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的密度调查 P68

5、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的密度调查 P68

5、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的密度调查  P68
5、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的密度调查  P68

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的密度调查

一、学习任务分析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有1个探究实验,主要围绕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的实验探究。因此本实验在整个必修三实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次实验课主要以认知学理论为基础,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领悟科学探究思想。

二、学习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但对在实验中控制变量问题的能力较弱。从学生年龄特征上看:高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增强,具备了对事物的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标志重捕法的实验步骤。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教学难点:实验误差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动物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

(2)尝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模拟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标志重捕法实地调查某珍稀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而能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如果要调查我们二高中校园内田鼠的种群密度,用什么方法才能调查田鼠的种群数量呢?

同学1:不可能逐个数出,应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田鼠的种群数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在课堂上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调查二高中校园内的种群数量。(引题)

2、教学过程:

师:在该模拟实验中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关注,我们先一起来熟悉一下这些注意事项。观察你桌子上的实验材料,用什么来代表田鼠的?

同学2:黄豆/黄色塑料子弹。

师:第一次捕获多少只田鼠?怎样模拟该过程?

同学3:第一次捕获50只。从大烧杯中取出50粒黄豆模拟该过程。

师:用什么代表标志后的田鼠?

同学4:红豆/染成红色的黄豆/白色塑料子弹。

师:标志后的田鼠需要放回吗?

同学5:需要。

师:根据你组的实验要求,第二次捕获要捕获多少只,怎样模拟第二次捕获过程?

同学6:第二次捕获捕获20/30/40只,从烧杯中取出20粒豆子模拟第二次捕获过程.

师:此时抓取有什么注意事项?

同学7:闭上眼睛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一粒豆子放入培养皿中,随即将大烧杯中的豆子再充分混合均匀,再随机抓取一粒豆子放入培养皿中,依此方法,连续抓取。

师:在此过程中,抓取第二粒豆子前,是否将第一粒豆子放回?

同学8:不放

师:为了减少避免误差,第二次捕获过程应该重复几次?对这几次实验结果如何处理?

同学9;重复三次,求平均值。

师:实验过程大体上要注意这些方面。田鼠的实际种群数量我已经数好了,试验后告诉大家,同学们需要计数田鼠的实际种群密度。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用你实验组上的实验材料按要求完成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指导)

师:(20分钟后)大家已经完成了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用种群数量公式计算出种群数量,然后将结果告诉我,我来统计一下各组的实验结果(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表格统计于黑板上)。

实验材料

组别和结果

抓取次数

豆子组合塑料子弹组合

黄豆-染红的黄豆黄豆-红豆黄色-白色塑料子弹

20次1、

2、6、

7、

10、

11、

30次3、8、12、

40次4、

5、9、13、

14、

师:田鼠种群的实际数量是200只,请同学们比较出哪一组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呢?

同学们:组。

师:比较实验结果,思考为什么他们组的误差最小呢?怎样才能尽量使测量值与实际值更接近呢?请大家组内讨论。(思考后)先让组谈谈实验成功的经验。

同学10:二次抓取眼睛不要看着烧杯,目的是为了随机抓取。

随机将大烧杯中的豆子再充分混合均匀,再随机抓取下一粒豆子,依此方法,连续抓取。我们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材料放回后要搅匀,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第二次捕获过程重复了三次,增加模拟实验次数,将相同小组的实验结果综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师:为了将标志的和未标志的田鼠混合均匀,方形和圆形的烧杯你会选择哪一个?

同学11:圆形

师: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同学12:我们组误差最小的原因是选择了黄豆和被染成红色的黄豆。

师:为什么?

同学13:因为体积黄豆>红豆>绿豆、与黄豆与红豆、红豆与绿豆组合相比,我们组的黄豆与被染成红色的黄豆豆选择材料大小最一致,质地要统一,摸抓时手感相同,避免了人为误差。与BB枪的黄色和白色塑料子弹相比,更容易抓取.

师:非常有道理.还有其它原因吗?

