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债学重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债学重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债学重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债学重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债学重点

单选:10

多选:20

名词解释:12(4分×3)

简答:24(6分×4)

论述:34(17分×2)

重点1-5 60%时间 4 、5章

1.公债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2.公债的发展了解

3.公债的概念重点关键词记住(不要留白色地方写满拓展自己语言拓展)

4.公债的本质之争了解

5.公债的性质非常重要比较区别与联系

6.公债功能作用了解组织答案肯定有一题

7.公债与赤字很重要重点关注的是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很快可以解决

8.公债的分类选择题略麻烦

9.内债外债风险偿还期限分类了解熟悉大题论述题阐述可以加分

10.国债和地方债可转让不可转让类型了解下

11.发展中国家公债分类是一个考点经典识别表格显性隐性有一个题目

12.公债有益论代表人物:凯恩斯萨姆尔森

13.公债幻觉重要概念什么是公债幻觉产生是什么“从而增加消费”

14.李嘉图等价定理最重要的定理逻辑基础了解(展开加分假设条件模型表示)

15.公债的资产效应和货币幻觉是一样的可以阐述加分图文并茂

16.公债的挤出效应哪三种公债幻觉和挤出效应

17.央行相关供给效应怎么做的

18.公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当年今后了解

19.波动理论了解可能没出题

20.直接目标最终目标流动效应利率效应看一下

21.公债的负担类型五种记一下

22.理论分析模型公债规模最优重点看一下怎么找出来的影响因素记一下

23.公债七种风险重点复习

24.单选记公式计算题负担率

25.公债的发行方式五种我国目前主要方式:公募招标

26.公债延期偿还有一个题

27.公债的流通性衡量指标交易方式一个选择题

28.第八章肯定有个大题中国地方债成因治理主要现状

1.公债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1)政府财政赤字的出现(必要性条件)

2)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现实性条件)

2.公债的发展:

1)对外扩张的需要。

2)剩余产品增长,闲置资本扩大。

3)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平抑经济波动的需要。

4)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信用制度的完善是发行公债的技术条件。

3.公债概念:公债,即公共债务,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

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是政府部门筹集资金、取得收入的一种有偿形式。

4.公债的本质之争:本课程认为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而政府债务的本质就是政府

信用。显然,公共信用只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形式。

5.公债的性质:

1)自愿性:完全自愿认购,否则,是国债的“异化”。

2)有偿性:政府发债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信用行为。

3)灵活性:规模、期限、利率等都非常灵活的筹资方式。

三者关系:公债自愿性决定公债的有偿性,而自愿性和有偿性有决定了公债的灵活性。

联系: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相互替代性;未来转化性(即公债的税收化)。

区别: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公债“三性”(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6.公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2)调节和稳定宏观经济

3)为政府投资筹集资金

7.作用:

1)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点

3)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

8.公债在我国特定时期的作用:

1)弥补养老金缺口

2)弥补银行系统不良贷款

9.公债与赤字:

公债是弥补赤字的一种主要融资方式。赤字是公债形成和增长的前提,而公债规模的扩大导致的利息支出,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了财政赤字。

1)结构性赤字,也称作为充分就业赤字,是指产量在充分就业水平下的赤字,与政府

的财政政策变量有关。

2)周期性赤字是现实赤字与结构性赤字之差,是经济周期状况消极决定的。

10.公债的分类:

1)按公债承购人管辖权的不同,可将公债划分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2)按偿还期限不同,可将公债分为长期公债、中期公债和短期公债。

3)按照发行的主体,可将公债分为国家公债和地方公债。

4)按照流通与否,可将公债分为可转让公债(国库券、中长期可转让债券、浮动利率

债券、指数化债券、预付款债券)和不可转让公债(贮蓄债券、专用债券)。

5)按举债方法可分为强制公债、爱国公债和自由公债。

11.风险不同:

1)国内金融市场波动要小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

2)国内公债为固定利率与国外公债为浮动利率

3)国内公债只有利率风险而国外公债还包括汇率风险

12.公债幻觉指消费者持有公债时,误认为自己的实际资产(财富)增加了,因而增加即期

消费的一种经济现象。

产生原因:1、纳税人或经济人的有限理性2、未来复杂税制导致的不确定性

1)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对公债幻觉的影响

纳税人的理性程度与公债幻觉大小成负相关关系,即理性程度越高,幻觉程度就越小;理性程度越低,幻觉程度就可能越大。本质上,幻觉或错觉是个体在观察或测算特定对象时的一种“心灵”或主观特征。由此我们能够解释为什么饥渴的人在沙漠的幻影中会“看见”绿洲。事实上,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惯于利用人们的感官知觉有意无意地创造各种幻觉。可以说,纳税人的有限理性是导致公债幻觉产生的主观原因。当然,对政府来说,由于举债与偿债存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公债也会产生某种幻觉效应。受公债幻觉影响的个体,既可能产生乐观的幻觉(如没有或过低估计自身面临的预期税收负担现值),也可能产生悲观的幻觉(如过高估计自身面临的预期税收负担现值)。理论上,公债幻觉下的个体行为不一定是非理性的,但非理性的个体行为往往会导致公债幻觉。

