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9 桃花源记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重点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

2.诵读法。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课时

同学们,晋朝有个文学家名叫陶渊明,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民饱受战争频繁、颠沛流离之苦。于是,这位颇具正义感的文学家在他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又美好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此后,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直到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大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他的作品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写作风格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

大的影响。

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日益苦难。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2.关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序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诗则直接表达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一遍,教师提出学习目标,注意朗读要求。

2.指导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

(2)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

(具体是:第1自然段读出平缓的语气,第2自然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讶的语气,第3自然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4、5自然段读出感慨的语气。)

3.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很难翻译的句子,教师点拨,其他学生解答。

问题探讨: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

的。

1.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说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2.据此线索,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展示课件)

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渔人的行踪的不同地点分五部分: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其中重点是写哪些部分?主要描写了桃花源的什么?

第二、三两部分。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3.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渴盼能有一个和平环境的愿望。

桃花源记?????桃林之奇入山洞之奇

人们之奇结局之奇

层层设疑,悬念迭生。

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人,不署姓名。接着写桃花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地点。写桃花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一点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花源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桃花源记?????发现进入桃花源 景色奇丽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访问桃花源?????环境优美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风俗淳朴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安居乐业 黄发垂髫 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 欲再探访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再寻桃花源?????似有似无 寻向所志 不复得路如真似幻 欣然规往 未果病终

《桃花源记》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即使文言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读起来也不会有多大困难。对于文言文课文,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还是首位。为了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意境美的同时又能识记理解文章的字句,我还是使用一贯的方法:多读,多思考。 本课的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了文言文基础的夯实:字词的读音、词语的理解、朗读停顿等,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以避免学生学习文言文头重脚轻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挖掘、语言的特色理解等方面,也都做了较精到的启发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文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10 小石潭记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重点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难点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以及寄托于山水间的情感。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关联法。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2课时

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顺宗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

贞革新”。当时柳宗元33岁,任礼部员外郎,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但是在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下,顺宗退位,革新变法随之失败。宪宗即位后,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继遭到残杀和贬谪。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柳宗元政治地位下降,又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区,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写下了《小石潭记》。通过精细、生动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有《柳河东集》。

1.课文题解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写作背景

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为革新派主要成员之一。这次革新仅146天,即遭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惨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永州历时10年,由于对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深切体验,他的思想和创作有了很大发展,写了许多优秀散文和诗歌。著名的《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均为这一时期所作。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磁带,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溪身——岸势)——潭中氛围(气氛、感受)。

3.教师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

1.重要词语的解释。

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依靠)

日光下澈

..(下澈:向下直射入水底)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四面竹树环合

..(环合:环绕合抱)

2.一词多义。

(1)以:

全石以.为底:用。

卷石底以.出:用法相当于“而”。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一) 雪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意韵丰富的散文诗,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控制好课文的语速、节奏与感情,以提高朗读的质量。让学生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课文的能力,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促进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养成。【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品味语言,理解本文语言中的寓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 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朗读,感知全文。 ② 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品味语言,理解本文关键性语句的寓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②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播放《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图片) 这一首《塞北的雪》曾经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天听来仍然分外动人,听着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雪,那雪是冬天的精灵,是春天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结情思的美文的源泉。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意的文字,十七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当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2018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

