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 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出旨的特点。 3.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岳阳楼记 》难句解析: (1)越明年,|②政通||③人和,|4 百废具兴。 分析:(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修饰复句。正句部分又是并列复句。 (2)“越明年”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越”作“逾”讲,作“渡过”讲, 这是《说文》的本义;《广雅·释估》也说“越,渡也。”二、“越”作“及” 讲,这是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说法。王引之说,“越,犹‘及’也,《书·召 浩》 : ‘惟二月既望, 越六日乙未……’”王氏举了 《尚书》 两个例子, 《尚书》 “越六日乙未”这种类型的结构共十二个,都作“到”、“及”讲。看起来两种 说法似乎都能言之成理。但是根据《岳州府志》“职方考”的《宗谅求记》,的 “去秋以得罪守兹郡”和“明年春……增其旧制”等材料来看, 膛子京确实是从 庆历六年开始修岳阳楼的,应当以第一种说法为妥。 译文: “过了明年, 政事顺利, 上下和睦, 一切废弃了的事儿都兴办起来啦。 ”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分析:“得无……乎?”有人认为有三种解释:一、用反问语气强调肯定谓 语所表达的意思;二、 相当于“大概”, 也是肯定谓语;三、 向否定事实方向推测, 相当于“该不会……吧”。第一说似嫌烦琐,而且“得无”是两个词,不是一个 词。异,不同。无,没有。得,能够。乎,吗,在是非问句后面的语气助词。能 够没有不同吗?否定之否定之否定,亦即三重否定,这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一个 强有力的发问, 即“能同乎?”下文“霪雨霏霏……感极而悲”是一种心情;“春 和景明……其喜洋洋”是又一种心情,具体地说明了“不能同也”。又,“日饮 食得无衰乎?”( 《触菩说赵太后》 )等于“平时饮食能够不衰退吗?”“妾得无随
1 / 12

坐乎?”( 《史记·廉颇商相如列传》 )等于: “我能够不株连受罪吗?”跟“得无” 相同的是“得不”、“得非”、“得毋”、“能不”、“能无”、“能勿”。袁 仁林《虚字说》:“俱反问辞,见其不能也。”再看以下推断:异(不同)——无 异(同)——得无异乎(得同乎)——不相同也。 “不相同也”是朴素的直陈, “得 无异乎?”是委婉的发问,具有精湛的修辞技巧。 3.至若①春和||②景明,|③波澜不惊…… 分析:《课文 》没有给“至若”作注。《历代散文 选》的注释是:“至若春和景明——像那风和日丽的春天。若,像。”按: 这里把“至”跟“若”分拆为两个词,而且把“若”解释为“像”,恐属未当。 “至若”是单纯的连词,词根是“至”,“若”则是一个词缀,没有意思。古人 用“至”等于“至若”的如:“今也玩好变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 至圣人不然……”(《韩非子·解老篇》)“至若”又等于“至如”、“至于”, 例如:“虽为侠,而逢巡有退让君子之风。至若北道姚氏……南阳赵调之徒,此 盗跄居民间者耳。”(《史记·游侠列传》)“元,凯既登,巢,许获逸。至于今 日,所谓道之云亡,邦国珍瘁。”(《晋书·贺循传》)“如”和“于”跟“若” 一样,也只能是词缀。(请参阅《现代汉语虚词的构成方式》,见《语文知识》 1957 年第 6 期。)论述某种情况或某件事情的时候,把话题转到跟论述有关的其 他方面去而又略带假设因素的,就用“至”、“至若”、“至如”“至于”。本 句上文说的是“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这里讲到另一种境界, 就用“至若” 来连接。 译文:“至若到了春气暖和,阳光明媚的时候,波澜不起……” 4.①沙鸥翔集,|②锦鳞游泳。 分析:(1)这是一个对偶句。“锦鳞”特指美丽的鱼。 (2)“翔”跟“集”是一对反义词,“游”跟“泳”也有反义因素。“游” 的本字是“厅, 《说文》 : “浮行水上也。 ”“泳”, 《说文》 : “潜行水中也。 ” 译文:“沙鸥或者齐飞,或者群集,鱼儿有时浮出,有时潜入。” 5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分析:(1)“而或”其实是两个词,“而”表顺接;“或”作“有时”讲,相 同的用法如:“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餟脯……”(白居易 《与元九书》) (2)“一空”、“千里”都是数量词组作谓语,“长烟”、“皑月”都是偏
2 / 12

