醇。 2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重要知识点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 的政治制度重要知识点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指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⒈克里特文明 ⑴时间:前2000——前1700年间,前1400年销声匿迹 ⑵表现:①克里特岛上产生了君主制国家②出现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 ⒉迈锡尼文明 ⑴时间:前1400年——前1100年 ⑵特点:新君主国兴起,伴之出现的是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及众多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 ⒊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此后300多年,被称为“黑暗时代”。 二、古希腊城邦 ⒈兴起时间:前8世纪——前6世纪 ⒉概念: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村落。 ⒊环境:多山,少耕地,三面环水,多港湾。 ⒋代表:雅典和斯巴达 ⒌特征:小国寡民和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⒍政体:贵族、民主、君主、寡头、僭主制,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流行。 总结 ⒈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海外殖民的影响 ⑴原因:①希腊为多山地形,不宜农耕,粮食不能自给,必须殖民扩张; ②希腊海岸线很长,海岛密布,港口众多,交通便利,利于殖民扩张。 ⑵结果:地域的扩大促进了希腊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也使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 ⒉希腊的城邦特点怎样推动民主发展? ⑴面积小,使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政治⑵独立自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⑶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发展历程 ⒈希腊城邦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⒉发展历程: ⑴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 ⑵公元前8——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⑶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①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 ②国家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都可参加, 四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的代表 民众法庭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 ③确立新的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做法,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 公平的民主原则; ④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⑷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刨花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研究的发展动态

来稿日期:1998-03-20责任编校:潘启英 刨花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研究的发展动态 王 戈 王子奇 (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 1 前 言 在国内外的刨花板工业中,虽然使用的胶粘剂大多数仍以甲醛系列为主,如酚醛树脂胶、脲醛树脂胶、三聚氰胺胶等,但异氰酸酯胶粘剂(M DI)近年得到很大发展和应用。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胶合强度、良好的耐水性、对原料的适应面广、无甲醛等有毒气体的释放等许多优点,对该胶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并研制开发了许多种类的异氰酸酯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刨花板生产中,主要使用国家有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我国使用此胶种生产刨花板的工厂还很少,大多处于试验阶段。 2 刨花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的 研究发展概况 2.1 异氰酸酯胶的初期研究 1849年,由德国学者Wurtz 首先合成得到异氰酸酯化合物;1884年,Hentschel 等人用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了异氰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通过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塑料和橡胶工业情况的同盟国访问小组的报告了解到,德国最早于1940年,其研究人员在研究硫化橡胶的过程中发现了异氰酸酯的胶粘性能,随后美国等 国也对异氰酸酯的胶粘性进行了研究。 异氰酸酯真正用于刨花板生产还是在70 年代。1951年用二异氰酸酯生产刨花板试验成功,1975年西德No vopan 公司开始采用异氰酸酯作为刨花板芯层的胶粘剂,开始了商业性生产二异氰酸酯刨花板。美国、日本等国在70年代中期也引进德国技术,将异氰酸酯胶粘剂用于工业生产中。1981年美国El-coloard 用该胶作为结构刨花板的胶粘剂,且用量逐年增大。德国刨花板产量的10%是以异氰酸酯作为胶粘剂来生产的。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已由异氰酸酯胶部分取代甲醛系列胶来生产轻质刨花板、结构刨花板及MDF 。2.2 异氰酸酯胶的反应机理及种类 异氰酸酯是一种化学性很强的物质,它含有R-N=C=0基团,能与含有活性氢的物质如水、胺、醇及酸反应。当一个单体含有一个以上异氰酸酯基团与含有多个活性氢基团的物质反应时,就制成了强度高、耐水、耐化学性好的固体聚合物。 异氰酸酯能作为刨花板的胶粘剂,主要是活性基团R-N =C=0与木质刨花的木纤维素及木素的羟基反应,通过上述作用,使二异氰酸酯和木材胶接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强度好、对酸、碱、水有较好稳定性的接合键。 另外,异氰酸酯还与刨花板中木质刨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聚脲,同样把刨花粘接在一起。 异氰酸酯种类很多,最常用的两类分别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 DI)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 DI)。