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21题)

合的原则(三)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四)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五)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行结合的原则(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任务是:(一)、确保教学的正确方向(二)、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三)、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四)、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使教学科学化;(五)充分调到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迟延性和长效性;(二)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三)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

(四)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

(五)教师劳动成果评价的特殊性

(六)教师劳动还具有无私性。

4 、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看,在环节管理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注意教学环节的整体联系;(2)在教学环节上,首先要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另外教师充分引进现代的手段;(3)教学环节管理中还要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管理;(4)、21世纪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教育,即培养学生“爱学”“会学”“学会”的素质和能力。

5、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体制改革的趋势。(1)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时间能力和总和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步建立灵活的招生考试制度(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1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1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14、狭义课程P23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

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

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广义的课程P235:则是指学校有计划

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

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P240:是指按照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

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

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

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

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

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8、教材P245: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

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

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

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

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

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

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2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P370:就是教育

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

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

第二部分:简答(共34题)

第一章(9题)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P5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

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7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

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

发展(4)此外,高校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策

源地

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P9

(1)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

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

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

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总之,经济发展是

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

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

的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

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P11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

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

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5、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辟地

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经济

价值。(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

技术而发挥再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

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P25

要2方面来看:一是从高校发展历史来

看;二是从高校性质来看。培养专门人才

主要途径是教学,所以重视教学、提高教

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当前的本科教

学工作评估的意义就在于此。

7、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P26

(1)现代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明显优

势:(2)学科比较齐全,基础学科研究更

显实力;

(3)研究队伍素质高、数量较多;(4)图

书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比较到位;(5)

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比较频繁。所以,高校

教师在任何国家都是科研的重要主力军之

一。

8、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P27

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

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等。(1)

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

办技术人才培训等

(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

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

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

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

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

心等向社会开放。总之,高校社会服务包

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

装让等诸多形式。

9、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P25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

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三章(6题)

1、评述高校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

(先述:解释概念;后评:产生—现状—

发展轨迹)

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

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

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

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

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

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斯巴

达的军事教育可以说是以社会为中心的价

值观的源头,持有社会本为观点的人以社

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社会与个体的关

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

系机构,社会作为有机体,出游决定性、

中心的地位,社会是目的,而个体则处于

从属的地位。

2、评述高校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

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

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

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

务。雅典的自由教育可以说是西方以个人

为中心的价值观的源头,持个人本为观点

的人将立足点移至个体,个体与社会的结

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

系,个体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

生存发展的必然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

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个体存在与发

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

的。

3、评述高校的专才教育。P64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

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

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

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

四个明显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

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

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

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

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

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

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

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4、评述高校的通才教育。P64

通才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

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

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

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

感的陶冶,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

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

展受影响。

5、评述专才教育、通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相

互联系。P64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

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

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

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

四个明显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

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

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

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

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

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

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

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通才是

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

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

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的是一种

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

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

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通才教育与

专才教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

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联系的一面。专才

教育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

不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

6、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P65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

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

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

和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

度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时现

有国情的选择。

第七章(6题)

1、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P171

(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

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

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

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2、简述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P172

(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

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2)教师劳动特

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

高度协作意识

3、如何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P174

(1)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3)建立激励机制。

4、简述当前大学生问题的研究中应加强的

几个方面。P192

(1)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由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模

糊,有的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性不强。

2)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分化严重,家庭条

件好的奢侈,困难生比重达,学费生活费

难解决。(3)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两极分

化。(4)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5、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P199

(1)在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

强。(2)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

之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

6、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P200

(1)加强理解和沟通。

(2)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树立为学生服

务思想。(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

学生为本。

第九章(3题)

1、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P220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

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包含智力

与创造力;自学能力与科研能力)。(3)促

进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

德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2、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P222

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

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

径。学校以教学为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是由教学具有效率高、

系统性强、能综合完成多方面任务的特点

决定的。教学司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但

并非唯一途径,只有教育活动与其他途径

紧密联系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P223

(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

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第十章(3题)

1、课程体系优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教

材P239 见老师课件的归纳)

所谓优化课程体系就是从目标出发调

整各方面的比例,并以最后是否达到目标

要求作为衡量标准。具体措施:

(1)课程体系必须服从专业的培养目标。

不能以教师需要来设置课程或课时安排。

(2)要从剖析专业所需的结构和能力结构

入手,削枝强干,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即要突出主干课程。(3)根据人才市场和

培养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但

不能过于频繁和随意。

2、简述高校教学计划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P240

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

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

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它的组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课

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学年

编制等。

3、简述课程建设的内容。P249

教师梯队建设;内容、体系的改革;教学

设施的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组

织与管理等。

第十一章(4题)

1、高校教师备课有哪些要求。P255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广泛阅读和积累有

关材料,在此基础上补充或删减有关内容;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并

反映到教案中。

2、大学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P257

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

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用准确、生动、

清晰的教学语言;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善

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

3、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意义。P264

(1)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充

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有利于

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机动

性。(3)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

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

化,促进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新课

程的不断增加,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

革。

4、大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P275

选择依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教学

规律和原则;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水

平和知识基础;教学条件等。(“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判断是否“贵在

得法”就是看选择教学方法是否有科学依

据。)

第十四章(3题)

1、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P381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即“两课”(马列主义理论课与思品课)教学;教职员工“三育人”活动;党、团、学生会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