正词组作主语,“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 (3)“浮光跃金, 静影沉壁”, 也是对偶句, 各又隐含着一个比喻, 就是“浮 光如跃金,静影似沉壁”,“跃”,不只是“闪动”,更有跃出水面的意思。一 阵风吹来,微波涌起,峰尖在日光照耀下像是跳荡着的黄金。上句写水上之景, 下句写水下之影。或说“浮光跃金”,从意思、从工整的对偶上看,应当接“沉 影静壁”,“静影沉壁”实在是错综形式。 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月光,把 微波变成跳跃的黄金,静溢的影子,如同沉浸的白玉。”如果是“沉影静壁”, 译文或可也是对偶句。 6①居庙堂之高|②则忧其民。 分析:(l)假设复句。主语“古仁人”都因承前省。 (2)“庙堂”, 一般的解释是, “庙”, 宗庙;“堂”, 殿堂;“庙堂”指“朝 廷”。 有人认为“唐宋时期的‘庙堂’决非‘朝廷’的意思”, “是指宰相副宰 相议事的地方,因此用来作宰相、副相的代称,既可以代其位,又可以代其 人。 ”( 《中国语文》 1983 年第 1 期第 60 页)。 我看“居庙堂之高”可以说成“处 在宰相或副相这样的高位”;但也不一定,“古仁人”的官职低于“宰相”或 “副相”的也可以说是“居庙堂之高”。又如“庙堂之议,非草茅所当言 也。”(《汉书·梅福传》)这“庙堂”是指高官乃至皇帝,不一定只是“宰相” 或“副相”。至于“居庙堂之高”,完全可以解成“处在朝廷的高位”,包括做 皇帝在内。 译文:“处在朝廷的高位,就关怀他的百姓。” 7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分析:“先”、“后”都是形容词。拙著《文言难句例解》卷一的第 134 页说“先”、“后”的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又如:“先吴寿梦之鼎。”(《左 传·襄公十九年》)“先”的后面也省略了“于”,这句意思是“在吴王寿梦所 铸用的鼎前面”。现在说,“先”、“后”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先天下之 忧”、“后天下之乐”,就是“在天下之忧先”、“在天下之乐后”。又如“窈 窕艳城郭”(《孔雀东南飞》),“艳”也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而”,可以 译成“就”, 后一个“而”用来表示迟, 可以译成“才”。 两个分句都是连动式, 前一个谓语是方式,后一个谓语是行动,方式跟行动之间用“而”字来连接,是 用“而”字来划分界限。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先天下之忧而后己忧”, 陷于随意增字解句,这并不足取。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快乐。” 8.①微斯人,|②吾谁与归? 分析: 《文言文的语言分析》(张拱贵、黄岳洲著)说“谁与归”就是“与谁
3 / 12

归”,把“与”看成介词,这是根据一般的通常解释。这里“与”跟“归”都是 动词,作“结交”或“称许”讲,《广雅·释估》:“与,许也。”《论语·微 子》:“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与”跟“归”两个及物动词同时管一个前 置的宾语“谁”。这样,“吾谁与归”就得译成“我称许谁,归宿到谁(的寓居) 的地方去呢?”“与”的相同用法又例如:“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 国策·齐策》)但是,语言是发展的,词性也在发展,“与”的产生介词的用法 至少是在西汉,《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 和?”第二个“与”是介词,《岳阳楼记》是宋人作品,把“与”解成介词应该 是可取的。 又, 《文选》 张华 《杂诗》 之二: “佳人不在兹, 取此欲谁与?”“与” 也是动词,作“给与”讲。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作者介绍,解题。 同学们预习了《岳阳楼记》(板书),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散文,作者是 范仲淹(板书)。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中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幼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母亲教育下,发愤读书并怀有大志。公元 1015 年考取进土。后来曾经镇守西北边疆,抵抗西夏,使西夏不敢进犯。1043 年任 参知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 斥被贬到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任上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 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滕子京支持 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由于范仲淹的举荐, 滕子京先知径州, 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 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 想找机会劝他, 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 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 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 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 霏(fēi) 樯(qiāng) 楫(jí) 冥(míng) 谗(chán) 偕(xié) (三)研习新课。 教读第 1 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4 / 12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而据《岳州府志》载 《宗谅求记书》,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 的本来意义作“过”讲为妥, “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 当进入了第三年 讲(庆历六年)。 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 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 如“发阎左 逾(同“谪”)戍渔阳九百人”。 属——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2.思考与讨论 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 滕被谪以后心清不好, 准备修好 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 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 深意? 引导要点: 从这个“谪”字看, 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 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 其实暗暗包含着对老朋友的劝勉: 你虽然身处逆境, 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 应该像“古仁人”那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 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 自勉勉人之意。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 很深的。 《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 作,而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 3.教读第 2 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夫——本文中几个“夫”都念 fú(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 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 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 “然则”在这句中 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 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 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 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教学参考书》把这句中的“然则”译为 “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间因果相承的关系,值得商榷。 骚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 》,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 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 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 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
5 / 12

