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异法方宜论治咳喘验案二则

异法方宜论治咳喘验案二则

异法方宜论治咳喘验案二则
异法方宜论治咳喘验案二则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天年》第一讲(上.文稿) [转贴 2010-01-20 15:08:32] 字号:大中小《灵枢?天年》 第一讲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2.12 23:00—24:00 主讲:徐文兵主持:梁冬 经文:黄帝问于歧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歧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我是 梁冬梁某人,对面的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对,听众朋友的耳朵是雪亮的,所以说呢,还说兑水呢,哈哈哈~…… 徐文兵:当然我们这个节目不知不觉,整整一年了~ 梁冬:是呀~ 徐文兵:嗯。去年也是,我记得就是十一月底,初冬的某个晚上,被梁冬拉到 中山公园他的书房…… 梁冬:对,录制了这个节目的第一期。 徐文兵:录制了第一期,到十二月六号开播~ 梁冬:对,整整这么一年了哈。 徐文兵:诶~这期节目要播出,整整一年了。所以我们非常愉快地做了五十二 期 节目。

梁冬:非常感谢我们的听众朋友,那么热情的给我们的支持。而且呢,我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事情但凡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会很容易就开始,做事情也比较顺利~你看这个节目,也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做下来啦,是吧~ 徐文兵:对~ 梁冬:很不容易啊~诶,那这个闲话少说,说回来,上一次呢我们讲完了之后呢,今天开始一个新的一章。以前呢我们大部份时候呢,都讲的《素问》里的文章,有上古天真呐~有四季调神大论呐,等等。那从这一次开始呢,徐老师为我们挑了哪一章呢, 徐文兵:呃~我们挑了一个《灵枢》的第五十四篇叫《天年》。 梁冬:《灵枢》哈~《黄帝内经》是分成《素问》和《灵枢》两篇的,两大篇哈~ 徐文兵:两大部分,嗯~这个,……我们在最早介绍《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黄帝内经》呢是经过后人,特别是唐朝的太医令,叫王冰的这个编次整理,我们现在学的这个版本是按他编辑而走的。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素问》,第二部分呢叫《灵枢》。我们为什么跳着讲呢,就是作为一个我已经读过《黄帝内经》,而且行医、教学多年的人来讲呢,我是想给大家先做一个勾勒,做个鸟瞰~就是说,《黄帝内经》一共有一百六十二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八十一篇,那么你按照它的顺序去读呢,你可能觉得就有点,……乱~啊,不知道这个方向和路径。按我们引导的方向去读呢~你就知道,我们在《黄帝内经》到底是在干什么~比如第一篇我们讲《上古天真论》是讲做人的道理,总结成两句话叫“亲近自然,回归传统”,或者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啊~我们是讲的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而且他在揭示了现代人,啊,几千年来人性没有变,“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错误,人人还在犯,啊,不能尽其天年的人有很多;第二篇呢我们讲的是什么,上知天文,讲的是《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我们应该跟着天的、星

谈五皮五藤饮治疗各种皮肤病验案心得

谈五皮五藤饮治疗各种皮肤病验案心得 摘要:早年读医案,读得医家张炳厚运用皮科专家赵炳南老中医五皮五藤饮治疗各种皮肤病,甚感神奇。笔者十几年来治疗各种皮肤病经常用之,每获奇效,现将心得呈现如下,以造福广大皮肤病患者。 关键词:五皮五藤饮;皮肤病;验案 1 方剂组成 丹皮、白鲜皮、海桐皮、地骨皮、桑白皮、海风藤、天仙藤、双钩藤、青风藤、夜交藤。 2 方解 关于方解,医家张炳厚是这么解释的:丹皮性寒清热解毒,味辛散风止痒,活血消肿;青风藤、海风藤、天仙藤辛散、苦燥、温通,既可祛风止痒燥湿,又可温通经络气血;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专止夜间皮肤瘙痒;钩藤清肝与心包之火,即清血分之热,解血分之毒,轻清透热,达邪外出,一杜疹原;更妙的是,以皮达皮,皮属肺,能利水消肿,祛邪给以出路。以藤达络,络通风祛止痒,血行疹消。皮、藤和臻其妙。合用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清中有行,行中有清,效能愈彰。全方共奏祛风胜湿,清热解毒,通络和血之功。 3 案例

