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桌元十八届三中全会混合所有制经济精神解读

张桌元十八届三中全会混合所有制经济精神解读

张桌元十八届三中全会混合所有制经济精神解读
张桌元十八届三中全会混合所有制经济精神解读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张卓元)

2014.01.09

“经济研究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解读专题”之一2013年11月22日,《经济日报》头版、二版刊登了张卓元的文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而在布局经济体制改革时,首先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还特别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巨大的发展。1998年,国有工商企业净资产总额为5.03万亿元,而到2013年8月,国有企业(不包括国有金融类企业)净资产30.4万亿元,其中仅国有中央企业净资产总额就达16.1万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1995年,个体工商户2529万户,从业人数4614万人,而到2012年底,个体工商户已达4059万户,从业人数约8000万人,资金总额

1.98万亿元;1995年,私营企业65.5万户,从业人数956万人,注册资金2621亿元,而到2012年底,私营企业已达1086万户,从业人数超过1.2亿人,注册资金超过31万亿元。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今后,为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需要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决定》的一个亮点。我们要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国家税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都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昭示我们,未来许多产品将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生产社会化规模化不断发展并不是普遍适用的铁的规律。因此,我们要确认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中消除所有制歧视,包括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要继续两个毫不动摇。《决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关于这个问题,近两三年在理论界和工商界对以公有制为主体有两种差距较大的看法。有的理论界人士鉴于这些年非公

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对GDP的贡献率已超过一半,就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已被突破,社会主义的根基受到动摇,主张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行再公有化;而有的工商界人士则认为,当前现实经济活动实际上已经是民营经济为主体,如果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似乎名不副实,也不利于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两种认识都是不完全的。党的十五大在确立基本经济制度时,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涵义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现在,我国国有工商企业资产、金融资产、城市土地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资产等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绝对优势,国有经济牢牢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并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恐怕是不会有人怀疑的。因此,我国到目前为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巩固的,没有受到动摇。同时,党的十五大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涵义的解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给出了巨大的空间,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会影响或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为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一是要同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二是要赋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权利;三是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今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着力点

《决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重视,并作出重要新论断:“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要

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与其他资本平等竞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是今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努力寻找公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有效的实现形式。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次《决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用和意义的论断,是我们党以往有关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实践和认识进一步深化的成果。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特有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很多合伙制企业和股份制

企业,但一般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私人合伙和私人入股而不是不同所有制资本的结合。我国出现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源于国有企业改革,源于寻找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源于现阶段实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现代公司制,而规范的现代公司制是股权多元化的,除了原有的国有资本外,还要吸收其他非国有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公司公开上市还会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和股民持有公司股票。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可以实现国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使国有制找到了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式。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还表明,在对原有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进行改革的同时,允许体制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一项非常成功的增量改革。在经济改革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经济迅速起飞,经济增速三十多年平均达到近两位数,在此基础上,不仅国有资本成倍大幅度增长,各种民间资本和居民储蓄存款也大量增加。现在,私营企业上千万户,注册资金30多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万亿元)的比例达到61.3%;1978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只有210.6亿元,而到2013年8月,居民储蓄余额已达43万亿元,其中定期存款额超过27万亿元。大量民间资本要求拓宽投资渠道,从而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了现实条件。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的政策,国有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大量上市,大大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以最赚钱的银行业来说,民间资本占的比重就不低。银监会年报显示,截

至2012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而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则超过半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90%。到2012年,我国已有2494个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3%,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中国上市公司相当大部分是由国有资本参股控股的,它们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材料,至2012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根据历年《中国税务年鉴》材料,从1999年到2011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全国税收的贡献率是逐年提高的,1999年占11.68%,2005年占36.57%,2011年占48.52%。这反映了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实况。今后,要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并在推进结构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首先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国有资本对自己应承担的公共建设项目,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一同建设,可以直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还可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而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比如北京市国有首创集团和香港地铁公司共同投资建成的北京市地

