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完整版)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完整版)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完整版)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第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把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体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使城市变为真正拥有智慧的城市。

第二,3S(RS,GIS,GPS)技术。

3S 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简称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结合,对多学科高度集成的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第三,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机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调工作。在极大规模上可扩展信息技术的能力,并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方式。

第四,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802.11

(Wi-Fi)、3G通信技术和4G 通信技术。

第五,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以宽带IP 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它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特点,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3G、移动寻址技术等技术成熟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也将迎来发展高潮。

第六,异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数据信息往往存在于众多部门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中,由于软硬件平台及数据模型的不同,导致存取方式、结构和精确度都不同的数据,包括以关系表为代表的结构化数据、以XML为代表的半结构化数据和以文本文件为代表的无结构化数据。异构数据的集成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分布在各处的数据资源,实现不同数据资源的合并和共享。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满足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支持。

第七,绿色节能技术。

绿色的城市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节能技术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如在建筑物中高度集成光伏建筑一体化、风力发电一体化等清洁能源技术和智能照明、空调群控等智能化管理技术,不仅能达到绿色

节能的目的,还可对建筑物的温度和光线环境进行调控。通过步行交通、慢行系统、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公交和轨道交通组成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城市环境多元化及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这些措施以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第八,低碳减排技术。

低碳减排技术是指以技术手段为契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污染物的控制效率,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激射装备以及减排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领域。实现污染物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环境的安全。重点技术包括脱硫脱硝、污水处理、垃圾发电、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

第九,大数据技术。

智慧城市建设必然带来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而大数据就像人的血液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对大数据进行分类、重组分析、再利用等一系列的智慧化处理后,其结果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战略。大数据将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从政府决策与服务,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从创建节约型社会到以人为本,科技惠民,再到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直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

数字城市展示体验中心方案说明

“数字城市”展示体验中心项目 实施方案 市信息办、广陵区政府

2010年1月 目录 第1章. 项目概述 (5) 1.1.项目名称 (5) 1.2.编写目的 (5) 1.3.建设目标 (5) 1.4.建设周期 (6) 1.5.投资及来源 (6) 1.6.效益分析 (6) 第2章. 项目背景 (7) 2.1.建设内容 (8) 第3章. 展示需求 (9) 3.1.展示线索 (9) 3.2.表现形式 (9) 3.3.体验效果 (10) 3.4.参观人员 (10) 第4章. 主题设计 (12) 4.1.设计原则 (12) 4.2.整体布局设计 (12) 4.3.展厅参观设计 (13) 4.4.综合展区设计 (14) 4.4.1. 展示内容设计 (14) 4.4.2. 展示项目 (15) 4.4.3. 展示手法 (16) 4.4.4. 责任与分工 (18) 4.4.5. 资源需求 (18) 4.5.信息基础展区设计 (18) 4.5.1. 展示内容设计 (18) 4.5.2. 展示项目 (19) 4.5.3. 展示手法 (20) 4.5.4. 责任与分工 (21) 4.5.5. 资源需求 (23) 4.6.城市管理与运行展区设计 (23) 4.6.1. 展示内容设计 (23) 4.6.2. 展示项目 (24)