2、简述疏导性原则的内涵。P371

内涵: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

3、简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内涵。P372

内涵: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启迪,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

第四部分:论述(共16题)

第一章(3题)

1、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①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其中心的政治任务是夺取政权。在无产阶级夺取和稳定政权以后,“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无产阶级就必须“从事国家建设的政治”,“使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在当前,我国政治的中心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要正确认识政治对高教的影响。

政治对高教影响有过负面作用。但改革开放后,其影响作用是正面的,促进了高教的高速发展。同时高教不可能超政治、超党派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4)此外,高校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2、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另一个方面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联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3、论述如何处理现代大学各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P25(PPT中有相关内容的概括)从大学职能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期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二、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要2方面来看:一是从高校发展历史来看;二是从高校性质来看。培养专门人才主要途径是教学,所以重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当前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义就在于此。

三、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现代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明显优势:(2)学科比较齐全,基础学科研究更显实力;(3)研究队伍素质高、数量较多;(4)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比较到位;(5)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比较频繁。

所以,高校教师在任何国家都是科研的重要主力军之一。四、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等。(1)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总之,高校社会服务包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装让等诸

多形式。

第三章(3题)

1、试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

则。P73

一、发展速度要适度。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

个大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

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做好人

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

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

不能为某些表面现象和短期行为所迷惑,

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条件,盲目扩大

某些专业的招生规模,造成结构性的供过

于求,或者是因为办学条件跟不上而降低

教学质量,影响社会效益。

二、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我们

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

不建或少建新学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

尽量达到合理规模;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

办学的方式,史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

投资的情况下,可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

三、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应建立起政

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

资体系,除了政府拨款,各社团、企业的

捐资助学外,个人分摊高教的成本也正成

为必然趋势。在公立大学中创建民办机制

的学员,实行成本收费,有利于充分利用

已有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

等教育,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发展终身教育

在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除了数

量上的增加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促

进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应包括任何

年龄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

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

2、如何看待高校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

和高校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

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

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

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

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

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

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这种目的

观一般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把

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

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个体社会化、公民

品德、政治品质是其所特别关心的。

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

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

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

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

个人本位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

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美幸福及健全的

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

普及教育。看待社会本位目的观和个人本

位目的观应遵循一下三点:1)把历史的抉

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

抉择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

2)既要看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

看到其局限性。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

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在高等

教育的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一边倒”

的教训,二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时弊在

特定地区、特点条件下做出动态调整。

3、通才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现实选择。P64

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

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

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

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通才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

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

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的是

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

陶冶。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或称博

雅教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

专才教育,则相反。在现实中,没有纯粹

的通才与专才教育,二者联系很紧密。融

合的意义:(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

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

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

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3)通

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时现有国情的选

择。评价:不能简单判断孰优孰劣。二战

后典型的2种模式:苏联与美国。选择重

要依据: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计划经

济);就业制度(自主择业——统一分配);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大众教育——英才教

育)等。

第七章(1题)

1、如何理解教师劳动特点中的创造性特

点,以此特点说明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

重要性。

一、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

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教师要遵循高

校学生成长的特殊规律去教育影响学生,

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培养,只有具备

深厚的专门知识,才能从事这种复杂的劳

动。二、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

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如何理解教师劳动

特点的创造性?他体现在备课、上课、做

学生思想工作等方方面面(要展开说明)。

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在哪里?如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国家经济、科

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

高度协作意识。教师从事的是特殊的脑力

劳动,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小,在教学、

科研中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人才的

造就和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

要学校各专业教师的协调配合,通过教师

的个别劳动与教师的群体劳动密切结合才

能完成。

1、试述高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P219

高校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

特殊认识过程,或者说是认识过程的一种

特殊形式。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的过程。体现教学相长性规律(揭示教与

学的关系)。(1)教师教起主导或指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能力决定

了能起主导作用。(2)学生要有主动性。

学习主体;内因与外因关系。二、学生的

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

过程。体现教学间接性规律(揭示学习书

本知识与学生实践的关系)。以学习书本

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认识,一般地说主

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这种知

识就人类总体来说是已知的已被时间证明

了的。三、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

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

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知识本身含有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

德、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当学生接受所

传授的知识时,也同时接受了种种思想观

念,而教师的信念、态度、作风、行为等

等无时不在起熏陶作用。另外教学过程是

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

段构成。

体现教学发展性规律(揭示掌握知识与

发展智力、能力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

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

能力会影响知识的掌握。主要影响数量、

速度和质量。(3)二者同步发展的条件:

掌握有结构的知识;教学过程具有智慧成

分;活用知识。体现教学教育性规律(揭

示掌握知识与培养品德的关系)。知识本身

和教师教学过程具有教育作用;品德水平

会影响知识掌握,如学习态度和动机。

2、试述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

统一原则的内涵及运用要求。P230

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

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

能力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时表现出的个性

心理特征。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密切联系。

知识积累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发展又

是知识积累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二

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运用要求:(1)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的全

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学生

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

于积极地状态,教学内容可带点探索性,

要留下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2)在讲

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可结合有关教

学内容,穿插讲解一些科学方法论知识,

这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展开讨

论,以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的发展,

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地形成科学地评价他人

的工作能力。(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

注意考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试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的内涵及运用要求。P231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

