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

本章概述

本章包括3个单元:(1)法律基础;(2)民事争议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3)行政争议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

本章在每套考卷中的分值约为10分,不涉及大题。

第一单元法律基础

考点解读

一、法的本质和特征(★)

(一)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

(1)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律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法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意志”

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小结】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法的特征的有()。(2014年)

A.国家强制性

B.利导性

C.规范性

D.国家意志性

【答案】ABCD

【例题2·多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09年)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2)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

二、法律关系(★★★)

(一)总述

1.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提示】受法律规范调整的,才属于法律关系;不受法律规范调整,仅受道德规范调整的(例如,恋爱中的“山盟海誓”),不属于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

3.法律事实是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原因。

(二)主体

1.种类

(1)公民(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包括国家机关、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唯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法上,国家是国际法关系的主体。

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体是否残缺、智力高低等无关。

【案例1】

小张今年3周岁,智力超常:

只要年龄不满8周岁,即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智力是否超常无关,因此,小张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案例2】

小王今年20周岁,先天腿部残疾,但精神状态正常:

(1)年龄已经超过18周岁;

(2)精神状态正常;

因此,小王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先天腿部残疾”并不影响小王的行为能力。

【案例3】

小李今年17周岁,仍依靠父母供养在大学就读:

由于小李不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虽然年龄处于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区间,但仍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案例4】

小赵今年17周岁,已经在汽车修理厂工作,以自己的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1)年龄处于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区间;

(2)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因此,小赵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案例5】

小钱今年8周岁,精神状态无异常:

正好等于8周岁的未成年人,只要精神状态无异常,应界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同理,正好等于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只要精神状态无异常,应界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1)刑法将已满14周岁(≥14周岁)不满16周岁(<16周岁)的公民视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2)不满14周岁(<14周岁)的未成年人,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提示】

从年龄角度,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界线依次为10周岁和18周岁;而刑事责任能力的分界线依次为14周岁和16周岁。请注意仔细区分。

4.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成立时产生,至法人终止时消灭。

(三)内容

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有权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行为权)、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请求权)和一旦被侵犯,有权请求国家予以法律保护(获得法律保护权)。

3.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如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4.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而任何一方的义务又都是为实现他方的权利而设定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四)客体

1.物

(1)自然物: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

(2)人造物:建筑、机器、各种产品等;

(3)货币及有价证券;

(4)物也可以是没有固定形态的,如天然气、电力等;

2.人身人格

(1)人身:主要指人体器官,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但活人的整个身体不能作为法律上的物。

(2)人格

3.非物质财富(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

(1)知识产品(智力成果):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

(2)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

4.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五)法律事实

1.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2.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1)绝对事件——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2)相对事件——社会现象: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3.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行为进行如下分类:

【小结】

【例题1·单选题】根据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达到一定年龄阶段、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该年龄阶段为()。(2016年)

A.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8周岁以上

C.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D.不满10周岁

【答案】A

【解析】选项A: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10年)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

【答案】ABCD

【解析】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均属于“机构和组织”,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例题3·多选题】下列可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有()。(2016年)

A.土地

B.荣誉称号

C.人民币

D.天然气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CD:属于物;(2)选项B:属于非物质财富(道德产品)。

【例题4·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2012年)

A.自然人

B.商品

C.法人

D.行为

【答案】AC

【解析】选项BD: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题5·单选题】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法律行为可以分为()。(2015年)

A.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B.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C.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

D.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答案】C

【解析】(1)选项A: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所作的分类;(2)选项B: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所作的分类;(3)选项D: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所作的分类。

【例题6·多选题】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2016年)

A.订立合同

B.发生海啸

C.销售货物

D.签发支票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属于法律事件(绝对事件)。

【例题7·单选题】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2015年)

A.买卖房屋

B.订立遗嘱

C.台风登陆

D.租赁设备

【答案】C

【解析】选项ABD:属于法律行为。

【例题8·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有()。(2011年)

A.自然灾害

B.公民死亡

C.签订合同

D.提起诉讼

【答案】ABCD

【解析】不论是法律事件,还是法律行为均属于法律事实:(1)选项AB:属于法律事件;(2)选项CD:属于法律行为。

【例题9·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约定甲公司承租乙公司一台挖掘机,租期1个月,租金1万元。引起该租赁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2016年)

A.租赁的挖掘机

B.甲公司和乙公司

C.1万元租金

D.签订租赁合同的行为

【答案】D

【解析】(1)选项AC:属于租赁法律关系的标的物和对价,选项A按照《经济法基础》考试的观点,也可以称为该租赁合同的客体;(2)选项B:属于租赁法律关系的主体;(3)选项D:租赁合同的签订,在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建立了租赁法律关系,属于引起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行为。

三、法的形式(★★)

(一)种类

我国法的主要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我国签订和加入的国际条约。

【提示】我国不实行判例制度,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等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二)法的制定机关与效力等级

【提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四)规章的权利义务设定权

1.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2.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五)法的冲突解决机制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即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时,以上位法为据,不再适用下位法。

【解释】在法的形式中,效力等级高的称为上位法,效力等级低的称为下位法。例如,法律是上位法,行政法规是下位法。

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的形式,但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解释】《合同法》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3.新法优于旧法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的形式,但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解释】“营改增”的规定与“营业税”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营改增”的规定。

4.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

(1)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而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裁决。