4.6.4. 责任与分工 (26) 4.6.5. 资源需求 (27) 4.7.公共资源应用与社区展区设计 (28) 4.7.1. 展示内容设计 (28) 4.7.2. 展示项目 (28) 4.7.3. 展示手法 (31) 4.7.4. 责任与分工 (35) 4.7.5. 资源需求 (35) 4.8.产业与经济展区设计 (36) 4.8.1. 展示内容设计 (36) 4.8.2. 展示项目 (36) 4.8.3. 展示手法 (37) 4.8.4. 责任与分工 (37) 4.8.5. 资源需求 (37) 第5章. 建设内容 (38) 5.1.基础设施改造 (38) 5.2.电路、网路管线建设 (39) 5.3.展厅装饰装修 (39) 5.4.展示多媒体及设备建设 (46) 5.5.展示内容制作 (46) 第6章. 工程实施规划 (52) 6.1.总体实施策略 (52) 6.2.实施任务定义 (52) 6.3.实施进度规划 (54) 6.3.1. 总体实施进度 (54) 6.3.2. 实施依赖条件 (55) 6.3.3. 关键进程 (56) 6.4.项目实施保障 (57) 6.4.1. 组织保障 (57) 6.4.2. 人员保障 (59) 6.4.3. 质量保障 (59) 6.5.装修布展实施原则 (59) 6.6.培训及支持 (61) 第7章. 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 (62) 7.1.投资预算的有关说明 (62) 7.2.项目总投资预算 (62) 7.3.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 (63) 第8章. 效益与风险分析 (64) 8.1.效益分析 (64) 8.2.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64) 第9章. 展厅运维与运营 (66) 9.1.场地运维 (66)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范”重点专项申报条件、时间、流程 1.智能感知技术与智能终端 1.1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统与应用验证(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 研究物联网平台化智能感知终端技术,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嵌入式智能终端处理系统平台,探索解决感知终端基础软硬件碎片化难题的方法。研究物联网终端轻量级计算架构技术、感知数据的终端存储技术、实时高效感知数据的终端处理技术,支持感知信息智能处理终端化。研发轻量级、低成本、低功耗、平台化可重构处理终端系统,研究多传感器集成、多传感信息融合处理,信息收发与控制、M2M 终端协同、能耗管理、基于WEB 的跨终端信息交互与协同操作技术等,实现终端的自主协同、自主智能处理和控制。基于感知终端平台系统,研发基于自主芯片的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选择典型城市场景进行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 突破物联网感知终端平台系统架构技术,形成开源硬件平台,支持感知信息智能处理本地化,实现感知信息80% 端处理;突破面向多源感知信息智能处理的软硬件融合片上系统技术,支持10 种以上传感器统一接口与数据融合,支持用户二次开发,针对应用场景驱动的终端结构定制和性能优化技术,终端智能信息处理效能比提升30%。感知终端系统支持具有通讯、存储、安全防护和信息处理功能,采用自主CPU、通信单元等核心芯片;低功耗、低速率场景下实现待机10 年。研发自主可控的物联网终端系统,选择1—2 座城市开

展应用验证,物联网终端铺设不少于 家或行业标准(送审稿)。 1.2物联网终端评测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标准化(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物联网系统缺乏核心设备统一的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的问题,从终端功能完整性、性能符合性、协议标准符合性、兼容性、安全可靠等关键指标入手,提出安全测试与风险评估等关键评测标准,构建覆盖协议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性测试、标识符合性测试的物联网终端评测框架;研究故障注入、旁路分析等设备安全性评测技术,建立安全分级策略模型,建立物联网终端安全与风险评估评测方法;自主研发智慧城市典型应用物联网关键设备质量评测标准化平台,为物联网智能终端提供关键评测技术和评测服务并建立自主可控的评测流程。 考核指标: 建立物联网核心设备质量评估与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高覆盖率不低于96%、低误/漏检率不高于10%、快速收敛的安全性检查。依托所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对不少于150 个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和物联网终端进行安全与质量评测。基于自主可控的软硬件系统建立一套评测流程和平台,评测内容包括可靠性、可用性、适应性等不少于100 个功能和性能主要指标。实现不少于10 种设备漏洞与故障注入机制,能够进行比特级关键信息泄露追踪,提供终端级失效模式和性能退化描述。搭建一套物联网终端评测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一套支撑该

关于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校园网络版)

凭数据说话,以效果为证! 帮校长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帮老师提高班级教学效率 ——承儒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校园网络版)隆重面世! 承儒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是以现代科学的教育测量手段(运用诊断、激励、调控、导向),全面运用先进的统计学和评价学理念,结合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所实现的一款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系统。它能让教师、班主任、教研员、校长等角色从大量的数据中解脱出来,大大改善考试数据统计工作的广度、深度、准确性和效率,并最终为教育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同时也可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功能特色: 1、评价报告自动生成:系统内置了众多实用且又可独立运行的数据分析指标项,并且根据用户需求和预先设定的标准,系统会自动进行各项数据的统计和评判,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各式分析报表与评价报告,从而大大减轻工作负担和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误率。 2、统计分析精准全面:系统全面应用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技术,既支持学生、班级、年级乃至学校为统计与跟踪对象,也支持各科目、总分、排名及分数与名次分布等测量指标的统计与跟踪管理;既可用于单次测评的区域横向对比分析,又可用于多次测评的纵向发展对比分析。 3、基于“云”服务架构,扩展性强:利用.N E T和云计算技术,采用W E B访问的方式,可实现随时随地进行监测与评价和评价数据的无限共享,并可方便地与教育云平台和第三方软件进行数据对接。