等方式发挥的,学生主动性除了以积极、

能动地学习这一形式表现外,主要是通过

独立地、自主地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

实现。教师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

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

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不可偏废。

(1)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

的学习要主动地加以引导,进行有效地组

织。(2)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

维。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提供

各种机会,让他们的才智能得到中分发挥。

(3)要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从而

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第十章(1题)

1、论述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可

以对应来记)

内容:教师梯队建设;内容、体系的改革;

教学设施的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

组织与管理等。准则与目标:拥有结构合

理的教师梯队;具有富有特色的教学大纲、

合适的教材、完整的教学资料;拥有比较

先进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手段和实验

设施;有一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科学

的考核手段等。

第十一章(3题)

1、试述高校老师教学上课的基本要求。

P257(PPT中有论述)

上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目

的、任务和教师的备课,最终都要落实并

反映在每一课的教学中。1)在遵循教学原

则的基础上,启发性的调动和培养学生的

主动性。2)选择有效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

法。3)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避免使用单

一的教学方法。4)使用准确、生动、清晰

地教学语言。5)合理、严密地组织教学过

程.6)善于调动和控制教学气氛。

一堂好课的标准我认为要“4看”。(1)看

学生课堂的表现。(2)看学生实际的收获。

(3)看课堂的智慧成分。(4)看是否达到

教学的基本要求。关于课堂教学艺术它体

现教学的真善美。特征是:价值性;欣赏

性;独特性;情景性。

一般的教学艺术是可以传授和推广的,但

个性化特强的教学艺术是别人难以效法

的。

2、论述世界各国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

展的共同趋势。P272

教学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及相应饿教学方法

的改革,主要有三个共同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二者根本区别:积极主动——消极被动;

思考理解——死记硬背;全面发展——片

面发展。首先要着眼于推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与主动性,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在

组织与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上,以不断提高

学生学习活动的独立性程度与水平;其次,

注重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运

用教学方法上的多样性与以及各种教学

方法的相互配合。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

学习、发展。在教育目标上,各国都普遍

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的能力,

尤其是指提高学生医学系能力与创造力为

基础的应变能力。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

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

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因此研究证明,各种教学形式的结合使用

肯那个是提高学生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请

解读其中的“贵在得法”。选择依据:符合

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和

原则;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学生身心发

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相适应;为教学条件所

允许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

法”。判断是否“贵在得法”就是看选择

教学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1)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原则

本质上是对教学规律认识的结果,按照教

学原则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

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2)高等学校教学

的目的和任务。其目的是哦诶杨高级专门

人才,把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和从事独立科学

研究的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3)注意

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

点。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在选择教学方法

和媒体或手段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进

去。(4)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

括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和教师自身条件。

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时,必须充

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

用,力求最优的教学效果

第十四章(2题)

1、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和原

则的精神实质。P370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

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原则体系与各原

则的精神实质:

(1)方向性原则(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

(2)疏导性原则(内涵:包括疏通和引导

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

者畅所欲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

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

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要重视政治理

论教育,又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既

要提高思想认识,又要把认识与行动统一

起来);(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内涵: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

与启迪,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

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

动,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

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

(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在保证

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受教育者个性的多样化)。

2、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和各方法的精神实质。P373

方法体系与各方法的精神实质:

(1)调查研究法(收集事实、数据,占有材料,熟悉情况,并从现象后总寻求本质,从经验中推导出理论);(2)说理启迪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

(3)情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在互相信赖、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4)榜样教育法(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

(5)参观访问法(利用社会大课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典型的事物进行实地考察,对典型人物进行采访,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1、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高等教育普及化。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等教育开始了普及化的进程。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50%,又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2、高等教育多样化。⑴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高等院校之间在学科及研究的数量、科研的质也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同时,各层次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理为显著。⑵高等教育的规模多样化。高等院校呈现出小型、中型、和庞大三级规模,学校的规模与学生和职工的数量相一致。⑶教育组织的多样化。一是继续促使现存的农、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专业化学科朝着更综合性的学科方向发展。二是学习层次的多样化。⑷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等院校的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私人资助和学费。⑸学生成分的多样化。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可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和无学位的学生,以及半工半读、再培训和工作几年又返回校园寻求更高学位的学生混合成了今天的学生群体。3、高等教育国际化。各国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将日益广泛、频繁,国际性的或跨国建立的高等学校将成为普遍现象,各国相互承认学历,各国高等学校相互承认学分,一国学生可以自由地到他国或通过互联网学习他国高等学校的课程。4、高等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远化。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

8、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

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学术管理是指对高等教育中学术事务与活动的管理,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全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学术水平,以实现高校的功能。

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只有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这一对范畴,才能使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才能使整个组织协调发展。

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行政管理岗位要求管理者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管理岗位要求管理干部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坚持权力与权威相统一。

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高校教学管理的层级性、复杂性、系统性要求高校教学管理衽分权,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意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现代高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它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地位与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6、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享有研究入发表成果的充分自由,也有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自由。管理既是对组织成员的一定程度的约束,也是为了保证更多组织成员行动的自由。

论述题:试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P86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1 学术自由是大