同学14:我们组第二次捕获了40只,更有利于实验结果接近真实值。

师:分析的很好.这节课我们顺利模拟了动物种群密度的标志重捕获法,总结了如何减少种群密度调查中的误差?现在,我把它归纳如下:

(1)选择的材料大小要一致且合适,以方便抓取;质地要统一,摸抓时手感相同,以避免误差。

(2)最好采用圆柱形容器,不要采用方形的,以便摇动时能充分混合均匀。容器体积要足够大,以方便抓取。

(3)不要看着抓,要随机去抓,并且搅拌时应注意力度,既要搅拌均匀,以增大抓取的随机性,又不能使得材料洒出容器外。

(4)抓取材料时,注意取出的材料不可再放回,直到下一次抓取开始,否则影响计数的准确性。每做完一次,材料放回后要搅匀,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5)如果时间允许,每组重复的次数可增多,即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求其平均数。

(6)可将全班中每小组的计算结果综合起来,扩大样本范围,这样得出的实验数据更可能与实际值相符。

(以上六点部分参考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学指南71页)

3、归纳总结

这节实验中有很多引起误差的环节.虽然表面看似简单:只需抓抓、数数、算算,实际上要想让学生真正弄懂并不容易:例如,到底是一把抓,还是一个一个抓更能减少误差?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的骄傲心理,导致忽略实验中减少误差的关键环节。

标志重捕法

Lincoln 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胡雪芳 201300261033 同组者:张立光,宇海慧,王亦民,李晓辉,高贤龙 【实验目的】 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使学生掌握标记重捕技术; 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原理】 标记重捕法(mark-recapture techniques)通常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基本原理:在该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让标记动物与种群其它个体充分混合)进行重捕。在重捕样本中根据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种群的总数。即标记动物在二次抽样样品中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标记重捕法的方法很多,其中Lincoln指数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运用Lincoln指数法进行种群数量估计时,必须满足下列假设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估计比较准确: (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2)标记保留的时间不能短于整个实验的时间; (3)第二次取样之前标记个体必须在自然种群中充分混合; (4)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捕几率; (5)种群是封闭的,无迁入或迁出,或迁入与迁出的数值能够测定;(6)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或出生和死亡的数量必须能够测定。