系统订购办法: 承儒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校园网络版)重磅面市啦!即日起正式发售,每套定价6800 元。欢迎广大师生来电垂询、订购! 免费体验网址链接:http://112.95.238.186:8080/ 用户名:teacher 001 密码:teacher 001 了解更多教育信息化资讯、共享更多教育信息化资源,欢迎登录中国网考在线或卓帆科技官 网!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附件六: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附件六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应用单位接入要求
(试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二〇一三年三月




目 次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与定义................................................................................................................................... 3 4 前置环境....................................................................................................................................... 5 5 系统组成....................................................................................................................................... 6 5.1 前置目录服务 ................................................................................................................... 6 5.2 前置交换服务 ................................................................................................................... 8 5.3 前置环境配置 ................................................................................................................. 10 5.3.1 系统硬件 .............................................................................................................. 10 5.3.2 系统软件 .............................................................................................................. 10 5.3.3 环境配置具体要求 .............................................................................................. 11 5.3.4 其他要求 .............................................................................................................. 12 5.3.5 注意事项 .............................................................................................................. 12 6 前置环境管理............................................................................................................................. 14 6.1 6.2 6.3 6.4 角色 ................................................................................................................................. 14 提供者管理要求 ............................................................................................................. 14 使用者管理要求 ............................................................................................................. 14 管理者管理要求 ............................................................................................................. 14
I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计划方案

页眉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为了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学生学习表现结果的监测和调 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切实加强对我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全面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以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 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既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使教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质量观,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聚焦高效课堂,关注 有效教学”;推动学校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 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克服教学管理的简单化,形成全面的质量观,过程化的质量观,深入 推进课程改革,把质量评价与监测作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管理针对性和科学性水平的有效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监测原则: 1、导向性原则: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全面性原则:既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的监测,又包括页脚 页眉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程性的跟踪监测。 3、针对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监测要结合学校教学现状和 新课改的新要求,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 出改进的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三、监测内容 (一)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测 1、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努力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上课(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使学生活泼高效地学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 3、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10分),按检查情况分等计分。 (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监测 1、综合表现评定: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精神,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行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 标的六个方面。 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定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组成。综合性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五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概要 一、项目概述 1.概念定义。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共享、管理平台,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中,对下是公共基础数据库中数据的进出通道,对上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服务支撑。它通过对城市公共数据进行交换、清洗、整合、加工、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对外提供服务,实行城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2.建设背景。 201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需的若干意见》(国办〔2013〕32号),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同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规和指导各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同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通知》(建办科〔2013〕22号),正式确定市区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还起步阶段,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尚未建设,空间地理、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各部门部分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资源都是分散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自建自用、难以共享

的状态,亟需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对城市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 3.建设意义。 资源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城市公共信息整合共享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将目前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起来,提供平台化服务,提高数据共享率;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数据的开发使用水平,使政府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解决政府部门在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节约社会成本,为支撑智慧、信息惠民建设,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4.现状难点。 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业务数据分散,资源整合、使用率较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要实现从起步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予以解决的突出难点。一是认识不足、各自为政。二是部门为本,共享意识较差。三是标准规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四是数据异构现象突出,各行业要求不一。五是数据链路不畅,整合共享难度较大。 二、文件规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及其附件 2013.4 住建部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

附件1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 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节选)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重点突破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自主研发技术和产品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系统,在京津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典型城市(群)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支撑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示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全球引领者。推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和“三融五跨”共享,形成完善产业生态链,使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申报项目由相关地方部门推荐,每个推荐渠道针对单个研究任务限推荐1个项目,配套经费与专项经费比例不低于3:1。

各研究任务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项目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例如:1.1)下的所有研究内容并实现对应的研究目标。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中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 1.面向不同类型城市的重大场景应用示范 1.1城市地面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与运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示范类) 研究内容:研究城市路桥隧、交通枢纽、公众活动区域、社区与养老机构等地面关键公共基础设施运行体征监测与辨识技术和失效性脆弱性理论;研究关键公共基础设施大规模运行全面智能感知技术和多维度、多元感知数据耦合技术,建立基础设施信息库;开展城市关键公共基础设施状态规律的态势监测、风险预测、认知反演的深度建模和解析,研究设施运行预警预报模型及多目标智能决策技术;研究城市运行健康状态评测评价、环境监测预警与评测评价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和综合评估评价体系;构建城市关键公共基础设施运行态势预测、智能调度、快速响应、迅速恢复的综合监测和安全管控技术体系与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辅助设施智慧运维与应急防控。 考核指标:在示范的典型城市形成路桥隧、交通枢纽、公众活动区域、社区与养老机构等地面关键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感知和一体化防控的能力,具体包括:构建关键公共基础设施物联网万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促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保障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为了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质量目标 指导思想:以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坚持就业导向,精心培育具有胜任第一任职岗位职业能力、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以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提供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的优质中职教育教学服务。 总的质量目标是:突出职业素养高、实践技能强的办学特色;学生操行考核合格率≥95%;学生一次毕业率≥95%;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满意率≥90%。 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确体现,课程(理论、实践)质量目标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体现。