目前,用于刨花板生 第23卷 第3期1998年5月 林 业 科 技FORESTRY SCIENCE &TECHNO LOG Y Vol.23No.3M ay .1998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13/2012 59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王 凡 王思文 郑卫刚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摘 要】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 方法和应用以及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并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提出了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差异;应用;意义 1.引言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教学也使用了控制理论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大家在课堂上听,本身可看作一个开环函数;而同学们课下做作业,再通过老师的批改,进而改进和提高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像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控制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如此广泛,因此学好现代控制理论至关重要。 2.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很长的时期。从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并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其产生和发展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2.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核能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从而对出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的解决。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迅速 地发展控制理论,而且也给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准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现代数学和数字计算机。现代数学,例如泛函分析、现代代数等,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而数字计算机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提供了应用的平台。 2.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则;1959年卡尔曼(Kalman)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麦克法轮(G.J.MacFarlane)和欧文斯(D.H.Owens)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4527903.html,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 3.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为系统辨识;最优控制问题;自适应控制问题;线性系统基本理论;最佳滤波或称最佳估计。 (1)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是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的试验数据,从一类给定的模型中确定一个被研究系统本质特征等价的模型,并确定其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2)最优控制问题 在给定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下,寻找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佳的控制规律。主要方法有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等极大值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即:使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最小或最大)某一性能指标最优:如时间最短或燃料消耗最小等。 (3)自适应控制问题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能自动适应内外部参数、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作用,使系统达到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钱穆先生认为古希腊在城邦制的发展中逐渐摆脱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梭伦改革中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B.克利斯提尼改革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 C.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陶片放逐法和津贴制度打击了贵族,保障民主 2.罗马人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自己的法律。这反映了罗马人( ) A.法律意识浓厚 B.喜欢打官司 C.经常犯法 D.维护私有财产权 3.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雅典() A.陪审法庭是雅典人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 B.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C.雅典律师完全主导了法庭审判 D.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4.公元3世纪初,罗马各行省的社会关系日益接近首都的社会关系。居民逐渐分裂为三个由极复杂的成分凑成的阶级(或集团):富人、没有财产的自由人、广大的群众——奴隶。“前两个阶级对于国家即对于皇帝来说,几乎同奴隶对于奴隶主一样没有权利。”从法律角度看,这反映出( ) A.罗马法不能有效维护富人利益 B.罗马法是专制统治工具的本质 C.公民法的适用地域得到了扩展 D.罗马法消弭了帝国内部的矛盾 5.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无醛)异氰酸酯胶粘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前言 胶粘剂用量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木材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2000年世界人造板的产量达到1.54亿立方米,耗用370万吨胶粘剂(以固体含量100%计)。据《中国林业统计资料》和已发表的有关数据推算,我国1997年木材胶粘剂用量为92万吨,预测2005年和2010年人造板用胶量将分别增至141万吨(干)和169万吨。 人造板使用胶粘剂主要有脲醛树脂(UF)、酚醛树脂(P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其中尤以UF用量大。