铁4号线,总投资150多亿元,引资46亿元,就是一个比较抢

眼的例子。北京市发改委2013年7月底还发布了关于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方案,以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处理、固废处臵和镇域供热等6个领域为试点,拟推出126个项目,总投资3380亿元,引进社会资本1300亿元,其中有不少也是实行共同投资的。这也是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事例。统计数字还表明,2010、2011、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为4.9%、5.4%、4.6%,股份制企业分别为6.6%、8.4%、7.6%,说明混合所有制经济效益较高。今后,要适当减持国有股份占比很高的股份公司的国有股,让更多的非国有资本参股,尤其要尽可能吸收新的战略投资者;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以便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可能导致的养老基金缺口,社会保障基金也是具有越来越大实力的国有资本主体,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也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和其他民间资本在企业(公司)内部实现同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平受益,所以对民间资本也是有利的。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产权多元、自主经营、治理规范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会有长足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微观主体。

三、国有资产监管要逐步从管国有企业为主向管国有资本为主转变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从管国有企业为主向管国有资本为主转变。2003年以来,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我国推进国有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央政府和省地两级地方政府均成立了国资委,基本上结束了“五龙治水”、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国有工商企业发展和改革均取得重大进展。今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真正解决好国资监管机构“只当老板不当婆婆”以及明确国有资产职能定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决定》对今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以下部署: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今后,需要很好界定国有资本的职能。总的说,国有资本可以分为公益性和收益性两大类。公益性资本主要投资于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中普遍服务部分;收益性资本主要投资于重要竞争性产业和技术创新等领域,包括投资于引领科技进步、具有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与上述国有资本职能相适应,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分别制定不同类公司对各个企业的出资和投资方式,确定它们的经营目标和考核体系。例如,对公益性资本运营公司,就不能以资本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应着重在成本控制、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些,都需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完善。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要方面。《决定》要求,“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〇二〇年提高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

生。”我国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利润留给企业,当时国有企业处境比较困难,1997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才几百亿元,半数国有企业亏损。所以,当时规定国有企业利润不上缴是可以理解的。此后,国有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2006年突破1万亿元,2007年达1.62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利润近万亿元。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维持企业利润留给企业显然已不合适。2007年12月,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发文规定,中央企业分三类分别向财政部上缴10%、5%利润和三年暂不上缴利润。地方国有企业由地方国资委决定利润上缴制度。经过三年试运行,2011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起将5个中央部门(单位)和2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同时适当提高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其中,资源类企业由10%提高到15%,一般竞争类企业由5%提高到10%,军工科研类企业收取5%。这几年,不少人认为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偏低,希望能达到国际上国有企业平均分红比例30%的水平。还有,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应调入公共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不要留在国有企业中调剂使用。我体会,这次三中全会有关决定正是根据上述情况作出的。

原文刊载于《经济日报》2013年11月22日第1-2版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混合所有制国企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改革大方向 杨伟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确定这样的主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也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宏观调控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全会提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火车头”牵引作用 杨伟民:虽然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这也是《决定》起草过程中非常注意把握的重要原则。《决定》确定的15个方面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1个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体制,占了所有改革任务的近一半。 之所以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是因为当前中国存在的最突出最根本问题还是发展问题。中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也在变化,只有加快经济领域改革才能释放更多发展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解读(新华网,人民网)

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进行简要的解读。 一、从三个维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决定》又不仅仅是一份蓝图。它详细合理地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决定》明确了一系列的战略任务,更注重在落实方面下工夫,确保改革的可操作性。

第一,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我们从现实的需要上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引擎”。但是,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在降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在经济方面迫切需要增强发展后劲;在政治方面迫切需要推动体制创新;在社会管理方面迫切需要化解突出矛盾;在文化发展方面迫切需要激发创新活力;在生态环境方面迫切需要健全法律保障……这一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更加复杂,新技术革命不断兴起,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后起国家追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两面夹击”的压力。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就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过程,有时难免“伤筋动骨”。尤其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过去35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全国大局的角度对改革的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系统而又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领域的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答案

考试题目:共21题| 考试时间:40分钟| 1. 【单选题】要想真正建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应该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不同的经济组织之间保持()【2 分】 A. 平衡 B. 中立 C. 客观 D. 理智 2. 【单选题】由于现有证据不能完全确证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因而裁定无罪释放,这是根据()原则。【2 分】 A. 相对从无 B. 绝对从无 C. 疑罪从无 D. 疑罪从有 3.【单选题】本课程内容提到,我国大的、总体改革性质的三中全会基本()年一次。【2 分】 A. 5 B. 7 C. 9 D. 10