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大学只有秉持学术自

由、思想宽容的理念才能培育学生的创新

意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要建构大学

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

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

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

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

人格。

2 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

的理念。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

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要

建构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观

念,将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

实体的高校;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

办学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高校

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

国家和社会监督。

3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延伸,

也是西方大学最经典的理念之一。中国最

早实施教授治校理念的高校是北京大学。

教授治校理念白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

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

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

等都应当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要

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

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为教师的教学与学

术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

境,打造名师,提高其学术素质和国际影

响力。4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

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

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

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

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

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

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

思维的教学功能。建构并实施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研

有机地引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研究成果

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1、

论述题:试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

然追求p139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

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

求。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

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

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

宿,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

化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能够

深入到学生精神生活的思想深处,从而调

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生活方

式的组成部分。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

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应当成为

一个充满智慧的场所,成为一个塑造人的

精神生活的领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富

有吸引力的地方。理智的卓越应该成为高

等教育的普遍追求。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

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在中

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

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

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沼。一方面,在高等教

育大众化的趋势下,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

要急速地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另一方面,

社会又难以提供足够数量的就业岗位和畅

通的就业途径,求学与就业的矛盾十分突

出。这样人们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为了提

高自身的涵养,而只是为了求得一份中意

的职业。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

培育,就只能培养一些目光短浅、精神贫

乏的人。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要造就数以

百万计的劳动者、建设者,也要造就一代

具有新的国民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从而

为建设和谐社会积蓄力量的现代人。

总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

做自身的最高目标,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

素质,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

人格的一代新人。

论述题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P155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

命。也是高校工作根本的出发点和工作的

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

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

动中。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

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

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

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

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的能力。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

(说几句);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

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意义

和作用表现在:A)能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

和科技的需求,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更好贯

彻“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B)使教

师更多接触生产实际,促进理论与实际结

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C)高校通过为社

会服务,可从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课题,

使学生较早接触社会和生产实际,增强学

生分析解决能力。D)可加速科研成果向产

品快速转化。E)可获得一定劳务所得,筹

措教育经费。

总之,现代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

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

透、共同构成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

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脉,居于

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重要职能;直接服

务社会是进一步延伸。任何高校都应根据

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

关系。

论述题试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

基础和渠道P181

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的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

人文教育具有内在关联,二者是相互渗透、

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首先,

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

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人文文化、人文

知识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人文提倡“源

于生活,源于实践”这与科学的求真相一

致。

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

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1、强化科学教

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2、建立

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

系,3、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

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

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

与科学精神。因此,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

人文与科学素养。

论述题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

改革措施P2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与其

招生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的。我国将统一

招生计划改为国家指令性招生计划和调节

性招生计划相结合,相应地也把统一分配

制度逐步改为在国家政策指导和调控下,

经学校推荐,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

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并逐步过

渡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1.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

制。面对高校扩招后的就业压力,建立市

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

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增强各管理

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

2.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

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根据经济和社

会和科技发展趋势,合理调整专业和人才

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

的制度。

3.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

有制企业就业阻碍。引导和吸纳毕业生到

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注重保障其合法权

益。

4.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

生择业时间。应制定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

简化有关手续。

5.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增强毕业生在

就业市场中的作用。整顿就业市场秩序,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6.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

充分心理准备。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提高

自己就业竞争力。

论述题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的重点和趋势P234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我国高

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

和趋势是: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

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

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

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

力下放的关键首先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

中央调控、省级统筹。目前扩大地方政府

权力的基本方向是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

系,实现条块分割向有机结合的转变。2、

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

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

展。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

的民主化。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

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

成新的办学体制。3、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

主权,增强学校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

社会的能力。必须落实办学者的权力,实

现办学者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内容:P305

(1)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先进性,

是否紧扣大纲,信息是否丰富,重点是否

突出。(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注重

启发和引导,是否注重深入浅出。

(3)上课时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重视

教书育人,是否遵守教学纪律。

(4)教学效果如何。

高校实现自主办学,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办

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1)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先进性,

是否紧扣大纲,信息是否丰富,重点是否

突出。(2)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注重

启发和引导,是否注重深入浅出。

(3)上课时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重视

教书育人,是否遵守教学纪律。

(4)教学效果如何。

论述题:试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

代建构P86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

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1 学术自由是大

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大学只有秉持学术自

由、思想宽容的理念才能培育学生的创新

意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要建构大学

的学术自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

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

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

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

人格。

2 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

的理念。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

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要

建构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观

念,将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

实体的高校;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

办学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高校

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

国家和社会监督。

3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延伸,

也是西方大学最经典的理念之一。中国最

早实施教授治校理念的高校是北京大学。

教授治校理念白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

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

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

等都应当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要

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

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为教师的教学与学

术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

境,打造名师,提高其学术素质和国际影

响力。4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

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

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

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

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

有效地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

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

思维的教学功能。建构并实施教学与科研

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研

有机地引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研究成果

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论述题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

改革措施P215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与其

招生制度的改革配套进行的。我国将统一

招生计划改为国家指令性招生计划和调节

性招生计划相结合,相应地也把统一分配

制度逐步改为在国家政策指导和调控下,

经学校推荐,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

择优录取的“双向选择”制度,并逐步过

渡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7.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

制。面对高校扩招后的就业压力,建立市

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

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增强各管理

部门之间的统筹协作。

8.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

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根据经济和社

会和科技发展趋势,合理调整专业和人才

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

的制度。

9.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

有制企业就业阻碍。引导和吸纳毕业生到

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注重保障其合法权

益。

10.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

生择业时间。应制定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

简化有关手续。

11.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增强毕业生在

就业市场中的作用。整顿就业市场秩序,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12.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

充分心理准备。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提高

自己就业竞争力。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有哪些模式及代表性国家?

