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5课__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第15课__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第15课__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第15课__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课型: 新授主备人: 审核: 时间2013-11-15

一、学习目标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

3、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西安事变。

三、难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四步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链接

什么是九一八事变?想一想柳条湖村段的南满铁路日本“发现”的所谓“中国肇事者”的枪支、军帽等战后成了一片废墟的东北军北大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

(二)预习启发

A、学习任务(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1、九一八事变

2、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的沦陷

3、伪满洲国的成立

(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A、一二八事变

B、华北事变

2、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表现

A、一二九运动

B、社会各界支援抗战

(四)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B、预习检测(仔细阅读教材P69-73,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柳条湖村,蓄意炸毁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

2、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组织下,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众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分组合探

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3、九一八事变后,为什么《松花江上》这首歌能唱遍大江南北?(P76)

答题提示: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东北三省沦亡,3000万东北同胞惨遭蹂躏,许多人流落他乡,他们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人人心头悲苦郁闷,他们要倾诉,要爆发。《松花江上》这首颇具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以悲愤恻怆的音调,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表达了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它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震撼力,及时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起来抗争的强烈心声,在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他们一边流浪一边传唱这首歌,东北同胞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因此这首歌也随着他们流传到大江南北,迅速传唱全中国。

4、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请你谈谈对这一呼声的理解。(P78)

答题提示:1935年12月9日爆发一二.九运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其含义是国破家亡的灾祸即将临头,学生已无法再安心读书了。其目的是号召青年学生以天下兴亡为已任,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斗争中去。

5、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重兵谏,要求联共抗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P79)

答题提示:①蒋介石用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红军,以求达到两败俱伤的目的,这引起了张学良的不满。②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同时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着强大的感召力。③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对东北军和张学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东北军要求打

回东北老家去。

6、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以宋子文为代表的亲英派四处活动,以求事变和平解决,想一想,这是为什么?(P80)

答题提示:①营救蒋介石,保住蒋氏家族的权利和地位。②同时也站在英美的立场上,不希望扩大内战,给日本造成进一步扩大侵华的有利机会。

7、①蒋介石在这里所说的“倭寇”和“土匪”分别指什么?②“先清内匪”政策造成了什么危害?(P80)

答题提示:①“倭寇”是指日本帝国主义,“土匪”是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的诬称。②蒋介石“先清内匪”政策是十分反动的。他对内“围剿”红军,对外妥协退让。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先清内匪”,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至关内,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又扶植成立的伪满洲国,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随后,日本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六)展示提升

第1组一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

第2组一九一八事变2、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的沦陷3、伪满洲国的成立;

第3组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A、一二八事变B、华北事变;

第4组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表现A、一二九运动B、社会各界支援抗战;

第5组三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第6组三西安事变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7组三西安事变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六、融汇总结

(一)知识包:

1、“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

蒋介石的态度: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不抵抗导致的结果:在4个多月内整个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东北人民的举动: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

共产党的举动:中国共产党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2、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中共调停者:周恩来。

发动事变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步加深。

七、达标检测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3、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是()

A.张、杨为了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B、张学良只想打回东北去

C、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

D、张、杨想投靠红军

4、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

B、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1936年12月”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

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1分)

(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2分)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八、教学反思

《抗日救亡运动》教案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 1 (记者王军于新超郑东鸿)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 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3 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4 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 2003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 7 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79——81页

历史: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岳麓版必修1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 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 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如今我国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提到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都是十分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点总结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国际形势:①日本侵华的大陆政策由来已久; ②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急于转嫁危机抓紧侵华; 国内:③蒋介石积极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2.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次日,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3.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5.日军在东北罪行: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 6.中国人民反抗:东北各族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一二九运动 1.背景: 华北危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 2.过程 时间:1935年12月9日 地点:北平学生示威游行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结果: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3.影响: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原因: 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③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在共产党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主张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目的: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3、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中华书局版课后 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 A、一名日本人被杀 B、污蔑中国军队炸毁沈阳北郊附近的一段铁路 C、日本兵失踪 D、日本兵被打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 )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王铭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电视剧《少帅》是传奇人物张学良的人生自传,娓娓道出这位沧桑老人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36岁那年他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事变,震惊中外。这里的“事变” 是指( ) A、东北易帜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电视剧《西安事变》再现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历史。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华民族 D、日本侵略者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华民族坚持抗日十四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如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这座纪念馆,它坐落的城市应该是( ) 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沈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哪个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 A、西安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一·二八事变 【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新人教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3.东北人民是怎样抗日的? 4.中国华北地区面临怎样的危机? 5.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主力、口号、经过、影响? 6.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目的、经过、结果、意义? 7.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导入新课 (三)议 小组讨论,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 (四)知 一、九一八事变 1.教师讲述沈阳九月十八日拉响警钟的事件,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学生回答: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抗争,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2.教师强调: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7分钟 5分钟 20分钟 多媒体 展示导 学提纲 教师引 导学生 掌握知 识,培养 学生掌 握解决 问题的 方法和 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题内容: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等20 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能力方面:(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 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3)通过学习,理解一二九运动,并能认识当今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社会使命的新内容;概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4)探究中共竭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 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仇恨,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4)通过学习,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其和平解决;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为。 三、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四、教学难点: 1、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 五、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教学;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 六、教学资源: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基础同步练习试题