2)未来复杂税制导致的不确定性对公债幻觉的影响

通常,税制越复杂,税收总体负担与纳税人个人负担之间的关系就越模糊,纳税人未来税收实际负担的不确定性就越大,由此就会创造出更大程度的公债幻觉。显然,税制的复杂程度大大地影响了纳税人对自身税负作出正确预判所需的信息。从此角度讲,纳税人对公债引致的未来税收负担现值的认知,既面临信息不完全问题,也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不确定性决策困境是产生公债幻觉的重要客观条件。在财政幻觉研究领域,意大利经济学家阿米卡尔·普维亚尼(1960)在其著作《财政管理中的幻觉》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普维亚尼根据统治阶级政治模型,指出财税制度只是制造财政幻觉的制度工具,统治集团总是利用复杂的财税制度尽力创造财政幻觉。这种幻觉会使纳税人觉得其所承受的负担比实际上的负担要轻,与此同时,也使受益人(纳税人)觉得政府提供给他们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比实际上的价值要大。事实上,普维亚尼的理论假设提供了分析财政幻觉(包括公债幻觉)与财政制度之间关系问题的重要视角。实践中,税收与支出等财税制度的复杂性关联使得一系列的财政幻觉创造成为了可能。这一点,现代民主政治模型下的分析与统治阶级政治模型下的分析并无本质区别。

从实际负担而言,征税方式筹资是现实纳税人的负担,公债筹资则意味着未来纳税人的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纳税人产生公债幻觉。

13.李嘉图对等定理的基本含义:政府为其支出筹资时,征税和举债对居民消费以及资本生

成的经济影响是相同的或等价的。

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公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

李嘉图等价的逻辑基础:消费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

1)生命周期假说:人们的消费取决于一生的预期收入财产,在既定的预期收入和财产

下,人们会理性地在不同时期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水平。

2)永久收入假说:家庭是根据永久收入决定消费而不是现实收入。因此,当收入增加

时,家庭的反应取决于其是否认为收入的增加是永久的或暂时的。如果人们认为收

入的增加是永久的,其消费就会按比例地增加;如果人们认为收入的增加只是暂时

的,人们就不会增加其消费。

14.对等定理背后暗含的假设条件:

1)无论税收还是公债筹资,初始时期的政府支出是相同的

2)初始时期的公债发行要用后来课征的税收来偿还;(马克思:“公债就是延期的税

收”)

3)个人既是现行纳税人又是将来的潜在纳税人

4)个人能完全预见公债发行所引致的将来时期的纳税义务(意味着现在为将来的政府

征税而增加储蓄)

5)所有的税收都是一次性总额税

15.公债的资产效应,指公债持有者由于所持有的公债资产,其倾向于增加消费支出的经济

效应。又称勒纳效应。

16.公债挤出效应:公债发行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张,这种财政扩张通过利率上升或非利率

机制,造成非政府部门产出下降或抵消的经济现象。

17.公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公债对当年财政收入的影响

发行公债是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它使政府获得了更多的可支配资金。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味着当年财政收入的增加。

2)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收入的影响

公债对当年财政收入的影响是直接的,即增加了当年政府收入的总量。但对今后年度财政收入的影响却是间接的,需要结合公债发行后经济运行的状况来考察。

分析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收入的影响,关键在于考察公债的使用效益。

若当年公债收入使用后能增加今后年度的国民收入,则可增加今后年度的财政收入;反之,若当年公债收入使用后减少了今后年度的国民收入,则也可能减少今后年度的财政收入。

18.公债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1)公债对当年财政支出的影响

直接的影响:

这是指由于公债的发行,使得财政当年在债务方面的还本付息支出增加,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短期(一年期以内)公债上。

间接的影响:

这是指由于公债发行而使得财政在当年的其他支出(非债务性支出)增加。因为政府发行公债,使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收入,为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提供了条件。

2)公债对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

直接影响:

这是指公债增加了今后年度的财政偿债支出。在发行一年期以上公债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必然会出现。至于公债对今后年度偿债支出数额大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公债发行量、公债利率以及公债偿还期等几个因素。

间接影响:

这是指由于公债发行而使得财政在今后年度的其他支出(非债务性支出)增加。这种影响的基础在于财政支出的许多项目具有单向刚性,因此,如果当年发行公债造成了当年财政支出中的非债务性支出上升,那么,这种扩大的支出规模在以后的年度中会继续延续。这种间接影响是政府在发行公债时必须要注意的。

19.直接目标:

1)弥补财政赤字;

2)满足不同投资需要,保证公债顺利发行;

3)维护公债市场稳定,执行经济调控政策。

最终目标:

1)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2)优化调节经济结构;

3)实现金融市场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20.公债政策的流动性效应:指在公债政策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资

金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宏观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21.公债政策的利息率效应,则指通过调整公债发行或实际利率水平,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

升降,从而对宏观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22.公债负担类型

1)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

2)内债负担与外债负担

3)短期负担(当代人负担)和长期负担(下代人负担)

4)中央政府公债负担和地方政府公债负担

5)名义负担(货币负担)和实际负担(真实负担)

