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说课稿1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说课稿1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说课稿1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7.3 印度说课稿1 新人教版

《印度》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一节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南亚面积最大国家的案例教学。由于印度在古代文明、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及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极具借鉴意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区域地理教学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教材没有面面俱到的介绍印度,主要通过: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劣势生产、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等三个方面集中反映当今印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尤其突出现代人文地理特征。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学习日本、东南亚,初步具备了学习区域的能力,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印度就简单多了。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同时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三、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分析说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运用资料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4.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印度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吧?唐僧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

代的天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印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访文明古

国──印度。

印度是我国西南面的邻国,与我国有较深的渊源,在我们的生活

中就有许多印度元素,请看以下图片,与印度有何联系呢?教师

多媒体展示:

资料:我们生活中的印度元素

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你眼中的印度吧!

教师评价,并根据情况给予加分奖励。

营造浓厚的印

度民族文化氛

围,让学生了解

印度的风土人

情,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本

节课的学习创

设一个良好的

情境。

放视频和音乐等形式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一、印度的位置和邻国

1.印度的地理位置

教师出示课件“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请学生说说南亚最大

的国家──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印度的位置

读图说出印度的海陆

位置和纬度位置?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

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哪

个方位?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海陆位置:南临____洋,东临湾,西临海,

北靠大陆。

纬度位置:陆地大部分位于之间。

半球位置:半球和半球。

2.印度的邻国

对照课件,学生找出印度主要的邻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

度的什么方位。

二、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印度人口之多。

学生在了解和

掌握印度地理

位置特点的同

时学习到了认

识一个国家地

理位置的方法。

不仅让学生知

道印度是我国

西南面的邻国,

是南亚最大的

国家,更让学生

通过认识印度

周边邻国及其

方位,了解印度

的相对位置。

图片配上我自

拟的标题,可

以让学生直观

感受印度人口

之多。

学习新课2.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增长趋势

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口

吗?你预测一下印度会不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呢?

教师出示课件:

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

到204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3.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教师出示课件:

借助数据和图

表引导学生直

观认识印度人

口数量多、人口

增长快的国情

培养学生以发

展的眼光看问

题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讨论中

形成正确的人

口观和资源观。

地形作为重要

的自然地理要

素之一,对印度

学习新课

教师评价后出示课件。

教师承转:印度面临如此之大的人口压力发展经济,依靠的是

怎样的自然条件优势呢?

三、印度的自然环境与粮食生产

1.了解印度的地形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找一找

印度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的地形

教师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和恒河风光图片。

教师:印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有水源灌溉,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1)读图认识印度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

的气候及农业

生产起到一定

的影响,因此,

我把地形、气

候、农业放在一

起让学生学习。

印度的地形分

布及特点比较

简单,学生通过

读图就可以轻

松掌握。喜马拉

雅山脉是世界

最高大的山脉,

而恒河是印度

的母亲河,所以

我给学生展示

图片并做简单

介绍。

让学生巩固“气

温曲线和降水

柱状图”的判读

方法,学会从地

图中获取信息、

分析归纳问题

的能力。

为这两幅“经

典”的图片设置

情境,目的是拉

近和学生的距

离,吸引学生

的注意,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出示课件:

(2)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是印度女孩韦沙利的家,新年时她还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可六一儿童节过后,她爸爸每天划船接送她。这是为什么呢?

师生共同探究季风的成因。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抢答。

教师:这种气候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影响?(出示课件)析

引导学生辩证

地分析印度气

候对农业生产

的有利影响和

不利影响,培养

学生辩证地看

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地

理要素之间是

相互联系的,培

养学生以联系

的眼光看问题

的思维能力,在

学习和讨论中

形成农业生产

应该因地制宜

发展的观点。

讨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应采取什么措施治理?

3.探究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上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农业贸易发展空间巨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印度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出示课件:

读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以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及课本相关材料,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回

通过归纳形成

知识系统。

学生对所学知

识及时反馈,教

师对教学效果

进行有效检查。

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说课稿

《极地地区》说课稿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极地地区》,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下面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解说。 一、教学理念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 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源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教学理念的设立。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极地的科考和保护。 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为载体的高效课堂理念,我在设计本课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从生活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难度。 2、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引入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体验。 3、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极地地区》是本册教材最后一章,极地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本节教材独立成章。体现了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下面的学习目标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掌握我国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并知道位置。 根据地理学科特点,确定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提问、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掌