(1)中央集权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在中央集权型的宏观管理体制之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法国、意大利和瑞典大致可归为该模式,以法国最为典型。(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制,一般是指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P227 (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一种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代表性国家:德国、日本、英国。P229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特殊规定性.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因此,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P3

2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P2

3 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P3

4 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大学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指大学的专任教师。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但作为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除此之外,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得多。任课教师的教学在联系社会生产实际的同时,还有位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和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要在教会学生做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理解、学会思考,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好基础。)P4-6

5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出两极性的特征。P7

6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P9

7 1978年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研究教育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P10

8 1984,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P10

9 一般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P11

10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P15

11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大学的学科教师,应既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又是教育家。P25

12 所谓专业化的工作,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专业活动本身的智力性质及其对理论知识的较高要求,使专业人员在获得从业资格之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并且终身接受这种学习。二是专业活动的复杂性和较高要求标准,使得专业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三是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P26

13 199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下列素质:了解学生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具备评价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能力;具有学者的敬业精神,保持在本学科的专业水准与知识;能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本学科,包括全球范围内信息的收集与教学手段两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本专业学生需求市场能作出及时反映;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双重模式教学,运用相同的材料

进行面对面和远距离教学。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上)

1、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我国

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P30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世纪的意

大利和法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

前387年开办了阿卡德米(Academy)学园。

P30

2、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

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博洛尼亚

大学属于学生管理的大学。P31

3、位于意大利南部的萨勒诺大学也是

欧洲中世纪最早的大学之一。博洛尼亚大

学以法学闻名,巴黎大学以神学而闻名,

萨勒诺大学则以医学而著名。P32

4、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借鉴巴黎大学

的模式,属于教师型大学。P33 执教

许可证成为最早形式的学位,也是教师实

施学术控制的一种模式。P34

5、中世纪大学起初为单科大学。大学

课程的统一性为欧洲各大学自由交往和人

员流动提供了可能和便利。P35

6、中世纪大学课程具有很强神学性质,

神学学习居于主导地位,学习文科课程是

大学正规教学的第1个台阶。

10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

员、律师以及医生,而不是哲学家、纯科

学家或是文学学者。P35

11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

大量的练习为主。P36

12 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的

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

可获得“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

13 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

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P37

14 中世纪大学注重人文教育,钻研古典学

科和神学,与世俗隔绝,是神学附庸,往

往给人神秘、古老的印象。此外,中世纪

大学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P39

15 中世纪大学不像现代大学那样有正规

入学要求,这是学生辍学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辍学率远远高于现代大学。P41

16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它对发展科学和知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城市发展。P41

17 欧洲高等教育的中心由意大利、法国转

移到德国,其标志性事件是洪堡大学理念

的提出与实践和柏林大学的成立。P42

18 欧洲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和民族化过程

基本上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引起和

推动欧洲高等教育世俗化的基本动因是文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P43

19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

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

为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两大类型。

20 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

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

和神学院。P44

21 洪堡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

点:(1)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2)

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P46

22洪堡认为,对于更新国家生活方式来说,

学术自由和促进创造是重要的。P45

洪堡认为,大学的相对独立的含义:一

是大学摆脱国家政治和经济不恰当的干

扰;二是国家对大学提供支持;三是大学

对社会履行社会责任。P46

洪堡认为,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两条:

一是自由,二是宁静。P46

23 纽曼在其《大学的理念》中提出,大

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教育应为

自由教育而设,以教学为唯一的功能。洪

堡则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

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大学

的核心是发现知识。P47

24 洪堡提出的“三个反对”:反对不从知

识本身,仅从知识的实际益处来评价知识;

反对经验知识凌驾于理论知识之上;反对

缺乏人文教育的大学教育。P48

25 洪堡在各学院设立研讨班和研究所,大

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

能--科学研究。P49

26 1861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生效的《莫里

尔法案》在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P51

27 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

的成就: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

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这个

时期,现代大学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

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

社会服务三项职能。P52

28 社区学院目前的主要功能包括学历教

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继续教育和面向社区的文化功能教育等。

P57

29 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地区性、开放性、

多功能性、灵活性、实践性。P58

30 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

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P62

2、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下)

1 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文献记载

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P71

2 西汉董仲舒创办了太学;太学是中国历

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的大学的开

端,是中国高等教育有萌芽走向雏形的表

征。3 唐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诞生了一

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书院。4 书院教育

至清末已日趋官学化,完全沦为科举制度

的附庸。P72

5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

(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

(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

(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

(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6 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

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

步的标志。P74

7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

上的大学,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

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大。

8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

行了的学制。

9 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实行大学

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

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P75

10 壬戌学制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

代发展阶段。 P76

11 大学理念是大学办学实践中的灵魂性

问题。是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

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

念。 P81

12 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

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

等成分。大学理念的核心是大学精神。P82

13 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

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纽曼

认为,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

14 美国近代大学理念的形成是以模仿柏

林大学为开端的,“洪堡模式成为美国18

世纪后期大学纷纷借鉴的经典摹本。

15 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是

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P85

16 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

标最基本的层次。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

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P92

17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P93

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

(1)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

(2)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

(3)忽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

(4)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18 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