二、组织机构与职能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图

(一)教学督导室 教学督导室是学校独立设置的教学督导、评估机构,是专业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核心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全校范围内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保证全校质量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从宏观上总体把握全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各因素和育人过程各环节的目标、标准和措施,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创造条件,争取全校师生及各部门对质量保障工作的支持。具体工作如下: (1)对质量保障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建立健全全校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制订质量保障方面的各种规范性制度、质量标准和工作计划; (3)组织全校性的教育教学检查、评估、督导等工作; (4)建立校级领导、处级领导、教师的听课制度,并督促、组织实施; (5)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档案管理工作; (6)组织质量保障工作会议、座谈会、问卷调查等; (7)做好汇总、统计、分析、备案、总结等工作; (8)建立并实施较为健全的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二)教务处 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有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检查、管理、整改等职能。具体工作如下: 1.制定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项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或规范; 2.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3.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并负责提出专项评估计划;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数字城市下的城市公共安全 摘要:城市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渐重要,应用数字城市技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也越发重要,加强对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势在必行。数字城市所提供的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日常的城市安全管理,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救援行动以及优化配置城市公共安全资源,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公共安全,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优化配置 一、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发展领域里的一项重要课题,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充分防御各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灾害、事故或事件的发生,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城市保障体系。它是城市及其公民财产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城市依法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以及生产和经营等所必需的良好内部秩序和外部环境的保证,是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城市公共安全是城市市民和城市管理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城市管理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重要公共事务。公共安全的状况和主要事件,是任何城市管理者都应全面掌握和随时了解的内容。 跨年之夜,上海外滩发生“拥挤踩踏”事件,36条年轻生命陨落。21日,该悲剧的调查报告及人员问责情况公诸于世。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承担了“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拥挤踩踏并造成重大伤亡和严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责任”;区委书记、区长等官员承担被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等问责处分。当人们为36条生命的陨落扼腕痛惜之时,这起悲剧背后的深刻教训更应引起重视。对外滩踩踏事件的严厉的问责,也警示各级政府: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该如何更好地维护公共安全?外滩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亦指出,这次事件暴露出上海市公共安全管理盲点,特别是对无主办单位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不足,准备应对不充分,存在管理空白。然而,只要应对是远远不够的,理想的状况应是尽量避免危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因此,随着危机管理研究的深入,预防和预警、教育和培训机制建设又被纳入研究的视野之中。至此,形成了预防、预警、应对、恢复等伴随危机发生发展之全过程的管理。 现阶段,我国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许多新成果背后都隐藏着多种不确定因素。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公共安全基础薄弱,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每年因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 20 万人。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而是将相应的公共安全事件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解决。一些具有特色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地区性的,或是有些事件构成了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从大层面上来说,我国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鉴于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有必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建设一个科学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以保证城市健康有序网络与信息化的发展。

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方案范本

Clarify the implementation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make the plan unified, the action coordinated and the process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方案

编号:FS-DY-20729 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和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增强全系统教学质量意识,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区中小学实际,特制订《xx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方案》。 一、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体系 1.区级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区教研室、督导室和招生办具体负责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工作,制定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教育局每学年组织召开1-2次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会,做好学情、教情分析,提出相关整改意见和工作要求。 2.校级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建立校长负责制,农村小学以乡镇为单位,农村初中和城区中小学以校为单位,每学