Lincoln指数法的基本公式: p a = n r 式中:p——种群总数; a——最初标记数; n——取样总数; r——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实验材料】 黑色围棋子400枚, 白色围棋子100枚(代替实验动物), 标记笔,50mL的烧杯,80mL黑色布袋,托盘等。 【方法步骤】 (1)每6人一组,每组取一布袋,每布袋装入由实验老师发的黑色围棋子若干(一般250粒左右,我们采用的是500粒),但每组所装棋子数不等。 (2)每组再分别装入白色色棋子100个左右(相当于标记的动物),并将具体数目填入表1中。 (3)将白色棋子与布袋中原有的黑色棋子混合均匀。 (4)用50mL烧杯随机取1烧杯棋子,记录50mL烧杯中总棋子数和白棋子数,并填入表1中。 (5)重复方法与步骤(3)、(4)共5次。 (6)然后换80mL的烧杯,重复方法与步骤(3)、(4)共5次。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比较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 灯诱 捕法显微计数法取样器取 样法 适用对象及实例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 植物,虫卵、蚜虫、 跳蝻 活动能力强,活动 范围大 动物 趋光性 的昆虫 微生物 活动能力强, 身体微小。 土壤中小动物 丰富度的调查 要点提示影响因素:(1)样 方的位置(随机取 样) (2)样方数目和 大小(草本1m2、 灌木16m2、乔木 100m2) (3)取样方法(五 点取样法和等距 取样法) (4)计数(样方 内的数量+两边及 夹角的数量) (1)计算公式: 种群的个体数 捕获的个体数 =标记的个体数 重捕中的标记数 (2)注意事项 1)估算情景:捕获 机会相等;无出生无 死亡;无迁入无迁 出。 2)标志物要求: 不可过于醒目; 不影响正常生活;不 易脱落 3)估算值比实际值 偏大:标记后不易捕 获 略(1)方法:抽 样检测法 (2)步骤注意: 吸取培养液滴 于盖玻片边缘 自行渗入; 试管振荡目的: 使酵母菌分布 均匀; 对照原则:前后 自身对照 多次测数取平 均值; 稀释计数倍数 问题 (3)结果:数 量变化原因:营 养物质缺乏、有 害代谢产物积 累、PH变化 (1)统计方 法:记名计算 法和目测估计 法 (2)两个装置 比较: 诱虫器原理: 利用动物趋 暗、趋湿、避 高温特性 吸虫器适于体 型较小的动物 (3)存放方 法:70%酒精中 (脱水固定防 腐杀菌)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图是其 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 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 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 体中培养4 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小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一、实验目标 1、初步学会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 2、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亲身调查周边植物,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自然,培养热爱自然、保护 环境的情操。 二、实验原理 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每个样方内的平均个体数,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形状的调查地段选择相应的取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一下几种:五点取样法,样方的形状可以是方形的、长方形的、条带状的或圆形的,但样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地段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先将调查地段按纵向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样方之间的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长条形的总体为1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五点取样法。当调查地段为方形时,可以按梅花形取五个样方:先做该地段的两条对角线,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确定一个样方的中心,在每条对角线上距边角1/4对角线长处,各确定一个样方的中心,共五个样方。样方面积一般为1m2,如果该种群的密度较小,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三、材料用具 卷尺、尼龙绳、木楔、钢笔、记录本、植物分类图鉴 四、实验准备 1、调查前教师先进行实地考察,找出比较典型的地块。 2、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容易识别而且分布比较均匀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 象,这样有利于数据的分析、比较。像一年蓬这类单株生长特征明显的双子叶植物,就是很理想的调查对象。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介绍.doc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介绍 样方法 (1 )取样调查中的两个概念 ①样方: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叫做样方。 ②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 (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 )。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2)常用取 样①点状取样 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 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 5 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 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

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 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 长,如果要等距抽取 10 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 ,抽样距离为10 m ,然后 可再按需要在每 10 m 的前 1 m 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样方法的两种边角统计方式如下图(红色为需统计边线) 样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必须选择一个该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块, 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③计数:计数每个样 方内该种群数量; 样方法的两种边角统计方式 ④计算:取各样方平均数。 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 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 1.动物——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 例题1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大约为。 研析:常用标志重捕法对某个动物种群的个体进行计数,其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故该种群中个体数为x∶160= 200∶10,求得x=3200。答案:3200尾。 2.植物——样方法 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活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样方形状可以多样,但样方的选取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例题2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图3-1-1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个。研析:样方法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 条边上的个体。答案:8。 3.细菌——显微记数法 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若干个视野进行计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再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例题3 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并进行随机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该5mL培养液共含有细菌个。 研析:测定细菌的数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细菌数目,一种是测细菌重量,两种方法均是取平均值。故80/4∶400/4=500∶x,求得x=2500。答案:2500 4.昆虫——去除取样法 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数量应当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注: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 例题4 假如在某田块(120平方米)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5、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的密度调查 P68