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单选题 1.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变法维新 B.反蒋抗日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2.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A. 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B. 民族大义——西安事变和平谈判 C. 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D. 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3.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 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 缓和国民党内部矛 盾 D.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共同抗日 4.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 八一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5.(2017?河北)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九国公约》的签署 C.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6.领导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有( ) ①张学良②杨虎城③李宗仁④周恩来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②④ 7.2017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更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遵义会议 C. 西安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8.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七七事变的爆发 B. 中共七大的召开 C. 百团大战的胜利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9.某班正在开展辩论赛,正反方的辩题分别为“释放蒋介石”、“除掉蒋介石”。请问这个班正在辩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重庆谈判 B. 西安事变 C. 四一二政变 D. 七七事变 10.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和《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 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二、要求学生认识 1.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侵略中国,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侵略步骤,使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政府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需要出发,采取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3.在民族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口号,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4.在民族危机关头,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举起了抗日大旗,同

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之情。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概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特点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九一八事变。 二、本课难点: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后,各阶级、各阶层对日态度及其影响。 教学设备, 录音《松花江上》、教学幻灯片。 教学要点(板书) 一、九一八事变 L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 2.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建立

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二、一。二八事变 1.一.二八事变 2.淞沪抗战 3.《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 三、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的抗战:①发表宣言 ②派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杨靖宇) 2.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的抗战 3.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战: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4.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战:①北方: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②南方: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情况以及大革命

第13课 抗日救亡运动讲解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李河初中谭海滨 【课标要求】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研究日本对外扩张的必然性,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通过研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形势,讨论应当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发展学生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冷静地分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能力;通过收集张学良、杨虎城生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使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牢记民族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通过比较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生平,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为国家、民族最高利益置个人生死存亡于度外的高尚品德,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

系,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重点难点】 一、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二、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播放歌曲《九一八》,同时展示抗日英烈图,设问:歌曲中所说的九一八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怕翻开这段悲惨的历史呢?九.一八;那一幕永远凄厉的天空;从此残留下,是一种难以抚慰的悲恸;谁能忘了它!曾经的国土沦丧家园被侵占;多少血与泪,都尘封在那场混浊的硝烟中。就让我们走进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去感受民族的耻辱和仇恨吧。 (课件出示课题)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学习新课: (课件出示)一、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 (课件播放《九一八事变》) 设问:这段影视资料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1、经过:①时间:1931年9月18日 ②地点;沈阳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

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史实、文献资料,探讨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2.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蒋介石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比较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原因,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拨】 (一)知识引导 1.九一八事变 (1)发生原因: 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确立先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 内部原因:摆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及由此引起的政治危机。 外部条件:国际上欧美各国无暇东顾。国内蒋介石“围剿”红军,无暇北顾。 (2)爆发:1931年9月18日夜,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反诬陷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3)各方态度: ①蒋介石:绝对不抵抗。主要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

②英美:忙于应付国内严重的危机,对日本采取姑息政策。 ③国联: a.对日本:不承认日本维护伪满,独霸东北的要求; b.对中国:不同意中国恢复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原状的意见。 实质:把东北变成帝国主义共管殖民地。 (4)影响: ①东北三省沦陷,沦为日本殖民地,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②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局部抗战拉开了序幕。 ③开始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国同日本的矛盾。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帝国主义。派大批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 (2)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 (3)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力量,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二)重点、难点 1.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的异同点分析 相同点: ①背景都基本相同:日本因遭受世界经济危机打击而转嫁矛盾;蒋介石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②方式基本相同:日本蓄谋已久,制造了发动军事进攻的借口。 ③结果相似:中国最终战败,丧失主权。 不同点: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吗?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 1.出示图片:图为日军占领吉林东北军军械厂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单叙述九一八事变的大致经过。 提示:一是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制造九一八事变炮制的借口;二是军事进攻,日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三是事变后日本快速侵占东北三省,并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3.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 4.教师归纳: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5.教师强调: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从两方面讲述。首先,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其次,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6.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