23.公债适度规模是指边际债务负担(成本)与边际债务收益相一致时所决定的公债规模。

24.公债规模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闲置资源存量、国家资产总量、国际收支情况、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公债的发行与可能以及公众牺牲程度等诸多因素。

25.公债七种风险:

1)信用风险:是指公债发行体不履行还本付息义务的风险。

2)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引起的公债价格或公债收益率变动的可能性。

3)通货膨胀风险:又称购买力风险,是由于通货膨胀给投资者带来实际收益水平下降

的风险。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导致每单位货币只能购买比以前较少的东西。

4)再投资风险:当市场利率下降时,投资者不得不以较低的利率进行再投资,致使投

资收益比购买公债时确定的收益要少。

5)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债能否容易地按照市场价格买进或卖出的风险,也就是,想买

进公债时买不到、想卖出公债时卖不出,或只能抬高价格买入、压低价格卖出的风

险。

6)提前偿还风险

7)外汇汇率风险:是指投资者投资以外币标价的公债(包括国内外币公债和外国公债)

由于外汇汇率变动而造成的损失。如果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投资外币公

债就可能产生汇率损失,这种损失就是投资公债的汇率风险。

26.地方债存在的问题:

1)对地方财政稳定运行构成隐患

2)容易传递并演变成潜在金融风险

3)资金运用不当易出现低效和浪费现象

4)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缺乏透明度

27.地方债成因: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入不敷出是长期现象,加之一些现存的制度条件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1)财政制度初始形成机制先天不足。我国现行的财政制度本身不仅表现为实行分税制

还不彻底,而且更多地还表现在其形成机制的先天不足,其主要根源在于政府与市

场职能、政府间职能未能清楚地界定,这种界定上的模糊必然造成财政制度划分的

模糊不清,而且注定是偏向于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

在我国的国家治理结构中,中央政府是治理国家的主导,尽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

深入,地方政府的事权逐步扩大,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关键是地方政府几乎不

可能从现有制度中寻求新的财源支持。中央政府所提供的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制度

供给并不充分。因此,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仍然会成为财政制度创新的必然。

2)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完善。分税制改革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做出明确的划分:中央财

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

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的支出;地

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所需的支出。

在收入划分上,数额大、增长稳定的税种被划分为中央税或中央与地方共享税,零

星分散、稳定性较差的小税种被划分为地方税,并且中央政府集中了所有地方税的

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限。造成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差和保障程度低下,地

方政府财力匮乏,现实中许多地方几乎全是“吃饭财政”,同时又必须完成的地方

性事务管理,其解决财政拮据的出路只能靠举债。

3)行政管理分区而治体制。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特殊性就在于其仅仅对本地区负责,

因而缺乏全局的考虑,加之中央政府信息的不对称,官员的提升与否往往根据其管

辖地区的城市建设等浅层次的现象决定,这也是个地方政府官员更加热衷于扩大开

支搞“形象工程”的原因。当经常性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求时,举借地

方债务理所当然地会成为地方政府偏好的融资形式。

28.解决地方债问题的建议:

1)完善地方政府举债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制度基本具备。一方面,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相

对明确了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确立起地方政府可作为举债主体的基础地位。另

一方面,我国发行地方债券所需的金融市场基础已初步形成。

A.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明显与现行《预算法》相冲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说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C.目前安徽、辽宁等许多地方的政府有关部门都已经制定出地方性债务管理暂行

办法,但是全国尚未统一和规范。

A.适当修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不适应地方举债融资的部分法律、

法规条文,赋予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相应的法律依据。另一选择可考虑使用“除

国务院另有规定外”这一特殊规定,由国务院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

法实施条例》

B.修改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禁止地方政府担保行为的条款,加强

对政府担保的管理,有助于缓解财政风险,提高财政透明度。

C.建议政府担保决定权集中于某个政府部门,比如财政部门,因为财政部门是一

级政府财力管家,它更清楚政府的财力情况。

2)严格控制地方政府举债的主体资格、规模、方式以及用途

A.明确举债主体资格。

B.设定举债规模和偿债来源。

C.确定举债方式。

3)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A.地方政府举债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偿还风险。二是债务过度膨胀的

风险。

B.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

C.科学运用地方债务资金。

D.建立偿债保障基金。

4)强化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监督

A.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监督,需要将债务资金纳入预算管理,首先要

充分发挥同级人大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必须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审议与

监督功能,加强对财政的管理。

B.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现状,还应当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自上而下对地

方举债行为的监督作用。

C.最后,还应引入市场中介机构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监督约束作用,譬如引入

律师事务所、证券评级机构等市场中介组机构进行外部监督。

1.公债管理含义:

政府围绕公债运动过程所进行的决策、组织、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工作。

公债管理政策是财政、货币政策的结合点。

1)公债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联系——被包含与相对独立的关系:

财政政策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和赤字弥补政策组成,公债作为弥补赤字的最佳方式,同时会影响到其他两个财政政策工具,它是财政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因此,公债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公债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互相独立又相互配合:

央行执行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调整、变动法定准备金三大工具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最终达到调控经济的目标。

而公债,正是公开市场业务最主要的操作对象,央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公债,以此增加流通中货币,以扩张经济;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可以回笼货币,收缩信用,紧缩经济。因此,公债管理政策就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传导器。

