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提能演练复习题2

201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提能演练复习题2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能演练

第二章第二讲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

过程

一、选择题

1.(2010·山东高考)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在5时与20时地面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呈现出下冷上热的气温分布,此现象属于典型的逆温现象,表现为大气较为稳定。12时与15时地面气温较高,高处气温较低,呈现出下热上冷的气温分布,大气对流现象加剧,大气热力环流活跃。图中所示海拔较低,整体上属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而不是太阳辐射。气温日较差从图上看出为自下而上减小。

答案:A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2~3题。

2.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3.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

解析:第2题,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因而白天太阳辐射强。第3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白天拉萨的太阳辐射强,气温上升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下降快。

答案:2.C 3.C

(2012·浙江五校联考)下图示意某内陆地区地形和气温分布。读图回答4~6题。

4.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 )

A.3℃ B.6℃

C.5℃ D.21℃

5.x和z纬度相差2°,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地区位于( )

A.北半球B.南半球

C.低纬度D.中纬度

解析:第4题,在y纬度,a、b之间的高差为500米,按照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可以判断出a、b两条等温线气温相差约3℃。第5题,根据图中的等值线可以看出,丙地和甲地的地势明显高于乙地和丁地,丙地和甲地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要大于乙地和丁地。同一海拔的甲地气温明显高于丙地,表明甲地大气的保温作用强于丙地,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则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就强,故丙地所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大于甲地。第6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该地区向西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故等温线数值a

答案:4.A 5.C 6.B

二、综合题

7.(2010·上海高考)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

解析:图中①表示反射,②表示吸收或散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云团通过反射、吸收或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从而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①②③小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各国外交官试图就今后地球工程技术的实施加以规范。他们对所有的地球工程项目发出暂停令,表示在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以及完善的国际法规约束之前,任何地球工程都不得继续进行。据此回答1~3题。

1.所谓的“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人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等,“地球工程”的主旨是遏制日趋严重的( )

A.全球变暖B.大气污染

C.物种灭绝D.湿地丧失

2.以下不属于实施“地球工程”影响的是( )

A.影响生物多样性

B.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

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

3.为了抑制全球变暖,需要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地球工程”可以减弱太阳辐射,降低全球气温,遏制全球变暖。第2题,实施“地球工程”会减弱太阳辐射,可能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等。第3题,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

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气温增高。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就会直接减弱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答案:1.A 2.C 3.A

(2012·北京东城模拟)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从10月25日到11月21日默拉皮火山(7°32′S,110°26′E)多次喷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几十万人离家避难。据此完成4~5题。

4.印度尼西亚发生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D.印度尼西亚领土组成主要以岛屿为主

5.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

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增高

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

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

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使昼夜温差变小

解析:第4题,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故A正确。第5题,漂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云团,白天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夜晚又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使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4.A 5.C

6.(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

解析: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西风带内大陆西部,又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冬季受海洋影响大,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以北,1月0℃等温线应大致呈南北走向。

答案:A

(2012·沈阳四校协作体测试)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据此回答7~8题。

7.造成①处气温与同纬度地区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B.洋流

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8.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南北温差最小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①处位于北美大陆的西南海域,该处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低。第8题,根据图中的两条等温线可知,南北两条等温线上的温差是10℃,等温线较稀疏的乙区域,单位距离之间的温差较小。

答案:7.B 8.B

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解析:据图示及题干信息知,图示气温曲线反映的主要是沿36°N北美大陆东西各点某月的气温状况。北美大陆西部为高山区,且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则为阿巴拉契亚山地。②地位于北美洲的西部,有许多山间盆地,受海洋影响小,且日照与地面辐射强。

答案:D

10.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解析:⑤地比④地靠近海洋,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较多,阴天多,气温日较差小;①地靠近海洋,③地位于内陆,所以③地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比①地大;读图可知,该月属于夏季,①地气温比周围低,所以①地附近的等温线向南凸出;③地气温比周围高,所以③地附近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A

(2010·全国卷Ⅰ)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

A.4℃ B.12℃

C.16℃ D.18℃

解析:图中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应该在14℃~18℃之间。

答案:C

1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解析: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错误;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13时,D错误;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

答案: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2·南京模拟)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冬天漫漫,春天还远,下图中A地区位于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枝花。这里有富甲天下的矿产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冬日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生长时间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

(1)图中A处温度范围是多少?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10分)

(2)据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地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A处于闭合区域内,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判断出A处温度范围处于10°~12℃。该处等温线分布特点是可从数值变化特点、弯曲等方面阐述。第(2)题,可从地形到影响入手分析。

答案:(1)10°~12℃。分布特点:总体上自南向北温度递减,比较弯曲或局部闭合。原因:纬度因素;地形复杂或多山地、高原,地表崎岖。

(2)原因:该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阳光充足。由于太阳辐射强或阳光充足,河谷冬季风难以进入,所以温暖。

14.2011年4月20日至5月2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山东寿光举行。目前寿光生产的大棚蔬菜已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且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20分)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塑料大棚是怎样起到保温作用的?(8分)

(2)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图示,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6分)

(3)请在下图中画出大棚门口处的热力环流运动形式。(6分)

解析:第(1)题,大棚塑料薄膜具有透“短”隔“长”的作用,即太阳短波可以透过,使大棚内增温,但地面长波辐射不能透过薄膜到达大棚外,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第(2)题,注意从光、热、水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第(3)题,在大棚门口处,大棚内温度高密度小的暖空气通过门的上半部分流向大棚外,而外面的冷空气通过门的下半部分流向大棚内。

答案:(1)原理:塑料薄膜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2)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