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二)(41-80)

2015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二)(41-80)

2015年中考(学考)语文试题精编:文言文阅读(二)(41-80) 四十一、(2015年贵州黔南州)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题。(13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名.之者谁?名: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

(3)杂.然而前陈者。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

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四十二、(2015年浙江台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6分)

(1)暮而果大亡.其财()(2)两股.战战()

(3)欣然规.往()(4)媵人持汤.沃灌()

(5)辍耕之.垄上()(6)年且.九十()

郈成子返璧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乐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①)顾反,过(②)而弗辞。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谷臣死之。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陈.乐而不乐()(2)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

(3)酒酣而送我以.璧()(4)使人迎其妻子

..()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2分)

A.功名

B.异宝

C.骄恣

D.观表

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四十三、(2015年湖南衡阳)

阅读《三峡》,完成题。(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沿溯.阻绝()②素.湍绿潭()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疾也不以.物喜

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

C.春冬之.时乃记之.而去

D.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4分)

四十四、(2015年四川宜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1.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

..的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四十五、(2015年湖北潜江、天门等)

文言文阅读(10分)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2分)

A. 止.得襦(同“只”)两股.战战(大腿)

B. 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胡不见.我于王(看见)

C. 寻.作复裈(不久)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

D. 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 母殷夫人自成之.当余之.从师也

B. 母问其.故其.如土石何

C. 乃.答曰乃.重修岳阳楼

D.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潭西南而.望

3.下列各项理解不当

..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

(2)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2分)

四十六、(2015年河南省卷)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靡:倒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四十七、(2015年湖北鄂州)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

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2分)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将鼓之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3)玮侦虏兵去.已远

(4)玮又使.人谕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3分)

四十八、(2015年辽宁丹东)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⑵吾谁与归.

⑶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⑷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3.【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2分)

四十九、(2015年江苏盐城)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4)平居无私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先汉所以

..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兴隆也所以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译文: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1分)

五十、(2015年湖南郴州)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连月不开()(2)杂然而前陈者()..

(3)长烟一空()(4)游人去而禽鸟乐()..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一、(2015年湖北孝感)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2分)

A.必先苦其.心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至一夫夜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4.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二、(2015年山东菏泽)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2分)

五十三、(2015年湖南邵阳)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注释】①踊:yī,通“一”。偾:fèn,偾事,坏事。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

俭。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

C.一国兴.仁(兴起) D.踊人贪戾.(暴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特征

..豪强

..为洛阳令 B.由是搏击

C.生财

..有大道 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威不能行/一令乎 B.以/宣尝为二千石

C.则/财恒足矣 D.仁者/以财发身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5.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6.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四、(2015年陕西省卷)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

(选文有改动)〔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非知.其姓与名也()

(2)千.不得百焉()

(3)夫不具.司马迁之志()

(4)则几乎罔.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知之难乎.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 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其.如土石何?

C. 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而.欲知屈原之志温故而.知新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4.问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2分)

五十五、(2015年湖南益阳)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苔痕∕上阶绿D.可以调∕素琴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B.怀民亦未寝.(动词,睡觉)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

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相与步于.中庭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芙蕖则.不然(《芙蕖》)

D.孔子云:“何陋之.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

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

了作者的情怀。(2分)

五十六、(2015年北京市)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___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春和景明翻译:__________

(2)时有小舫往来翻译:__________

3. 【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风、湖水、①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②、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③。(4分)

五十七、(2015年湖北黄石)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①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②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白:使……露出白木。②烛:照亮。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读其书未毕.(全部) B.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C.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写) D.牺牲

..玉帛(指古代祭祀用猪、牛、羊等牲畜)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庞滑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B.皆以美于.徐公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C.肉食者谋之.遂成竖子之.名

D.读其.书未毕其.真无马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B.乙文段孙膑取得战斗的胜利,得益于选择有利的地形对敌军进行伏击。

C.甲乙两文段中,曹刿、孙膑都对战事进行了准确的预判和周密的部署。

D.甲文段曹刿认为鲁庄公在处理案件上尽了职分;乙文段孙膑因马陵之战,一战成名。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何以战?(2分)

(2)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2分)

五十八、(2015年广东汕尾)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騄駬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