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
2017历史(人教版)一轮特训:21 发达的古代农业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重庆一中月考]“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食犬彘之食矣”等信息说明土地兼并危害严重。故本题选A。

2.[2016·沧州月考]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的均田制。关键信息: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据此可知,题干强调贵族除自身之外,还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获得与良民相同的土地,其带来的影响则是贵族可获得更多的土地,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故D 项正确;A项“从根本上解决”的说法错误;均田制具有B、C两项的作用,但不是题干规定内容带来的主要影响,故B、C两项错误。

3.[2015·威海期中]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

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重农抑商”政策。A项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B项为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重要表现,C项符合明清农业发展的史实。由于重农使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由此可判断D项观点错误,故选D项。

4.[2016·淮安月考]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信息反映雍正帝在青黄不接时,关注湖南雨水及粮价问题,指责地方官员隐瞒不报,C项材料未体现;A、B两项是表面现象;关注地方稳定,维护统治秩序是其本质意图。D项正确。

[提能题组]

5.[2015·吉林摸底]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

——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

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B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时期,我国经济继续发展,而我国政治重心是向东移、向北移的过程,排除C、D两项。A项符合所学,但题干只涉及长江流域(南方),并不能体现南北方的比较,所以也不可选。

6.[2016·湖北重点高中联考]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水车,没有涉及政治制度,A项错误;日本记载唐代农业灌溉工具水车的用途,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B项正确;唐代时期中国经济水平高于日本,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没有体现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错误。

7.[2016·绍兴月考]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经济方式。南宋时,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地区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地区取代了江浙一带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随着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松江在元朝时成为当时的棉纺织业中心,到了明代中后期,浙江嘉善魏塘的纺织业也随之发展,可见当地的农业开始转型,棉纺织业迅速发展。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答案为A项。

8.[2016·山西祁县月考]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②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③“安土重迁”的思想④重视农业的观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封建社会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导致中国传统社会重视农业,以及“安土重迁”的思想。家庭手工业主要满足家庭需要和缴纳赋税,②不合史实。排除含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20分)

9.[2015·无锡期末]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

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材料二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

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材料三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

——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6分)

(3)材料三反映出国家农贷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境”?(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4分)

答案(1)特征: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农贷形式包括实物与资金,但以实物为主);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

(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

判断:不能。理由: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

(3)困境:地方势力巧取豪夺,国家农贷对象发生严重偏离;农民未得实利,贫富差距反而加大。

(4)理解:国家要科学指导农民对农贷的利用,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还贷能力;国家农贷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对农贷的推行

要有效监管;农贷实施要关注民生,不与民夺利。

解析第(1)问,从“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的表格“类别”中,可以归结出贷款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和消费并贷;从“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表格的“赈贷物”一栏可以概括出“实物农贷为主”的特点;从“事由”一栏信息可以归纳出有“赈灾救济”性质的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图表中史料信息与材料二中事由信息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先结合所学回答“不贫不富”状态能否不被打破,再从封建国家收入来源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等方面分析理由。第(3)问,可从“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中概括归纳。第(4)问,属于开放型试题,答题时围绕农贷的用途、管理和民生等方面分析作答。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 作业时间:月日 1.《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 A.不利于小农经济的产生B.推行抑商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对井田制度的改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思想。题干所述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产生,故A项错误;题干不涉及对商业的抑制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题干所述并非对井田制的改革,故D项错误。 2.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铁器已得到全面推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柱状图体现出用于农业的工具多样化,有掘土工具、刨土工具等,体现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铁农具并非全部都是官营手工冶铁业所生产的,故B项错误;当时冶铁业产品应该是多样化,并不是以生产农具为主,故C项错误;D项中“全面”说法太绝对。 3.两汉时期,西域的农牧业生产均曾取得较大发展,成为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以农为主、以牧为辅、农牧兼营的区域经济总体特色。西域绿洲农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耕作技术的提高 C.水利灌溉的发展D.土地兼并的加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两汉时期西域农业的发展。结合材料中的描述,可以得知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在于农牧业,对于西域农业来说水资源是最重要的,所以水利灌溉的发展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我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奴隶社会:“石器锄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4)汉朝以后主要的耕种方式:铁犁牛耕 (5)耕种工具的发展:西汉:耦Ou犁[二牛三人、两牛一人]和犁壁;播种工具:耧lou车 东汉:一牛挽犁 唐朝: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 (6)耕种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7)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 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8)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 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9)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 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0)小家经济的组织形式,生产领域,生产目的,经营方式,分别是什么? (11)小农经济形成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2)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13)小农经济的地位:A、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14)小农经济的进步性:A、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B、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