带状疱疹患者,男,60岁。患带状疱疹10天,曾服用多种西药及静脉输液不效,经人介绍来诊。其面色晦暗,精神尚可。口角、面部两耳上多处疏密不等的分布着疱疹,患处痛热难忍。舌绛苔腻,脉实略洪。自述没明显诱因。笔者认为此乃湿热内蕴诱发疱疹。处方: 丹皮20g,白鲜皮、海桐皮、桑白皮、地骨皮各15g,海风藤、天仙藤、双钩藤、青风藤、夜交藤各12g,双花、连翘、蒲公英各20g,蝉蜕、车前子各10g,水煎服,6剂而愈。 顽固性荨麻疹患者,男,55岁。患顽固性荨麻疹,曾服用多种抗过敏西药,时好时坏,后来无效。两腿间及上身都有疹团,尤以两腿内侧为甚。瘙痒难忍,手挠又生,高出皮肤,呈云片状,夜不能寐。苔黄腻,脉滑有力。处方:白鲜皮30g,丹皮、地骨皮、海桐皮、桑白皮各15g,海风藤、天仙藤、钩藤、青风藤、夜交藤各12g,地肤子10g,水煎服,7剂而愈,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湿疹患者,女,41岁,农民。患湿疹3年,先是起红斑有灼热感,痒难忍,后出现小水泡,挠抓后有黄色液体渗出,此起彼伏,痛苦难以言状。于1997年秋后来诊。苔白略黄而滑,脉弦数。处方:海风藤、天仙藤、钩藤、青风藤、夜交藤各12g,丹皮、地骨皮、桑白皮、海桐皮各15g,白鲜皮30g,蝉蜕10g,乌梢蛇粉6g。水煎服。服3剂见效,

糖尿病的好方子

第一章名医治疗糖尿病良方 一、名医专访 祝谌予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玄参、丹参各30克,苍术、葛根各15克 功效:益所养阴活血。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症见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抵抗力弱,舌质暗淡,脉沉细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减:尿糖不降者,重用天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血糖不降者,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10克代替,知母用10克,生石膏用20~60克;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15克,熟地黄30克;尿中出现酮体者,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皮肤瘙痒者,加白蒺藜10克;心悸者,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大便溏蒲者,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自学燥热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腰痛、下肢萎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30克,狗脊15~30克。 按语:降糖方的6味药通过药理研究证明,均为降糖药物。生黄芪配生地黄降尿糖,是取生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固腠理与生地黄滋阴、固肾精的作用,防止饮食精微的漏泄,可使尿糖转为阴性。据药理研究,黄芪、生地黄有降血糖作用。苍术配玄参降血糖。许多人认为,治糖尿病不宜用性味燥烈的苍术,而施今墨先生云:用苍术治糖尿病以其有“敛脾精”的作用,苍术虽燥,但伍玄参之润,可制其短而用其长。药理研究证明,苍术和玄参都有延长降低血糖时间的作用。方中黄芪益气,生地黄滋阴;黄芪、苍术补脾健脾,生地黄、玄参滋阴养肾。四药合用,扶正培本,降血糖、尿糖确有卓效。自古以来,有关糖尿病诸文献中,未见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报道,但在临床中遇到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不少。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多有增高。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常见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瘀血征象。故而加用葛根、丹参2味药以活血通脉,加用活血药后疗效可增强。药理研究也证明,葛根、丹参都有降血糖的作用。 祝谌予降糖活血方 组成:广木香、川芎、当归各10克,赤芍、葛根、苍术各15克,玄参、生地黄、生黄芪、丹参各30克。 功效:气阴双补,活血降糖。用于糖尿病瘀血证。症见肢体疼痛、麻木,皮肤发绀,心前区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面色晦暗,半身不遂,妇女闭经或月经量稀少,经血黑紫,舌质淡暗,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舌下静脉怒张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验案:王某,女,33岁。确诊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6年),因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而注射胰岛素。近查空腹血糖20.3毫摩/升。现“三多”症状明显,视物模糊,乏力腿软,大便干结,二三日一解。月经量少,色黑,10日方净。每日用胰岛素总量48单位。舌红,舌苔薄白,脉细弦。证属气阴两伤,兼有燥热瘀血。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用降糖方加减。川续断15克,菟丝子10,知母10 黄柏10,杭菊花10,谷精草10,黄芩10,黄连5,天花粉20,]枸杞子10克。服药48剂,“三多”症状减轻,体力增加,空腹血糖18毫摩/升,改用降糖活血方加菊花10克,谷精草10克,草决明30克,再服2个月。药后“三多”症状消失,胰岛素用量减至每日40单位,空腹血糖9.8毫摩/升。治疗过程中血糖基本在11.1毫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 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 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 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 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 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 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 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