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 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 民善盗耶”),但本句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 以洁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2) .思考与讨论。 l)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 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 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 有许多小山, 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 湖, 用一“吞”字, 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 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 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 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 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 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 “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 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 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2)本节中有些句子 有前后照应的关系, 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 关系或作用。 引导要点: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霆雨罪罪” 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 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 4.讲读第 3、4 段。 (1).指明同学读第 3 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解释: “若夫……猿啼”句。霪雨:即淫雨。淫,过多,过甚的意思。霪雨解作连 绵的雨。阴风:阴冷的风。怒号(háo):大声的号叫。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 声音。岳:高大的山。山岳,泛指洞庭湖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啸:野兽拖长声音 的叫,它与“啼”是同义词。老虎叫用“啸”;猴子叫用“啼”,也可以用鸣; 鸡叫可以用“啼”,也可以用“鸣”;狗叫可以用“叫”,也可以用“吠”。注 意这组同义词,可以逐步培养用词准确的能力。 “登斯楼也……悲者矣”句。斯:此,这。去:离开。国:国都,这里指朝
6 / 12

廷。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感极:感慨到极点。有……者:有……的心清。 者:代“览物之情”的情。“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是“有”的宾语。 (2).学生齐读第 3 段。 (3).指名同学读第 4 段课文并口译,教师作必要的解释:“至若……郁郁 青青”句。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 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这种以部 分代替全体的修辞手法。叫做“借代”,是文学作品 中常见的写法。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诗)中的以“帆”代船。 汀: 水中的小陆地, 也叫洲。 “岸芒汀兰”是互文, 意思是岸上和小洲上的兰花。青青:“即“青青”,草很茂盛的样子。 “而或……喜洋洋者矣”句。而或:或者,有时。皓(hào)月:洁白的月光。 心旷神恰:心胸开朗,精神愉快。洋洋:快乐的样子。 (4).学生齐读第 4 段。 (5)讲析第 3、4 段。 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 问: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清。 这段 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的 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 作者选用了有代表性的景物加 以描绘: 连绵阴雨的天气、 令人胆寒的风声、 恐怖的浊浪、 天色昏暗、 交通阻绝, 这是写的白天。 夜间却是经常听到虎啸猿啼, 等等, 凄凉的气氛更加浓重了。 ( 《三 峡》就曾经引用民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猿呜”烘托 悲凉凄清的气氛。)这样的景物,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 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 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 是照应上文“异” 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 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 这一段采用与上一段对照的写法。 “至 若”以下写昼景, “而或”以下写夜景。 写白天, 写天写水, 写天水相连的晴明; 写沙鸥,写游鱼,更增添自由闲适的气氛;又写兰芒,生机勃勃,有色有香。写 夜间,再次写天写水,有动有静,此时不再有恐怖凄凉的虎啸猿啼,却有悠扬动 听的渔歌飘荡在湖面夜空。这样的景物怎能不令人陶醉其中?写了这样的景物, 就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 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 是 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6)分别指名朗读第 2、3、4 段,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和作用。 5.教读第 5 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7 / 12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 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 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可层层启 发,设问: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 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 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 不在写景抒情, 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 本段以“嗟夫”提起下 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 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 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 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 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 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 “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 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 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实际也许并不存在。 联系第一 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 物。 提示: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 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 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 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 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 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8 / 12

9 / 12

10 / 12

11 / 12

12 / 12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导入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导入 【篇一:27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27《岳阳楼记》教案 毛英 教学目的 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 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 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 琅琅上口。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 1.展示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 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 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

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 篇文章。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 文原文回答。 [点拨]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基础上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析文章结构,领会文章写法 [点拨]板书(一)交代写作缘由——叙述;(二)描写岳阳楼景色——写景抒情;(三)表达自己的胸襟抱负——议论。 2.赏文章美景,体会文章语言 (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文章共几处写了岳阳楼的景色?分别 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点拨]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一处是课文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景象; 二处是课文第三段想象阴天岳阳楼的景象;三处是课文第四段想象 晴天岳阳楼的景象。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势,又要想象一阴一晴 两幅画面? [点拨]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铺垫。 3.探文章思想,理解文章主旨 (1)“以物喜,以己悲”是人生的两种情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 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作者对“以物喜,以己悲”又是怎样的看法?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点拨]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 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四、课文延伸,拓展提高 1.你还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哪些人是忧国忧民的楷模?请举出他的类 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岳阳楼记的教案范文