(2)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3)同一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5.同一位阶的法规定不一致(“两个小男孩打架”)

(1)两个邻家的小男孩打架:年龄小的家长先出面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2)两个堂兄弟打架:爷爷说了算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例题1·判断题】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2016年)

【答案】√

【例题2·单选题】对下列规范性文件所作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2015年)

A.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旅馆业管理办法》属于地方性法规

B.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C.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西藏自治区立法条例》属于自治法规

D.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

【答案】A

【解析】选项A:属于地方政府规章。

【例题3·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效力层级最低的是()。(2014年)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答案】C

【解析】效力层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小结】

【例题·多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是()。(2011年)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答案】A

(1)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主动承担;

(2)行政责任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给予;

(3)刑事责任则应由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照刑事法律给予;

(4)刑事责任是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责任形式。

【提示2】请仔细辨别:

(1)违约金属于民事责任,罚款属于行政责任,罚金属于刑事责任;

(2)返还财产属于民事责任,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行政责任,没收财产属于刑事责任;

(3)行政拘留属于行政责任,拘役属于刑事责任。

【提示3】请记准刑期的具体规定:

(1)管制——“323”,即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3年;

(2)拘役——“161”,即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

(3)有期徒刑——“615352025”,即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提示4】请简单了解“剥夺政治权利”中所剥夺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例题1·多选题】甲行政机关财务负责人刘某因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后被甲行政机关开除。刘某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属于刑事责任的有()。(2016年)

A.没收财产

B.罚金

C.有期徒刑

D.开除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行政责任——行政处分。

【例题2·单选题】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的是()。(2016年)

A.拘役

B.记过

C.支付违约金

D.暂扣许可证

【答案】C

【解析】(1)选项A:属于刑事责任——主刑;(2)选项B:属于行政责任——行政处分;(3)选项D:属于行政责任——行政处罚。

【例题3·单选题】下列法律责任的形式中,属于行政责任的是()。(2015年)

A.赔偿损失

B.罚款

C.返还财产

D.罚金

【答案】B

【解析】(1)选项AC:属于民事责任;(2)选项D:属于刑事责任——附加刑。

【例题4·多选题】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2014年)

A.没收财产

B.消除危险

C.暂扣许可证

D.赔礼道歉

【答案】BD

【解析】(1)选项A:属于刑事责任——附加刑;(2)选项C:属于行政责任——行政处罚。

【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有()。(2015年)

A.罚金

B.剥夺政治权利

C.驱逐出境

D.没收财产

【答案】ABCD

【例题6·单选题】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拘役法定量刑期的是()。(2012年)

A.15天以下

B.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3个月以上2年以下

D.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答案】B

【解析】拘役!——“161”(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1年)。

【例题7·单选题】纳税人因偷税涉嫌犯罪,有权判定该纳税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机关

是()。(2016年)

A.地方税务局

B.国家税务局

C.人民法院

D.人民政府

【答案】C

【解析】(1)“刑事”责任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判处;(2)选项ABD均属于行政机关,有权要求要求相对人承担“行政”责任。

【例题8·多选题】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被告人因实施犯罪被依法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其被剥夺的具体政治权利包括()。(2014年)

A.担任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领导职务的权利

【答案】ABCD

【解析】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属于附加刑。剥夺的具体政治权利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项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选项C);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选项AD)。

单元小结

第二单元民事争议纠纷的法律救济途径

单元框架

考点解读

一、民事争议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

(一)横向关系VS纵向关系

仲裁和民事诉讼都是适用于“横向关系”经济纠纷(民事争议纠纷)的解决方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适用于“纵向关系”经济纠纷(行政争议纠纷)的解决方式。

(二)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关系:或裁或审

1.申请仲裁的前提:存在有效仲裁协议

(1)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仲裁自愿原则)。

(2)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

(3)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装傻”),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2.裁后不得再裁或再诉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原则),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例题1·单选题】甲公司长期拖欠乙公司货款,双方发生纠纷,期间一直未约定纠纷的解决方式,为解决该纠纷,乙公司可采取的法律途径是()。(2015年)

A.提起行政诉讼

B.提请仲裁

C.提起民事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C

【解析】(1)本案属于横向关系经济纠纷(民事纠纷),排除选项AD;(2)当事人之间一直未约定纠纷解决方式(说明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仲裁协议),排除选项B。

【例题2·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一裁终局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15年)

A.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B.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可就同一纠纷向原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C.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可就同一纠纷向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D.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答案】AD

【解析】仲裁,一裁终局,裁后不得就同一纠纷再裁或再诉。

【例题3·判断题】对于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而言,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2010年)

【答案】√

【例题4·单选题】甲、乙因买卖货物发生合同纠纷,甲向法院提起诉讼。开庭审理时,乙提出双方签有仲裁协议,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对该案件的下列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2009年)

A.仲裁协议有效,法院驳回甲的起诉

B.仲裁协议无效,法院继续审理

C.由甲、乙协商确定纠纷的解决方式

D.视为甲、乙已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

【答案】D

【解析】当事人未能“及时”(首次开庭前)提出异议,应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即可。

二、经济仲裁(★★★)

(一)仲裁的适用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下列纠纷不能通过经济仲裁程序解决: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并非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属于纵向关系纠纷);

(3)劳动争议的仲裁(适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4)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适用专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程序)。

【解释】就上述事项约定仲裁的,仲裁协议无效。

(二)仲裁机构

1.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2.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3.仲裁委员会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隶属关系;