人造板工业的这三大胶种都使用甲醛作为原料之一。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甲醛的释放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也影响了人造板的销售。因此,开发环保型的胶粘剂,重点开发无甲醛或低游离甲醛型胶粘剂成为大势所趋。 异氰酸酯胶粘剂是首选胶种。 异氰酸酯胶粘剂自二战开始应用,并很快被人们喻为“可粘接任意物品的胶”。1951年,Dcppc最先用异氰酸酯胶接刨花板,1957年德国生产出第一批异氰酸酯刨花板。50多年来,对异氰酸酯胶粘剂的研究及应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北美和欧洲,超过20%的OSB(定向结构板)及常规MDF(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厂家使用MDI胶粘剂。MDI世界年产量超过150万吨。美国的道化学公司及亨斯公司,德国的拜尔公司及巴斯夫公司,日本的聚氨酯公司及三井公司的研究开发及生产应用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 异氰酸酯胶粘剂的使用特点 异氰酸酯胶粘剂由于含有高反应活性的异氰酸酯基(-NCO),一方面可与木质及非木质纤维素原料如竹材、秸杆、棉杆等大分子中的羟基(-OH)化学键合,另一方面该胶粘剂还可以与水反应,它是人们寻找的唯一的既可以与人造板原料分子反应又可以与水反应的胶粘剂。反应式如下所示(P表示木质或非木质原料): P—OHOCN—R—NCO→P—OCONH—R—NCO P—OCONH—R—NCOP—OH→P—OCONH—R—NHCOO—P OCN—R—NCOH20→[HOOC—NH—R—NH—COOH]—NH2—R—NH2 CO2 nNH2—R—NH2 nOCN—R—NCO→OCN—[R—NHCONH]n—NCO n>1 —NH—COO—(氨基甲酸酯)将碎料分子有机地“桥接”起来,—NH—CO—NH—(脲键)与—NH—COO—,在加热条件(大于100℃)下可进一步与游离的—NCO发生三维交联固化反应,使粘接强度进一步提高。并且—NH—COO—和—NH—CO—NH—都可与原料中纤维素等大分子形成氢键,使得原料大分子间相互缔合、缠绕更加牢固。它显示出传统三大胶种难以比拟的特点;高的粘接强度,短的热压时间,优异的耐水性、防潮性和耐侯性,低的用量,并彻底消除了甲醛排放的污染。但该胶并未获得广泛的商业接受,主要原因: (1)价格问题假设人造板异氰酸酯用胶量为4%,产品耗胶量为30kg/m3,单位价格以12元/kg计算,则产品胶成本为360元/m3;若用UF胶粘剂,用胶量为10%,产品耗胶量为150kg/m3,单位价格以1.5元/kg计,产品胶成本为225元/m3,二者相差甚远。 (2)对压板粘附问题甲醛基胶粘剂通常不用脱膜剂,而异氰酸酯胶粘剂由于优良的粘接性能,热压时造成胶合板与台板粘合,因此,必须通过内或外脱膜剂的使用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也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2人造板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方法主要有: 2.1 水乳化异氰酸酯法

控制理论各历史阶段发展的特点

控制理论各历史阶段发展的特点 经典控制理论在20世纪30到40年代,奈奎斯特、伯德、维纳等人的著作为自动控制理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次大战以后,又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在总结了以往的实践和关于反馈理论、频率响应理论并加以发展的基... 经典控制理论(20世纪40-50年代) 在20世纪30到40年代,奈奎斯特、伯德、维纳等人的著作为自动控制理论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二次大战以后,又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在总结了以往的实践和关于反馈理论、频率响应理论并加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频率法理论。1948年又提出了根轨迹法。至此,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这种建立在频率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理论,通常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以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变换到复数域中,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以此作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通常是采用反馈控制,构成所谓闭环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突出的是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也难以揭示系统更为深刻的特性。当把这种理论推广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时,经典控制理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它的以下几个特点所决定。 1.经典控制理论只限于研究线性定常系统,即使对最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也是无法处理的;出描述方式,这就从本质上忽略了系统结构的内在特性,也不能处理输入和输出皆大于1的系统。实际上,大多数工程对象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尽管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这类系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2.经典控制理论采用试探法设计系统。即根据经验选用合适的、简单的、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控制器,然后对系统进行分析,直至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虽然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实用等很多优点,但是,在推理上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效果也不是最佳的,人们自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对一个特定的应用课题,能否找到最佳的设计。综上所述,经典控制理论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线性定常对象,单输入单输出,完成镇定任务。即便对这些极简单的对象、对象描述及控制任务,理论上也尚不完整,从而促使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对经典理的精确化、数学化及理论化。 现代控制理论(20世纪60-70年代) 现代控制理论中首先得到透彻研究的是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对刻划控制系统本质的基本理论的建立,如可控性、可观性、实现理论、典范型、分解理论等,使控制由一类工程设计方法提高为一门新的科学。同时为满足从理论到应用,在高水平上解决很多实际中所提出控制问题的需要,促使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辩识与估计理论、卡尔曼滤波、鲁棒控制等发展为成果丰富的独立学科分支。 