模拟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的密度调查 一、学习任务分析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有1个探究实验,主要围绕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的实验探究。因此本实验在整个必修三实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次实验课主要以认知学理论为基础,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领悟科学探究思想。 二、学习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但对在实验中控制变量问题的能力较弱。从学生年龄特征上看:高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增强,具备了对事物的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标志重捕法的实验步骤。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教学难点:实验误差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动物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 (2)尝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模拟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标志重捕法实地调查某珍稀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而能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如果要调查我们二高中校园内田鼠的种群密度,用什么方法才能调查田鼠的种群数量呢? 同学1:不可能逐个数出,应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田鼠的种群数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在课堂上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调查二高中校园内的种群数量。(引题) 2、教学过程: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模拟实验的改进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模拟实验的改进 新邵县第四中学谭慧忠 一、实验地位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③《稳态与环境》的第4章种群和群落中,有关调查、测定、计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若使用标志重捕法方法直接来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实验,对于农村高中的课程安排和实际情况非常困难或不可能,因而模拟实验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该实验在课本上仅有知识性文字表述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了避免将方法论当对作知识来灌输讲授,也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活动,有许多教师进行了模拟实验,但模拟实验中的实验用具和方法有很多有待创新之处。 二、实验用具 黑白围棋子若干、布袋子两个 三、实验原理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一个比较明确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的生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原地,经一定时期(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均匀混合),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个体中标记个体的比例,估算该区域内某种群的数量。标志重捕法适合于哺乳类、鸟类、鱼类和部分昆虫种群密度的估计。该模拟实验中,用黑色围棋子代表某动物种群,白色围棋子代表被标记部分的个体。 四、实验创新之处 1、实验用具创新 (1)有些教师使用了黄豆或者是乒乓球作为模拟生物个体的用具,黄豆个体之间总存在的差异,手感不一样,且进行染色的黄豆很容易掉色。乒乓球个体较大,要用较大的容器装载,且不同颜色的乒乓球不容易混合均匀。所以该实验如果使用围棋子作为实验的模拟用具,材料大小合适,个体差异小,黑白分明,能减少实验误差,并且把黑白子分开进行重复实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2)盛模拟材料的纸盒或者是玻璃缸用布袋子代替,纸盒呈方形,边角上不容易混合均匀。玻璃缸透明,很容易掺入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方法创新 在该模拟实验中每次取一个取20、30、40个体进行标志改为随机用手抓一把或者两把,这样更适合野外捕捉的实际情况,因为在野外不可能刚好就捕捉到特定数量的个体数。 五、实验过程 方法步骤: 步骤一:从装黑色棋子的布袋中抓一把黑子(计数为N1),换上相同数量的白色围棋子,代表第一次捕捉到的动物数量,并全部进行了标志。 步骤二:使黑白围棋子充分混合均匀,再在布袋中抓一把围棋子(计数为N2,其中有白子数目为b),求N x=N1*N2/b。 N x表示估算的种群个体总数,N1表示第一次捕捉到的个体数,并全部做标志,N2表示第二次捕捉到的个体数,b表示重捕的数量。

【推荐】2017年11月6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C 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 (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 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

实际密度偏大。 1.某同学调査正方形样地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用五点取样法取样,下表为各样方的植株数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该同学需要改进的是 A.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B.适当减少样方数目 C.改用等距取样法取样 D.改变计数方法 2.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B.根据调査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 D.计数时差异较大的数据要舍弃 3.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时间间隔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 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lincoln标记重捕法取出法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姓名: 李中原 学号: 200911202946 系别: 生物科学 班号: 二班 实验日期: 2011.03.23 同组同学: 李锦秀

【实验原理】 标记重捕法: 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原理: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即: 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 假设条件: ?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间 ?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 ?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 ?种群是相对封闭的 ?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 去除取样法: 第 i 次 捕 捉 数 种群

先前捕捉数累计值 回归方程:y=a+bx(Excel)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方法, 求出a,b,得出回归方程. 种群大小的估计值x=-a/b 假设条件: 1.每次捕捉时动物受捕概率相等 2.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和迁出 3. 调查期间种群内没有出生和死亡 【实验目的】 (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 (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 (3)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理解去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的技术. 【实验材料】 黑、白棋子,5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等. 【实验步骤】 标志重补法: 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 2. 每组装入黑色棋子50个左右,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白棋子混合均匀 3. 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下表 4. 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 去除法取样法: 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 2. 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烧杯中的总棋子数.用黑棋代替取出的白棋再放入布袋中.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指导兴趣小组估算学校10平方米草坪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小组讨论方法、实地估算,拍摄照片和录像,准备汇报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新课做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1. [回忆]初中时学习过的物种分类的 最小单位是甚么,并举一些例子。 2. [提问]在一定环境中,这些不同种 类的生物是如何存在的?由此引出种群 的概念,并讨论种和种群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学生分析种群概念,注意以下问题: i.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 ii.种群中个体有年龄的差异; iii.指出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 回忆,讨论。 举例,比较种和种群, 明确各种生物都以一定的 数量存在于环境中。 分析种群概念的内涵。 通过比较、辨 别,理解种群概念。 问题探讨,引出种群密度的概念 1. 提问一片稻田中,杂草500株,蝗虫350只,虎纹蛙10只。如何描述这些情况? 再问:能否用一个概念来描述? 2. 提问:对农田害虫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是甚么?根据什么估算鱼塘中草鱼的数量? 3. 提问有什莫办法可以知道上述动物的种群密度? 讨论,提出种群的个体 数量不同,可用种群密度描 述。 给种群密度下定义。 讨论分析,指出防治措 施或估算产量的依据是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锻炼学生从具 体事务中归纳出概 念的能力。 明确调查种群 密度的意义。 引入方法研究