2.公债为什么连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作用机制不同

财政政策通过结构调整发挥作用,如将社会产品由某些部门转移到另些部门,调

节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发展等;

货币政策主要是从总量调节入手,通过改变利率,货币供给、汇率等进一步调节

社会总供求。

(2)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上各有侧重

财政政策在提高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方面有优势;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和平

衡国际收支方面有优势。

由上述差异以及央行和财政部各自的独立性使得两大政策的矛盾成为可能,而公债既是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又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所以公债管理政策把分布由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执行的相互独立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联接了起来,成为两大政策的结合点。如果两大宏观政策出现矛盾时,如何与它们协调:财政目标优先原则。

3.公债政策如何处理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

遵循财政内生目标优先,外生目标次之的原则

1)内生目标——改善财政自身收支状况的目标:

满足政府债务资金需要;取利息成本最小化。

2)外生目标——不是针对财政自身收支状况的目标:

流通领域调整信贷规模;争取市场满足投资工具需求;经济领域满足经济结构调整

合理化要求。

中南财大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标答)

1 2 ………………………………………………………密……………………………………………………封………………………………………………… 密封线内不 院(系):专年级:学生姓学号: 课堂________

得分评阅人 六、结构分析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答题要求】:从下列给定的素材出发,按各小题指定的类型分别构造一个相应格式的推理。 小李。小王。1课堂同学。2课堂同学。武汉人。非武汉人。南京人。非南京人。 湖北人。江苏人。中国人。人。非人。 1. 特称肯定判断的矛盾关系推理。 【例】1课堂有的同学是武汉人,所以,并非1课堂所有同学都不是武汉人。 2. 单称否定判断的差等关系推理。 【例】1课堂小李同学不是武汉人,所以,1课堂有的同学不是武汉人。 3. 全称肯定判断的换位法推理。 【例】所有武汉人都是湖北人,所以,有的湖北人是武汉人。 4. 特称否定判断的换质法推理。 【例】1课堂有的同学不是武汉人,所以,1课堂有的同学是非武汉人。 5. 三段论第二格AEE式。 【例】所有武汉人都是湖北人,所有江苏人都不是湖北人,所以,所有江苏人都不是武汉人。 6.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例】1课堂、2课堂都有武汉人,所以,1课堂有武汉人。 7.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例】小李要么是1课堂同学,要么是2课堂同学;已知小李是1课堂同学,所以,小李不是2课堂同学。 8.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例】小李只有是湖北人,才会是武汉人;既然小李不是湖北人,那他也一定不会是武汉人。 9. 充分条件假言联锁推理。 【例】若小李是武汉人,则小李是湖北人;若小李是湖北人,则小李是中国人。所以,若小李是武汉人,则小李是中国人。 10. 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例】若小李是武汉人,则小李是湖北人;若小李是南京人,则小李是江苏人。小李或者不是湖北人,或者不是江苏人,所以,小李或者不是武汉人,或者不是南京人。

历史辩证法与资本的空间诠释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历史辩证法与资本的空间诠释学 ———论马克思解放政治的空间意蕴 * 高晓溪**摘要:空间问题日益成为左翼思想界的关注焦点,对于空间的认识论 探讨与价值论提升成为建构当前解放政治理论的核心范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两个方面审理了资本的空间逻辑,通过“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的时空辩证系统建构了以资本批判与人类解放为旨趣的空间诠释学,为资本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及其引发的激进社会思潮的复兴提供了必要的话语资源。 关键词:空间转向空间生产解放政治历史唯物主义 列斐伏尔等理论家对于空间问题的关注引发了左翼思潮的“空间转向” ,对于空间的认识论探讨与价值论提升日益成为批判资本意识形态控制的有效途径。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而言,空间性的叙事维度似乎并不如历史主义那样易于理解和把捉,这种貌似不相往来的理论“缺失”也一度招致了激进的空间理论家的抱怨。但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由于资本主义尚未在彼时的欧洲呈现全部的现代性优势,马克思才相对弱化了共时性层面的空间探讨,并转而凸显了资本试图消解的人类社会演 进的历史性维度;至于上述原则所引发的某些“指责” ,更多的也是源于“现代”与“后现代”的视域分野而非本体论层面的视角“缺失” 。必须承认的是,历史性的叙事偏好并没有湮没空间性的叙事视角,不论是对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考察,还是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横向解构,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向度,特别是当马克思试图再现资本的政治经济学过程的时候,以“世界历史”和“世界— 911—***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专项课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阐释与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研究”(18VSJ013)阶段性成果。 高晓溪,男,河北廊坊人,哲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法学方法论》期末作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法学方法论》期末作业

