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1编制总则

1.1任务来源

(1)《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2)《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合同书》,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8月。

编制目的和意义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项目由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系统区(休闲设施、游泳池、广场和绿化区等)部分组成。该项目建筑占地面积大,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编制了《XX豪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水保方案》,编制本《水保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

(1)编制本《水保方案》,有利于明确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的同时必须承担对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的责任,达到“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目的。

(2)该《水保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建设范围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提出适宜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建设场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建设场地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监理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3)该《水保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防治建设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4)该《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是该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将该项目水土保持投资纳入整个项目建设的总投资,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资金来源。

(5)《水保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指导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工作。在编制本《水保方案》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1998年4月修改);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二十九号令,1994年7月5日)。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5月30日水利部第5号令公布,根据2005年7月《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修改);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12号令,2000年1月31日);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10月14日水利部第16号令,根据2005年7月《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修改);

(4)《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9号令 2004年9月15号)。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水保[1994]513号);

(2)《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号,2001年6月6日);

(3)《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

(4)《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

(5)《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利部水建管[2003]第79号,2003年3月4日);

(6)《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第89号,2003年3月5日);

(7)《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国土资源部[2004]165号,2004年5月31日);

(8)《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黔府发[1998]52号);

(9)《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管理办法》水利部水保[1995]55号;

(10)《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总[2004]21号);

(11)《XX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XX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1994年8月18日);

(12)《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水土保持司,保监[2005]22号)。

采用规范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775-1995);

(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96);

(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9)《水土保持图例图式》;

(10)《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2003年6月);

(11)《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技术文件及资料

(1)《XX豪苑规划建筑报建方案》;

(2)《XX豪苑规划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

主体工程目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规定,按照主体工程的安排和水土保持的要求,本《水保方案》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

该工程建设期为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工程总工期36个月,根据水利部监测中心水保监方案函【2002】118号文规定,建设类项目的设计水平年为工程验收后第一年,因此本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2009年。

2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豪苑;

◆建设单位: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XX市XX区XX镇XX村XX路;

◆项目性质:新建;

◆工程内容:工程在平面布置上分为十三栋单体建筑,工程拟在小区

中心较高处布置2-4层的会所,并以此为中心设置篮球场、网球

场、游泳池、健身场地等休闲娱乐设施,并设地下停车场、地表或

半地下停车场,完善小区内的道路连接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绿化

系统等等基础设施;

◆工程规模:工程建设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规

划入住总户数908户,人口约3650人,商场及会所服务人员预计

300人,停车位737个;

◆工程进度:2005年10月— 2008年10月;

◆工程总投资:12000万元。

项目基本情况及工程特性

工程特性表见表2-1。

表2-1 XX豪苑工程特性表

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物

工程在平面布置上分为十三栋单体建筑,工程拟在小区中心较高处布置2-4层的会所,并以此为中心设置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健身场地

等休闲娱乐设施,并设地表、地下停车场或半地下停车场,完善小区内的道路连接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绿化系统等基础设施(见工程平面布置图5)。

土石方调配情况

项目建设期间土石开挖量总共为6万m3:(1)建筑占地区。土方开挖万m3,石方开挖万m3,其中万m3石方和万m3土方用于临时堆放,其余万m3土方用于回填平整场地;(2)场内道路区。土方开挖万m3,石方开挖万m3,其中万m3石方作为临时堆放,其余万m3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平整场地;(3)附属系统区。土方开挖万m3,石方开挖万m3,其中万m3土方用于临时堆放,其余万m3用于回填平整场地。详见土石方平衡流向图2—1。

上述当中临时堆放土方用于主体工程建筑部分结束后覆土绿化,临时堆放石方量用于修建建筑物所需石料。整个工程结束后,将不会产生永久弃渣。

图2—1 土石方平衡流向图

施工方法

本项目施工方法主要有:机械开挖、机械平整、汽车运输、人工开挖、人工砌筑、机械浇筑和人工浇筑等。

1、建筑占地区:建筑占地区工程主要有工程基础开挖和土建工程等,其施工方法主要是机械开挖、机械平整、人工开挖、人工砌筑、机械浇筑和人工浇筑等。

2、场内道路区:主要为路面的开挖、平整和硬化,其施工方法为机械开挖、机械平整、汽车运输、人工开挖、人工砌筑、机械浇筑和人工浇筑等。

3、附属系统区:附属区的工程主要有游泳池的开挖、休闲设施、广场和绿化设施等的建设。其施工方法为机械开挖、机械平整、汽车运输、人工开挖、人工砌筑、机械浇筑和人工浇筑等。