模拟体验统计方法[课前准备]100颗黄豆和200颗绿豆 (不告诉学生各种豆子的数量只说总数),放进一个大容器中混合。 要求:发挥各自能力,找出办法来估算黄豆和绿豆的数量。 讨论、发给每组学生相同的材料。 学生估算并公布结果后,教师再说正确答案 引导学生交流估测方法并思考为啥有的组结果较接近。 [注意]只取一次样可能不是很准确,要重复几次求平均值。 分组讨论估测方法。 分组统计估测并汇报 结果。 小组介绍估测方法。 全班交流哪种方法可 行,要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模拟训练 让学生对统计方法 有一个初步的感性 认识,肯定这一方 法的可靠性和实用 性,激发学生兴趣。 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 [小组汇报]估算学生运动场一定面积草坪中某种杂草数量的方法和结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提出样方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取样才能科学简单。 引导学生举出用样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兴趣小组汇报,其他同 学听、观察。 思考讨论。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 61页探究,讨论交流。 举例。 分享测量方法 和结果、感受和乐 趣,激发探究欲望。 联系实际进一 步了解样方法的应 用。 标志重捕法 [引导]如果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动 物的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讲述: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用另外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 简述具体方法。 针对练习:调查某种鼠,范围是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带标记的15只,请估算这种鼠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思考。 回答。 用刚学过方法进行估算。 让学生了解、 掌握标志重捕法。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关于种群密度的计算 孙德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数量统计中最常用的指标是种群密度。估计种群密度的方法与其在自然栖息地个体数目的计数难度有关。植物和动物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不同。 一、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采用样方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为了保证取样调查的科学性,必须进行随机取样。 例1(2004天津理综,30)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略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 ,则将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解析](2)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确定调查对象,如实验中的“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 ②选取样方,应在B草原中随机抽取5个样方,样方为长和宽各为1m的正方形;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的数量;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这个数值就可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参考答案](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二、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对于不断移动的动物,直接计数往往比较困难,其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以称捉放法)。在调查样地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调查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即:N:M=n:m,N=M×n/m(式中:M,标记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样中标记个体数;N,样地中个体的总数)。 例2(2001上海,36)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头。 A. 30 B. 32 C. 64 D. 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4)(5)略 [解析](1)根据计算公式:N=M×n/m,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96头。(2)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及没有较多的个

标志重捕法实验报告

Population Quantity Investigation (Marked-Recapture Method) Name: Ramsey (Shi Mu-xin) Number: 201321031101