一、试分析法律适用中的价值判断 (一)概述 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施。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笔者认为这里论述的法律适用主要是狭义的法律适用,是司法裁判活动中的法律适用。 价值判断,就是在司法裁判活动中,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判断争议所涉及的法律利益,以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 事实上,法律规范中充满了价值判断,因为任何完整的法律规范都是以实现特定的价值为目的的,并对特定的法益和行为方式作出评价。正如魏德士所言,“在法律规范的事实构成与法律效果的联系中,总是存在着立法者诸如正义、自由、平等、效率、安全等价值判断。” 根据王利明老师的观点,价值判断具有以下特点: 1.价值判断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它是裁判者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在裁判中所作出的选择。 2.价值判断具有受拘束性。要通过方法论的探讨,来规范价值判断的活动。 3.价值判断具有指导性。亦即价值判断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的意旨,从而在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指导法官根据立法者确定的法律意旨,为纠纷的解决提供妥当的判断依据。 4.价值判断必须在司法三段论的框架内进行操作。法官的价值判断都必须在司法三段论的框架内进行,必须确定大前提,并在大前提和小前提的连接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 (二)价值判断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必然性 1.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价值判断 在司法裁判中,法律适用的过程既不是一个完全取决于法官的个性而无法预测的神秘酿造过程,也不是一个纯粹依据经验简单判断的过程。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逻辑演绎的运用,它常常需要法官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对规则、条文以及案件事实进行认定、解释和说明,并凭借实践经验、感觉感受等做出一定的裁判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价值判断。 2.价值判断在法律适用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正如张继成教授所言:“在法律推理中,价值判断是由事实判断推出规范判断的逻辑桥梁,是由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法律规范判断(法律规则)和一个具体的事实判断推出另外一个具体的法律规范判断(判决结论)的逻辑中介。”“价值判断具有发现、比较、选择、归类、定性、量裁、导向等功能,没有价值判断就没有法律推理。”“法官认定的案件事实不仅与法律规范所指涉的事实要件相符合,而且与蕴涵于法律规范中的价值判断相符合,因此,法律推理的大、小前提之间不仅具有同一性,而

全国名校简介

一: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学校现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美国问题研究中心、历史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现代物理研究所、遗传学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市放射医学研究所、肝癌研究所等81个研究机构,145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有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表面物理、遗传工程、医学神经生物学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1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 7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大学、科 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作者:Jessie已被分享19次复制链接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一般用人均收入水平来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相比包括的内容更丰富,它除了收入水平的变动,还涉及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市场范围等方面的变动。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它是指国家境内投资的生产资源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年内一国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这两个概念都是衡量一国一年内经济总量变动的指标,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国家国土范围内的生产总量,其中包括外国投资者在一个国家的投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方经济学试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卷 专业名称:应用经济学各专业科目名称:经济学 方向名称:应用经济学各专业方向科目代码:806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6小题,共24分) 1.公共物品2.外生变量3.机会成本 4.收入效应5.基尼系数6.价格歧视 二、简答题(每小题1 0分,共5小题,共50分) 1.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2.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念? 3.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4.举例说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的内涵。 5.简述“挤出效应”及其决定因素。 三、计算题(第1小题1 0分,第2小题1 6分,共26分) 1.假定:(1)消费函数C=50+0. 8y(y为收入),投资函数i=100-5r (r为利率);(2)消费函数C=50+0. 8y;投资函数i=100-10r; (3)消费函数C=50+0. 75y,投资函数i=100-10r。 A.求(1)(2)(3)的IS曲线; B.比较(1)和(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 C.比较(2)和(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斜率发生的变化。

2.假设某垄断厂商,仅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逆需求函数为P=10-q,边际成本MC=2元,固定成本为零。 (1)计算该厂商的产量决策,利润(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社会总剩余,无谓损失。 (2)如果政府决定对每单位产品征税0.4元,计算此时厂商的产量决策,利润(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政府收入,社会总剩余,无谓损失。 (3)比较征税前后社会福利的变化,解释政府税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2小题,共50分) 1.论述现实经济中“外部影响”的主要表现及其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运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分析我国政府可以影响的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题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释义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 1、法经 2、决事比 3、五服制 4、官当 5、保辜 6、刺配 7、厂卫司法 8、预备立宪 9、贿选宪法 10、保安处分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罚改革 3、简述《大清新刑律》相对于传统刑法典的主要变化 三、论述题:(共1题,共20分) 论《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横线上。共10题,每题1分) 1.汉朝时的判例法叫做。 A.廷行事 B.条例 C.断例 D.决事比 2.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于时期。 A.元 B.明 C.清 D.南京临时政府 3.首次规定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的法典为。 A.《九章律》 B.《北齐律》 C.《开皇律》 D.《唐律疏议》 4.古代刑法典中的“名例律”篇为首创。 A.《九章律》 B.《魏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5.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A.《法经》 B.《唐律疏议》