在50年代蓬勃兴起的航空航天技术的推动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持下,控制理论在1960年前后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此期间,贝而曼提出寻求最优控制的动态规划法。庞特里亚金证明了极大值原理,使得最优控制理论特得到极大的发展。卡而曼系统地把状态空间法引入到系统与控制理论中来,并提出了能控性、能观测性的概念和新的滤波理论。这些就构成了后来被称为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起点和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以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主要的数学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分析与设计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法本质上是一种时域的方法,它不仅描述了系统的外部特性,而且描述和揭示了系统的内部状态和性能。它分析和综合的目标是在揭示系统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在一定意义下的最优化。它的构成带有更高的仿生特点,即不限于单纯的闭环,

水性聚氨酯发展概况

水性聚氨酯发展概况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是指聚氨酯溶于水或分散于水中而形成的胶粘剂,有人也称水性聚氨酯为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依其外观和粒径,将水性聚氨酯分为三类:聚氨酯水溶液(粒径< 0.001um,外观透明)、聚氨酯分散液(粒径0.001-0.1 um,外观半透明)、聚氨酯乳液(粒径>0. 1 ,外观白浊)。但习惯上后两类在有关文献资料中又统称为聚氨酯乳液或聚氨酯分散液,区分并不严格。实际应用中,水性聚氨酯以聚氨酯乳液或分散液居多,水溶液少。由于聚氨酯类胶粘剂具有软硬度等性能可调节性好以及耐低温、柔韧性好、粘接强度大等优点,用途越来越广。目前聚氨酯胶粘剂以溶剂型为主。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易挥发、气味大、使用时造成空气污染,具有或多或少的毒性。近10多年来,保护地球环境舆论压力与日俱增,一些发达国家制订了消防法规及溶剂法规,这些因素促使世界各国聚氨酯材料研究人员花费相当大的精力进行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开发。水性聚氨酯以水为基本介质,具有不燃、气味小、不污染环境、节能、操作加工方便等优点,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聚氨酯从30年代开始发展,而在50年代就有少量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如1953年Du Pont公司的研究人员将端异氰酸酯基团聚氨酯预聚体的甲苯溶液分散于水,用二元胺扩链,合成了聚氨酯乳液。当时,聚氨酯材料科学刚刚起步,水性聚氨酯还未受到重视,到了六、七十年代,对水性聚氨酯的研究开发才开始迅速发展,1967年首次出现于美国市场,1972年已能大批量生产。7 0-80年代,美、德、日等国的一些水性聚氨酯产品已从试制阶段发展为实际生产和应用,一些公司有多种牌号的水性聚氨酯产品供应,如德国Bayer公司的磺酸型阴离子聚氨酯乳液ImPranil和Dispercoll KA等系列、Hoechst公司的Acrym系列、美国Wyandotte化学公司的X及E等系列,日本大日本油墨公司的Hydran HW及AP系列、日本公司的聚氨酯乳液C VC36及水性乙烯基聚氨酯胶粘剂CU系列、日本光洋产业公司的水性乙烯基聚氨酯胶粘剂KR系列等等。在水性类胶粘剂中,我国目前仍以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聚乙烯醋酸乙烯类乳液胶、水性三醛树脂等胶粘剂为主。有柔韧性好等特点,有较大的发展前途。水性聚氨酯的分类由于聚氨酯原料和配方的多样性,水性聚氨酯开发40年左右的时间,人们已研究出许多种制备方法和制备配方。水性聚氨酯品种繁多,可以按多种方法分类。1.以外观分水性聚氨酯可分为聚氨酯乳液、聚氨酯分散液、聚氨酯水溶液。实际应用最多的是聚氨酯乳液及分散液,本书中统称为水性聚氨酯或聚氨酯乳液,其外观分类如表5所示。表5 水性聚氨酯形态分类 -----------------------------------------------------名称水溶液分散液乳液状态溶解—胶体分散分散外观透 明半透明乳白白浊粒径,um <0.001 100-1000 0.001-0.1分子量数千-20万>0.1 >5000------------------------------------------------------ 2.按使用形式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按使用形式可分为单组分及双组分两类。可直接使用,或无需交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阶段检测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3·大连模拟)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而古代希腊则以海外贸易为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显著区别,其创造的文明模式也有较大差别,故选D项。 答案:D 2.“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其比东方各国发展缓慢 B.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其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政治制度 C.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了民主政治 D.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解析:地理环境是造成东西方政治制度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不能说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D表述错误;A、C的表

述与材料不符。“三多一少”(多山、多岛、多良港,少耕地)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众多蕞尔小国纷纷建立,逐渐形成了以城邦为载体的民主政治。 答案:B 3.滨海中学开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哪一选项不可以证明他们的观点() A.布维斯和妻子一起去参加雅典国家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与公民大会类似于我国人大常委会与人大 C.纳尔比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但不能对外宣战抵抗入侵 D.陶片放逐法规定放逐那些不称职的国家公职人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认识。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因而A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 4.(2013·广州模拟)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表明,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是雅典民主政治给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使他们能够亲身参与国家事务,从而激发了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