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篇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原文加译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译文: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

五苓散验案集

五苓散验案集 (转) 发布: 2009-5-10 14:43 | 作者: 忘机 | 来源: 复兴中医网 五苓散验案集 一、蓄水 俞长荣医案:一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证状元减,口渴反而增剧。我素遵家训(家父酬胃:伤寒方治病效若样鼓,但用之不当,祸亦不浅。凡伤寒用药逾三剂而病不减者,就要退让高明,万勿固执己见,贻误病人。先祖有“伤寒不过三”遗训),因此向病家告辞,请其改延他医。可是病家苦苦挽留,诚恳之情,又使我难以推却。正踌躇间,恰病者邻居程某来访,谓:他不知医理,但闻乡前辈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热饮,后用桂附之类云云。我猛然大悟,急问病者,喜热饮否?答道:喜热饮,虽至手不可近,亦一饮而尽。再细察其舌,质红无苔而滑。因思:脉浮洪大,发热,虽似白虎证,但口渴喜热饮实非白虎汤所宜。此乃无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热,舌红而滑;虚火扰及神明,故谵语,火不归位,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赤。当按膀胱蓄水证治之。选用五苓散改汤剂,桂枝用肉桂以引火归元(每剂用桂八分研末,分两次冲服)。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调理半月复元。 (《伤寒论汇要分析b1964:57—58) 按语;辨证眼目为渴喜热饮、舌滑,为太阳膀胱蓄水,津凝不滋所致,与五苓散化气行水,津布则口和热退而病愈。 二、水逆 江应宿医案;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名医类案1957;124) 按语:本案乃蓄水之重证。水蓄于下,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饮内停,气不布律,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饮水。然而内停之水饮较重,上千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饮之水,必拒而不受,以致水入则吐,而吐后仍然渴饮。于是饮水而渴不解,呕吐而水饮不除,大论谓之“水逆”,乃蓄水之严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以治其本。 三、消渴(尿崩症) 李克绍医案:王某,男,7岁,1975年7月13日就诊。患儿多饮多尿,在当地医院检查尿比重为1、007,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诊见神色、脉象无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层薄薄不匀的浆糊似的。因思此证可能是水饮

刘力红按腹琐记整理

刘力红“按腹琐记”整理 “按腹琐记”应首先源起于“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腹部手法。”刘力红老师随后注解实践,故将理论知识,刘老师实践及诸位有代表性的提问和实践一并纳入,以飨诸位,共同体验中医手法的奇妙。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腹部手法。1.1《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意为五脏的问题,由六腑闭塞所引起。诚如刘师所言:“六腑贵在通畅,以通为用。六腑通,五脏才能发挥藏的功能。”如《素问·五脏别论篇》:“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刘师:腹乃六腑之聚集地,其闭塞,其不通,我们很容易通过腹部的手法探知到,也就是适度力量的按压,若现疼痛,此处便是闭塞不通之处。于此处保持力度,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再移它处按压,渐至整个腹部。透过此法可使六腑通畅,六腑通畅,五脏才能藏精,生命才具有活力! 此时月明夕:请教刘师,推拿中老师说,顺直肠方向按摩为泻,个人觉的为此泻即为补,内经中说顺其性则为补,腑以通为用,不知对否? 刘师:其实腹部的按压都为泻,是以泻为补,通过泻来实现补。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续)1·2经曰:“腹为阴,背为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然阳之六腑全居阴腹之中,亦是阴中有阳。观医圣仲景之《伤寒论》,三阳多实证,是其发病常态;三阴多虚证,亦是常态,如三阴见到阴实之症,则难治。以此通评五脏六腑之虚实,确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本篇题为《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刘师:以个人的理解,虚多言五藏,实多指六腑。故五藏之虚多由六府之实所致。以五藏藏精气,虚则不藏,故曰精气夺;六府传化物,实则不传,不传则闭塞聚积,故曰邪气盛。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1·3按蹻大意。《说文》:“按,下也。”从手,安声,意为用手向下按。确实如同高师教授的腹部手法,也就是按。蹻,从足,乔声,意为用脚踩蹻躯干及四肢。高师常说:“阳经可以用力,阴经则要轻。”确实蹻的力度大于按,这就是按蹻。其实,通过治疗腹部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如摩腹、腹针等等。 刘师:按腹琐记1:按者从手从安,安者不动也,故按者以力压之而不动也。腹部即适宜此法,故曰按腹。按压以痛为处,触及痛处以能忍受为度,不能忍受者力可稍轻,如此由浅及深,按至痛消始移按它处。余按腹第八日,每晨四时许开按,不觉即到六时。<老子>所谓"虚心实腹"于斯可见!附按腹手式:

