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单纯,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

观。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1)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

(2)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

(3)以学生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全面发展;

(4)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体验。

3、师生互动性不强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课题的界定

1、有效教学的内涵

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包括三种含义: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投入

教学效率=有效的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2、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教学方式的理解

(1)有效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2)有效教学方式要关注教学利益。

(3)有效教学方式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4)有效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5)有效教学方式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从研究的范围上看,着重从我的教学班级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问题;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教师教学行为问题,从转变教师行为方面提出“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并解决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

实践意义: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理论意义:为深化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能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理论。

四、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

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2.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进行了研究,赫斯特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黛安.蒙哥马利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出了CBG原则、PCI原则和3MS课堂教学三原则。

3.约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我国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也提炼出一些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鲍里奇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育课程中心陈旭远教授的《新课程与有效性学习的思考》等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实施办法,构建苏教版小学语文各年段识字、阅读、习作的有效教学模式。

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从而全面提高实验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3、通过有效教学的探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促进实验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六、课题研究方法、研究计划

1、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文献法: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调查目前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实验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3)检测法:通过前期检测,了解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发展状况,从中归纳出通过实验取得的优势,从而扩大实验的力度。

(4)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以证实实验的效果。

(5)个案研究:对实验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实验效果。

(6)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及时肯定实验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撰写有关论文。

2、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组织启动)2009.3—2009.4

①搞好课题开题会,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②对班级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③通过理论学习及现状的分析,明白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2)实验阶段(实验研究)2009.5—2009.12

①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实践课研讨活动,分专题进行研究,搜集和整理事实材料。

②对要达到的目标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③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做好经验成果交流展示。

(3)结题验收阶段(总结结题)2010. 3

①总结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研究的成果。

②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发布者:雷石娇发布日期:2010-11-12 14:52:28.0

过去的教育注重教师是一切教育行为的主体,是知识的权威,而学生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灌输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完全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逐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然而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策略,如何在这40分钟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教师要精心备课,明确教学思路

充分备课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师要细心研读教材、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对重点、难点部分、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和作者的思路都必须一清二楚,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若教师课前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难以进入情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诱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发学生产生思考,所以教学思路不应该只存在于教师的脑海里,而应该是全体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性,有效性的教授学生知识,

2、重视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如同指路标,指引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一个成功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教师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类型,设计不同的导入,如故事导入、小品导入、诗歌导入、谜语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一些科普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资料,然后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并且相互交流成果,从而营造出一种生活化、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激情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

3、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指路灯“,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适当的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对某些学生在个别问题上遇到的困难也要进行个别的解决,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进度。有关调查表明,在教师教授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主动参与性越高,学生对课文接受的能力也就越快,那么这堂课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多启发,不要包办代替,避免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学多问,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出现懒惰的现象,不但手懒,脑子也懒,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懒得去思考,总是依赖于别的学生,一看到题目较难的问题,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所以这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只告诉学生答案,而应鼓励学生仔细思考分析,给学生指明思路,教会学生思维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做到多学、多思、多问,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效。一堂成功的课,不是教师教的多好,而是从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渴望把他们的感悟表达出来,如果教师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那么课堂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是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局面,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传授和灌输知识给学生,造成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这样的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营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时,不应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传达知识,而应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来教授,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戒备心,让他们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根本上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见识较广,小学课本本身就没有多少值得深究的作品,有些小学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跟着老师、跟着家长学习到了许多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不起兴趣,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而采取布置大量的预习作业,让学生疲于学习,那么这堂课,学生就没有什么可学、可问的了。

2、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育中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除了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的他们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处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时,思维会更加清晰,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所以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展现出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尤其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时,教师应当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给他们多加的爱护,不歧视、不嫌弃,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提问他们的时候不能急躁,要以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从而勇于回答问题,教师才能够从中发现缺陷,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解决,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见解,营造出师生间平等相处,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才能够真正形成一种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快乐中学习,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3、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想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通过教材与学生进行对话,在你学生对话交流的时候要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给学生之间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对照他们的问题,寻求答案,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寻找出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来,从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去发现、去探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学语文教学会蒸蒸日上,课堂教学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学生也会在教育工作者精心浇灌下,在语文的殿堂中茁壮成长。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夏张中心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 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 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 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 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作为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学校,面对生源的参差不齐,教师的结构老化,公办学校的升学压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不少学科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面对如此的窘境,我们冷静思考,确定了“科研先导”的意识,提出了“以课题促进教学,让教学催生课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产生了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以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估策略的研究为主。 2、对兴趣、情境、问题、合作、探究、练习、实践、体验、评价九个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因素进行研究。 3、探索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具体阐述见研究内容一节)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