4.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在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三)仲裁协议(条款)

1.仲裁协议的形式

(1)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

2.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3.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4.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异议

(1)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先自由选择,重复选择则法院独裁)

(2)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相关链接】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四)仲裁程序

1.仲裁委员会的选定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相关链接】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2.仲裁庭的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3.仲裁员的回避

仲裁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开庭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5.不公开

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6.仲裁和解

(1)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2)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3)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又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再次)申请仲裁。

7.仲裁调解

(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2)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者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8.裁决的作出

(1)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先多数决,后首席决)

(2)裁决书自作出(而非签收或送达)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9.强制执行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小结】

【例题1·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协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16年)

A.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B.当事人双方没有订立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C.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D.仲裁协议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答案】ABC

【解析】选项D: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例题2·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协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16年)

A.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B.仲裁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C.仲裁协议可以在纠纷发生后达成

D.仲裁协议由当事人自愿达成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考查仲裁协议的独立性;(2)选项BC:考查仲裁协议的形式;(3)选项D:考查仲裁的自愿原则。

【例题3·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有()。(2016年)

A.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B.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答案】ABD

【解析】(1)选项A: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选项C:仲裁不实行级别

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例题4·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仲裁法》规定的仲裁范围的是()。(2014年)

A.合同纠纷

B.继承纠纷

C.离婚纠纷

D.扶养纠纷

【答案】A

【解析】选项BCD:均属于人身关系纠纷,不能通过《仲裁法》规定的仲裁程序解决。

【例题5·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仲裁协议必备内容的有()。(2013年)

A.仲裁事项

B.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C.选定的仲裁员

D.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答案】ABD

【解析】选项BC:注意区分“仲裁委员会”、“仲裁庭”和“仲裁员”三个概念。例如,甲公司就其与乙公司的商事纠纷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甲公司从仲裁员名册选定张某为仲裁员,乙公司则选定王某为仲裁员,双方共同选定李某为首席仲裁员;张某、王某和李某组成处理本案的仲裁庭。

【例题6·单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关于仲裁裁决书生效时间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2013年)

A.自送达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B.自签发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C.自开庭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D.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答案】D

【解析】(1)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2)仲裁调解书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3)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例题7·多选题】下列关于仲裁审理的表述中,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有()。(2011年)

A.除当事人协议外,仲裁开庭进行

B.仲裁员不实行回避制度

C.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D.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答案】ACD

【解析】(1)选项A: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2)选项B: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中均规定了回避制度。(3)选项C:申请仲裁后,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4)选项D: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

【例题8·多选题】甲、乙因合同纠纷申请仲裁,仲裁庭对案件裁决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关于该案件仲裁裁决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2010年)

A.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B.应当由仲裁庭达成一致意见作出裁决

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D.仲裁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答案】AC

【解析】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三、民事诉讼程序(★★★)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均可以提起民事诉讼。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件具体有5类: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案件。

【相关链接】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等。

【相关链接】劳动争议不适用《仲裁法》,但因劳动争议提起的诉讼(劳动诉讼)属于民事诉讼。

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二)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合议制下,由3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组织;独任制下,由1名审判员独立地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

2.回避制度

(1)回避对象: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2)回避对象出现下列情形,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①回避对象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②回避对象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③回避对象与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

④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

3.公开审判制度

(1)应当公开审理

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外,法院审理民事或行政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2)经当事人申请可以不公开审理

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相关链接】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3)公开审判包括审判过程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两项内容,但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4.两审终审制度

(1)一般情况

第1章 财务管理总论(习题及解析)

第1章财务管理总论 一、本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为( D )。 A.资金结算关系 B.债权债务关系 C.风险收益对等关系 D.强制与无偿的分配关系 【解析】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担负着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企业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向中央和地方政府缴纳各种税款,这一关系体现为强制与无偿的分配关系。 2.与债券信用等级有关的利率因素是()。 A.违约风险收益率 B.纯利率 C.通货膨胀补偿率 D.到期风险收益率 A,【解析】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未能按时支付利息或未如期偿还贷款本金的风险。债券信用等级评定,实际上就是评定违约风险的大小。 3.通过采取激励方式协调股东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是()。 A.接受 B.解聘 C.监督 D.股票选择权 D,【解析】激励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股票选择权,二是绩效股。 4.金融资产的特征具有如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A.收益大的,风险较小 B.流动性弱的,风险较小 C.流动性强的,收益较差 D.流动性强的,收益较好 C,【解析】金融性资产流动性和收益性成反比,收益性和风险性成正比。 5.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 A.价值的管理 B.使用价值的管理 C.劳动要素的管理 D.物质设备的管理 A,【解析】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即价值的管理。 6.财务关系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所发生的()。 A.经济利益关系 B.经济往来关系 C.经济责任关系 D.经济协作关系 A,【解析】财务关系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7.采用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活动是()。 A.分配活动 B.筹资活动 C.投资活动 D.营运活动 B,【解析】因资金筹集而产生的资金收支,是指由企业筹资引起的活动。 8.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 A.经济管理工作 B.物质管理工作 C.人文管理工作 D.社会管理工作