半夏泻心汤治疗皮肤病验案四则

半夏泻心汤治疗皮肤病验案四则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厥阴证常用方,全方寒温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配伍精妙;凡有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口干口苦符合上热下寒之象者,均可选用。曾宪玉教授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结节性血管炎、痤疮等辨证为上热下寒之厥阴证的皮肤病,疗效满意。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厥阴证;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结节性血管炎;痤疮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厥阴证常用方,从八纲辨证分析,厥阴证与少阳证同为邪在半表半里证,少阳证属阳,厥阴证属阴,邪处半表半里,无直接出路,治宜和解。原文此方用于柴胡证误下而成心下痞,表现“但满而不痛者”“呕而肠鸣,心下痞者”。现代认为“心下痞”属于脾胃病的范畴,故常将此方用于慢性胃炎[1]、功能性消化不良[2]的治疗,疗效颇佳。曾宪玉教授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脂溢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结节性血管炎、痤疮、湿疹、酒渣鼻等辨证为上热下寒之厥阴证的皮肤病,疗效满意,现举4例,报道如下。 1脂溢性皮炎 患者,男,岁,2018.1.17因“面部起红斑脱屑伴瘙痒2年余”就诊。曾外用甲硝唑凝胶、抗脂洁尔等,皮疹未减轻。刻症:头部大量油腻性鳞屑,鼻部及周边片状红斑、干燥脱屑。口干不苦,咽干,欲冷饮,偶反酸、嗳气,进凉食、饮食不洁时大便泄泻,畏寒,四逆,易生冻疮,舌红苔白根腻,脉沉。诊断:脂溢性皮炎。辨证属上热下寒之厥阴证。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药:姜半夏12g、党参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黄芩10g 、黄连3g、薏苡仁20g、凌霄花10g,7剂。停用甲硝唑凝胶、抗脂洁尔。1.24日复诊,红斑减轻,鳞屑已无。口干减,大便仍泄泻,舌红、苔黄腻。上方加生石膏30g 蒲公英10g,14剂。电话随访1年未再复发。 按:患者头面部红斑、鳞屑伴口干、咽干欲冷饮为上有热;脾阳虚寒、不耐冷饮,则进凉食后易泄泻;脾阳不足,胃气不振则水湿不化,寒饮郁而化热上泛则嗳气、反酸;阴阳不相顺接,阳气不达四末,失其温煦之功,则畏寒、四逆、易生冻疮。以半夏泻心汤温中清上,凌霄花质轻上行,凉血退斑、薏苡仁健脾祛湿,《本草新编》云:“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二诊大便仍泄泻,舌苔由白腻转黄腻,余症皆减,湿热之邪仍在,增蒲公英补脾和胃、泻火,与生石膏合用,使湿热得清而脾胃不伤。 2慢性荨麻疹 患者,女,岁,全身起风团伴瘙痒1年,2017.12.11就诊,刻症:风团数小时自行消退,近2周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次,3次/天,艾叶泡水外洗,诉可稍减轻。口干欲冷饮,身热遇热加重,嗳气,大便稍稀,胸闷心慌,夜尿0-1次,月经推迟量少,舌淡红苔黄腻,脉弦。诊断:慢性荨麻疹。辨证属寒热错杂之厥阴证并血虚水盛。治宜平调寒热,养血利水。方用半夏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方药:姜半夏15g、党参10g、干姜6g、大枣10g、炙甘草6g、黄芩10g、黄连3g、生石膏30g、赤小豆15g、当归10g、丹皮10g,7剂。12.18复诊:月经仍推迟4天未行,风团减轻。胸闷、大便稀较前减轻,舌红苔白腻,脉弦。上方去丹皮,加蝉蜕10g,增干姜为10g,14剂。2018.1.1三诊:瘙痒较前减轻30%,遇冷风团加重。大便近变干,口干减轻,反酸已,嗳气减轻,胸闷未作,心慌已,舌红,苔腻减。辨证为太阳厥阴合病,予以半夏泻心汤合麻黄汤加减。方药:上方去赤小豆、当归,减干姜为6g,姜半夏为12g,加麻黄12g 桂枝10g 杏仁10g,14剂。2018.1.10四诊:已停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瘙痒减轻70-80%,大便日1行,成形,口干、嗳气减,胸闷未作,末次月经量增多,夜尿1-2次,舌淡红根白腻减。上方加生姜6g,9剂。 按:首诊口干欲冷饮、身热遇热加重为热,嗳气,大便稀为中焦虚寒,水饮不得运化,辨属上热下寒厥阴证,脾阳虚衰,生化乏源,血海空虚则月事推迟量少,《金匮要略·水气