岳阳楼记的教案范文 岳阳楼记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帮大家的岳阳楼记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以一篇时文作为课文教学的导言。教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文章点明了《岳阳楼记》的三大优点:写景好、政论好、人生观好。教师顺此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把课文立意新(政论好、人生观好)与语言美(写景好)作为重点。采用反复朗诵课文并当堂背诵的方法,在不断吟诵中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第一节: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欣赏洞庭湖全景。体会转折句的作用。 第三节、第四节: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落实对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五节: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多样,背诵则结合讲析逐步进行;以读为主,读读讲讲。 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②;雾气充满天空。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 着重从语言方面去探究,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方面去概括、归纳: 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2.句子——精练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语、对偶句、排比句等。 3.修辞——巧妙运用,如对偶,对比、排比、借代等。 4.节奏——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

岳阳楼记 优秀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课时安排】 3课时 【文章背景】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解题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重点难点: 1、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材分析: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同时它又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这是它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突出本文的个性特点。 教学设想: 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读、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这样,力求做到既夯实基础,又突出重点、训练能力;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饱满,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因为,一方面,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新课标写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27、《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 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二、电脑示图解题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岳阳楼记》 国家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3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引导到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的。 2、赏析句子,学习本文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l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岳阳楼记 由江南三大名楼导入 活动2【讲授】岳阳楼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分组背诵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 1、、本文主旨句是哪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文中哪些句子同样能展现作者广阔胸襟及忧国忧民情怀? 2、本文写作目的是借古仁人之心来抒发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这种精神高度的? 板书总结 探究二 1、、岳阳楼记离不开写景,找出这些句子、段落有感情读一读,试作赏析。 2、读文章时,你感受到的文章语言最大特点是什么? 归纳本文写作特色: 1、对比反衬,突出文章主旨。 2、景物描写,突出特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骈散结合,有利于文意的表达,并使文章有文采、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 活动3【测试】岳阳楼记 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1、抒发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2、表“古仁人之心”名句是: 3、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 二、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

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准备

1.岳阳楼、《洞庭晚秋图》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成幻灯片。 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范仲淹《岳阳楼记》教案: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 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岳阳楼记》范文2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岳阳楼记》范文2篇 1、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中心学校刘家怀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课文,顺畅直译课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及对比写法,体会句式骈散结合的好处(1、 2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过程与方法的实施和理解) 3、领悟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品德,心 怀天下,树立远大理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二、教学课型说读课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设想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语言学习——发表见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感知课文(学习习惯和技能的培养) 1、课前布置预习要求(生字词的准确读音、课文的流利朗读、作者的生平了解、课文的整体感知) 2、授课导入:同学们,江西的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天下,湖北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声名远播,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也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因孟浩然、李白、杜甫等人的题咏而名扬天下,到了宋代,更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文本的记述,做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心语吧! 3、检查预习情况 4、朗读课文:指名学生朗读、齐读(提示要求:注意把握节奏、语气语调和语速,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第二步:直译课文(语感训练) 教师:直译课文,需要咬文嚼字,就是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这句话字面是什么意思,要表达的是什么内容,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语境意义) 具体步骤 1、参看课文注解,自己边读句子边翻译 2、同桌互动,你读我译,你说我听,互相补充 3、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课文,学生跟着翻译课文 4、老师指名学生翻译文句,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三步:理解课文(探究能力培养) 教师:理解课文的关键是用心读课文,用脑思考课文,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课文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有所见解。 具体步骤 1、问题讨论:(1)本文的第三、四、五段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分别体现了人物