握基本的读图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为了体现地理思想,确定思想目标: 1.学习探险者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极的位置、气候、资源。 确立依据: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也是新课程对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达到的阶段目标。 (2)教学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确立依据:因为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知识不系统,不完整。三、说学情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前面四章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利用已学的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互合作,很好地完成极地地区的学习。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对两极地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比较感兴趣。学生对在“极地地图上判断方向”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课堂教学中,我将尽可能的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这类地图,再通过读图练习和巧妙记图来易化这部分难点。 四、教学策略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主要采用参与度较高的引导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再通过图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气氛。 学法上,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五四制)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地理试题 (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对我国的位置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B. 辽阔的海域,便于我国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C. 我国领土全部位于北温带,温和多雨,利于农业生产 D. 陆地疆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我国与众多陆上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南北东西跨度大再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导致气候复杂多样,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得陆地疆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我国与众多陆上邻国发展边境贸易;东部辽阔的海域,便于我国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故选C. 【点睛】 读下列四省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有关下列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河流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 ②河流汛期较长,水量很小

C. ③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含沙量小,下游形成地上河 D. ④河流可全年通航,航运价值较高 3. 关于四省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省地面崎岖,适宜发展种植业 B. 乙省气候湿热,盛产亚热带、热带水果 C. 丙省为暖温带,作物可以达到两年三熟,盛产苹果 D. 丁省气候冷湿,土壤肥沃,是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 【答案】2. A 3. A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①河流是流经云南省北部的长江,上游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A正确。②河流是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流域内都是湿润区,是我国流量第二大河,故B错误。③是我国第二长河流-黄河,含沙量大,下游形成地上河,故C错误。④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黑龙江,冬季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不高,故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甲省是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西部,地面崎岖,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乙省是广东省,气候湿热、盛产亚热带、热带水果,故B正确。丙省是山东省,地处暖温带,作物可以达到两年三熟,盛产苹果,故C正确。丁省是黑龙江省,气候冷湿,土壤肥沃,是商品粮重要生产基地,故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四省区轮廓及河流有关知识。 上海的明明在暑期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 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的说课稿

第十章《极地地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极地地区》。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下面我从七个方面介绍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对极地的保护和和平利用。从整体来看,教材有一个突出特点:一是重点突出,教材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和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标题,使学生能准确地抓住两极的主要特征和人类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情况;二是教材中展示了大量的图片、短文,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总结归纳;三是学生活动和情感教育有始有终贯穿其中,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既是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环保意识,它也体现了本套课程的编写特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上读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各自的海陆分布。 2.能说出两极地区的特殊的表现以及两地自然环境形成特殊的原因;,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4.培养从地图、图片以及相关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及相关资料、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险的精神,并增强学生保护两极地区环境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极地特殊的自然环境。 2.极地科学考察的宝地。 难点: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1.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图示法、阅读分析法 2.多媒体 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六.学法指导 1.让学生尝试自学。 2.课前预习收集,课堂合作探究,课后巩固整理。

河口区项目区概况

4、项目区概况 4.1 自然条件 4.1.1 地质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 建设场地地处平原地区,覆盖层地基土层由第四系全新的层素填土、层粉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淤泥质粉土、层粉质粘土、层粉土等堆积而成,无溶洞、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情况。 4.1.2 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各勘探点空口标高在3米左右,高差较小,地貌类型单一。拟建场地原为湿地沟汊地貌,地形复杂,后经人工改造形成现在的地貌形态。 该场区主地貌类型为黄河三角洲湿地。 4.1.3 气候条件 项目区所在区域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风暴潮、大风、大雾等。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

可满足农作物的一年两熟。年平均降水量547.8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东营市河口区气象概况表见下表。 表4-1 河口区气象概况表(1994年-2011年) 项目单位统计值备注多年平均气温℃12.5 极端最高气温℃41.6 2005.6.23 极端最低气温mm -18.3 2010.1.6 多年最大蒸发量mm 1525 2000 多年最小蒸发量mm 998 1998 多年平均蒸发量mm 1280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547.8 最大年降水量mm 1120 2008 最小年降水量h 244.5 2000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m/s 2728.5 多年平均风速m/s 4.2 多年最大风速℃ 5.0 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夏季主导风向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偏北风 最大冷土深度cm 71 1994 年平均地面温度℃14.7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说课稿

《东南亚》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年级下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世界。东南亚一节教材着重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由于它是介绍区域地理的第一个章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加上它和我国山水相连,又是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世界和平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成因和主要区别。 四、说教法: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所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我主要采用导图、读图、析图、练图完成教学目标,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查询资料—分析探究—意义建构”的课堂模式。 五、说学法: 学生已经学过半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 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的第一课时。我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大国,与我国山水相连,又是“金砖国家”,本节课选取印度人口、地形﹑气候等几个极具特色的方面来刻画印度。为下节课农作物的分布及服务外包产业扫清障碍,也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还为中国地理的学习积累方法,因此学好本节课尤为重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2.在地图上能找到印度的邻国和临海;3.通过读图能掌握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及地形的分布特点; 4.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探究新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辩证的看待自然。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人口及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目标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情境创设、读图归纳、比较分析等教学方法,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学反思