4.【单选题】“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出自()【2 分】 A. 唐太宗李世民 B. 唐高宗李治 C. 宋太宗赵光义 D. 明太宗朱元璋 5.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中央政府的职能是()。【2 分】 A. 宏观调控 B. 市场监管 C. 社会管理 D. 公共服务 E. 环境保护 6.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存款保险制度是()【2 分】 A. 金融交易制度 B. 金融监管制度 C. 金融保障制度 D. 金融竞争制度 7. 【单选题】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2 分】

A. 市场经济 B. 民主政治 C. 先进文化 D. 和谐社会 8. 【单选题】在司法职权分工中,负责案件侦查的机构是()。【2 分】 A. 公安机关 B. 检察院 C. 法院 D. 政府 9. 【判断题】金融市场出现二元次结构是因为官方利率远高于民间利率。【2 分】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台州经验是指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行异地管辖,实行异地审判,有效解决了部分地方存在的行政诉讼难题。【2 分】 A. 对 B. 错

陕西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课程试卷及答案两份试卷

试卷一: 考试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指定考试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精神解读》课程考试 考试题目:共21题 | 考试时间:4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39分52秒 1.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目前中国保险赔付占重大灾害损失的比例不到(D)【2 分】 A. 20% B. 15% C. 10% D. 5% 2. 【单选题】弥补生产要素市场缺陷的主要方法是(D)。【2 分】 A. 修改完善法律法规 B. 打破交易壁垒 C. 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D. 政府监督及干预 3. 【单选题】“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出自(A)【2 分】 A. 唐太宗李世民 B. 唐高宗李治 C. 宋太宗赵光义 D. 明太宗朱元璋 4.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政府配置资源只要是根据(B)【2 分】 A. 价格机制 B. 供求关系 C. 市场干预 D. 行政手段 5. 【单选题】要想真正建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应该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这些不同的经济组织之间保持(B)【2 分】 A. 平衡 B. 中立 C. 客观 D. 理智 6.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决定》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和新的战略任务是(C)【2 分】 A.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D.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7. 【单选题】根据行政体制改革中职能配置的要求,要按照(C)的要求来配置经济职能。【2 分】 A. 和谐社会 B. 先进文化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环境保护 8. 【单选题】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向外国金融资本开放市场,但外资银行的业务只占银行业务(A),说明对外的开放程度不是很高。【2 分】 A. 2% B. 3% C. 4% D. 5% A9. 【判断题】根据本课程内容,地方法院的人财物由地方政府统一提供,可能导致地方行政权力干预司法。【2 分】 A. 对 B. 错 B10. 【判断题】政府干预市场定价,不会造成市场价格的扭曲,只会使市场价格更加趋于合理。【2 分】 A. 对 B. 错 B11. 【判断题】本课程内容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容是以司法改革为重点。【2 分】 A. 对 B. 错 A 12. 【判断题】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是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着重抓好的工作之一。【2 分】 A. 对 B. 错 B13. 【判断题】本课程内容认为,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公正是树立权威和公信力的基础。【2 分】 A. 对 B. 错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与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与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与分析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官员选拔制度在中国不是个行政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2.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包括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 A. 正确 B. 错误 3. 部门利益已经成为成为政府与民争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A. 正确 B. 错误 4. 中央各个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战略规划,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加大行业改革力度。 A. 正确 B. 错误 5. 中国已经在国家海警局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海洋局, A. 正确 B. 错误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现在面临的四大风险?正确√ A. 经济风险 B. 文化风险 C. 政治风险 D. 信任风险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2. 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的途径不包括?正确√ A. 减少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

答案分析: 无 6. 中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三种既得利益群体,不包括?正确√ A. 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平民既得利益 B. 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既得利益 C. 以垄断行业为代表的垄断既得利益 D. 以房地产和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既得利益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 社会风险的形成原因不包括?正确√ A. 分配制度不合理 B. 机会不均等 C. 既得利益兴风作浪 D. 收入不平等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无 8. 下列哪项不属于转变政府职能所要求的从国家层面上构建的三大基础制度?正确√ A. 政府机关代码制 B. 不动产等机制 C. 公民个人代码制 D. 组织机构代码制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八项作风决定迅速产生产生影响的原因在于?正确√ A. 高层领导带头参与 B. 人民支持