施工安排

项目建设总工期为36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3个月。计划2005年10月开始前期准备工作,整个项目的建设在2008年10月全部竣工。

3项目区概况

地理位置

XX豪苑位于人民路与高坪河之间,东与市人民广场相邻,南抵XX区公安分局及家属院,东北距市政府约600m,南距XX区政府约600m,距离市中心约4100m。详见交通位置图(附图1)。

自然概况

项目所在地区地处小娄山脉东南山麓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西北和东北部以丘陵为主,东、中南部以河谷为主。项目区处于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山间小平坝内,为向斜内的东北翼,多为第四纪覆盖物,下伏基岩为三迭系(T1M′)薄层灰岩。场地地震烈度小于6度,地质稳定性好,适宜修建高层建筑。

项目所在地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洪涝较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日照,相对湿度80%,无霜期283天。

项目区河流属长江流域,地表水以高坪河为主。高坪河流向由北向南,全长,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径流量s。

项目区内土壤以黄壤及黄胶泥为主,植被主要以农作物为主,有小部分人工种植的树木、花卉、绿篱以及一些野生草地等,生物多样性缺乏。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区属于XX区XX镇管辖。XX区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40万人,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支柱产业以机械制造、建材、电子、电器、烟草等工业为主。

项目区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项目设计方案确定的征地范围,结合实地调查测算,项目建设占地 hm2:其中草地,占项目建设占地总面积的%;梯坪地,占项目建设占地总面积的%;难利用地,占项目建设占地总面积的%;居民用地,占项目建设占地总面积的%。(详见表3—1、附图3)。

表3-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一览表

通过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详细调查,项目区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侵蚀为主,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503t/,年均水土流失总量。其中,无明显流失面积,占项目区面积的% ;轻度流失面积,占项目区面积的%;中度流失面积 ,占项目建设占地面积的

% 。通过现场调查和咨询专家意见,经计算确定建筑占地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791t/;场内道路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211t/;附属系统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455t/。(详见表3-2、表3-3、附图4)。

表3-2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水土流失面积)

表3-3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水土流失量)

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X府发[1998]52号),该项目所在地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根据现场调查及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情况资料表明,项目区所在地的水土流失属于轻、中度流失,项目区邻近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对本项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主要经验为:

(1)坡面水土流失治理经验

山区坡面,特别是难利用地是该区域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方,同时也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邻区多年的治理经验表明,对现有的一定林草覆盖的荒山荒地、疏林地,实行以封山育林措施为主,封育、补种、管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使其尽快恢复植被,以提高林草的郁闭度,达到消减地表径流,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坡度大于25o的坡耕地、荒坡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坡地,营造水土保持林,以多形式的乔、灌、草混交方式防治水土流失;在立地条件较好地方以梨、杨梅和茶树等树种营造经果林。

(1)沟道防治工程的布局

在对沟道的综合治理中,根据侵蚀沟的发育程度、流失状况、集雨面积、土壤结构、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本着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毛沟后主沟的治理顺序,因地制宜地修筑截、排水沟,层层设防,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在沟道的中下部,开设排水沟,将上游下泻的水和泥沙引排到指定的地方去,形成了“上蓄、中截、下排”的沟道防护体系。另外,在上游来沙量逐渐减少、沟蚀已基本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对流域的治理主要针对流域上游进行整治,采取综合治理。

4水土流失预测

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根据工程建设和生产特点,其新增侵蚀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对地貌、土壤、水文等的影响。

1、建设期: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主要是地表的开挖和临时弃渣场区。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改变微地形,增大降雨侵蚀;

(2)破坏植被,造成植被覆盖度下降;

(3)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体抗冲抗蚀能力下降;