第一章 总论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财务报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B.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C.财务报表仅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D.由财务报表和一些其他相关资料构成 2.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的计量属性是()。 A.重置成本 B.公允价值 C.历史成本 D.可变现净值 3.下列资产项目中,期末不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是()。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投资性房地产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也可能源于日常活动 B.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C.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下列各项中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A.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B.宣告分配股票股利 C.接受投资者投资 D.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6.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其计提折旧,遵循的是()要求。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重要性 7.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8.下列有关会计主体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企业的经济活动应与投资者的经济活动相区分 B.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C.会计主体可以是营利组织,也可以是非营利组织 D.会计主体必须要有独立的资金,并独立编制财务报告对外报送 9.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事项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仅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D.费用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10. 下列各项业务中,能使企业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同时增加的是()。 A.支付应付债券利息 B.发行债券取得款项存入银行存款 C.发放股票股利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上升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体现重要性要求的有()。 A.本期将购买办公用品的支出直接记入当期费用 B.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相差不大时采用票面利率摊销 C.每一中期末都要对外提供中期报告 D.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2.下列组织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财务核算的有()。 A.合伙企业 B.单独核算的基金 C.独立核算的车间 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3.下列项目中不应作为负债确认的有()。 A.因购买货物而暂欠外单位的货款 B.按照购货合同约定以赊购方式购进货物的货款 C.计划向银行借款100万元 D.因经济纠纷导致的法院尚未判决且金额无法合理估计的赔偿 4.在企业会计实务中,下列事项中能够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有()。 A.分配生产工人职工薪酬 B.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并取得净收益 C.计提未到期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的利息 D.收到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分得的现金股利 5.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资产范围的有()。 A.经营方式租入的设备 B.经营方式租出的设备 C.委托代销商品 D.已售出但购买方尚未运走而暂存企业仓库的商品 6.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的有()。

第1章总论(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管理活动论认为(D )。 A、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B、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C、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具 D、会计是以提供信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B )。 A、控制与监督 B、反映与监督 C、反映与核算 D、反映与分析 3、会计方法体系中,其基本环节是(A )。 A、会计核算方法 B、会计分析方法 C、会计监督方法 D、会计决策方法 4、会计在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时主要使用(D )。 A、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 B、劳动量度和实物量度 C、实物量度和其他量度 D、货币量度和实物量度 5、我国企业单位采用的会计基础是(B )。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D、永续盘存制 6、下列要求中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A )。 A、可靠性原则 B、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C、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D、公允价值计价原则 7、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专门方法的是(B )。 A、成本计算与复式记账 B、错账更正与评估预测 C、设置账户 D、编制会计报表 8、我国会计年度的起止时间是(A )。 A、公历1月1日至于12月31日 B、农历1月1日至12月31日 C、公历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D、农历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 A、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B、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会计从产生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D、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2、会计的基本职能有(AD )。 A、会计核算 B、会计分析 C、会计决策 D、会计监督 3、会计方法体系包括(ABC )。

汽车构造习题:1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等四部分组成。 2.发动机一般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润滑系统)、(冷去系统)、(点火系统)、(启动系统)等部分组成。 3.汽车底盘主要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四部分组成。4.典型的货车车身包括(发动机舱)、(乘员室)、(货箱)等部件。 5.汽车等速行驶时,其阻力由(滚动阻力)、(空气阻力)、()等组成。 6.汽车的滚动阻力与(路面阻力)、(行驶车速)、(轮胎)以及(气压)有关。 7.汽车的空气阻力与(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相对速度)有关。 8.汽车的爬坡阻力主要取决于(车总重量)和路面的(坡度)。 9.JNl181C13汽车属于(货车),其总质量为(18吨)。 二、选择题 1.4×2型汽车的驱动轮数为(B)。 A.4 B.2 C.8 D.6 2.BJ1061型汽车属于( C )。 A.客车B.轿车 C.货车D.越野汽车 三、问答题 1.汽车是如何分类的? 按用途分成7类: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与挂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 按汽车燃料的不同将汽车分为:汽油车,柴油车,液化气汽车; 按驱动形式的不同分为单轴(两轮)驱动,两轴(四轮)驱动,多轴(全轮)驱动。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将汽车分为:乘用车,商用车辆。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将汽车分为M类,N类,O类,L类,G类。 国际分类:乘用汽车,商用汽车。 2.轿车、客车、货车和越野汽车分别依据什么分类?各分为哪几个等级?

(财务知识)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财务成本管理》内容简介 全书总计包括十五章,第一章至第十一章讲述的是财务管理的内容,第十二章—第十五章讲述的是成本管理的内容,重点是财务管理的内容。 成本管理的考核每年都涉及到。一般成本管理考试分数的比重在20%左右。 要想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全面看书,《财务成本管理》这门课程的考试特点是考试面比较广,每一章都会有题。其次,应该在全面的看书基础上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内容多做一些相应的练习来巩固重点的知识。 财务管理部分比较重要的内容包括,第四章财务估价,即有计算的基础,而且还有证券投资的内容。第五章项目投资、第六章流动资金管理、第九章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对于成本管理部分,会有一些计算题。 题型包括两大类: 第一类是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这类题型基本上占整个分数的40%。 第二类是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这类题占的分数比较高,约占整个分数的60%。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什么是财务管理?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1.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是一种人所从事的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工作; 2.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 资金管理 综合管理 3.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有效地获取资金和使用资金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的目标 1.生存 2.发展 3.获利 (二)企业目标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1.企业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 2.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主张及其理由和问题