期召开1-2次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相关的制度、计划、实施、改进等工作。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力度,提高质量监测的信度,有效监测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任课教师要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目标增强质量意识,狠抓教学环节和过程;认真研究学生、吃透教材、创新教法、精心组织、善于反思,不断提高执教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破解,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理念、方法和措施,适时进行学科教学监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考评制度 3.小学六年级质量测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小学六年级质量测评管理办法,加强质量测评的过程管理,对违反质量测评管理制度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小学六年级质量测评科目设置及组织形式应体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招标技术要求(修改)剖析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招标技术要求 全球科技竞争与发展让各行业得到迅猛地发展,很遗憾,教育依然沿袭远古的教育范式,教师依靠个人经验对学生进行判断和教学决策,如同盲人摸象。而今,大数据时代来临,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教育将如同医疗一样将会利用大数据全面服务教育,采用基于证据的教学(evidence-based teaching EBT),没有科学的教育就等同于没有技术的医疗! 教育部指出:“十三五”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决定性阶段,同时要求各省市要提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路线图”,可是没有科学与技术的推动,教育现代化就是空话。所以我们要用教育的科技化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率先从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入手,因为导向是一切学习的根源,评价的科学性将决定教学和学习的方向性,我院将在:命题科学化、考试数据化、评价过程化、教学证据化、学习个性化等领域进行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学技术全面跟踪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轨迹,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将各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教学及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与评价。 为了实现教育现代的目标,我院急切需要开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本项目开发属于跨学科、跨领域的大数据综合分析系统,涉及前端的平台开发和后端的系统开发,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在全国尚属首次,本系统需要涵括智能文档技术、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学科科学、命题研究等领域的系统性开发。 本次开发需采用的底层核心技术为智能文档技术ScienceWord,并依托我院自身强大科研实力和团队对学各科的知识图谱架构、命题技术、学科思想、解题思路、学习规律等进行建构与设计。通过系统的开发与教育大数据分析为我市的教育提供科学决策与参考,为培养学生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撑。

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探析

城市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探析 0 引言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为解决公共安全治理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系统分建、横向协作困难等提供了理念支持和技术支撑。因此,在实践层面,需构建基于创新2. 0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公共安全智慧治理模式,推动“智慧”理念的落地实现和“智慧”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和公共安全服务水平。 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问题,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理论界重点关注智慧城市内嵌的结构性、系统性风险,在治理对策上重视参与式的管理(Lee,Amy V.,2013)[1]、促进利益协调(An-drulis,Dennis P.,2011)[2]、构建安全共同体(Amin,Ash,2013)[3]等,综合提升智慧城市风险预控和弹性恢复能力。我国理论界重点关注信息、智能技术对公共安全治理的支撑作用,代表性成果如大数据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应用[4 - 5]; 信息技术、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相整合的城市“智慧治理”[6];“智慧安全”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7]; 基于智慧互联“无边界”特征的公共安全维护新路向[8]; 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技术

等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分析等。因此,仍需探索“智慧”理念及技术融入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路径,整体优化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形成公共安全智慧治理的理论体系。 1 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实践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开展以来,“智慧”发展成果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公共管理、优化公共服务等[9],可以说,以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深度智能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藉由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智能技术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监测、实时追踪、响应处置等治理效能得以提升,动态化、交互式、精确化的公共安全治理理念及其相应的技术平台逐步建立。代表性实践成果及治理目标,如表1所示。 1. 1主要特征与成熟经验 国内外智慧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建设实践,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与经验。 1. 1. 1建立体系化的城市公共安全信息中心

(完整版)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第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把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体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使城市变为真正拥有智慧的城市。 第二,3S(RS,GIS,GPS)技术。 3S 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简称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简称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结合,对多学科高度集成的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第三,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是指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机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调工作。在极大规模上可扩展信息技术的能力,并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方式。 第四,宽带无线通信技术。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播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802.11 (Wi-Fi)、3G通信技术和4G 通信技术。 第五,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以宽带IP 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它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特点,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同时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3G、移动寻址技术等技术成熟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也将迎来发展高潮。 第六,异源异构数据交换技术。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数据信息往往存在于众多部门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中,由于软硬件平台及数据模型的不同,导致存取方式、结构和精确度都不同的数据,包括以关系表为代表的结构化数据、以XML为代表的半结构化数据和以文本文件为代表的无结构化数据。异构数据的集成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分布在各处的数据资源,实现不同数据资源的合并和共享。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满足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需要,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支持。 第七,绿色节能技术。 绿色的城市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节能技术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如在建筑物中高度集成光伏建筑一体化、风力发电一体化等清洁能源技术和智能照明、空调群控等智能化管理技术,不仅能达到绿色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doc