第三节印度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印度泰姬陵的爱情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3、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

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

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互动2: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可以进一步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与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互动3: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那么地理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有何联系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工业生产也要考虑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互动4:展示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并提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活动、风俗习惯等方面。(地理在显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可见地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未来公民应具备的基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 环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东营河口区城市中心商业区策划方案

东营河口区城市中心商业区策划方案 一、市场分析 东营是山东省省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总面积8,053 平方公里,总人口165 万。东营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年平均降雨量533毫米,年平均气温12.2 度,无霜期211 天。东营市具有丰富的油气、土地资源。人均土地7.8 亩,黄河每年还填海造陆3 万多亩,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储量6,000 亿吨的特大固体盐矿,矿床上部为高浓度卤水,储量达74 亿立方米,具有形成年产600万吨原盐的资源条件。东营市东北两面环海,海岸线350公里,负10米等深线内海面积4,800 万亩,水产资源丰富,素称"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的故乡"。东营市风光奇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南有孙武园,南宋大殿,柏寝台,傅家遗址等名胜古迹,北有"黄龙入海",槐林公园,围海长堤等。东营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三角洲上最有价值和物色的旅游景观之一。 东营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考古发现,广饶、利津两县57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举世闻名的"兵圣"孙武,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了。明清时期,利津县的铁门关曾是闻名遐迩的商业海关码头,国内外商船云集,转口贸易十分兴隆,有"日进斗金"之说。 60年代初期,胜利油田开始在当地勘探开发。经过30 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1983年10 月,为适应胜利油田生产建设和黄河三角洲

全面开发的需要,正式建立东营市。建市十多年来,东营市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农业开发成果丰硕,已建成全国八大农业开发区之一,全市现有耕地1260 亩,尚有600 万亩荒地等待开发。1996 年家业总产值达55.92 亿元,粮食总产量93.93 万吨,棉花总产量2.01 万吨,油料总产量0.88 万吨,果品总产量4.0 万吨,肉类总产量11.45 万吨,水产品总产量9.88 万吨。目前,国家和山东省正把黄河三角洲作为全国"五大粮仓"之首和重要的农牧渔业基地,已形成年产3000 多万吨原料的规模。以石油工业为主导,形成了石油化工、盐业和盐化工、机械制造、造纸| 、纺织、建材、食品等多元化工业体系,共有50 大类2000 多个工业品。商业、金融等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东营市的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目前, 全市共有科研机构87 个,主专业技术人员39316名,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全市现有高等院7 所,各类在校学生30.65 万名。 东营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东营市人民竭诚欢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洽谈贸易、投资办企业,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共同的繁荣和发展。 河口区临河濒海,三面环水,东、北两面为大海环绕,南临黄河。具有宛延绵长的黄金海岸线,属我省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县区之一,人均占有 海岸线居全省之首。黄河冲积使这里拥有广阔的滩涂面积和浅海海域,鱼、虾、蟹、贝类资源丰富,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的美称。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典型地区,这里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时,一再叮嘱要把这里建成可持续发展、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为河口大地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开发建设这方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河口建区15 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与域内的胜利石油大军和济军生产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精品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水旱灾害贫乏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

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1.教师提问:大家回想我们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结合印度的纬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处于什么气候带?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 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由于受不同风向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样,在西南风来的早,退的迟的月份,降雨量特别大,而在西南风来的迟退的早月份,陆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这会给印度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洪灾、旱灾。 4.为了预防这些灾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设庞大的防灾减灾工程。结合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我们国家,与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课后讨论这个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一)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二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 首都。 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前后联系: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因此,,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它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 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 3.掌握日本多火山多地震,并且分析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 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过对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的学习,对日本有初步 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探究问题的能力。(读图技能) 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及读图分析图形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范围,说出首都位置及日本河流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日本的地势及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六说教法 根据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我认为初中生对一些图片视屏比较感兴趣,因此如果本节课一直采用讲授法,同学们不会吸收的很好,因 此我采用图片导入,希望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地理知识的判读并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 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主动 获取知识的目的。通过讲授法,读图法,和讨论法,带领学生从已 知的知识推理未知的知识,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日本的一系列 知识,并且能够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学到的知识就有很深的印象。 七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探究能力指导: 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 的学习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套精品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 全套精品说课稿 七年级(下)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二节非洲 第三节美洲 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第二节南亚 第三节西亚 第四节欧洲西部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一节日本 第二节埃及 第三节俄罗斯 第四节法国 第五节美国 第六节巴西