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的呼声,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 提示1: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提示2: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示威游行,向群众宣传抗日,与国民党军警英勇抗争,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 2.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3.教师强调: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目标导学三:西安事变 1.展示资料: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后,就致力于争取张学良所部的东北军和杨虎城所部的十七路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全国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红军前线政治工作的教育和争取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都赞成“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救亡口号,主动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受到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全国抗日潮流的推动,从1936年初,他们就实际上停止了同红军的战斗。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陕北举行联合抗日救国的会谈。不久,工农红军与东北军的前线停止战斗,联合抗日。 2.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讨论回答: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③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个人因素。④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围剿红军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 3.教师讲述: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教师讲述:西安事变震惊了全世界,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当时就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看看材料。 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 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 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 国民党:讨伐派(亲日派何应钦)和和平解决派(亲英美派) 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5.教师强调: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将阶级恩怨放到一边,从大局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谈判。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努力的结果。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课堂总结

“一二_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倡议书 纪念

“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倡议书纪念 尽管31军和46军是桂军的二类预备部队,与日军最强的第五师团交战时毫不含糊,虽然武器装备绝对落于下风,有的士兵甚至还扛着鸟铳上战场,然而,人数和武器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的第五师团仍然没有占到便宜。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此次运动被称为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坚持锻炼,有效学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做到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按时作息,不熬夜,不贪睡,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温故而知新”,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过暑假的同时,不忘时常温习功课,尤其是对自己比较薄弱的课程,利用暑假时间,认真钻研,查漏补短;同时,要按照学校老师的要求,完成暑假作业,预习新课程,学习新知识,加强课外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过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暑假。 纪念“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倡议书 青年是人生的骄傲,也是时代未来的希望。七十四年前的中国学生,在中华民族陷入危机时,不畏恐惧与威胁,在这片热土上洒下热血,进行抗议和示威。他们穿过大街小巷,将爱国之情和民族危机之感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也为自己的青春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七十四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为他们而唱,为青春而唱,为生命而唱。 “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距今已有七十四年了。大半个世纪过去了,

但我们并没有忘记当年北大的先贤们勇敢无畏地为了祖国、为了理想而与帝国主义抗争的景象。面对大刀、水枪、皮鞭和逮捕的威胁,北大学子作为先锋队,带领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爱国请愿和示威。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唱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亡之歌。运动中涌现的一批又一批的爱国青年,冒着严寒,忍着饥饿,顶着随时可能失去年轻生命的危险,用嘹亮的口号,唤醒了大众麻木的心灵和泯灭的良知。他们震天的呼喊使“卖国贼”们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各地爱国学生和爱国人士的支持和声援,最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虽然“一二•九”已经过去很久,幸运的我们不必再挣扎在战乱中,不必再生活在硝烟里,不必再用鲜血、生命与敌人斗争换取和平与安宁。但是,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一员的我们,难道不应该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 让我们关爱自己生活的社区,积极参与到文明社区创建过程中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善举做起,积极参与社区好声音合唱展演,让歌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参与“最美保安”评选,在社区弘扬敬业奉献、诚信友善的良好风尚;参与关爱自然图书换绿植活动,推广勤俭环保的现代生活理念;关注社区文明人物评选和文明社区创建成果展,让身边的文明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建文明社区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共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区,共享一个美丽温暖的家园。 在此,我们倡议:让我们踏着先贤“收拾山河、心系天下”的足迹,传承先哲“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以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继承和发扬“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勤于学习和实

高一历史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思想教育目标 1、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在民族危机的关头,中共发出抗日宣言,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 2、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各阶级、阶层为挽救危亡,纷纷举起抗日大旗,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传统。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九一八事变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概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后,各阶级、阶层的对日态度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这节课的重点是日本侵华的原因和九一八事变,在教学中计划采用以下方法:在导入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解日本侵华时注意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有关日本侵华的历史,使学生形成日本侵华是预谋已久的这样一个观念,在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可穿插一些生动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要点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 一、日本大举侵华 1、原因 (1)、根本原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内部原因: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3)、外部原因:国共对峙,欧美各国忙于应付大危机 2、九一八事变: (1)、经过 (2)、结果:东北三省沦亡、伪满洲国建立 (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日斗争 4、国民党内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等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能力方面:(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3)通过学习,理解一二九运动,并能认识当今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社会使命的新内容;概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4)探究中共竭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纷繁复杂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使学生认识: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侵华的重要步骤,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2)通过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介绍,使学生们懂得:日本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各阶层的愤怒,抗日救国成了一切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爱国行动。(3)通过对本节教材的讲述,要培养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高度重视,勿忘国耻。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4)通过学习,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时间及其和平解决;了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为。 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2.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难点: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 决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引导分析法、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欢迎大家和我共同进入今天的历史课堂。请看大屏幕,这是沈阳 的九一八事变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每年的9月18日,沈阳市都要鸣响警 报,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84 年前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 重灾难的历程,日本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 (一)背景: 1、日本方面(1)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是既定的国策。(简单介绍大陆 政策;日本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 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 (2)为摆脱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严重的经济危