C.《开皇律》 D.《宋刑统》 6.中国近代第一部效法西方的专门刑法典为。 A.《大清新刑律》 B.《大清现行刑律》 C.《暂行新刑律》 D.《中华民国刑法》 7.在代,对宗教教徒的审判实行专门管辖。 A.夏 B.商 C.元 D.清 8.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最早形成于时期。 A.汉朝 B.曹魏 C.北齐 D.唐朝 9.“训政”理论首创于。 A.袁世凯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蒋介石 10.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公开颁布成文法的国家为。 A、晋国B、郑国 C、魏国D、秦国 二、名词解释题:(共8题,每题5分) 1.春秋决狱 2.廷杖 3.六礼 4.领事裁判权 5.秋审 6.折杖法 7.保安处分 8.义绝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唐律疏议》中对官僚贵族在刑法适用上规定了哪些特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335467.html,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指出:积极应对法学高等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体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体现法学用户意愿的资源建设与营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 5、体现用户意愿的资源建设与营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 6、夯实工作基础、净化学术环境——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制度建设实践为例 7、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问题调查分析——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为例 8、高校图书馆读者利用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9、填补世界会计史的空白——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郭道扬 10、伟大的人格,卓越的贡献——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纪念杨时展教授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1、相对“就业易”形势下财会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心理与指导——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1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政治经济学丛书”评介——兼评《生产关系二维理论与产权分析》和《交汇与分野》 13、论公法学博士培养机制改革——基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其他典型培养单位的比较分析 14、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探索--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为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335467.html, 15、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对策思考——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 汉学院为例 16、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先行者——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 17、特色鲜明成绩显著——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博士点导师文集 1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灿明同志为《湖北财税》题词 19、探索就业举措抵御就业寒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试行本科生导师制 促进毕业生充分广泛就业 20、水污染防治须出台“硬’’法——专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吕忠梅 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论文题目大全 1、人文社科类高校工科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2、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战略及其实现机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3、中国新型法治智库研究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 4、民族地区产权制度发展模式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卢现祥教授访谈 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王波作品选登 6、高校研究生导师聘任制度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7、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项目为例 8、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综述 9、将风险评估引入食品安全风险行政调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戚建刚谈风险评估与行政调查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台生刘哲瑜曾经的合唱队领唱讨厌现在 的民进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 (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武汉高校变化史

武汉高校的变化: 本文主要着重介绍武汉高校的变化,包括高校的数量,学校条件的改善,在校生人数,办学质量,办学模式及各个高校之间的合并史。 武汉高校的数量变化: 武汉现在拥有高等院校82所,高校数量中国第二(一本高校10所,二本12所,三本高校23所,高职院校30所,另有军事院校7所。在国家允许独立学院创办后,武汉地区的独立学院开始迅速增加,但是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滥竽充数之流,武汉的独立院校取得不俗成绩。 武汉高校人数 在全国高校扩招的氛围下,武汉的高校人数也创下历史之最,也为世界之最,现在武汉高校的在校生人数为104万。这个数字不仅表明武汉高等教育的欣欣向荣,同时也是武汉学子素质的提升。众多的高校学子将为武汉乃至全国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 武汉高校的硬件设施 在国家对教育的大量投资下,加上各个高校的自力更生,武汉高校的硬件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的学习条件有了质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不仅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的同时,也将学生的课外活动设施和生活条件作为重点。 武汉高校的办学模式 武汉高校的办学模式基本上是和全国高校的办学模式变化步骤一致。总共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转型是20世纪20年代,以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武汉高校主要以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参照系进行的变革。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大学是国立武汉大学。 第二次转型是新中国成立后,以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的成立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改革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对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全盘照搬,整顿综合性大学,发展专门学院,其中首先是高等工业学院和高等师范学院;对政法、财经院系予以适当合并集中。这次的转型为新中国及时提供了众多的人才。经过这一调整,高校规模扩大了,内部结构得到根本性改造,各院校的性质和任务均较前明确,高校区域布局也得到了改善;工科院校得到了发展,综合大学得到了整顿。调整后工科学生数大增,使高等教育基本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调整奠定了武汉高等院校的基本格局。 第三次转型是改革开放以后,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为标志,中国大学以欧美高等教育模式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走上自主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在这个时期,以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众多武汉高校均开始不同程度的转型,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武汉高校的强势学科 原先的武汉地区的高校因为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了各个高校的科目设置单一,毕业生缺少对其他科目最基本的认识,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横向发展。在90年代的转型后,这种情况有了质的转变。现如今,武汉的高校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12大门类中都有突出表现。 以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例,这两所高校同时为985高校,在两个学校的不同侧重点下,均在各自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如武汉大学的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排名2015【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 学校源于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的中原大学。2000年,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共同组建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与薪火相传,学校秉持博文明理middot;厚德济世之校训,传承希贤希圣middot;不舍昼夜之精神,励精图治,严谨治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 中南财经大学2015的排名: 2015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总分 全国排名 2015办学类型、等级和层次 办学类型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65.21 59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64.40 73 行业特色研究型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64.25 76 区域特色研究型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63.97 81 区域特色研究型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63.72 87 区域特色研究型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63.20 111

区域特色研究型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62.48 138 区域特色研究型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62.19 159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61.58 200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10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61.57 202 专业型 2星级 区域高水平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二年级体育试卷A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C D 3. A B C D 4. C 5. A 6. A D 7. B 8. A B C 9. A C 10. A 11. A B C 12. A B 13. B 14. A B C D 15. A C D 16. A B C 17. C D 18. B 19. B 20. A B C D 二、问答题。(共1题,20分) 1.什么是运动损伤?常见运动损伤如何处理? 答: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统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与一般的工伤或日常生活中的损伤有所不同,它的发生与运动项目,训练安排,运动环境,运动者的自身条件以及技术动作有密切的关系。(2分) 运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处理一般分为前,中,后处理原则,对于急性损伤前期(24h内)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即减轻炎症。(3分) 处理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下: (一)一般处理方法(5分) 1.一般先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2.伤后24小时打开包扎,可进行热疗,按摩,如理疗,外敷活血化淤和生新的中草药,贴活血膏等,也可用几种综合治疗。 3待损伤组织已基本恢复正常,肿胀和压痛已消失,锻炼时仍会感到酸疼,无力,此时该进行功能性恢复治疗,仍以按摩,理疗以及增加肌肉,关节功能锻炼为主。