V:1.0管理制度精选整理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2020-4-1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为了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学生学习表现结果的监测和调控,促进教 学质量稳步提高,切实加强对我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以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 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既重视教师的“教” ,更重视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测,使教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质量观,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 实现“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 ;推动学校加强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课 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 发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克 服教学管理的简单化,形成全面的质量观,过程化的质量观,深入推进课程改 革,把质量评价与监测作为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管理针对性和科学性水平的 有效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监测原则: 1、导向性原则:体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 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全面性原则:既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的监测,又包括对教师教学 质量的监测;既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监测,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

过程进行全程性的跟踪监测。 3、针对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监测要结合学校教学现状和新课改的新要求,引导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三、监测内容 (一)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测 1、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努力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上课(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使学生活泼高效地学习,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 3、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 10 分),按检查情况分等计分。 (二)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监测 1、综合表现评定: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精神,评定内容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行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六个方面。 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定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组成。综合性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五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性评语要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由班主任撰写。 综合表现评定:各班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定内容的五个方面,结合本班实

数字化城管-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第1章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1本期建设目标和规模 一、建设目标 以XX市党政办公网现有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为基础,按照“联网协同、分级管控、资源共享、统一平台”原则,升级数字化运行平台,拓展信息系统功能,整合监控资源,完善信息转送终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为公安城管城市执法提供可视化、扁平化的指挥监督平台,打造XX街道办城市执法信息化标杆示范点,并逐步铺开信息化建设,形成XX城市执法改革的新亮点。 通过完成XX片区已建的监控摄像头的联网,并将其同街道内其他部门的监控视频源一同接入党政办公网视频管理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在街道、社区、城管、安全等多部门间的协同共享,将有效提升辖区内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治安综合管理水平。 二、建设规模 1.微信平台升级优化; 2.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升级扩容; 3.XX片区城市管理信息监控系统升级优化; 4.XX片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5.数字化城管与公安警综平台对接。 1.2标准规范建设 1.2.1基本思路和原则 1、统筹规划,借鉴经验 为确保其建设的有序性,少走弯路,必须做好统筹规划。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标准为基础,制定平台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国内外标准

化成果,借鉴电子政务成功的标准规范工作经验,形成并不断完善与平台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标准规范体系。 2、突出应用,抓住关键 重点研究解决系统建设所需的业务和应用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集中力量抓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业务流程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相关项目; 3、急用先上,循序渐进 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标准研究和开发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已有成果,结合实际业务,把握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的统一,包括“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直至行业规范; 4、上下兼容,协调发展 标准规范工作必须在充分考虑利用和整合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发改委、电子政务相关最新的标准化研究成果,以最小的代价保证系统建设的总体协调发展。 5、保护现有投资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系统; 已有数据的利用和保护; 现有工作人员知识的利用 1.2.2需遵循的标准规范 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GB 17859-1999) 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 9813-2000) 4.《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 5.《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6.《信息技术--用户房屋用的普通电缆线路》(ISO/IEC11801-2002) 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 8.《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 16260-2006) 9.《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10.《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2017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计划

2017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计划 为了积极贯彻中省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维护和稳定教学工作秩序,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范畴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根据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学院的专业定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毕业生质量的跟踪,也就是对教学管理及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评价,其目的是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并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和持续的改进。 质评工作不是搞所有工作,也不是所有部门全覆盖,而是聚焦专业教学过程的诊断与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首先成立和教学运行部门平行的教学质量测评部门,从督导、部门、教师、学生、课程几个方面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测评标准,完整地监测专业教学运行过程和质量,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提高。这是基于教学质量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诊改思路,既建立了教学质量测评体系,逐步实现教学管理质量文化理念,又能够分析测评指标的数据,为诊改提供依据和方向,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并可以做到常态化、周期性。 二、常规工作 建立健全教学督查制度、评价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及主要教学环

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网上评教和评学系统,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工作。做好教学评价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定期向学校、院(部)和相关部门反馈或通报教学评价信息;及时在部门网站上发布、更新有关教学督导和评价信息。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示范建设 1.做好迎接省厅示范建设中期检查工作。质评处将做好部署指导各二级学院、部门,对2016年的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回头望,查漏补缺,整理收集好佐证资料,写好自评报告、中期总结等材料,切实保证中期检查工作高质量顺利完成。 2.根据省厅示范建设中期检查工作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做好有关方面的整改工作。 3.质评处将在《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的指导下,按照《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任务书》的具体要求,积极组织开展2017年度学校示范建设工作。 (二)优质院校建设 1.在学校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组织各单位学习领会教育部、省教育厅优质院校建设系列文件精神,充分认识优质院校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