2017-2018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xiàn mùzēng tiān tèshūluǒlòu lí míng liánpéng ()()()()()( ) bēi cǎn dīng zhǔchén rèn dàng yàng qīng cuìkūlong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饲养(sì sī)不禁(jīn jìn)半晌(shǎnɡxiǎnɡ)相似(sìshì) 挨挨挤挤(āiái)凑成(còuchòu)嫉妒(jíjì)拉弦(xián xuán) 羊圈(juàn quān)濒临(bīn pín)否则(fǒu fǔ)干涸(kūhé) 三、组词1、胜日寻芳泗水滨。() 2、今天的比赛我们胜利了。() 3、在这次比赛中,我们以少胜多。() 九、按要求写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改写成陈述句)今年的杏儿丰收在望,长势喜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缩句) 咆哮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 (1)改成“把”字句 (2)改成“被”字句 稻()蹈()既()即()逢() 蓬() 优() 忧() 载() 截() 瑞() 喘() 聚() 骤() 悔() 诲() 小溪缓缓的向远方流去。(改成拟人句) 翠鸟注视着水面。(扩写句子) 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改写成比喻句) 九、填空 1、日日行,();常常做,()。 四、按查字典的知识填空。 “益”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益”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好处②更加③增加,在“受益无穷”一词中应先第()解释。 五、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览群书孜孜不()()寝忘食专心致()学 而不()买椟还()脚()实地情不自()日 月如()业精于()()寒交迫大吃一()①听到周三去春游的消息,同学们地欢呼起来。 ②鲁迅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就是告诉我们要。 ③我们上课要,不能三心二意。 ④只有,才能把事情办扎实。 六、照样子写词语。 动静、、2、一寸光阴一寸金,()。 3、池上碧苔三四点,()。 4、万壑树参天,()。 2、不知细叶,二月春风。 2、《亡羊补牢》中“亡”的意思是,“牢”的意思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它告诉我们: 2、明明上课不认真,下课贪玩,我就用格言 “,。”来劝告他,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老来就会后悔的。 2、春天到了,看到河边的柳树,你就会随口吟诵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 。”到处百花盛开,你被这迷人的春光深深的陶醉了,此刻,你 最想吟诵的诗 句是“,。” 十、把下列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列,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水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五湖四海、、 弯弯曲曲、、 应有尽有、、 七、我会把短语补充完整 清新甜润的()湛蓝深远的() 和颜悦色地()聚精会神地()生活得()叫得() 八、选词或正确的解释填空。 幽静安静寂静 1、教室里()得连掉一根针都能听见了。 2、早晨,我来公园看荷花,人很少,公园里()无声。 3、“珍珠泉”在密林深处一个()的地方。胜:①优美的②赢③超过 雪白的()拼命地()累得 () . . . ............. ..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二、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三. 教学安排:2课时 三、四. 教学过程: 四、第一课时 五、一. 导入 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六、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七、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八、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九、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十、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十一、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十二、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十三、(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十四、(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十五、2. 明确: 十六、(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十七、(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1 社戏 知识与技能 体会江南水乡的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重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难点 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课文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童年是自由的天堂,人们成年后回忆起往事,总是对它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怀念童年时代的小说——《社戏》,体会一下这位伟大的斗士对童年时代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本文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民的生活。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同情农民、歌颂农民的篇章,《社戏》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名篇。 1.听课文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本文一共写了八件事,分别是: 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⑤去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⑦偷豆;⑧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是:③④⑤⑥⑦;略写的是:①②⑧。 4.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演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内容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5.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文中围绕中心事件又写了哪些事情?请写出每件事的主题词。 赵庄看戏。又写了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 1.“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在春末夏初。因课文中“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这些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2.“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乐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却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浓浓的乐趣。 3.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起什么作用? 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然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4.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看社戏前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提出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都识水性。还用写包票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这才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性格,又使文章跌宕起伏。 5.“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这些误认表现了什么? “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二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 6.齐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