《砭经》

砭术失传久矣。砭石治病,非针非灸,世每以砭为针,误亦久矣。《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痈疡,治宜砭石,”未言针也。《史记·扁鹊传》:“疾在血脉,针石所及,”针砭宜举,亦未言砭即针也。而《秦策·扁鹊投石注》谓:“石砭所以砭弹人臃肿,明言砭弹,尤足为非针之证。”及后人注《素问》谓:“砭石如玉,可以为针。”又有世无佳石,故以针代之说,遂并针砭为一事,而砭术绝矣。夫针穴逾寸,刺不伤络,石针焉能利用此?必不合理之事。而数千年习非成是,无人起而正之,砭之失传宜哉!今述砭术,明其法、正其误,使世人一览了然,人人可习以治病,知砭之正用,非针非灸,不必刺体灼肤之痛,而其病立除。《左传》有言:“美疢不如恶石,石犹生我砭之术。”庶几复传于今矣!试分述如下: 甲述砭之本: 一曰天炼石补阙,取法于天 二曰地水火木土,因地之利 三曰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砭虽小道,其用甚大,救世活人,百病皆治。凡施术者,当法天时,因地利、存人和,合天地人为一体,而以至诚出之,自无不效,诚则灵也。 乙述砭之体: 一曰石石取其坚而攻之 二曰玉玉取其润以温之 三曰药药取其灵以和之 砭之体,玉石兼用,而以药力补其不足。药别有方,以中和之品为主,虔诚秘制,有百益而无一损,幸勿疑也。 丙术砭之形: 一曰圆似球非球取象于天,其用在圆 二曰平似权非权取象于地,其用在平

三曰直似针非针取象于人,其用在直 砭之形,不出三者。无论玉石以旧为宜,用逾久者效愈神。上古用石,各有其器,三代尤多美玉,访而求之,不难获也。 丁述砭之用 一曰水水者温石于汤以保其热也 二曰火火者煨石于灰以传其热也 三曰心心者藏石于身以养其热也 砭之用,首在于热,人生则热,死则冷。病每起于冷热不调,砭术一以热救之,起死回生。热之为用火矣哉。偶有奇症,宜用冷砭,则在例外。 戊述砭之诀 一曰点点非针也,点其中而不必刺其体 二曰熨熨似灸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肤 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 砭之诀,惟在乎动。气血不和,则疾痛起。点也、熨也、摩也,皆动之机也。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岂不神乎其技哉! 己述砭之效 一曰符先画符以镇其气符见后 二曰咒次诵咒以肃其神咒见后 三曰方再配方以取其效方见后 述砭之效,而举符咒,非迷信也,非神秘也,新法所谓精神治疗也。盖天人体一体,感应之每有不可思议,至诚如神,不吾欺也。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 一、单选题 1、《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肝”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风掉眩 D.诸禁鼓傈,如丧神守 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3、《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哪一府精气将夺() A.胸中之府 B.血之府 C.髓之府 D.肾之府 4、《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皆属于肺”的病证为( ) A.诸热瞀瘛 B.诸痛痒疮 C.诸躁狂越 D.诸气膹郁 5、《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 A.气缓 B.气上 C.气消 D.气乱 6、《素问?百病始生》: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喜怒不节则() A.伤藏 B.伤上 C.伤下 D.伤脉 7、《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中“伤寒”一词的含义是( ) A.外感风寒 B.包括寒邪在内的六淫之邪 C.外感热病的总称 D.外受寒邪 8、据《素问·痿论》所述,筋痿发生的脏腑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9、下列治法除哪项外均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势利导的治则( ) A.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B.其下者,引而竭之 C.因其重而减之 D.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0、《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喜则() A.气缓 B.气下 C.气消 D.气乱 11、《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是( ) A.夜半 B.日中 C.平旦 D.黄昏 12、某未婚女青年,形体瘦弱,头昏目眩,心悸,面色萎黄,唇舌甲色淡白五华,月经闭止数月,脉象细弱。对此闭经病,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正确的治疗当用下列何种方法( )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热因热用 13、《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七窍也,心和则( ) A.鼻能知香臭 B.舌能知五味 C.目能辨五色 D.口能知五谷 14、《素问·平人气象论》提出“虚里”可测候(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15、据《素问·痹论》所述,肝痹的症状特点是() A.烦满喘而呕 B.烦则心下鼓 C.多饮数小便 D.善胀 16、《素问?举痛论》所记载的“卒然痛死不知人”是因寒邪客于( )