(二)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5分) 1、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 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2、切伤与刺伤 伤口往往较深,较小,如果伤口较脏,除了进行伤口的止血消炎,包扎外,还要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3、撕裂伤撕裂伤中以头面部皮伤为多见,如伤口较小,经消毒处理后,贴上创可贴即可;若伤口较大,则需止血,缝合创口;若伤情和污染严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5分)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损伤中较常见的一类损伤,如肌肉拉伤,挫伤,韧带拉伤等都属于这类损伤。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特点:皮肤黏膜完整;由于暴力而引起,从而损伤局部有组织的撕裂,血管损伤等引起出血,组织液渗出,肿胀。在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发生后,首先检查有无合并伤,如腹部挫伤后是否合并有内脏破裂。肌肉挫伤后有无断裂,有无明显血肿;头部挫伤有无脑震荡等。应先处理合并伤,然后处理软组损伤。在确定没有严重的合并伤后,在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后应进行冷敷,加压包扎,制动和抬高患肢,24H以后解除包扎,并进行局部热敷,理疗,按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加速损伤的修复。当损伤基本恢复后,开始进行肌肉,韧带的伸展性练习,以恢复局部受伤部位的肌肉力量及肌肉,韧带的柔韧性。

专门史排名

060105 专门史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专门史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专门史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专门史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专门史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 中国社科院--历史系-- 专门史 中国社科院--民族系-- 专门史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历史系-- 专门史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专门史北京联合大学--各专业列表-- 专门史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专门史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 专门史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 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专

门史 大连大学--人文学部-- 专门史 吉林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专门史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门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专门史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专门史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专门史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专门史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专门史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专业列表-- 专门史 安徽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专门史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专门史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门史 厦门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专门史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专门史 广州大学--专门史-- 专门史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 专门史 暨南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门史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专门史 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 专门史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专门史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专门史 长江大学--长江大学专业列表-- 专门史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险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风险理论与保险学说 一、风险的定义:在保险学中,风险是指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可保风险:保险所能承保的风险简称为可保风险,也称为可保危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一定时期的保险市场而言的) 三、风险管理程序: (1)风险识别。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 (2)风险估测。在风险识别基础上,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幅度。 (3)风险评价。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全面进行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并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技术:a.控制型: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b.财务型:提供基金和订立保险合同等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出财务安排。 (5)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对风险管理技术的实用性及其收益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修整和评估。---考察实施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保险的本质、功能、分类 一、保险的功能与作用(简答与论述) 分散风险的功能、保障功能、储蓄的功能、投资的功能、社会管理的功能。 二、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保险方式不同、承担的主体不同、保费缴纳不同、保险的内容不同、覆盖面不同。 (1)是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属于政府行为,是一种福利事业,具有非盈利性质。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自愿的契约关系;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 (2)是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商业保险的根本目的则是获取利润,只是在此前提下给投保者以经济补偿; (3)是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承担。商业保险完全是由投保个人负担; (4)是待遇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从稳定社会出发,着眼于长期性基本生活的保障,还要随着物价上升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商业保险着眼于一次性经济补偿。 (5)是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社会保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力。政府对社会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商业保险则受市场竞争机制制约,政府主要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以保护投人的利益。 三、保险的类别: 1、按制度分类: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政策保险 2、按保险的对象分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按风险的转嫁形式分类: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 原保险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直接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在原保险关系中,保险需求者将其风险转嫁给保险人,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保险人直接对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 再保险是在原保险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承保的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中南大研字〔2013〕15号

附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 (2001年3月12日制定通过) (2005年3月15日第二次修订) (2009年8月25日第三次修订) (2010年12月16日第四次修订) (2012年3月20日第五次修订) (2013年6月19日第六次修订,2013年6月26日校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一条为了做好我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促进博士生教育的创新发展,保证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1995?20号)和《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 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旨在为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优秀人才而选拔具有相应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的教授承担博 士生培养指导工作。 第三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发展和学科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有利于凝练学科方向和组建学科创新团队,有利于改善博士生导师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第四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与管理工作,应遵循国家有关离退休制度和我校关于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退休、离休的相关规定,促进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第五条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按需设岗,坚持标准,从严要求,保证质量。 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当年国家下达的博士生招生名额总数和校情,设置招收培养博士生导师岗位。 第二章申报条件与要求 第六条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者 (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具备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体健康等基本条件。 有学术不端行为者,自其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之日起,四年内不得申报博导。 申请者应在本学科(或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已经在该方向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要影响与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且未来研究方向与现有研究领域具有连续性;其教学水平能够胜任博士研究生指导工作。 第七条申请者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且任教授专业技术职称须满一年以上,年龄不得超过58周岁。无博士学位的教授或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递交申请的,除满足本章第十条、第十一条或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外,不予受理。 上述申报者中,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特别突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受任职满一年的限制。 (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重大课题1项,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2项; (二)在我校认定的一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或在二类期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 (三)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1项,且在SCI、SSCI期刊发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法学 期末考试重点