2019最新公文写作标准格式设置方法

2014最新公文写作标准格式设置方法 公文的默认设置模板制作进入系统:“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Word”—... 2014最新公文写作标准格式设置方法 一、公文的模板制作 进入系统:“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Word”——进入Word 界面。 (一)进行页面设置 选择“文件”——“页面设置”选择“页边距”附签,上: 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选择“版式”附签,将“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在该选项前打“√”,“页脚”距边界设置为2.6厘米。选择“文档网格”附签,“字体设置”,“中文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设置成“3号”,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将“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置成“22”行。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以三号字为标准、每页22行、每行28个汉字的国家标准。 (二)插入页码 选择“插入”——“页码”,“位置”设置为“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设置为“外侧”。然后单击“格式”按钮, “数字格式”设置为“,单击“确定”按钮,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双击页码,在页码两边各加上一条全角方式的短线;并将页码字号设置成“4号”;字体宋体。选定页码,选择“格式”——“段落…”,奇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右缩进1字符,偶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左缩进1字符。单击“确定”,完成页码设置。 (三)发文机关标志制作 “表格”——“插入表格”,1列1行。输入“玉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字体为小标宋体,红色,调整字号、字间距,以美观、醒目、庄重为原则。选中表格,设置行距为刚好使文字上边缘接近表格线,点击鼠标右键——设置表格属性——“表格”附签——文字环绕为环绕——“定位…”——水平位置相对于页边距居中,垂直位置相对于页边距 3.5厘米——“确定”,发文机关标志设置完成。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辅助学案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4、特点: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植主畜辅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2、精耕细作的体现: (1).耕作工具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②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改进和进一步推) ③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完善阶段) (2).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时期的垄作法 ②西汉时的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的发展:①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①水利工程:A、战国的都江堰B、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的筒车-----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集体劳作(千耦其耘)(2)春秋以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 、形成:(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封闭性)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性) 5、小农经济下的农民:①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经营规模小 ③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6、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基本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3)耕作技术:精耕细作(4)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2.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 到宽松的过程。 4.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目标导航]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2.商周农业 (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知识点拨]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生产工具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 (1)两汉: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

word公文格式模板下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ord公文格式模板下载 篇一:机关政府公文排版格式(word绝对正式) 政府公文排版(word) 实验目的: 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行文规范、写作要求,培养和提高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胜任工作需要。 实验内容: 1、1、了解公文的含义、种类、格式; 2、2、制作公文模板; 3、3、添加公文正文内容并排版。 实验步骤: 一、一、了解公文的含义、种类、格式 1、1、公文的含义: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 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2、公文的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

会议纪要。其中,“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3、3、公文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4、4、为使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其中详细且严格地规定了公文各要素的格式。 二、二、制作公文模板 由于公文的格式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先创建一个带有具体格式的“公文模板”,从而大大提高公文格式设置的效率。 (一)(一)打开一个空白的文档,进行页面设置 1、1、设置“页边距”: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 2.8厘米右:2.6厘米。 2、2、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 3、3、设置“文档网格”:“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为“三号”,且“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

(完整版)2018-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2019·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1. 图2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图表的能力,横轴是时间从两汉到唐朝,纵轴是水利兴修的统计次数,柱状图明显看出从两汉到唐,除了短暂的隋朝兴修水利次数少之外,兴修水利的次说总体呈现增多的状态,水利建设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所以从汉到唐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现发展态势,选B。材料仅仅截取安徽省的水利兴修统计,没有对比全国其他省份,无法得出A,材料中没有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排除C,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唐朝以后,排除D。 【答案】B 2.(2019·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考点】农业的土地制度 【解析】均田制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自由买卖,受田农民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排除ABC。 【答案】D 3.(2019·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免费word文档排版规范模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免费word文档排版规范模版 篇一:机关政府公文排版格式(word绝对正式) 政府公文排版(word) 实验目的: 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行文规范、写作要求,培养和提高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胜任工作需要。 实验内容: 1、1、了解公文的含义、种类、格式; 2、2、制作公文模板; 3、3、添加公文正文内容并排版。 实验步骤: 一、一、了解公文的含义、种类、格式 1、1、公文的含义: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 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2、公文的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

会议纪要。其中,“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3、3、公文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4、4、为使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其中详细且严格地规定了公文各要素的格式。 二、二、制作公文模板 由于公文的格式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先创建一个带有具体格式的“公文模板”,从而大大提高公文格式设置的效率。 (一)(一)打开一个空白的文档,进行页面设置 1、1、设置“页边距”: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 2.8厘米右:2.6厘米。 2、2、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 3、3、设置“文档网格”:“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为“三号”,且“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

