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

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知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展现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见证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很多经典曲目讲述是非、善恶、忠奸,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所以,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从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对戏曲本身而言,进校园也是圈粉良机。看过去,从城里到乡间,处处搭台唱戏;从引车卖浆者到王公贵族、商贾文人,多是戏曲“粉丝”。比如鲁迅不爱看戏,也难忘幼时看戏的场景。他在《社戏》里深情追忆:“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但看如今,很多剧种失宠,戏迷锐减——其实很多人只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机会,而戏曲进校园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有望让更多年轻观众“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不过,戏曲进校园虽易,要达成以上效果却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校门好进,“心门”难开,戏曲进校园的对手主要是学生的“内心戏”。很多同学一听说表演传统戏曲,直接敬而远之。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戏曲的表演比较“拖沓”,而且唱词晦涩,很多人觉得无法欣赏,所以即便不要钱,也不太愿意去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想让每个学生每年欣赏一场戏曲,这要求戏曲进校园时要“会玩”。比如在曲目选择上,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由浅而深,还可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点菜”。当然,戏曲进校园也不能只是观看表演,学校可以“定制”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引导孩子动手制作戏剧道具、试戏服等。此外,艺术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

实艺术熏陶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年一两次进校园活动即便声势再浩大,其影响力也毕竟有限。所以,比戏曲进校园更可贵的,是戏曲“在”校园。早在2014年,广州就每年开展粤剧专家授课、成立小小剧社、交流演出等多项活动。以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为例,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学会了吹拉弹唱,能在舞台上体验跌宕的人生。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来说,审美、情操等都是“熏”出来的,它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不能“暴饮暴食”。相信假以时日,“生旦净末丑”能觅得更多知音,戏曲进校园也能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摘编自《每年一场,全国大中小学生可免费看戏!》)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尽管流派繁多,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是包含诗歌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

C.中国戏曲有着很高的价值追求,弘扬了高贵、美好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D.中国戏曲的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让部分年轻人无法欣赏,敬而远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戏曲对受众的影响。

B.文章引用蔡元培的话语,意在说明戏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更具说服力。

C.文章举出荔枝湾三元小学的事例,意在强调戏曲“在”校园比戏曲进校园更有效果。

D.文章论证层层深入,针对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曲进校园既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益,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

B.如鲁迅这般不爱看戏的人都追忆幼时看戏情景,可见戏曲在当时社会很流行。

C.只有让学生更多接触戏曲文化,而不只是看表演,才会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D.审美、情操的培养是慢的艺术,不能“暴饮暴食”,推动戏曲进校园也不能急。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寒山寺悟禅

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唯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精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寒山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访了这千年古寺。

大雄宝殿的香火很旺,身着各色服装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众位高僧也手持木鱼,双目紧闭。肃穆地为膜拜者口诵经文。据说,寒山寺的古钟只有午夜时分才可敲响,千余年来,那108下钟声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让我奇怪的是,眼下还是正午时分,伴随着大雄宝殿庭院里的袅袅青烟,钟楼里的钟声竞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寺内碑廊陈列的碑刻闻名遐迩,有《枫桥夜泊》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一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情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是最后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后于归途羁旅枫桥,冷月西斜,栖鸟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于此,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或许也正是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谙禅事,但进得庙来也想体会一下各种的滋味。要学禅事进入禅的境界还真是件难事,只有靠自己的灵性去认识或领悟。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正因为这样,我国历史上焱多的知识分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素。

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许多人周身洋溢着朝拜之后的虔诚与满足。其实,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设置着种种诱人的机遇和恼人的坎坷在等待着他们。是春风得意还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值往往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即使是华盖当头又回天无力,那就学学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

相关文档