2013~201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法学(2)期末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 6X3(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二者会择一考) 3.简答题 6X6(主要考查合同的知识) 4.论述题 2X16 5.案例分析 1X14 合同的知识占65% 名词解释: 1、关注基本制度:如缔约过失责任、不安抗辩权 2、关注各种分类:如债的分类、合同分类,一个或某几个会作名释 简答、论述 如缔约过失、抗辩权、代位权、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等。 案例分析若为合同法部分,关注: 合同是否成立(要约、承诺、有效条件) 联系总论里的有效、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以及违约责任、有担保的情况。 重点内容:

债法总论 要约与承诺的成立方式、要件 合同成立和生效 无效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 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 可撤销合同的情形、要件、后果 债的保全方式、使用条件 双务合同的抗辩 双务合同的要件、效果 债法总论 要点一债的概述 一、债的概念 债是指存在于特定当事人之间,一方请求另一方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可以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的权利为债权,应他方要求必须为一定行为的义务为债务。 二、债的法律特征 1、债为特定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2、债是当事人之间的特别结合关系; 3、债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法律关系; 4、债是当事人实现其特定利益的法律手段; 三、债的要素 1、债的主体: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务人。 2、债的内容:是指债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即债权和债务。 3、债的客体:是指债务人依当事人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应为的特定行为。 要点二债的分类 一、意定之债与法定之债 (1)意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而决定的债。 (2)法定之债是指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法律加以规定的债。 二、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 (1)特定物之债是指在债成立时,标的物已经特定的债。 (2)种类物之债是指在债成立时,以特定的种类物为标的的债。 三、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

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课程与当代大学生历史观的重塑

第24卷第5期2010年10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Henan College of Finance &Taxation Vol.24.No.5Oct.2010 [收稿日期] 2010-06-15[作者简介]吴雪梅(1970—),女,湖北恩施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当代大学生历史观的重塑 吴雪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当前大学生普遍缺失历史感,高校必须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历史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高校要立足于“纲要”课程,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人本主义为核心,重塑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历史观。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历史观;大学生;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K25-4;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793(2010)05-0072-03生活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缺乏历史 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高校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历史观的培养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通史课的教育, 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下简称 “纲要”课程)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且必须成为培养大学生历史观的重要平台。 一、当前大学生历史感的缺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历代较真实的历史记载及后世的不断学习,是中华民族延绵不 绝且较具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给我们最大的影响之一,就是要有“历 史感”,即要非常重视历史。重视历史学习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优点,应加以继承和发扬,这样有利于当今中国的社会心态保持理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20世纪30年代章太炎曾说 :“不读史书, 则无从爱其国家……不讲历史,昧于往迹,国情将何由而洽 ?”“无历史即不见民族意识所在,史学为保存国粹、发扬国光、增进爱国心的源泉和凭借。”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在当前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由于多元化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现了历史感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历史知识缺乏、人 文素质偏低、 民族精神缺失。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突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追求,人文传 统被淡化、 人文教育功能被削弱几乎成为普遍的现象,科技教育取代了人文教育,单一专业教育取 代了人格整体教育, 加上就业的压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追求功利、淡于修养、实用第一”成为当今大学生选择知识的价值标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概念没有正确认识,缺乏基本历史知识,不 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 一些同学甚至不知道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历史常识,对历史的无知 令人惊讶。学生历史观念淡薄, 对历史问题的总结和理性反思更是无从谈起。尽管从2005年起 国家规定将“纲要”课程开设为高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情况略有好转,但很多学校也只是在 形式上开设这门课程,没有真正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高校历史教育依然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历史,乃是史学家或我们自己根据所接触到的历史资料(文献、文物、口碑)和自己的历史观,经过选择、解释、判断写出来的历史。这种写出来的历史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历史的本来面目,一方面决定于历史资料的完整性,一方面决定于写作者的历史观。历史观即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是关于历史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科学的历史观有助于我们遇到具体历史问题 时, 作出理性的选择、解释和判断。以前在经济唯2 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期末复习重点剖析

。环境资源法学 考试题型: 1、单选; 2、判断改错; 3、名词解释; 4、简答; 5、论述; 6、案例分析; 复习重点(考试重点)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关系 第二章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三章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定位 第八章环境资源责任制度

第九章环境资源纠纷解决制度 (重点为环境资源民事责任与环境资源民事诉讼;案例分析考我国环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损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无过错原则)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内容明确不考 重点内容整理(根据考试重点整理自老师课件)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环境资源的概念亦是如此)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种类 1、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第一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 2、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不同,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破坏(1)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自然环境破坏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量地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使得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增殖能力受到破坏的现象。 三、全球环境问题阶段的环境问题 1酸雨(包括酸雪、酸雾等各种酸沉降) 2臭氧层破坏 3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化 4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赛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 5大规模的生态破坏(非洲大饥荒) 四、环境法的本质特征 (一)环境法是社会法 (二)环境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 (三)环境法是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 (四)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法 五、环境法的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