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

题。P101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人的质

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2 高等

教育的目的是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

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

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3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

(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P115

4 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

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

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可

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

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

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

人性的完善,而非早就公民。P117

5 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

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

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

论。6 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仍然是以社

会本位论为主导的。P119

7 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用

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

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

的。P120

8 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

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

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

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P122

9 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

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关

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P125

10 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

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P128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

有四个方面的内涵:P131

(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

的发展(2)和谐的发展(3)多方面的发

展(4)自由的发展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

了从培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

班人——公民的转变过程。P134

13 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

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P135

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功能

1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

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P143

2 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

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

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

发展。P145

3 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

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

教育平等和教育参与。P146

4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

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

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5 高等教育最具有生命力的三大职能:培

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P150

6 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

大学的职能随之发生了变化

7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

还是在实践上,首先在美国产生。

8 在赠地学院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康奈尔

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尤其

是威斯康星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是高等

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正式形成

的标志。P152

9中国最早的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战国时

期的“稷下学宫”和汉朝的太学。

10 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肇始于第二次鸦

片战争之后。1898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大

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最完备的公立大

学。P154

11 中世纪大学以培养人才为其唯一任务。

P155

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基本取向

1 所谓通才教育,通常指培养学识广博、

具有多种才能之人的教育,而从人才学、

教育学的角度,则是培养横向型人才,即

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

的教育。

2 所谓专才教育,则是指培养对某一专业

甚至一个小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的知识面较窄的人才教育。P161

3 跟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最相关的一对教

育范畴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P162

4通才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

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

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

育。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

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5 《莫雷尔法案》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

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

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

业化方向发展。P165

6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是----英才教

育与大众教育。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

上,两种模式存在着明显区别,而主要区

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7 美国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

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

阶段。8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

众高等教育阶段。大于50%属普及高等教育

阶段。

9 特罗的这种量化区别虽比较直观,但他

把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并列,忽略了它们

都具有区别于英才教育的共同本质特点:

为大众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

10 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

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

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P170

11 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

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

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

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

展。P173

1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速度要适度(2)以内涵发展为

主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

系(4)发展终身教育P174

13 科学教育是指通过传授自然科学

技术知识、演示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辨认

客观事实,发展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

14 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

学精神教育。

15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以

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

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

的实现和发展,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

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

16 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P177

17 人文教育是关于“做人”的教育,是“价值观”的教育,是追求“善”的教育。人文教育也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P177

18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19中世纪大学是近代西方高等教育的源头,在中世纪以及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西方的高等教育主要的表现为人文教育。P178

20 科学教育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教育自身并不能保证人类就一定会将科学技术用于造福人类的目的;二是科学教育的片面发展不仅无助于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以及人内心的不平衡等世界性问题的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矛盾和冲突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

21 平等与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22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

23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

24二战后,教育平等的表现主要是:1就学权利平等。2教育条件平等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

25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是效率优先,兼顾平等。P187

第七章高等教育的教育制度

1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

2 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1)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社会的政治制度(3)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P191

3 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P192

4 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P194

5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是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或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院。P194

6 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P19

7 前苏联在研究生教育中只设副博士和博士两极学位,不设硕士学位。P198

7 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8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即证书制和高考制。P207

9 多年来我国尝试着进行了一系列招生制度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是:第一,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第二,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加灵活的为考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考试制度。第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P213

10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把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作为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的整个过程是渐进的,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1)1993~1997年(2)1997年后所有收费生的毕业分配全部实行自主择业。P214

第八章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体制

1 高等教育机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

2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指不同要求和程度的高等教育结构状态,主要表现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

3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结构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4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是指按学习形式的不同而划分出的不同类型和样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与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两类。P219

5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有两种:

战略性调整与适应性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调整由两种基本模式:一体化模式与多样

化模式。P221~222

6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1各类高等教育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2规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

务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7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

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

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

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

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

管理体制,而后者则称高等教育的微观管

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P226

8

9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

高校。

10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可

分为三种类型:(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

作方式(2)以社会力量为主(3)以高校

自主办学为主(英国政府和高校间的缓冲

机构——大学拨款委员会)

11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

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是国家的宏观协调、

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高效的自制三方面有机

结合。P232

12 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

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分为三种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

制模式)、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和

英国模式(两者结合)。

13 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

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

权力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的关

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

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我国高等学校

的领导体制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P243

14 我国目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制。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

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

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

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

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

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

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

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

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

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

仅没有被消弱,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P244

九章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

1 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建立正常教学秩

序,增强教学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

学之间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2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1)学术管

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公平与效

率相统一的原则(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

原则(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5)

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统

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P255

3 高等学校计划管理是一种旨在通过

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

教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的管理

者对教学领域中的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

织、指挥、监督、控制和创新的过程。P256

4 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部

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

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周数分配,课程设

置,学分要求,学时安排等。

5 课程管理是对课程编制、实施、评

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是与学校

课程的整体运作过程相伴相生的系统工

程。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

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进行管

理。P258-259

6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1)高

校科研服务于教学(2)服务于人才培养(3)

服务于社会。P264

7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的内容(1)

科研规划管理(2)科研项目管理(3)科

研经费管理(4)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5)

科研档案管理P266

8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1)