第一课_发达的古代农业(1)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注: 凡是本文中标有此★符号,就是为了“刻意强调”。后面课文解读就不特别说明。 标题信息: 1、时间—古代(原始社会——1840年) 2、内容:古代农业 3、对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评价,是指同一时期相对中国以外的地区,农业的发展程度相比较而言。 温馨提示:农业发展史的探究,主要从以下九点展开:①农作物种类②农具革新③耕作技术④耕作制度⑤水利工程及灌溉工具⑥经营方式⑦社会环境⑧农业政策⑨土地制度。本课主要探究①——⑥点。⑦⑧⑨三点在第四课讲解。 教材原文: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一耒耜(lěi sì释义:古代一种耕地用的农具,即原始的犁。也用作农具的统称。),教人们种植谷物。神农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教材里的这段文字从两个方面解读: 1、由于中国在商朝时期才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探索这之前的农业发展史主要参照民间传说,虽然可信度低,但是反应了中国先人重视农业和农耕文明的历史悠久。 2、今天,科技发达,通过考古,发现被称为“中国农业始祖”的神农氏之前,即一万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早期农业。也由此说明历史书上很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定位,可能随着科技发展、考古发掘、资料解密等而重新定位。) 手持双齿耒的神农氏 (图片解析:神农氏被称为“中国农业始祖”,他手中农具双齿耒才值得关注的,因为此农具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农具用于“松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人们的生活也逐渐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早期农业主要是相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而言。主要指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因为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农进入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阶段)

word文档正规文件的排版要求

word文档正规文件的排版要求 (1)设定版心 国标GB/T 9704—1999要求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 ±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 ×225mm(不含页码)。 设定:选定“纸型”标签,“纸型”选A4,“方向”选“纵向”。然后选定“页边距”标签,根据上述数据要求,可算出页边距尺寸为:“上”设定数值为3.7厘米,“下”设定数值为3.5厘米,“左”设定数值为2.8厘米,“右”设定数值为2.6厘米,“装订线”设定数值为0厘米。按此数值设定即可实现版心尺寸156mm×225mm(不含页码)。 (2)设定页脚 国标GB/T 9704—1999规定公文排版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设定: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选定“页边距”标签,“距边距﹨页脚”设定数值为3厘米,可实现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 选定“版式”标签,“页眉和页脚”选“奇偶页不同”,可实现单、双页码分置左右。“节的起始位置”选“新建页”,“垂直对齐方式”选“顶端”。 (3)设定每页行数与每页字数

国标GB/T 9704—1999规定公文排版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设定: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选定“文档网格”标签,选择“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不选择“不改变字符跨度”,“每行个字符”设为28,“每页行”设为22,“档数”用默认值1,“文字排列”选“横排”,“应用于”选“整篇文档”。 以上设置全部完成后,点击页面设置对话框左下角的“默认”按纽(见右图),出现选择性提示:“是否更改页面的默认设置?此更改将影响所有基于NORMAL模板的新文档”(见下图),点击“是(Y)”,保存所有更改设置,则以后建立新文档时,上述设置将以默认值出现,每次建立新文档时将不必再重新设置。 4.字体设置 GB/T 9704—1999规定公文“正文用3号仿宋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设定: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选定“字体”标签,“中文字体”选“仿宋_GB3212”,“字形”选“常规”,“字号”选“3号”,其他设置不变。点击对话框左下角“默认”按纽,将上述设置保存为默认值。此默认值为文档正文默认值,标题可在文字录入过程中另行设定。 5.插入页码 国标GB/T 9704—1999规定公文排版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1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

【公文格式】省交通厅公文版面编排标准(WORD5页)

省交通厅公文版面编排标准 一、版面编排的总体要求:清晰、端正、整洁。 二、我厅及厅管厅属单位印制的各种文件、材料等均按本标准执行。 三、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A4型。 四、排版: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 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五、本标准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六、眉首 1、如需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l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2、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 -1-

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l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3、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 4、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发文字号之下4mm 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七、主体 1、公文标题(包括正文、附件):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2、主送机关: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 -2-

最标准公文格式模板(含样式)

最标准公文格式模板 (含样式)

NO 00001 特急 ××××文件(小标宋体字) ×〔2014〕×号(三号仿宋)签发人:某、某 (只有上行文才需注明签发人)某(楷 体) (下空两行) 标题(2号小标送,梯型或菱形) (空一行) ×××1、×××2:(主送机关) ××××××××××(正文,一般用三号仿宋_GB2312) ××××××(转发,印发文件类的通知,用三号楷体 _GB2312) 一、×××××(一级标题,黑体,作为小标题的句尾无 标点) (二)××××(二级标题,楷体,作为小标题的句尾标 点可有可无) 1. ××××(三级标题,仿宋,句尾有标点) (1)××××(四级标题,仿宋,句尾有标点)