3.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 (1)外部因素: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 (2)内部因素: 直接因素:①投资报酬率;②风险。 间接因素:①投资项目;②资本结构;③股利政策。 4 第二节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对象:资金及其流转 1.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也可以说是现金及其流转。 2.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原因 (1)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内部原因。 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内部原因主要有盈亏和扩充两种原因。 ①盈利企业的现金流转。盈利企业如果不打算扩充,其现金流转一般比较顺畅。但是,即使是盈利企业,如果进行大规模扩充,也会使企业现金流转不平衡。 ②亏损企业的现金流转。从长期的观点看,亏损企业的现金流转是不可能维持的。从 短期来看,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亏损额小于折旧额的企业,由于折旧是现金的一种来源,所以在固定资产重置以前可以维持下去;另一种是亏损额大于折旧额的企业,不从外部补充现金,将很快破产。 ③扩充企业的现金流转。任何要迅速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都会遇到相当严重的现金短缺情况。 (2)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外部原因。 ①市场的季节性变化; ②经济波动; ③通货膨胀; ④竞争。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筹资、投资股利分配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项。

第一章 总论 练习题

第一章 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 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3. 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 A. 年龄 B. 工资 C. 企业类型 D. 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4.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6.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7.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 8.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总体是() A. IT业的全部从业者 B. 5000个IT业从业者 C. IT业从业者的总收入 D.IT业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 9.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月收入”是()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 数值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 10. 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了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质疑数据属于()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 数值型数据 D.离散型数据

第一章-财务管理务管理总论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概念 一、财务管理的对象 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优化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促使价值的顺利形成和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增值过程,最为重要的是资金运用的质量。从现阶段看,决定资金运用质量的标准是现金流动(包括现金的流入、流出和结存),只有流动的资金(即现金)才能促使价值的顺利形成和最大增值,而停止不动的“资金”(仅从物资资料的货币表现讲是资金)并不能促使价值的顺利形成和增值。 从现代财务观点看,所谓现金是指能够给企业创造未来价值的、能为企业所控制的各种资源的变现价值,可见现金不等于资金,现金是从价值创新角度对资金进行的重新定义。从一定意义上讲,现金并不强调其存量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而着重强调其流动(包括流向、流量及时间三要素)对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现金流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方面,它以价值创新的形式综合地反映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企业的现金流动,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这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现金流动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图1-1): 二、企业的财务活动 现金流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运营、耗费、分配五个方面的经济内容。 (一)资金筹集

企业的自有资金,是通过吸收投资、发行股票等方式从投资者那里取得的;企业的借入资金,是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方式形成的。企业从投资者、债权人那里筹集来的资金,既可以是货币资金形态,也可以是实物、无形资产形态。 (二)资金投放 企业筹集来的资金,经过投放形成经营资产。这种投放主要是通过购买、建造、兼并、组合等形式完成,并形成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对内一方面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以获得劳动手段,另一方面购进原材料、燃料等以获得劳动对象及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者,从而使货币资金转化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对外可以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形成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企业资金无论投放在经营资产上还是形成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 (三)资金运营 企业在投放过程中形成不同形态的资产,各种资产各具不同的功能,各类资产之间也有适当的比例关系,资产运用效果高低决定着价值转移的质量和价值增值的大小。而资产运营最终表现为资金运营,这不仅因为资产拥有并不意味着价值创造,更因为各种资金形态的协调配合(包括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配合)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资金耗费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使用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也耗费各种资源(如材料、固定资产折旧、支付职工工资和其他费用)。各种资源耗费的货币表现就是与产品等有关对象的成本,成本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 资金的耗费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转移和价值增值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企业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是正确计算成本、足额补偿生产耗费的基础。正确进行资金耗费的管理是现金流动是否有效的基础环节,对企业利润水平高低起决定性影响。 (五)资金收入 资金收入是现金流动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关系着资金耗费的补偿,更关系着投资效益的实现,从而成为资金分配的前提。企业所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要用以弥补生产耗费,按规定缴纳流转税,其余部分为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利润首先要按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要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扩大积累、弥补亏损和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其余利润作为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企业从经营中收回的货币资金,还要按计划向债权人还本付息。用以分配投资收益和还本付息的资金,就从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退出。 三、企业的财务关系 所谓财务关系,就是指企业在现金流动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 (一)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所谓“公认会计原则”,就是指财务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的编制要遵循一定的准则而不受任何主观偏见和在会计处理上前后不一致带来的影响()。 2、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3、会计主体与报告主体是相同的。在存在多个分部的企业里,各分部作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同时也必须向外编送财务报告()。 4、财务报告的目标会影响到财务会计对其要素的确认、计量与记录,而财务会计的目标最终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来实现()。 5、财务会计目标规定了使用者需要哪些信息,却不明确可提供的信息应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可理解为会计目标的必要补充()。 6、在会计实务中,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通常能达到统一,一般不需要在二者间加以权衡()。 7、会计信息要与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的投资和信贷决策相关,就必须通过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件的结果做出预测或者是证实或改正先前的期望,从而具备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 8、会计的计量实际上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不能一次性完成,多数情况下,随着业务的进行,计量属性随即计量模式会不断的发生改变()。 9、会计准则的公共合约性决定了会计准则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对于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它是一项强制“消费”的公共物品()。 10、一般而言,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决定了会计准则的地位与权威性,从而直接影响着准则的实施效率与效果()。 11、有人说,会计要素就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 12、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只能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13、根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某项支出不是收益性支出就是资本性支出()。 14、某一会计事项是否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于同一会计事项,在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在另一企业则不一定具有重要性()。 15、企业一定时期发生损失,则其所有者权益一定减少()。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是()。 A、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 B、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C、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计价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习题答案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一、单项选择 1、企业投资可以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狭义的投资仅指(D)。 (A)固定资产投资 (B)证券投资 (C)对内投资 (D)对外投资 2、企业分配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分配仅指对(D)。 (A)收入分配 (B)利润分配 (C)工资分配 (D)向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 3、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是(C )。 (A)税后净利 (B)净资产收益率 (C)每股市价 (D)剩余收益 4、企业财务目标,每股利润最大化较之利润最大化的优点在于(B)。 (A)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B)反映了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 (C)考虑了风险因素 (D)能够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5、下列选项中,(C )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A)企业价值最大化 (B)资本利润率最大化 (C)利润最大化 (D)每股利润最大化、 6、下面(A )的利率,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视为纯利率。 (A)国库券 (B)公司债券 (C)银行借款 (D)金融债券 7.企业经营而引起的财务活动是(C)。 (A)投资活动 (B)筹资活动 (C)资金营运活动 (D)分配活动 8、下列各项中,(C)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A)法律环境 (B)经济环境 (C)金融环境 (D)企业内部环境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B )。 (A)财务预测