(完整版)2018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单元计划.docx

1 三上 单 名 教学目标 (各学科课程目 元 称 标进行设定) 1.认识本单元“坝、汉、艳”等 28 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 26 个生字,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 诵古诗《所见》,形成古诗文化的积累。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民族团结、 第 学 欢乐的祥和气氛,体会大自然事物的美好 一 校 与奇妙,同时能够从小培养不懂就要问的 单 生 活 良好学习品质。 元 4.通过与同学分享暑假生活的快乐, 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5.能够在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物时, 抓住其最主要的特点,初步培养习作的兴趣。 6.培养摘录好词好句的良好耳朵习惯, 不断丰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1、认识本单元“径、斜、赠”等 37 个生 字,会写“寒、径、斜”等 39 个生字, 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背诵三首古诗、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以及 积累关于秋天景物特点的词语, 同时能够 默写古诗。 第 金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 二 好意境以及文章作者对于秋天的喜爱赞 秋 单 时 美之情,能够在想象秋天画面的过程中激 元 节 发热爱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 读中体会文本情感, 并能表达出来。能把 秋天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5、让学生学会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 日记的习惯。 6、配合秋天的风景让学生能在诗意的季 节里学习诗意的语言, 并让他们学会将美 丽的景色写下来。 各单元分析一览表 重点、难点 突破的策略 课时 分配 重点: 《大青 树下的 1、认识本单元“坝、汉、艳”等 28 个 小学》、 生字,学会“晨、绒、球”等 26 个生字, 1.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 《花的 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指导范写、 形近字比较形 学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声字形旁加声旁等方式识 《园地 够背诵古诗《所见》,形成古诗文化的积 记生字词; 一》2 课 累。 2.借助教师领读、指导读, 时;《不 难点: 结合图画等形式达到正 懂就要 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民族团结、 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问》、 欢乐的祥和气氛,体会大自然事物的美 朗读课文; 《口语 好与奇妙,同时能够从小培养不懂就要 .3.借助抓住重点词句的方 交际 问的良好学习品质。 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 我的暑 2.通过与同学分享暑假生活的快乐, 提升 文的主要内容;4.通过形式 假生 口语表达能力。 的朗读,引导学生充分发 活》、 3..能够在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物时,抓住 挥想象,不断积累语言文 .《习作 其最主要的特点,初步培养习作的兴趣。 字。 猜猜他 4.培养摘录好词好句的良好耳朵习惯, 不 是谁》 1 断丰富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 课时。 古诗两 首 3 课 时 1. 教学过程中注意为学生 铺满金 重点: 1.会认会写生字。 2.熟读课文,背 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 色巴掌 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刻地感 的水泥 诵古诗及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 体 悟意境。学生大体上能把 道 2 课 会情感。学生第一次用借助注释的方法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 时 来理解诗歌。本单元的古诗在理解方面 中可以提问题检查学生的 秋天的 比以前学过的都要难。在初步理解的基 读书情况。 2. 要充分利用 雨 2 课 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 课本里优美的插图和学生 时 大概意思。 自己的生活切身感受,结 听听, 难点:1.体会古诗的意境。 2.学会写日记。 合图意理解诗中或文章中 秋的声 的关键词、句,从而把握 音 1 课 诗意或文章意境。 时 语文园 地 1 课 时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1:行路难 一、导入新课:诗化诗仙形象 人生多歧路,当我们在逆境中摸索前行时,您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呢? 同学们,我们一起失落过,痛苦过,徘徊过,彷徨过,那今天让我们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来感受一下文人在《行路难》的心境。 作者介绍: 1、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诗歌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二、读准音 1、齐读课文,勾画两个通假字,两个多音字 勾画两个字。“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 再勾画两个多音字:塞、行 再画两个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济”,渡过。“箸”,筷子。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 三、读节奏,读出作者情感 (学生齐读课文)

1、读节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强烈的表达出作者的这种情感,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 合作探究:结合文章注释,读文意(5分钟) 1、小组合作翻译,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翻译,向大家展示。 (再次读课文,读出气势,读出作者的情感)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四、赏析学习 师:在唐朝,视诗歌质量为名誉的诗人们是很注重“诗眼”打造的。一般来说,“诗眼”往往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本诗的诗眼是—— 生(齐):行路难。(乐府古诗、回忆乐府知识)重在一个难字 1、解释难(困难,艰难。。。。。。。) 2、师:抓住诗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题内涵,可以品味诗歌艺术。我们就围绕诗眼“行路难”。“难”在何处?困难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用“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的李白(心情,性格)因为------”来说话(展开讨论) 生1: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1、师:是啊,对于“嗜酒见天真”,“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面对如此盛宴,本应豪饮,此时此刻他却举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抛开。对李白当时忧愁和迷惘的细腻刻画,