(空一行) 附件:1. ××××××××××××××××××××××××××××(结尾无标点) 2. ×××××××××××××× (空一行) 发文机关1 发文机关2 ×年×月×日 (成文日期下空一行) (×××××)(附注,一般用于向下普发的公文,对印发、传达范围作说明。)

附件2(三号黑体字,后面无符号,下空一行是正文) (空一行) 标题 正文×××××××××××××××××××××××××××××××××××××××××××××××××××××××××××××××××××××××××××××××××××××××××××××××××××××××××××××××××××××××××××××××××××××××××××××××××××××××××××××××××××××××××××××××××××× 抄送送:××,××,××。(4号仿宋_GB2312) ××办公室(部)年月日印发

红头公文标准格式

一、红头文件的制作及标准 1、进行页面设臵 选择“文件”——“页面设臵”选择“页边距”附签,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选择“版式”附签,将“页眉和页脚”设臵成“奇偶页不同”,在该选项前打“√”。选择“文档网格”附签,“字体设臵”,“中文字体”设臵为“仿宋”;“字号”设臵成“三号”,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将“每行”设臵成“28”个字符;“每页”设臵成“22”行。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版心设臵成了以三号字为标准、每页22行、每行28个汉字的国家标准。 2、插入页号 选择“插入”——“页码”,“位臵”设臵为“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设臵为“外侧”。然后单击“格式”按钮,“数字格式”设臵为全角的显示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码设臵。双击页码,在页码两边各加上一条全角方式的短线;并将页码字号设臵成“四号”;字体任意;奇数页的页码设臵成右空一个汉字,偶数页的页码设臵成左空一个汉字。 3、发文机关标识制作 选择“插入”——“文本框”——“横排”菜单项,鼠标将会变成“┼”,在Word 2000版面上单击鼠标左键,出现一个文本框,在该文本框内输入发文机关标识,输入完成后,选中该文本框,单击鼠标右键——“设臵文本框格式”,在这里来设臵红头的属性。选择“颜色和线条”附签,“颜色”设臵成“无填充颜色”。选择“大小”附签,“高度”设臵成“2cm”;宽度设臵成“15.5cm”。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尺寸。选择“版式”附签,单击“高级”按钮,水平对齐:“对齐方式”设臵成“居中”,“度量依据”设臵成“页面”;垂直对齐:“绝对位臵”设臵成“页边距”,“下侧”设臵成“2.5cm”——平行文标准,“8.0cm”——上行文标准,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尺寸。然后单击“确定”。 选择“文本框”附签,左、右、上、下都设臵成“0cm”,单击“确定”完成。文本框属性全部设臵完成,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文本框内的全部文字,将颜色设臵成“红色”,字体设臵成“小标宋简体”,字号根据文本框的大小设臵成相应字

政府公文word制作

政府公文排版(Word) 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行文规范、写作要求,培养和提高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 业后能胜任工作需要。 一、了解公文的含义、种类、格式 1、公文的含义: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 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2、公文的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 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其中,“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3、公文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156mm)以 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4、为使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国务院发布了《国 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其中详细且严格地规定了公文各要素的格式。 二、制作公文模板 由于公文的格式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先创建一个带有具体格式的“公文模板”,从而大大提高公文格式设置的效率。 (一)打开一个空白的文档,进行页面设置 1、设置“页边距”: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 2、设置“版式”:“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 3、设置“文档网格”:“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为“三号”,且“每行”设 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置成22行。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以三号字为标准、每页22行、每行28个汉字的国家公文标准。 4、行距固定值28磅,大标题宋体小二号字,一级标题三号黑体,二级标题三号楷体, 三级标题仿宋加粗,正文仿宋三号字; (二)插入页码 1、“位置”设置为“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设置为“外侧”。