黄帝内经原文162篇完美排版

黄帝内经 上卷.素问篇 (3) 第一卷 (3)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3)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3)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4) 第二卷 (4)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 阴阳离合篇第六 (5) 阴阳别论篇第七 (5) 第三卷 (6)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6)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6) 五藏生成篇第十 (7)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7) 第四卷 (7)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7)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7)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8)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8)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8) 第五卷 (9)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9)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9) 第六卷 (10)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1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11)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12)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12)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2)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13) 第八卷 (13)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13)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1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14)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4)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5)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15) 第九卷 (15) 热论篇第三十一 (15) 刺热篇第三十二 (15)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6)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6) 第十卷 (16) 疟论篇第三十五 (16) 刺疟篇第三十六 (17)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8) 咳论篇第三十八 (18) 第十一卷 (18)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8) 腹中论篇第四十 (18)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19) 第十二卷 (19) 风论篇第四十二 (19) 痹论篇第四十三 (20) 痿论篇第四十四 (20) 厥论篇第四十五 (20) 第十三卷 (21) 病能篇第四十六 (21)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21)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21) 脉解篇第四十九 (22) 第十四卷 (22) 刺要论篇第五十 (22)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22)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23)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23) 针解篇第五十四 (23)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24) 第十五卷 (24)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24)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24)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24)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25) 第十六卷 (26) 骨空论篇第六十 (26)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26) 第十七卷 (27)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7) 第十八卷 (27)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27)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28)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29) 第十九卷 (29)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9)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29)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31) 第二十卷 (31)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31)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32) 第二十一卷 (34)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上之上 (34)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上之下 (35)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下之上 (36)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下之下 (38) 第二十二卷 (39)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39) 第二十三卷 (42)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42)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42)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参与整理:冷冷清清、佩之、晓杰、建良、慧从卢溪、zxiu、yhlj、天机锁、猪光宝器、树没叶、答答答、weiping、天色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此,谢谢徐老师。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啊,谢谢您的光临,之前呢,我们不是徐老师和梁某人搭边出了一本书叫作《黄帝内经》嘛。啊,有些朋友就反映,话说呢,说这个书全讲的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对,什么不对,然后呢,到底该怎么办没说!徐文兵:呵呵梁冬:啊,有些朋友很困惑,说怎么办呢?倒是我们录音师老马说了一句话,很真理,他说,你把那些不对的事情不做,你就对了!徐文兵:呵呵。梁冬:其实生活里面不一定要做对的事,你只要不做不对的事,就可以了。徐文兵:对,不见得非要买股票,不买股票不就不赔了嘛!梁冬:哈哈哈,或者说,买了股票不卖,你就不会亏。徐文兵:无为而治,啊,不要干蠢事,要比那个瞎干蠢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梁冬:对。徐文兵:上期节目我们讲