张桌元十八届三中全会混合所有制经济精神解读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张卓元) 2014.01.09 “经济研究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解读专题”之一2013年11月22日,《经济日报》头版、二版刊登了张卓元的文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而在布局经济体制改革时,首先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还特别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巨大的发展。1998年,国有工商企业净资产总额为5.03万亿元,而到2013年8月,国有企业(不包括国有金融类企业)净资产30.4万亿元,其中仅国有中央企业净资产总额就达16.1万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1995年,个体工商户2529万户,从业人数4614万人,而到2012年底,个体工商户已达4059万户,从业人数约8000万人,资金总额

1.98万亿元;1995年,私营企业65.5万户,从业人数956万人,注册资金2621亿元,而到2012年底,私营企业已达1086万户,从业人数超过1.2亿人,注册资金超过31万亿元。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今后,为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需要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决定》的一个亮点。我们要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国家税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都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昭示我们,未来许多产品将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生产社会化规模化不断发展并不是普遍适用的铁的规律。因此,我们要确认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中消除所有制歧视,包括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要继续两个毫不动摇。《决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关于这个问题,近两三年在理论界和工商界对以公有制为主体有两种差距较大的看法。有的理论界人士鉴于这些年非公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大要点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大要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寄予很高期望。做好全会精神宣传,对于形成深化改革的广泛共识、激发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

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上)-90分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上)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二元医疗制度体现在()。 A.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实行医疗保险制度 B.农村居民看病不花钱,城市居民看病花钱 C.农村居民看病全部由个人负担,城市居民享受医保 D.农村居民看病全部由个人负担,城市居民由国家报销 2. 关于城市带动农村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要靠小城镇来带动农村发展 B.主要靠县城来带动农村发展 C.县城带动农村发展,地级市或中心城市配合 D.三级政府都有支持农村的责任,三类城市都有带动农村的功能。 3. 不符合我国当前二元土地制度的说法是()。 A.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B.从农村集体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需要经过土地变性程序 C.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农村集体土地不能自由流转 4. 本讲提到在()方面统计制度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 A.居民养老保险统计 B.居民收入统计

C.宅基地统计 D.城乡建设统计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提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几方面入手。 A.搞活土地财政 B.体制机制改革 C.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 D.农村社区化 2. 本讲认为城乡统筹的内涵包括()。 A.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B.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C.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收入 D.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二元结构。 正确 错误 2. 我国的户籍制度从1958年开始实行后就形成乡镇户籍和城市户籍。 正确 错误 3.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我们知道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正确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专题班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答案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 考试得分:90.0 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9 正确率: 90% 单选题:共10题,正确9题多选题:共0题,正确0题 判断题:共0题,正确0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这个最大实际。(分值:10.0/得分:10.0) 贫穷和落后 繁荣和富强 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的改革还有很多的不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的不合理与不完善。(分值:10.0/ 得分:10.0) 市场 政府 体制 市场、政府 3 全面改革要把()改革当做全面改革的火车头。(分值:10.0/得分:10.0) 社会体制 经济体制 文化体制 政治体制 4 有效需求不足,包括()。(分值:10.0/得分:10.0) 投资收益递减 投资收益递减、边际消费将递减、货币的流动性偏好

边际消费将递减 货币的流动性偏好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作用的问题十分普遍。(分值:10.0/ 得分:0.0) 遏制 阻碍 以上都对 压制 6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提供了重要经验。(分值:10.0/得分:10.0) 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意识形态改革 部分深化改革 深化综合领域改革 7 ()永无止境。(分值:10.0/得分:10.0) 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践发展、改革开放 实践发展 改革开放 8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分值:10.0/得分:10.0) 建立和完善 建立和发展 建立、发展和完善