1.Investigation Objective (1) Study and grasp the utilization of Marked-Recapture Method, and use it to record the number of community from this experiment. Grasp the method of how to mark the individual creatures. Learn the calculating method. (2) Investigate the number of Pseudorasbora Parva in the BUA’s pool which is nearby relational area. 2. Research Method (1) Definition: Capture a part of individuals from this population which live in this surrounding. Mark this part of individuals and let them return the surroundings they live. About a period later, recapture this part of individuals,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this population underlies the ratio of one individual which occupies the overall number. This is one of the methods which is often used to investigate population density. (2) Statistical Principle: Underlie some creature which can move flexible in a pointed area and be investigated. While, referring the cultural individuals’ratio relationship has influence on overall number by mathematics method. (3)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Formula: N=M*n/m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调查种群密度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指导兴趣小组估算学校10平方米草坪中某种杂草的数量 小组讨论方法、实地估 算,拍摄照片和录像,准备 汇报 锻炼学生的实 践能力。同时为新 课做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1.[回忆]初中时学习过的物种分类的 最小单位是甚么,并举一些例子。 2.[提问]在一定环境中,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是如何存在的?由此引出种群的概念,并讨论种和种群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学生分析种群概念,注意以下问题: i.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 ii.种群中个体有年龄的差异; iii.指出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 回忆,讨论。 举例,比较种和种群, 明确各种生物都以一定的 数量存在于环境中。 分析种群概念的内涵。 通过比较、辨 别,理解种群概念。 问题探讨,引出种群密度的概念1.提问一片稻田中,杂草500株,蝗 虫350只,虎纹蛙10只。如何描述这些情况? 再问:能否用一个概念来描述?2.提问:对农田害虫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是甚么?根据什么估算鱼塘中草鱼的数量? 3.提问有什莫办法可以知道上述动物的种群密度? 讨论,提出种群的个体 数量不同,可用种群密度描 述。 给种群密度下定义。 讨论分析,指出防治措 施或估算产量的依据是这 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锻炼学生从具 体事务中归纳出概 念的能力。 明确调查种群 密度的意义。 引入方法研究

模拟体验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100颗黄豆和200颗绿豆 (不告诉学生各种豆子的数量只说总 数),放进一个大容器中混合。 要求:发挥各自能力,找出办法来估算黄豆和绿豆的数量。 讨论、发给每组学生相同的材料。 学生估算并公布结果后,教师再说正确答案 引导学生交流估测方法并思考为啥有的组结果较接近。 [注意]只取一次样可能不是很准确,要重复几次求平均值。 分组讨论估测方法。 分组统计估测并汇报 结果。 小组介绍估测方法。 全班交流哪种方法可 行,要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模拟训练 让学生对统计方法 有一个初步的感性 认识,肯定这一方 法的可靠性和实用 性,激发学生兴趣。 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小组汇报]估算学生运动场一定面 积草坪中某种杂草数量的方法和结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提出样方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取样才能科学简单。 引导学生举出用样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兴趣小组汇报,其他同 学听、观察。 思考讨论。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 61页探究,讨论交流。 举例。 分享测量方法 和结果、感受和乐 趣,激发探究欲望。 联系实际进一 步了解样方法的应 用。 标志重捕法 [引导]如果现在要调查草原上某动 物的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讲述: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 大的动物,用另外一种方法---标志重捕法来调查。 简述具体方法。 针对练习:调查某种鼠,范围是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带标记的15只,请估算这种鼠的种群密度单位为只公顷。思考。 回答。 用刚学过方法进行估算。 让学生了解、 掌握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模拟实验的改进

模拟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安龙县第一中学李泽华 一、该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③《稳态与环境》的第4章种群和群落中,有关调查、测定、计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最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若使用标志重捕法方法直接来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实验,鉴于在中学现有的条件下,对兽鸟鱼虫进行实际的标志重捕法实验非常困难或不可能,因而模拟实验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该实验在课本上仅有知识性文字表述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为了避免将方法论当对作知识来灌输讲授,也可以通过模拟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进行了模拟实验,但模拟实验中的实验用具和方法有很多有待创新之处。 二、实验用具 黑白围棋子若干、奶粉罐一个 三、实验原理 标志重捕法是指在一个比较明确的区域内,均匀设置捕获点,捕捉一定量的生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一段时间后(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均匀混合),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进行重捕一部分生物个体,根据重捕样本个体中标记个体的比例,估算该区域内某种群的数量。标志重捕法适合于哺乳类、鸟类、鱼类和部分昆虫种群密度的估计。该模拟实验中,用黑色围棋子代表某动物种群,白色围棋子代表被标记部分的个体。