公平合理原则(2)形成特色原则(3)协

调性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5)加速科

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P269

第十章高等教育的评价

1 教育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基准分为1相对

评价2绝对评价3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为(1)诊断性评价(2)

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2 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

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

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

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P291

3 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形成了以下评价

体系:(1)校内评价体系(2)社会评价体

系(3)评价中介机构。P297

4 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类

型:一是合格评估;二是水平评估

5课程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

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

效果。P304

155、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

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包括高等教

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

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15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

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

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

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

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

理体制,而后者则称为高等教育的微观管

理体制,又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157、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

体制分三种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

宏观管理体制。欧洲如法国、意大利和瑞

典为该模式。法国政府的国民教育部是最

高的决策权力机构。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

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为分权制,指高等

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

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

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

的高考教育管理机制。美国为该模式。3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

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这是一种由

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

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能的管理体制,

德、日、英为此类。与德国日本不同,英

国是结合型的另一种形式。

158、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

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央和地方政府、社

会及高校。

15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分三种

类型:1以政府干预为主2以社会力量为主

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在英国,长期以来,

传统性的大学始终处在相对封闭的自主办

学状态。

160、国家的宏观协调、社会的广泛参与和

高校的自治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

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

的共同特点。

161、“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

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162、(选)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

构。西方一些学者通常将西方各国的高校

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即欧洲大陆模

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

理体制模式(柏林大学)。美国模式,与

行政权力相比,美国高校内由教授执掌的

学术权力要显得脆弱得多。

163、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

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利和职责关

系、单位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

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

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64、我国政府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

负责者的领导体制。

165、目前我国高校现行领导体制,突出以

下特点:

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

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

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

况。

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

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

障,权利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

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

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

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

到相应加强。

166、简言之,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

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

与学的质量。

167、学术管理是指对高等教育中学术事务

与活动的管理,它通过组织和协调全体教

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行为,合理调配和使

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学术水平,以实现高校的功能。

168、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是一种旨在通过对

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教

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

对教学领域中的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织、

指挥、监督、控制和创新的过程。

169、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

个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

规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周数分配,

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士安排等。

170、(判/选)课程管理是对课程编制、实

施、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是

与学校课程的整体运作过程相伴相生的系

统工程。

171、一旦确立了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

为课程编制,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

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

进行管理。

17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高校科研

服务于教学;高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

高校科研服务于社会。

17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的内容:科研

规划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档案管理。

174、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公平合理

原则;形成特色原理;协调性原则;以人

为本原则;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175、教育评价分类。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这是在教育活动进行中的评价);总结

性评价。

176、这里对高等教育评价理解为:高等教

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

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

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177、高等教育评价主体:校内评价体系;

社会评价体系;评价中介机构。

178、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合格评估;二是水平评估。

179、课程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育目

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

180、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评估课堂

教学质量主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手段、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

为:

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先进性,是

否紧扣大纲,信细是否丰富,重点是否突

出。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注重启发和引导,

是否注重深入浅出。

上课时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重视教书

育人,是否遵守教学纪律,是否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仪表是否端庄大方,精神风貌

是否良好,作业批改是否认真,师生关系

是否融洽等。

教学效果则可以通过课堂秩序是否良好,

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掌握,师生互动是否

活跃,学生反映是否满意来衡量。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

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

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

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

(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

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

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

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

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

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

(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

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

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

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

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

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

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

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

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

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

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

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

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

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2020年编辑)高等教育学(完整版知识点)

第一部分:判断(共12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 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 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制结构等。 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 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 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21题) 1、高等教育P5: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 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第六章(1个)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1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14、狭义课程P23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广义的课程P235: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16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P240:是指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18、教材P245: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2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P370: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应。 精品文档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江苏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情况全

实用文档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 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 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 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 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 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 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 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实用文档 三、选择题(P26)

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 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 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 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七、选择题(P32)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 八、选择题(P34)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 九、选择题(P36) 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 实用文档 十、选择题(P37) 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高等教育学重点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后面的数字是教材页码序号) 使用教材:胡弼成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印刷

《高等教育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高等教育成型阶段: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末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期,高等教育建立在新兴起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育过程,成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P4) ●高等教育完善阶段:从单一走向多样,职能不断充实。其代表是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把科学研究职能引进大学)和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明确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P5)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七大特征和发展趋势—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和多元化。(P6-12)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分支的应用性学科。其任务是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并开展自身领域的教育理论研究。(P16)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发挥人的潜能/ 发现人的价值/ 使个体社会化/ 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和发展。(P34-35) ●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主要表现在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上),又具有生产力属性(表现在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P40)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等专门性/ 教育对象的身心成熟性/教育劳动的复杂精神性。(P41-42) ●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

发展和个性完善;其职责在于知识的传递而非创新;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P46-48) ●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P49) ●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和“思想库”,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的“孵化器”。(p51~53)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针、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内涵主要包括教育性质任务(为谁培养人)、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怎样培养人)三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①阶级性(政治性)②历史性(阶段性)③时代性④相对稳定性。(P64)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66) ●教育目的的概念、作用和依据: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培养质量规格的总的期望或规定(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层次上有国家教育目的(反映在教育方针中)、各级各类教育目的(反映在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上)、教育过程的具体发展目标(反映在教育过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中)。(P67)