的一个是牛奶问题,一个是艾灸的问题。梁冬:对。徐文兵:艾灸呢,其实还是一个外治法。梁冬:对。徐文兵:呃,如果你想又喝牛奶,又把它消化掉,牛奶本身没错,啊,错的是呢,它积聚在你体内呢,你没法儿把它消掉化掉,如果能把它消掉化掉,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所以我们如果非要喝牛奶的话,那就在牛奶里面要加一些热性的这个中药的成份。梁冬:拿姜来说,行不行?徐文兵:哎!那上次不是说广州的那个,梁冬:姜撞奶。对。徐文兵:姜撞奶,这本身就很对。另外呢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叫荜茇,草字头一个毕业的毕,茇呢,也是草字头一个拨弄的拨,这是一个荜茇,还可以加肉桂,就是我们那个吃炖肉用的那个桂皮,啊,再加这个,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说过敏,说乳糖不耐受,说喝完以后呢就拉肚子,西医说你是缺什么酶,其实呢,你那酶有就是它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这种人呢,如果你拿这种荜茇和肉桂煮上奶,或者用干姜,或者用一些比干姜更厉害的就高良姜煮上牛奶喝呢,你喝完以后试试,你就肯定不会拉肚子,就是说你能把它化掉了。这就像有些人对鸡蛋过敏,他吃生鸡蛋过敏,他吃炒鸡蛋就不过敏。梁冬:对。徐文兵:他要在炒鸡蛋里面再放点葱花和韭菜,他就更不过敏。这就是我们讲的食物的调和,这也是我们古人的经验。另外呢,就是大家可以喝点酸奶。酸奶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能量发酵了。梁冬:发酵。徐文兵:把它那个阴寒之气呢,平和一些,这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最早的针刺工具是: A砭石 B骨针 C青铜针 D竹针 2、砭石产生于我国的哪个地区: A东方 B北方 C南方 D西方 3、针具起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4、提出催气手法的文献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应经》 D《针灸大成》 5、最早记载“九针”的文献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经指南》 6、“十二刺”见于: A《针灸甲乙经》 B《黄帝内经》 C《难经》 D《针灸大成》 7、对“烧山火”、“透天凉”作出系统论述的针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金针赋》 C《针灸大成》 D《神应经》 8、提出“刺有大小”的医家为: A高武 B皇甫谧 C杨继洲 D汪机 9、强调针刺时双手协同运用的文献是: A《针灸聚英》 B《难经》 C《针灸大全》 D《黄帝内经》 10、《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九针起源于我国的: A东方 B南方 C北方 D西方 11、针具形成的标志是: A砭石的出现 B九针的应用 C补泻手法的系统论述 D冶金术的发明 12、《左传》所载“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此处的“攻”指: A针刺 B艾灸 C拔罐 D服药 二、多项选择题 1、砭石最初的作用是: A刺痈肿 B排脓 C放血 D按摩 E调经络 2、古代常用的针具主要有: A砭石 B骨针 C陶针 D金针 E青铜针 3、大力提倡针灸并用的医籍有: A《外台秘要》 B《难经》 C《针灸大成》 D《针灸甲乙经》 E《千金要方》 4、《针灸大成》对针灸手法的贡献有: A提出“剌有大小” B 提出“下针十二法” C提出针剌“八法” D九刺 E 提出“针剌十四法” 5、下面对刺法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A《内经》中提出了九刺、十二刺、五刺 B《难经》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法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不同方的生理特点和所生病的治疗原则) 古代圣真对于人体脏腑功能和气机变化的描述都是用比喻的方法,这并不是因为古代科技不发达,而是人体内部“形而上”的××,是无法用“有形”的语言进行准确而直接的描述的,只能用世界上人们熟悉的人与事之间“无形的联系”进行比喻,这也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在《素问·异法方宜论》所描述的五方的气候和人民的相貌颜色、饮食习惯、患病规律以及治疗方法,并不是对中国的地域和人民生活习惯的概括,而是针对五脏的功能特点、患病规律及治法而作的譬喻。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以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薦(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蹶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现代所有医家,对于此段文字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对传统中医还有感情的医生对此文不敢妄加评论,“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都是用当代的地理知识和人种的分布状况去揣测分析这段内容,而崇洋媚外的医生就会认为此文荒谬,并将此直接归咎于古人淳朴(骨子里却在说古人愚昧,现代科技高明)。 下面就本人所知,对本文进行简单对译: 黄帝问岐伯:“医生所治疗的患者(医之治病也),都是由于‘正气虚弱,邪气强盛’这一种情况而造成的疾病(一病),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而治各不同),却都能治愈(皆愈),这是什么原因呢(何也)?”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人身这个天地中,脏腑气机的生长收藏以及所处位置的高低寒热燥湿功能不同的缘故(地势使然也)。” 下面岐伯进行具体分析(故——): 东方在“五行”中属木,在脏为肝,主(管初始)气机的生发,根于肾所产生的精血汇聚的地方(鱼盐之地),由于“水能生木”,水为木母,则木依傍于水(滨海傍水),肝的功能主要是储藏精血(其民食鱼而嗜咸),精血充足则肝的功能就会正常(皆安其处),精血为人身之精华(美其食),肾精(鱼)可以使脾胃温煦而腐熟水谷(鱼者使人热中),肾在味为咸,肾精充足则血气充盈(盐者胜血),而且,肝、肾都具有储藏的作用,在颜色则为具有收藏特性的青黑(故其民皆黑色)。肝“主疏泄(条达)”,腠理通畅(疏理),倘若由于抑郁愤怒而造成气机不畅,就会使气血瘀滞而造成组织坏死,于是产生肿瘤疮疔(其病皆为痈疡),就用疏通揭盖、缓慢兴发的方法(其治宜砭石),所以说,砭射疗法(故砭石者)主要是因为能够解除气脉瘀滞的病证而产生的(亦