课题研究案例

《漫游语文世界》教学设计 王军英 [活动设想]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生活即语文”,生活需要语文,语文调剂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形式多样的生活!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的广阔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语文调查活动中积累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讨论、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3、通过收集生活中鲜活的语言现象,了解正确使用母语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搜集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分组,每组10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本组人员合理分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2)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确定展示方式(如资料展览、抢答等皆可),作好展示准备。 (3)时间2周。 [活动要求] 1、成果积累与展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热烈的学习氛围。 2、各组对搜集的内容要精挑细选,避免重复累述,每组展示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整个活动控制在45分钟以内。 [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为主。评价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1.调查的内容具体、属实,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具有新颖性、典型性。 3.发言是否具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语言的表述是否流畅、清晰,声音是否洪亮,语调是否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4.小组成员参与意识强,合作融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及时补充,发挥群体作用。 [实施过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

音乐小课题研究报告

音乐小课题研究报告 音乐小课题研究报告(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那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佳,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 课题“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实质,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评价 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设

计解决音乐教学中相关的音乐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的评价、反思和修改的实践中,寻求最优方案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习者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探索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研究有序 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 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学科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了数次的“音乐教学方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围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其主要表现有:(1) 教师主宰。(2) 主客体错位。(3) 忽视差异。(4) 知能脱节。(5) 重负低效。(6) 物式灌注。 (7) 追求形式。(8) 发展畸形。总之,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失去了课堂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使课堂生活变得暗淡无光,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变革,但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对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因此,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化: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效率、效益的诸因素进行理性分析,找出影响有效教学的“致命因子”,再通过实践研究使这些因子逐步得到优化,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从 而实现教学“有效” 。 (3)“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化” :指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程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无进步或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 ,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是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以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 . . ..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题成果简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锻炼了青年教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课题研究期间,也带动本组教师不断提高, 师迅速成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学 1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前要”——“学生、课程、情境、|5要素,教师备课体现了“求教师共同备课课中要求“师生共上”搭解“教师 搭台学生唱戏”的有。自己、教学设计”问题、对话、刺激、训练、指导、评价;要素”——效平台。教师应体现“6,并有机地把六要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课后要求“师生共展”使全体学生达到高质要素”——思考、作业、展示、探究、评价。体现“5 量的持续发展。最后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体系。2、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理顺了语文课堂教学四条正确标准: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精彩。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语文教材,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即使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更可怕的是,

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学习参考. .. . . .. 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确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3、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实验课改,语文教研组,摸清了语文课堂教学 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教学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物理教学中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物理研究课题“培养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于2002年8月被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确定为教学研究项目正式立项,项目起止时间:2002年8月-2003年12月,期间由于“非典”原因,致使结题时间推迟到2004年12月。现研究已完成,本课题组申请结题。 一、本课题研究过程 在本课题立项之后,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本课题的支撑理论,研究课题的范围界定、确定实施课题的研究主体(2002届新高一1、3、5班)。于2004年3月对我校高二1、3、5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21份,回收率%,其中有

效问卷213份,有效率%,抽样调查率36%(我校招收高一学生722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助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长期以来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要求,轻独立见解,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布置课题作业,以课本已有的社会生活的相关问题,提出综合课题让学生以分组或独立地以论文、报告等形式从各个方面加以论证,并把富于新颖性、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与研究结果在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中公开发表和展览,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新的愉悦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督促学生独立地以各种学习形式或指导方式把学科系统内的知识和相关的知识综合起来,强调各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广泛开展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开放学校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场所和器材,并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灵感,挖掘进行创新的素材。 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对高一其它班学生进行了评价、对比和分析,找出了目前中学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巴彦县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一、研究背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德祥乡中心小学蒋玉梅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农村的教师缺乏专业引领;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综合素质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用最经济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到最实用、最有效的东西,教学必得有效。实施“有效教学”,因此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本实验目的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本实验目的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进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学好,从而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

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最终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100%,因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教学投资,所以也可以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这个公式来计算;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3、支撑性理论:一是有效教学理论,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和理论基础;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三是新课程理念,是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作为全区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从现实需要来看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区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调研了解,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还大量存在。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或课堂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或教师迷信于讲、练、迷信于死记硬背,或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理念下,客观的要求与低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从改革需要来看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总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第三、从发展的需要来看 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内容 1、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2、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3、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4、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不求“面”上全面展开,力求在“点”上有所探究。