10 岳阳楼记优秀教学设计

10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柳州有幸,拥有柳宗元;岳阳亦有幸,拥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同举进士,遂成为莫逆之交,演绎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考中进士。宋仁宗时,范仲淹曾守边数年,后还朝任枢密副使,又迁升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此后多次遭贬,在赴颍州任途中病逝,谥“文正”。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其代表作有《渔家傲》《岳阳楼记》《江上渔者》等。 2.知识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谪.(zhé) 属.(zhǔ) 霪. 雨(yín) 霏.霏(fēi ) 樯.(qiáng) 楫. (jí) 冥.(míng) 谗.(chán) 偕. (xié) (2)一词多义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名词,景象) 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动词,至、到达)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动词,穷尽) 或????? 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或. 异二者之为(副词,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 空????? 浊浪排空.(名词,天空)而或长烟一空. (动词,消散) 通????? 政通.人和(形容词,顺利)然则北通. 巫峡(动词,通向) 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在)面山而居.(动词,居住) (3)通假字 ①百废具. (jù)兴(同“俱”,全,都) ②属. (zhǔ)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获奖) (2)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努力构建立体式的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最后采用阶梯式教学流程,层层递进,达到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训练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也要从细节上去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丰富,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主要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3.学以致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习作训练中。 重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难点:学以致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习作训练中。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同学们,本词表面写思乡,其实其中的白发将军就是作者的写照,作者借白发情、征夫泪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保卫祖国的真情,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却一改其含蓄的风格,直抒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范仲淹的这篇不落窠臼,名扬千古的佳作《岳阳楼记》,去体味他崇高的思想感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回顾“记”这种文体 四、教师在《英雄的黎明》的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背诵全篇,要求学生体会老师对文章的处理方式并复述各段大意。 1、请同学们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对重点词句的阅读把握。生生互评,教师适时点拨。(如:第一段是记叙可以用平淡的说话的口吻来读。三四两段的“登斯楼也”要做不同的处理,第三段的“登斯楼也”应读得缓慢,读出步履的沉重和迟疑,读出“忧谗畏讥,感极而悲”的沉痛。而第四段应读得明快欢乐,读出步履的轻盈舒展,读出“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的乐观和自得。“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也应好好品味,“先天下之忧而忧”应读得气壮山河,“后天下之乐而乐”却要读得越来越轻,读出范仲淹的价值取向。结尾处的“吾谁与归”可读两次,第一次轻读,仿佛范仲淹在寻寻觅觅喃喃自语叩问心灵。而第二次其实是激愤的范仲淹在问天问地,在茫茫宇宙中寻找自己志同道合者,要读得声嘶力竭。)

27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27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7《岳阳楼记》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 1.展示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 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点拨]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学生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基础上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感情。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析文章结构,领会文章写法 [点拨]板书(一)交代写作缘由——叙述;(二)描写岳阳楼景色——写景抒情;(三)表达自己的胸襟抱负——议论。 2.赏文章美景,体会文章语言 (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文章共几处写了岳阳楼的景色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点拨]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一处是课文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二处是课文第三段想象阴天岳阳楼的景象;三处是课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阳楼的景象。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势,又要想象一阴一晴两幅画面?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案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第一课时 课文导读: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朝晖夕阴迁客骚人 霪雨霏霏薄暮冥冥 潜形岸芷汀兰皓月 心旷神恰宠辱偕志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2、背景资料。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学生逐段翻译文章,学生讨论纠错。 3、作业:整理文章的加点字和句子翻译。 第二课时 四、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一碧万顷(一)长烟一空(全) ⑹极: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岳阳楼记 优秀教案课程

岳阳楼记 范仲淹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 2.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2.揣摩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重点 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课文朗读磁带、岳阳楼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2课时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镌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也因此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两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他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

岳阳楼记优质课教案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尖扎县康杨中学教师:祁成峰 目标要求: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 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教具准备:投影仪 U盘音箱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听录音朗读。要求: (1)准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霏(fēi)樯(qiáng)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 (2)句读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2、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共分三个部分。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与反思

原设计: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 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优质课教案

10 岳阳楼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2.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3.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4.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

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义 1.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岳阳楼记》板书教案设计

《岳阳楼记》板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积累词语。 二、理解句意。 三、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四、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指导自读) 一、导入新课。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认真思考的。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2.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课外作业。 1.把小黑板上关于范仲淹的资料抄在练习本上。 2.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读第1—4段) 二、研习新课。 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而据《岳州府志》载《宗谅求记书》,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的本来意义作“过”讲为妥,“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即进入了第三年讲(庆历六年)。 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適(同“谪”)戍渔阳九百人”。 属——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2.思考与讨论。 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泳┑笔钡拇场k悔匾院笮那椴缓茫急感藓迷姥袈ズ蟆捌纠覆烩薄?勺髡咂谖恼碌囊豢肪偷愠稣飧觥摆亍弊郑獠皇谴嫘拇ネ蠢吓笥崖穑渴粤嫡恼碌囊馑枷胍幌耄髡哒庋词欠癖鹩猩钜猓?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