发达的古代农业(笔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1)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我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奴隶社会:“石器锄耕”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4)汉朝以后主要的耕种方式:铁犁牛耕 (5)耕种工具的发展:西汉:耦Ou犁[二牛三人、两牛一人]和犁壁;播种工具:耧lou车 东汉:一牛挽犁 唐朝: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 (6)耕种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垄作法 西汉时: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7)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方形成一年三 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8)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 水利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 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 唐朝时的筒车 宋朝出现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的风力水车 (9)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10)小家经济的组织形式,生产领域,生产目的,经营方式,分别是什么? (11)小农经济形成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2)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13)小农经济的地位:A、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14)小农经济的进步性:A、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B、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C、是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 D、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15)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16)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那段戏曲吗? 生:(齐声)喜欢。 师:我也非常喜欢这段家喻户晓的戏曲。不知哪位男同学和女同学能否对唱这段戏曲,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一下? 生:×××(男同学)和×××(女同学)是我班的"歌王"和"歌后",由他们对唱,一定好听。 师:那好,请大家以热烈掌声欢迎这两位同学对唱《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 男女对唱: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男:绿水青山带笑颜。女:你耕田来我织布;男:我挑水来你浇园。女: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男:夫妻双双把家还。(完毕) 师:两位同学的歌声确实好听,我看到下面有许多同学在小声地跟着唱。在听歌时,我留意到其中一句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这是对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从这句歌词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我国古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当然,一句歌词不能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貌。要想仔细了解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的详情,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表现: 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特色教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合一”特色教案】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 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 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 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 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 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 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 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 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 始祖。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 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 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引言部分分别从上古传说和考古发现两个方面介绍中国早 期农业的起源。教师利用引言中神农氏的传说和农作物的遗存, 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2.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 本因素。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 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

最新国家标准公文格式 一、红头文件的制作及标准 1、进行页面设置 选择“文件”——“页面设置”选择“页边距”附签,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选择“版式”附签,将“页眉和页脚”设置成“奇偶页不同”,在该选项前打“√”。选择“文档网格”附签,“字体设置”,“中文字体”设置为“仿宋”;“字号”设置成“三号”,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将“每行”设置成“28”个字符;“每页”设置成“22”行。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就将版心设置成了以三号字为标准、每页22行、每行28个汉字的国家标准。 2、插入页号 选择“插入”——“页码”,“位置”设置为“页面底端(页脚)”,“对齐方式”设置为“外侧”。然后单击“格式”按钮,“数字格式”设置为全角的显示格式,单击“确定”按钮,再次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码设置。双击页码,在页码两边各加上一条全角方式的短线;并将页码字号设置成“四号”;字体任意;奇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右空一个汉字,偶数页的页码设置成左空一个汉字。 3、发文机关标识制作 选择“插入”——“文本框”——“横排”菜单项,鼠标将会变成“┼”,在Word2000版面上单击鼠标左键,出现一个文本框,在该文本框内输入发文机关标识,输入完成后,选中该文本框,单击鼠标右键——“设置文本框格式”,在这里来设置红头的属性。 选择“颜色和线条”附签,“颜色”设置成“无填充颜色”。选择“大小”附签,“高度”设置成“2cm”;宽度设置成“15.5cm”。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尺寸。选择“版式”附签,单击“高级”按钮,水平对齐:“对齐方式”设置成“居中”,“度量依据”设置成“页面”;垂直对齐:“绝对位置”设置成“页边距”,“下侧”设置成“2.5cm”——平行文标准,“8.0cm”——上行文标准,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尺寸。然后单击“确定”。 选择“文本框”附签,左、右、上、下都设置成“0cm”,单击“确定”完成。文本框属性全部设置完成,单击“确定”按钮。选中文本框内的全部文字,将颜色设置成“红色”,字体设置成“小标宋简体”,字号根据文本框的大小设置成相应字号,但要尽量充满该文本框,这样,宽为155mm、高为20mm、距上25mm的红头制作完成。 4、红线制作 首先将“视图”——“工具栏”——“绘图”选中,单击“绘图”工具条的直线工具,鼠标会变成“十”字形,左手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右手拖动鼠标从左到右划一条水平线,然后选中直线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自选 图形格式”,红线的属性在这里进行设置。选择“颜色和线条”附签,“颜色”设置为“红色”;“虚实”设置为“实线”;“粗线”设置为“2.25磅”。选择“大小”附签,“宽度”设置为“15.5cm”。选择“版式”附签,单击“高级”按钮,水平对齐:“对齐方式”设置成“居中”,“度量依据”设置成“页面”,垂直对齐:

必修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 讲义 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原始农业(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培植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砍-烧-种-徙)。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 2、商周时期 (1)工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随着松土工具的出现,中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2)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 (3)作物(西周):粟su、稻、黍shu、稷ji、麦、桑、麻 (4)影响:①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生活方式)。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翻土作垄。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来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犁耕已相当 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广代田法 (3形成,南方的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4、水利灌溉技术: (1)水利工程:战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条件: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特点: (1)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2)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 (3)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3、评价: 积极: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提高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提高耕作技术 消极:A天灾人祸→脆弱性B一家一户→分散性C工具简陋→落后性D自给自足→封闭性 四、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哪些主要变化? 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