(B)财务决策 (C)财务控制 (D)财务预算 10.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的是企业的(C )。 (A)实际利润额 (B)实际投资利润率 (C)预期获利能力 (D)实际投入资金 二、多项选择 1、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公司制企业的优点是(BC)。 (A)股东人数不受限制 (B)筹资便利 (C)承担有限责任 (D)利润分配不受任何限制 2、纯利率的高低受以下因素的影响(BCD )。 (A)通货膨胀 (B)资金供求关系 (C)平均利润率 (D)国家调节 3、企业投资报酬率的构成内容有(BCD )。 (A)平均资金利润率 (B)货币时间价值率 (C)通货膨胀补偿率 (D)风险报酬率 4、企业目标对财务管理的主要要求是(ACD)。 (A)以收抵支,到期偿债,减少破产风险 (B)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利 (C)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D)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 5、股东通过经营者伤害债权人利益的常用方式是(AC)。 (A)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要高的新项目 (B)不顾工人的健康和利益 (C)不征得债权人同意而发行新债 (D)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6、企业资金的特点有(ACD )。 (A)处于再生产过程中 (B)必须以货币形态存在 (C)以货币或实物形态存在 (D)体现为实物的价值方面 7、一般而言,资金的利率的组成因素包括(ABCD )。 (A)纯利率 (B)违约风险报酬率 (C)流动性风险报酬率 (D)期限风险报酬率

第一章总论

第一部分分章强化习题训练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以( )为主要计量单位。 A.金额 B数量 C.货币 D.会计要素 2下列方法中,能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且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基础的会计方法是( )。 A.会计核算方法 B会计分析方法 c.会计监督方法 D.会计检查方法 3会计的本质是( )。 A核算活动 8.管理活动 C监督活动 D.经济活动 4.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的方法是( )。 A.设置账户 B.复式记账 c.登记账簿 D.编制会计报表 5从会计意义看,不属于单位未来收取款项的权利是( )。 A应收账款 8应收票据 c.其他应收款 D.预收账款 6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的会计假设是( )。 A会计主体 8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7下列属于生产费用的是( )。 A销售费用 8财务费用 c.管理费用 D.材料费用 8下列不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 A.国库券 8.应收票据 C企业债券 D.股票 9.下列各项不属于财物范畴的是( )。 A款项及有价证券 B.原材料 c.房屋建筑物 D.低值易耗品 10.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 A.做账 B.记账 C.算账 D.报账 11下列不属于货币资金的是( )。 A现金 8应收利息 c.银行存款 D.备用金 12.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A.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B.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C.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D资产的增减 13.会计核算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单位对经济业务的( )方面进行核算。 A生产经营活动 8实物 c.数量 D.价值量 14在会计的基本假设中,界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空间范畴的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15持续经营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 A会计主体 8权责发生制原则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6.企业的原材料属于会计要素中的( )。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权益 17各种会计核算方法( )。 A彼此孤立存在 B一经形成,便不可改变 c.必须相互配合地加以运用D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础 18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所有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 )。 A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8.现金流入 C其他业务收入 D.主营业务收入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阶段的是( )。 A.供应过程 B.生产过程 C.销售过程 D分配过程 20确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的是( )。 A.会计分期 B.会计监督 c.会计主体 D.持续经营 21.债务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 A.现时义务 B将来义务 C.过去义务 D永久义务 22下列不属于费用的是( )。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销售费用 D.待摊费用 2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与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 )。 A.方法 B手段 c.信息工具 D经济管理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 )。 A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1第一章总论

第ne章总 s 学习要求 (1)初级学历学习要求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通用原则,熟悉会计的基本前提,理解会计对象。(2)审核员资格学习要求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并了解会计对象。 1.会计科目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对象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即资金流动。 2.会计要素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业务成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支出和利润 利润=收入支出 三,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实体:指会计服务的对象,即一定的 具体单位。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继续进行 由于解散或破产而继续而不停止 只要。 会计分期付款:指会计实体的连续生产经营 活动分为一定时期作为会计 结算和准备报表的期限。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实体的连续生产 业务活动的会计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即 货币。货币计量假设以货币稳定为条件。 4.会计通则 1。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亲切性,相关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及时性,清晰度,重要性 2。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 权责发生制,匹配率,审慎性,实际成本,收入支出和资本支出的划分,实质比形式更重要 过去的考试题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用户的需求。其中体现的会计原则是: 一种。一致性原则乙。可比性原则 C。关联原则d。审慎原则 回答:C(2003年大三)