13课太平天国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必修一第四单元制定人:时伦香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第13课) 【复习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识梳理】 一、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广西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3起义准备:西方宗教思想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号召群众进行抗争 二.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4)军事全盛:①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西征:西征军打败湘军,1856年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③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5)天京变乱:①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上层领导生活腐化;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存有封建思想 ②性质:领导集团的内讧 ③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天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6)后期斗争:①军事:重建领导核心。洪秀全起用陈玉成、李秀成、洪仁干等人。组织军事防御战。 ②政治:重建纲领。颁布具有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7)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失败原因: 【拓展】太平天国控制区域 太平天国自1851年起义到1853年定都南京,一路所得城池都是随占随丢(连武昌,安庆这样的名城都是如此),以致建都时就处在清军的围困中。截止天京事变前,天京政权的势力范围大约有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太平天国后期,湖北、江西根据地大规模沦丧,九江失守后,清军开始逐步蚕食安徽根据地,但太平军在1860年又发动了东征,开辟了苏福(苏南地区)、浙江根据地并实施了有效统治,因此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根据地是安徽、苏南、浙江等 三.纲领 相同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①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方案,都是有关太平天国政权建设方面的重要文件。②都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区别: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 重点: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难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松花江上》的音乐,简单介绍此歌的背景,引入1931年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展示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图片,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问: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不是偶然事件?引导学生从日本国内、国际、中国国内形势方面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设问: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蒋介石为什么不顾民族安危,采取不抵抗政策? 让学生阅读课后材料解析的四段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学生议论之后教师归纳: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有:①认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②担心共产党的力量在抗日斗争中发展壮大。③认为国联合制裁日本。④认为让出东北,可确保其他十八省的安全。上述四点都是蒋介石为其妥协退让的辩解。蒋介石不抵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所代表的和维护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始终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二、一?二八事变 展示有关“一?二八事变”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楷体字部分,了解事件的经过,十九路军及上海军民的抵抗事迹。 三、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在讲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的抗日救亡活动。东北抗日武装的抗日斗争 通过展示有关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图片,由学生介绍他们所知的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讲述福建事变时,教师可联系一?二八事变以及事变后调十九路军到福建“围剿”红军的史实来分析福建事变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福建事变的特点 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1931-1936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此,反蒋便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部分,反蒋抗日是1931-1936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特点。 板书设计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爆发原因 2.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及其原因、影响

13课太平天国运动(含答案)

魏桥中学学案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基本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重点、难点: 重点:金田起义、《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 自主学习: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广西地瘠民穷,天灾不断,矛盾突出。 3.组织领导——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斗争。(二)经过 1.前期的斗争(1851——1856年) (1)开始——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 兴起号“太平天国”。 发展(2)初建政权——永安建制。 (3)与清对峙——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与 清政府分庭抗礼。 全盛(4)政权建设: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5)军事:为了保卫天京,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2.转折:1856年的“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3.后期的斗争: (1)重建领导集团:天京变乱后,洪秀全起用李秀成、陈玉成指挥军事,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 (2)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 4.失败: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二、天平天国运动的两大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 材料一: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好坏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问题一:材料反映的土地分配原则是什么?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问题二:这样的土地分配原则有何进步性? 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带有明显的革命性; 提高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将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推向了顶峰。 材料二:凡当收成……除足……所食可接新谷外,馀则归国库(圣库),凡麦、豆、宁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婚丧嫁娶都由国库开支。 问题一:材料反映的产品分配原则是什么? 实行圣库制度,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问题二:你觉得这样的分配原则在当时能否实现?说说理由。 不能。 (1)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且缺乏实行的条件,是一种空想。 (2)固守小农经济,落后于世界潮流,带有很大的落后性。 2、《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对整个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 政治上:提倡广开言路,实行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提出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 社会上:兴办医院,设鳏寡孤独院、育婴堂。 外交上: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 …… 总课时数科目高一历史使用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名称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练习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选择题 1. 1931年某日,“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这段文字记录了(C) A.西安事变B.八一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史实的是( A ) A. 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B.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C. 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 D. 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如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与该漫画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4.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国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5.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其中“局部抗战”的力量主要有( D ) 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八路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前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一二·九”运动性质的是

( B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反对华北自治” D.“打倒汉奸卖国贼” 7.1935年期间,日本策划把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独立于中华民国政府的事件是( D ) A.太平天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华北自治运动” 8.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C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9.西安事变也叫( C ) A.双十协定 B.八一三事变 C.双十二事变 D.七七事变10. 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C ) A. 周恩来 B. 杨靖宇 C. 张学良 D. 毛泽东 11.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D ) A.中国国民党 B.广大中国人民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12. 右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C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13.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④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