个人课题教学案例.doc

建构式生态课堂下教学案例分析——《黄金分割》案例背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轰轰烈烈地推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课改热潮,我校也积极响应,全面开展“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本节课就是在县分片教研活动中,精心打磨的一节“建构式生态课堂”观摩课—《黄金分割》。它的特点是师生共同参与、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生生互动,测试评价效果明显,符合课改精神.它的教学模式是“目标导学一预习提纲一质疑展示一合作探究一测试评价”.我有幸观摩了这一课,感触颇多. 教学内容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二节“黄金分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黄金分割的概念,求作任意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增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与素材加强对线段的比的认识,了解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从学生乐于接受的现实背景中学习黄金分割,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通过对黄金分割的理解和掌握,明确黄金分割的作图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作出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教学难点:会用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本节课运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王喜春 一、课题研究背景 首先,从现代社会及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看,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而现代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还学生学习的真正主体地位”,“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培养良才”。 其次,从理论依据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就已十分重视少年儿童们的能力的培养。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所以,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或者研究有效的教学最终是从研究课堂教学行为表现来获得的。现代化社会,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

活动的中心,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还可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还要强调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

课题研究实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情感目标:搜集袁隆平的资料。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教学准备,搜集袁隆平的资料。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高科学技术奖及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教学方法:自学法 展示学生自学问题: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袁隆平为什么心情沉重?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一、导入课文:(课件展示人物形象)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本文从袁隆平立志学农的原因,为改良水稻品种付出大量心血,他的业余爱好广泛这几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的形象。本文的写作方法很有特点,采用了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的写法。全文围绕“袁隆平爷爷是个大科学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这一中心句展开,又以“他选择这个艰苦的专业,是因为两件事激励了他”“为了改良水稻品种,使粮食高产,他时时处处留心”“他的业余爱好也非常广泛”,这几句话作为每一部分的中心句,层层叙述,条理清楚。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学习运用抓中心句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袁隆平爷爷是个大科学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学习袁隆平爷爷为科学事业认真、奉献的精神,从小养成做事认真、乐于奉献的好品质 三、指导学生自学: 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师范读后领读):籼(xiān)稻黔(qián)阳衣钵(bō)矢(shǐ)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件展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综述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他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著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

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4、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 (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

个人课题研究之案例

个人课题研究之案例 建构,让课堂更有效 泗阳县众兴实验小学刘立忠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主动建构。 怎样让学生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呢?在设计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运算律》一课时,我没有将这一定律刻板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从事例中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是其中新授部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出示主题图,男生28人,女生的17人在跳绳,问题是一共多少人?)会列式吗?开始!28+17=45(人) 还可以怎么列式?17+28=45(人)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28+ 17”是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17+28”呢?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所以都等于?(45人)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2 8+17=17+28 情景引趣。教师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学生通过观察,搜集信息,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问题的存在,明确需探究的问题核心,产生探究的心理欲望。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等号左边、右边有什么相同?(同桌轻声交流一下) ―――都是在加法中,都有28、17两个加数(两个加数相同),得数都等于45。 (板书:加法) 不同在哪呢?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位置怎样了?(交换了)(屏示动态交换过程)(板书:交换)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两个加数,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们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 引导质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握好质疑的时机,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与时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 3、举例验证,并简洁表示规律。

(完整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襄阳市四十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特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我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学习监督,学生的教育主要靠老师,主要靠课堂,所以研究制定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教学实际,必须要做的工作。我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完全照搬。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向课堂要效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为重要的是能弥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管的缺失,力争在课堂上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研究》开题报告 ●薛坪镇薛坪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水”,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语文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本课题针对普遍存在于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的无效或低效的现实问题而提出。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二)、本课题针对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惯性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而提出。 以上分析的常态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都会时常发生,但往往屈从于应试教育的评价体制,而怠慢、忽视并最终放弃了对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研究。造成新课改的理念与现实行为的人为割裂的尴尬。 除此,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与惰性也抑制了教师创新思维的发展,屏蔽了问题解决的新角度与新出路,使得“无效低效”这一重大问题的实际研究与解决始终停留在口头上,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 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不是教的单一体,也不是学的单一体,也还是单纯的一加一等于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的改变,教的优化才能导致学的优化。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教毕竟是为了学,教与学是两个可以不同侧重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了解与学情的调研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基本功。对于教学研究更是如此,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平时的观察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调研显得尤其重要,是研究与实施的前提条件。在课题研究前期,结合我们平时的观察与感受,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观察或听后测试等方式,调查我校学生目前课堂学习的有效程度(参与程度、兴奋程度、掌握程度、兴趣程度……)——掌握问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形成调查报告。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