(4)弃土弃渣成为新的侵蚀来源。

2、项目竣工验收后,实施绿化工程管理,对小区的绿化进行恢复,绿化树种将趋于多样化,场区绿化质量有所提高;挡土设施的修筑,路面的硬化,不会造成新的侵蚀来源。除在营运期前一两年由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还未完全发挥作用的情况外,基本不会出现水土流失加剧的现象。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施工工序等技术资料的分析,本项目侵蚀有以下的特点:

1、项目建设区的新增侵蚀范围大、强度高、时间短,侵蚀危害不具备积累性,易于控制,危害有限。但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及时防治,将造成极大的危害。

2、时空分布一致、侵蚀强度变化不同。施工期造成新增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区等区域,呈点、线、片状分布,新增侵蚀活跃。施工结束后,侵蚀活动随之减弱,呈先强后弱的特点。营

运期新增侵蚀主要发生在营运期前两年水土保持措施尚未完全发挥作用的料场区和绿化地带。随时间的延长,林木郁闭度增加,水土保持措施逐渐发挥作用,侵蚀活动逐渐减弱。

3、新增侵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施工扰动地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形成新的土壤侵蚀;

(2)临时排弃的土、石等堆积物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见图4-1。

图4-1 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环节示意图

预测时段

项目从开工到运行使用的整个时期,由于场地平整和基础工程开挖等施工,将产生大量的土石方,并扰动地表及植被,损坏原有的水保设施。该时期具有较大水土流失隐患,若不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力、

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将加剧水土流失,影响下游的河道行洪等。本工程建设期为3年,预测时段见表4—1。

工程施工进入后期,如开挖、埋压等易加速水土流失的活动,不会产生工程弃渣,水土保持措施已开始发挥效益,区域生态系统趋于稳定,不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重新达到动态平衡。土建结束后,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进入恢复状态,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达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将对其进行林草恢复期的水土流失预测。本工程林草恢复预测年限为2年、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以建设期为主(详见表4-1)。

表4-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

预测内容和方法

水土流失预测主要预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林草恢复期的水土流失,具体内容如下:

(1)扰动地表面积;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

(3)弃渣量;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

(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1)扰动地表面积

根据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在项目区范围内,确定实际扰动的地表面积。

(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

根据《XX省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和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工程占地,地形地貌,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在项目区范围内,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

(3)弃渣量

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土石方调配情况、施工工序,结合实地调查,确定项目建设期和运行前期的弃渣量。

(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

①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

根据测算、分析,项目工程地表开挖与回填,其土层结构、粒径级配和松散系数不一,渣体的凝聚力、结度、内摩擦角度等会发生很大变化,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明显下降,结合项目区原地表侵蚀背景和专家经验确定侵蚀模数取值,施工期间地表侵蚀强度一般较原来增大,侵蚀模数也相应增大。

针对不同工程施工工序、方式等产生水土流失和弃土石渣的特点,分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区、附属系统区(包括游泳池、休闲设施、广场和绿化)等工程进行水土流失预测。

项目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扰动前后侵蚀模数法进行。计算公式为:

Ms=F×A×PS×T

式中:Ms——水土流失量(t);

F——加速侵蚀面积(km2);

A——加速侵蚀系数;

PS——原生土壤侵蚀模数(t/ );

T——侵蚀时间(a)。

②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

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预测。依据专家经验综合分析,以工程分区为基础,分别确定工程水土流失的面积、恢复期各年的侵蚀模数、预测时段和流失量,并预测出在林草恢复期内未采取治理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与治理后水土流失减少量。

③预测参数的拟订

地表侵蚀模数的来源,主要根据专家经验结合该工程各建设区的水土流失背景值、施工工序、强度,自然地理状况等因素来确定,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和面蚀分级指标等(见表4-2、4-3),划分和确定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强度,确定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现状、强度及其数量。一般情况下,侵蚀模数较原地表增加2~5倍。

表4-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表4-3面蚀分级指标表

(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及施工工序,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确定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预测结果

根据工程设计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和统计:项目扰动地表面积为,其中工程建筑占地区面积、场内道路区面积、附属系统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貌主要是由建筑占地、场内道路、附属系统区等工程建设所造成。本项目各部分对地表扰动的面积(详见表4-4)。

表4-4 项目建设区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