四、实验创新之处 1、实验用具创新 (1)很多教师(苏教版边学边做P63)使用了黄豆、玉米籽或者是乒乓球作为模拟生物个体的用具,黄豆、玉米籽个体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异,手感不一样,由于籽粒小,在抓取的时候容易从指缝间滑落,这也是很多学生争议的地方。一些教师把籽粒进行染色来作为被标记的个体,但是染色过后容易掉色且在抓取的时候会染到手指不利于健康。乒乓球个体较大,要用较大的容器装载,且不同颜色的乒乓球不容易混合均匀。所以该实验如果使用围棋子作为实验的模拟用具,材料大小合适,个体差异小,黑白分明,能减少实验误差,并且把黑白子分开进行重复实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2)盛模拟材料的纸盒或者是玻璃缸、大烧杯用奶粉罐代替(奶粉罐底部打一个圆孔,模拟设置的捕获点),纸盒呈方形,边角上不容易混合均匀。玻璃缸、大烧杯透明,学生在抓取的时候很容易掺入人的主观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方法创新 在该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20、30、40个体进行标志改为随机摇取一定数量个体,第一保证每次都在原来的捕获点捕获(都是从圆孔里面漏出来的),第二摇取时围棋子的滚动符合野外动物是运动的,用手抓取很难做到这些,因为在抓 取的那一刻我们必须要停止下来这就是很多学生质疑的地方,野外动物是不可能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杨扬(绍兴县鉴湖中学 312033)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农业生产和渔业捕捞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这就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那些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但是,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常见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样方法 (1)使用范围:大多数植物,某些身体微小,不易标记,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例如蚯蚓等土壤动物。 (2)原理: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例如:选取1m 2草地,计算蒲公英为20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20/1=20(棵/m 2)。 (3)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如图1) 图1 图2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如图2) (3)注意事项:①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积。②选取总面积大的相应样方也应多取些。③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④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⑤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的平均值。 例1、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 。 (2)某班同学对公园附近的一块林地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该地面积为长500m ,宽30m ,计15000m 2,随机选取10个样方,由每一小组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样方取样方法为 ,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解析:(1)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害虫防治;(2)由题中数据得该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1. 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 出生率、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 迁入率、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4. 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要点探究 1. 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2.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比较 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 对象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易错警示 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生态学种群调查方法

第三章生态学调查方法 第一节基本问题 一、调查目的 通常的目的是估测某种群在一定面积中的个体数,或整个种群的大小。一种做法是调查研究区域内的所有个体数,但不现实。因此必须取样。 1、种群大小估计 1)随机取样通常是最佳选择,因为没有偏差(人的主观通常是有明显偏差的) ●划定一个长方形区域 ●将其划分成一个网络 ●对每一个网格编号,并用随机数确定要调查的小区 2)随机数产生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 ●计算机的随机数发生器 ●电话簿上的最后一位数 ●随机地从手表上某一时刻开始读100秒后的数 ●随便出一个4位数,各位数相加的和 3)如果研究地段生境有明显的分异,则可分层取样;先把研究地分成不同的生境,然后再在个类型中随机取样。 4)种类调查时的技巧:每天作一个得到物种总数的统计,绘制一条曲线,可以指示进一步调查的效率。 2、种群变化监测 1)最好不要改变调查方法,尽管改进后的方法效果可能更好 2)如果改变方法,必须使两种方法的应用有一个重叠期,以便不同方法调查结果的比较3)同时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 4)详细而确切地描述调查方法 5)最好对调查区域或物种个体进行定位 3、确定种群的生境需求 比较物种分布点与随机样点的情况: ●该种的多度 ●捕食种或天敌种的多度 ●巢穴多度与生境或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注意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只调查该种分布的最佳生境而不调查缺如的生境 4、寻找物种减少的原因 ●确定种群需要的生境条件,然后分析这些因子是否发生变化; ●比较该种仍存在和该种已消失的生境 ●在分析种群变化时,对繁殖和更新成活的限制因素的调查研究通常非常重要 例:英国白垩土半自然草地的特有物种银斑跃蝶(Hesperia comma)日渐稀少,人们发现雌蝶喜欢在羊茅(Festuca ovina)叶上产卵,就设立保护区;种群确更少。比较发现该蝶喜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