过去的考试题 在以下一般会计原则中,属于会计要素确认度量原则的那些原则是:一种。关联原则乙。实际成本原则C。可比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 回答:乙(2003年中间) 过去的考试题 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方法应当一致,遵循的会计原则是:一种。关联原则 乙。可比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比例原则 回答:C(2004年大三) ?10。在以下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别的科目是: ?一种。长期股权投资乙。投资收益C。劳动力成本d。制造成本 ?回答:乙(2003年大三) ?10。在以下会计计算中,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原理的会计计算为: ?一种。关联原则乙。实际成本原则C。可比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 ?回答:乙(2003年中间) ?13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要求 ?信息用户的需求,反映了会计原则: ?一种。一致性原则乙。可比性原则C。关联原则d。审慎原则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习题 【例题1.单选题】(2019年)甲税务师事务所的税务师代客户乙公司进行纳税申报,申报后因少缴纳税款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承担该罚款的是()。 A.税务师 B.甲税务师事务所 C.税务师、乙公司、甲税务师事务所 D.乙公司 【例题2.多选题】(2016年)依法涉税专业服务原则包括的内容有()。 A.承办的涉税专业服务业务,都要以法律、法规为指针 B.承接的涉税专业服务范围,都要以法律、法规为设定 C.从事涉税服务的机构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税务师事务所 D.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涉税专业服务对象的合法意愿 E.涉税服务必须按规定出具报告 【例题3.单选题】(2018年)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或者股东中,税务师占比应高于()。 A.30% B.40% C.60% D.50% 【例题4.多选题】(2018年)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税务师事务所可采取的组织形式有()。

A.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 B.有限责任制税务师事务所 C.个体工商户制税务师事务所 D.特殊普通合伙税务师事务所 E.股份公司制税务师事务所 【例题5.单选题】(2013年)下列行为,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得实施的是()。 A.接受纳税人的委托代理记账 B.以个人所在税务师事务所的名义承揽业务 C.就汇算清缴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咨询 D.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例题6.多选题】(2018年)税务师在税务事务所执业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A.购买委托人的股票 B.对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向税收机关提出修改意见 C.拒绝接受委托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的委托 D.以个人名义受聘税务顾问或提供税务咨询 E.分别在不同省份的两家以上税务师事务所从事执业活动 【例题7·多选题】税务师的下列行为,符合税务师行业管理有关规定的有()。 A.向税务机关查询纳税人经营规模、纳税资料、处罚记录等涉税情况 B.发现委托人有违规行为经劝阻无效,终止执业并拒绝出具有关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 【本章概述】 本章为学习会计其他知识的基础内容,本章涉及比较多的会计专业名词和概念。 【本章重点】 按照今年考试大纲的安排,本章预计分值为8分左右,为全书重点章节。会计的概念;会计的特征;会计的职能;会计基本假设; [同步系列训练] 一、单选题: 1、会计的基础职能是() A、预测和决策 B、核算和监督 C、控制和考核 D、分析和评价 2、()是指运用货币计量入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A、会计核算 B、会计分析 C、会计预测 D、会计决策 3、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记账与算账 B、预测和决策 C、核算与监督 D、记账、算账与报账 4、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把公司经理的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放在一起,违背了()。 A、客观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会计主体假设" 5、只有在()的前提下,企业会计要素才可以确认,资产才可以按历史成本计价。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6、财务成果的计算不包括()。 A、利润的计算 B、所得税的计算C资产的计算D、收入的计算 7、“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是()会计假设的要求。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8、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A、设置会计科目 B、成本计算 C、财产清查 D、汇总会计报表 9、会计是以()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A、实物 B、货币 C、劳动 D、时间 10、会计首要的职能是() A、反映职能 B、计算职能 C、监督职能 D、预算职能 11、下列是经济事项的是() A、产品销售 B、采购材料 C、向银行贷款 D、计提折旧 12、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 A、方法 B、手段 C、信息工具 D、经济管理活动 13、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4、只有在()的前提下,企业会计要素才可以确认,资产才可以按历史成本计价。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15、()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A、会计职能 B、会计方法 C、会计对象 D、会计要素 16、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 A、收付实现制 B、现金收付制 C、权责发生制 D、现收现付制

财务管理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学习目标 了解企业财务的概念;了解企业财务的职能;掌握企业财务活动、财务关系的含义与类型;了解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掌握财务管理的环节;了解财务管理原则;了解财务管理体制。本章重点及难点 企业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环节。 本章主要内容 一、企业财务的概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一)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的客观依据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是与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密不可分的。企业资金运动通过价值的形式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并且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社会主义资金运动存在的客观基础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二)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 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包括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资金筹集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 (2)资金投放。企业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前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和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后者仅指对外投资。 (3)资金消耗。资金消耗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耗费。 (4)资金收入。资金收入包括企业出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以及取得的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 (5)资金分配。广义的分配是指企业对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 (三)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包括: (1)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也可将自身法人财产投入其他单位即受资者,受资者从企业分得投资收益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2)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或者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贷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3)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强制和无偿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的概念、职称、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二、会计基本假设 三、会计基础 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一节会计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会计的起源:周王朝 ·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大利卢卡. 帕乔里《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著作 ·现代会计体系的标志: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我国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新的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 简单→复杂 低级→高级 无序→规范 手工→信息化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三种计量尺度 实物量度缺乏综合性、可比性 劳动量度缺乏综合性、可比性 货币量度具有综合性、可比性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的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内容、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包括三种会计方法: ①会计核算方法 ②会计分析方法 ③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包括: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登记账薄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财务报告——定期编制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A复式记账