第七节澳大利亚 《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 教学重难点

(完整版)关于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说课稿

关于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欧洲西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欧洲西部》是初中数学教材第 2 册第 3 章第 2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世界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区域地理部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西部的气候特征分布情况通过欧洲的农业产业结构突出重点 难点:欧洲畜牧业繁荣发展的原因通过对气候地形地势的分析突破难点 关键:对气候和地形的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

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 一、基本情况 河口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东营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省级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先行去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创新区和中国宜居宜业湿地之城。开发区从成立到现在,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规划”,山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城市规划设计院、新加坡CPG公司均参与了我们开发区的整体规划,为园区的产业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产业特性将整个开发区划分为五个产业园区,(一)石油装备产业园:依托现有的钢管企业,聚集发展石油管材、钻探设备及配件等企业,培育发展石油装备产业集群。(二)纺织服装产业园:依托当地的纺织资源,发展资源型产业,形成地方资源型企业集群。(三)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东营临港产业区,重点培育扶持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电力电器、仪器仪表、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品群。(四)电子及轻型制造产业区。(五)综合产业园。 开发区管委会现内设办公室、财政局、招商中心、社会事务中心、经济发展局、投资服务中心、计生办、经济信息统计中心,区直有关部门派驻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国土分局、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建设分局、开发区派出所。机制上实行大部制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截止2011年底,累计投入6.5亿元,配套标准达到了“七通一平”。修建公路32公里,铺设供水管线32公里,排水管线58公里,电缆、通讯光缆26公里,天然气管线10公里,完成绿化130万平方米,架设交通警示设施18处计56套,安装路灯1051盏,自来水厂(3万m3/d)、道路智能化监控系统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1.2万m3/d)、企业职工住宅年底投入使用。 截止到2011年,开发区累计入驻企业88家,计划总投资6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家,投资过亿元的1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外资企业5家。已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家具制造等主导产业,涌现出了精诚无缝钢管、金舜钢管、海润钢管、澳纳纺织、海鑫钻管、旭业化工、汇海医药、黄河口家具、金开石化设备、海螺型材等一批富有产业特色、发展前景好的企业。 二、资源优势 东营市河口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宜居宜业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境内驻有胜利油田二级单位9个,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天然气储量170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战场。行政区域面积236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3万,年流动人口15万。河口区内临黄河,东、北两面环海,海岸线长214公里,占东营市海岸线(413公里)的52%,滩涂面积6.5万公顷,盐卤储量6000亿吨,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河口区境域北、东两面临渤海,地处中纬度,位于暖温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由于黄河泥沙淤积,近海浅水域宽阔,热量吸收能力小,又因境域地势平坦,大陆性季风影响甚于海洋,故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境内气候差异不明显。 河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南距济南市270公里,西北距首都北京350公里,北距天津230公里、东距青岛口岸28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坐落于境内的东营港是黄河经济带连接东北亚最佳海陆通道的枢纽,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东营市与胜利油田联合投资5.5亿扩建东营港为万吨级港口;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东港高速、滨孤路、辛河路等干线公路横穿全境,与济青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相连;通讯及电力设施超前发展,240万千瓦电厂正在筹建之中;城市建设实现了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发展,河口、孤岛、仙河三座现代化组团城市初具规模。 河口区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是油气、土地、草场、滩涂、海洋、盐卤等自然资源异常富集的“金三角”。境内油气年产量占整个胜利油田的50%,-10米浅海水域350万亩。天然草场67万亩,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芦苇面积36万亩,是山东省最大的苇草基地。辖区内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有的广袤、古朴、新奇和野趣吸引着中外旅游观光者,是新世纪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河口区境内地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全区地下均为丰油区,已探明地质储量21亿吨,天然气储量170亿立方米。2000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建设银行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建设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作品《祝福》、《女神》、《骆驼祥子》、《保卫和平的人们》的作者依次是()。 A、鲁迅、郭沫若、老舍、丁玲 B、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 C、鲁迅、艾青、老舍、巴金 D、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 【答案】B 【解析】鲁迅的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郭沫若的作品 主要收集在基本诗集中:分别是《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瓶》,其中《女神》的成就最高,因 而被成为他的代表作。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保卫和平的人 们》。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故选B。 2、认为“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是()。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的制约的正确观点 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了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答案】B 【解析】认为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故选B。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歌的评价。 A、白居易 B、陶渊明 C、王维 D、杜甫 【答案】C 【解析】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唐代王维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不仅能诗善画,而且能把艺术中的诗与画融合。故选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