完善和发展 9 党的()三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分值:10.0/得分:10.0) 十四届 十一届 十六届 十二届 10 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政府()问题一直存在。(分值:10.0/得分:10.0) 缺位 缺位、越位、错位 越位 错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面是中公教育选调生考试网为考生们整理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知识概要,希望考生们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报告摘要】 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 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 体人民。 【公报解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 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在公报中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其核心内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具体包括强化执政党领导地位,进一步建设人民民主和以法治为基础建立 规范的国家治理体系等目标,其中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水平是国家治理体系现 代化的重要标志。 治理是这次公报中的一个新的亮点、新的突破。国家治理一是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 体,国家管理者。人民也是社会的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一个方面的 角色,都是主体之一,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二是渠道多元,治理既有从上到下, 也有从下到上,甚至可以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开来、铺展开来,治理也表明了方式的变化; 三是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综上所述,这一总目标表明,中国35年来的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 层次不断提升,统筹社会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中国改革包含新的目 标、进入新的阶段、达到新的高度的根本标志。 [意义] 国家治理体系是由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治理方略构成的, 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统筹各个领域的治理,使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一、从三个维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 第一,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我们从现实的需要上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到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第三,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我们从发展的路径上认清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从六个“进一步”和六个“紧紧围绕”把脉改革新方向 全会还提出六个“紧紧围绕”: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是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六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三、《决定》对教育科技领域深化改革的阐述 (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新亮点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 (二)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三)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四)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五)全会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

新定位。 (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七)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八)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018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解读

2018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政策解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出发点。15日播发的《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题目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整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回应了社会关心的民生期盼。 1 【决定看点】坚持计划生养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养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渐调剂完善生养政策,增进人口长时间均衡发展。 【解读】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启动‘单独两孩’政策是应对人口红利降落、劳动力短缺等题目的积极措施。? 2 大小城市门坎?高低有别? 【决定看点】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公道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范围。 【解读】中共中心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说,?‘松紧有别’的落户制度既能满足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增强产业发展、增加活力的需求,也有益于减缓大城市人满为患的现状。? 3 探索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

【决定看点】逐渐推行普通高校基于同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解读】?决定内容一针扎到现行考试体制的弊端,是打破‘分数决定命运’现状的需要,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说。 4 推动资源价改,必须品加大?人文关怀? 【决定看点】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动水、石油、自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解读】?重点领域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保障稳定供给,又增进了产业结构调剂和节能减排。?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说。 5 农房农地能抵押能担保能转让 【决定看点】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解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建立城乡同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显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6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动改革 【决定看点】逐渐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

三中全会开启新一轮改革大幕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代表“顶层设计”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最受关注。 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超预期的土地改革引发的房地产调控思路发生从大转变。 对公有制和国有经济的强调,说明国企改革不会激进,仍将延续既定的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昨日闭幕。 为期三天的会议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正式开启。 2013年11月12日傍晚,当电视中熟悉的旋律响起,大概很少有人会像21年前的华西村支书吴仁宝那样,从新闻联播中捕捉到一夜暴富的机会。人们更多地希望寻求一些信号,一些可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乃至改变这个国家的信号。 但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困惑,在他们听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内容,还是那些熟悉的语句,似乎并无新内容,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破除国企垄断等等热点话题,甚至连全民关注的房地产调控,也未出现在公报内容中。 “《公报》不是《决定》。《决定》会更具体。”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在微博上提醒着这群人。 当日发布的全会公报透露,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但这一《决定》并未同步公布。 与左小蕾的提醒相对应的是,就在公报全文发表之后的一到两小时的时间里,有十多家券商同步召开了电话会议,纷纷从公报的字里行间寻找着解读的线索,预测可能在随后几天面世的《决定》内容。 在喧哗过后,几乎所有的解读,最终还是有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市场将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取代了此前的“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成为了被大多数专家、学者,包括外媒在内的首要关注点。而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意味着吴敬琏等长期提倡的“顶层设计”提上议程,改革将不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此基础上,公报对十余个具体领域改革的论述,也被解读出一些基本的方向。如土地制度可能告别征地模式,而这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实质影响,虽然未谈房地产,实则体现了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虽然仅提了一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但有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之后,则相当于坚定了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等既定方向;国企改革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提法,意味着不大可能出现大国企分拆等激进改革,而是会采取国有资产资本化、加强公司治理、政企分开等措施。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顶层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