整理高等教育学_判断题

【判断题】由普通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或个人等办学机构提供的非正规高等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答案】错 【判断题】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 【判断题】以采用问答法教学而闻名的古希腊学者是柏拉图 【判断题】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 【判断题】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判断题】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 【判断题】以发展科研为主要职能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 【判断题】经济发展不会引起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 【判断题】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 【判断题】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 【判断题】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 【判断题】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 【判断题】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 【判断题】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 【判断题】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判断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丨 【判断题】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 【判断题】〃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 【判断题】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

【判断题】大学生权益包括受教育权和一般公民权两个方面,受教育权不属于公民权的一部分 【判断题】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 【判断题】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判断题】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判断题】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 【判断题】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 【判断题】专才强调人才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适应性,通才强调人才的技能性和职业性 【判断题】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 【判断题】学术型人才是才与应用型人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判断题】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 【判断题】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 【判断题】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判断题】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 【判断题】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 【判断题】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 【判断题】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 【判断题】钻研教材即钻研教科书 【判断题】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NR[含参考答案]

2020年《高等教育学》考试398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教育目的所依据的“现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二是受教育者的()现实及其趋势。 A.先天条件 B.身心素质 C.个体发展 D.文化涵养 正确答案:B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目的的性质 2.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方面特点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不相适应的问题。 A.劳动者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B.劳动者就业能力 C.劳动者工作能力 D.劳动者所受专业教育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3.法国于()年颁布《高等教育法》,它极大地推动了法国高等教育的职业化进程。 A.1971 B.1975 C.1983 D.1984 正确答案:D 知识点:20世纪外国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4.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 B.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正确答案:A 知识点: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5.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它也是高等教育学所要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 A.教育目的 B.教育政策 C.教育方针 D.教育规律 正确答案:A 知识点:高等教育目的的含义 6.“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改为公社、各行业推荐入学的办法,全国统考招生中断了()年。 A.8 B.9 C.10 D.11 正确答案:D 知识点: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7.高校科研工作和学术领域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的发展为本。 A.学校领导 B.学生 C.教师 D.社会 正确答案:C 知识点: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有效途径 8.()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最初形态,也提供了高等教育评价的方法论。 A.应答模式 B.泰勒模式 C.CIPP模式 D.CSE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B 知识点: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 9.高校合格评估的内容不包括()。 A.办学指导思想 B.学校规模 C.办学条件 D.教学效果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一、概念: 1、来源: (1)孟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战国) (2)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东汉) 题:最早使用“教”和“育”两个字的是(孟子)。 最早对“教”和“育”两个字解释的是(许慎)。 2、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具体实施者。 (2)目的性---教育者所从事的是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 (3)社会性---现代学校的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体现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中介 4.教育活动中的三对基本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

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 No.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No.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No.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属性:(重点) ——永恒性: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人在教育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没有阶级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阶级性) ——2.历史性: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和统治阶级制度密切相关,并随之变化而变化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继承性。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一、高等教育发展史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 殷商时期“右学”--我国最早的具有高等教育某些属性的机构 战国中后期《大学》《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汉代“太学”--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从萌芽时期跨入雏形阶段 “鸿都门学”--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类专科学校 唐代“六学”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经学教学,律学、书学、算学属于专业教育--确立专业教育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1895年创办于天津的西学学堂--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2年《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12年《大学令》、1913《私立大学规程》、1917《修正大学令》--废除“忠君”,标志近代高等教育制度逐步定型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 蔡元培--开启我国近代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 195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规定基本任务、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雏形 1961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六十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初步确立 1998年8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5年11月18日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建设内容:①学校整体条件;②重点学科;③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宣告、1999年国务院决定“985工程”--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任务:①机制创新;②队伍建设; ③平台和基地建设;④条件支持;⑤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古代高等教育 公元前200年,雅典大学--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大学 中世纪大学--由学生和教授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打破教会对大学的垄断,获得较大自治权,并从普通教育体系中脱离,形成具有高等教育基本属性的独立教育层次,成为欧美近代大学的渊源,包括; ①意大利-波隆亚大学、萨莱诺大学 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③法国-巴黎大学 ④捷克-布拉格大学 ⑤德国-维也纳大学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 巴黎工业专科学校--欧洲工业大学最早的模范 1810年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洪堡大学)--提倡“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开启近代大

高等教育学整理教案资料

高等教育学整理

第一章: 我国高等教育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特殊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识记:高等教育的四个阶段及其内容(P2~P6) 常用的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 第二章: 高等教育建立在普通教育(或基础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识记:高等教育价值观及其观点: 1、个人本位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在于促进个人的理智发展。B:高等教育的职责在于知识传递而非知识创新。C:高等教育在于通过实施自由教育、普通教育、人文教育来达到目标。 2、知识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高等教育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以自由学术为教学基础。 3、社会本位的价值观:A: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B: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造就人才。 (识记+理解)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A、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制约。B、受社会制度制约。C、受文化传统制约。 2、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A、服务于经济建设.。B、服务于制度建设。C、服务于文化建设。 第三章: 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教育基本规律。 3、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教育目的:人们在观念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得设想与规定。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专才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于某一专业领域的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识教育是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的教育。 教育目的的作用: 1、制约教育对象的发展 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3、激励教育主体 高等教育目的: 1、自由教育目的 2、职业教育目的 3、普通教育目的 4、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最新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教育学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古代中国教育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