201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2017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第一单元 一、生字词 Píng bàyóu xìzhāo yǐn huān chàng zhāo hūjìng lǐ (坪坝)(游戏)(招引)(欢唱)(招呼)(敬礼) piāo yáng hú diéhào qífèng wěi zhúchuān dài dǎ bàn (飘扬)(蝴蝶)(好奇)(凤尾竹)(穿戴)(打扮) yáo huàng tóng zhōng cū zhuàng kǒng què wǚjié bái rè nào (摇晃)(铜钟)(粗壮)(孔雀舞)(洁白)(热闹) jiǎ zhuāng zhè xiēshèng kāi róng máo wán shuǎhé lǒng (假装)(这些)(盛开)(绒毛)(玩耍)(合拢) yìběn zhèng jīng yǐn rén zhù mùshǐ jìn yǒu qùshǒu zhǎng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使劲)(有趣)(手掌) huā bàn diào yúguān chábái fà cāng cāng sì hūzán mèn (花瓣)(钓鱼)(观察)(白发苍苍)(似乎)(咱们) jué xīn jū rán biàn zi yǒng qìfēng dǐng fèn lìlì liàng (决心)(居然)(辫子)(勇气)(峰顶)(奋力)(力量) zhōng yúpá shān yáng qǐ (终于)(爬山)(仰起) 二、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c) 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和弟弟快乐的童年生活。(注意:文章想表达的不是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而是让孩子体会到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藤野先生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2018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测试题及答案2398

一、基础知识(49分)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8分)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3.给多音字注拼音,写到括号里。(6分) (1)人参( )苗长得参( )差不齐,还让人参( )观吗。 (2)行( )人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行行( )脚印。 (3)省( )长劝说李大强早些省( )悟。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子选择合适词语,用序号填空。(14分)A喜()颜() B.滔()巨浪 C.称霸()() B()()结舌 E.自相()() F.胡()非()(1)她()地告诉大家:“咱们班评上优秀班集体了。”。 (2)他被问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3)海上挂起了台风,()几乎要将小船吞噬了。

5.把下面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合适标点符号。(8分) (1)三太子去带兵东海龙王派他的儿子捉拿哪吒 (2)在河蚌河滩上晒太阳一只张开壳 (3)总是叫一起许多人他他吹给听 (4)南郭先生俸禄居然得到了别人一样多的和 6.将下列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序编号。(5分) ()南郭装着会吹的样子,也混了进来。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后,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他不要许多人一起吹,而要一个一个单独吹。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4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和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里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一)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芰Α*德育目标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二) ●教学难点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2.比较法。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免费下载(三)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多媒体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2018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课:社戏/鲁迅(共3课时) 教学目标: 一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二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三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一安排3教时。 二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X k B 1 . c o m 社戏鲁迅(板书) 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

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正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凫(水):fú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四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2)日里:白天。(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4)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五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六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新课标第一网 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第二部分,“我”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 七布置作业 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复述课文大意。)