B填制会计凭证 C登记账薄 D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考核与评价的,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4.会计的本质就是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 △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最基本职能)(反映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确认:解决定性问题(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计量:解决定量问题 记录:在计量的基础上进行记录 报告:在记录的基础上解决信息体现问题 记账:利用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 算账:在记账基础上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计算 报账:在算账基础上,对政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对有关方面进行报告。 现代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 2.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不能有遗漏 连续性:不能有中断 系统性:揭示客观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又称控制职能,在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应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行为。 合理性: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 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 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第1章财务管理总论答案

第1章财务管理总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财务管理简述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2、财务管理有哪些主要职能 3、利润最大化目标有哪些局限性 4、股东和经营者有哪些冲突如何有效解决 5、股东和债权人有哪些冲突如何有效解决 6、什么是广义利益相关者和狭义利益相关者,合同利益相关者和非合同利益相关者 7、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商业道德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何关系 8、金融资产有哪些特点 9、金融市场有哪些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企业组织形式中,会导致双重课税的是( D)。 A.个人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个体工商户 D.有限责任公司 2、以下不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D)。 A.保险公司 B.养老基金 C.金融公司 D.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公司制企业特点的是(A)。 A.企业的存续年限受限于业主的寿命 B.有限债务责任 C.容易转让所有权 D.存在代理问题 4、股东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目标的最佳办法是(D )。 A.采取监督方式 B.采取激励方式 C.同时采取监督和激励方式 D.使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三者之和最小的办法 5、下列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履行社会责任主要是指满足合同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要求 B.提供劳动合同规定的职工福利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C.企业只要依法经营就是履行了社会责任 D.履行社会责任由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6、下列各项中,能够用于协调企业所有者与企业债权人矛盾的方法是(D)。 A.解聘 B.监督 C.激励 D.停止借款 7、企业财务目标,每股利润最大化较之利润最大化的优点在于(B )。 A、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第一轮复习:含答案)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轮复习:含答案)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一、复习要求 1、理解财务、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等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2、理解财务管理的目标; 3、理解财务活动的内容及财务关系; 4、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 二、课前自主复习 ㈠方法指导 1、财务活动的概念,结合财务活动的内容来理解记忆。 2、财务关系,重点把握七个方面的关系。 3、财务的概念主,从企业财务是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统一来理解。 4、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几种观点的利弊对比来理解和掌握。 5、财务管理的环境,重点把握住金融环境。金融环境是企业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 ㈡知识准备 1、财务是(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有关方面发生的财务关系) 2、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管理,是基于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利用(价值)形式对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 3、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包括以下经济内容:(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分配)。 4、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四种观点(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5、财务管理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其中(财务决策)是企业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6、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包括(法律环境)、(金融环境)、(经济环境)。其中(金融环境)是企业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7、金融市场中与企业财务活动关系密切的是(资金市场),它按融资期限的长短不同,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8、经济环境是指对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程度)、(竞争状况)等。 9、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常见的组织形式主要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7183551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7183551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讲四个问题:财务管理发展阶段; 财务基本要素; 财务管理及其内容; 财务管理环境。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发展阶段(教材P 3-8) 要求掌握四个阶段,阶段起讫时间,各阶段的特点,代表作及学者。 一、以筹资为重心的管理阶段: 时间:15、16世纪 特点:重点在筹资,很少涉及内部控制和资本运用问题。学者:格林(Green)《公司财务》1897年 米德(Meade)《公司财务》1910年 二、以内部控制为重心的管理阶段:

时间:1929-二战结束 特点: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管理的中心。 学者:美国洛弗《企业财务》 英国罗斯《企业内部财务论》 三、以投资为重点的管理阶段: 时间:二战结束-20世纪80年代 特点:现代财务理论建立(参见教材P5) 学者:1951年,美国迪安最早研究投资理论,代表作《资本预算》,研究如何利用货币时间价值贴现现金流 量。 1952年,马柯维茨论文《资产组合选择》,指出衡量投资风险的方法。 1958年,莫迪格莱尼、米勒《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研究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影响的 问题。 1964年,夏普、林特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972年、斯蒂格利兹最早采用非对称理论模拟资本结构。

四、以资本运作为重心的综合发展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 特点:财务管理被视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学者:正在涌现 第二节财务基本要素――资本(教材P8-9) 一、资本及其特征: 1、资本:是指能够在运动中不断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表现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垫支的货币。 2、特点: 1〕稀缺性――资本的外在属性 2〕增值性――资本的内在属性 3〕控制性――资本的财务属性 二、资本构成 1、企业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P10)。 2、债务资本:概念、义务、期限 3、权益资本:概念(权益资本、剩余权益), 不同企业组织下的权益资本的构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