中医药大学内经B作业

第一次 A型题: * 1.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先治其标”的治疗原则:A.先病而后逆者 * 2.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是《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所确定的“先治其本”的治疗原则:C.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 3.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先治其标,后治其本”:C.大小不利者 * 4.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内容,痈疡病多生于:D.东方之民 * 5.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留者”应采取何法:B.除之 * 6.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当:C.十去其八 * 7.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气虚”的治法宜:D.掣引之 * 8.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形不足”的治则是:A.温之以气 * 9.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情深重,病情复杂,有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B.从之 * 10. 《素问.标本病传论》原文,下列哪一种情况当用“先治其标”的治疗原则:D.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 11.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实者,散而收之”此“实”系指:E.表里之实 * 12. 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当治宜:C.苦温 * 13.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者,应采取何法治之:A.逆之 * 14. 根据《素问.异法方宜》内容,南方之域,多发:C.挛痹 * 15.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常毒治病,当:B.十去其七 * 16.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内容,“阴病治阳”的治疗法则即是: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17. 下列哪一种治法属反治:C.甚者从之 * 18.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何项不属于反治法:E.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 * 19. 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对阴虚火旺的治疗,下列哪项会引起“寒之而热,新病复起”?:B.苦

黄帝内经说艾灸

黄帝内经说艾灸 不扭曲,不变形。从医学到哲学,一样的皇帝内经,不一样的新鲜观点,每周一次、跟着飞帆老师一起学习黄帝内经,一起发现中医太美!原文: 《素问·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ruò)。焫(ruò)指利用燃烧草药熏灼治病的方法 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看,人体的脏腑有寒就会生病,最好的治疗方式就是艾灸。1、为什么要推广艾灸? 从中医临床的数据来看,现代人的饮食,造成了很多病。用《黄帝内经》理论分析这就是饮食不节导致的。长期的寒凉,冰凉,及寒性食物吃多了就会导致这类脏寒生满病。灸就是用艾条点着了去烤,艾灸是一个容易掌握的一个方法,让大家都去掌握了,那就少得:抑郁症,肥胖症,包括痛风等。痛风其实也是这种喝出来的,还有现在所谓的高血脂症,还有这个糖尿病。糖尿病为什么叫富贵病?富贵人家喝得起牛奶,老这么喝就喝出这种病,以前穷人家那儿那儿喝牛奶。这个时代是吃货的世界,怎能忌的了口,那么就来艾吧。艾灸的特点:点击此处详细查看。2、艾灸点燃的热,是如母爱般的感觉。 古人把艾草命名为艾,也很有意思,艾就是爱。艾灸时候温

暖舒适通畅的感觉,的确和母爱的感觉一样。它是温暖且有穿透力,且不伤人。父爱有可能抽你一嘴巴,也爱你,是吧。打是疼骂是爱么,对吧。你看你烤电暖气,也是热,还有点烫人,是那种尖刺,刺剌剌的那种感觉。就如木炭烤出来的肉,和用煤炭烤出来的肉,和用煤气烤出来的肉,和用桃木烤出来的肉,味道一样么?所以这个热跟热是不一样的。百草之中选择艾草的原因在于艾绒燃烧时温和持久,更重要的原因是艾绒燃烧辐射出的热能,其频率、波幅与冬日的阳光最接近,易于引起人体的共振,因而渗透性、穿透力特别强。比起什么红外频谱仪、神灯、炭火、木火的烤炙,艾灸还是最舒服,最有效的。3、夫妻互相要做艾灸。 夫妻互相要做艾灸。阴寒的东西,借助于阳气会更好。阳热它跟太阳光都接近,为什么艾灸有一种冬日暖阳的感觉。冬日暖阳和夏天那个毒热的太阳不一样。冬日的暖阳呢,能够温通人的很多阳性的经络。你既然脏寒那么就把他六腑的力量加热,然后就把脏里面的寒给慢慢的融化掉。 呃~我自己感觉这个脏寒呢,就是寒到一定程度就是说,它本身是蓄积了很大能量,别把这种脏寒当成是坏东西,它是积聚的能量太多,你呢,就是没有——我们说炼精化气,你化不开它,是吧!你别怨人家姑娘对你态度冷,是你不够热,或者是你的那个能量不够强,你打不动人家。所以我们用借助艾草的力量,其实是什么?把这阳气鼓舞以后呢,把我们

黄帝内经:素问第12章 异法方宜论

异法方宜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翻译】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原文】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原文】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翻译】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原文】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翻译】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原文】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 【翻译】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原文】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翻译】南方地区,象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原文】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