2018-2019学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

2018-2019学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考试卷 班级___ 姓名_ _ ___ 一、读音或汉字(13分) 1、仔细拼,认真写。(10分) Sh āng di àn y è w ǎn zh ēn zh ū m ù y ù q ī f ù ( ) ( ) ( ) ( ) ( ) Tu ō xi ǎn zh ì hu ì t ū r án d ān x īn hu í y ì ( ) ( ) ( ) ( ) ( ) 2、用“ ”标出( )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3分) 干.(ɡàn ɡān )劲 参.(c ēn c ān ) 差 竟.(j ìn j ìn ɡ)然 约法三(张 章) (扶 抚)老携幼 穿(带 戴)整齐 二、按要求填写词语。(12分) 1、把成语补充完成。(每空0.5分) 沧海一( ) 车水( )龙 流光( )彩 运筹( )幄 ( )骨疗毒 风驰电( ) 倾( )而出 千岩( )秀 2、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每空0.5分) 壮( ) 郊( ) 仿( ) 期( ) 状( ) 效( ) 访( ) 欺( ) 3、照样子写句子。(每空0.5分) 有花有草: 有( )有( ) 有( )有( ) 光秃秃: 金( )( ) 绿( )( ) 三、照样子写句子。(3分) 1、石榴开花了,一朵朵,挂满枝头,仿佛..一只只了喇叭一样。 2、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 3、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 四、 按课文内容填空。(13分,每空0.5分) 1、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好几首古诗。你能把你喜欢的一首介绍给我们吗? 请把它写下来。 , 。 , 。 这首诗的作者是 ,你喜欢它的原因 是 。 2、小露珠像钻石那么 。像水晶那么 ,像珍珠那么 。 3、它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游客不时被逗得 。 4、一年四季中不管是 ,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 。 5、《山行》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里行走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由寒山、 、 、 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6、人人都需要 ,特别是当一个人 的时候。让我们珍惜 ,同时,也不要忘

2018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2018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 一、基础知识(45分) 1.给下面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6分) zhòng zhōng (1)我们中( )有三个人都是男孩。 (2)他吃了那个食物,就中( )毒了。 diào tiáo (3)这件事通过调( )查,现在已经真相大白了。 (4)调( )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 dá dā (5)爸爸答( )应了我的要求,暑假带我去北京旅游。 (6)最难回答( )的问题,莫过于答案很明显的问题。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3.形近字组词。(8分) 耍( )径( ) 铺( )搭( ) 要( ) 经( ) 捕( ) 塔( ) 壁( )饱( )晒( )未( ) 臂( ) 抱( )洒( ) 末(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5.根据意思写成语。(4分) (1)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 ) (2)兴致高,精神足。( ) (3)不说话。( ) (4)想念不忘;不忍分离。( ) 6.句子训练营。(4分) (1)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遮得严严实实。(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白山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下雨了,我只好在家看电视。(用上“因为……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直通车。(9分,每空1分)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我国________代大诗人________,诗中写到的楚江是指________。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出自________代诗人苏轼的《____________》一诗,此诗写出了杭州西湖晴天、雨中呈现出的不同风姿;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写出了西沙群岛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________,也是一座________。 二、阅读。(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社戏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人教版培智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1、北京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理解由它们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并使他们知道北京是一个古都,又是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培养学生按不同方位观察事物的能力。 4、能够准确地、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读准后鼻音“胜”“岭”的音。 2、指导记住“博”“案”的字形。 3、理解两个“中央”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 北京名胜古迹及风景图、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北京的鸟瞰图,请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首都北京)揭示课题,板书。 二、讲授新课。 刚才我们看了图,知道图上画的是我国的首都北京。下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

(一)边看图边学习课文第三段。 (1)首先,我们看北京城中央的这座建筑,有谁知道是什么? (天安门)仔细观察天安门,说说墙和瓦分别是什么颜色。(红墙,黄瓦)美不美? (美) (2)天安门前面是什么? (广场)广场大不大,宽不宽?(在书上找出描写广场的词语“宽阔”) ①学习生字“阔”(重点分析“阔”的字形结构)。②理解“宽阔”就是很宽很大的意思。 (3)广场中间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 ①学习生字“纪”和二类字“碑” ②理解词语“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纪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身的烈士修建的的碑。 ③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高不高,课文里用了哪个词来表示的? (4)广场南面是什么建筑? (毛主席纪念堂) 指导较差的学生认读:纪念堂。 齐读句子:广场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 (5)广场西面是什么建筑? (人民大会堂)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下载 1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一.引入新课,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二、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第二课时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 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